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九-朋友之义-原文
朋友之义甚重。
天下之达道五:君臣、父子、兄弟、夫妇而至朋友之交。
故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
“天下俗薄,而朋友道绝”见于《诗》:”不信乎朋友,弗获乎上.”
见于《中庸》、《孟子》;
“朋友信之”,孔子之志也;
“车马衣裘,与朋友共,”,子路之志也;
“与朋友交而信”,曾子之志也。
“《周礼》六行,五曰任,谓信于友也.”
汉、唐以来,犹有范张、陈雷、元白、刘柳之徒,始终相与,不以死生贵贱易其心。
本朝百年间,此风尚存。
呜呼,今亡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九-朋友之义-译文
朋友之间的情谊非常珍贵。天下的大道有五条: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最后是朋友之间的交往。所以从天子到平民百姓,没有人不需要朋友来成就自己的。
《诗经》中有这样的话:‘如果不信任朋友,就无法得到上级的信任。’这句话也见于《中庸》和《孟子》。
孔子立志要交到信得过的朋友;子路立志要与朋友共享车马衣服;曾子立志要与朋友交往时保持诚信。
《周礼》中提到的六种行为规范,第五条是‘任’,就是指对朋友要诚信。
从汉朝、唐朝以来,还有范张、陈雷、元白、刘柳这样的人,他们始终相互扶持,不会因为生死和贵贱而改变他们的心。
在我们这个朝代的一百年间,这种风尚仍然存在。
唉,现在这种风尚已经消失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九-朋友之义-注解
天下之达道五:指天下普遍认同的五种基本道德关系,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和朋友的交往关系。
天子至于庶人:从天子到普通百姓,泛指整个社会。
天下俗薄,而朋友道绝:指整个社会的风气变得淡薄,朋友之间的道义关系也因而消失。
《诗》:指《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含了许多古代的道德教诲。
不信乎朋友,弗获乎上:出自《诗经》,意思是如果不信任朋友,就无法得到上级的信任。
《中庸》、《孟子》:《中庸》和《孟子》都是儒家经典,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道德和人际关系的论述。
孔子之志也:表示这是孔子的愿望或理想。
子路之志也:表示这是子路的愿望或理想,子路是孔子的弟子。
曾子之志也:表示这是曾子的愿望或理想,曾子也是孔子的弟子。
《周礼》:《周礼》是古代的一部礼仪书,详细记载了周代的官制和礼仪。
六行:指《周礼》中规定的六种行为准则。
任:指信任。
范张、陈雷、元白、刘柳之徒:指古代一些著名的友谊故事,如范增与张良、陈平与陈胜、元稹与白居易、刘禹锡与柳宗元等,他们之间的友谊始终如一,不受生死贵贱的影响。
本朝百年间:指作者所在朝代的百年时间。
此风尚存:指这种风尚(即重视朋友之间的道义关系)仍然存在。
呜呼,今亡矣!:表示作者对这种风尚的消失感到惋惜和悲痛。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九-朋友之义-评注
朋友之义甚重。此句开篇点题,强调了朋友之间关系的重大意义。在古代中国,朋友关系被视为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儒家文化中“仁”的思想,即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关爱、扶持。
天下之达道五:君臣、父子、兄弟、夫妇而至朋友之交。此句列举了五种社会关系的层次,将朋友放在了与君臣、父子、兄弟、夫妇并列的位置,突显了朋友关系在社会结构中的重要性。
故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此句进一步强调了朋友关系在各个社会阶层中的普遍性,无论身份高低,都需要朋友的帮助和支持。
“天下俗薄,而朋友道绝”见于《诗》:《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总称,此处引用《诗》中的句子,说明朋友之道在世俗风气中逐渐衰落。
“不信乎朋友,弗获乎上”见于《中庸》、《孟子》;此句引用《中庸》和《孟子》中的观点,指出不相信朋友就无法在社会中立足,体现了儒家文化中诚信的重要性。
“朋友信之”,孔子之志也;此句引用孔子的话,强调朋友之间应该相互信任,这是孔子思想中关于人际关系的核心观点。
“车马衣裘,与朋友共,”子路之志也;此句引用子路的话,说明子路愿意与朋友共享物质财富,体现了儒家文化中“义”的观念。
“与朋友交而信”,曾子之志也;此句引用曾子的话,再次强调与朋友交往时应该保持诚信,这是儒家文化中关于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周礼》六行,五曰任,谓信于友也。”此句引用《周礼》中的内容,说明在古代社会,信任朋友是重要的道德行为。
汉、唐以来,犹有范张、陈雷、元白、刘柳之徒,始终相与,不以死生贵贱易其心。此句列举了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朋友关系,说明在汉唐时期,朋友之道仍然盛行。
本朝百年间,此风尚存。呜呼,今亡矣!”此句表达了作者对朋友之道的怀念和担忧,认为在当今社会,这种风尚已经消失,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衰落的不满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