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九-棰取半

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九-棰取半-原文

《庄子》载惠子之语曰: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虽为寓言,然此理固具。

盖但取其半,正碎为微尘,余半犹存,虽至于无穷可也。

特所谓卵有毛、鸡三足、犬可以为羊、马有卵、火不热、龟长于蛇、飞鸟之景未尝动,如是之类,

非词说所能了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九-棰取半-译文

《庄子》中记载惠子的话说:‘一根一尺长的木棍,每天取走它的一半,即使经过万世也不会用完。’虽然这是一个寓言故事,但这个道理确实是存在的。因为只要取走一半,即使把它分成极小的灰尘,另一半仍然存在,这样一直取下去,即使达到无穷也是可以的。

特别是那些像鸡蛋有毛、鸡有三条腿、狗可以变成羊、马有蛋、火不热、乌龟比蛇长、飞鸟的影子从不移动这类的事情,不是用言语就能解释得清楚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九-棰取半-注解

庄子:庄子(约前369年—约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他的著作《庄子》是道家哲学的重要经典,包含了许多寓言故事和哲学思想。

惠子:惠子,即惠施,战国时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是庄子的朋友,也是著名的辩者,主张‘合同异’,即主张万物之间虽有差异,但本质上是可以相通的。

一尺之棰:一尺之棰,即一根一尺长的木棍。这里的‘棰’指的是木棍,‘一尺’是长度单位,一尺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三分之一米。

日取其半:日取其半,即每天取其一半。这里的‘日’指的是每天,‘取’是取走,‘其半’是其一半。

万世不竭:万世不竭,即永远不会用尽。‘万世’指的是非常长的时间,‘不竭’是不尽,用尽。

卵有毛:卵有毛,即鸡蛋上有毛。这里的说法是荒谬的,用来比喻一些不合逻辑的论断。

鸡三足:鸡三足,即鸡有三条腿。同样是一种荒谬的说法,用来比喻不合逻辑的论断。

犬可以为羊:犬可以为羊,即狗可以变成羊。这是一种比喻,用来形容事物之间看似不可能的联系。

马有卵:马有卵,即马有蛋。这是一种荒谬的说法,用来比喻不合逻辑的论断。

火不热:火不热,即火不发热。这是一种矛盾的论断,用来比喻逻辑上的错误。

龟长于蛇:龟长于蛇,即乌龟比蛇长。这是一种不合常理的说法,用来比喻逻辑上的错误。

飞鸟之景未尝动:飞鸟之景未尝动,即飞鸟的影子从未移动过。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用来比喻事物看似静止不变,实则是在变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九-棰取半-评注

《庄子》中的这段话,出自惠子之口,实则反映了庄子哲学中关于无限和相对性的深刻思考。首先,‘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句话,用极富想象力的寓言形式,阐述了庄子关于无限可分的哲学观点。棰,即杖,一尺之棰,象征着有限的事物。然而,当我们将它日取其半,每一次取半,都会产生一个新的有限,而这个新的有限,又可以继续取半,如此往复,永无尽头。这种思想,体现了庄子对宇宙万物无限可分的认识,是对宇宙无限性的直观表达。

‘盖但取其半,正碎为微尘,余半犹存,虽至于无穷可也’这句话进一步阐释了‘日取其半’的无限性。即使将棰碎成微尘,每一粒微尘中仍包含着可以继续分割的‘半’,这种分割的过程可以无限进行,从而证明了无限的存在。这里,庄子通过‘半’的概念,揭示了事物内部包含着无限的可能性,以及这种可能性在分割过程中不断展现的规律。

然而,接下来的‘卵有毛、鸡三足、犬可以为羊、马有卵、火不热、龟长于蛇、飞鸟之景未尝动’等说法,则是对传统观念的颠覆和挑战。这些说法看似荒诞不经,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义。庄子通过这些看似矛盾的命题,揭示了事物的相对性和多样性。在这些命题中,我们看到了庄子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洞察,以及他对传统观念的批判精神。

‘非词说所能了也’这句话,是庄子对这些命题的总结。他认为,这些看似荒诞的命题,是无法用常规的言辞来完全解释的。这既是对传统言辞表达能力的质疑,也是对事物本质复杂性的承认。庄子在这里表达了一种超越常规认知的哲学境界,即通过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去探索事物的本质。

总体而言,这段话体现了庄子哲学的多个重要方面:无限可分、相对性、批判性思维和超越常规的哲学探索。这些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创新性,而且对后世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九-棰取半》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172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