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八-人君寿考

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八-人君寿考-原文

三代之前,人君寿考有过百年者。

自汉、晋、唐、三国、南北下及五季,凡百三十六君,唯汉武帝、吴大帝、唐高祖至七十一,玄宗七十八,梁武帝八十三,自余至五六十者亦鲜。

即此五君而论之。

梁武召候景之祸,幽辱告终,旋以亡国;

玄宗身致大乱,播迁失意,饮恨而没。

享祚久长,翻以为害,固已不足言。

汉武末年,巫蛊事起,自皇太子、公主、皇孙皆不得其死,悲伤愁沮,群臣上寿,拒不举觞,以天下付之八岁儿。

吴大帝废太子和,杀爱子鲁王霸。

唐高祖以秦王之故,两子十孙同日併命,不得已而禅位,其方寸为如何?

然则五君者虽有崇高之位,享耆耋之寿,竟何益哉!

若光尧太上皇帝之福,真可于天人中求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八-人君寿考-译文

在夏、商、周三代之前,国君中活过百岁的有过。从汉朝、晋朝、唐朝,到三国时期,再到南北朝和五代,共有百三十六位国君,只有汉武帝、吴大帝、唐高祖活到了七十一岁,唐玄宗活到了七十八岁,梁武帝活到了八十三岁,其余的到五六十岁就很少见了。就这五位国君来说。

梁武帝遭遇了侯景之乱的祸害,被囚禁和侮辱最终结束,随后国家灭亡;唐玄宗自己导致了大乱,流亡失意,含恨而终。享受了长久的统治,反而变成了害处,这已经很显然了。汉武帝晚年,巫蛊之祸发生,连皇太子、公主、皇孙都不得善终,悲伤愁苦,群臣上寿庆贺,他却拒绝举杯,把天下托付给了八岁的儿子。吴大帝废黜了太子和,杀害了爱子鲁王霸。唐高祖因为秦王的原因,两个儿子和十个孙子在同一天被杀,不得不禅位,他们心中的想法又是怎样的呢?然而,这五位国君虽然身处高位,享受了高寿,最终又有什么益处呢!如果像光尧太上皇帝那样,福气真的是可以从天人和自然中寻求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八-人君寿考-注解

三代:指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通常被认为是古代文明的代表。

人君:指古代的君主,即国家的统治者。

寿考:指寿命长久,长寿。

汉武帝:西汉时期的皇帝,名刘彻,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之一。

吴大帝: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名孙权。

唐高祖:唐朝的开国皇帝,名李渊。

三国:指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之间的三个国家:魏、蜀、吴。

南北下:指南北朝时期,南方有宋、齐、梁、陈等朝代,北方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朝代。

五季:指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时期。

梁武帝:南北朝时期南梁的建立者,名萧衍。

玄宗:指唐玄宗李隆基,唐朝的第七位皇帝。

巫蛊事:指古代的一种诅咒术,通过巫术诅咒他人,认为可以导致对方死亡或生病。

皇太子:指皇帝的儿子,被立为继承皇位的候选人。

公主:指皇帝的女儿。

皇孙:指皇帝的孙子。

和:指吴大帝的太子,名孙和。

鲁王霸:指吴大帝的爱子,名孙霸。

秦王:指唐高祖的儿子,名李建成,因与李世民争夺皇位而著名。

禅位:指皇帝将皇位传给他人,多指退位让贤。

光尧太上皇帝:指唐朝的唐玄宗,他在退位后被称为太上皇,光尧是他的尊号。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八-人君寿考-评注

古文开篇以三代之前人君寿命之长为引,点出历史变迁中君王寿命的逐渐缩短。此句既是对古代社会历史现象的描述,也隐含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自汉、晋、唐、三国、南北下及五季,凡百三十六君’一句,以时间跨度为线索,梳理了多个朝代的更迭,展现了历史的连续性和复杂性。

‘唯汉武帝、吴大帝、唐高祖至七十一,玄宗七十八,梁武帝八十三’这一句,列举了五位寿命较长的君王,为下文对这五位君王的评价做了铺垫。

‘即此五君而论之’一句,将话题聚焦于这五位寿命较长的君王,引出对他们的具体分析。

‘梁武召候景之祸,幽辱告终,旋以亡国’这一句,对梁武帝的评价,指出他晚年遭遇的灾祸以及国破家亡的结局,暗示长寿并不一定能带来幸福。

‘玄宗身致大乱,播迁失意,饮恨而没’这一句,对唐玄宗的评价,强调他晚年遭遇的动乱和失意,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享祚久长,翻以为害,固已不足言’这一句,总结了五位君王寿命长却遭遇不幸的情况,指出长寿并不总是好事。

‘汉武末年,巫蛊事起,自皇太子、公主、皇孙皆不得其死,悲伤愁沮,群臣上寿,拒不举觞,以天下付之八岁儿’这一句,对汉武帝的评价,描述了他晚年家庭悲剧和国家的无奈托孤,反映了君王晚年的孤独和无奈。

‘吴大帝废太子和,杀爱子鲁王霸’这一句,对吴大帝的评价,揭示了他在家庭内部的权力斗争和亲情悲剧,进一步强调了长寿与幸福的矛盾。

‘唐高祖以秦王之故,两子十孙同日併命,不得已而禅位,其方寸为如何?’这一句,对唐高祖的评价,探讨了他因儿子秦王之乱而被迫禅位的情况,以及他内心的挣扎。

‘然则五君者虽有崇高之位,享耆耋之寿,竟何益哉!’这一句,对五位君王的寿命和地位进行了反思,提出了长寿与地位并不能带来幸福的观点。

‘若光尧太上皇帝之福,真可于天人中求之’这一句,以光尧太上皇帝为例,提出了长寿与幸福的真正来源,即天人合一的境界,是对古文主题的升华。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八-人君寿考》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179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