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九-唐三杰-原文
汉高祖以萧何、张良、韩信为人杰。
此三人者,真足以当之也。
唐明皇同日拜宋璟、张说、源乾曜三故相官,
帝赋《三杰诗》,自写以赐。
其意盖以比萧、张等也。
说与乾曜岂璟比哉!
明皇可谓不知臣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九-唐三杰-译文
汉高祖刘邦认为萧何、张良、韩信是杰出的人才。这三个人,确实当得起这个称号。
唐明皇李隆基在同一天任命宋璟、张说、源乾曜三位前宰相官职,皇帝自己创作了《三杰诗》,亲自写下赐给他们。他的意图大概是想将他们与萧何、张良等人相提并论。
张说和源乾曜怎么能与宋璟相比呢!唐明皇可以说是不了解自己的臣子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九-唐三杰-注解
汉高祖:汉高祖刘邦,即汉武帝,西汉的开国皇帝,他在中国历史上被誉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萧何:萧何,西汉初期的重要政治家,刘邦的重要助手,以善于治理国家、选拔人才著称。
张良:张良,西汉初期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谋圣,对刘邦建立汉朝有重要贡献。
韩信:韩信,西汉初期的著名军事家,以善于用兵著称,是刘邦的重要将领。
人杰:人杰,指杰出的人才,有卓越才能的人。
唐明皇:唐明皇李隆基,即唐玄宗,唐朝的第八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开创了开元盛世。
宋璟:宋璟,唐朝的著名政治家,曾任宰相,以清廉著称。
张说:张说,唐朝的著名政治家,曾任宰相,以文学成就著称。
源乾曜:源乾曜,唐朝的著名政治家,曾任宰相。
故相官:故相官,指曾经担任过宰相的官员。
赋诗:赋诗,指创作诗歌。
赐:赐,指赐予,赠送。
比:比,指比较,比喻。
臣:臣,指臣子,古代对皇帝的称呼。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九-唐三杰-评注
此段古文出自《新唐书·宋璟传》,通过对比汉高祖与唐明皇对待臣子的态度,展现了两位皇帝的不同治国理念与识人用人的智慧。
首句‘汉高祖以萧何、张良、韩信为人杰’点明了汉高祖刘邦对萧何、张良、韩信三位臣子的极高评价。萧何作为丞相,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张良以其谋略助刘邦成就霸业,韩信则是汉朝的开国功臣,被封为齐王。此三人各有所长,均为汉朝的建立和发展立下了赫赫战功,被赞誉为‘人杰’。
‘此三人者,真足以当之也’进一步强调了汉高祖对这三位臣子的认可,认为他们确实当得起‘人杰’的称号。
接下来,文段转向唐明皇李隆基,‘唐明皇同日拜宋璟、张说、源乾曜三故相官’表明唐明皇在同一天对三位已退休的宰相表示敬意,并赋诗以示纪念。‘帝赋《三杰诗》,自写以赐’说明唐明皇亲自创作了《三杰诗》并赐予三人,意在将他们与汉高祖时期的‘三杰’相提并论。
然而,‘说与乾曜岂璟比哉!明皇可谓不知臣矣’这句话则对唐明皇的做法提出了质疑。‘说与乾曜’指的是张说和源乾曜,‘岂璟比哉’表示张说和源乾曜与宋璟相比尚有差距。‘明皇可谓不知臣矣’则是对唐明皇识人用人的能力进行了批评,认为他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的臣子。
从这段古文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对比两位皇帝对待臣子的态度,揭示了识人用人的重要性。汉高祖能够识别并重用真正的人才,而唐明皇则在这方面有所欠缺。这也反映了古代帝王治国理念的不同,以及人才对于国家兴衰的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