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梅花横参-原文
今梅花诗词多用“参横”字,盖出柳子厚《龙城录》所载赵师雄事,然此实妄书,或以为刘无言所作也。
其语云:“东方已白,月落参横。”
且以冬半视之,黄昏时参已见,至丁夜而西没矣,安得将旦而横乎?
秦少游诗:“月落参横画角哀,暗香消尽令人老。”承此误也。
唯东坡云:“纷纷初疑月挂树,耿耿独与参横昏。”乃为精当。
老杜有“城拥朝来客,天横醉后参”之句,以全篇老之,盖初秋所作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梅花横参-译文
现在很多写梅花的诗词中都会用到‘参横’这个词,这大概是来源于柳宗元的《龙城录》中记载的赵师雄的故事,但实际上这个故事是虚构的,有人甚至认为是刘无言创作的。书中说:‘东方已经泛白,月亮落下,参星横斜。’如果我们从冬至这个时间点来看,黄昏时参星就已经出现了,到了半夜时分它就向西边落下,怎么可能等到天亮时它还横在天空中呢?秦观在诗中写道:‘月亮落下,参星横斜,画角声声哀,香气消散,让人感觉变老。’这就是继承了这种错误的理解。只有苏轼说:‘纷纷疑是月亮挂在树上,明亮独自与参星一起昏暗。’这句话才算是准确的。老杜(杜甫)有‘城池拥抱着朝来的客人,天空横卧着醉后的参星’这样的句子,整首诗充满了老去的感觉,应该是初秋时节的作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梅花横参-注解
梅花诗词:指以梅花为题材的诗歌创作,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坚韧、高洁的品质。
参横:指参星横斜于天空,参星即参宿,是中国古代星宿之一,位于天空的北方,因其形状像三颗星,故称参星。‘参横’常用于形容夜晚的时间,表示天将破晓或夜已深。
柳子厚:指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字子厚,因其曾任柳州刺史,故有此称。
龙城录:柳宗元的作品,记录了其游历各地的见闻和传闻。
赵师雄:柳子厚《龙城录》中记载的人物,故事多与神仙传说相关。
妄书:指荒诞不经、不真实或无根据的书籍或记载。
刘无言:指宋代文学家刘敞,字原父,因其文风简约,少言辞,故有此称。
东方已白,月落参横:这句话出自柳子厚《龙城录》,意为东方已开始发白,月亮落下,参星横斜在天空。
冬半:指冬至,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日子,通常位于农历十一月或十二月。
丁夜:指夜晚的时间,丁为地支之一,丁夜即夜晚的时间。
秦少游:指宋代文学家秦观,字少游,是宋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画角哀:指古代一种吹奏乐器,声音哀怨,常用于表达哀伤之情。
暗香消尽令人老:这句话出自秦少游的诗,意为梅花的香气消散尽,令人感到时光流逝,催人老去。
东坡:指宋代文学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纷纷初疑月挂树,耿耿独与参横昏:这句话出自苏轼的诗,意为初疑月光挂在树上,孤独地与参星一起昏暗。
老杜:指唐代诗人杜甫,字子美,是唐代文学的代表性人物之一。
城拥朝来客,天横醉后参:这句话出自杜甫的诗,意为城市拥抱着早晨到来的客人,天空中横卧着醉酒后看到的参星。‘老之’指诗中充满了老去的感慨,推测此诗为初秋时节所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十-梅花横参-评注
首句‘今梅花诗词多用“参横”字’点明了赏析的主题,即‘参横’这一意象在梅花诗词中的运用。‘参横’通常指参星横斜于天空,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天文意象,用以描绘夜晚的宁静与深远。
‘盖出柳子厚《龙城录》所载赵师雄事’说明‘参横’这一意象的流行可能与柳宗元的《龙城录》中的记载有关。然而,‘然此实妄书’一句表明这种说法可能并非事实,而是误传,甚至有人认为是刘无言所作,这反映了古代文献中关于诗词意象来源的考证与争议。
‘其语云:“东方已白,月落参横。”’引用了《龙城录》中的具体语句,指出其描述的时间与参星的位置不符,即黄昏时参星已经出现在天空,而到了深夜则西沉,不可能在黎明时横斜,从而质疑了这一描述的真实性。
‘且以冬半视之,黄昏时参已见,至丁夜而西没矣,安得将旦而横乎?’进一步从天文角度分析了参星的位置变化,指出在冬季,参星黄昏时可见,但到了深夜就会西沉,不可能在黎明时横斜,因此质疑了‘月落参横’这一说法。
‘秦少游诗:“月落参横画角哀,暗香消尽令人老。”承此误也。’以秦观的诗句为例,指出其继承了‘月落参横’的错误说法,并认为这种错误在诗词中有所传承。
‘唯东坡云:“纷纷初疑月挂树,耿耿独与参横昏。”乃为精当。’这里对苏轼的诗句进行了赞赏,认为其描绘更为准确,没有犯‘月落参横’的错误。
‘老杜有“城拥朝来客,天横醉后参”之句,以全篇老之,盖初秋所作也。’最后引用了杜甫的诗句,指出其虽然使用了‘参’字,但整首诗的意境与秋季相符,因此并非‘月落参横’的误用,而是初秋时节的真实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