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五-金日磾

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五-金日磾-原文

金日磾没入宫,

输黄门养马。

武帝游宴见马,

后宫满侧,

日磾等数十人牵马过殿下,

莫不窥视,

至日磾,

独不敢。

日磾容貌甚严,

马又肥好,

上奇焉,

即日拜为马监,

后受遗辅政。

日磾与上官桀皆因马而受知,

武帝之取人,

可谓明而不遗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五-金日磾-译文

金日磾被贬入宫中,被派到黄门养马。

武帝在一次游宴中见到这些马,后宫的女子们都在旁边观看,金日磾等几十个人牵着马经过殿下,没有一个人敢抬头看。

直到金日磾牵马经过,他一个人不敢抬头。

金日磾的容貌非常严肃,马匹又肥又好,武帝对此感到很惊奇,当天就任命他为马监,后来又受遗命辅佐政务。

金日磾和上官桀都是因为马而受到武帝的赏识,武帝选拔人才,可以说是明智且不遗漏任何人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五-金日磾-注解

金日磾:金日磾(jǐn rì dī),西汉时期著名将领,原为匈奴人,后归顺汉朝,因功被封为侯。此处指金日磾本人。

没入宫:没入宫指被征召进入皇宫,成为宫中人员。

输黄门养马:输,指输送、交付;黄门,古代宫廷中的官职,负责宫廷内的杂役;养马,指负责饲养马匹。

武帝:武帝,指西汉武帝刘彻,是西汉时期的一位著名皇帝,在位期间大力推行汉化政策,扩大疆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

游宴:游宴,指游玩宴乐,即皇帝或贵族们游乐和宴饮的活动。

后宫:后宫,指古代帝王的妃嫔居住的地方,也泛指帝王的妻妾。

牵马过殿下:牵马,指拉着马匹;殿下,古代对帝王的尊称,此处指皇帝所在的地方。

窥视:窥视,指偷偷地看。

独不敢:独,只有;不敢,不敢做某事。

容貌甚严:容貌,指人的面貌;严,严肃、庄重。

肥好:肥好,指马匹肥壮、良好。

上奇焉:上,指皇帝;奇,感到惊奇、奇异。

拜为马监:拜,指授予官职;马监,古代官职,负责管理马匹。

受遗辅政:受遗,接受遗命;辅政,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上官桀:上官桀,西汉时期官员,因马匹之事受到武帝赏识。

取人:取人,选拔人才。

明而不遗:明,明智;不遗,不遗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五-金日磾-评注

金日磾没入宫,输黄门养马。这两句描述了金日磾初入宫中的境遇,‘没入宫’意味着他被送入宫中,‘输黄门养马’则表明他的职责是负责饲养宫中的马匹。这里的‘输’字,不仅揭示了金日磾地位的低下,也暗示了他命运的无奈。在古代,黄门养马是一种低贱的工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等级制度的森严。

武帝游宴见马,后宫满侧,日磾等数十人牵马过殿下,莫不窥视,至日磾,独不敢。此段描写了武帝在宴会上见到金日磾牵马的场景。‘武帝游宴见马’展现了武帝闲暇之余对马的喜爱,‘后宫满侧’则突出了场合的奢华。日磾等人的‘牵马过殿下’表现了他们地位的卑微,而‘莫不窥视’则反映了宫人对他们的好奇。然而,在众人中,日磾‘独不敢’窥视,这不仅体现了他的谨慎,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坚定与自尊。

日磾容貌甚严,马又肥好,上奇焉,即日拜为马监,后受遗辅政。此句描绘了武帝对金日磾的赏识。‘日磾容貌甚严’表明他外貌严肃,‘马又肥好’则说明他饲养的马匹状态良好。武帝的‘奇焉’表现了他对日磾的欣赏,‘即日拜为马监’则展现了武帝用人之果断。‘后受遗辅政’则说明了金日磾最终得到了重用,这与他自身的努力和武帝的赏识密不可分。

日磾与上官桀皆因马而受知,武帝之取人,可谓明而不遗矣。这句话总结了金日磾的际遇,并与上官桀进行了对比。‘日磾与上官桀皆因马而受知’说明了他们都是因为马而得到了武帝的赏识,‘武帝之取人,可谓明而不遗矣’则高度评价了武帝的用人之明。这句话不仅肯定了武帝的识人能力,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人才选拔的重视。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五-金日磾》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179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