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七-羌庆同音-原文
王观国彦宾、吴棫材老,有《学林》及《叶韵补注》、《毛诗音》二书皆云:
《诗》、《易》、《太玄》凡用庆字,皆与阳字韵叶,盖羌字也。
引萧该《汉书音义》,庆音羌。
又曰:‘《汉书》亦有作羌者,班固《幽通赋》‘庆未得其云已’,《文选》作羌,而他未有明证。’
予按《杨雄传》所载《所离骚》:
‘庆夭鱤而丧荣。’
注云:‘庆,辞也,读与羌同。’
最为切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七-羌庆同音-译文
王观国和吴棫材这两位老先生,在他们的著作《学林》以及《叶韵补注》和《毛诗音》中都说:《诗经》、《易经》、《太玄经》这三部书中,凡是使用了‘庆’字的地方,都与‘阳’字的韵脚相合,这是因为‘庆’字与‘羌’字同音。
他们引用了萧该在《汉书音义》中的说法,说‘庆’字的读音是‘羌’。又说:‘《汉书》中也有写作“羌”的例子,班固的《幽通赋》中有“庆未得其云已”一句,《文选》中写作“羌”,但其他地方并没有明确的证据。”
我查阅了《杨雄传》中记载的《所离骚》一诗,其中有‘庆夭鱤而丧荣’这句话,注释说:‘庆,辞也,读与羌同。’这个注释最为准确可靠。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七-羌庆同音-注解
王观国彦宾:王观国,宋代文学家,字彦宾,号半山。他在文学、历史、音韵学等方面都有研究。
吴棫材老:吴棫材,宋代学者,字材老,与王观国合著《学林》等书,对音韵学有深入研究。
《学林》:《学林》是王观国和吴棫材合著的学术著作,内容涉及经学、史学、文学、音韵学等多个领域。
《叶韵补注》:《叶韵补注》是王观国和吴棫材合著的音韵学著作,对古代韵书进行注解和补充。
《毛诗音》:《毛诗音》是王观国和吴棫材合著的音韵学著作,主要研究《诗经》中的音韵问题。
《诗》:《诗》即《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易》:《易》即《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占卜哲学书籍,也是儒家经典之一。
《太玄》:《太玄》是西汉哲学家扬雄所著的一部哲学著作,内容涉及宇宙观、人生观等方面。
庆:庆字在古代汉语中有多重含义,此处指代庆祝、喜庆等意义。
阳字韵叶:韵叶,指古代韵书中的韵部。阳字韵叶即指庆字与阳韵相配的韵部。
羌:羌,古代民族名,也指该民族的语言文字。
萧该《汉书音义》:萧该,西汉学者,著有《汉书音义》,是一部研究《汉书》音韵的著作。
班固《幽通赋》:班固,东汉文学家,著有《幽通赋》,是古代辞赋的代表作之一。
《文选》:《文选》是南朝梁代萧统编选的一部文学总集,收录了先秦至梁代的文学作品。
《杨雄传》:《杨雄传》是《汉书》中的一篇传记,记载了西汉哲学家杨雄的生平事迹。
《所离骚》:《所离骚》是扬雄所著的一篇辞赋,表达了他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辞:辞,此处指语言、言辞。
切据:切据,即确切、依据。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七-羌庆同音-评注
王观国彦宾、吴棫材老,有《学林》及《叶韵补注》、《毛诗音》二书皆云:此句开篇即点明王观国和吴棫材二位学者在其著作《学林》、《叶韵补注》和《毛诗音》中提出了一种观点,即《诗》、《易》、《太玄》三部经典中凡用庆字,都与阳字韵叶,即与羌字韵相同。这体现了古文中的学术传承和学者之间的相互引用,反映了古代学者对经典文献的深入研究。
《诗》、《易》、《太玄》凡用庆字,皆与阳字韵叶,盖羌字也:此句进一步阐述了王观国和吴棫材的观点,即《诗》、《易》、《太玄》三部经典中使用庆字的地方,其韵脚都与羌字相合。这里的‘盖’字,是古文中的连词,用于引出原因或解释,表明这种韵脚的对应关系是经过考证的,具有一定的依据。
引萧该《汉书音义》,庆音羌:此句引用了萧该的《汉书音义》中的记载,说明庆字的读音与羌字相同。这里的‘引’字,表明了引用的意图,体现了古文中的学术引用和考证方法。
又曰:‘《汉书》亦有作羌者,班固《幽通赋》‘庆未得其云已’,《文选》作羌,而他未有明证。’:此句继续引用文献,指出《汉书》中也有将庆字写作羌的例子,并以班固的《幽通赋》为例,说明在《文选》中也有将庆字写作羌的情况,但并未提供明确的证据。这里的‘又曰’表明这是对前文的补充说明,‘他’指代的是其他文献或观点。
予按《杨雄传》所载《所离骚》:“庆夭鱤而丧荣。”注云:“庆,辞也,读与羌同。”最为切据:此句表达了作者自己的观点,即根据《杨雄传》中记载的《所离骚》中的注释,庆字的含义是‘辞’,其读音与羌字相同,这是最为确切的证据。这里的‘予按’表明了作者在引用他人观点之后,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体现了古文中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最为切据’:此句中的‘切据’一词,意味着证据确凿,非常可靠。这表明作者对《杨雄传》中的注释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证明庆字与羌字读音相同的最有力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