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五-诗什

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五-诗什-原文

《诗》《二雅》及《颂》前三卷题曰:‘某诗之什。’

陆德明释云:‘歌诗之作,非止一人,篇数既多,故以十篇编为一卷,名之为什。’

今人以《诗》为篇什,或称誉他人所作为佳什,非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五-诗什-译文

《诗经》、《二雅》和《颂》前三卷的标题是‘某诗之什’。陆德明解释说:‘歌诗的创作不是由一个人完成的,因为篇目很多,所以把十篇诗编成一卷,这样的卷子就叫做什。’现在人们把《诗经》中的诗篇称为篇什,或者称赞别人的作品为佳什,这是不正确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五-诗什-注解

《诗》:《诗》即《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二雅》:《二雅》指的是《诗经》中的《大雅》和《小雅》,是《诗经》中雅部的两部分,其中《大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而《小雅》多为贵族宴享或抒情之作。

《颂》:《颂》是《诗经》的第三部分,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什:在古代文献中,’什’指的是十篇诗歌编为一卷。这里的’某诗之什’指的是某篇诗歌的第十卷。

陆德明:陆德明,唐代学者,以注释《经典释文》而著名,对古代文献的音韵和文字学有深入研究。

歌诗之作:指诗歌的创作,’歌诗’在这里泛指诗歌。

篇数:指诗歌的篇目数量。

编为一卷:指将多篇诗歌汇编成一本。

名之为什:将汇编的诗歌称为’什’,即十篇为一卷。

篇什:指诗歌的篇目,也用来赞美他人的作品。

佳什:指好的诗歌作品,’佳’表示优秀、美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五-诗什-评注

《诗》《二雅》及《颂》前三卷题曰:‘某诗之什。’此句开篇即点明了《诗经》中部分篇章的命名方式。‘某诗之什’中的‘某诗’指的是《诗经》中的具体篇章,‘什’则是对这些篇章的集合命名。‘什’字在古代汉语中有着特定的含义,它指的是十篇诗歌编为一卷,这种编撰方式反映了古代文学作品的分类和整理方法。

陆德明释云:‘歌诗之作,非止一人,篇数既多,故以十篇编为一卷,名之为什。’陆德明的解释进一步阐释了‘什’字的由来和意义。他认为,诗歌的创作并非由单一作者完成,而是众多诗人共同创作的结果。由于诗歌篇数众多,为了便于整理和阅读,便将十篇诗歌编为一卷,并以‘什’来命名这一卷。

‘今人以《诗》为篇什,或称誉他人所作为佳什,非也。’此句对后世对《诗经》的理解和使用提出了批评。‘篇什’一词在后世被误用,人们将其理解为《诗经》本身,或者用来称赞他人的作品。然而,这种用法并不准确。‘篇什’实际上是用来指代《诗经》中编为一卷的十篇诗歌,而不是整个《诗经》。

从专业角度来看,这段古文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编撰传统和命名规则。‘什’字的使用不仅是对诗歌数量的一种表述,更是对古代文学分类体系的一种体现。同时,这段文字也反映了古代文学批评中对于命名准确性的重视。陆德明的解释不仅是对‘什’字本意的阐述,也是对后世误用‘篇什’一词的纠正。

此外,这段古文还透露出古代文学批评的严谨性。通过对‘篇什’一词的详细解释,陆德明展现了古代学者对于文学作品的深入研究和细致分析。这种研究态度对于后世文学批评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五-诗什》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178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