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五-韩信周瑜-原文
世言韩信伐赵,
赵广武君请以奇兵塞井陉口,绝其粮道,成安君不听。
信使间人窥知其不用广武君策,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遂胜赵。
使广武计行,信且成禽,信盖自言之矣。
周瑜拒曹公于赤壁,
部将黄盖献火攻之策,会东南风急,悉烧操船,军遂败。
使天无大风,黄盖不进计,则瑜未必胜。
是二说者,皆不善观人者也。
夫以韩信敌陈馀,犹以猛虎当羊豕尔。
信与汉王语,请北举燕、赵,
正使井陉不得进,必有他奇策矣。
其与广武君言曰:‘向使成安君听子计,仆亦禽矣。’
盖谦以求言之词也。
方孙权问计于周瑜,
瑜已言操冒行四患,将军禽之宜在今日。
刘备见瑜,恨其兵少。
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
正使无火攻之说,其必有以制胜矣。
不然,何以为信、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五-韩信周瑜-译文
世人传说韩信攻打赵国,赵国的广武君建议用奇兵堵塞井陉口,切断他们的粮道,但成安君没有采纳。韩信派人暗中探查,得知成安君没有采用广武君的策略,于是高兴地带领军队继续前进,最终战胜了赵国。如果广武君的策略被采纳,韩信可能就会被擒获,韩信自己也曾经这么说过。周瑜在赤壁拒抗曹操,部将黄盖提出了火攻的策略,恰逢东南风大作,曹操的船只全部被烧毁,军队因此失败。如果当时没有这么大的风,黄盖没有提出火攻之计,周瑜未必能取胜。这两种说法,都是不善于观察人的。用韩信去对抗陈余,就像用猛虎去对付羊和猪一样。韩信和汉王谈话时,请求北伐燕国和赵国,即使井陉口不能进攻,也一定有其他的奇策。他对广武君说:‘如果成安君听了你的计策,我可能已经被擒获了。’这是韩信谦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当孙权向周瑜询问计策时,周瑜已经指出曹操冒进的四个弊端,认为将军擒获曹操的机会就在今天。刘备见到周瑜,抱怨自己的兵力不足。周瑜说:‘这已经足够了,豫州(刘备)只需观看我如何破敌。’即使没有火攻之计,周瑜也一定有其他方法来取得胜利。如果不是这样,怎么能称得上是韩信和周瑜呢?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五-韩信周瑜-注解
韩信:韩信(约前231年-前196年),西汉初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汉初三杰之一。他在楚汉争霸中为汉王刘邦立下赫赫战功,特别是在井陉之战中击败赵国,为刘邦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赵广武君:赵广武君指的是赵国的谋士广武君李左车,他在赵国灭亡前提出了阻止韩信的计策。
奇兵:奇兵,指出其不意、突然袭击的兵力,常用于战略战术中制造对方意想不到的困境。
井陉口:井陉口位于今天的河北省井陉县,是古代从北方进入中原的重要通道,也是军事要地。
粮道:粮道,指供应军队粮食的通道,控制粮道是古代战争中切断敌军补给的重要手段。
成安君:成安君指的是赵国的将领成安君陈余,他在井陉之战中与韩信对峙。
周瑜:周瑜(175年-210年),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东吴的奠基人之一,以赤壁之战中的火攻战术闻名。
曹公:曹公指的是曹操,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
赤壁:赤壁位于今天的湖北省赤壁市,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赤壁之战发生地。
黄盖:黄盖(?-210年),东吴将领,以在赤壁之战中建议火攻曹操军船而闻名。
操船:操船,指曹操的船队。
不善观人:不善观人,指不善于观察、了解他人,不能正确判断他人的能力和意图。
猛虎当羊豕:猛虎当羊豕,比喻以强大的力量面对弱小的对手,形容韩信与陈余之间的实力悬殊。
北举燕、赵:北举燕、赵,指韩信向北攻打燕、赵两国,这是韩信在井陉之战后提出的战略计划。
孙权:孙权(182年-252年),三国时期东吴的建立者,以雄才大略著称。
豫州:豫州,古代行政区划名,此处指刘备所在的州。
冒行四患:冒行四患,指曹操在赤壁之战中犯下的四个错误,周瑜认为这是天赐良机。
制胜:制胜,指在战斗或竞争中取得胜利,战胜对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五-韩信周瑜-评注
世言韩信伐赵,赵广武君请以奇兵塞井陉口,绝其粮道,成安君不听。
此句描述了韩信伐赵的背景,赵广武君提出了一个策略,即以奇兵塞井陉口,切断韩信的粮道。然而,成安君并未采纳此策,这是故事中的一大转折点。此句体现了古代战争中智谋与决策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成安君的短视和韩信的机智。
信使间人窥知其不用广武君策,还报,则大喜,乃敢引兵遂下,遂胜赵。
此句描绘了韩信得知成安君未采纳广武君的策略后,心中的喜悦以及他果断采取行动的决心。‘大喜’二字,既体现了韩信对胜利的渴望,也反映了他在战场上的冷静与果断。
使广武计行,信且成禽,信盖自言之矣。
此句中,‘使’字引出了一种假设的情况,即如果广武君的策略被采纳,韩信可能会被擒获。这里的‘信盖自言之’则表明韩信自己也曾这样想过,这体现了韩信的谦虚和对局势的清醒认识。
周瑜拒曹公于赤壁,部将黄盖献火攻之策,会东南风急,悉烧操船,军遂败。
此句讲述了赤壁之战中,周瑜利用黄盖的火攻策略,借助东南风的优势,成功击败曹操的故事。‘悉烧操船’这一细节,生动地描绘了火攻的威力,同时也展现了周瑜的军事才能。
使天无大风,黄盖不进计,则瑜未必胜。
此句是对赤壁之战的一种假设,即如果没有东南风,周瑜可能无法取得胜利。这反映了战争中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也说明了周瑜的胜利并非全靠智谋,还有一定的运气成分。
是二说者,皆不善观人者也。
此句是对上述两场战役中人物行为的评价,认为赵广武君和黄盖都不善于观察和评估他人,这是他们失败的原因之一。
夫以韩信敌陈馀,犹以猛虎当羊豕尔。
此句通过比喻,形象地说明了韩信与陈馀的实力对比,韩信如同猛虎,陈馀则如同羊豕,凸显了韩信的强大。
信与汉王语,请北举燕、赵,正使井陉不得进,必有他奇策矣。
此句描述了韩信与汉王的对话,韩信提出了北举燕、赵的计划,即使井陉不得进,也有其他奇策。这反映了韩信的远见卓识和应变能力。
其与广武君言曰:‘向使成安君听子计,仆亦禽矣。’盖谦以求言之词也。
此句中,韩信对广武君的言辞充满了谦虚,他认为如果成安君采纳广武君的策略,自己也可能被擒获。这种谦虚的态度,既体现了韩信的谦逊,也反映了他对广武君的尊重。
方孙权问计于周瑜,瑜已言操冒行四患,将军禽之宜在今日。
此句讲述了孙权向周瑜请教计策的情景,周瑜已经分析了曹操的四患,认为现在是擒获曹操的最好时机。这体现了周瑜的敏锐洞察力和果断决策能力。
刘备见瑜,恨其兵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
此句描述了刘备对周瑜兵力不足的担忧,而周瑜则自信满满,认为自己的兵力已经足够,让刘备观看自己破敌。这反映了周瑜的自信和豪迈。
正使无火攻之说,其必有以制胜矣。
此句是对周瑜胜利原因的一种假设,即使没有火攻,周瑜也有其他方法可以取得胜利。这体现了周瑜的智谋和应变能力。
不然,何以为信、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