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五-上官桀

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五-上官桀-原文

汉上官桀为未央厩令,

武帝尝体不安,及愈,见马,马多瘦,

上大怒:‘令以我不复见马邪?’

欲下吏,桀顿首曰:‘臣闻圣体不安,日夜忧惧,意诚不在马。’

言未卒,泣数行下。

上以为忠,由是亲近,至于受遗诏辅少主。

义纵为右内史,

上幸鼎湖,病久,已而卒起幸甘泉,道不治,

上怒曰:‘纵以我为不行此道乎?’

衔之,遂坐以他事弃市。

二人者其始获罪一也,

桀以一言之故超用,而纵及诛,

可谓幸不幸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五-上官桀-译文

汉代的官吏上官桀担任未央宫的厩令,武帝身体不适,等病好后看到马,发现马很多都瘦弱,武帝非常生气,说:‘你是想让我再也见不到马了吗?’想要将上官桀交给执法官吏。上官桀跪下磕头说:‘我听说陛下身体不适,我日夜担忧,确实没有心思在马身上。’话还没说完,眼泪就流了下来。武帝认为他忠诚,因此亲近他,甚至后来接受遗诏辅佐年幼的君主。

义纵担任右内史,武帝前往鼎湖,病了很长时间,后来突然好转,前往甘泉,路上没有得到妥善照顾,武帝生气地说:‘义纵是不是认为我不会走这条路?’怀恨在心,于是找其他事情将他处死。

这两个人最初都是因为同样的原因获罪,上官桀因为一句话而被超常使用,而义纵却被处死,可以说是幸与不幸并存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五-上官桀-注解

汉上官桀:上官桀是西汉时期的人物,曾任未央厩令,是皇帝的近臣。

未央厩令:未央厩令是汉朝官职,负责管理皇宫中的马厩。

武帝:武帝指的是汉武帝刘彻,西汉时期的著名皇帝,在位期间推行多项改革,对后世影响深远。

体不安:指身体不适,感到不舒服。

愈:指病情好转或恢复健康。

马:指马匹,这里可能指的是皇帝的马厩中的马。

令:指命令,这里是指皇帝的命令。

下吏:指将某人交给司法官员处理,即逮捕或审判。

顿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表示极度谦卑和悔过。

圣体:古代对皇帝身体的尊称,意指皇帝的身体。

忧惧:担忧和害怕,这里指上官桀对皇帝健康的担忧。

意诚:真心实意,真诚的意思。

幸:封建时代皇帝亲自前往某地,表示对某地的重视或关心。

鼎湖:古代传说中的神湖,这里指皇帝的行宫。

甘泉:古代的一种美酒,这里指甘泉宫,是皇帝的行宫之一。

道不治:指道路没有得到妥善治理,这里可能指皇帝出行时道路状况不佳。

衔之:怀恨在心,记恨的意思。

坐以他事:以其他事情为借口,这里指以其他罪名。

弃市:古代的一种刑罚,指在市场上公开处死。

其始获罪:他们最初都是因为同样的罪名而获罪。

超用:超越常规的使用,这里指上官桀因一句真诚的话而得到皇帝的信任和重用。

诛:处死,杀害的意思。

幸不幸:幸运还是不幸,这里指二人的命运截然不同,一个因忠心获得信任,一个因小过被杀。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五-上官桀-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史记》,讲述了两位官员因马瘦而触怒皇帝,却因不同的态度和表现,最终命运截然不同的故事。

首先,文中的‘汉上官桀为未央厩令’一句,揭示了上官桀的官职和身份,为读者勾勒出其地位和职责。未央厩令,即负责皇家马厩的官员,其职责包括饲养和照顾皇家马匹,确保其健康和可用。

‘武帝尝体不安,及愈,见马,马多瘦’这句话,描绘了武帝身体不适后,恢复健康后见到马匹瘦弱,心生愤怒的情景。这里的‘尝’字,表达了武帝曾经生病,现在康复,但见到马匹的状况仍然让他感到不满。

‘令以我不复见马邪?’这句话,是武帝对上官桀的直接质问,语气中充满了责备和愤怒。武帝认为上官桀故意让他不见马,以此推卸责任。

‘桀顿首曰:“臣闻圣体不安,日夜忧惧,意诚不在马。”’上官桀的回应,表现了他的忠诚和机智。他通过顿首表示自己的诚意,并解释自己因为担忧武帝的健康,所以没有关注马匹。

‘言未卒,泣数行下’这一句,进一步描绘了上官桀的真诚和情感。他的话语未说完,泪水已经流下,这一细节表现了他的悲痛和自责。

‘上以为忠,由是亲近,至于受遗诏辅少主’这部分,说明了武帝因为上官桀的忠诚而对他产生了好感,并最终任命他为辅佐少主的遗诏执行者,这显示了武帝对忠诚的重视。

‘义纵为右内史,上幸鼎湖,病久,已而卒起幸甘泉,道不治’这部分,讲述了义纵的经历。他担任右内史,即地方行政长官,武帝在病中前往鼎湖,义纵未能妥善治理道路,导致武帝不满。

‘上怒曰:“纵以我为不行此道乎?”衔之,遂坐以他事弃市’这句话,揭示了武帝对义纵的愤怒和惩罚。武帝认为义纵故意让他行走不便,因此对他怀恨在心,并最终以其他罪名将他处死。

‘二人者其始获罪一也,桀以一言之故超用,而纵及诛,可谓幸不幸矣’这句话,总结了两位官员的命运。虽然他们最初都因为马匹瘦弱而获罪,但上官桀因为一句诚恳的道歉而得到重用,而义纵则因为武帝的猜忌而被处死,这体现了皇帝的喜怒无常和忠诚与背叛的微妙关系。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五-上官桀》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175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