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权谋残卷-卷八-权奇

作者: 无明确作者。该书流传下来的版本多为后代学者的注解和总结。内容涉及权谋、政治斗争、军事策略等方面,是后代许多兵法和权谋学者的重要参考。

年代:成书于明代。

内容简要:《权谋残卷》是一部讲解古代权谋、军事策略、政治斗争等方面的著作。书中的内容通过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分析,展示了如何在复杂的政治局势中利用权谋来取得胜利。它不仅关注如何运用权力来治国,也讲解了如何通过策略和手段来影响社会、控制局面。由于其内容广泛且具有深刻的策略性,《权谋残卷》成为了后代研究政治、军事及社会治理的重要读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权谋残卷-卷八-权奇-原文

善察者明,慎思者智。

诱之以计,待之以隙。

不治狱而明判,不用兵而夺城,非智者谁为?

夫欲行一事,辄以他事掩之,不使疑生,不使衅兴。

此即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事有不可拒者,勿拒。

拖之缓之,消其势也,而后徐图。

假神鬼以立威,而人莫辨真伪。

伪称天命,其徒必广。

将计就计,就势骑驴,诡之异之,以伏其心。

此消彼涨,此涨彼消,其理一也,不诡于敌而诡于己,己之气盛,敌气必衰。

意欲取之,必先纵之;意欲除之,必先骄之。

然后乘其势矣。

敌强则弱之,敌实则虚之。

弱之虚之,不我害也。

偷梁换柱,移花接木。

妙手空空,弥祸患于无形。

釜底抽薪,上楼撤梯,虽曰巧智,岂无大谋?

人构我,我亦构人。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反客为主,后发制人。

必欲使人为某事,威逼之,刑罚之,利诱之。

由远及近,从小至大,循序渐进,然后可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权谋残卷-卷八-权奇-译文

善于观察的人聪明,深思熟虑的人智慧。用计策去诱导对方,等待对方露出破绽。不用审理案件就能做出公正的判决,不用动用兵力就能夺取城池,不是智慧的人谁能做到这些?

想要做一件事,总是用其他事情来掩盖它,不让别人产生怀疑,也不让事端产生。这就是所谓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有些事情是不可避免的,不要拒绝。拖延它,放慢它的势头,然后慢慢地计划。

用神鬼来树立威信,而人们无法辨别真伪。假称是天命,那么他的追随者必然增多。利用对方的计策来对付对方,顺应形势骑驴,使对方感到意外,以此来安抚他们的心。这样这边消退那边上升,这边上升那边消退,这个道理是一样的,不要在敌人面前耍花招,而要在自己身上耍。

想要夺取,必须先放纵它;想要消除,必须先让它骄傲。然后趁势行事。

敌人强大就削弱它,敌人坚实就让它空虚。削弱和空虚敌人,不会对我们造成伤害。

偷梁换柱,移花接木。巧妙地处理,消除祸患于无形。釜底抽薪,上楼撤梯,虽然说是巧妙的智慧,难道不是有大的谋略吗?

别人陷害我,我也陷害别人。用对方的方法,回击对方。反客为主,后发制人。

如果想要别人做某事,就威胁他,惩罚他,用利益诱惑他。从远到近,从小到大,循序渐进,然后才能使用他。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权谋残卷-卷八-权奇-注解

善察者明:善于观察的人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这里的‘明’指的是明察秋毫,洞察力强。

慎思者智:深思熟虑的人智慧,‘智’在这里指的是智慧、聪明。

诱之以计:用计谋去诱导别人。

待之以隙:等待并利用对方的漏洞。

不治狱而明判:不通过审判程序也能做出公正的判决,这里的‘狱’指的是审判。

不用兵而夺城:不通过战争也能夺取城池,这里的‘兵’指的是军队。

诱之以计,待之以隙:用计谋去诱导别人,等待并利用对方的漏洞。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表面上做一件事情,实际上却在暗中做另一件,比喻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而进行另一项真正的行动。

事有不可拒者,勿拒:面对不可避免的事情,不要抗拒。

拖之缓之,消其势也,而后徐图:拖延时间,消减对方的势头,然后再慢慢图谋对策。

假神鬼以立威:借助神鬼来树立威信。

伪称天命,其徒必广:假称天命,其追随者必然增多。

将计就计,就势骑驴,诡之异之,以伏其心:利用对方的计谋来对付对方,利用形势,迷惑对方,使其安心。

此消彼涨,此涨彼消,其理一也:这个减少,那个增加,那个增加这个减少,这个道理是一样的。

不诡于敌而诡于己,己之气盛,敌气必衰:不在敌人那里玩弄诡计,而在自己这里玩弄,自己的气势旺盛,敌人的气势必然衰弱。

意欲取之,必先纵之;意欲除之,必先骄之:想要得到某物,必须先让它放纵;想要除去某物,必须先让它骄傲。

敌强则弱之,敌实则虚之:敌人强大就削弱它,敌人坚实就攻击它的弱点。

偷梁换柱,移花接木:暗中改变事物的本质和内容,比喻暗中用手段更换人或事物。

妙手空空,弥祸患于无形:非常高明的手法,能够消除祸患于无形。

釜底抽薪,上楼撤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喻从根本上消除祸患。

人构我,我亦构人:别人设计陷害我,我也设计陷害别人。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用对方的方法对付对方。

反客为主,后发制人:变被动为主动,等待时机再行动。

必欲使人为某事,威逼之,刑罚之,利诱之:想要让别人做某事,就必须威胁他,惩罚他,或者用利益引诱他。

由远及近,从小至大,循序渐进,然后可用:从远处到近处,从小到大,逐步推进,然后才能使用。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权谋残卷-卷八-权奇-评注

善察者明,慎思者智。此句强调的是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善察’意味着善于观察,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从而做到‘明’;‘慎思’则是指深思熟虑,不轻率行动,因此能够达到‘智’的境界。在古文化中,智慧和洞察力被视为领导者和决策者的必备品质。

诱之以计,待之以隙。这里‘诱之以计’指的是用计谋来引诱对手,而‘待之以隙’则是等待对手露出破绽。这种策略体现了中国古代兵法中的‘以逸待劳’和‘后发制人’的思想,强调在对抗中寻找并利用对手的弱点。

不治狱而明判,不用兵而夺城,非智者谁为?这句话通过反问的形式,强调了智者的能力。在古代,‘不治狱而明判’指的是不用严刑峻法也能明辨是非,‘不用兵而夺城’则是指不用武力也能取得胜利。这些都需要超凡的智慧和策略。

夫欲行一事,辄以他事掩之,不使疑生,不使衅兴。此即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句话揭示了古代战争和策略中的伪装之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是指表面上做一件事情,实际上却在做另一件事情,以此来迷惑对手,实现战略目的。

事有不可拒者,勿拒。拖之缓之,消其势也,而后徐图。这句话体现了在处理问题时,面对不可抗拒的力量时,应采取灵活的策略,通过拖延和消磨对手的势头,然后再寻找合适的时机。

假神鬼以立威,而人莫辨真伪。伪称天命,其徒必广。将计就计,就势骑驴,诡之异之,以伏其心。此消彼涨,此涨彼消,其理一也,不诡于敌而诡于己,己之气盛,敌气必衰。这几句话强调了利用心理战术和诡计来制服对手的重要性。通过假装神鬼、伪称天命等方式,使对手陷入迷茫,从而达到制服对手的目的。

意欲取之,必先纵之;意欲除之,必先骄之。然后乘其势矣。这句话揭示了在处理人际关系和权力斗争中的策略,即通过纵容对手来使其放松警惕,然后再寻找机会加以制服。

敌强则弱之,敌实则虚之。弱之虚之,不我害也。这句话体现了古代兵法中的‘以柔克刚’思想,即在对抗中通过削弱对手的优势,使其变得虚弱,从而避免受到伤害。

偷梁换柱,移花接木。妙手空空,弥祸患于无形。釜底抽薪,上楼撤梯,虽曰巧智,岂无大谋?这几句话通过一系列的比喻,阐述了策略和计谋的运用,强调了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要善于运用巧妙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人构我,我亦构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反客为主,后发制人。这句话强调了在对抗中要善于反击,通过运用对手的策略来对付对手,最终实现反败为胜。

必欲使人为某事,威逼之,刑罚之,利诱之。由远及近,从小至大,循序渐进,然后可用。这句话揭示了在控制和引导他人行为时的策略,即通过威胁、惩罚和利诱等手段,逐步达到目的。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权谋残卷-卷八-权奇》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1588.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