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权谋残卷-卷九-谬数

作者: 无明确作者。该书流传下来的版本多为后代学者的注解和总结。内容涉及权谋、政治斗争、军事策略等方面,是后代许多兵法和权谋学者的重要参考。

年代:成书于明代。

内容简要:《权谋残卷》是一部讲解古代权谋、军事策略、政治斗争等方面的著作。书中的内容通过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分析,展示了如何在复杂的政治局势中利用权谋来取得胜利。它不仅关注如何运用权力来治国,也讲解了如何通过策略和手段来影响社会、控制局面。由于其内容广泛且具有深刻的策略性,《权谋残卷》成为了后代研究政治、军事及社会治理的重要读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权谋残卷-卷九-谬数-原文

知其诡而不察,

察而不示,

导之以谬。

攻子之盾,必持子之矛也。

智无常法,

因时因势而已。

即以其智,

还伐其智;

即以其谋,

还制其谋。

间者隙也,

有间则隙生。

以子之伎,

反施于子,

拨草寻蛇,

顺手牵羊。

彼阴察之,

我明示之。

敌之耳目,

为我喉舌。

借彼之口,

扬我之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权谋残卷-卷九-谬数-译文

知道他的诡计却不去察觉,察觉了却不表现出来,引导他走向错误的方向。攻击你的盾牌,必须使用你的矛。

智慧没有固定的法则,要根据时代和形势的变化来应对。就用他的智慧,来反击他的智慧;就用他的计谋,来制约他的计谋。

间谍是利用缝隙的,有了缝隙就会产生间谍。用你的手段对付你,就像除草时顺便抓住蛇,牵羊时顺便抓住羊。

他们暗中观察,我们公开展示。敌人的耳目,变成了我们的喉舌。借他们的口,宣扬我们的威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权谋残卷-卷九-谬数-注解

诡:诡,指狡猾、欺诈,这里指的是对方的行为或策略带有欺骗性。

察:察,观察、考察,这里指的是对对方的行为或策略进行观察和分析。

示:示,展示、表现,这里指的是向对方展示自己的策略或行动。

导:导,引导、诱导,这里指的是引导对方走向错误的方向。

谬:谬,错误、谬误,这里指的是引导对方走向错误的行为或决策。

矛:矛,古代的一种兵器,这里比喻自己的策略或手段。

智:智,智慧、智谋,这里指的是智谋或策略。

无常法:无常法,没有固定的法则或方法,这里指的是智慧或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

因时因势:因时因势,根据时间和形势的变化,这里指的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

还伐:还伐,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这里指的是用对方的策略或手段反击对方。

谋:谋,计谋、策略,这里指的是计划或策略。

间:间,间隙、缝隙,这里指的是可以利用的漏洞或机会。

隙:隙,缝隙、空隙,这里指的是可以利用的漏洞或机会。

伎:伎,技艺、手段,这里指的是技巧或手段。

拨草寻蛇:拨草寻蛇,比喻通过小的事物找到大的问题或机会。

顺手牵羊:顺手牵羊,比喻趁机做额外的事情。

阴察:阴察,暗中观察,这里指的是秘密地观察。

明示:明示,公开地展示或说明,这里指的是明确地展示自己的策略或意图。

敌之耳目:敌之耳目,敌人的耳目,这里指的是敌人的情报机构或间谍。

喉舌:喉舌,比喻说话的工具,这里指的是传播信息的渠道。

借彼之口:借彼之口,通过别人的口说,这里指的是利用别人的言论或渠道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权谋残卷-卷九-谬数-评注

‘知其诡而不察,察而不示,导之以谬。’这句话体现了中国古代智慧中的一种策略思想。‘知其诡’意味着明白对方的计谋,‘不察’则是不表露自己的真实意图,‘导之以谬’则是引导对方走向错误的方向。这种策略强调了在斗争中保持低调,避免暴露自己的真实意图,同时误导对手,使其做出错误的判断。

‘攻子之盾,必持子之矛也。’这句话揭示了辩证法中的一种对抗策略。即用对方攻击自己的方法来反击对方。这种策略在古代战争中广泛应用,意在利用对方的弱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对方陷入自相矛盾的局面。

‘智无常法,因时因势而已。’这句话强调了智慧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和时机灵活运用。在古代,这种思想被用于指导军事、政治和日常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实用主义。

‘即以其智,还伐其智;即以其谋,还制其谋。’这句话进一步阐述了前述策略,即用对方的智慧来对抗对方的智慧,用对方的计谋来制约对方的计谋。这种策略体现了中国古代智慧中的以智制智、以谋制谋的思想。

‘间者隙也,有间则隙生。’这句话揭示了在人际关系和战争中,利用对方内部的矛盾和漏洞是取胜的关键。‘间’在这里指的是间隙,‘隙’则是指漏洞。通过制造或利用这些间隙,可以达到分化对手、削弱对方的目的。

‘以子之伎,反施于子,拨草寻蛇,顺手牵羊。’这句话描述了一种巧妙利用对手的技巧来对付对手的策略。‘以子之伎’指的是利用对方的手段,‘反施于子’则是将这些手段反过来对付对方。这种策略在古代战争中常用于迷惑对手,以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彼阴察之,我明示之。’这句话强调了在斗争中要善于观察和隐蔽。‘彼阴察之’指的是对方暗中观察,‘我明示之’则是自己公开表示。这种策略要求在斗争中既要保持警惕,又要善于隐藏自己的真实意图。

‘敌之耳目,为我喉舌。’这句话揭示了在战争中,要善于利用对方的情报系统。‘敌之耳目’指的是敌人的间谍和情报人员,‘为我喉舌’则是将这些情报为我所用。这种策略体现了中国古代智慧中的借力使力、以智取胜的思想。

‘借彼之口,扬我之威。’这句话强调了在斗争中要善于利用对方的宣传工具来传播自己的声音。‘借彼之口’指的是利用对方的宣传渠道,‘扬我之威’则是通过这些渠道来展示自己的力量。这种策略在古代战争中常用于宣传战、心理战,以达到震慑对手的目的。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权谋残卷-卷九-谬数》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1582.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