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七-洛中盱江八贤

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七-洛中盱江八贤-原文

司马温公《序赙礼》,书闾阎之善者五人,吕南公作《不欺述》,书三人,皆以卑微不见于史氏。

予顷修国史,将以缀于孝行传而不果成,聊纪之于此。

温公所书皆陕州夏县人。

曰医刘太,居亲丧,不饮酒食肉终三年,以为今世士大夫所难能。

其弟永一,尤孝友廉谨。

夏县有水灾,民涨死者以百数,永一执竿立门首,他人物流入门者,辄擿出之。

有僧寓钱数万于其室而死,永一诣县自陈,请以钱归其子弟。

乡人负债不偿者,毁其券。

曰周文粲,其兄嗜酒,仰弟为生,兄或时酗殴粲,邻人不平而唁之,粲怒曰:‘兄未尝殴我,汝何离间吾兄弟也!’

曰苏庆文者,事继母以孝闻,常语其妇曰:‘汝事吾母小不谨,必逐汝!’继母少寡而无子,由是安其室终身。

曰台亭者,善画,朝廷修景灵宫,调天下画工诣京师,事毕,诏选试其优者,留翰林授官禄,亨名第一。

以父老固辞。

归养于田里。

南公所书皆建昌南城人。

曰陈策,尝买骡,得不可被鞍者,不忍移之他人,命养于野庐,俟其自毙。

其子与猾驵计,因经过官人丧马,即磨破骡背,以炫贾之。

既售矣,策闻,自追及,告以不堪。

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策请试以鞍,亢亢终日不得被,始谢还焉。

有人从策买银器若罗绮者,策不与罗绮。

其人曰:‘向见君帑有之,今何靳?’

策曰:‘然,有质钱而没者,岁月已久,丝力糜脆不任用,闻公欲以嫁女,安可以此物病公哉!’

取所当与银器投炽炭中,曰:‘吾恐受质人或得银之非真者,故为公验之。’

曰危整者,买鲍鱼,其驵舞秤权阴厚整。

鱼人去,身留整傍,请曰:‘公买止五斤,已为公密倍入之,愿畀我酒。’

整大惊,追鱼人数里返之,酬以直。

又饮驵醇酒,曰:‘汝所欲酒而已,何欺寒人为?’

曰曾叔卿者,买陶器欲转易于北方,而不果行。

有人从之并售者,叔卿与之,已纳价,犹问曰:‘今以是何之?’

其人对:‘欲效公前谋耳。’

叔卿曰:‘不可,吾缘北方新有灾荒,是故不以行,今岂宜不告以误君乎?’

遂不复售。

而叔卿家苦贫,妻子饥寒不恤也。

鸣呼,此八人者贤乎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七-洛中盱江八贤-译文

司马温公在《序赙礼》中记载了五位闾阎中的好人,吕南公在《不欺述》中记载了三人,他们都是出身卑微,没有被史书记载。我最近在修订国史时,本想将他们的事迹记录在孝行传中,但最终没有完成,所以在这里简要记录一下。

温公所记载的都是陕州夏县人。有位名叫刘太的医生,在为父亲守丧期间,三年内不喝酒不吃肉,认为这是现在士大夫难以做到的。他的弟弟刘永一特别孝顺友爱,当夏县发生水灾,许多人因洪水而死时,刘永一站在家门口,把那些被洪水冲进门的人拉出来。

有位僧人在刘永一家里寄存了几万钱后去世,刘永一去县里自首,请求把钱归还给僧人的子弟。还有乡里的人欠了债不还,刘永一就毁掉了他们的借据。

还有位名叫周文粲的人,他的哥哥喜欢喝酒,依赖弟弟生活,有时喝醉了会殴打周文粲。邻居们看不下去,安慰周文粲,但周文粲生气地说:‘我哥哥从未打过我,你们为什么要挑拨我们兄弟关系!’

还有位名叫苏庆文的人,以孝顺继母而闻名,他常常对妻子说:‘如果你对我母亲稍微不孝顺,我就会赶你走!’继母年轻守寡没有孩子,因此苏庆文一直照顾她直到去世。

还有位名叫台亭的人,擅长绘画。朝廷修建景灵宫时,调集天下画工到京城,事情完成后,皇帝下诏选拔优秀者,留在翰林院任职。台亭因为父亲年老而坚决辞谢,回到乡里。

吕南公所记载的都是建昌南城人。有位名叫陈策的人,买来一头骡子,发现它不能被鞍,不忍心把它卖给别人,就让它在家养着,等待它自然死去。陈策的儿子和一个狡猾的马贩子合谋,趁经过的官员的马死了,就故意把骡子的背磨破,以此来炫耀卖给别人。

陈策得知后,亲自追赶并告诉买家骡子的情况。官员怀疑陈策是在偏袒自己,就保密了这件事。陈策请求试骑骡子,骡子整天都不愿意被鞍,官员这才承认并退回了钱。

有人从陈策那里买银器和丝绸,陈策不给丝绸。那个人说:‘我之前看到你家里有丝绸,现在为什么舍不得给我?’陈策说:‘是的,有些丝绸因为抵押贷款而丢失了,时间已久,丝绸已经脆弱不能用了,我听说你要嫁女儿,怎么能用这些破旧的东西来损害你的名声呢?’然后把应该给的银器扔进烈火中,说:‘我担心受抵押的人得到了假银,所以给你检验一下。’

还有位名叫危整的人,买鲍鱼时,马贩子偷偷地给危整加了重量。鱼贩子离开后,马贩子留在危整旁边,请求说:‘你只买了五斤,我已经偷偷地给你加倍了,愿意给我酒喝。’危整大惊,追上鱼贩子几里路,追回鲍鱼,并给了他应有的报酬。然后又请马贩子喝好酒,说:‘你只是想要酒而已,为什么要欺骗穷人呢?’

还有位名叫曾叔卿的人,想买陶器转手卖到北方,但没有成功。有人愿意和他一起卖,曾叔卿答应了,已经收了价,还问:‘现在把这些东西卖到哪里去?’那个人说:‘我想效仿你之前的做法。’曾叔卿说:‘不行,我因为北方最近发生了灾荒,所以没有去,现在怎么能不告诉你而误导你呢?’于是不再卖。

而曾叔卿家里非常贫穷,妻子和孩子饥寒交迫,他也不顾。唉,这八个人难道不是贤人吗?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七-洛中盱江八贤-注解

司马温公:司马温公,即司马光,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以编纂《资治通鉴》闻名。

闾阎:闾阎,指民间,古代指居住在里巷中的普通百姓。

善者:善者,指品德高尚的人。

孝行传:孝行传,指记载孝子孝女事迹的传记。

陕州夏县:陕州夏县,指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医刘太:医刘太,指一位以医术为业的刘姓人士。

亲丧:亲丧,指父母去世。

终三年:终三年,指守丧三年。

医刘永一:医刘永一,刘太的弟弟,以孝友廉谨著称。

水灾:水灾,指因洪水造成的灾害。

涨死者:涨死者,指因洪水而淹死的人。

僧:僧,指出家人,即和尚。

钱数万:钱数万,指数万钱。

券:券,指债券、借据。

周文粲:周文粲,指一位以孝著称的人。

酗殴:酗殴,指醉酒后殴打他人。

邻人:邻人,指邻居。

唁:唁,指慰问。

苏庆文:苏庆文,指一位以孝著称的人。

继母:继母,指丈夫的亡妻所生的母亲。

台亭:台亭,指一位以绘画技艺著称的人。

景灵宫:景灵宫,指古代的一种宗教建筑。

翰林:翰林,指古代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官禄:官禄,指官员的俸禄。

建昌南城:建昌南城,指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今天的江西省。

骡:骡,一种家畜,介于马和驴之间。

不可被鞍者:不可被鞍者,指不能被鞍具装备的骡子。

野庐:野庐,指野外的小屋。

猾驵:猾驵,指狡猾的马夫。

官人:官人,指官员。

银器:银器,指用银制成的器物。

罗绮:罗绮,指精美的丝绸。

质钱:质钱,指抵押借款。

鲍鱼:鲍鱼,一种海产品,味道鲜美。

舞秤权:舞秤权,指在称重时做手脚,使称重结果不准确。

陶器:陶器,指用陶土制成的器物。

灾荒:灾荒,指因自然灾害造成的荒年。

并售者:并售者,指一起出售的人。

曾叔卿:曾叔卿,指一位有德行的人。

质人或得银之非真者:质人或得银之非真者,指那些可能拿到假银的人。

验之:验之,指检验、验证。

贤乎哉:贤乎哉,表示赞叹这些人的品德高尚。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七-洛中盱江八贤-评注

司马温公《序赙礼》中记载的五位闾阎之善者,以及吕南公在《不欺述》中记载的三人,虽然身份卑微,却因其高尚的品德而流传于世。温公和南公的记载,不仅是对个人德行的颂扬,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

首先,温公所书五人,均为陕州夏县人。医刘太以三年不饮酒食肉来居丧,体现了古代中国孝道的极端形式,这种极端的孝行在当时被认为是士大夫难以做到的,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孝道的重要地位。

刘太的弟弟永一,不仅在夏县水灾时救出多名溺水者,更是将一位僧人寄存的数万钱归还给其子弟,显示出他的诚信和慷慨。这种舍己为人的行为,是对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

周文粲在面对兄弟之间的矛盾时,能够保持冷静和理智,不仅没有因为兄弟间的争执而疏远,反而更加珍惜兄弟之情,这种处理家庭关系的智慧,值得后人学习。

苏庆文以孝闻名,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孝道不仅仅是敬养父母,更是对家庭的责任和担当。他对继母的孝顺,体现了他对家庭和谐的追求。

台亭的画技高超,但在朝廷征召天下画工时,他因父亲年迈而辞去官职,选择回归田园生活,这种淡泊名利的态度,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显得尤为难得。

吕南公所书的三位建昌南城人,同样展现了高尚的品德。陈策不忍将一匹骡子转卖他人,而是选择将其养在野外,体现了他的仁爱之心。

危整在购买鲍鱼时,发现商贩有欺诈行为,他不仅追回鲍鱼,还以诚信对待商贩,这种正直的品质,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显得尤为珍贵。

曾叔卿在购买陶器时,面对买家的询问,他没有隐瞒实情,而是坦诚相告,这种诚实守信的态度,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显得尤为难得。

这八位人物的故事,虽然发生在不同的时代,但他们的品德却具有普遍的价值。他们的事迹,不仅是对个人德行的颂扬,更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也让我们明白了道德的重要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七-洛中盱江八贤》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167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