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五-易说卦

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五-易说卦-原文

《易•说卦》荀爽《九家集解》《乾》‘为木果’之下,更有四,曰:为龙,为车,为衣,为言。

《坤》后有八,曰:为牝,为迷,为方,为囊,为裳,为黄,为帛,为浆。

《震》后有三,曰:为王,为鹄,为鼓。

《巽》后有二,曰:为杨,为鹳。

《坎》后有八,曰:为宫,为律,为可,为栋,为丛棘,为狐,为蒺藜,为桎梏。

《离》后有一,曰:为牝车。

《艮》后有三,曰:为鼻,为虎,为狐。

《兑》后有二,曰:为常,为辅颊。

注云‘常,西方神也。’

陆德明以其与王弼本不同,故载于《释文》。

按:《震》为龙与《乾》同,故虞翻、干宝本作‘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五-易说卦-译文

《易经·说卦》中,荀爽的《九家集解》对《乾卦》的解释中提到‘为木果’之后,还有四个方面,分别是:为龙,为车,为衣,为言。

《坤卦》之后有八个方面,分别是:为雌性,为迷茫,为方形,为口袋,为裙子,为黄色,为丝绸,为酒浆。

《震卦》之后有三个方面,分别是:为王,为天鹅,为鼓。

《巽卦》之后有两个方面,分别是:为柳树,为鹳。

《坎卦》之后有八个方面,分别是:为宫室,为音律,为可行,为栋梁,为丛生的荆棘,为狐狸,为蒺藜,为脚镣。

《离卦》之后有一个方面,说是为雌性的车。

《艮卦》之后有三个方面,分别是:为鼻子,为老虎,为狐狸。

《兑卦》之后有两个方面,分别是:为常,为辅颊。注解中说‘常’,是西方的神。陆德明认为这与王弼的版本不同,所以记载在《释文》中。

按照《震卦》为龙与《乾卦》相同,所以虞翻、干宝的版本写作‘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五-易说卦-注解

易:《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占卜哲学书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分为《经》和《传》两部分。其中,《经》包括六十四卦,每卦由六个爻组成,用以占卜吉凶。

说卦:《说卦》是《易经》的传之一,是对六十四卦的卦象、卦义进行解释和阐述的篇章。

荀爽:荀爽是东汉末年的易学大师,对《易经》有深入研究,其注解对后世影响深远。

九家集解:《九家集解》是对《易经》的一种注解方式,汇集了九位易学家的注解。

乾:《乾》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之一,代表天,象征着创造和阳刚之力。

为木果:《乾》卦的象征之一,木果可能指的是果实,象征着收获和成就。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是吉祥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尊贵和神秘。

车:古代的交通工具,象征着速度和效率。

衣:衣服,象征着遮体保暖和文明进步。

言:言语,象征着沟通和智慧。

坤:《坤》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之一,代表地,象征着包容和阴柔之力。

牝:雌性的,这里可能指代女性或雌性动物。

迷:迷失,象征着困惑和迷茫。

方:方形,可能指代规则或秩序。

囊:袋子,可能指代收藏或储存。

裳:古代的裙子,象征着女性或装饰。

黄:颜色,可能指代尊贵或土地。

帛:丝织品,象征着财富和文明。

浆:液体,可能指代食物或饮料。

震:《震》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之一,代表雷,象征着震动和变化。

王:君主,象征着权威和统治。

鹄:一种大型鸟类,可能指代高远或远大的志向。

鼓:打击乐器,象征着声音和节奏。

巽:《巽》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之一,代表风,象征着流动和变化。

杨:一种树木,可能指代生长或生命力。

鹳:一种大型鸟类,可能指代长寿或高洁。

坎:《坎》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之一,代表水,象征着流动和变化。

宫:宫殿,可能指代尊贵或权力。

律:乐律,可能指代音乐或和谐。

可:可能,表示不确定性。

栋:房屋的梁柱,可能指代支撑或稳定。

丛棘:丛生的荆棘,可能指代困难和阻碍。

狐:同上。

蒺藜:一种带刺的植物,可能指代伤害或困难。

桎梏:脚镣手铐,可能指代束缚或限制。

离:《离》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之一,代表火,象征着光明和热情。

牝车:女性驾驭的车,可能指代女性或柔美。

艮:《艮》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之一,代表山,象征着静止和稳定。

鼻:人的器官,可能指代嗅觉或感知。

虎:一种猛兽,可能指代力量或威严。

兑:《兑》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之一,代表泽,象征着愉悦和交流。

常:常态,可能指代稳定或常规。

辅颊:面颊的辅助,可能指代辅助或支持。

陆德明:陆德明是唐代易学家,对《易经》有深入研究。

王弼:王弼是三国时期的易学家,对《易经》有重要注解。

駹:古代对马的一种称呼,可能指代速度或活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五-易说卦-评注

《易•说卦》中的这段文字,是荀爽对《易经》卦象的进一步阐释,其中包含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首先,‘为木果’之下,更有四,曰:为龙,为车,为衣,为言。这里,‘木果’象征着收获和成果,而‘龙’、‘车’、‘衣’、‘言’则分别代表了不同的象征意义。‘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吉祥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尊贵;‘车’则象征着出行和变化;‘衣’代表遮体和文明;‘言’则代表着沟通和智慧。这些象征意义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社会秩序。

接着,‘坤’卦之后列出了八种象征,分别为:为牝,为迷,为方,为囊,为裳,为黄,为帛,为浆。‘坤’卦象征着大地,代表着包容和承载。‘牝’和‘裳’与女性相关,‘囊’和‘帛’则与物质财富相关,‘黄’和‘浆’则与自然和农业相关。这些象征共同体现了‘坤’卦的丰富内涵。

‘震’卦之后的三种象征,‘为王’,‘为鹄’,‘为鼓’,分别代表了权威、远见和力量。‘巽’卦之后的两种象征,‘为杨’,‘为鹳’,则与自然和生长相关,‘杨’树象征着生命力,‘鹳’鸟则象征着长寿。

‘坎’卦之后的八种象征,‘为宫’,‘为律’,‘为可’,‘为栋’,‘为丛棘’,‘为狐’,‘为蒺藜’,‘为桎梏’,则体现了‘坎’卦的复杂性和多义性。‘宫’和‘栋’代表建筑和稳定,‘律’和‘可’则与规则和可能性相关,‘丛棘’、‘狐’、‘蒺藜’、‘桎梏’则代表了困难和挑战。

‘离’卦之后的‘为牝车’,‘牝’再次出现,与‘坤’卦相呼应,‘车’则象征着移动和变化。

‘艮’卦之后的‘为鼻’,‘为虎’,‘为狐’,则与感知、力量和智慧相关。

‘兑’卦之后的‘为常’,‘为辅颊’,‘常’被注解为西方神,这里可能涉及到古代的宗教信仰和神话传说。

最后,文中提到的虞翻、干宝本作“駹”,表明《震》卦的象征意义在不同版本中有所差异,这也反映了《易经》解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五-易说卦》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177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