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八-浯溪留题

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八-浯溪留题-原文

永州浯溪,唐人留题颇多,其一云:

“太仆卿分司东都韦瓘,大中二年过此。

余大和中以中书舍人谪宦康州,逮今十六年。

去冬罢楚州刺史,今年二月有桂林之命,才经数月,又蒙除替,行次灵州,闻改此官,分司优闲,诚为忝幸。

按《新唐书》:

“瓘仕累中书舍人,与李德裕善,李宗闵恶之,德裕罢相,贬为明州长史,终桂管观察使。”

以题名证之,乃自中书谪康州,又不终于桂,史之误如此。

瓘所称十六年前,正当大和七年,是时,德裕方在相位,八年十一月始罢,

然则瓘之去国,果不知坐何事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八-浯溪留题-译文

永州的浯溪,唐代的人留下很多题记,其中有一篇写道:‘太仆卿分司东都的韦瓘,在大中二年经过这里。我自从大和年间以中书舍人的身份被贬官到康州,到现在已经十六年了。去年冬天被免去楚州刺史的职务,今年二月有任命到桂林的命令,才过了几个月,又接到更换职务的通知,我在灵州停留,听说这个官职被更改了,分司的工作优闲,我确实感到很惭愧,但也感到幸运。’根据《新唐书》记载:‘韦瓘在仕途中担任过中书舍人,与李德裕关系好,但被李宗闵所厌恶。李德裕被罢相后,韦瓘被贬为明州长史,最终担任桂管观察使。’根据这个题记来考证,韦瓘所说的十六年前,正是大和七年,那时李德裕还在相位上,直到八年十一月才被罢免,那么韦瓘离开国都,实际上并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八-浯溪留题-注解

永州浯溪:永州浯溪位于中国湖南省永州市,是一处历史悠久的风景名胜区,因唐代著名诗人柳宗元曾在此留下《浯溪铭》而得名。

唐人留题:唐人,指唐代的人。留题,指在名胜古迹上题写诗文。

太仆卿:太仆卿是古代官职,掌管宫廷车马、牲畜等事务,属于九卿之一。

分司东都:分司,指分设官署。东都,指唐代东都洛阳。

韦瓘:韦瓘,唐代官员,曾任中书舍人等职位。

大中二年:大中二年是唐宣宗李忱的年号,即公元848年。

中书舍人:中书舍人是唐代官职,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等。

谪宦:谪宦,指被贬谪到边远地区的官员。

康州:康州,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

楚州刺史:楚州刺史,楚州是古代行政区划,刺史是地方行政长官。

桂林之命:桂林之命,指被任命为桂林的官职。

除替:除替,指被免职或更换。

灵州:灵州,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

桂管观察使:桂管观察使,桂管是唐代对广西地区的行政管辖,观察使是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新唐书:《新唐书》是北宋时期官修的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唐朝的历史。

仕累:仕累,指官职不断升迁。

李德裕:李德裕,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宰相。

李宗闵:李宗闵,唐代官员,与李德裕有政治上的冲突。

罢相:罢相,指宰相被免职。

贬为明州长史:贬为明州长史,指被贬谪为明州的长史。

终桂管观察使:终桂管观察使,指最终担任桂管观察使。

谪康州:谪康州,指被贬谪到康州。

大和七年:大和七年是唐文宗李昂的年号,即公元833年。

相位:相位,指宰相的职位。

罢:罢,指被免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八-浯溪留题-评注

永州浯溪,唐人留题颇多,其一云:‘太仆卿分司东都韦瓘,大中二年过此。’此句点明了地点与时间,永州浯溪作为历史文化的见证,承载了唐代文人墨客的足迹,韦瓘的留题便是其中之一。

‘余大和中以中书舍人谪宦康州,逮今十六年。’韦瓘自述其贬谪康州的经过,‘大和’为唐文宗年号,‘中书舍人’是当时的高级官职,‘谪宦’则表明了其被贬的遭遇。‘逮今十六年’说明其被贬已历多年,流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去冬罢楚州刺史,今年二月有桂林之命,才经数月,又蒙除替,行次灵州,闻改此官,分司优闲,诚为忝幸。’此段描述了韦瓘在官场上的起伏。‘罢’字表明了其被免职,‘桂林之命’则是新的任命,‘除替’则表示其官职的变动。‘分司优闲’透露出他对于闲适生活的向往,‘忝幸’则是一种谦辞,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

按《新唐书》:‘瓘仕累中书舍人,与李德裕善,李宗闵恶之,德裕罢相,贬为明州长史,终桂管观察使。’此句引用了《新唐书》中的记载,揭示了韦瓘的仕途经历。‘仕累中书舍人’说明其官职之高,‘与李德裕善’则表明其在政治上的关系,‘李宗闵恶之’则揭示了其政治上的对立。

‘以题名证之,乃自中书谪康州,又不终于桂,史之误如此。’韦瓘通过题名来证明自己的经历,指出史书中的错误。‘乃自中书谪康州’表明了他的贬谪原因,‘又不终于桂’则说明他的官职变动。

‘瓘所称十六年前,正当大和七年,是时,德裕方在相位,八年十一月始罢,然则瓘之去国,果不知坐何事也。’韦瓘进一步解释了自己的去国原因,指出其贬谪的时间与李德裕罢相的时间不符,暗示其贬谪可能另有原因,但具体原因不得而知。

这段古文通过对韦瓘个人经历的叙述,展现了唐代官场的复杂与无奈。韦瓘的仕途起伏,反映了当时政治斗争的残酷。同时,古文中的引用与对比,使得历史事件更加立体,引人深思。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八-浯溪留题》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180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