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五-平津侯

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五-平津侯-原文

公孙平津本传称其意忌内深,

杀主父偃,

徙董仲舒,

皆其力。

然其可称者两事:

武帝置苍海、朔方之郡,

平津数谏,

以为罢弊中国以奉无用之地,

愿罢之。

上使朱买臣等难之,

乃谢曰:

‘山东鄙人,

不知其便若是,

愿罢西南夷专奉朔方。’

上乃许之。

卜式上书,

愿输家财助边,

盖迎合主意。

上以语平津,

对曰:

‘此非人情,

不轨之臣不可以为休而乱法,

愿勿许。’

乃罢式。

当武帝好大喜功而能如是,

概之后世,

足以为贤相矣!

惜不以式事载本传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五-平津侯-译文

公孙平津的传记称他的心思深沉,嫉妒心重,杀死了主父偃,迁移了董仲舒,这些都是他的功劳。

但是,他值得称道的事情有两件:汉武帝设立苍海、朔方郡时,平津多次劝谏,认为这是浪费中原的人力物力去供奉那些无用的地方,希望取消这些郡。

皇帝派朱买臣等人质问他,他就道歉说:‘我是山东的粗人,不知道这样做的好处竟然如此之大,我愿意取消西南夷,专门供奉朔方。’

皇帝就同意了他的请求。

卜式上书,愿意捐献家财帮助边疆,这是为了迎合皇帝的心意。

皇帝把这件事告诉了平津,平津回答说:‘这不是人之常情,不守规矩的臣子不能作为榜样而扰乱法度,希望不要答应他。’

于是,卜式的事就取消了。

当汉武帝喜欢大举功业的时候,能够像这样,对于后世来说,足以称得上是贤相了!

遗憾的是,平津的事迹没有被记载在他的传记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五-平津侯-注解

公孙平津:公孙平津,即公孙弘,西汉时期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以博学多才、善于辞令著称。

意忌内深:意忌,内心猜忌;内深,内心深沉。指公孙平津性格内敛,心机深沉。

主父偃:主父偃,西汉时期政治家,曾提出削弱诸侯国权力的建议,后被汉武帝采纳。

董仲舒:董仲舒,西汉时期儒家学者,提出“天人感应”等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

苍海、朔方:苍海、朔方,古代地名,指北方边疆地区。

朱买臣:朱买臣,西汉时期文学家,以辞赋著称。

山东鄙人:山东,指战国时期齐国和鲁国地区;鄙人,谦词,指自己。

西南夷:西南夷,古代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统称。

卜式:卜式,西汉时期人物,以慷慨解囊、助边闻名。

大喜功:大喜功,指喜好大事业,追求功名。

贤相:贤相,指贤能的宰相,指有德有才的政治家。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五-平津侯-评注

公孙平津本传称其意忌内深,杀主父偃,徙董仲舒,皆其力。

此句开篇即点明公孙平津的性格特点,‘意忌内深’表明他内心深藏嫉妒与忌恨,‘杀主父偃,徙董仲舒’则列举了其行为,显示出他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不惜牺牲他人。

然其可称者两事:武帝置苍海、朔方之郡,平津数谏,以为罢弊中国以奉无用之地,愿罢之。

此句转折,指出公孙平津虽有其短处,但也有值得称道之处。‘武帝置苍海、朔方之郡’指汉武帝在边疆设立郡县,‘平津数谏’则表明公孙平津对此提出反对意见,认为这样做是浪费国家资源,‘愿罢之’更是直接表达了他的主张。

上使朱买臣等难之,乃谢曰:‘山东鄙人,不知其便若是,愿罢西南夷专奉朔方。’

此句描写了公孙平津在面对皇帝的质疑时的应对策略。他巧妙地以‘山东鄙人’自谦,并表达了对西南夷的重视,从而间接地支持了自己的观点。

上乃许之。

这句话表明皇帝接受了公孙平津的建议,体现了他的明智与开明。

卜式上书,愿输家财助边,盖迎合主意。

此句介绍了卜式上书愿捐献家财助边的举动,并指出这是为了迎合皇帝的心意。

上以语平津,对曰:‘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为休而乱法,愿勿许。’

此句展现了公孙平津的忠诚与正直。他不仅没有因为卜式的迎合而改变立场,反而坚决反对这种不轨行为,维护了国家的法纪。

乃罢式。

这句话表明皇帝采纳了公孙平津的建议,取消了卜式的捐献计划。

当武帝好大喜功而能如是,概之后世,足以为贤相矣!

此句评价了公孙平津的品格,认为他在武帝好大喜功的情况下,仍能坚持原则,是难得的贤相。

惜不以式事载本传中。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公孙平津未能将卜式的事迹记载在本传中的遗憾,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公孙平津品格的赞赏。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五-平津侯》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177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