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六-州县失故名-原文
今之州县,以累代移徙改割之故,往往或失其故名,或州异而县不同者。
如:建昌军在江西,而建昌县乃隶南康;
南康军在江东,而南康县乃隶南安;
南安军在江西,而南安县乃隶泉州;
韶州为始兴郡,而始兴县外属赣州为南康郡,而南康县外属郁林为州,而郁林县隶贵州;
桂阳为军,而桂阳县隶郴州。
此类不可悉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六-州县失故名-译文
现在的州县,因为历经多代迁移和行政区划的调整,常常有些地方失去了原来的名字,或者同一个州的县名不同,同一个县的归属州也不同。
比如:建昌军位于江西,但建昌县却属于南康;南康军位于江东,但南康县却属于南安;南安军位于江西,但南安县却属于泉州;韶州是始兴郡,但始兴县实际上属于赣州的南康郡,而南康县又属于郁林的州,郁林县则隶属于贵州;桂阳是军,但桂阳县却属于郴州。
这样的情况有很多,不能一一列举。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六-州县失故名-注解
州县: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单位,州是地方行政的最高级别,县则是州下的行政区划单位。州县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从秦朝开始设立,一直延续到清朝。
累代移徙改割:指历史上的多次迁移和行政区划的变更,这种变化往往与朝代更迭、战争、政治改革等因素有关。
故名:原本的名字,指州县在设立时的名称。
隶:隶属于,表示一个行政区划单位属于另一个行政区划单位。
军:古代军事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现代的军事管区,有时也作为行政区划使用。
郡:古代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现代的专区或地区,是介于州和县之间的行政单位。
赣州:今江西省赣州市,历史上曾是多个行政区划的中心。
南安:今福建省南安市,历史上曾是多个行政区划的中心。
泉州:今福建省泉州市,历史上曾是多个行政区划的中心。
韶州:今广东省韶关市,历史上曾是多个行政区划的中心。
始兴郡:今广东省始兴县,历史上曾是始兴郡的治所。
郁林: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历史上曾是郁林的治所。
贵州:今贵州省,历史上曾是多个行政区划的中心。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六-州县失故名-评注
此段古文描述了古代州县行政区划的复杂性和变迁,反映了我国古代地方行政体系的演变特点。
首句‘今之州县,以累代移徙改割之故,往往或失其故名,或州异而县不同者’揭示了州县名称变迁的原因,即由于历代的迁徙和行政区划调整,导致许多州县的名称与其地理位置、隶属关系不符。
‘如:建昌军在江西,而建昌县乃隶南康’等例子,具体说明了州县名称与实际隶属关系不符的现象。这些例子中,建昌军、南康军、南安军等均位于江西,但其下辖的县却隶属于其他州或军。
‘韶州为始兴郡,而始兴县外属赣州为南康郡,而南康县外属郁林为州,而郁林县隶贵州’这一例子,展示了古代行政区划的复杂性。一个县可能隶属于不同的州、郡,甚至跨越多个行政区划。
‘此类不可悉数’表明这种现象在当时是普遍存在的,反映了古代地方行政体系的混乱和复杂性。
从这段古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地方行政体系的变迁与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州县名称的变迁,既反映了地方行政区划的调整,也体现了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此外,这段古文还揭示了古代地方行政体系的一个特点:行政区划的频繁调整。这种调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也给地方治理带来了困难。
综上所述,这段古文通过具体的例子,生动地描绘了古代州县行政区划的复杂性和变迁,为我们研究古代地方行政体系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