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七-韩柳为文之旨

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七-韩柳为文之旨-原文

韩退之自言:作为文章,上规姚、姒、《盘》、《诰》、《春秋》、《易》、《诗》、《左氏》、《庄》、《骚》、太史、子云、相如,闳其中而肆其外。

柳子厚自言:每为文章,本之《书》、《诗》、《礼》、《春秋》、《易》,

参之《谷梁氏》以厉其气,

参之《孟》、《荀》以畅其支,

参之《庄》、《老》以肆其端,

参之《国语》以博其趣,

参之《离骚》以致其幽,

参之太史公以著其洁。

此韩、柳为文之旨,要学者宜思之。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七-韩柳为文之旨-译文

韩退之自己说:在写文章的时候,我要模仿姚鼐、姒伯、盘铭、诰命、《春秋》、《易经》、《诗经》、《左传》、《庄子》、《离骚》、太史公、子云、司马相如等人的风格,使文章内容丰富而外在表达自由。

柳子厚自己说:每当我写文章时,我会以《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易经》为基础,参考《谷梁传》来激发我的文气,参考《孟子》、《荀子》来丰富我的文章结构,参考《庄子》、《老子》来使我的文章更加开放,参考《国语》来拓宽我的趣味,参考《离骚》来加深我的意境,参考太史公的著作来使我的文章更加纯洁。

这就是韩愈和柳宗元写文章的宗旨,学者们应该深思这一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七-韩柳为文之旨-注解

韩退之:韩退之,即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被誉为‘文起八代之衰’,是古文运动的领袖人物。在这里,韩退之自言其写作风格,表达了他对文章写作的见解。

文章:文章,指文学创作,包括散文、诗歌、小说等。

上规姚、姒:姚、姒,指古代的两位贤臣,姚为夏朝的贤臣,姒为商朝的贤臣。这里指韩愈在写作上以古代贤臣为榜样。

《盘》、《诰》:《盘》、《诰》是《尚书》中的两部分,是古代重要的政治文献。

《春秋》:《春秋》是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

《易》:《易》即《易经》,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一部占卜书。

《诗》:《诗》即《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左氏》:《左氏》指《左传》,是《春秋》的一部注释书,也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

《庄》:《庄》指《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以寓言和哲理著称。

《骚》:《骚》指《离骚》,是屈原所作的楚辞,是楚辞中的代表作。

太史:太史,指太史公,即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著有《史记》。

子云:子云,指扬雄,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著有《太玄经》等。

相如:相如,指司马相如,西汉文学家,著有《子虚赋》等。

闳其中而肆其外:闳其中而肆其外,指文章内容丰富,表达自由。

柳子厚:柳子厚,即柳宗元,唐代文学家、思想家,与韩愈并称‘韩柳’,是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

《书》:《书》即《尚书》,是儒家经典之一,记载了古代的政治、历史。

《礼》:《礼》即《周礼》,是儒家经典之一,记载了古代的礼仪制度。

《谷梁氏》:《谷梁氏》是《春秋谷梁传》的简称,是《春秋》的注释书。

《孟》、《荀》:《孟》、《荀》分别指《孟子》和《荀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分别代表了孟子和荀子的思想。

《庄》、《老》:《庄》、《老》分别指《庄子》和《老子》,是道家经典之一,分别代表了庄子和老子的思想。

《国语》:《国语》是古代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历史。

《离骚》:《离骚》是屈原所作的楚辞,是楚辞中的代表作。

太史公:太史公,即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著有《史记》。

著其洁:著其洁,指文章风格清雅纯净。

此韩、柳为文之旨,要学者宜思之:这是韩愈和柳宗元写作的宗旨,学者应该深思并学习。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七-韩柳为文之旨-评注

韩退之自言:作为文章,上规姚、姒、《盘》、《诰》、《春秋》、《易》、《诗》、《左氏》、《庄》、《骚》、太史、子云、相如,闳其中而肆其外。

韩愈在文中首先表明了自己在文章创作上的追求,他所说的‘上规’意味着他试图以古代圣贤和经典为榜样。姚、姒指的是上古的贤人,而《盘》、《诰》等则是古代的文献。韩愈将《春秋》、《易》、《诗》等儒家经典列为上规,可见他对儒家思想的重视。同时,他还提到了《左氏》、《庄》、《骚》等非儒家经典,表明他在创作中不仅遵循儒家传统,也吸收了其他学派的思想。

‘闳其中而肆其外’这句话揭示了韩愈文章的特点。‘闳其中’意味着文章内涵丰富,思想深邃;‘肆其外’则是指文章表达自由,不拘泥于形式。这种内外兼修的文风,使得韩愈的文章既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又有生动的表达形式。

柳子厚自言:每为文章,本之《书》、《诗》、《礼》、《春秋》、《易》,参之《谷梁氏》以厉其气,参之《孟》、《荀》以畅其支,参之《庄》、《老》以肆其端,参之《国语》以博其趣,参之《离骚》以致其幽,参之太史公以著其洁。

柳宗元在文中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文章创作方法。他首先以《书》、《诗》、《礼》、《春秋》、《易》等儒家经典为本,这表明他同样重视儒家思想。接着,他提到‘参之’其他经典,如《谷梁氏》、《孟子》、《荀子》、《庄子》、《老子》、《国语》和《离骚》,以及太史公的著作,显示出他博采众长,不拘一格的文风。

‘厉其气’、‘畅其支’、‘肆其端’、‘博其趣’、‘致其幽’、‘著其洁’这些词语,分别代表了柳宗元在创作中追求的不同境界。他通过借鉴不同经典,旨在使自己的文章具有强烈的气势、丰富的支脉、开阔的端倪、多样的趣味、深邃的意境和纯洁的风格。

此韩、柳为文之旨,要学者宜思之。

最后,作者总结道,韩愈和柳宗元的文风和创作方法,是学者们应当深思和学习的。这既是对两位文学巨匠的肯定,也是对后世学者的一种启示,鼓励他们在文章创作中追求高远的目标,不断探索和创新。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七-韩柳为文之旨》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168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