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九-忠义出天资

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九-忠义出天资-原文

忠义守节之士,出于天资,非关居位贵贱、受恩深浅也。

王莽移汉祚,刘歆以宗室之隽,导之为逆,孔光以宰相辅成其事。

而龚胜以故大夫守谊以死;郭钦、蒋诩以刺史、郡守,栗融、禽庆、曹竟、苏章以儒生,皆去官不仕;

陈咸之家,至不用王氏腊。

萧道成篡宋,褚渊、王俭,奕世达官,身为帝甥、主婿、所以纵臾灭刘,唯恐不速;

而死节者乃王蕴、卜伯兴、黄回、任侯伯之辈耳。

安禄山、朱泚之变,陈希烈、张均、张垍、乔琳,李忠臣,皆以宰相世臣,为之丞弼;

而甄济、权皋、刘海宾,段秀实,或以幕府小吏,或以废斥列卿,捐身立节,名震海内。

人之贤不肖,相去何止天冠地屦乎!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九-忠义出天资-译文

忠诚和有义气、坚守节操的人,这种品质是从他们天生的性格中来的,与他们的职位高低、受到的恩惠多少无关。

王莽篡夺了汉朝的皇位,刘歆作为宗室中的才子,引导他走上了叛逆的道路,孔光作为宰相帮助他完成了这一举动。而龚胜作为已故的大夫,坚守自己的节操直到死亡;郭钦、蒋诩作为刺史和郡守,栗融、禽庆、曹竟、苏章作为儒生,都辞去了官职,没有再为官。

陈咸的家族,甚至都不用王莽的年号。

萧道成篡夺了宋朝的皇位,褚渊、王俭,都是世代为官的大臣,他们是皇帝的甥婿,因此他们纵容并加速了刘宋的灭亡,唯恐不够迅速;然而,那些坚守节操的人,只有王蕴、卜伯兴、黄回、任侯伯等人。

安禄山、朱泚发动叛乱时,陈希烈、张均、张垍、乔琳,李忠臣,都是作为宰相和世臣,为他效力;而甄济、权皋、刘海宾,段秀实,有的只是幕府的小官,有的被废黜为列卿,他们捐躯立节,名声震动四海。

人的贤能与否,相差何止是天和地那么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九-忠义出天资-注解

天资:指天生的资质或禀赋,即人的天赋才能。

居位:指担任官职或职位。

贵贱:指地位的高低,财富的多寡。

受恩:指得到别人的恩惠或恩宠。

王莽:西汉末年权臣,后来自立为帝,建立了新朝,是西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汉祚:指汉朝的皇位或国运。

刘歆:西汉末年著名的经学家、历史学家,是刘向之子,王莽当权时,刘歆曾协助王莽推行改革。

宗室:指皇族或贵族。

隽:指才智出众的人。

逆:指违背正义、道德或法律的行为。

孔光:西汉末年宰相,曾协助王莽推行改革。

宰相:古代国家的最高行政长官,负责辅佐皇帝处理国家大事。

守谊:坚守道义。

大夫:古代官职,位在士之下,在郎之上,是一种中级官职。

刺史:古代地方行政长官,负责管理一个州的行政事务。

郡守:古代地方行政长官,负责管理一个郡的行政事务。

儒生:指学习儒家经典的人,也指儒家学者。

去官不仕:辞去官职,不再做官。

王氏腊:指王莽时期的节日,后来成为对王莽统治的一种讽刺。

萧道成:南朝宋的开国皇帝,推翻了南齐的萧道成,建立了南齐。

褚渊:南朝宋的官员,萧道成的亲信,曾参与篡位。

王俭:南朝宋的官员,褚渊的亲信,也是萧道成的亲信。

奕世:指世代相传,代代相继。

达官:指高官显贵。

帝甥:皇帝的外甥。

主婿:皇后的女婿。

纵臾:放纵,纵容。

灭刘:指推翻刘宋政权,建立新的政权。

速:迅速,这里指希望尽快完成政变。

死节:指为坚守节操而牺牲生命。

丞弼:辅佐,辅助。

幕府:古代军事指挥机构,也指将帅的府邸。

废斥:罢免,贬斥。

列卿:古代官职,指高级官员。

捐身立节: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持节操。

名震海内:名声传遍全国。

贤不肖:指人的品德和才能的好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九-忠义出天资-评注

古文开篇即点明忠义守节之士的出身并非取决于其地位的高低或受恩的深浅,而是源自于个人的天资。此句揭示了忠义守节之士的内在品质,强调其非由外界因素所决定,而是由个人性格和气质所塑造。

王莽篡汉之际,刘歆作为宗室之才,却引导他人为逆,孔光作为宰相,辅助王莽完成篡位。这里通过对比,展现了忠义与背叛的鲜明对立,同时也揭示了权势之下,人性的复杂性。

龚胜身为故大夫,坚守节义,以死明志。郭钦、蒋诩等官员,栗融、禽庆、曹竟、苏章等儒生,均因忠于道义而辞官不仕。陈咸之家甚至不用王氏腊,这表明了忠义之士在关键时刻能够坚守道义,不受外界诱惑。

萧道成篡宋时,褚渊、王俭等世家大族,身为帝甥、主婿,却为了权力而背叛刘宋,加速了刘宋的灭亡。而王蕴、卜伯兴、黄回、任侯伯等人则选择了死节,体现了忠义之士在逆境中的坚定。

安禄山、朱泚之乱时,陈希烈、张均、张垍、乔琳、李忠臣等官员,身为宰相世臣,却为叛乱者效力。甄济、权皋、刘海宾、段秀实等人,或为幕府小吏,或为废斥列卿,却捐身立节,名震海内。此段通过对比,再次强调了忠义之士在乱世中的可贵。

文章最后一句‘人之贤不肖,相去何止天冠地屦乎!’以夸张之词,形容忠义之士与不义之徒之间的差距,强调忠义之重,告诫后人要坚守道义,不随波逐流。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九-忠义出天资》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172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