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七-王导小名-原文
颜鲁公书远祖《西平靖侯颜含碑》,晋李阐之文也。
云:‘含为光禄大夫,冯怀欲为王导降礼,君不从,曰:‘王公虽重,故是吾家阿龙。’君是王亲丈人。
故呼王小字。’
《晋书》亦载此事,而不书小字。
《世说》:‘王丞相拜司空,桓廷尉叹曰:‘人言阿龙超,阿龙故自超。’’
呼三公小字,晋人浮虚之习如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七-王导小名-译文
颜鲁公写的《远祖《西平靖侯颜含碑》》,是晋朝李阐写的文章。文中说:‘颜含担任光禄大夫的职务,冯怀想要向王导降低礼节,颜含不答应,说:“王公虽然地位重要,但在我家他就像是阿龙。”颜含是王导的亲家公。所以人们称呼王导的小名。’《晋书》也记载了这件事,但没有提到他的小名。
《世说新语》中记载:‘王丞相被任命为司空,桓廷尉感叹说:“人们都说阿龙超群,阿龙确实很超群。”’在晋朝,人们习惯于称呼三公的小名,这就是晋朝人的这种浮夸的风气。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七-王导小名-注解
颜鲁公:颜鲁公指的是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字清臣,号鲁公,是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颜体楷书创立者。
远祖:远祖指的是祖先中年代较远的一支。
《西平靖侯颜含碑》:《西平靖侯颜含碑》是颜含的碑文,颜含是颜真卿的远祖,曾任西平靖侯。
晋:晋朝(265年-42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分为西晋和东晋。
李阐:李阐是晋朝的文学家,曾撰写过《西平靖侯颜含碑》。
光禄大夫:光禄大夫是古代官名,是九卿之一,主要负责宫廷宴会的礼仪。
冯怀:冯怀是晋朝的官员,此处提及他想要向王导降礼。
王导:王导是东晋初年的名臣,曾任丞相,对东晋政权的稳定有重要贡献。
阿龙:阿龙是王导的小名,晋代文人常以小名相称,以示亲近。
君:君是对对方的尊称,此处指颜含。
《晋书》:《晋书》是二十四史之一,是记载晋朝历史的正史。
世说:《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编纂的一部志人小说集,记载了东汉末年到东晋年间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王丞相:王丞相即王导,此处指王导担任丞相时的身份。
桓廷尉:桓廷尉指的是桓温,曾任廷尉,是东晋时期的著名将领和政治家。
三公:三公指的是古代中国的三个最高官职,即太尉、司徒、司空,是古代中央政府的最高行政长官。
浮虚之习:浮虚之习指的是晋代文人的一种风气,即崇尚清谈、不拘小节,有时甚至不顾礼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七-王导小名-评注
颜鲁公书远祖《西平靖侯颜含碑》,晋李阐之文也。此句开篇即点明了碑文的作者和碑文所载之事的来源,为读者提供了背景信息。颜鲁公,即颜真卿,唐代著名书法家,其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远祖《西平靖侯颜含碑》则是指颜含的碑文,颜含是颜真卿的远祖,此碑文由晋代文学家李阐撰写。
云:‘含为光禄大夫,冯怀欲为王导降礼,君不从,曰:‘王公虽重,故是吾家阿龙。’君是王亲丈人。故呼王小字。’此段文字描绘了颜含坚守礼节的故事。光禄大夫是古代官职,冯怀和王导是当时的重要人物。颜含拒绝冯怀对王导的降礼,体现了他的正直和坚持原则。‘阿龙’是王导的小名,颜含称呼王导为‘阿龙’,一方面表达了对王导的亲近,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称呼官职人物的习俗。
‘《晋书》亦载此事,而不书小字。’此句说明了《晋书》中也有记载此事,但并未提及王导的小名。这反映了《晋书》在记载人物时的严谨态度,以及对当时社会风俗的尊重。
‘《世说》:’王丞相拜司空,桓廷尉叹曰:‘人言阿龙超,阿龙故自超。’’此段文字引用了《世说新语》中的记载,进一步印证了王导被称为‘阿龙’的事实。桓廷尉的感叹‘人言阿龙超,阿龙故自超’则是对王导才能和品德的赞美。
‘呼三公小字,晋人浮虚之习如此。’此句总结了晋代社会的一种风俗,即称呼三公等高官时使用小名。这种风俗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官职人物的亲近和尊重,同时也体现了晋代士人的浮华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