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九-陈轸之说疏

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九-陈轸之说疏-原文

战国权谋之士,游说从横,皆趋一时之利,殊不顾义理曲直所在。

张仪欺楚怀王,使之绝齐而献商於之地。

陈轸谏曰:‘张仪必负王,商於不可得而齐、秦合,是北绝齐交,西生秦患。’

其言可谓善矣。

然至云:‘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使人随张仪,苟与吾地,绝齐未晚。’

是轸不深计齐之可绝与否,但以得地为意耳。

及秦负约,楚王欲攻之,轸又劝曰:‘不如因赂之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是我亡地于秦,取偿于齐也。’

此策尤乖谬不义。

且秦加亡道于我,乃欲赂以地;齐本与国,楚无故而绝之!

宜割地致币,卑词谢罪,复求其援。

而反欲攻之,轸之说于是疏矣。

乃知鲁仲连、虞卿为豪杰之士,非轸辈所能企及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九-陈轸之说疏-译文

战国时期的一些权谋之士,他们在游说各国时,都只追求一时的利益,根本不考虑道义和事情的是非曲直。

张仪欺骗了楚国的怀王,让他与齐国断绝关系,并献出商於地区。

陈轸劝谏说:‘张仪一定会背叛大王,我们无法得到商於地区,而齐、秦两国联合,这样我们就会失去与齐国的交好,同时也会在西边给秦国带来麻烦。’他的话可以说是很中肯的。

然而,他接着说:‘不如暗中与齐国联合,表面上断绝关系,派人跟随张仪,只要他们同意把土地给我们,断绝与齐国的关系也不算晚。’这表明陈轸并没有深思熟虑是否应该与齐国断绝关系,只是想得到土地。

等到秦国违背了盟约,楚王想要攻打秦国时,陈轸又劝说道:‘不如用一座大城市的贿赂来与他们联合,一起攻打齐国,这样我们虽然失去了土地给秦国,但在齐国那里可以得到补偿。’这个计策尤其荒谬和不义。

并且,秦国已经对我们不义,我们却想要用土地来贿赂他们;齐国原本是我们的盟友,楚国无故与他们断绝关系!我们应该割地赔款,用谦卑的言辞道歉,并请求他们的支援。反而想要攻打他们,陈轸的建议就显得很荒谬了。

由此可见,鲁仲连和虞卿是真正的豪杰,不是陈轸这类人所能比得上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九-陈轸之说疏-注解

战国: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一个历史时期,分为七个主要诸侯国: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个时期的特点是诸侯争霸,战争频繁,也是各种思想流派活跃的时期。

权谋之士:指善于使用权术和谋略的人,通常在政治和军事上有很高的智慧,但有时也指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人。

游说:指古代的一种政治活动,通过言辞说服他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游说者通常具有很高的口才和辩论技巧。

从横:从横,又称纵横家,是战国时期的一种思想流派,主张通过游说和外交手段来达到国家的利益,与法家、儒家等流派相对。

义理:指道德和正义的原理,是儒家思想中的核心概念,强调道德规范和伦理原则。

曲直:比喻是非、对错的判断。

张仪: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秦国的重要谋士,以其游说技巧著称。

楚怀王:楚国的君主,张仪曾利用他,使楚国失去土地。

绝齐:断绝与齐国的外交关系。

商於之地:商於,古代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境内,此处指商於地区。

陈轸:战国时期楚国的谋士,此处为楚怀王出谋划策。

阴合阳绝:暗中联合,表面上断绝关系。

鲁仲连:战国时期齐国的名士,以智慧和胆识著称。

虞卿:战国时期赵国的谋士,以忠诚和智慧闻名。

豪杰之士:指才能出众、品德高尚的人。

并兵:联合兵力。

亡道:指不道德的行为或政策。

致币:送礼物。

卑词谢罪:用谦卑的语言道歉。

援:帮助,援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九-陈轸之说疏-评注

战国时期,权谋之士层出不穷,他们游说纵横,追求一时之利,往往忽视义理和曲直之所在。这段古文揭示了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残酷现实,以及权谋之士的短视和自私。

张仪欺楚怀王,使之绝齐而献商於之地,这一行为充分体现了战国时期权谋之士的狡诈和狠辣。张仪利用楚怀王的贪婪和短视,使楚王做出牺牲国家利益的决定。

陈轸的谏言虽然明智,但他的建议却未能阻止楚怀王的错误决策。陈轸指出张仪必负王,商於之地不可得,齐、秦合而北绝齐交,西生秦患。然而,楚怀王并未听从陈轸的建议,反而继续与张仪合作。

陈轸提出的‘阴合而阳绝于齐’的策略,虽然试图弥补楚怀王的错误,但其本质仍然是以牺牲国家利益为代价。陈轸的这一想法反映出战国时期权谋之士的无奈和无奈。

当秦负约,楚王欲攻之时,陈轸又提出了‘因赂之以一名都,与之并兵而攻齐’的策略。这一策略不仅乖谬不义,而且忽视了楚、齐之间的关系。陈轸的这一建议反映出他对于国家利益的短视和自私。

与陈轸相比,鲁仲连、虞卿被视为豪杰之士。他们不仅关心国家利益,而且具有高尚的品德和远见。陈轸与鲁仲连、虞卿之间的差距,体现了战国时期权谋之士与豪杰之士的差别。

这段古文通过对比陈轸和其他人物的言行,揭示了战国时期权谋之士的短视和自私,以及豪杰之士的高尚品质和远见。这对于我们理解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性格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九-陈轸之说疏》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174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