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五-字省文

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五-字省文-原文

今人作字省文,

以禮为礼,

以處为处,

以舆为与,

凡章奏及程文书册之类不敢用,

然其实皆《说文》本字也。

许叔重释礼字云:

“古文。”

处字云:

“止也,得几而止,或从处。”

与字云:

“赐予也,与与同。”

然则当以省文者为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五-字省文-译文

现在的人写文章时简化文字,把‘禮’写成‘礼’,把‘處’写成‘处’,把‘舆’写成‘与’,对于章奏和程文书册等正式文书,都不敢使用这些简化字。但实际上,这些简化字都是《说文》中记载的原本的字。

许叔重解释‘礼’字时说:‘古文。’解释‘處’字时说:‘停止的意思,到达某个地方就停下来,有的从‘处’字旁。’解释‘與’字时说:‘给予的意思,与‘予’字同。’那么,按照这些简化字来写应该是正确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五-字省文-注解

禮:禮,通‘礼’,指礼仪、礼节,是古代社会生活中的一种行为规范,体现了社会等级和道德规范。在古代,禮字与礼字通用,但在现代汉语中,禮字更多用于书写,以表示对礼节的尊重。

處:處,通‘处’,意为居住、存在。在古代,處字与处字通用,但在现代汉语中,處字更多用于书写,以表示对居住或存在状态的描述。

舆:舆,通‘与’,意为给予、提供。在古代,舆字与与字通用,但在现代汉语中,與字更多用于书写,以表示给予或同意。

章奏:章奏,指古代臣子向皇帝上呈的文书,是古代政治生活中的一种重要形式,用于表达意见和建议。

程文书册:程文书册,指按照一定程序编写的文书和册籍,通常用于记录官方事务和规范行为。

《说文》:《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东汉学者许慎编撰的一部汉字字典,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的书籍,对汉字的起源、演变和意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许叔重:许叔重,即许慎,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字学家、经学家,他编撰的《说文解字》对后世汉字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文:古文,指古代的文字,与后来的简体字相对。在《说文解字》中,许慎对古文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解释。

止也,得几而止,或从处:这是许慎对‘处’字的解释,意为停止,得到一定的程度就停止,或者从‘处’字的意义出发。

赐予也,与与同:这是许慎对‘与’字的解释,意为给予,与‘与’字同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五-字省文-评注

此段古文首先点明了今人在书写时的一个特点,即‘作字省文’,这里的‘省文’指的是简化文字。作者以‘禮’为‘礼’,‘處’为‘处’,‘舆’为‘与’为例,说明了这种简化现象在章奏及程文书册等正式文书中是不被采用的。

接着,作者引用了《说文解字》中对‘禮’、‘處’、‘與’三个字的解释,以此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许叔重对‘禮’字的解释是‘古文’,表明‘禮’字在古代的书写中是存在的。对于‘處’字,许叔重解释为‘止也,得几而止,或从处’,说明‘處’字的本义是停止,或者是停留的意思。‘與’字的解释是‘赐予也,与与同’,这里的‘与与同’表明‘與’字和‘与’字在意义上是相同的。

作者通过这些解释,进一步阐述了‘省文’的合理性。他认为,尽管今人在书写时简化了文字,但这种简化实际上并没有改变文字的本义,因为这些简化后的文字在《说文解字》中都有对应的本字。因此,作者得出结论:‘然则当以省文者为正’,即应当以简化后的文字为正确。

这段古文体现了作者对文字演变和使用的深刻理解。它不仅反映了汉字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过程,也体现了作者对文字简化的态度。作者认为,简化文字是合理的,因为它并没有改变文字的基本意义,而且可以使书写更加便捷。这种观点在当时可能具有一定的争议性,但无疑对后世汉字的书写和使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作者引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也体现了古人对经典文献的尊重和引用。在古代,经典文献是学习和研究的重要依据,作者通过引用《说文解字》中的内容,增强了自身观点的说服力。这种引用经典文献的方法,也是古代文人在论述问题时常用的一种手法。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五-字省文》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177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