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八-人物以义为名-原文
人物以义为保者,其别最多。
仗正道日义,义师、义战是也。
众所尊戴者曰义,义帝是也。
与众共之曰义,义仓、义社、义田、义学、义役、义井之类是也。
至行过人曰义,义士、义侠、义姑、义夫、义妇之类是也。
自外入而非正者曰义,义父、义儿、义兄弟、义服之类是也。
衣裳器物亦然。
在首曰义髻,在衣曰义襕、义领,合中小合子曰义子之类是也。
合众物为之,则有义浆、义墨、义酒。
禽畜之贤,则有义犬、义鸟、义鹰、义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八-人物以义为名-译文
把义当作保护自己的人,他们的种类非常多。
坚持正道叫做义,比如义师、义战。
被大家尊敬和推崇的叫做义,比如义帝。
和大家共同拥有的叫做义,比如义仓、义社、义田、义学、义役、义井等。
行为超出常人叫做义,比如义士、义侠、义姑、义夫、义妇等。
从外面加入但不属于正道的叫做义,比如义父、义儿、义兄弟、义服等。
衣服和器物也是如此。在头发上叫做义髻,在衣服上叫做义襕、义领,合中小合子叫做义子等。
把各种东西集合起来,就有义浆、义墨、义酒。
禽畜中的贤者,有义犬、义鸟、义鹰、义鹘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八-人物以义为名-注解
义:在古代汉语中,’义’字具有多重含义。它既可以指正义、道义,也可以指义务、情义等。在不同的语境中,’义’的含义有所不同。
正道:指符合道德规范、社会伦理的道路或行为准则。
义师:指为了正义事业而组建的军队或武装力量。
义战:指为了正义而进行的战争。
义帝:指古代被封为帝王的君主,因其行为符合道义而被人们尊敬。
义仓:指古代为救济贫困而设立的仓库。
义社:指古代民间自发组织的社会团体,通常用于慈善、教育等公益事务。
义田:指古代为救济贫困而设立的田地。
义学:指古代为贫困子弟提供免费教育的学校。
义役:指古代为公共利益而承担的义务劳动。
义井:指古代为方便民众取水而共同维护的水井。
义士:指具有高尚品德和正义感的人。
义侠:指行侠仗义、助人为乐的人。
义姑:指在家族中具有道德楷模地位的女性。
义夫:指在家庭中承担起道德责任和家务劳动的男性。
义妇:指在家庭中具有道德楷模地位的女性。
义父:指非亲生但具有抚养教育责任的父亲。
义儿:指非亲生但被收养为子的孩子。
义兄弟:指非血缘但情同手足的兄弟。
义服:指非血缘但情同家族成员的服饰。
义髻:指古代女性发髻的一种,因其美观或象征意义而被称为’义髻’。
义襕:指古代衣服的一种,因其象征意义而被称为’义襕’。
义领:指古代衣服的领子,因其象征意义而被称为’义领’。
义子:指非亲生但被收养为子的孩子。
义浆:指具有特殊用途或象征意义的浆液。
义墨:指具有特殊用途或象征意义的墨水。
义酒:指具有特殊用途或象征意义的酒。
义犬:指忠诚、勇敢的狗。
义鸟:指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鸟类。
义鹰:指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鹰。
义鹘:指具有特殊象征意义的鹘(一种猛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八-人物以义为名-评注
这段古文以‘义’为主题,通过多种不同的情境和人物来展现‘义’的多样性和丰富内涵。首先,‘义’作为一种正道,表现为仗正道日义,义师、义战,这些行为都是基于正义的原则,体现了对正义的坚守和追求。
‘义’在众人中的尊崇和认可,表现为义帝,这里的‘义’不仅仅是一种道德标准,更是一种权威和象征,代表着最高的道德境界和社会秩序。
‘义’在众人共同参与的事务中体现,如义仓、义社、义田、义学、义役、义井等,这些都是在社会中共同维护公共利益和道德秩序的体现,反映了古代社会对集体主义和互助精神的重视。
‘义’在个人行为上的体现,表现为行过人曰义,如义士、义侠、义姑、义夫、义妇等,这些人物以其高尚的品德和正义的行为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赞誉。
‘义’在非正道中的存在,如义父、义儿、义兄弟、义服等,这些关系虽然不是基于血缘,但也是基于道德和正义的约定,体现了古代社会对家庭和社会关系的伦理规范。
‘义’在物质文化层面的体现,如义髻、义襕、义领等,这些服饰细节不仅仅是审美,更是身份和道德的象征,反映了古代社会对礼仪和道德的重视。
‘义’在物品上的体现,如义浆、义墨、义酒等,这些物品都是基于道德和正义的原则而制作或使用的,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物质文化的道德要求。
‘义’在动物身上的体现,如义犬、义鸟、义鹰、义鹘等,这些动物以其忠诚、勇敢或智慧等品质被赋予了‘义’的属性,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自然界的尊重和对动物品质的赞美。
总体而言,这段古文通过丰富的例子,展现了‘义’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广泛影响和深远意义,‘义’不仅是道德的准则,也是社会秩序的基石,更是人们行为和思想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