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八-赏鱼袋

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八-赏鱼袋-原文

衡山有唐开元二十年所建《南岳真君碑》,

衡州司马赵颐贞撰,

荆府兵曹萧诚书。

末云:

“别驾赏鱼袋、上柱国光大晊。

赏鱼袋之名不可晓,

他处末之见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八-赏鱼袋-译文

衡山有一座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的《南岳真君碑》,是由衡州的司马赵颐贞撰写的,由荆府的兵曹萧诚书写的。碑文最后说:‘别驾官职的人赏赐了鱼袋、上柱国官职的光大晊。对于‘赏鱼袋’这个名字我不太明白,在其他地方我没有看到过这样的称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八-赏鱼袋-注解

衡山:衡山,位于湖南省中部,是中国五岳之一,也是道教名山之一,有‘南岳’之称。

唐开元二十年:唐开元二十年指的是公元732年,这是唐朝的一个年份。

南岳真君碑:南岳真君碑是纪念南岳衡山真君(即南岳大帝)的碑刻,真君在道教中是南岳衡山的主神。

衡州司马:衡州司马是唐朝时期的官职,司马是州郡的地方行政长官之一。

赵颐贞:赵颐贞是唐朝时期的官员,曾任衡州司马。

荆府兵曹:荆府兵曹是唐朝时期的官职,兵曹是府中的军事行政官员。

萧诚:萧诚是唐朝时期的官员,曾任荆府兵曹。

别驾:别驾是古代官职,为州郡的副职,相当于副刺史,负责辅助刺史处理政务。

鱼袋:鱼袋是古代官员的一种佩饰,内装鱼符,作为身份的象征。不同品级的官员鱼袋的形状和材质不同,以示区别。

上柱国:上柱国是古代的一种爵位,是封号之一,表示对功臣的封赏。

光大晊:光大晊是人名,此处指被授予上柱国封号的人。

不可晓:不可晓意为不明白,不理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八-赏鱼袋-评注

《南岳真君碑》作为唐代开元二十年(732年)的碑刻,其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碑文由衡州司马赵颐贞撰写,赵颐贞作为唐代官员,其文风严谨,用词考究,体现了唐代文人的文学素养。

荆府兵曹萧诚的书法技艺在碑文中也有所体现,其笔法流畅,结构严谨,彰显了唐代书法艺术的特色。

碑文末尾提到的‘别驾赏鱼袋’和‘上柱国光大晊’两个名词,需要从古代官制和礼仪的角度进行解读。

‘别驾’是唐代官职,为地方官员的副职,负责协助地方行政事务。‘赏鱼袋’则是一种官职的象征,鱼袋内装有鱼符,作为官员身份的凭证。

‘上柱国’是唐代的一种荣誉性封号,通常授予有功的文臣武将。‘光大晊’则是对这位官员的尊称,体现了唐代对功臣的尊敬。

‘赏鱼袋之名不可晓,他处末之见也’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于‘赏鱼袋’这一官职名称的困惑,同时也表明了这一名称在当时并不常见。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唐代官制中存在一些较为冷僻的官职和礼仪,这也为我们研究唐代官制和礼仪提供了线索。

此外,这句话也体现了唐代文人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探究精神,对于后世研究唐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八-赏鱼袋》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181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