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九-辛庆忌

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九-辛庆忌-原文

汉成帝将立赵飞燕为皇后,

怒刘辅直谏,囚之掖廷狱。

左将军辛庆忌等上书救辅,

遂得减死。

朱云请斩张禹,

上怒,将杀之,

庆忌免冠解印绶,

叩头殿下曰:

“此臣素著狂直,

臣敢以死争。”

叩头流血。

上意解,

然后得已。

庆忌此两事,

可与汲黯、王章同科。

班史不书于本传,

但言其为国虎臣,

匈奴、西域敬其威信而已。

方争朱云时,

公卿在前,

曾无一人助之以请,

为可羞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九-辛庆忌-译文

汉成帝打算立赵飞燕为皇后,对刘辅直言进谏表示愤怒,将他关押在掖廷监狱。

左将军辛庆忌等人上书请求救免刘辅,最终刘辅得以免除死刑。

朱云请求处斩张禹,皇帝大怒,准备杀掉朱云,辛庆忌摘下帽子,解开印绶,在殿下跪拜磕头说:“我素来以狂放直率著称,我敢用生命来争辩。”磕头至血流满面。

皇帝的怒气消解了,事情才得以平息。辛庆忌在这两件事上的表现,可以和汲黯、王章相提并论。

班史在他的本传中没有记载这两件事,只是说他是国家的猛将,匈奴和西域都敬重他的威信。

在争论朱云的时候,公卿大臣都在场,竟然没有一个人出来为他请求,这是非常可耻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九-辛庆忌-注解

汉成帝:西汉时期的皇帝,名刘骜,是汉哀帝和汉平帝的父亲。

赵飞燕:汉成帝的皇后,以美貌著称,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刘辅:汉代官员,因直言进谏而受到汉成帝的怒斥。

掖廷狱:古代宫廷中的监狱,专门关押宫廷中的犯人。

左将军辛庆忌:汉代将领,因上书救刘辅而受到皇帝的赏识。

上书:古代官员向皇帝上呈文书,表达意见或请求。

朱云:汉代官员,以直言敢谏著称。

张禹:汉代官员,曾任丞相,因与皇帝意见不合而受到朱云的指责。

免冠解印绶:古代官员表示臣服和请求宽恕的一种礼仪,脱去官帽,解下官印。

叩头:古代表示敬意或请求的一种礼节,即跪下并磕头。

殿下:古代对皇帝的尊称。

国虎臣:比喻勇猛忠诚的臣子。

匈奴: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与汉朝长期对抗。

西域:古代指中国西北部的地区,包括今天的新疆等地。

公卿:古代高级官员的统称。

可羞:表示羞耻或遗憾的情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九-辛庆忌-评注

汉成帝时期,赵飞燕被立为皇后,这一事件在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赵飞燕的得宠,不仅反映了当时宫廷政治的复杂和权力斗争的残酷,也体现了汉成帝个人喜好对国家政治的影响。

刘辅因直谏而被囚禁,这一行为体现了古代士大夫的忠诚与正直。刘辅的遭遇,揭示了当时宫廷中直言进谏的风险,以及皇帝对于直言者的态度。

左将军辛庆忌上书救刘辅,这一举动展现了辛庆忌的忠诚与勇气。在古代,将军上书救士,不仅是对个人忠诚的体现,也是对国家法制的维护。

朱云请斩张禹,这一行为显示出朱云的刚直不阿。在古代,直言进谏是士大夫的职责,而朱云的这一举动,无疑是对当时腐败政治的强烈抗议。

汉成帝怒而欲杀朱云,辛庆忌的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表达了他的忠诚与勇气。这一场景,反映了古代士大夫在面临生死关头时的坚定与无畏。

庆忌的言辞‘此臣素著狂直,臣敢以死争’以及叩头流血的行为,体现了他对国家和皇帝的忠诚,以及对直言进谏的坚持。

汉成帝最终被庆忌的忠诚所感动,这一事件反映了皇帝在面对忠诚与直言时的妥协。在古代,皇帝的宽容与理解对于维护国家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班史未将庆忌的事迹记载于本传,仅以‘为国虎臣,匈奴、西域敬其威信’概括,体现了古代史书的编纂原则和价值观。

在朱云争辩时,公卿无人助之,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士大夫阶层的冷漠与自私。在古代,士大夫的团结与支持对于维护国家利益至关重要。

庆忌的行为与汲黯、王章同科,这一评价体现了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在古代,能够与名臣并列,是对个人品质和才能的高度认可。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九-辛庆忌》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174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