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六-唐书世系表

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六-唐书世系表-原文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皆承用逐家谱牒,故多有谬误,内沈氏者最可笑。

其略云:“沈氏出自姬姓。周文王子聃叔季,字子揖,食采于沈,今汝南平舆沈亭是也。

鲁成公八年,为晋所灭。

沈子生逞,字修之,奔楚,遂为沈氏。

生嘉,字惟良,嘉生尹戊,戊生诸梁,诸梁子尹射,字修文。

其后入汉,有为齐王太傅敷德侯者,有为骠骑将军者,有为彭城侯者。

《宋书》沈约《自叙》云:“金天氏之后,沈国在汝南平舆,定公四年,为蔡所灭。

秦末有逞者,征丞相不就。

其后颇与《唐表》同。

按聃季所封自是一国,与沈子不相涉。

‘《春秋》成公八年,晋侵沈,获沈子揖。

昭二十三年,吴败顿、胡、沈、蔡之师于鸡父,沈子逞灭。

定四年,蔡灭沈,杀沈子嘉。

今《表》云:聃季字子揖,成八年为晋所灭,是文王之子寿五百余岁矣。

逞为吴所杀,而《表》云奔楚,《宋书》云秦召为丞相。

沈尹戊为楚将,战死于柏举,正与嘉之死同时,而以为嘉之子。

尹射书于《左传》,三十四年始书诸梁,乃以为其子。

又春秋时人立字皆从子及伯仲,岂有修之、惟良、修文之比?

《汉列侯表》岂有所谓敷德、彭城侯?

《百官表》岂有所谓骠骑将军沈达者?

沈约称一时文宗,妄谱其沈、姒、蓐、黄之沈,封于汾川,晋灭之,春秋之沈,封于汝南,蔡灭之。

顾合而为一,岂不读《左氏》乎?

欧阳公略不笔削,为可恨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六-唐书世系表-译文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记载的世系都是根据各家谱牒来的,所以有很多错误,其中沈氏的记载最为可笑。

它的大致内容是:沈氏出自姬姓,周文王的儿子聃叔季,字子揖,在沈地有封地,现在的汝南平舆沈亭就是那里。鲁成公八年,沈国被晋国灭掉。沈子生了逞,字修之,逃到了楚国,于是成为了沈姓。逞生了嘉,字惟良,嘉生了尹戊,尹戊生了诸梁,诸梁的儿子是尹射,字修文。后来他们进入汉朝,有的人成为了齐王太傅敷德侯,有的人成为了骠骑将军,还有的人成为了彭城侯。

《宋书》中沈约的《自叙》说:金天氏的后代,沈国在汝南平舆,定公四年,被蔡国灭掉。秦朝末年有个人叫逞,被征召为丞相,但他没有去。

之后的内容与《唐表》大致相同。根据聃季的封地自成一国,与沈子无关。《春秋》记载成公八年,晋国侵略沈国,俘虏了沈子揖。昭公二十三年,吴国在鸡父之战中打败了顿、胡、沈、蔡的军队,沈子逞被杀。定公四年,蔡国灭掉沈国,杀了沈子嘉。

现在《表》中说聃季字子揖,成公八年被晋国灭掉,这文王之子活到了五百多岁。逞被吴国所杀,但《表》中说他逃到了楚国,《宋书》中说他被秦朝征召为丞相。沈尹戊是楚国的将领,在柏举之战中战死,与嘉的死同时,但《表》中却说他儿子是嘉。

尹射在《左传》中有记载,三十四年才开始记载诸梁,但《表》中却将他列为诸梁的儿子。春秋时期的人立字都是带有‘子’或者‘伯’、‘仲’等字,哪里有修之、惟良、修文这样的名字?《汉列侯表》中哪里有所谓的敷德、彭城侯?《百官表》中哪里有所谓的骠骑将军沈达?沈约被称为一时的文宗,却胡乱地编写了沈、姒、蓼、黄等沈的世系,他们被封在汾川,后来被晋国灭掉,春秋时期的沈被封在汝南,被蔡国灭掉。他竟然将它们合在一起,难道没有读过《左氏春秋》吗?欧阳修在编写时几乎没有删减,这是让人感到遗憾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六-唐书世系表-注解

世系表:世系表是一种记录家族世系和血脉传承的文献,通常包括家族成员的姓名、生卒年、官职等信息。

谱牒:谱牒是古代家族或宗族用以记录世系、宗族成员及其事迹的文献。

谬误:谬误指错误或不准确的信息。

沈氏:沈氏是一个中国姓氏,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

姬姓:姬姓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主要姓氏,起源于周朝,是周文王的姓氏。

周文王:周文王,名昌,是周朝的奠基人,周朝的始祖。

聃叔季:聃叔季是周文王的儿子,字子揖。

食采:食采是指古代贵族封地,封地内的土地收入归封主所有。

汝南平舆沈亭:汝南平舆沈亭是沈姓的发源地,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鲁成公:鲁成公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国君。

晋:晋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强国,与鲁、齐、楚并称“春秋五霸”。

沈子:沈子是指沈国的国君。

逞:逞是沈子的儿子,字修之。

楚:楚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强国,位于今天的湖南、湖北一带。

嘉:嘉是逞的儿子,字惟良。

尹戊:尹戊是嘉的儿子。

诸梁:诸梁是尹戊的儿子。

尹射:尹射是诸梁的儿子,字修文。

春秋:春秋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

左传:左传是春秋时期的一部史书,是《春秋》的注解。

汉列侯表:汉列侯表是汉代的一部记录列侯世系的文献。

敷德侯:敷德侯是汉代的一个侯爵。

骠骑将军:骠骑将军是古代的一种高级武官。

彭城侯:彭城侯是汉代的一个侯爵。

沈约:沈约是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著有《宋书》。

文宗:文宗指文学上的宗师或领袖。

汾川:汾川是古代的一个地名,位于今天的山西省。

欧阳公: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有“唐宋八大家”之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六-唐书世系表-评注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在描述沈氏的起源时,采用了逐家谱牒的方式,这种方法虽然源远流长,但也容易导致谬误。其中,沈氏的世系描述尤为可笑。

文中提到沈氏出自姬姓,周文王子聃叔季,字子揖,食采于沈,今汝南平舆沈亭是也。这里的描述,虽然试图追溯沈氏的起源,但‘食采于沈’这一表述,暗示了沈氏的封地,却并未明确指出沈氏的起源与周文王之子聃叔季的直接关系。

鲁成公八年,沈氏被晋所灭,沈子生逞,字修之,奔楚,遂为沈氏。这里描述了沈氏的迁徙过程,但‘奔楚’这一行为,与‘为沈氏’这一身份的转变之间,缺乏合理的逻辑联系。

《宋书》沈约《自叙》中提到沈国在汝南平舆,定公四年,为蔡所灭。秦末有逞者,征丞相不就。这一描述与《新唐书》中的记载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差异。

作者通过对比《新唐书》和《宋书》的记载,指出聃季所封自是一国,与沈子不相涉。这一观点体现了作者对史料考证的严谨态度。

作者进一步指出,《春秋》中记载的沈子揖被晋所灭,昭二十三年,吴败顿、胡、沈、蔡之师于鸡父,沈子逞灭。定四年,蔡灭沈,杀沈子嘉。这些记载与《新唐书》中的描述存在明显的矛盾。

作者对《新唐书》中关于沈氏世系的描述提出了质疑,认为其中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如聃季字子揖,成八年为晋所灭,是文王之子寿五百余岁矣。这一说法显然不符合历史事实。

作者还指出,《新唐书》中关于沈氏世系的记载存在逻辑错误,如逞为吴所杀,而《表》云奔楚,《宋书》云秦召为丞相。这些矛盾之处,使得《新唐书》中的记载显得荒谬。

作者对《新唐书》中关于沈氏世系的记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认为其中存在诸多谬误,如尹射书于《左传》,三十四年始书诸梁,乃以为其子。这种逻辑上的混乱,使得《新唐书》中的记载难以令人信服。

作者还指出,《新唐书》中关于沈氏世系的记载存在文化上的错误,如春秋时人立字皆从子及伯仲,岂有修之、惟良、修文之比?这种对古代文化习俗的误解,使得《新唐书》中的记载显得更加荒谬。

作者通过对《新唐书》中沈氏世系记载的剖析,揭示了史料记载中的谬误,并对欧阳公在编纂《新唐书》时未能进行严谨的笔削表示遗憾。这一观点体现了作者对历史真实性的追求和对史料编纂的严谨态度。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六-唐书世系表》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182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