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人物志-流业

作者: 刘义庆(403年-444年),南朝宋时期的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人物志》是中国古代文学与历史学相结合的代表作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学和历史价值。

年代:成书于南朝宋代(约5世纪)。

内容简要:《人物志》是刘义庆编写的关于历史人物传记的作品,书中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深入分析,探讨了人物的性格、行为和成就。该书共分若干篇,涵盖了从古至今的多个历史人物,特别是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的传记。刘义庆在书中展示了这些人物的智慧、个性和行为方式,具有很强的教育性和历史意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人物志-流业-原文

盖人流之业,十有二焉:有清节家,有法家,有术家,有国体,有器能,有臧否,有伎俩,有智意,有文章,有儒学,有口辨,有雄杰。

若夫德行高妙,容止可法,是谓清节之家,延陵、晏婴是也。

建法立制,彊国富人,是谓法家,管仲、商鞅是也。

思通道化,策谋奇妙,是谓术家,范蠡、张良是也。

兼有三材,三材皆备,其德足以厉风俗,其法足以正天下,其术足以谋庙胜,是谓国体,伊尹、吕望是也。

兼有三材,三材皆微,其德足以率一国,其法足以正乡邑,其术足以权事宜,是谓器能,子产、西门豹是也。

兼有三材之别,各有一流。

清节之流,不能弘恕,好尚讥诃,分别是非,是谓臧否,子夏之徒是也。

法家之流,不能创思图远,而能受一官之任,错意施巧,是谓伎俩,长敞、赵广汉是也。

术家之流,不能创制垂则,而能遭变用权,权智有余,公正不足,是谓智意,陈平、韩安国是也。

凡此八业,皆以三材为本。故虽波流分别,皆为轻事之材也。

能属文著述,是谓文章,司马迁、班固是也。

能传圣人之业,而不能干事施政,是谓儒学,毛公、贯公是也。

辩不入道,而应对资给,是谓口辩,乐毅、曹丘生是也。

胆力绝众,才略过人,是谓骁雄,白起、韩信是也。

凡此十二材,皆人臣之任也。

主德不预焉?主德者,聪明平淡,达众材而不以事自任者也。

是故,主道立,则十二材各得其任也:

清节之德,师氏之任也。

法家之材,司寇之任也。

术家之材,三孤之任也。

三材纯备,三公之任也。

三材而微,冢宰之任也。

臧否之材,师氏之佐也。

智意之材,冢宰之佐也。

伎俩之材,司空之任也。

儒学之材,安民之任也。

文章之材,国史之任也。

辩给之材,行人之任也。

骁雄之材,将帅之任也。

是谓主道得而臣道序,官不易方,而太平用成。

若道不平淡,与一材同好,则一材处权,而众材失任矣。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人物志-流业-译文

关于人们从事的行业,共有十二种:有清节家,有法家,有术家,有国体家,有器能家,有臧否家,有伎俩家,有智意家,有文章家,有儒学家,有口辩家,有雄杰家。

至于德行高尚,举止可为人师表的人,这就是清节家,延陵季子、晏婴就是这样的人。

建立法度,制定制度,使国家强盛,人民富裕,这就是法家,管仲、商鞅就是这样的人。

思考通达,理解道义,策略奇妙,这就是术家,范蠡、张良就是这样的人。

兼有三材,三种才能都具备,其德行足以激励风俗,其法度足以端正天下,其策略足以谋划国家的胜利,这就是国体家,伊尹、吕望就是这样的人。

兼有三材,但三种才能都隐晦不显,其德行足以领导一个国家,其法度足以端正乡里,其策略足以权衡事务,这就是器能家,子产、西门豹就是这样的人。

兼有三材的不同之处,各自有一类。

清节家的流派,不能宽容大度,喜欢指责别人,分辨是非,这就是臧否家,子夏的学生就是这样的人。

法家的流派,不能创新思考,而能胜任一官之职,运用巧妙的心思,这就是伎俩家,长敞、赵广汉就是这样的人。

术家的流派,不能创新制定规则,而能应对变化,运用权谋,智慧有余,公正不足,这就是智意家,陈平、韩安国就是这样的人。

以上八种行业,都是以三种才能为基础。所以虽然流派不同,但都是处理轻事的人才。

能够写作著述,这就是文章家,司马迁、班固就是这样的人。

能够传承圣人的事业,但不能处理事务实施政策,这就是儒学家,毛公、贯公就是这样的人。

辩论不涉及道义,但应对自如,这就是口辩家,乐毅、曹丘生就是这样的人。

胆识过人,才智超群,这就是骁雄家,白起、韩信就是这样的人。

这十二种才能,都是人臣的责任。

君主的德行是否提前考虑?君主的德行是,聪明平和,理解各种才能而不以自己亲自处理事务为任。

因此,君主之道确立,那么十二种才能各自得到合适的职位:清节家的德行,由师氏来承担。法家的才能,由司寇来承担。术家的才能,由三孤来承担。

三种才能都纯备,由三公来承担。三种才能都隐晦,由冢宰来承担。

臧否家的才能,由师氏的助手来承担。

智意家的才能,由冢宰的助手来承担。

伎俩家的才能,由司空来承担。

儒学家的才能,由安民来承担。

文章家的才能,由国史来承担。

口辩家的才能,由行人来承担。

骁雄家的才能,由将帅来承担。

这就是君主之道得到,臣子之道有序,官职不改变,太平盛世得以实现。如果君主之道不平和,与某一种才能相同,那么这种才能的人掌握权力,而其他才能的人就失去了合适的职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人物志-流业-注解

清节家:指那些具有高尚品德和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以清正廉洁著称,如延陵、晏婴。

法家:古代中国的一种学派,主张法治,强调法律的重要性,代表人物有管仲、商鞅。

术家:古代中国的一种学派,主张通过权谋和策略来治理国家,代表人物有范蠡、张良。

国体:指能够全面具备三种才能(德、法、术)的人,其德行足以影响风俗,其法度足以整顿天下,其策略足以谋划国家胜利,代表人物有伊尹、吕望。

器能:指具备三种才能(德、法、术)但才能不显于外的人,其德行足以领导一国,其法度足以整顿乡邑,其策略足以处理事务,代表人物有子产、西门豹。

臧否:指善于评论人物,能够辨别是非的人,如子夏。

伎俩:指善于运用权谋技巧的人,如长敞、赵广汉。

智意:指能够随机应变,善于权变的人,如陈平、韩安国。

文章:指擅长文学创作和著述的人,如司马迁、班固。

儒学:指传承和弘扬儒家学说的人,如毛公、贯公。

口辨:指善于辩论,能够应对自如的人,如乐毅、曹丘生。

骁雄:指勇敢果断,才能超群的人,如白起、韩信。

主德:指君主的高尚品德,如聪明、平和、公正。

师氏:古代官职,负责教育。

司寇:古代官职,负责司法。

三孤:古代官职,指三公之一,负责辅佐君主。

三公:古代官职,指宰相、御史大夫、丞相,是最高级别的官员。

冢宰:古代官职,负责国家政务。

司空:古代官职,负责工程和土木建设。

安民:古代官职,负责安抚百姓。

国史:古代官职,负责编纂国史。

行人:古代官职,负责外交。

将帅:古代官职,负责军事指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人物志-流业-评注

盖人流之业,十有二焉:有清节家,有法家,有术家,有国体,有器能,有臧否,有伎俩,有智意,有文章,有儒学,有口辨,有雄杰。

这段话开篇即以“十二流”概括了古代社会中各种不同的职业和才能类型,体现了古代社会对人才多样性的重视。‘清节家’、‘法家’、‘术家’等分类,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道德、法律、策略等多方面的需求。‘国体’、‘器能’等概念,则体现了对国家治理和具体才能的区分。

若夫德行高妙,容止可法,是谓清节之家,延陵、晏婴是也。

这里‘清节之家’强调的是道德修养,以德行为本,延陵、晏婴作为代表人物,展现了古代对高尚道德的推崇。

建法立制,彊国富人,是谓法家,管仲、商鞅是也。

‘法家’注重法治,强调通过法律来治理国家,管仲、商鞅的例子体现了法家思想在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思通道化,策谋奇妙,是谓术家,范蠡、张良是也。

‘术家’侧重于策略和智慧,范蠡、张良以智谋著称,代表了这一流派的典型。

兼有三材,三材皆备,其德足以厉风俗,其法足以正天下,其术足以谋庙胜,是谓国体,伊尹、吕望是也。

‘国体’强调综合才能,伊尹、吕望等人物代表了这一流派的卓越才能和治国理念。

兼有三材,三材皆微,其德足以率一国,其法足以正乡邑,其术足以权事宜,是谓器能,子产、西门豹是也。

‘器能’强调具体才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子产、西门豹等人物代表了这一流派的实用主义。

清节之流,不能弘恕,好尚讥诃,分别是非,是谓臧否,子夏之徒是也。

‘臧否’强调的是批评和评价的能力,子夏等人代表了这一流派的批评精神。

法家之流,不能创思图远,而能受一官之任,错意施巧,是谓伎俩,长敞、赵广汉是也。

‘伎俩’强调的是权谋和技巧,长敞、赵广汉等人物代表了这一流派的权谋之道。

术家之流,不能创制垂则,而能遭变用权,权智有余,公正不足,是谓智意,陈平、韩安国是也。

‘智意’强调的是智慧和应变能力,陈平、韩安国等人物代表了这一流派的智慧。

凡此八业,皆以三材为本。故虽波流分别,皆为轻事之材也。

这句话强调了各种职业和才能都是以三种基本素质为基础,即德、法、术,并指出虽然各有侧重,但都是轻事之材。

能属文著述,是谓文章,司马迁、班固是也。

‘文章’强调的是文学创作能力,司马迁、班固等人物代表了这一流派的文学成就。

能传圣人之业,而不能干事施政,是谓儒学,毛公、贯公是也。

‘儒学’强调的是传承圣人之道,毛公、贯公等人物代表了这一流派的学术传承。

辩不入道,而应对资给,是谓口辩,乐毅、曹丘生是也。

‘口辩’强调的是辩论和应对能力,乐毅、曹丘生等人物代表了这一流派的口才。

胆力绝众,才略过人,是谓骁雄,白起、韩信是也。

‘骁雄’强调的是勇猛和才略,白起、韩信等人物代表了这一流派的军事才能。

凡此十二材,皆人臣之任也。

这里总结了十二种人才类型,认为它们都是人臣应具备的职责。

主德不预焉?主德者,聪明平淡,达众材而不以事自任者也。

这句话提出了“主德”的概念,认为君主应该具备聪明、平淡的品质,能够理解和运用各种人才,而不应亲自处理具体事务。

是故,主道立,则十二材各得其任也:清节之德,师氏之任也。法家之材,司寇之任也。术家之材,三孤之任也。

这里详细说明了君主应该如何分配各种人才,以实现国家的治理。

三材纯备,三公之任也。三材而微,冢宰之任也。

这句话进一步阐述了不同才能的人才应该担任的官职。

臧否之材,师氏之佐也。智意之材,冢宰之佐也。

这里说明了辅助性质的官职应该由哪些人才担任。

伎俩之材,司空之任也。儒学之材,安民之任也。

这些描述了其他人才类型应该担任的官职。

文章之材,国史之任也。辩给之材,行人之任也。

这里说明了文学和口才方面的人才应该担任的官职。

骁雄之材,将帅之任也。

最后,说明了军事才能的人才应该担任的官职。

是谓主道得而臣道序,官不易方,而太平用成。若道不平淡,与一材同好,则一材处权,而众材失任矣。

这段话总结了君主和臣子的关系,强调了君主应该公正无私,才能使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和谐。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人物志-流业》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162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