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七-汉晋太常-原文
汉自武帝以后,丞相无爵者乃封候,其次虽御史大夫,亦不以爵封为闲。
唯太常一卿,必以见候居之,而职典宗庙园陵,动辄得咎。
由元狩以降,以罪废斥者二十人。
意武帝阴欲损候国,故使居是官以困之尔。
表中所载:酂侯萧寿成,坐牺牲瘦;
蓼候孔臧,坐衣冠道桥坏;
郸侯周仲居,坐不收赤侧钱;
绳侯周平,坐不缮园屋;
睢陵候张昌,坐乏祠;
阳平侯杜相,坐擅役郑舞人;
广阿侯任越人,坐庙酒酸;
江邹侯靳石,坐离宫道桥苦恶;
戚侯李信成,坐纵丞相侵神道;
俞侯栾贲,坐雍牺牲不如令;
山阳侯张当居,坐择博士弟子不以实;
成安侯韩延年,坐留外国文书;
新畤侯赵弟,坐鞫狱不实;
牧丘侯石德,坐庙牲瘦;
当涂侯魏不害,坐孝文庙风发瓦;
轑阳侯江德,坐庙郎夜饮失火;
薄侯苏昌,坐泄官书;
弋阳侯任官,坐人盗茂陵园物;
建平侯杜缓,坐盗贼多。
自酂侯至牧丘十四候,皆夺国,武帝时也。
自当涂至建平五侯,但免官,昭、宣时也。
下及晋世,此风犹存,惠帝元康四年,大风,庙阙屋瓦有数枚倾落,免太常荀寓。
五年,大风,兰台主者求索阿栋之间,得瓦小邪十五处,遂禁止太常,复兴刑狱。
陵上荆一枝围七寸二分者被斫,司徒、太常奔走道路,太常禁止不解,盖循习汉事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七-汉晋太常-译文
自从汉武帝以后,丞相如果没有爵位,就会被封为侯爵,排在第二位的御史大夫,也不因为爵位的高低而有所区别。只有太常这个职位,必须由有侯爵身份的人担任,而这个职位负责管理宗庙和陵园,稍有不慎就会受到责罚。从元狩年间开始,因为犯罪被罢免的官员有二十人。这表明汉武帝暗中想要削弱侯国的势力,所以让这些官员担任这个职位来困扰他们。
表中记载的例子有:酂侯萧寿成因为祭祀用的牲畜瘦弱而被处罚;蓼侯孔臧因为衣冠不整导致道桥损坏而被处罚;郸侯周仲居因为不收齐币而被处罚;绳侯周平因为不修缮园屋而被处罚;睢陵侯张昌因为祭祀用品不足而被处罚;阳平侯杜相因为擅自征用郑国的舞女而被处罚;广阿侯任越人因为庙里的酒酸而被处罚;江邹侯靳石因为离宫的道桥质量差而被处罚;戚侯李信成因为放纵丞相侵犯神道而被处罚;俞侯栾贲因为祭祀用的牺牲不符合规定而被处罚;山阳侯张当居因为选拔博士弟子不实而被处罚;成安侯韩延年因为留下外国文书而被处罚;新畤侯赵弟因为审案不实而被处罚;牧丘侯石德因为庙里的牲畜瘦弱而被处罚;当涂侯魏不害因为孝文庙的风把瓦吹落而被处罚;轑阳侯江德因为庙里的郎官夜间饮酒失火而被处罚;薄侯苏昌因为泄露官方文书而被处罚;弋阳侯任官因为有人盗窃茂陵园的物品而被处罚;建平侯杜缓因为盗贼众多而被处罚。
从酂侯到牧丘的十四位侯爵,都是在汉武帝时期被剥夺了封国;从当涂侯到建平侯的五位侯爵,只是在昭帝和宣帝时期被免去了官职。到了晋朝时期,这种风气仍然存在。惠帝元康四年,刮起了大风,庙宇的屋瓦有几片被吹落,太常荀寓因此被免职。元康五年,又刮大风,兰台的主管在阿栋之间寻找,发现了十五处瓦片不正常,于是禁止太常,重新开启刑法。
陵墓上的荆树枝干直径七寸二分的被砍掉,司徒和太常在道路上奔跑,太常禁止砍伐却不解其意,这大概是遵循汉代的旧例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七-汉晋太常-注解
汉自武帝以后:自汉朝武帝时期开始
丞相:古代中国官职,辅佐皇帝处理国家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
无爵者:没有爵位的人
封候:被封为侯爵,古代贵族的一种爵位
御史大夫:古代中国官职,掌管监察事务的高级官员
闲:闲职,指没有实际权力的职位
太常:古代官职,掌管祭祀、礼仪等事务的官员
见候:已经封侯的人
宗庙园陵:宗庙指祭祀祖先的场所,园陵指帝王或贵族的陵墓
动辄得咎:常常因为小事而受到责罚
元狩:汉武帝时期的年号
损候国:削弱侯国的势力
萧寿成:汉朝的侯爵
牺牲瘦:祭祀用的牲畜过于瘦弱
孔臧:汉朝的侯爵
衣冠道桥坏:衣冠道上的桥梁损坏
郸侯周仲居:汉朝的侯爵
赤侧钱:古代货币的一种
绳侯周平:汉朝的侯爵
园屋:园林和房屋
睢陵候张昌:汉朝的侯爵
乏祠:祭祀不充分
阳平侯杜相:汉朝的侯爵
擅役:擅自征用
郑舞人:来自郑国的舞者
广阿侯任越人:汉朝的侯爵
庙酒酸:宗庙中的酒变酸
江邹侯靳石:汉朝的侯爵
离宫道桥苦恶:离宫中的道路桥梁状况恶劣
戚侯李信成:汉朝的侯爵
侵神道:侵犯神道
俞侯栾贲:汉朝的侯爵
雍牺牲不如令:祭祀用的牲畜不符合规定
山阳侯张当居:汉朝的侯爵
博士弟子:博士的学生,古代的一种学术制度
成安侯韩延年:汉朝的侯爵
外国文书:外国的文书
新畤侯赵弟:汉朝的侯爵
鞫狱不实:审理案件不实
牧丘侯石德:汉朝的侯爵
庙牲瘦:宗庙中的牲畜过于瘦弱
当涂侯魏不害:汉朝的侯爵
孝文庙:纪念汉文帝的庙宇
轑阳侯江德:汉朝的侯爵
庙郎:宗庙中的官员
薄侯苏昌:汉朝的侯爵
官书:官方文书
弋阳侯任官:汉朝的侯爵
茂陵园物:茂陵园中的物品
建平侯杜缓:汉朝的侯爵
昭、宣:汉昭帝和汉宣帝的年号
晋世:晋朝时期
惠帝元康:晋惠帝元康年号
庙阙:宗庙的殿堂
兰台:古代的官署名,掌管文书档案
阿栋:宗庙中的高大的殿堂
司徒:古代官职,掌管土地、农业等事务的官员
循习汉事:遵循和模仿汉朝的做法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七-汉晋太常-评注
汉自武帝以后,丞相无爵者乃封候,其次虽御史大夫,亦不以爵封为闲。
此句点明了汉代武帝时期对丞相爵位的处理方式。武帝时期,丞相虽无爵位,却可以封为侯,而御史大夫等官员即使有爵位,也不以此作为闲职。这反映了武帝时期对官员爵位的重视,以及对官员身份的区分。武帝此举,可能是为了强化中央集权,使丞相等高级官员更加忠于朝廷,而非仅仅依赖地方势力。
唯太常一卿,必以见候居之,而职典宗庙园陵,动辄得咎。
此句描述了太常这一官职的特殊性。太常作为一卿,必须由有爵位的侯担任,其职责是管理宗庙和园陵,因此常常因为职责范围内的失误而受到责罚。这体现了太常官职的重要性和责任之重,同时也暗示了武帝可能有意削弱侯国的势力。
由元狩以降,以罪废斥者二十人。
这句话说明了从元狩年间开始,因罪被废斥的太常官员达到了二十人。这一数字之高,反映了武帝时期对太常官职的严格管理和对官员的严厉惩罚,同时也揭示了武帝削弱侯国势力的意图。
意武帝阴欲损候国,故使居是官以困之尔。
这句话揭示了武帝削弱侯国势力的真正意图。武帝通过让侯国官员担任太常一职,实际上是在限制他们的权力和影响力,从而达到削弱侯国势力的目的。
表中所载:酂侯萧寿成,坐牺牲瘦;蓼候孔臧,坐衣冠道桥坏;郸侯周仲居,坐不收赤侧钱;绳侯周平,坐不缮园屋;睢陵候张昌,坐乏祠;阳平侯杜相,坐擅役郑舞人;广阿侯任越人,坐庙酒酸;江邹侯靳石,坐离宫道桥苦恶;戚侯李信成,坐纵丞相侵神道;俞侯栾贲,坐雍牺牲不如令;山阳侯张当居,坐择博士弟子不以实;成安侯韩延年,坐留外国文书;新畤侯赵弟,坐鞫狱不实;牧丘侯石德,坐庙牲瘦;当涂侯魏不害,坐孝文庙风发瓦;轑阳侯江德,坐庙郎夜饮失火;薄侯苏昌,坐泄官书;弋阳侯任官,坐人盗茂陵园物;建平侯杜缓,坐盗贼多。
此段列举了多位侯国官员因各种原因被废斥的例子。这些例子从侧面反映了武帝时期对官员的严格要求和惩罚力度,同时也揭示了当时官员面临的压力和困境。
自酂侯至牧丘十四候,皆夺国,武帝时也。
这句话说明了从酂侯到牧丘十四位侯国官员都被夺去封国,这一现象发生在武帝时期。这进一步证明了武帝时期对侯国势力的削弱和对官员的严格管理。
自当涂至建平五侯,但免官,昭、宣时也。
这句话说明了从当涂至建平的五位侯国官员只是被免官,这一现象发生在昭帝和宣帝时期。这反映了昭、宣时期对侯国势力的态度与武帝时期有所不同。
下及晋世,此风犹存,惠帝元康四年,大风,庙阙屋瓦有数枚倾落,免太常荀寓。
这句话说明了武帝时期对官员的严格管理之风一直延续到晋世。惠帝元康四年,因大风导致庙阙屋瓦倾落,太常荀寓因此被免职,这反映了当时对官员职责的重视。
五年,大风,兰台主者求索阿栋之间,得瓦小邪十五处,遂禁止太常,复兴刑狱。
这句话描述了惠帝元康五年,因大风导致庙阙屋瓦问题,兰台主者发现瓦片问题,遂禁止太常,并复兴刑狱。这反映了当时对官员职责的严格要求和惩罚力度。
陵上荆一枝围七寸二分者被斫,司徒、太常奔走道路,太常禁止不解,盖循习汉事云。
这句话描述了陵墓上的一枝荆条被砍伐,导致司徒、太常等官员奔走道路,太常禁止不解。这反映了当时对陵墓保护的重视,以及对官员职责的严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