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水衡都尉二事

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水衡都尉二事-原文

龚遂为渤海大守,宣帝召之,议曹王生愿从,遂不忍逆。

及引入宫,王生随后呼曰:‘天子即问君何以治渤海,宜曰:皆圣主之德,非小臣之力也。’

遂受其言。

上果问以治状,遂对如王生言。

天子悦其有让,笑曰:‘君安得长者之言而称之?’

遂曰:‘乃臣议曹教戒臣也。’

上拜遂水衡都尉,以王生为丞。

予谓遂之治郡,攻效著明,宣帝不以为赏,而顾悦其佞词乎!

宜其起王成、胶东之伪也。

褚先生于《史记》中又载武帝时,召北海太守,有文学卒史王先生自请与太守俱。

太守入宫,王先生曰:‘天子即问君何以治北海令无盗贼,君对曰何哉?’

守曰:‘选择贤材,各任之以其能,赏异等,罚不肖。’

王先生曰:‘是自誉自伐功,不可也。愿君对言:‘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威武所变化也。’’

太守如其言。

武帝大笑曰:‘安得长者之言而称之,安所受之?’

对曰:‘受之文学卒史。’

于是以太守为水衡都尉,王先生为丞。

二事不应相类如此,疑即龚遂,而褚误书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水衡都尉二事-译文

龚遂担任渤海太守,宣帝皇帝召见他,议曹王生愿意跟随他一起去,但龚遂不忍心违背王生的意愿。

等到被引入宫中,王生跟在后面喊道:‘如果天子问您如何治理渤海,您应该回答说:这都是圣明君主的美德,不是我等小臣的力量。’

龚遂接受了王生的建议。

皇帝果然问他治理的情况,龚遂按照王生的话回答。

天子对他的谦让感到高兴,笑着说:‘您怎么得到这些长者的话并用它们来赞誉自己呢?’

龚遂回答说:‘是臣下的议曹官教导我这样的。’

于是皇帝任命龚遂为水衡都尉,任命王生为丞。

我认为龚遂治理郡县,成效显著,宣帝却没有因此而赏赐他,反而喜欢他那些奉承的话!这或许就是他兴起王成、胶东的伪饰之术的原因。

褚先生在《史记》中还记载了武帝时期,召见北海太守的故事,有一个文学卒史王先生自愿请求与太守一同前往。

太守进入宫中后,王先生说:‘如果天子问您如何治理北海使得没有盗贼,您将如何回答?’

太守回答:‘我挑选贤能的人才,根据他们的能力安排职务,赏赐有功者,惩罚不称职者。’

王先生说:‘这是自我吹嘘,自我夸耀功劳,是不应该的。我希望您回答说:‘这不是我的力量,完全是陛下神灵威武的力量所成就的。’

太守按照他的话回答。

武帝大笑说:‘您怎么得到这些长者的话并用它们来赞誉自己呢?您是从哪里学到的?’

太守回答:‘是从文学卒史那里学到的。’

于是武帝任命太守为水衡都尉,王先生为丞。

这两件事情不应该如此相似,怀疑就是龚遂的事迹,而褚先生误记了。

(注:这段话是对《史记》中两则类似记载的质疑和推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水衡都尉二事-注解

龚遂:龚遂,西汉时期著名政治家,曾任渤海太守,以治绩显著而闻名。在这里,他是宣帝时期的官员。

渤海大守:渤海大守指的是龚遂担任的渤海郡太守一职,渤海郡是汉朝的一个郡,位于今天的河北省东部和山东省西部。

宣帝:汉宣帝,西汉时期的皇帝,名刘询,是汉武帝的曾孙,以贤明著称。

议曹王生:议曹是古代官职,负责议政。王生是龚遂的属官,具体职务不详。

逆:逆在这里指的是违背,不遵从。

宫:宫指皇宫,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天子:天子是对皇帝的尊称。

治状:治状指的是治理的状况或成绩。

让:让在这里指的是谦让,不居功自傲。

长者:长者在这里指的是有德行、有智慧的人。

议曹教戒臣:议曹教戒臣指的是王生对龚遂的教诲和劝诫。

水衡都尉:水衡都尉是汉朝的官职,负责水利和财政。

丞:丞是副职官员,在这里指的是王生的副手。

攻效著明:攻效著明指的是治理有成效,政绩显著。

佞词:佞词指的是谄媚奉承的话。

王成、胶东之伪:王成、胶东之伪指的是王成和胶东郡的虚假政绩。

褚先生:褚先生是《史记》的作者之一,褚少孙。

北海太守:北海太守指的是北海郡的行政长官。

文学卒史:文学卒史是古代官职,负责文书工作。

自誉自伐:自誉自伐指的是自我吹嘘,夸耀自己的功绩。

异等:异等指的是特别优异的待遇或评价。

不肖:不肖指的是品行不端,不称职的人。

神灵威武:神灵威武指的是皇帝的神圣权威和武力。

不应相类:不应相类指的是不应该如此相似。

疑即:疑即指的是怀疑就是。

误书:误书指的是书写错误。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水衡都尉二事-评注

龚遂为渤海大守,宣帝召之,议曹王生愿从,遂不忍逆。此句描绘了龚遂作为渤海太守,被宣帝征召入宫的情景。‘不忍逆’一词,表现了龚遂对王生的尊重与信任,以及他作为官员的谦逊与忠诚。

及引入宫,王生随后呼曰:‘天子即问君何以治渤海,宜曰:皆圣主之德,非小臣之力也。’”王生的这一番话,体现了他对君权的尊重和对自身职责的清晰认识。‘皆圣主之德’这一表述,既是对皇帝的赞誉,也是对自身工作的谦虚。

遂受其言。上果问以治状,遂对如王生言。天子悦其有让,笑曰:‘君安得长者之言而称之?’”此段描写了宣帝对龚遂的回答感到满意,并对其谦让的态度表示赞赏。‘长者之言’在这里指的是王生的建议,体现了古人对智慧和谦逊的推崇。

遂曰:‘乃臣议曹教戒臣也。’”龚遂的回答再次强调了王生对他的影响,同时也表明了他对王生建议的接受和尊重。

上拜遂水衡都尉,以王生为丞。予谓遂之治郡,攻效著明,宣帝不以为赏,而顾悦其佞词乎!宜其起王成、胶东之伪也。”此句对宣帝的行为提出了质疑,认为宣帝对龚遂的任命并非基于其实际政绩,而是因为他的谦词。‘佞词’一词,暗示了宣帝可能被表面上的谦逊所迷惑。

褚先生于《史记》中又载武帝时,召北海太守,有文学卒史王先生自请与太守俱。太守入宫,王先生曰:‘天子即问君何以治北海令无盗贼,君对曰何哉?’”此段描述了另一个类似的场景,北海太守在面对皇帝询问时,同样得到了王先生的建议。

守曰:‘选择贤材,各任之以其能,赏异等,罚不肖。’”北海太守的回答,体现了他治理北海的策略,即选拔贤能,赏罚分明。

王先生曰:‘是自誉自伐功,不可也。愿君对言:‘非臣之力,尽陛下神灵威武所变化也。’’”王先生的建议再次强调了谦逊的重要性,他建议北海太守在回答时不要过分自夸,而是要归功于皇帝的英明。

太守如其言。武帝大笑曰:‘安得长者之言而称之,安所受之?’对曰:‘受之文学卒史。’”武帝对北海太守的回答表示赞赏,并询问了王先生的身份。北海太守的回答表明,王先生的建议来自于他的文学卒史。

于是以太守为水衡都尉,王先生为丞。二事不应相类如此,疑即龚遂,而褚误书也。”此句对两个事件的相似性提出了疑问,并推测可能是龚遂和褚先生在《史记》中的记载出现了错误。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水衡都尉二事》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185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