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五-廿卅卌字

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五-廿卅卌字-原文

今人书二十字为廿,三十字为卅,四十为卌,皆《说文》本字也。

廿音入,二十并也。

卅音先合反,三十之省便,古文也。

卌音先立反,数名,今直以为四十字。

案秦始皇凡刻石颂德之辞,皆四字一句。

“《泰山辞》曰:”皇帝临位,二十有六年。”

“《琅邪台颂》曰:”维二十六年,皇帝作始。”

“《之罘颂》曰:”维二十九年,时在中春。”

“《东观颂》曰:”维二十九年,皇帝春游。”

“《会稽颂》曰:”德惠修长,三十有七年。”

此《史记》所载,每称年者,辄五字一句。

尝得《泰山词》石本,乃书为”廿有六年”,想其余皆如是,而太史公误易之,或后人传写之讹耳,其实四字句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五-廿卅卌字-译文

现在的人把二十个字写成‘廿’,三十个字写成‘卅’,四十个字写成‘卌’,这些都是《说文解字》中的本字。

‘廿’的读音是‘入’,表示二十个并在一起。

‘卅’的读音是‘先合反’,是三十的简写,属于古文。

‘卌’的读音是‘先立反’,是表示数量的名称,现在直接用来表示四十个字。

根据秦始皇刻石颂德之辞,都是每句四个字。《泰山辞》说:‘皇帝登基,已经二十六年。’

《琅邪台颂》说:‘正是二十六年,皇帝开始执政。’

《之罘颂》说:‘正是二十九年,正值春分时节。’

《东观颂》说:‘正是二十九年,皇帝春天出游。’

《会稽颂》说:‘皇帝的德政和恩惠长久,已经三十七年。’

这些是《史记》中记载的,每次提到年份,都是每句五个字。

我曾经得到《泰山辞》的石碑拓本,上面写着‘廿有六年’,推测其他篇章也应该是这样,但是太史公可能弄错了,或者后人传抄时出现了错误,实际上应该是每句四个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五-廿卅卌字-注解

廿:廿是数字二十的古代书写形式,由两个’十’字并排组成,表示二十。在古代文献中,’廿’字的使用体现了古人对数字的书写习惯。

卅:卅是数字三十的古代书写形式,由三个’十’字组成,表示三十。’卅’字在古代文献中常见,是古代对三十的简写形式。

卌:卌是数字四十的古代书写形式,由四个’十’字组成,表示四十。’卌’字在古代文献中较少见,但在某些文献中用来表示四十。

《说文》:《说文解字》是中国最早的字典,由东汉学者许慎编撰,收录了大量的汉字及其解释,是研究汉字及其文化的重要资料。

廿音入:廿的读音为’niàn’,’入’在这里表示廿字的发音。

先合反:先合反是古代对’卅’字读音的一种描述,’先’表示声母,’合’表示韵母,’反’表示声调。

省便:省便在这里指简化、方便,’卅’字是对’三十’的简化。

古文:古文指古代的文字,与后来的楷书、行书等字体相比,古文具有独特的书写风格和艺术价值。

秦始皇: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名嬴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实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政策。

刻石颂德之辞:刻石颂德之辞是指古代帝王在刻石上刻写的歌颂自己功德的文章。

《史记》:《史记》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编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太史公:太史公是司马迁的别称,他是《史记》的作者。

四字句:四字句是指由四个字组成的句子,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较为常见,尤其是诗歌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五-廿卅卌字-评注

这段古文首先从汉字的书写习惯和演变角度出发,对数字的书写形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廿’、’卅’、’卌’这些数字的书写方式,实际上来源于《说文解字》这部经典文献。作者指出,’廿’字的读音为’入’,表示二十,是由两个’十’字合并而成。’卅’的读音为’先合反’,是’三十’的简化形式,属于古文书写习惯。’卌’的读音为’先立反’,原本是表示四十的数名,而现在人们直接将其视为四十的书写形式。

接着,作者提到了秦始皇时期刻石颂德之辞的书写习惯,指出这些颂辞都是四字一句。以《泰山辞》为例,’皇帝临位,二十有六年’中的’廿有六年’,’有’字在古文中常用于表示’又’,即’又二十六年’。作者通过对《史记》的引用,说明在记载年号时,通常都是五字一句,这与刻石颂辞的四字一句形成了对比。

作者进一步指出,自己曾经得到《泰山词》的石本,发现其书写为’廿有六年’,推测其他刻石颂辞也应如此。然而,太史公在记载时可能误将’廿有六年’改为了五字一句,或者是后人在传写过程中出现了错误。作者通过这样的分析,揭示了古文书写中的一些细节和可能存在的误解,同时也反映了古文在传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

整段古文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古文功底,还体现了对古文书写规范和演变历史的深刻理解。通过对具体文句的分析,作者不仅揭示了古文中的数字书写规则,还探讨了古文在历史传承中的变化和误解,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五-廿卅卌字》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177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