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权谋残卷-卷四-事上

作者: 无明确作者。该书流传下来的版本多为后代学者的注解和总结。内容涉及权谋、政治斗争、军事策略等方面,是后代许多兵法和权谋学者的重要参考。

年代:成书于明代。

内容简要:《权谋残卷》是一部讲解古代权谋、军事策略、政治斗争等方面的著作。书中的内容通过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分析,展示了如何在复杂的政治局势中利用权谋来取得胜利。它不仅关注如何运用权力来治国,也讲解了如何通过策略和手段来影响社会、控制局面。由于其内容广泛且具有深刻的策略性,《权谋残卷》成为了后代研究政治、军事及社会治理的重要读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权谋残卷-卷四-事上-原文

事上宜以诚,诚则无隙,故宁忤而不欺。

不以小过而损大节,忠也,智也。

不欺上,亦不辱君,勉主以体恤,谕主以长策,不使主超然立乎显荣之外,天下称孝焉。

荣辱与共,进退以俱,上下一心,事方可济。

骄上欺下,岂可长久?

攻城易,攻心难。

故示之以礼,树之以威,上也。

上怨报之以德,上毁报之以誉,上疑报之以诚。

隙嫌不生,自无虞。

事君以忠,不涓细流。

待人以诚,不留小隙。

为上计,不以小惠,而以长策。

小惠人人可为,长策非贤者不能为之。

故事之以谀,不如进之以忠。

助之喜,不如为之忧。

思上之所思,而虑其无所思;为君谋利,不如为君求安。

思之深,而虑之远。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权谋残卷-卷四-事上-译文

对待上级应该真诚,因为真诚就没有破绽,所以宁愿违背心意也不欺骗。不因为小错误而损害大原则,这是忠诚,也是智慧。

不欺骗上级,也不侮辱君主,尽力让君主体恤他人,用长远的策略来指导君主,不让君主孤立无援地处于显赫荣耀之外,天下都会称赞这样的君主。荣辱与共,进退一致,上下一心,事情才能成功。傲慢地对待上级,欺骗下级,怎么能够长久呢?

攻城容易,攻心难。因此要用礼节来展示,用威严来树立,这是上策。

上级有怨,就用德行来回报,上级有诋毁,就用赞誉来回报,上级有疑虑,就用真诚来回报。这样就不会产生嫌隙,自然也就没有忧患。

侍奉君主要用忠诚,不遗漏任何小细节。待人要用真诚,不留下任何小裂痕。

为上级考虑,不要只做小恩小惠,而要用长远的策略。小恩小惠每个人都能做,长远的策略不是贤者不能做到的。因此,用奉承不如用忠诚来引导,帮助他人高兴不如为他担忧。

思考上级所思考的,同时考虑他可能没有考虑到的;为君主谋利,不如为君主寻求安宁。思考要深入,考虑要长远。在锦上添花,不如在雪中送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权谋残卷-卷四-事上-注解

事上宜以诚:在对待上级或君主时,应当以真诚的态度相待。

诚:真诚,诚实,没有虚假。

无隙:没有缝隙,比喻没有欺骗和隐瞒。

忤:违背,不顺从。

不欺上:不对上级不诚实。

辱君:使君主蒙受耻辱。

勉主:勉励君主。

体恤:体谅和关心。

谕:告知,教导。

长策:长远的策略,高明的计谋。

超然:超脱世俗,不沾染世俗之情。

显荣:显赫的名声和荣耀。

称孝:被人称为孝顺。

荣辱与共:共享荣耀和耻辱。

进退以俱:无论是进还是退,都在一起,表示共同进退。

骄上欺下:对上级傲慢,对下级欺诈。

攻城易,攻心难:攻占城池容易,攻占人心困难。

礼:礼节,礼貌。

威:威严,权威。

上怨:上级的怨恨。

德:品德,美德。

毁:诋毁,诽谤。

誉:赞誉,称赞。

疑:怀疑。

隙嫌:嫌隙,矛盾。

虞:忧虑,担心。

忠:忠诚,尽心尽力。

涓:细小,微小。

流:水流,比喻细小的事物。

小惠:小的恩惠,小的好处。

贤者:有德有才的人。

谀:谄媚,奉承。

忧:忧虑,担忧。

锦上添花:在美好的事物上再加上美好的东西,比喻好上加好。

雪中送炭:在别人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比喻在关键时刻给予援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权谋残卷-卷四-事上-评注

事上宜以诚,诚则无隙,故宁忤而不欺。

此句强调在与上级或君主交往中,诚实是最为重要的品质。‘事上’指的是对待上级或君主的态度,‘以诚’即以真诚为本。‘无隙’表示没有间隙,即没有欺诈或虚伪的空间。‘宁忤而不欺’则表明宁愿违背上级的意愿也不愿欺骗,体现了忠诚和正直的品质。

不以小过而损大节,忠也,智也。

这句话指出,在行为上不应因为小错误而损害大节操,这是忠诚和智慧的体现。‘大节’指的是重要的原则和道德标准,‘小过’则是指小的过失或错误。这句话告诫人们,在处理事情时要把握住大原则,即使有小错误也不应影响到整体的道德形象。

不欺上,亦不辱君,勉主以体恤,谕主以长策,不使主超然立乎显荣之外,天下称孝焉。

这段话讲述了如何正确对待君主和上级。‘不欺上’和‘不辱君’都是强调忠诚,‘勉主以体恤’意味着要以同情心对待君主,‘谕主以长策’则是向君主提供长远的策略。这样的行为可以使君主超越世俗的荣辱,从而得到天下人的赞誉,体现了孝道。

荣辱与共,进退以俱,上下一心,事方可济。

这句话强调了团结一致的重要性。‘荣辱与共’表示共享荣誉和责任,‘进退以俱’意味着共同进退,‘上下一心’则是强调上下级之间要同心协力,只有这样,事情才能顺利进行。

骄上欺下,岂可长久?

这句话批判了骄横上级和欺压下属的行为。‘骄上欺下’指出了这种不良现象,并质疑其可持续性,暗示这种行为最终是不可持续的。

攻城易,攻心难。

这句话比喻征服城池容易,但攻取人心则困难。‘攻城’指的是军事征服,‘攻心’则是指影响或改变人的思想和情感。这句话强调了人心的重要性。

故示之以礼,树之以威,上也。

这句话提出了治理国家的策略。‘示之以礼’指的是用礼节来感化人心,‘树之以威’则是树立权威以震慑人心。这样的做法是治理国家的上策。

上怨报之以德,上毁报之以誉,上疑报之以诚。

这句话讲述了如何处理与上级的关系。当上级有怨言时,应以德报之;当上级受到诽谤时,应以赞誉回应;当上级有疑虑时,应以真诚来消除。这样的做法可以避免误解和矛盾。

隙嫌不生,自无虞。

这句话意味着通过上述方式处理关系,可以避免产生嫌隙和忧虑。

事君以忠,不涓细流。

这句话强调了对待君主必须忠诚,即使是微小的细节也不应忽视。

待人以诚,不留小隙。

这句话指出对待他人也要真诚,不留下小的误会和隔阂。

为上计,不以小惠,而以长策。

这句话建议在为上级考虑时,不应只追求眼前的利益,而应考虑长远的策略。

小惠人人可为,长策非贤者不能为之。

这句话对比了小恩小惠和长远策略,指出小恩小惠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而长远策略则需要智慧和才能。

故事之以谀,不如进之以忠。

这句话建议在向上级进言时,应以忠诚为准则,而不是阿谀奉承。

助之喜,不如为之忧。

这句话指出在帮助上级时,应关注其长远利益,而不是仅仅满足其短期的喜悦。

思上之所思,而虑其无所思;为君谋利,不如为君求安。

这句话强调了在思考问题时,不仅要考虑上级的想法,还要考虑其未考虑到的方面,以及如何为上级谋求长远的安宁。

思之深,而虑之远。

这句话强调了思考问题的深度和远见。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这句话比喻在他人已经很好的情况下再给予帮助不如在他人困难时给予实际的帮助,强调了实际和及时的重要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权谋残卷-卷四-事上》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1600.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