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士禛(1634年-1711年),清代文学家、学者、书法家。王士禛的《容斋随笔》是其散文作品的集大成之作,书中反映了他在文学、艺术和历史等多个领域的深刻思考。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17世纪末)。
内容简要:《容斋随笔》是王士禛的散文集,内容包括他对文学、历史、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随笔。书中通过生动的笔触与细腻的思考,呈现了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和艺术的独到见解,同时也涵盖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论。王士禛的散文语言精炼、思想深刻,尤其在文学评论、艺术鉴赏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通过《容斋随笔》,王士禛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生活、艺术、历史的深刻理解,是清代文学中的一部经典之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七-将军官称-原文
《前汉书•百官表》:将军皆周末官,秦因之。
予按《国语》:郑文公以詹伯为将军。
又:吴夫差十旌一将军。
《左传》:岂将军食之而有不足。
《檀弓》:卫将军。
《文子》:鲁使慎子为将军。
然则其名人矣。
彭宠为奴所缚,呼其妻曰:趣为诸将军办装。
《东汉书》注云:呼奴为将军,欲其赦已也。
今吴人语犹谓小苍头为将军,盖本诸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七-将军官称-译文
《前汉书•百官表》中说:‘将军都是周朝时期的官职,秦国沿用了这些官职。’我查阅《国语》发现:‘郑文公任命詹伯为将军。’还有:‘吴王夫差有十个旌旗,每个旌旗下有一位将军。’《左传》中提到:‘难道将军吃的食物还不够吗?’《檀弓》中提到:‘卫国的将军。’《文子》中记载:‘鲁国派遣慎子担任将军。’由此可见,将军这个名称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彭宠被奴仆捆绑时,他呼唤他的妻子说:“快去为各位将军准备行装。”《东汉书》的注释中说:“称呼奴仆为将军,是希望他能宽恕自己。”现在吴地的人仍然称呼小仆役为将军,这大概就是从这些记载中来的吧。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七-将军官称-注解
将军:在古代中国,将军是军事指挥官的称呼,具有很高的军事地位。在《前汉书•百官表》中提到的将军,指的是周末时期的官职,秦朝沿用了这一官职。将军在古代的职责是统领军队,参与军事决策,是军队的最高指挥官之一。
周末官:周末官指的是周朝末期的官职,这些官职在秦朝时期被继承并沿用。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记载的朝代,其官职体系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郑文公:郑文公是春秋时期郑国的国君,他在位期间,郑国国力强盛,是当时的重要国家。
詹伯:詹伯是郑文公时期的一个官员,后来被任命为将军。
吴夫差:吴夫差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国君,他在位期间,吴国与越国进行了多次战争,最终灭掉了越国。
旌:旌是古代军旗的一种,通常用于军队的指挥和标识。
左传:《左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是研究古代中国历史的重要文献。
檀弓:《檀弓》是《礼记》中的一篇,主要记载了春秋时期的一些礼仪和风俗。
卫将军:卫将军指的是卫国的将军,卫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
文子:文子是战国时期的一位思想家,他的著作《文子》包含了哲学、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内容。
慎子:慎子是鲁国的一位官员,后来被任命为将军。
彭宠:彭宠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将领,因战功被封为将军。
奴:在古代中国,奴是指奴隶,是社会地位最低的人群。
苍头:苍头是古代对家仆的一种称呼,通常指地位较低的家仆。
赦:赦是指赦免,释放。在这里指的是奴隶主希望释放奴隶。
吴人:吴人指的是吴国的人,这里指吴地的人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容斋随笔-卷七-将军官称-评注
《前汉书•百官表》中的‘将军皆周末官,秦因之’一句,揭示了将军这一官职的历史渊源。‘周末官’指的是周朝末期的官制,而‘秦因之’则表明秦朝继承了这一官制。这句话强调了官职的传承与延续,体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稳定性。
‘郑文公以詹伯为将军’、‘吴夫差十旌一将军’等句子,通过具体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展示了将军这一官职的实际运用。这些句子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也描绘了将军在军事中的地位和作用。
《左传》中的‘岂将军食之而有不足’一句,通过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将军应有的食禄标准,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将军这一群体的尊重。
《檀弓》中的‘卫将军’一句,简洁地提及了将军这一官职,体现了古文简洁而富有内涵的特点。
《文子》中的‘鲁使慎子为将军’一句,进一步证明了将军这一官职在各个诸侯国之间的普遍存在,说明了其在军事和政治中的重要性。
‘彭宠为奴所缚,呼其妻曰:“趣为诸将军办装。”’这句话描绘了一个特殊情境下的将军形象,彭宠在困境中仍以将军自居,表现出将军这一官职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东汉书》注中的‘呼奴为将军,欲其赦已也’一句,揭示了将军这一称呼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作用,即通过称呼奴仆为将军,以达到某种心理安慰或期望得到宽恕的目的。
‘今吴人语犹谓小苍头为将军,盖本诸此’这句话表明,将军这一称呼在民间仍有传承,甚至用于称呼地位较低的人,反映了将军这一称谓在民间文化中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