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六十二

作者: 赵尔巽(1844年-1927年),清代著名历史学家。作为清史的编撰者之一,他在清朝历史研究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赵尔巽编写的《清史稿》成为了后世研究清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20世纪初)。

内容简要:《清史稿》是赵尔巽根据丰富的史料和个人研究,所编纂的清朝历史书籍。书中详细记录了清朝自建立到灭亡的政治、军事、外交、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全书通过对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描述,展现了清朝的盛衰和历史进程。它对后世研究清朝历史、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是研究清朝历史的基本参考书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六十二-原文

格尔古德金世德 赵士麟 郭世隆 傅腊 塔马如龙

格尔古德,字宜亭,钮祜禄氏,满洲镶蓝旗人。

自笔帖式授内院副理事官。

康熙三年,从定西将军图海平湖广茅麓山李自成馀部。

师还,迁弘文院侍读,进翰林院侍读学士,充日讲起居注官。

十三年,从安亲王岳乐讨吴三桂。

三桂将林兴珠降,上策请分水师,泊君山,断常德道;泊香炉夹扁山,断长沙、衡州道:则三桂将坐困。

安亲王令格尔古德驰奏,并以兴珠语闻,上密谕驻岳州诸将议行。

师还,擢詹事,迁内阁学士。

二十一年,授直隶巡抚。

上谕之曰:“金世德、于成龙为巡抚有声,尔承其后,得名甚难。若急於求名,或致偾事,尔其懔诸!直隶旗下庄头与民杂处,倚恃声势,每为民害。尔其严察惩创,即皇庄亦毋宽宥。”

八旗圈地属於王公大臣者,辄置庄,设庄头,主徵租,遂以病民,上深知之,故以谕格尔古德。

格尔古德寻疏言:“自鬻投旗之人,或作奸犯科,冀逃法网;或游手好閒,规避差徭。本主听其仍居本籍,放债牟利,则讳旗而称民;窝逃构讼,遇官长访闻,又舍民而称旗。诈害良善,官不敢问。应责成本主,止留农户在庄,馀俱收回服役。有徇纵者议处。”

下所司饬禁,并谕户部:“凡鬻身之人,先经犯罪,投旗冀幸免者,与知情之本主,并从重治罪。”

时大学士明珠所属佐领下人户指圈民间冢地,民诉於户部,事下巡抚,令宛平县察勘。

知县王养濂言无碍民冢,格尔古德疏劾圈占冢地属实,养濂罣吏议。

诏嗣后有如此者,严惩不贷。

自康熙初,鼇拜柄政,总督朱昌祚等以圈地获罪,由是无敢讼言其失者。

至奸民窜入旗下,寻仇倾陷,狡桀莫能制。

独格尔古德承上指,执法严惩,时称为“铁面”。

二十三年,上幸五台山,格尔古德迎驾,询地方贤吏,以灵寿知县陆陇其对。

寻疏荐井陉道李基和、卢龙知县卫立鼎与陇其廉能,下部擢用。

顷之,以疾乞休,优诏慰留。

会诏廷臣公举清廉官,首以格尔古德列奏。

上念其羸疾,遣御医诊视。

未几,卒,赐恤加等,谥文清。

格尔古德清介,布衣蔬食,卻餽遗,纤毫不以自污。

上尝责漕运总督硕幹居官无状,硕幹言:“臣为众所忌,故未能致声誉。”

上曰:“格尔古德为巡抚,没后人犹思慕称颂。居官苟善,岂有不致声誉者?”

为上所重如此。

祀直隶名宦。

金世德,字孟求,汉军正黄旗人,兵部侍郎维城子。

淹贯经史,精国书。

以荫生授内院博士,累擢左副都御史。

康熙七年,授直隶巡抚。

是时尚循明制,直隶不置两司,世德请设守道理钱穀,巡道理刑名,如外省布政、按察二司。

由是始有专司。

畿北诸郡,旗、民杂处,易於容奸,请立屯长以治之。

唐县等三十七州县,田一千六百馀顷,河流沙拥,民不能耕。

岁输银二万有奇、穀豆三百九十石,历年责原户纳赋为民害,世德为奏请除额。

地震通州等九州县,复请赈恤,并蠲免钱粮。

皆如所请行。

师南征,供亿繁急。

世德单骑行营中,躬料刍糗,军无横索,吏无侵渔,市肆晏然。

十九年,卒,谥清惠。

赵士麟,字麟伯,云南河阳人。

康熙三年进士,授贵州平远推官。

改直隶容城知县,缉盗卫民,创正学书院,与诸生讲学。

行取,授吏部主事。

历郎中,擢光禄寺少卿,三迁至左副都御史。

疏请台湾改郡县比内地,设总兵镇守,省沿海之戍卒,诏报可。

二十三年,授浙江巡抚。

杭州民贷於驻防旗兵,名为“印子钱”,取息重,至鬻妻孥卖田舍;不偿,则閧於官。

营兵马化龙殴官,成大狱。

士麟移会将军掣缴券约,捐资代偿。

将军令减子归母,母复减十之六。

事遂解,民大称颂。

诏裁浙江总督,总督驻衢州,督标兵三千被汰,乏食譁掠,民罢市。

士麟仍济以饷,因奏设副将一,定额兵八百馀,留拨各营缺额。

众乃定。

浙中豪右衙蠹,骄悍不法,为民害。

士麟廉得其状,悉置之法,强暴敛迹。

省城河道久淤,督役疏濬,半载讫工,民以为便。

复缮城隍,修学校,亲莅书院,与诸生讲论经史及濂、洛、关、闽之学,士风大振。

禁革规费,积弊一清。

二十五年,移抚江苏。

浙人怀之,绘图以志去思,并於西湖敬一书院肖像祀之。

寻召为兵部督捕侍郎,调吏部,皆能举其职。

三十七年,卒。

祀浙江名宦。

士麟潜心正学,以朱子为归。

躬行实践,施於政事,士悫民恬,所至皆有声绩。

郭世隆,字昌伯,汉军镶红旗人。

父洪臣,原籍汾州。

顺治二年,英亲王阿济格下九江,洪臣随明将左梦庚来降,入旗,授佐领,分辖降众。

累官湖广道州总兵。

康熙四年,世隆袭管佐领,授礼部员外郎,改御史。

二十七年,盛京福陵守兵诉其兄冤死,命世隆往按,得诬良刑偪自缢状,原审侍郎阿礼瑚等坐失实夺官。

顷之,超擢内阁学士。

圣祖谒孝陵,经通州,山西礼县民诉知县万世纬及知府纪元婪索状,命世隆会督抚按治。

世纬坐贪婪、科派、杖毙无罪人,元坐受赇荐世纬卓异,皆论死。

二十九年,代于成龙为直隶巡抚。

先是,罢任安溪知县孙镛告福建巡抚张仲举、布政使张永茂侵蚀库帑,遣郎中吴尔泰会总督勘讯,至即拘讯知府六人,连引州县官数十人。

上闻疑之,命世隆往按,发仲举与前布政使张汧窜改赋册、侵隐已徵额银捏作民欠,又汧迁湖广巡抚亏福建库帑三十馀万,仲举前任湖南布政亦亏帑,相约互抵;嗣仲举闻汧以赃败,而福建库尚未完,饬属代为弥缝,左证悉合。

仲举、永茂俱论罪如律。

世隆之任,帝谕曰:‘于成龙居官甚善,继之不易,尔当勤慎任事。’

顺天、保定、真定、永平诸府旱,世隆奉命履勘,疏言:‘被灾者七十四州县,请蠲本年及来年额赋。霸、文安等十四州县灾尤重,请治赈。’

迭疏筹积贮,并以奉天岁丰,请饬山海关暂听民间转粜,仍限肩挑驮负,不得以大车装载,皆如所请。

又疏言:‘真定地当冲要,所属赞皇县,西有大峪曰子午套,素为盗薮,请移紫荆关副将驻真定;调马、步兵二千分防霸州。’

子牙河决,淹没田亩,请修筑大城等县堤岸,并濬王家口、黑龙港诸支流堙塞者,皆报可。

三十四年,擢闽浙总督。

岁歉,率闭籴居奇。

世隆疏请蠲赋,并发帑二十万,乞籴江、浙,海运平粜,诏俞之。

先是浙省奏请鼓铸,官吏射利,请减其分数。

由是私铸者众,每钱不及七八分,壅滞不行。

三十八年,上南巡,世隆迎驾,至杭州,民拥舆赴诉。

乃停官炉,发帑收毁私钱,钱得流布。

上闻,为褒美。

鄞县沿海田,被水冲决一千七十馀亩,请永免额赋。

四十一年,调两广总督。

广东海疆二千馀里,守汛辽阔,盗贼出没无常。

世隆疏定营制,增设兵船巡哨,迭击败海盗,沉其舟四十五。

疏报擒海阳巨盗蔡玉也等五人。

上遣刑部侍郎常绶往勘,因议世隆平时禁贼不严,盗发,朦胧掩饰,坐夺官。

四十六年,起湖广总督、疏陈防守红苗,请沿边安设塘汛,禁内地民与苗往来,并勿与为婚姻。

未几,召为刑部尚书。

五十年,以山西流匪陈四等潜入湖广,鸠党劫掠,世隆前任总督坐失察,夺官。

五十二年,万寿,复原品。

居三年,卒。

直隶、福建、浙江、两广、湖广皆祀名宦。

傅腊塔,伊尔根觉罗氏,满洲镶黄旗人。

自笔帖式授内阁中书,迁侍读。

康熙十九年,授山东道御史,有声台中。

二十五年,出为陕西布政使。

二十六年,擢左副都御史,迁工部侍郎。

二十七年,偕侍郎多奇往云南按提督万正色与总兵王珍互讦事。

谳实,正色、珍俱论罪有差。

调吏部,授两江总督。

陛辞,上谕曰:‘尔当洁己奉公,督两江无如于成龙者,尔效之可矣!’

傅腊塔至官,清弊政,斥贪墨,谳狱尤明慎。

赣县民诉知县刘瀚芳私徵银米十馀万,并蠹役不法。

傅腊塔因劾布政使多弘安、按察使吴延贵、赣南道锺有德於吏役婪赃不速勘,复从轻拟,曲为庇护,弘安、延贵、有德并坐罢。

二十八年,上南巡,阅运河,命傅腊塔会河道总督王新命勘仪真河闸。

疏言:‘闸外为北新洲,北新洲外又有涨沙平铺江中。应疏北新洲支河,直通四闸。粮艘循涨沙尾入新河口,可以通行。’

别疏言:‘江宁廛税累民,内输房税,外输廊钞,更外输棚租,请予蠲免。’

皆如所请。

二十九年,淮、徐饥,发常平仓穀赈恤,灾民赖焉。

芦洲丈量,例委佐贰,民苦需索。

傅腊塔定五年一行,悉以印官理其事。

历年逋赋,量为带徵,由是积困顿甦。

是年,监临江南乡试,疏称士子应试者万有馀人,请广科举额,下部议,增广额四十名。

疏劾大学士徐元文、原任尚书徐乾学纵子弟招权罔利,巡抚洪之杰徇私袒庇。

诏毋深究,予元文休致。

沭阳民周廷鉴叩阍讼降调侍郎胡简敬居乡不法,并及之杰瞻徇状,命傅腊塔按治,得实,简敬及其子弟并治罪,之杰夺官。

三十二年,广东巡抚江有良与巡盐太常少卿沙拜互讦。

傅腊塔往按,有良、沙拜并坐受赇,夺官。

三十三年,疏言:‘淮、扬所属多版荒,巡抚宋荦曾请缓徵,格於部议。臣履亩详勘,盐城、高邮等州县因遇水灾,业户逃亡者众。今田有涸出之名,人无耕种之实,小民积困。熟田额粮尚多悬欠,何能代偿盈万之荒赋?请恩赐蠲除,庶逃户怀归,安居乐业。’

疏入,下部议,不许,上特命免徵。

旋卒於官。

上闻,谕廷臣曰:‘傅腊塔和而不流,不畏权势,爱惜军民。两江总督居官善者,于成龙而后,惟傅腊塔。’

遣太仆寺卿杨舒赴江宁致祭,赠太子太保,谥清端,予骑都尉世职。

士民怀之,为建祠江宁。

四十四年,上南巡,经雨花台,赐祠额曰‘两江遗爱’。

雍正中,入祀贤良祠。

马如龙,字见五,陕西绥德州人。

康熙十一年举人。

十四年,陕西提督王辅臣据宁羌叛,其党朱龙寇绥德,陷之。

如龙纠乡勇倚山立寨,寇至,屡击卻之。

辅臣诱以伪劄,斩其使。

会平逆将军毕力克图兵至,如龙渡河迎,呈伪劄,并陈贼虚实,因率所部为前锋,克绥德。

毕力克图以闻,即便宜令摄州事。

总督哈占亦疏言如龙倡义拒贼状,请优叙。

十六年,授直隶滦州知州。

州民猾而多盗,如龙锄暴安良,豪右敛迹。

州有民杀人而埋其尸,四十年矣;如龙宿逆旅,得白骨,问之,曰:‘此屋十易主矣。’絷最初一人至,钩其情得实,置诸法。

昌平有杀人狱不得其主名,使如龙按之。阅状,则民父子杀於僧寺,并及僧五,而民居旁二姓皆与民有连,问之,谢不知。使迹之,二人相与语曰:‘孰谓马公察,易欺耳。’执讯之,乃服。

自是民颂如龙能折狱。

十九年,以察出民间隐地,叙劳,入为户部员外郎,历刑部郎中,榷浙江北新关税务。

二十四年,迁杭州知府。

杭州民贷於旗营,息重不能偿,质及子女。如龙请於将军,覈子母,以公使钱代偿。

杭州民咸颂如龙。

二十八年,上南巡,闻其治行,超擢按察使。

平反庶狱,多所全活。

海贼杨士玉窜迹岛屿,勾土贼胡茂等剽掠商船,如龙设策擒之,尽歼其首从,巡抚张鹏翮以闻。

二十九年,迁布政使,属吏有岁餽,悉禁绝之。

是年,绍兴大水,库储绌,无可救济。

如龙檄十一郡合输米二万馀石,按户赈给,告属吏曰:‘是逾於岁餽多矣,’

三十一年,授江西巡抚。

整饬常平仓,春以羡米出贷,秋收还仓。

饬州县广积储,备凶荒。

仿白鹿洞遗法,建书院以教士。

严溺女之禁。

疏请罢追转漕脚耗。

三十八年,入觐,赐御书‘老成清望’榜。

时淮、扬荐饥,如龙以江西连岁丰稔,率僚属捐米十万赈之。

以老病累疏乞休,诏辄慰留。

四十年,卒,赐祭葬。

论曰:守成世为大臣者,以仁心行仁政,培养元气,其先务也。

兵革初息,疮痍未复,格尔古德等任封疆之重,拊循安辑,与民休息,政绩卓卓在耳目。

廷褒老成,野留遗爱,有以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六十二-译文

格尔古德金世德 赵士麟 郭世隆 傅腊 塔马如龙

格尔古德,字宜亭,姓钮祜禄,是满洲镶蓝旗的人。从笔帖式被任命为内院副理事官。康熙三年,跟随定西将军图海平定了湖广茅麓山李自成的残余部队。军队返回后,他被提升为弘文院侍读,后来又晋升为翰林院侍读学士,并担任日讲起居注官。康熙十三年,他跟随安亲王岳乐讨伐吴三桂。吴三桂的将领林兴珠投降后,格尔古德提出了一个上策,请求分兵水师,停泊在君山,切断常德的道路;停泊在香炉夹扁山,切断长沙和衡州的交通,这样吴三桂就会陷入困境。安亲王命令格尔古德迅速上奏,并将林兴珠的话报告给皇帝,皇帝秘密地命令驻扎在岳州的将领们商议执行。军队返回后,他被提升为詹事,后来又迁任内阁学士。

康熙二十一年,他被任命为直隶巡抚。皇帝告诫他说:“金世德、于成龙作为巡抚有很好的名声,你接替他们的位置,要想获得好名声非常困难。如果你急于追求名声,可能会导致失败,你要小心谨慎!直隶旗下的庄头和百姓混居,依仗权势,常常成为百姓的祸害。你要严格审查惩罚,即使是皇庄也不能宽恕。”八旗圈地属于王公大臣的,就设立庄头,管理征收租税,这样就损害了百姓,皇帝深知这一点,所以告诫格尔古德。格尔古德不久上疏说:“自从有人卖身投靠旗籍,有的作奸犯科,企图逃避法律;有的游手好闲,逃避差役。本主听任他们仍然居住在本籍,放高利贷谋利,就隐瞒旗籍而自称百姓;窝藏逃犯,遇到官员调查,又放弃百姓而自称旗人。欺骗善良的人,官员不敢过问。应该追究本主的责任,只留下农户在庄上,其余的人都收回服役。对于纵容的人要给予处罚。”皇帝下令相关部门禁止这种行为,并命令户部:“所有卖身的人,如果先已经犯罪,投靠旗籍希望免罪的人,以及知道情况的本主,都要从重处罚。”当时大学士明珠所属的佐领下的人户圈占了民间的墓地,百姓向户部投诉,事情下达到巡抚那里,命令宛平县进行调查。知县王养濂说没有妨碍民墓,格尔古德上疏弹劾圈占墓地的事实,王养濂受到官吏的弹劾。皇帝下诏今后有类似情况的人,要严厉惩罚,绝不宽恕。自从康熙初年,鳌拜掌权,总督朱昌祚等人因为圈地获罪,从此没有人敢公开谈论这个问题。直到奸民混入旗下,寻找仇敌陷害,狡猾的人也无法制止。只有格尔古德遵照皇帝的指示,严格执法,严厉惩罚,当时被称为‘铁面’。

康熙二十三年,皇帝巡视五台山,格尔古德迎接皇帝,询问地方的贤能官员,推荐了灵寿知县陆陇其。不久上疏推荐井陉道李基和、卢龙知县卫立鼎与陆陇其一样廉洁能干,下级官员被提拔使用。不久,因为疾病请求退休,皇帝下诏慰留。适逢皇帝下诏让廷臣公举清廉的官员,首先将格尔古德列名上奏。皇帝考虑到他身体虚弱,派遣御医为他诊视。不久,他去世了,皇帝赐予优厚的抚恤,谥号文清。

格尔古德清廉正直,穿布衣吃素食,拒绝馈赠,一丝一毫也不让自己沾染污点。皇帝曾经责备漕运总督硕干居官不端,硕干说:‘我被人嫉妒,所以未能获得声誉。’皇帝说:‘格尔古德作为巡抚,即使没有后人,人们仍然怀念并称赞他。如果做官做得好,怎么会不获得声誉呢?’皇帝如此重视他。他被供奉在直隶名宦祠。

金世德,字孟求,是汉军正黄旗人,兵部侍郎维城的儿子。他通晓经史,精通国书。凭借荫生身份被任命为内院博士,多次提升为左副都御史。康熙七年,他被任命为直隶巡抚。当时还沿袭明朝的制度,直隶没有设立布政司和按察司,世德请求设立守道理钱穀,巡道理刑名,像外省的布政司和按察司一样。从此开始有了专门的机构。京北的各个郡,旗人和百姓混居,容易容留奸人,他请求设立屯长来治理。唐县等三十七个州县,有田地一千六百多顷,河流沙土淤积,百姓无法耕种。每年缴纳银两超过两万,粮食豆类三百九十石,历年责成原户纳税,成为百姓的祸害,世德上奏请求免除赋税。地震导致通州等九州县受灾,他又请求赈济抚恤,并免除钱粮。都按照他的请求执行。军队南征,供应需求繁重。世德单人骑行在军营中,亲自估算粮食,军队没有额外索求,官吏没有侵吞掠夺,市场秩序井然。康熙十九年,他去世了,谥号清惠。

赵士麟,字麟伯,是云南河阳人。康熙三年中进士,被任命为贵州平远推官。后来改任直隶容城知县,缉拿盗贼,保卫百姓,创立正学书院,与学生们讲学。被选调,被任命为吏部主事。历任郎中,提升为光禄寺少卿,三次升迁至左副都御史。上疏请求将台湾改为郡县制,与内地相同,设立总兵镇守,减少沿海的守卫士兵,皇帝下诏表示同意。

康熙二十三年,他被任命为浙江巡抚。杭州的百姓向驻防的旗兵借贷,称为‘印子钱’,利息高得惊人,以至于卖妻卖子卖田地;如果不能偿还,就在官府中争吵。营兵马化龙殴打官员,造成大狱。士麟移文命令将军收回债券,捐资代为偿还。将军命令减少利息,母亲再减少十分之六。事情就这样解决了,百姓大加称赞。皇帝下诏裁撤浙江总督,总督驻扎在衢州,总督的标兵三千人被裁减,缺乏食物,发生骚乱抢劫,百姓罢市。士麟仍然用军饷救济他们,因此上奏请求设立副将一名,定额士兵八百多人,留下填补各营的空缺。众人才安定下来。浙江中的豪强恶霸,骄横不法,成为百姓的祸害。士麟廉洁地查获了他们的罪行,全部依法惩处,强暴的行为才有所收敛。省城的河道长期淤塞,他督促役夫疏浚,半年完工,百姓认为很方便。他还修缮了城隍庙,修建了学校,亲自到书院,与学生们讨论经史以及濂、洛、关、闽之学,学风大振。禁止和革除规费,积弊一清。康熙二十五年,他调任江苏巡抚。浙江人怀念他,画图来纪念他的离去,并在西湖敬一书院塑像祭祀他。不久被召回担任兵部督捕侍郎,后来调任吏部,都能胜任自己的职务。康熙三十七年,他去世了。被供奉在浙江名宦祠。

士麟潜心研究正学,以朱子为榜样。亲自实践,应用于政事,使得士人谦逊,百姓安宁,所到之处都有声望和政绩。

郭世隆,字昌伯,是汉军镶红旗人。他的父亲郭洪臣,原籍汾州。顺治二年,英亲王阿济格攻下九江,郭洪臣跟随明将左梦庚来投降,加入旗籍,被任命为佐领,分管降众。多次升迁至湖广道州总兵。康熙四年,郭世隆继承管理佐领,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后来改任御史。康熙二十七年,盛京福陵守兵控诉他哥哥冤死,皇帝命令郭世隆前往调查,发现是诬告良民被逼自杀的情况,原来审案的侍郎阿礼瑚等人因为失实被剥夺官职。不久,他被破格提升为内阁学士。圣祖皇帝拜谒孝陵,经过通州,山西礼县百姓控诉知县万世纬和知府纪元索贿的情况,皇帝命令郭世隆会合总督、巡抚、按察使处理。万世纬因为贪婪、科派、杖毙无罪的人,纪元因为受贿推荐万世纬为杰出人才,都被判处死刑。

二十九年,世隆代替于成龙担任直隶巡抚。在此之前,安溪知县孙镛被罢免,他指控福建巡抚张仲举、布政使张永茂侵吞国库资金,于是派遣郎中吴尔泰与总督一起调查,到达后立即拘捕了六位知府,并连带引出了数十位州县官员。皇帝听说后怀疑此事,命令世隆前往调查,发现张仲举和前布政使张汧篡改赋册、隐瞒已征收的银两,捏造民间欠款;张汧担任湖广巡抚时亏空福建国库三十余万,张仲举前任湖南布政使时也亏空国库,他们互相抵消;后来张仲举听说张汧因贪污被查处,而福建国库尚未补足,便让下属代为填补,所有的证据都吻合。张仲举和永茂都被依法论罪。

世隆上任时,皇帝告诫他说:‘于成龙在任时表现很好,继任他的工作不容易,你要勤勉谨慎地处理事务。’顺天、保定、真定、永平诸府遭遇旱灾,世隆奉命前往勘察,上疏建议:‘受灾的有七十四个州县,请求免除本年和下一年的赋税。霸州、文安等十四个州县灾害尤其严重,请求赈灾。’他多次上疏筹措粮食储备,并因奉天丰收,请求命令山海关暂时允许民间转卖粮食,但仍限制肩挑背负,不得使用大车装载,这些都得到了批准。他还上疏建议:‘真定地处要冲,所属的赞皇县,西部有大峪,称为子午套,一向是盗贼聚集的地方,请求将紫荆关副将驻扎真定;调遣马、步兵两千人分防霸州。’子牙河决堤,淹没田地,他请求修复大城等县的堤岸,并疏浚王家口、黑龙港等支流的淤塞,这些都得到了批准。

三十四年,世隆被提升为闽浙总督。那一年收成不好,他下令禁止囤积居奇。世隆上疏请求免除赋税,并拨款二十万,请求从江、浙购买粮食,通过海运平价出售,皇帝下诏批准。在此之前,浙江省请求铸币,官吏从中谋取私利,世隆请求减少铸币数量。因此,私自铸币的人增多,每枚钱币的价值不到七八分,流通不畅。三十八年,皇帝南巡,世隆迎接皇帝,到达杭州时,民众纷纷拦轿上诉。于是他下令停止官方铸币,拨款收毁私钱,使得钱币得以流通。皇帝听说后,对他进行了表扬。鄞县沿海的田地,被洪水冲决一千七百余亩,世隆请求永远免除这些田地的赋税。

四十一年,世隆被调任两广总督。广东海疆两千余里,防守范围辽阔,盗贼活动无常。世隆上疏制定营制,增设兵船巡逻,连续击败海盗,沉没海盗船只四十五艘。上疏报告擒获海阳大盗蔡玉也等五人。皇帝派遣刑部侍郎常绶前往调查,认为世隆平时对盗贼的管控不严,盗贼出现时,他模糊其词,掩饰真相,因此被剥夺官职。

四十六年,世隆被任命为湖广总督,上疏陈述防御红苗的情况,请求在边境设立塘汛,禁止内地民众与苗民往来,并禁止与苗民通婚。不久后,他被召回担任刑部尚书。五十年,因为山西流民陈四等人潜入湖广,聚众抢劫,世隆前任总督因失察被剥夺官职。五十二年,万寿节,世隆恢复了原职。任职三年后去世。直隶、福建、浙江、两广、湖广都祭祀他为名宦。

傅腊塔,姓伊尔根觉罗,是满洲镶黄旗人。他从笔帖式被任命为内阁中书,后升任侍读。康熙十九年,他被任命为山东道御史,在台中颇有声誉。二十五年,他被外放为陕西布政使。二十六年,升任左副都御史,后转任工部侍郎。二十七年,他与侍郎多奇一同前往云南调查提督万正色与总兵王珍互相告发的事情。经过审理,万正色和王珍都被依法论罪。他被调任吏部,被任命为两江总督。在辞别皇帝时,皇帝告诫他说:‘你应该廉洁奉公,管理两江没有比于成龙更好的了,你应该向他学习!’傅腊塔上任后,清理弊政,斥责贪污,审理案件特别明慎。赣县民众控告知县刘瀚芳私自征收银米十余万,以及贪官污吏的不法行为。傅腊塔因此弹劾布政使多弘安、按察使吴延贵、赣南道钟有德在吏役中贪污不严,以及他们轻率定罪,曲解事实,庇护不法之徒,弘安、延贵、有德都被罢免。

二十八年,皇帝南巡,视察运河,命令傅腊塔与河道总督王新命一同勘察仪真河闸。上疏建议:‘闸外是北新洲,北新洲外又有涨沙平铺在江中。应该疏浚北新洲的支河,直接通向四闸。粮船沿着涨沙的尾部进入新河口,可以顺利通行。’另外上疏建议:‘江宁的市税过于沉重,内输房税,外输廊钞,再外输棚租,请求予以免除。’这些都得到了批准。二十九年,淮安、徐州发生饥荒,他下令打开常平仓赈济灾民,灾民因此得以存活。芦洲进行土地丈量时,按照惯例委托副手处理,民众苦于索求。傅腊塔规定每五年进行一次,全部由印官处理此事。历年拖欠的赋税,他量情征收,因此使得积困的百姓得以复苏。那一年,他监督江南乡试,上疏称有万余人参加考试,请求扩大科举名额,下级部门讨论后,增加了四十名。他弹劾大学士徐元文、原任尚书徐乾学纵容子弟招权纳贿,巡抚洪之杰徇私袒护。皇帝下诏不予深究,给予徐元文退休待遇。沭阳民众周廷鉴上奏皇帝,控告降调侍郎胡简敬在乡间不法,以及洪之杰徇私袒护的情况,皇帝命令傅腊塔进行调查,查实后,胡简敬及其子弟都被治罪,洪之杰被剥夺官职。

三十二年,广东巡抚江有良与巡盐太常少卿沙拜互相告发。傅腊塔前往调查,江有良和沙拜都被判定接受贿赂,被剥夺官职。三十三年,上疏建议:‘淮安、扬州所属地区多发生荒地,巡抚宋荦曾请求延缓征收赋税,但被部议否决。我亲自到田间详细勘察,盐城、高邮等州县因遭遇水灾,许多业户逃亡。现在田地虽然有荒芜之名,但实际上没有人耕种,小民生活困苦。熟田的赋税尚未全部缴纳,如何能偿还这些荒地的赋税?请求皇帝恩赐免除,这样逃亡的百姓才能回归,安居乐业。’上疏呈上后,下级部门讨论,不同意,皇帝特地下令免除征收。不久后,他在任上去世。皇帝听说后,对朝廷大臣说:‘傅腊塔和而不流,不畏权势,爱护军民。两江总督中,于成龙之后,只有傅腊塔。’派遣太仆寺卿杨舒前往江宁致祭,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清端,追封骑都尉世职。士民怀念他,在江宁为他建立了祠堂。四十四年,皇帝南巡,经过雨花台,赐给祠堂匾额为‘两江遗爱’。雍正年间,他被追入贤良祠。

马如龙,字见五,是陕西绥德州人。康熙十一年举人。十四年,陕西提督王辅臣占据宁羌叛乱,他的同党朱龙进攻绥德,攻陷了城池。马如龙组织乡勇依山建立寨子,敌军到来时,多次击退敌人。王辅臣用假文书诱骗他,马如龙斩杀了王辅臣的使者。适逢平逆将军毕力克图率领军队到来,马如龙渡河迎接,呈上假文书,并陈述敌人的虚实,因此率领所部作为先锋,攻克了绥德。毕力克图上报皇帝,皇帝立即下令马如龙暂时代理州事。总督哈占也上疏陈述马如龙起义抵抗敌人的情况,请求给予优待。

十六年,被任命为直隶滦州的知州。滦州的百姓狡猾且盗贼横行,如龙到任后,铲除暴政,安抚良民,使得豪族收敛行迹。州中有一户人家杀人后埋尸已经四十年了;如龙住在逆旅时,发现了白骨,询问得知:‘这座房子已经换过十次主人了。’于是将最初的主人逮捕,审问后得知真相,依法处理。昌平有一起杀人案,但无法找到凶手,如龙负责调查。查阅案卷后发现,是当地一父子在寺庙杀人,还涉及到五名僧人,而住在寺庙旁边的两个姓氏家族都与这家人有联系,询问他们时,他们都表示不知道。如龙暗中调查,两人私下里说:‘谁说马公(如龙)容易欺骗,其实他很容易被骗。’将他们逮捕审问后,他们承认了罪行。从此,百姓都称赞如龙能公正断案。

十九年,因为他在民间调查隐匿土地的事迹,得到表彰,被任命为户部员外郎,后来历任刑部郎中,负责浙江北新关的税务。

二十四年,他被调任杭州知府。杭州的百姓向旗营借贷,利息过高无法偿还,甚至抵押了子女。如龙向将军请示,核实债务,用公款代为偿还。杭州的百姓都称赞如龙。

二十八年,皇帝南巡时,听说了他的治理成绩,破格提拔他为按察使。他平反了许多冤案,救活了许多人。海盗杨士玉在岛屿上活动,勾结土匪胡茂等人抢劫商船,如龙制定策略擒获了他们,将首恶和从犯全部歼灭,巡抚张鹏翮上报朝廷。二十九年,他被调任布政使,禁止属吏收受年节礼物。这年,绍兴发生大水灾,国库空虚,没有救济资金。如龙下令十一郡合起来运送两万石以上的米,按户进行赈济,并告诉属吏说:‘这比年节礼物要多得多。’

三十一年,他被任命为江西巡抚。整顿常平仓,春天用多余的粮食出借,秋天收回。命令州县广泛储备粮食,以备荒年。仿照白鹿洞的遗法,建立书院来教育士人。严格禁止溺女。上疏请求停止追缴漕运脚耗。三十八年,他入京觐见,被赐予‘老成清望’的匾额。当时淮安、扬州发生饥荒,如龙因为江西连年丰收,率领属下捐献十万石米进行赈济。因为年老多病,多次上疏请求退休,但皇帝都下诏慰留。四十年,如龙去世,被赐予祭祀和安葬。

评论说:继承前人事业的大臣,应该以仁心施行仁政,培养国家的元气,这是他们的首要任务。战争刚刚结束,创伤尚未恢复,格尔古德等人担任地方重职,安抚百姓,使人民得到休息,政绩显著,令人瞩目。朝廷表彰他们,民间留下他们的爱戴,这是有原因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六十二-注解

格尔古德:格尔古德,字宜亭,钮祜禄氏,满洲镶蓝旗人,康熙年间官员,以铁面著称,执法严明。

赵士麟:赵士麟,字麟伯,云南河阳人,康熙年间进士,历任贵州平远推官、直隶容城知县、浙江巡抚等职,以清廉著称。

郭世隆:郭世隆,字昌伯,汉军镶红旗人,康熙年间官员,曾任礼部员外郎、御史等职,后因审理案件得力,被超擢为内阁学士。

傅腊:傅腊,原文中未提及,可能为误植或笔误。

塔马如龙:塔马如龙,原文中未提及,可能为误植或笔误。

笔帖式:笔帖式是清朝时期的一个官职,负责文书工作。

内院副理事官:内院副理事官,清代官职,负责处理内务府事务。

弘文院侍读:弘文院侍读,清代官职,负责在弘文院讲学。

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清代官职,翰林院中的高级官员,负责讲学、修史等工作。

日讲起居注官:日讲起居注官,清代官职,负责记录皇帝的日常言行。

安亲王岳乐:安亲王岳乐,清代宗室,康熙年间被封为安亲王,参与平定三藩之乱。

吴三桂:吴三桂,明末清初将领,后叛变,成为清朝的敌人。

林兴珠:林兴珠,吴三桂部将,后投降清朝。

詹事:詹事,清代官职,负责辅导太子。

内阁学士:内阁学士,清代官职,内阁中的高级官员。

直隶巡抚:直隶巡抚是清朝时期的一个地方行政官职,负责管理直隶省(今河北省)的行政事务。

八旗:八旗,清代军事组织,由满洲、蒙古、汉军等组成。

庄头:庄头,清代官职,负责管理旗地。

投旗:投旗,指民间百姓自愿加入旗籍。

佐领:佐领,清代军事组织单位,负责管理一定数量的兵丁。

冢地:冢地,指墓地。

鼇拜:鼇拜,清代权臣,曾任直隶总督。

明珠:明珠,清代权臣,曾任大学士。

佐领下人户:佐领下人户,指佐领下属的百姓。

通州:通州,今北京市通州区,清代属直隶省。

福陵:福陵,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是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的陵墓。

孝陵:孝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

安溪知县:安溪知县是清朝时期的一个地方行政官职,负责管理福建省安溪县的地方行政事务。

布政使:布政使是清朝时期的一个地方行政官职,负责管理一省的财政、民政等事务。

库帑:库帑指国家或地方政府的财政储备,即国库或府库中的钱币。

郎中:郎中是清朝时期的一个官职,通常负责地方行政或司法审判。

总督:总督是清朝时期的一个高级地方行政官职,负责管理一个或多个省份的行政事务。

按:按指审查、调查。

窜改:窜改指篡改、改动。

赋册:赋册指记载赋税的册子。

徵额银:徵额银指征收的赋税银。

民欠:民欠指民间欠缴的赋税。

湖广巡抚:湖广巡抚是清朝时期的一个地方行政官职,负责管理湖广省(今湖北省、湖南省)的行政事务。

库帑三十馀万:库帑三十馀万指库帑中的三十多万两银子。

前任:前任指前任官员。

论罪:论罪指根据罪行定罪。

奉命:奉命指接受命令。

履勘:履勘指亲自前往实地考察。

蠲赋:蠲赋指免除赋税。

积贮:积贮指积累储备。

奉天:奉天指清朝时期的奉天府(今辽宁省沈阳市),这里指奉天府的粮食丰收。

山海关:山海关是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的一座古代军事要塞,也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

冲要:冲要指交通要道。

盗薮:盗薮指盗贼聚集的地方。

副将:副将是指军队中的中级军官。

子牙河:子牙河是位于河北省的一条河流。

堤岸:堤岸指河堤。

濬:濬指疏通、挖掘。

闽浙总督:闽浙总督是清朝时期的一个地方行政官职,负责管理福建省和浙江省的行政事务。

闭籴:闭籴指禁止粮食出口,以控制粮食价格。

海运平粜:海运平粜指通过海运将粮食平价销售。

鼓铸:鼓铸指鼓励铸币。

射利:射利指谋取私利。

壅滞:壅滞指堵塞、停滞。

两广总督:两广总督是清朝时期的一个地方行政官职,负责管理广东省和广西省的行政事务。

营制:营制指军队的组织制度。

汛:汛指军事防御的哨所。

海阳巨盗:海阳巨盗指海阳县的大盗。

刑部侍郎:刑部侍郎是清朝时期的一个官职,负责刑部的事务。

夺官:夺官指被剥夺官职。

红苗:红苗指苗族的一支,因其服饰为红色而得名。

塘汛:塘汛指军事防御的哨所。

刑部尚书:刑部尚书是清朝时期的一个官职,负责刑部的事务。

山西流匪:山西流匪指在山西活动的流窜匪徒。

万寿:万寿指皇帝的生日,即万岁节。

名宦:名宦指有良好政绩的官员。

内阁中书:内阁中书是清朝时期的一个官职,负责内阁的文书工作。

侍读:侍读是清朝时期的一个官职,负责侍奉皇帝阅读。

山东道御史:山东道御史是清朝时期的一个官职,负责监察山东道的地方行政。

陕西布政使:陕西布政使是清朝时期的一个地方行政官职,负责管理陕西省的行政事务。

左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是清朝时期的一个官职,负责监察事务。

工部侍郎:工部侍郎是清朝时期的一个官职,负责工部的事务。

按提督:按提督指对提督进行审查。

总兵:总兵是清朝时期的一个军事官职,负责一个地区的军事指挥。

互讦:互讦指相互告发。

谳实:谳实指审查核实。

吏部:吏部是清朝时期的一个官职,负责官员的选拔、考核等事务。

两江总督:两江总督是清朝时期的一个地方行政官职,负责管理江苏省和安徽省的行政事务。

陛辞:陛辞指向皇帝辞行。

弊政:弊政指腐败的政事。

贪墨:贪墨指贪污。

谳狱:谳狱指审理案件。

赣县:赣县是江西省的一个县。

按察使:按察使是清朝时期的地方行政官员,负责监察地方政务。

赣南道:赣南道是清朝时期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婪赃:婪赃指贪污受贿。

委佐贰:委佐贰指委派副职官员。

常平仓:常平仓是古代用于储备粮食以备荒年的仓库。

赈恤:赈恤指救济灾民。

芦洲:芦洲是指芦苇丛生的地区。

丈量:丈量指测量土地。

佐贰:佐贰指副职官员。

江南乡试:江南乡试是清朝时期的一种科举考试,用于选拔地方官员。

科举额:科举额指科举考试的录取名额。

大学士:大学士是清朝时期的一个高级官职,负责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尚书:尚书是清朝时期的一个高级官职,负责各部门的事务。

巡抚:巡抚是清朝时期的一个地方行政官职,负责管理一个省的行政事务。

徇私:徇私指为了私利而偏袒。

侍郎:侍郎是清朝时期的一个官职,负责辅助尚书处理政务。

叩阍:叩阍指直接向皇帝上书。

侍郎胡简敬:侍郎胡简敬是指官职为侍郎的胡简敬。

按治:按治指审查处理。

江有良:江有良是指官员江有良。

沙拜:沙拜是指官员沙拜。

版荒:版荒指土地荒芜。

格於:格於指被阻止、被限制。

部议:部议指由部门讨论决定。

业户:业户指从事农业生产的家庭。

熟田:熟田指已经耕种过的土地。

盈万之荒赋:盈万之荒赋指数额巨大的荒地赋税。

恩赐蠲除:恩赐蠲除指皇帝恩准免除。

太仆寺卿:太仆寺卿是清朝时期的一个官职,负责太仆寺的事务。

太子太保:太子太保是清朝时期的一个荣誉官职,表示对官员的尊崇。

谥:谥是指死后给予的尊称。

骑都尉:骑都尉是清朝时期的一个军职,负责指挥骑兵。

绥德州:绥德州是陕西省的一个地名。

举人:举人是指通过科举考试获得的人。

提督:提督是清朝时期的一个军事官职,负责一个地区的军事指挥。

宁羌:宁羌是陕西省的一个地名。

朱龙:朱龙是指人名。

绥德:绥德是陕西省的一个地名。

立寨:立寨指建立营寨。

诱以伪劄:诱以伪劄指用伪造的文书来诱骗。

毕力克图:毕力克图是指人名。

摄州事:摄州事指代理州的事务。

哈占:哈占是指人名。

倡义:倡义指发起义举。

逆将军:逆将军指叛乱的将军。

直隶滦州知州:直隶滦州知州是清朝时期的一个地方行政官员职位,负责管理直隶省滦州的行政事务。

猾:猾在这里指狡猾、狡诈,形容州民狡猾多盗。

豪右:豪右指地方上的豪族大户。

敛迹:敛迹意为收敛行迹,不再做坏事。

逆旅:逆旅指旅店。

钩其情得实:钩其情得实是指通过询问和审讯,最终得到事实真相。

置诸法:置诸法意为依法处理。

按之:按之指调查、审查。

察出民间隐地:察出民间隐地指发现并揭露民间隐藏的土地。

叙劳:叙劳意为记录功绩,表彰劳绩。

入为户部员外郎:入为户部员外郎指被任命为户部(负责财政)的员外郎。

榷浙江北新关税务:榷指征收,浙江北新关税务指在浙江北部新开设的关卡征收的税费。

旗营:旗营指清朝时期由旗人组成的军队营地。

息重:息重指利息过高。

质及子女:质及子女指将子女作为抵押。

将军:将军指军队的高级将领。

覈子母:覈子母指核实利息本金。

庶狱:庶狱指普通刑事案件。

海贼:海贼指在海上进行抢劫的海盗。

剽掠:剽掠指抢劫。

榷:榷指征收,这里指管理税务。

岁餽:岁餽指每年给官员的礼物。

羡米:羡米指多余的粮食。

白鹿洞遗法:白鹿洞遗法指古代白鹿洞书院的教育方法。

溺女:溺女指溺死女婴。

漕脚耗:漕脚耗指漕运过程中因损耗而需要赔偿的费用。

御书:御书指皇帝亲笔书写的文字。

淮、扬荐饥:淮、扬荐饥指淮河和扬子江流域发生饥荒。

封疆之重:封疆之重指地方行政区域的重大责任。

拊循安辑:拊循安辑指安抚、稳定。

元气:元气指国家的根本力量。

疮痍未复:疮痍未复指战争留下的创伤尚未恢复。

廷褒:廷褒指朝廷表彰。

遗爱:遗爱指留下深得民心的政绩。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六十二-评注

十六年,授直隶滦州知州。州民猾而多盗,如龙锄暴安良,豪右敛迹。

此句描绘了如龙初到滦州时面临的严峻局面,州民狡猾且盗贼横行,如龙上任后能够果断除暴安良,使得豪强收敛,展现了其果断和仁政的治理能力。

州有民杀人而埋其尸,四十年矣;如龙宿逆旅,得白骨,问之,曰:‘此屋十易主矣。’絷最初一人至,钩其情得实,置诸法。

这段文字通过一个小故事展现了如龙的智慧。他通过白骨案件,不仅揭示了四十年前的杀人案,还巧妙地运用了侦查技巧,体现了他的明察秋毫和公正执法。

昌平有杀人狱不得其主名,使如龙按之。阅状,则民父子杀於僧寺,并及僧五,而民居旁二姓皆与民有连,问之,谢不知。使迹之,二人相与语曰:‘孰谓马公察,易欺耳。’执讯之,乃服。

此段文字展示了如龙在处理复杂案件时的细致入微。他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推理,最终揭露了真相,显示了他的断案能力和对真相的执着。

自是民颂如龙能折狱。

这句话总结了如龙在司法领域的成就,他的公正断案赢得了民众的赞誉。

十九年,以察出民间隐地,叙劳,入为户部员外郎,历刑部郎中,榷浙江北新关税务。

这段文字描述了如龙在政治上的晋升,从地方官员到中央官员,他在不同岗位上都表现出色,显示了他的政治才能和忠诚。

二十四年,迁杭州知府。杭州民贷於旗营,息重不能偿,质及子女。如龙请於将军,覈子母,以公使钱代偿。杭州民咸颂如龙。

如龙在杭州知府任上,解决了民间因高利贷而陷入困境的问题,通过公款代偿,赢得了民众的尊敬和爱戴。

二十八年,上南巡,闻其治行,超擢按察使。平反庶狱,多所全活。

此段文字体现了如龙在司法改革上的贡献,他平反了许多冤假错案,拯救了无辜的生命,展现了其仁政和司法公正。

海贼杨士玉窜迹岛屿,勾土贼胡茂等剽掠商船,如龙设策擒之,尽歼其首从,巡抚张鹏翮以闻。

如龙在处理海盗问题时,不仅采取了有效的策略,还成功剿灭了海盗势力,维护了地方安宁,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和治理智慧。

二十九年,迁布政使,属吏有岁餽,悉禁绝之。

如龙在布政使任上,坚决禁止了属吏的岁餽,体现了他的廉洁自律和反腐决心。

是年,绍兴大水,库储绌,无可救济。如龙檄十一郡合输米二万馀石,按户赈给,告属吏曰:‘是逾於岁餽多矣。’

此段文字展示了如龙在自然灾害面前的应对能力,他迅速组织救援,展现了其深厚的为民情怀。

三十一年,授江西巡抚。整饬常平仓,春以羡米出贷,秋收还仓。饬州县广积储,备凶荒。

如龙在江西巡抚任上,通过整顿常平仓和广积储粮,为应对自然灾害做好了准备,体现了他的长远规划和民生关怀。

仿白鹿洞遗法,建书院以教士。严溺女之禁。疏请罢追转漕脚耗。

如龙在江西推行教育改革,重视人才培养,同时严格禁止溺女,体现了他的文化教育和人文关怀。

三十八年,入觐,赐御书‘老成清望’榜。

此段文字描述了如龙在皇帝面前的表现,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和赞誉,显示了他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时淮、扬荐饥,如龙以江西连岁丰稔,率僚属捐米十万赈之。

如龙在淮扬地区遭遇饥荒时,主动捐米赈灾,展现了其无私奉献的精神。

以老病累疏乞休,诏辄慰留。

如龙因年老多病,多次请求退休,但皇帝多次挽留,显示了他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和皇帝对他的信任。

四十年,卒,赐祭葬。

如龙的一生,充满了政治和文化的成就,他的去世得到了朝廷的重视和尊重,他的政治生涯和文化贡献被后世铭记。

论曰:守成世为大臣者,以仁心行仁政,培养元气,其先务也。

这段评论高度评价了如龙的一生,认为他是一位以仁心行仁政的大臣,他的政治理念和行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六十二》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1447.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