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赵尔巽(1844年-1927年),清代著名历史学家。作为清史的编撰者之一,他在清朝历史研究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赵尔巽编写的《清史稿》成为了后世研究清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20世纪初)。
内容简要:《清史稿》是赵尔巽根据丰富的史料和个人研究,所编纂的清朝历史书籍。书中详细记录了清朝自建立到灭亡的政治、军事、外交、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全书通过对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描述,展现了清朝的盛衰和历史进程。它对后世研究清朝历史、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是研究清朝历史的基本参考书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二百十五-原文
秦定三郝光甲 郑魁士 傅振邦 邱联恩 黄开榜 陈国瑞 郭宝昌
秦定三,字竹坡,湖北兴国人。道光六年武进士,授二等侍卫。
出为广西桂林营游击,洊擢贵州镇远镇总兵。
三十年,平湖南李沅发之乱,赐号悫勇巴图鲁。
咸丰元年,率贵州、云南兵赴广西剿匪,克武宣三里墟贼营。
进剿象州,以贼窜逸,坐褫花翎,降三级留任。
寻连破贼马鞍山、竹园村,复之。
偕副都统乌兰泰破贼新墟,又夺双髻山、猪仔峡要隘,被嘉奖。
又击贼於永安州,力战受伤。
二年,破水窦贼垒,贼弃永安溃围走,擒贼首洪大泉。
贼趋桂林,定三偕乌兰泰追之。
急不暇结营而战,定三止之,勿听,乌兰泰以伤殁。
定三代将其军,克花硚。
桂林寻解围,以保守省城被优叙。
追贼入湖南,破贼於道州桃花井、五里亭、龙安桥,进援长沙。
总兵和春营妙高峰,为贼所围,定三分兵袭贼营,得解。
寻贼窜岳州,定三坐不能遏贼,革职留任。
进援武昌,战於洪山。
三年,贼浮江东下,向荣率大军由陆路追之,令和春及定三为前锋。
甫至九江,而江宁已陷。
逾月大军始至,迭战城下,贼坚壁以拒。
四年,贼分党陷庐州,和春疏调定三及郑魁士率所部往助剿。
时庐州久为贼踞,旁县并陷,定三连战破贼,复六安,屯三角井。
会江宁贼分党入安徽,图北犯,以援畿南窜匪,道经舒城;贼首罗大纲、石达开、胡以晄、秦日昌等合众数万,四路来扑。
定三所部仅二千,坚守十馀日,阵斩罗大纲,贼始挫,引去。
定三集团勇攻舒城,悉破城外贼垒,又伺贼出截击,连破之。
围之数月,六年,贼营火药自焚,乘其乱,薄城奋攻,梯而登,遂复舒城,歼贼四千馀,予骑都尉世职。
进屯军铺,贼自庐江、桐城分路来犯,定三往来驰击,大破之,复五河、庐江二县。
进规桐城,夺小关、下关、白河岭诸隘,屯陈家铺。
是年冬,贼由安庆来援,定三血战十八日,贼乃退。
又破贼於桐城北门外,毁其城楼。
捻匪扰河南,诏定三赴蒙城、亳州会剿,以郑魁士代任桐城军事。
巡抚福济疏言定三围攻方得手,留之。
改以魁士援北路,而魁士军已至。
定三初与魁士同列,及和春赴江南督师,魁士会办安徽军务,权位出定三上,又因争饷,定三心不平,上疏劾之。
福济所恃惟两军,难左右袒,军饥且涣。
七年春,贼又陷庐江,进犯桐城。
官军为所围,不战而溃,坐褫翎顶。
文宗知定三频年苦战,败非其罪,原之,故薄谴,命赴江南大营,隶和春军,屯句容。
大军方攻镇江,令移驻溧水以遏援贼。
寻卒於军,诏念前劳,依例赐恤,谥恭武。
郝光甲,直隶任丘人。
道光十八年一甲一名武进士,授头等侍卫。
出为山东抚标中军参将,巡抚李僡荐之,超擢陕安镇总兵。
咸丰三年,率陕、甘兵援山东,从解怀庆围。
追贼至山西,破之於平阳。
贼入畿辅,光甲从胜保追剿,陕甘总督舒兴阿剿贼河南,互相争调,光甲以擅自移营褫职。
寻随舒兴阿援安徽,其军改隶秦定三。
战舒城,迭破贼,诏予三品顶戴,署陕安镇总兵。
从克庐州,复舒城,复总兵顶戴,赐花翎。
寻调赴河南剿捻,误往徐州,被劾,革职留营。
击颍州捻匪於江集,擒捻首王凤林。
复以调赴蒙城迟延,降二级。
七年,援桐城,兵败,殁於阵。
诏复原官,依总兵赐恤,予骑都尉世职,谥武节。
郑魁士,直隶万全人。
由行伍洊擢湖南提标守备。
道光三十年,平李沅发之乱,擢镇筸镇标都司。
从提督向荣赴广西剿匪,屡捷,赐花翎。
擢湖南九谿营游击,以参将升用。
咸丰二年,守桂林,援长沙,擢副将,赐号沙拉玛巴图鲁。
援武昌,遂从向荣追贼沿江东下。
以违军令被劾,褫职留营。
寻战江宁有功,给都司翎顶。
四年,提督和春调率所部赴庐州,进攻屡捷,复其职。
寻署安徽寿春镇总兵。
庐州数县皆陷,府城贼众粮足,殊死守。
和春一军倚魁士及秦定三二人,定三分兵攻舒城;而庐州军事专恃魁士。
围攻历年馀,安庆、江宁援贼屡来援,皆击走。
至五年冬,攻愈急,魁士潜至城下以云梯登城克之。
被优叙,加提督衔。
六年春,追贼至三河,焚其巢,而捻匪日炽。
魁士率兵赴宿州击破之,乃分路窜入河南境。
巡抚英桂疏请魁士赴援永城,和春方倚办皖贼,疏留,令往来策应。
於是迭击捻匪於怀远茅塘集、河溜等处,擒其酋褚淀等四十馀人。
又破之於蒙城,焚其积聚。
驻守怀远贼分队来犯,魁士被围,力战,身被二十馀创,卒破贼,解围去,诏嘉其勇,赐黄马褂。
又督团练败贼於太和。
会和春督师江南,诏安徽军务以魁士继任,会同巡抚福济督办,实授寿春镇总兵。
迭克舒城、庐江、无为,下部优叙,颁赐御用衣服及珍物。
又以魁士躬冒锋镝,被创甚剧,特诏嘉奖,赐药调治。
先后分兵复和州、潜山。
先是秦定三攻桐城,贼坚守不下,魁士往会剿,迭战,并击退援贼。
时悍贼石达开往来桐城、安庆,势甚张;又勾通捻匪,蔓延皖、豫之间。
诏秦定三移兵蒙城剿捻,寻又留攻桐城,以魁士代之,会同河南巡抚英桂节制三省剿捻之兵;而桐城兵事方棘,福济复疏留不遣。
值岁荒饷匮,定三军原取给地方捐给,魁士兵至,悉取转供。
定三疏争,福济一无措置,两军遂成水火。
诏促魁士速赴蒙城,亦迄未行。
七年春,庐江、潜山连陷,贼由安庆大举来犯,城贼突出,官军饥疲不相顾,不战溃围而走。
於是诏褫魁士翎顶,罢其剿捻会办,归福济节制。
退保庐州,粤、捻各匪会合来犯,魁士迎击挫之,复翎顶。
寻克桃镇、派河,进扼全椒、滁州以杜北窜。
八年,调赴江南大营,授浙江提督,督办宁国军务。
九年,克湾沚,进剿贵池、南陵。
寻命驻防高淳、东坝。
十年,以伤病乞假,诏斥屡次退却,以总兵降补。
从漕运总督袁甲三剿贼,授甘肃宁夏镇总兵。
十一年,以病罢。
寻召来京候简。
同治五年,捻匪北犯,命赴直隶东路协剿。
六年,署直隶提督。
八年,乞病归。
十二年,卒。
大学士李鸿章疏陈魁士久於军事,坚苦刚毅,叠受重伤,诏依例赐恤,谥忠烈。
傅振邦,山东昌邑人。
道光十六年武进士,授三等侍卫。
二十三年,出为湖南长沙协中军都司,署镇筸游击。
三十年,从平新宁土匪李沅发,受枪伤,赐花翎,实授游击。
咸丰二年,赴援桂林。
三年,从向荣追贼抵江南,擢湖南抚标中军参将。
以围攻江宁功,赐号绰克托巴图鲁。
四年,擢贵州定广协副将,署江苏徐州镇总兵。
贼由芜湖犯东坝,陷高淳。
向荣令迎击败之,复其城。
又偕邓绍良克太平府,偪秣陵关,破贼於采石矶。
六年,莅徐州署任。
捻酋张洛行、夏白、任乾围宿州,振邦败之夹沟、符离,解城围。
再败张洛行於瓦子口,毁其巢。
击退蒙城贼於滩口。
又偕伊兴额破捻酋纪学中、王得六於永城铁佛寺,毁柳集、临涣集贼巢,擒纪学中,实授徐州镇总兵。
会江南大营失利,命振邦驰援。
偕总兵明安泰、秦如虎破贼东坝,进攻溧水。
七年,克之。
又破贼湖墅,追至龙都,偕张国樑克句容,加提督衔。
八年,援宁国,拔湾沚、黄池,郡城解严。
四月,回军徐州,命帮办袁甲三军务。
时捻匪蜂起,振邦驰逐江北、皖、豫之间,擒石得珍於山套;覆李大喜於符离;蹙孙葵心於茨河,归德、陈州均肃清,以提督记名。
九年,命代袁甲三督办三省剿匪事,副都统伊兴额副之。
寻复命帮办钦差大臣胜保军,仍留督办三省剿匪事。
浍北捻渠刘添福纠众三万围团练苗沛霖营,振邦驰救,毁贼垒二十四。
乘胜攻浍南,阵斩贼酋任乾,夷其圩,授云南提督。
蒙城王家圩诸圩闻任乾死,俱乞降,独淝南板桥集贼陆连科负隅久抗。
振邦设计招降黄家圩,李华东为内应,擒陆连科诛之,淝南北六十馀圩悉就抚。
六月,贼陷定远,振邦驰援,破贼於宿州。
贼窜固镇,破之於方家坎渡口。
孙葵心窜唐家寨,窥济宁,截击之,贼退走。
十年,诏袁甲三代胜保为钦差大臣,振邦专任徐、宿剿匪事。
捻匪屡窥徐、宿,其老巢袁、徐两圩跨浍南、河北,振邦进剿,连破其冲要临涣、韩村、赵家海、张圩,馀多自拔就抚。
遂渡浍河攻袁圩。
捻酋刘添福自豫回窜,击败之,再破之褚庄、邱家圩、檀城,五战皆捷,歼贼六千有奇,擒其酋任护、任大牛。
东路捻匪扰宿迁、睢宁,振邦战於苗村,大破之。
闰三月,偕田在田克阎圩,擒任虎、邓三摩等诛之。
复破援贼,擒李大喜。
四月,连克浍南解沟、五沟、任圩贼巢,斩贼目李四喜、任友得三十馀名,收抚童亭、藕池四十二圩。
五月,会攻袁圩。
捻酋刘添祥等大举来援,分军击之;而永城捻万馀直趋童亭,窥孙甿大营,振邦令副将龚耀伦击败其众,擒捻首赵学焕等。
七月,拔蒙城西洋集贼圩十四。
颍、亳捻首姜台凌等北窜浍南,扼险截击,擒贼目百馀。
寻因伤发,请假回籍医治,允之。
十一年,命督练民团防堵登、莱、青三府,振邦病未已,疏辞防堵,请专任团练,报可。
是年冬,命来京候简。
同治元年,胜保奏调振邦帮办皖、豫军,为山东所留,不果行。
二年,僧格林沁调统前军,从攻淄川、白莲池,援蒙城。
三年,从破捻酋张总愚於湖北随州。
四年,以疾告归,未几疾愈,留督军青、莱,移扼张秋河防。
六年,会剿直隶枭匪,贼降复叛,褫翎顶。
寻破贼夏津,复之。
五年,西捻平,补直隶提督。
光绪六年,调湖北。
九年,以伤发回籍,未几,卒於家,赐恤,谥刚勇。
邱联恩,字伟堂,福建同安人,浙江提督良功子。
袭男爵,授乾清门侍卫。
道光二十三年,出为直隶通州协副将,调河间协。
咸丰四年,从胜保剿粤匪於静海李家庄,击败之,又破梁头、孙家庄贼营,擢南阳镇总兵。
剿光州捻匪,擒其渠丁心田,赐花翎。
五年,捻首李世林败死,其党易添富纠汝阳、息县诸匪,戕乌龙集州判,陷息县,据光山。
联恩督兵围攻,贼宵遁,追击,大破之,毙贼千馀,擒斩王党、黄五雷等。
六年,皖捻首张洛行、龚瞎子等扰归德,联恩间道赴援,甫至,贼三路来扑,击走之。
寻以进剿迟延,革职留营。连破贼於穀熟集、界沟集,歼毙甚众。
进剿亳州五马沟,大破之,歼贼千馀,擒贼目三十馀人,复原官。
其冬,襄樊土匪起,入河南,陷邓州、内乡,联恩驰击,复其城,歼贼渠朱中立等,辖境得安。
七年春,张洛行拥众掠光州、固始,分据洪河南北。
胜保大军扼北岸,联恩率兵千馀击南岸,进攻方家集贼巢。
五月,诸军合击,联恩直捣贼垒,破圩而入,乘胜追杀,焚洪河桥,两岸贼皆溃,歼毙三千馀。
是役功最,赐号图萨兰巴图鲁。
九月,剿角子山捻匪,都统德楞阿败贼确山,联恩乘胜蹑击。
贼窜沁阳、嵩县诸山中,搜捕数月,贼氛始清。
八年,回军援固始,围寻解。
粤匪犯湖北,陷麻城。
联恩扼沙窝坊、虎头关,防光山、商城一路。
十月,捻首孙葵心窜周家口,联恩破之槐店。
九年春,张洛行、龚瞎子复扰归德,联恩驰援,连破之。
追至五沟营,贼分为二,其东窜者分兵击溃於商水南,而自蹑其西,孤军独进。
巡抚恒福劾其追贼迟延,革职留营。
贼犯西华,进击解其围。
追至舞阳北舞渡,日已暮,人马皆未食,遇贼奋战,进至杀虎桥,贼骑四面兜围。
联恩身被重创,马仆,步战,手杀十馀贼,力竭,死之。
诏复原官,依提督阵亡例优恤,予骑都尉并一云骑尉世职,谥武烈。
南阳、同安并建专祠。
无子,以族子嗣,炳忠袭男爵,炳义袭世职。
黄开榜,湖北施南人。
初入湘军,从塔齐布战武、汉、蕲、黄间,累擢至都司。
咸丰七年,从胜保剿捻匪,克正阳关,擢游击。
八年,偕副都统穆腾阿战马头,开榜失利,褫翎顶。
复六安,加副将衔。
九年正月,会豫军毁颍上南照集贼巢,率水师攻蚌埠、长淮卫,战七昼夜,获贼船百馀,毙贼千馀,又焚贼舟粮,破怀远水路诸卡,毁文昌阁贼垒,杀贼甚众,赐号勤勇巴图鲁。
合诸军击退援贼,直抵怀远城下,先登,复怀远,擢副将。
十年,袁甲三围凤阳,开榜会攻炉桥,捻首张洛行来援,会诸军夹击破之。
贼酋邓正明潜乞降,觇府城虚实,开榜请聚师城外,示以兵威。
总兵张得胜诱擒贼首张隆,令缚献贼酋悍党十四人,磔於市。
开榜枭张隆首示城贼,贼众缚献其酋乞降,诛悍者三百馀人,馀遣散归业。
功最,以总兵记名。
偕总兵田在田等破贼王家营,复清江浦,遂驻防。
江宁大营溃,降贼薛成良叛入邵伯湖,开榜偕副将刘成元等毁贼船三百馀,歼贼殆尽,成良赴水死。
加提督衔,授江西九江镇总兵。
十一年,攻天长,叠平贼垒。
同治元年,捻匪窜宝应,开榜督炮船击走之,又败贼於山阳、汊河。
偕道员张富年破贼宿州观音寺、仁和集,擒贼酋王春玉於邳州,拔猫儿窝贼栅。
僧格林沁劾开榜饰词冒功,下漕运总督吴棠按究,得白,荐统徐、宿军,兼节制水师。
二年,攻长城贼堡,克之,收抚附近诸墟。
破郜家花园、孙甿贼巢,以提督记名。
粤匪渡江北犯,开榜扼高邮,贼掠船渡湖犯天长,开榜往援,焚贼筏,军於堤上。
贼列阵以拒,开榜令副将龚云福由陆路迎击,参将陈浚家率炮划潜出小河口,转战而前,与长城兵夹击,破贼於三汊河,天长围解。
提督杨岳斌复江浦、浦口,开榜破七里洲贼垒,焚船六十馀艘。
助攻九洑洲,拔之。
开榜奉调赴临淮,偕总兵普承尧平七里河岸贼垒。
三年,率所部师船防通州,江宁平。
四年,赴九江镇任。
十年,卒,谥刚愍。
陈国瑞,字庆云,湖北应城人。
年十馀岁陷贼中,出投总兵黄开榜,收为义子,冒姓黄氏。
在军每战冲锋。
咸丰九年,从攻怀远,率七人夜渡河攀堞先登,掷火燔谯楼,斩悍贼十馀人,师毕登,遂克怀远,自是以勇闻。
钦差大臣袁甲三进围定远,捻首李光等来援,国瑞陷阵,胁中枪,裹创力战,贼辟易,乘胜破二圩,赐号技勇巴图鲁。
奉檄援寿州,中途闻贼犯凤阳,回军夜往,连破贼垒,立解围,超擢游击。
十一年,江、皖贼合众窥扬州,国瑞驰剿湖西,屡破贼,加副将衔。
同治元年春,捻匪犯淮安,国瑞率五百人绕出贼后,与总兵龚耀伦夹击,贼惊溃,马贼悉遁,步贼万馀回拒,国瑞偕总兵王万清合战破之。
再破贼党李城於版徬。
贼由众兴集扑清江浦,击走之。
以炮船三十遏运河,夜袭桃源北岸,破贼圩四,直取众兴,拔十馀垒,擢副将。
三月,率步卒八百败贼於泾河,转战至新河,贼逼堤而阵。
国瑞麾队猛进,手燃炮殪执旗贼目,斩级千馀,以总兵记名。
进剿泗州捻首韩老万,败之。
四月,战於邳州新村,捻众亘三十里,国瑞分三路迎击,斩贼渠王春玉,掷其首贼阵中,贼骇乱,夜冒雨袭破其三营。
别贼趋救,昏暗不辨,自相杀,乘势蹙之,歼数千。
捻势遂衰。
时山东棍、幅各匪麕集郯城,漕运总督吴棠檄国瑞进剿,连克数圩,毙悍酋孙化祥,馀党多就抚。
五月,会攻兖州凤凰山,约副将郭宝昌、参将康锦文分路设伏,躬率小队抵白莲池,诱贼出,伏发,截贼队为二,擒悍匪刘双印。
缘崖先登,诸军继之,克凤凰山,戮逆首宋维鹏等,赐黄马褂、头品顶戴。
国瑞呈请归宗,复陈姓。
会苗沛霖叛,僧格林沁移剿,檄国瑞先发,漕运总督吴棠奏请国瑞帮办军务。
国瑞至蒙城,先袭破红里贼圩以通粮道,继克王圩,越重壕进逼贼巢。
皖军总兵宋庆会攻,国瑞以贼垒连属不易下,密令郭宝昌自全家集凫水支浮桥,宋庆守之,亲引军渡河焚贼粮屯,连破数垒。
沛霖夜遁,为人所杀。
淮甸平,以提督记名。
三年,授浙江处州镇总兵,屯正阳关。
僧格林沁剿捻湖北不利,檄国瑞赴援,坐迁延,降三级调用,夺所部隶郭宝昌。
国瑞觖望,人言其将反。
八月,国瑞率千馀人谒僧格林沁於光山,请为前锋,偕翼长成保等剿柳林大小诸寨。
深入失利,国瑞力战两昼夜,始突围出。
追贼蕲水、蕲州、罗田、广济,屡捷。
贼窜英山、霍山,合诸军战於土漠河,歼毙数千,生擒数百。
时群贼因江宁已克,降散过半。
叙功,复原官。
四年正月,翼长恒龄追贼至鲁山,遇伏,与副都统舒伦保等同日阵亡,国瑞力扼桥口,馀众得还。
贼犯襄城,国瑞乘夜大雪,出贼不意,火其垒,贼溃定。
时贼被剿急,来往飘忽,僧格林沁率骑军穷追,国瑞步队从其后。
三月,遇贼於确山,与诸军合击,大破之。
贼仅馀马队,由遂平、西平直走睢州,过旧黄河,入山东境。
僧格林沁以国瑞与郭宝昌战最力,奏赏所部军士各银五千两,又请奖宝昌遇提督简放。
诏谓国瑞确山之战最出力,命酌量保奏。
贼从台庄渡运河,遂趋江北,国瑞蹑之,屯沭阳。
四月,贼复折入山东,僧格林沁战於曹州,兵挫遇害。
诏罪诸将不能救护,国瑞以受伤免议。
素恃功桀骜,自僧格林沁外,罕听节制。
曾国藩奉命督师,谕戒甚切,饬赴援归德。
至济宁,与刘铭传交恶,发兵争斗,杀伤甚多,踞长沟相持不下,诏严斥之,亦未加之罪。
国藩疏论:“曹州之役,国瑞与郭宝昌分统左右两翼,宝昌革职拏问,国瑞不应幸免。”
遂撤去帮办军务,褫黄马褂,暂留处州镇戴罪立功。
寻养病淮安,益纵恣不法,欲杀义子振邦。
漕运总督吴棠劾其病癫,褫职,押送回籍,收其盐本、田产充公;存银二万五千两储湖北官库,分年付赀生计,毋令失所,俟其病痊奏闻。
既而病痊,疆吏张之万、谭廷襄等交章论荐,召至京,予头等侍卫。
六年春,捻匪张总愚猝犯畿南,命率师迎击。
国瑞两昼夜驰抵保定,诏嘉之。
数败贼,追至河南境。
行军辄自由,不听节制,所部尤无纪律,屡被弹劾。
击贼於济阳、德平,皆捷。
洎捻平,悉复原职、黄马褂、勇号,予云骑尉世职。
以伤发,乞假居扬州。
李世忠与有嫌,相閧,世忠缚诸舟,将毙之。
曾国藩劾世忠,革职,国瑞降都司,勒令回籍。
国瑞复潜至扬州,因总兵詹启纶殴毙胡士礼狱,牵连论罪,戍黑龙江。
逾数年,朝廷犹念旧功,以询大学士李鸿章,鸿章谓其情性未改,精力已衰,遂不复用。
光绪八年,殁於戍所。
给事中邓承修、山东巡抚福润、安徽巡抚沈秉成、湖广总督张之洞先后疏陈战绩,诏允复官,并於立功诸省建专祠。
郭宝昌,安徽凤阳人。
投效临淮军中,从战数有功。
寻改隶陈国瑞楚胜军。
咸丰十一年,国瑞击捻匪於高邮、宝应,宝昌率骁健十八人为前锋,陷阵得捷,又率兵三百破贼於天长龙岗,擢守备,赐花翎。
同治元年正月,捻酋李成、任柱等犯清江浦,楚胜军御之,战车桥镇。
贼分众劫淮关,宝昌追截,夺还所劫税银数万两。
贼奔还众兴集,宝昌潜师夜袭,连破二十馀垒,贼引去,擢游击,赐号卓勇巴图鲁。
捻党刘添福等纠馀匪扰泗洲,山东棍匪亦响应,宝昌连破之汊河、沙浦庄,匪势渐衰。
二年,匪首孙化祥就擒。
积功洊擢副将,楚胜军名益著。
僧格林沁调令助剿白莲池、凤凰山,从陈国瑞迭出奇兵力战,生擒贼首刘双印,斩其党刘金春等於阵。
任柱纠棍匪、教匪诸党来援,并击走之。
白莲池平,论功,以总兵记名。
移军剿苗沛霖。
宝昌偕陈国瑞先至,攻破王家圩,渡河筑三垒,与贼对峙,断其餽运。
贼悉锐来争,击卻之,贼气夺。
大军至,诸圩以次下,沛霖走死,加提督衔。
三年,调援湖北,与陈国瑞分军,名曰卓胜营,始独当一面。
八月,粤、捻诸匪由湖北入安徽,至英山东北,宝昌合诸军败之黑石渡。
贼首马融和拥众十万,议投诚,未决。
宝昌单骑入其营,晓譬祸福,融和即日降。
事闻,赐黄马褂。
四年,从僧格林沁转战楚、豫之交,功多,特奏保提督记名。
寻以曹州之败,诏斥不能救护主将,革职遣戍新疆。
五年,曾国藩、乔松年奏请免发遣,留营效力。
六年,从乔松年赴陕西,偕提督刘松山剿回匪於临平,克之。
捻魁张总愚率众万馀犯富平,宝昌纵间伺隙出奇袭之。
令部将宋朝儒等设伏村墟,自率亲军挑战,伏起夹击,斩馘数千,又败贼於大荔大濠,复原官、勇号。
进复绥德州,授安徽寿春镇总兵。
七年春,捻匪由山西、河南直犯畿辅,宝昌驰援,日行百馀里,抄出贼前抵保定。
贼至,见官军盛,引去,晋号法凌阿巴图鲁。
蹑贼入河南,败之封丘、黄河套。
张总愚匿村舍中,宝昌单骑独出,突遇贼,受伤堕马,部将宋朝儒翼之出。
事闻,予假两月调理,赐尚方珍药。
未几,捻匪平,复黄马褂,以提督简放,予骑都尉世职。
命从左宗棠赴陕西剿回匪。
八年,伤愈,西行,破贼於宜川,平绥德州叛卒。
回匪东趋,命赴山西防河。
九年,河西土匪起,宝昌渡河击破其众。
奉檄搜捕北山土匪,悉平。
十年,赴寿春镇任。
十一年,霍丘蔡家集土匪李六倡乱,率轻骑百人往剿,诛渠魁而还。
事定,加头品顶戴。
光绪二年,平永城、涡阳土匪,被优叙。
宝昌剿捻功最多,镇寿春先后三十年,淮北恃为保障。
调广东南韶镇,未任,寻还故官。
俄罗斯、法兰西、日本三次开兵衅,调防南北,事定仍回本任。
二十六年,卒於官,赐恤。
论曰:秦定三、郑魁士并向荣得力之将,和春克庐州,悉赖二人,遂与皖事终始。
桐城之溃,由於争饷不和,亦疆臣无调度之方以致之。
傅振邦老於军事,持重无失。
邱联恩名将之子,在豫军中最号忠勇。
陈国瑞勇足冠军,剽悍不受绳尺,不能以功名终。
郭宝昌战绩亦与并称,材武不及,而器量差胜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二百十五-译文
秦定三,字竹坡,是湖北兴国人。道光六年考中武进士,被授予二等侍卫。后来被派到广西桂林营担任游击,后来又升任贵州镇远镇总兵。三十年,平定了湖南李沅发领导的叛乱,被赐予‘悫勇巴图鲁’称号。咸丰元年,率领贵州、云南的军队前往广西剿匪,攻克了武宣三里墟的贼营。进军攻打象州,因为贼人逃走,被剥夺了花翎,降三级但留任。不久连续攻破贼人的马鞍山、竹园村,并收复了这些地方。与副都统乌兰泰一起攻破贼人的新墟,又夺取了双髻山、猪仔峡等要塞,受到了嘉奖。在永安州击退贼人,激烈战斗中受伤。第二年,攻破水窦贼垒,贼人放弃永安逃走,生擒了贼首洪大泉。贼人逃向桂林,秦定三与乌兰泰一起追赶。由于情况紧急,没有时间安营扎寨就战斗,秦定三阻止了乌兰泰,但乌兰泰不听,最终因伤去世。秦定三接替他的军队,攻克了花硚。桂林很快被解围,因为保卫省城有功,受到了优待。追击贼人进入湖南,在道州桃花井、五里亭、龙安桥等地击溃了贼人,进军支援长沙。总兵和春在妙高峰设营,被贼人包围,秦定三分兵袭击贼营,解了围。不久贼人逃窜到岳州,秦定三无法阻止贼人,被免职留任。进军支援武昌,在洪山作战。第三年,贼人乘船东下长江,向荣率领大军从陆路追赶,命令和春和秦定三为前锋。刚到九江,江宁已经被攻陷。一个月后大军才到达,连续在城下作战,贼人坚守壁垒抵抗。
四年,贼人分兵攻陷庐州,和春上书请求调秦定三和郑魁士率部前往支援剿匪。当时庐州已经被贼人占据很久,周边的县城也都沦陷,秦定三连续作战击溃贼人,收复了六安,驻扎在三角井。正逢江宁的贼人分兵进入安徽,企图北犯,支援北方的流匪,经过舒城;贼首罗大纲、石达开、胡以晄、秦日昌等人聚集数万之众,从四面八方进攻。秦定三的部队只有两千人,坚守了十多天,阵斩了罗大纲,贼人开始溃败,撤退。秦定三带领精锐部队攻打舒城,全部攻破了城外的贼人营垒,又伺机截击,连续击败了贼人。围攻了数月,六年,贼人的营火药自燃,趁其混乱,秦定三奋力攻城,攀爬城墙登城,于是收复了舒城,歼灭了四千多贼人,被授予骑都尉世职。进军驻扎在军铺,贼人从庐江、桐城分路来犯,秦定三往来驰骋打击,大败贼人,收复了五河、庐江两县。进军围攻桐城,夺取了小关、下关、白河岭等要塞,驻扎在陈家铺。这一年冬天,贼人从安庆来支援,秦定三血战十八天,贼人才撤退。又在桐城北门外击溃了贼人,摧毁了他们的城楼。
捻匪骚扰河南,皇帝下诏让秦定三前往蒙城、亳州会合剿匪,让郑魁士代替他管理桐城的军事。巡抚福济上书说秦定三围攻正得手,请求留下他。后来改派郑魁士支援北路,但郑魁士的军队已经到达。秦定三最初与郑魁士并列,等到和春前往江南督师,郑魁士负责办理安徽军务,权位超过了秦定三,又因为争夺军饷,秦定三心中不平,上书弹劾他。福济所依赖的只有两军,难以偏袒一方,军队饥饿且士气低落。七年春天,贼人再次攻陷庐江,进攻桐城。官军被围,不战而溃,秦定三因此被剥夺了翎顶。文宗知道秦定三多年来苦战,失败并非他的过错,原谅了他,因此只是轻微处罚,命令他前往江南大营,隶属于和春军,驻扎在句容。大军正在攻打镇江,命令他移驻溧水以阻止援贼。不久在军中去世,皇帝下诏考虑到他过去的劳绩,按照惯例给予抚恤,谥号为恭武。
郝光甲,是直隶任丘人。道光十八年考中武进士第一名,被授予头等侍卫。后来被派到山东抚标中军参将,巡抚李僡推荐他,越级提拔为陕安镇总兵。咸丰三年,率领陕西、甘肃的军队支援山东,参与了解怀庆之围。追击贼人到山西,在平阳击溃了贼人。贼人进入京畿,郝光甲跟随胜保追剿,陕西甘肃总督舒兴阿在河南剿匪,互相争斗,郝光甲因为擅自移动营地被剥夺了官职。不久跟随舒兴阿支援安徽,他的军队改隶秦定三。在舒城作战,连续击溃贼人,被授予三品顶戴,代理陕安镇总兵。跟随攻克庐州,收复舒城,恢复了总兵的顶戴,被赐予花翎。不久调往河南剿捻,误往徐州,被弹劾,被免职但留营。在江集击退了颍州的捻匪,生擒了捻匪首领王凤林。又因为调往蒙城延误了时间,被降两级。七年,支援桐城,战败,阵亡。皇帝下诏恢复了他的原职,按照总兵的规格给予抚恤,授予骑都尉世职,谥号为武节。
郑魁士,是直隶万全人。从士兵晋升为湖南提标守备。道光三十年,平定了李沅发领导的叛乱,被提拔为镇筸镇标都司。跟随提督向荣前往广西剿匪,多次取得胜利,被赐予花翎。被提拔为湖南九溪营游击,以参将的身份升任。咸丰二年,守卫桂林,支援长沙,被提拔为副将,被赐予‘沙拉玛巴图鲁’称号。支援武昌,随后跟随向荣沿江东下追击贼人。因为违反军令被弹劾,被剥夺了官职但留营。不久在江宁作战有功,被授予都司翎顶。四年,提督和春调遣他率部前往庐州,进攻多次取得胜利,恢复了官职。不久代理安徽寿春镇总兵。庐州几个县都沦陷,府城贼人众多且粮食充足,殊死抵抗。和春的军队依赖郑魁士和秦定三两人,秦定三分兵攻打舒城;而庐州的军事主要依赖郑魁士。围攻了多年,安庆、江宁的援贼多次来支援,都被击退。到五年冬天,攻势更加猛烈,郑魁士秘密潜至城下,用云梯登城攻克了庐州。被给予优待,加授提督衔。六年春天,追击贼人到三河,焚毁了他们的巢穴,而捻匪日益猖獗。郑魁士率兵前往宿州击溃了捻匪,然后分路逃入河南境内。巡抚英桂上书请求郑魁士前往支援永城,和春正依赖他办理安徽的贼人,上书请求留下他,命令他往来策应。于是他在怀远茅塘集、河溜等地多次击退捻匪,擒获了首领褚淀等四十多人。又在蒙城击溃了捻匪,焚毁了他们的物资。驻守怀远的贼人分兵来犯,郑魁士被围,奋力战斗,身受二十多处伤,最终击溃了贼人,解除了包围。皇帝下诏嘉奖他的勇猛,赐予黄马褂。又指挥团练在太和击退了贼人。在和春前往江南督师时,皇帝下诏让安徽军务由郑魁士接任,会同巡抚福济督办,正式授予寿春镇总兵。连续攻克了舒城、庐江、无为,被给予优待,颁发御用衣服和珍宝。又因为郑魁士亲自冲锋陷阵,受伤严重,特地下诏嘉奖,赐药调治。先后分兵收复了和州、潜山。
在此之前,秦定三攻打桐城,贼人坚守不下,郑魁士前往会合剿匪,连续作战,并击退了援贼。当时凶悍的贼人石达开在桐城、安庆之间往来,势力非常强大;又勾结捻匪,在安徽、河南之间蔓延。皇帝下诏让秦定三移兵蒙城剿捻,不久又留下他攻打桐城,让郑魁士代替他,会同河南巡抚英桂指挥三省剿捻的军队;而桐城的战事正紧张,福济又上书请求留下郑魁士不派遣。正值年景荒芜,军饷匮乏,秦定三的军队原本由地方捐助供应,郑魁士的士兵到来后,全部取用了这些捐助。秦定三上书争论,福济毫无办法,两军因此成了水火不容。皇帝下诏催促郑魁士迅速前往蒙城,但他最终也没有行动。
七年春天,庐江和潜山接连被攻陷,敌人从安庆大规模进攻,城里的敌军突出重围,官军因为饥饿和疲惫无法相互支援,没有战斗就溃散逃离。于是皇帝下诏剥夺了首领的官帽和翎毛,取消了剿捻的会办,让他们归福济节制。官军撤退保卫庐州,广东和捻军各路匪徒会合进攻,首领迎击并挫败了他们,恢复了官帽和翎毛。不久攻克了桃镇和派河,前进控制全椒和滁州以阻止敌人北逃。
八年,调任江南大营,被任命为浙江提督,负责宁国军务。九年,攻克湾沚,进军剿灭贵池和南陵。不久被命令驻防高淳和东坝。
十年,因为伤病请假,皇帝下诏批评他多次撤退,将他从总兵降职。跟随漕运总督袁甲三剿灭敌人,被任命为甘肃宁夏镇总兵。十一年,因病辞职。不久被召回京城等待任命。
同治五年,捻军北犯,命令他前往直隶东路协助剿灭。六年,代理直隶提督。八年,请求因病回家。十二年,去世。大学士李鸿章上疏陈述傅振邦在军事上的经验丰富,坚苦刚毅,多次受伤,皇帝下诏按照惯例给予抚恤,追赠忠烈。
傅振邦,山东昌邑人。道光十六年武进士,被任命为三等侍卫。二十三年,出任湖南长沙协中军都司,代理镇筸游击。三十年,跟随平定新宁土匪李沅发,受伤,被赐予花翎,正式任命为游击。咸丰二年,前往支援桂林。三年,跟随向荣追击敌人到江南,被提升为湖南抚标中军参将。因为围攻江宁的功绩,被赐予绰号绰克托巴图鲁。四年,被提升为贵州定广协副将,代理江苏徐州镇总兵。敌人从芜湖进攻东坝,攻陷高淳。向荣命令迎击并击败敌人,收复了城池。又与邓绍良攻克太平府,逼近秣陵关,在采石矶击败敌人。六年,到徐州代理职务。
捻军首领张洛行、夏白、任乾围攻宿州,傅振邦在夹沟、符离击败他们,解除了城围。再次在瓦子口击败张洛行,摧毁了他的巢穴。在滩口击退了蒙城的敌人。又与伊兴额在永城铁佛寺击败捻军首领纪学中、王得六,摧毁了柳集、临涣集的敌军巢穴,擒获了纪学中,正式任命为徐州镇总兵。
在江南大营失利后,命令傅振邦驰援。与总兵明安泰、秦如虎在东坝击败敌人,进攻溧水。七年,攻克了溧水。又在湖墅击败敌人,追击到龙都,与张国樑攻克句容,被授予提督衔。八年,支援宁国,攻克湾沚、黄池,郡城解除了戒严。四月,回军徐州,被命令协助袁甲三处理军务。当时捻军四处蜂起,傅振邦在江北、安徽、河南之间迅速追击,在山套擒获了石得珍;在符离覆灭了李大喜;在茨河逼迫孙葵心,归德、陈州都得到了平定,以提督的身份记录功绩。
九年,被命令代替袁甲三督办三省剿匪事务,副都统伊兴额协助。不久又命令协助钦差大臣胜保处理军务,仍然留任督办三省剿匪事务。
浍北捻军首领刘添福纠集三万人围攻团练苗沛霖的营地,傅振邦迅速驰援,摧毁了敌人的二十四座营垒。乘胜进攻浍南,在夹沟斩杀了敌军首领任乾,摧毁了他的圩堡,被任命为云南提督。蒙城王家圩等圩堡听说任乾死了,都请求投降,只有淝南板桥集的敌军陆连科负隅顽抗。傅振邦设计招降黄家圩,李华东作为内应,擒获了陆连科并将其处决,淝南六十多个圩堡都归顺了。
六月,敌人攻陷定远,傅振邦迅速驰援,在宿州击败了敌人。敌人逃窜到固镇,在方家坎渡口击败了他们。孙葵心逃窜到唐家寨,窥视济宁,截击了他,敌人退走。
十年,皇帝下诏让袁甲三代替胜保成为钦差大臣,傅振邦专门负责徐、宿剿匪事务。捻军多次窥视徐、宿,他们的老巢袁、徐两圩跨越浍南和河北,傅振邦进军剿灭,连续攻克了临涣、韩村、赵家海、张圩等要地,其余的都纷纷投降。于是渡过浍河进攻袁圩。捻军首领刘添福从河南返回,逃窜,被击败,又在褚庄、邱家圩、檀城再次击败,五战皆胜,歼灭了六千多敌人,擒获了他们的首领任护、任大牛。
东路捻军在宿迁、睢宁骚扰,傅振邦在苗村战斗,大败敌人。闰三月,与田在田攻克阎圩,擒获了任虎、邓三摩等人并处决。又击败了援军,擒获了李大喜。四月,连续攻克浍南解沟、五沟、任圩的敌军巢穴,斩杀了敌军头目李四喜、任友得三十多人,收抚了童亭、藕池四十二圩。五月,会攻袁圩。捻军首领刘添祥等人大规模前来支援,分兵击败了他们;而永城的捻军一万多人直奔童亭,窥视孙甿大营,傅振邦命令副将龚耀伦击败了他们的军队,擒获了捻军首领赵学焕等人。
七月,攻克蒙城西洋集的敌军巢穴十四个。颍州、亳州的捻军首领姜台凌等人北窜到浍南,扼守险要截击,擒获了敌军头目一百多人。不久因为伤病复发,请假回籍治疗,得到了批准。十一年,被命令监督训练民团防御登州、莱州、青州三府,傅振邦病情未愈,上疏辞去防御职务,请求专门负责团练,得到了批准。这年冬天,被命令来京城等待任命。
同治元年,胜保上奏请求调傅振邦协助皖、豫军,但被山东留下,未能成行。二年,僧格林沁调统前军,跟随攻打淄川、白莲池,支援蒙城。三年,跟随在湖北随州击败捻军首领张总愚。四年,因病请假回家,不久病愈,留任督军青、莱,移师扼守张秋河防。六年,会剿直隶的叛匪,敌人投降后又叛变,剥夺了官帽和翎毛。不久在夏津击败了敌人,收复了城池。五年,西捻军被平定,补任直隶提督。光绪六年,调任湖北。九年,因为伤病请假回家,不久在家中去世,得到了抚恤,追赠刚勇。
邱联恩,字伟堂,福建同安人,浙江提督良功的儿子。继承男爵,被任命为乾清门侍卫。道光二十三年,出任直隶通州协副将,调任河间协。咸丰四年,跟随胜保在静海李家庄剿灭粤匪,击败了他们,又攻克了梁头、孙家庄的敌军营寨,被提升为南阳镇总兵。剿灭光州捻军,擒获了他们的头目丁心田,被赐予花翎。五年,捻军首领李世林战死,他的党羽易添富纠集了汝阳、息县等地的匪徒,杀害了乌龙集的州判,攻陷了息县,占据了光山。联恩率兵围攻,敌人在夜晚逃走,追击,大败敌人,杀死了千余人,擒获并斩杀了王党、黄五雷等人。
六年,皖捻首领张洛行、龚瞎子等人扰乱归德,联恩间道前往支援,刚到,贼军分三路来攻,被击退。不久因为进剿迟延,被革职留营。连续在穀熟集、界沟集击败贼军,歼敌众多。进军剿灭亳州五马沟的贼军,大败敌军,歼敌一千多人,俘虏贼首三十多人,官复原职。那一年冬天,襄樊地区的土匪起事,进入河南,攻陷邓州、内乡,联恩率军出击,收复两城,歼灭贼首朱中立等人,辖区得以安宁。
七年春天,张洛行率领部众抢掠光州、固始,分兵占据洪河南北。胜保的大军扼守北岸,联恩率领一千多士兵攻击南岸,进攻方家集贼巢。五月,各路军队合力攻击,联恩直接进攻贼军堡垒,突破圩堤进入,乘胜追击,焚烧洪河桥,两岸的贼军都溃败,歼敌三千多人。这次战役功绩最大,被赐予图萨兰巴图鲁的称号。
九月,剿灭角子山的捻匪,都统德楞阿在确山击败贼军,联恩乘胜追击。贼军逃窜到沁阳、嵩县等山中,搜捕了几个月,贼氛才得以清除。
八年,回军支援固始,围困得以解除。粤匪侵犯湖北,攻陷麻城。联恩扼守沙窝坊、虎头关,防御光山、商城一线。十月,捻军首领孙葵心逃窜到周家口,联恩在槐店将其击败。
九年春天,张洛行、龚瞎子再次扰乱归德,联恩迅速支援,连续将其击败。追击到五沟营,贼军分为两路,东路逃窜的贼军被分兵在商水南击溃,而联恩亲自追击西路,孤军深入。
巡抚恒福弹劾他追击贼军迟延,被革职留营。贼军侵犯西华,联恩进攻解围。追击到舞阳北舞渡,天色已晚,人马都没有进食,遇到贼军奋战,前进到杀虎桥,贼军骑兵四面围攻。联恩身受重伤,马匹倒下,步行战斗,亲手杀死十多个贼军,力竭而死。朝廷下诏恢复他的官职,按照提督阵亡的例子给予优待,授予骑都尉和一云骑尉世职,谥号武烈。南阳、同安都建立专祠。没有子嗣,以族子继承,炳忠继承男爵,炳义继承世职。
黄开榜,湖北施南人。最初加入湘军,跟随塔齐布在武、汉、蕲、黄之间作战,多次升迁至都司。咸丰七年,跟随胜保剿灭捻匪,攻克正阳关,升任游击。咸丰八年,与副都统穆腾阿在马头作战,开榜战败,被剥夺翎顶。收复六安,加授副将衔。咸丰九年正月,与豫军摧毁颍上南照集贼巢,率领水师攻打蚌埠、长淮卫,激战七昼夜,俘获贼船一百多艘,杀死贼军一千多人,又焚烧贼军的船只和粮食,攻破怀远水路的各个关卡,摧毁文昌阁贼军堡垒,杀死很多贼军,被赐予勤勇巴图鲁的称号。
合军击退援军,直抵怀远城下,率先登城,收复怀远,升任副将。同治十年,袁甲三围攻凤阳,开榜会合各军攻打炉桥,捻军首领张洛行前来支援,各路军队夹击将其击败。贼军首领邓正明暗中请求投降,侦察府城的虚实,开榜请求在城外集结军队,展示军威。总兵张得胜诱捕贼首张隆,命令将其捆绑献给贼军首领,斩首示众。
开榜斩首张隆,向城内的贼军展示,贼军众将捆绑首领请求投降,处决凶狠者三百多人,其余的遣散回家。功绩最大,以总兵的身份记录。与总兵田在田等破贼王家营,收复清江浦,随后驻防。江宁大营溃败,投降的贼军薛成良叛变进入邵伯湖,开榜与副将刘成元等摧毁贼船三百多艘,几乎将贼军消灭,薛成良投水而死。加授提督衔,任命为江西九江镇总兵。同治十一年,攻打天长,连续攻破贼军堡垒。
同治元年,捻匪逃窜到宝应,开榜督率炮船击退贼军,又在山阳、汊河击败贼军。与道员张富年破贼宿州观音寺、仁和集,在邳州擒获贼首王春玉,攻下猫儿窝贼军堡垒。僧格林沁弹劾开榜虚报战功,下诏漕运总督吴棠调查,得到实情,推荐他统领徐、宿军,兼管水师。
同治二年,攻打长城贼军堡垒,攻克,收复附近的各个村庄。攻破郜家花园、孙甿贼军堡垒,以提督的身份记录。
粤匪渡过长江北犯,开榜扼守高邮,贼军抢掠船只渡湖侵犯天长,开榜前往支援,焚烧贼军的筏子,军队驻扎在堤上。贼军列阵抵抗,开榜命令副将龚云福从陆路迎击,参将陈浚家率领炮划潜出小河口,转战前进,与长城军队夹击,在三汊河击败贼军,天长之围得以解除。提督杨岳斌收复江浦、浦口,开榜攻破七里洲贼军堡垒,焚烧船只六十多艘。协助攻打九洑洲,攻克。
开榜奉调前往临淮,与总兵普承尧平定七里河岸的贼军堡垒。同治三年,率领所部军队船只防御通州,江宁平定。同治四年,前往九江镇任职。同治十年,去世,谥号刚愍。
陈国瑞,字庆云,湖北应城人。十几岁时被贼军俘虏,后来投奔总兵黄开榜,被收为义子,冒姓黄。在军队中每次战斗都冲锋在前。咸丰九年,跟随攻打怀远,率领七人夜间渡河攀爬城墙率先登城,投掷火把焚烧谯楼,斩杀凶狠的贼军十多人,部队全部登城,于是攻克怀远,从此以勇猛闻名。
钦差大臣袁甲三进围定远,捻军首领李光等人前来支援,国瑞冲锋陷阵,被枪击中,裹伤力战,贼军退却,乘胜攻破两个圩子,被赐予技勇巴图鲁的称号。奉命支援寿州,中途听说贼军侵犯凤阳,回军夜间前往,连续攻破贼军堡垒,立即解除围困,升任游击。
同治十一年,江、皖贼军合众窥视扬州,国瑞迅速剿灭湖西的贼军,多次击败贼军,加授副将衔。
同治元年春天,捻匪侵犯淮安,国瑞率领五百人绕到贼军后面,与总兵龚耀伦夹击,贼军惊慌溃败,骑兵全部逃走,步兵一万多人回军抵抗,国瑞与总兵王万清合力击败他们。再次在版徬击败贼军党羽李城。贼军从众兴集扑向清江浦,被击退。
用三十艘炮船遏制运河,夜间袭击桃源北岸,攻破四个贼军堡垒,直取众兴,攻下十多个堡垒,升任副将。三月,率领步兵八百人在泾河击败贼军,转战到新河,贼军逼近堤坝列阵。国瑞指挥部队猛攻,亲手点燃炮弹击毙举旗的贼军首领,斩杀一千多级,以总兵的身份记录。
进军剿灭泗州捻军首领韩老万,将其击败。四月,在邳州新村作战,捻军众多,横亘三十里,国瑞分三路迎击,斩杀贼军首领王春玉,将其首级掷到贼军阵中,贼军惊慌失措,夜间冒雨袭击攻破其三个营。
其他贼军前来救援,天色昏暗,无法辨认,自相残杀,乘势追击,歼敌数千。捻军势力因此衰落。
当时山东的土匪聚集在郯城,漕运总督吴棠命令国瑞进剿,连续攻克几个堡垒,杀死凶狠的首领孙化祥,其余的贼军多被招安。
五月,会攻兖州凤凰山,约定副将郭宝昌、参将康锦文分路设伏,亲自率领小队到达白莲池,诱使贼军出来,伏兵发动,截断贼军队伍为两段,擒获凶狠的匪徒刘双印。沿着山崖率先登城,各路军队随后跟上,攻克凤凰山,处决逆首宋维鹏等人,被赐予黄马褂、头品顶戴。国瑞呈请恢复本姓,恢复陈姓。
苗沛霖叛乱,僧格林沁调遣军队前去剿灭,命令国瑞先行出发,漕运总督吴棠上奏请求国瑞协助处理军务。国瑞到达蒙城后,首先袭击并攻破红里贼圩以打通粮道,接着攻克王圩,越过重壕逼近贼巢。皖军总兵宋庆前来会攻,国瑞因为贼垒相连不易攻下,密令郭宝昌在全家集凫水搭建浮桥,宋庆守卫,国瑞亲自率军渡河焚烧贼人的粮食囤积,连续攻破几个堡垒。苗沛霖在夜晚逃跑,被人杀死。淮甸平定后,国瑞被记名提督。三年后,他被任命为浙江处州镇总兵,驻扎在正阳关。
僧格林沁在湖北剿捻军不利,命令国瑞前往支援,因为拖延时间,被降三级调用,所部隶属郭宝昌。国瑞感到失望,有人传言他即将反叛。八月,国瑞率领一千多人到光山拜见僧格林沁,请求担任前锋,与翼长成保等人一起剿灭柳林大小各个寨子。深入敌后失利,国瑞连续两昼夜奋战,才成功突围。追击贼人到蕲水、蕲州、罗田、广济,多次取得胜利。贼人逃窜到英山、霍山,各路军队在土漠河会战,歼灭数千人,生擒数百人。当时,由于江宁已被攻克,贼人投降和逃散过半。论功行赏,国瑞恢复了原职。
四年正月,翼长恒龄追击贼人到鲁山,遭遇伏击,与副都统舒伦保等在同一天阵亡,国瑞奋力扼守桥口,其余士兵得以返回。贼人侵犯襄城,国瑞趁着夜晚大雪,出其不意地攻击贼人的营垒,贼人溃败。当时贼人被剿灭紧迫,来去飘忽不定,僧格林沁率领骑兵穷追不舍,国瑞率领步兵紧随其后。三月,在确山遇到贼人,与各路军队合力攻击,大败贼人。贼人只剩下骑兵,从遂平、西平直接逃跑到睢州,越过旧黄河,进入山东境内。僧格林沁因为国瑞与郭宝昌作战最为卖力,上奏赏赐所部士兵各五千两银子,又请求奖赏郭宝昌遇到提督时被选拔。皇帝下诏说国瑞在确山之战中最为出力,命令酌情保奏。
贼人从台庄渡过运河,于是转向江北,国瑞紧追不舍,驻扎在沭阳。
四月,贼人再次进入山东,僧格林沁在曹州作战,战败遇害。皇帝下诏责怪诸将未能救护主将,国瑞因为受伤得以免于处罚。国瑞素来依仗自己的功绩傲慢无礼,除了僧格林沁之外,很少听从节制。曾国藩奉命督师,严厉告诫,命令他前往支援归德。到达济宁后,与刘铭传发生冲突,发兵争斗,死伤很多,占据长沟相持不下,皇帝下诏严厉斥责他,也没有加罪于他。曾国藩上疏论述:‘曹州之战,国瑞与郭宝昌分别统领左右两翼,宝昌被免职逮捕,国瑞不应幸免。’于是撤去他的帮办军务,剥夺了他的黄马褂,暂时留任处州镇戴罪立功。不久在淮安养病,更加放纵不守法纪,想要杀死自己的义子振邦。漕运总督吴棠弹劾他病癫,剥夺了他的职务,押送回籍,没收他的盐本、田产充公;存银二万五千两存入湖北官库,分年支付生计,不让他失去生活来源,等到他病愈后再上奏。
不久后病愈,边疆官员张之万、谭廷襄等人多次上疏推荐,他被召回京城,授予一等侍卫。
六年春天,捻匪张总愚突然侵犯畿南,命令他率军迎击。国瑞两天两夜驰骋到达保定,皇帝下诏嘉奖他。多次击败贼人,追击到河南境内。行军总是随心所欲,不听从节制,所部尤其缺乏纪律,多次受到弹劾。在济阳、德平击败贼人,都取得了胜利。等到捻匪被平定,全部恢复了原职、黄马褂、勇号,授予云骑尉世职。因为受伤,请求休假居住在扬州。
李世忠与他有嫌隙,相互争执,李世忠将他捆绑在船上,准备杀死他。曾国藩弹劾李世忠,被免职,国瑞被降为都司,勒令回籍。国瑞又偷偷回到扬州,因为总兵詹启纶殴打致死胡士礼的案件,被牵连定罪,被贬谪到黑龙江。几年后,朝廷仍然怀念他的旧功,询问大学士李鸿章,李鸿章认为他的性情没有改变,精力已经衰退,于是不再使用他。光绪八年,他在贬谪地去世。给事中邓承修、山东巡抚福润、安徽巡抚沈秉成、湖广总督张之洞先后上疏陈述他的战绩,皇帝下诏恢复他的官职,并在立功的各个省份建立专祠。
郭宝昌,安徽凤阳人。投效临淮军中,多次作战有功。不久改隶陈国瑞楚胜军。咸丰十一年,国瑞在高邮、宝应击败捻匪,宝昌率领十八名勇敢的士兵作为前锋,陷入敌阵取得胜利,又在天长龙岗率领三百士兵击败贼人,升任守备,被赐予花翎。同治元年正月,捻匪首领李成、任柱等人侵犯清江浦,楚胜军抵御,在车桥镇作战。贼人分兵劫掠淮关,宝昌追击截获,夺回被劫掠的数万两税银。贼人逃回众兴集,宝昌秘密率军夜袭,连续攻破二十多个堡垒,贼人被迫撤退,升任游击,被赐予号‘卓勇巴图鲁’。捻党刘添福等纠集余党骚扰泗洲,山东的棍匪也响应,宝昌在汊河、沙浦庄连续击败他们,匪势逐渐衰落。二年,匪首孙化祥被擒获。积累功劳,升任副将,楚胜军的名声更加显赫。
僧格林沁调令他协助剿灭白莲池、凤凰山,跟随陈国瑞多次出奇兵奋战,生擒贼首刘双印,在战场上斩杀其党羽刘金春等人。任柱纠集棍匪、教匪等党派前来支援,一并击败。白莲池平定后,论功行赏,以总兵记名。调军剿灭苗沛霖。宝昌与陈国瑞先到达,攻破王家圩,渡河建筑三个堡垒,与贼人对峙,切断他们的补给线。贼人全力前来争夺,被击退,贼人士气大减。大军到达后,各个圩子依次被攻克,苗沛霖逃跑而死,被加封提督衔。
三年,调往湖北支援,与陈国瑞分军,称为‘卓胜营’,开始独立指挥一军。八月,粤、捻各路匪徒从湖北进入安徽,到达英山东北,宝昌与各路军队在黑石渡击败他们。贼首马融和拥有十万大军,考虑投降,尚未决定。宝昌单骑进入其营中,向他说明祸福,马融和当天就投降了。事情上报后,被赐予黄马褂。四年,跟随僧格林沁在楚、豫之间转战,功劳很多,特别上奏请求记名提督。不久因为曹州之战的失败,皇帝下诏斥责他未能救护主将,被免职贬谪到新疆。五年,曾国藩、乔松年上奏请求免于发配,留在军中效力。六年,跟随乔松年前往陕西,与提督刘松山在临平剿灭回匪,攻克了那里。
捻匪首领张总愚率领一万多人侵犯富平,宝昌趁机出奇兵袭击。命令部将宋朝儒等在村墟设伏,自己率领亲军挑战,伏兵一起攻击,斩杀数千人,又在大荔大濠击败贼人,恢复了原职、勇号。进军收复绥德州,被任命为安徽寿春镇总兵。七年春天,捻匪从山西、河南直接侵犯畿辅,宝昌疾驰支援,一天行军一百多里,抄出贼人前抵达保定。贼人到达后,看到官军强大,撤退,晋升称号为‘法凌阿巴图鲁’。追踪贼人进入河南,在封丘、黄河套击败他们。张总愚藏匿在村舍中,宝昌单骑独出,突然遇到贼人,受伤落马,部将宋朝儒掩护他撤退。事情上报后,被赐予两个月假期调理,赐予朝廷的珍贵药品。不久后,捻匪被平定,恢复黄马褂,以提督的身份被选拔,授予骑都尉世职。命令他跟随左宗棠前往陕西剿灭回匪。
第八年,身体康复后,向西行进,在宜川击败了叛贼,平定了绥德州的叛乱士兵。当回民叛军向东移动时,他被命令前往山西防守河流。第九年,河西地区出现了土匪,宝昌渡河击败了他们的队伍。奉命搜捕北山的土匪,全部平定了。第十一年,前往寿春镇任职。第十一年,霍丘蔡家集的土匪李六发动叛乱,他率领一百名轻骑兵前往剿灭,诛杀了头目后返回。事情平定后,被授予头品顶戴。光绪二年,平定了永城、涡阳的土匪,得到了优厚的奖赏。宝昌在剿灭捻军中的功绩最多,镇守寿春前后三十年,淮北地区依赖他作为保障。被调往广东南韶镇,但未上任,不久又回到了原来的官职。俄罗斯、法国、日本三次发动战争,他被调往南北防区,事情平定后仍然回到了原来的职位。二十六年,在官职上去世,被赐予恤金。
评论说:秦定三、郑魁士是向荣得力的将领,和春攻克庐州,全靠这两人,于是与安徽的事务始终有关。桐城失守,是因为争夺军饷不和睦,也因为边疆大臣没有合理的调度方法导致的。傅振邦在军事上经验丰富,稳重而没有失误。邱联恩是名将之子,在豫军中最以忠诚勇敢著称。陈国瑞勇猛足以冠绝群雄,剽悍不屈,但最终没有以功名成就。郭宝昌的战绩也值得一提,虽然才智武略不及他人,但气度却更胜一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二百十五-注解
秦定三:秦定三,历史人物,具体事迹不详。
郝光甲:郝光甲,清朝将领,直隶任丘人。道光年间武进士,曾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有战功。
郑魁士:郑魁士,历史人物,具体事迹不详。
傅振邦:傅振邦,历史人物,具体事迹不详。
邱联恩:邱联恩,历史人物,具体事迹不详。
黄开榜:黄开榜,未提及具体信息,可能为文中遗漏或笔误。
陈国瑞:陈国瑞,历史人物,具体事迹不详。
郭宝昌:郭宝昌,历史人物,具体事迹不详。
武进士:武进士,是清朝科举制度中的一种武官考试及第者。
侍卫:侍卫,清朝宫廷中的禁卫军,负责皇帝的安全。
游击:游击,清朝武官职称,相当于地方军事指挥官。
总兵:清朝的一种军事职务,相当于现代的师长。
巴图鲁:巴图鲁,蒙古语,意为勇士,清朝用于奖励军功的称号。
剿匪:剿匪,指军队或政府军队对叛乱或匪徒进行讨伐和清除。
庐州:庐州,古郡名,位于今安徽省合肥市,是安徽省的省会。
捻匪:捻军,19世纪中叶中国北方的一个反清武装组织。
畿南:京城以南的地区。
舒城:舒城,古地名,今安徽省舒城县。
怀庆:怀庆,古地名,今河南省沁阳市。
畿辅:畿辅,指京畿地区,即首都周围的地区。
武节:武节,清朝武官的谥号,用于表彰武功显赫的将领。
沙拉玛巴图鲁:沙拉玛巴图鲁,清朝用于奖励军功的称号,意为勇敢的勇士。
骑都尉:清朝的一种军事职务。
提督:清朝的高级军事职务,负责一省或数省的军事。
都司:都司,清朝武官职称,是中级武官。
督师:督师,指朝廷派遣的负责监督和指挥地方军事的官员。
团练:团练,清朝的一种地方武装组织,由地方士绅组织,负责维护地方治安。
庐江:庐江,古县名,位于今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历史悠久,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庐江郡治。
潜山:潜山,古县名,位于今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是古代军事要地,历史上多次发生战事。
贼:古代对敌对势力的称呼,特指那些进行侵扰、叛乱或反抗的军队或团伙。
安庆:安庆,古郡名,位于今安徽省安庆市,是长江中下游的重要城市,历史上多次作为军事要塞。
官军:指政府的军队,与叛军、敌军相对。
剿捻:剿灭捻军,捻军是19世纪中叶中国北方的一个反清武装组织。
节制:节制,指统辖、管辖。
粤、捻各匪:粤匪,指广东地区的叛军;捻匪,指捻军。
会合:聚集在一起。
克:攻克,占领。
桃镇、派河:桃镇和派河,均为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全椒、滁州:全椒和滁州,均为古县名,位于今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和滁州市。
江南大营:江南大营,是清朝时期设立在江南地区的一个军事指挥机构。
浙江提督:浙江提督,是清朝时期设立在浙江省的最高军事长官。
宁国军务:宁国军务,指宁国地区的军事事务。
湾沚:湾沚,古县名,位于今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
贵池、南陵:贵池和南陵,均为古县名,位于今安徽省宣城市。
高淳、东坝:高淳和东坝,均为古县名,位于今安徽省南京市高淳区和南京市江宁区。
伤病:受伤和生病。
漕运总督:清朝官职,负责管理漕运(水路运输粮食)。
袁甲三:袁甲三,清朝官员,曾任漕运总督。
甘肃宁夏镇总兵:甘肃宁夏镇总兵,是清朝时期设立在甘肃宁夏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
直隶东路协剿:直隶东路协剿,指在直隶东路(今河北省东部)进行联合作战以剿灭捻军。
署直隶提督:署理直隶提督,指暂时担任直隶提督职务。
乞病归:因病请求离职回家。
大学士:清朝的一种高级官职,相当于现代的总理。
谥:谥号,是对已故官员或贵族的尊称。
道光:道光,清朝皇帝道光帝的年号。
三等侍卫:三等侍卫,是清朝宫廷中的侍卫官职,负责宫廷的安全。
镇筸游击:镇筸游击,是清朝地方军事单位的官职。
新宁土匪:新宁土匪,指在新宁县(今湖南省新宁县)活动的叛乱分子。
绰克托巴图鲁:绰克托巴图鲁,是对有功者的荣誉称号。
江宁:江宁,古县名,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是六朝古都南京的旧称。
东坝:东坝,古县名,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太平府:太平府,古府名,位于今安徽省黄山市。
秣陵关:秣陵关,古关名,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采石矶:采石矶,古地名,位于今安徽省马鞍山市采石区。
徐州镇总兵:徐州镇总兵,是清朝时期设立在徐州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
宿州:宿州,古县名,位于今安徽省宿州市。
夹沟、符离:夹沟和符离,均为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瓦子口:瓦子口,古地名,位于今安徽省宿州市。
滩口:滩口,古地名,位于今安徽省宿州市。
永城铁佛寺:永城铁佛寺,位于今河南省永城市。
柳集、临涣集:柳集和临涣集,均为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句容:句容,古县名,位于今江苏省镇江市。
宁国:宁国,古县名,位于今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
湾沚、黄池:湾沚和黄池,均为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帮办:协助办理,指担任副职。
三省剿匪事:三省指安徽、江苏、河南,剿匪事即剿灭匪患的事务。
副都统:副都统,是清朝中央政府中的高级官员。
刘添福:刘添福,捻军将领。
蒙城王家圩:蒙城王家圩,位于今安徽省宿州市蒙城县。
淝南板桥集:淝南板桥集,位于今安徽省亳州市。
陆连科:陆连科,捻军将领。
定远:定远是安徽省的一个地名。
固镇:固镇,古县名,位于今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
唐家寨:唐家寨,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
济宁: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山东省。
徐、宿剿匪事:徐、宿剿匪事,指徐州和宿州的剿匪事务。
临涣、韩村、赵家海、张圩:临涣、韩村、赵家海、张圩,均为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袁圩:袁圩,位于今安徽省宿州市。
刘添祥:刘添祥,捻军将领。
童亭、藕池:童亭和藕池,均为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龚耀伦:龚耀伦,清朝将领。
赵学焕:赵学焕,捻军将领。
西洋集:西洋集,位于今安徽省宿州市。
颍、亳:颍、亳,均为古县名,位于今安徽省亳州市。
姜台凌:姜台凌,捻军将领。
登、莱、青三府:登、莱、青三府,指山东省的登州府、莱州府、青州府。
僧格林沁:清朝将领,曾参与多次平叛和抗击外敌的战役。
淄川、白莲池:淄川、白莲池,均为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张总愚:张总愚,捻军将领。
随州:随州,古县名,位于今湖北省随州市。
阎圩:阎圩,位于今江苏省宿迁市。
任虎、邓三摩:任虎、邓三摩,均为捻军将领。
李四喜、任友得:李四喜、任友得,均为捻军将领。
童亭、藕池四十二圩:童亭、藕池四十二圩,指童亭和藕池地区的四十二个村庄。
刘添福自豫回窜:刘添福自豫回窜,指刘添福从河南省返回并再次叛乱。
褚庄、邱家圩、檀城:褚庄、邱家圩、檀城,均为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任护、任大牛:任护、任大牛,均为捻军将领。
苗村:苗村,位于今江苏省宿迁市。
李大喜:李大喜,捻军将领。
解沟、五沟、任圩:解沟、五沟、任圩,均为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李华东:李华东,捻军将领。
孙甿大营:孙甿大营,位于今河南省。
赵学焕等:赵学焕等,指赵学焕和其他捻军将领。
疾:疾病。
张秋河:张秋河,位于今山东省济南市。
枭匪:枭匪,指凶恶的盗匪。
夏津:夏津,古县名,位于今山东省德州市。
西捻平:西捻平,指西捻军被平定。
湖北:中国的一个省份,历史上多次发生战乱。
伤发:旧伤复发。
同安:同安,古县名,位于今福建省厦门市。
男爵:男爵,是封建社会中的贵族称号。
乾清门侍卫:乾清门侍卫,是清朝宫廷中的侍卫官职。
通州协副将:通州协副将,是清朝地方军事单位的官职。
河间协:河间协,是清朝地方军事单位的官职。
粤匪:粤匪是指来自广东地区的土匪或叛军。
静海李家庄:静海李家庄,位于今天津市静海区。
梁头、孙家庄:梁头、孙家庄,均为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南阳镇总兵:南阳镇总兵,是清朝时期设立在南阳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
光州捻匪:光州捻匪,指在光州(今河南省光山县)活动的捻军。
乌龙集州判:乌龙集州判,指乌龙集的州判,即地方官员。
光山: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河南省。
联恩:联恩是清朝的一位将领,曾参与镇压捻军。
易添富:易添富,捻军将领。
汝阳、息县:汝阳、息县,均为古县名,位于今河南省。
戕:杀害。
王党、黄五雷:王党、黄五雷,均为捻军将领。
皖捻:皖捻是指活跃在安徽地区的捻军,捻军是19世纪中叶中国一支重要的农民起义军。
首张洛行:张洛行是捻军的重要将领之一,在捻军中担任首领。
龚瞎子:龚瞎子是捻军中的将领,因其视力不佳而得名。
扰归德:扰归德指的是捻军对归德(今河南商丘)地区的侵扰。
襄樊土匪:襄樊土匪指的是在襄樊地区活动的土匪。
邓州、内乡:邓州和内乡是河南省的两个地名,此处指这两地的沦陷。
贼渠朱中立:朱中立是捻军中的首领。
图萨兰巴图鲁:图萨兰巴图鲁是清朝对有功将领的封号,意为英勇的战士。
角子山捻匪:角子山捻匪是指盘踞在角子山的捻军。
沁阳、嵩县:沁阳和嵩县是河南省的两个地名。
麻城:麻城是湖北省的一个地名。
沙窝坊、虎头关:沙窝坊和虎头关是湖北省的两个地名,此处指联恩在此地设防。
周家口:周家口是河南省的一个地名。
光州、固始:光州和固始是河南省的两个地名。
五马沟:五马沟是亳州的一个地名。
穀熟集、界沟集:穀熟集和界沟集是地名,位于穀熟和界沟。
亳州:亳州是安徽省的一个地名。
贼目:贼目是捻军中的小头目。
都统德楞阿:德楞阿是清朝的一位都统,参与镇压捻军。
寻解:寻解是指围困的形势得到缓解。
角子山:角子山是地名,位于角子山地区。
确山:确山是河南省的一个地名。
沁阳:沁阳是河南省的一个地名。
嵩县:嵩县是河南省的一个地名。
光山、商城:光山和商城是河南省的两个地名。
槐店:槐店是河南省的一个地名。
五沟营:五沟营是地名,位于五沟营地区。
巡抚恒福:巡抚恒福是清朝的一位巡抚,负责地方行政。
西华:西华是河南省的一个地名。
舞阳北舞渡:舞阳北舞渡是河南省的一个地名。
杀虎桥:杀虎桥是地名,位于杀虎桥地区。
世职:世职是指世袭的官职。
谥武烈:谥武烈是对有功将领的一种追赠谥号。
湘军:湘军是清朝末年一支以湖南人为主要成分的军队。
塔齐布:塔齐布是清朝的一位将领。
武、汉、蕲、黄:武、汉、蕲、黄是指武昌、汉口、蕲春、黄州等地区。
正阳关:中国古代的一个关隘,位于河南省。
马头:马头是地名,位于马头地区。
六安:六安是安徽省的一个地名。
蚌埠、长淮卫:蚌埠和长淮卫是安徽省的两个地名。
怀远:怀远是安徽省的一个地名。
凤阳:凤阳是安徽省的一个地名。
炉桥:炉桥是安徽省的一个地名。
邓正明:邓正明是捻军中的首领。
邵伯湖:邵伯湖是江苏省的一个湖泊。
江西九江镇总兵:江西九江镇总兵是指江西九江地区的军事指挥官。
天长:天长是安徽省的一个地名。
漕运总督吴棠:漕运总督吴棠是清朝的一位漕运总督。
徐、宿军:徐、宿军是指徐州和宿州的军队。
长城贼堡:长城贼堡是指长城附近的贼人据点。
郜家花园、孙甿贼巢:郜家花园和孙甿贼巢是指贼人盘踞的地方。
江浦、浦口:江浦和浦口是江苏省的两个地名。
九洑洲:九洑洲是江苏省的一个地名。
通州:通州是江苏省的一个地名。
江宁大营:江宁大营是指江宁地区的军事营地。
临淮:临淮是安徽省的一个地名。
普承尧:普承尧是清朝的一位将领。
七里河岸贼垒:七里河岸贼垒是指七里河岸的贼人据点。
同治:同治是清朝的一个年号,时间约为1862年至1874年。
宝应: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江苏省。
山阳、汊河:山阳和汊河是江苏省的两个地名。
邳州:邳州是江苏省的一个地名。
猫儿窝贼栅:猫儿窝贼栅是指猫儿窝地区的贼人据点。
长城兵:长城兵是指驻守长城的军队。
三汊河:三汊河是江苏省的一个地名。
七里洲贼垒:七里洲贼垒是指七里洲的贼人据点。
江宁平:江宁平是指江宁地区的局势得到平定。
九江镇:九江镇是江西省的一个地名。
卒:卒是指去世。
谥刚愍:谥刚愍是对有功将领的一种追赠谥号。
应城:应城是湖北省的一个地名。
技勇巴图鲁:技勇巴图鲁是清朝对有功将领的封号,意为技艺高超的勇士。
寿州:寿州是安徽省的一个地名。
扬州:扬州是江苏省的一个地名。
湖西:湖西是指湖泊的西部地区。
淮安: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江苏省。
兖州:兖州是山东省的一个地名。
凤凰山: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江苏省。
康锦文:康锦文是清朝的一位将领。
白莲池: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江苏省。
刘双印:人名,捻军首领。
宋维鹏:宋维鹏是捻军中的首领。
苗沛霖:清朝末年捻军领袖之一,因叛乱被清军剿灭。
檄:古代军事文书,用于发布命令或宣布某事。
国瑞:清朝将领,曾参与多次战役,因功被封。
红里贼圩:指红里地区的叛军据点。
王圩:指王地区的叛军据点。
重壕:指深壕,常用于防御。
皖军总兵:皖军的高级将领,总兵是清朝的一种军事职务。
宋庆:清朝将领,曾参与多次战役。
捻军:清朝末年一支活跃在山东、安徽、江苏等地的农民起义军。
迁延:拖延,延误。
浙江处州镇总兵:浙江处州镇的高级军事职务,总兵是清朝的一种军事职务。
前锋:军队中的先锋部队,负责先头作战。
柳林大小诸寨:指柳林地区的多个寨子。
蕲水: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湖北省。
蕲州: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湖北省。
罗田: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湖北省。
广济: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湖北省。
英山: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湖北省。
霍山: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湖北省。
土漠河: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湖北省。
淮甸:淮河流域地区。
台庄: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山东省。
运河:中国古代的一条重要水道,连接了黄河和长江。
睢州: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河南省。
旧黄河:古代黄河的旧河道。
山东境:山东省的境内。
曹州: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山东省。
遂平: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河南省。
西平: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河南省。
长沟: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山东省。
刘铭传:清朝将领,曾参与多次战役。
曹州之役:指发生在曹州的战役。
黄马褂:清朝官员的服饰之一,是荣誉的象征。
义子:非亲生但收养为子的关系。
振邦:人名,此处指国瑞的义子。
盐本:盐的资本,指盐商的资本。
田产:土地和财产。
官库:官府的仓库。
疆吏:地方官员。
张之万:人名,清朝官员。
谭廷襄:人名,清朝官员。
保定: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河北省。
济阳: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山东省。
德平: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山东省。
鲁山: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河南省。
曹州之败:指曹州的战役失败。
归德: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河南省。
提督简放:由皇帝直接任命的提督。
云骑尉:清朝的一种军事职务。
李世忠:人名,清朝将领。
詹启纶:人名,清朝将领。
胡士礼:人名,此处指被殴毙的人。
戍黑龙江:被流放到黑龙江省。
李鸿章:人名,清朝官员,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
光绪八年:清朝光绪八年,即公元1882年。
给事中:清朝的一种官职,负责监察官员。
福润:人名,清朝官员。
沈秉成:人名,清朝官员。
张之洞:人名,清朝官员,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
临淮军:清朝的一支军队。
陈国瑞楚胜军:陈国瑞所领导的楚胜军。
高邮: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江苏省。
天长龙岗: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江苏省。
清江浦: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江苏省。
战车桥镇: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江苏省。
淮关:古代的关卡,负责征收关税。
众兴集: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江苏省。
汊河: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江苏省。
沙浦庄: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江苏省。
孙化祥:人名,捻军首领。
刘金春:人名,捻军首领。
棍匪:指使用棍棒为武器的匪徒。
教匪:指信奉邪教的匪徒。
卓勇巴图鲁:蒙古语,意为英勇的勇士。
泗洲: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江苏省。
副将:清朝的一种军事职务,相当于现代的旅长。
卓胜营:陈国瑞所领导的军队。
黑石渡: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安徽省。
马融和:人名,捻军首领。
楚、豫之交:楚州和豫州之间的地区。
新疆: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西北部。
临平: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陕西省。
回匪:指信奉伊斯兰教的叛乱分子。
富平: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陕西省。
大荔: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陕西省。
绥德州: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陕西省。
安徽寿春镇总兵:安徽寿春镇的高级军事职务,总兵是清朝的一种军事职务。
法凌阿巴图鲁:蒙古语,意为勇猛的勇士。
封丘:中国的一个地名,位于河南省。
黄河套:黄河弯曲的部分。
左宗棠:人名,清朝官员,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八年:指某年,此处应指作者生平中的第八个年头。
伤愈:受伤后恢复健康。
西行:向西行进。
破贼於宜川:在宜川击败敌贼。
平绥德州叛卒:平定绥德州叛乱士兵。
回匪东趋:回民叛军向东移动。
命赴山西防河:被命令前往山西防守河流。
河西土匪起:河西地区的土匪开始活动。
宝昌渡河击破其众:在宝昌渡河击败土匪。
奉檄搜捕北山土匪,悉平:奉命搜捕北山土匪,全部平定。
十年:指某年,此处应指作者生平中的第十个年头。
赴寿春镇任:前往寿春镇担任职务。
十一年:指某年,此处应指作者生平中的第十一年。
霍丘蔡家集土匪李六倡乱:霍丘蔡家集的土匪李六发起叛乱。
率轻骑百人往剿,诛渠魁而还:率领一百名轻骑兵前往剿灭,诛杀了首领后返回。
事定,加头品顶戴:事情平定后,被加封头品顶戴的荣誉。
光绪二年:清朝光绪二年,即1876年。
平永城、涡阳土匪:平定了永城、涡阳的土匪。
被优叙:被给予优厚的叙奖。
宝昌剿捻功最多:在宝昌剿灭捻军中立下最大的功绩。
镇寿春先后三十年:在寿春镇守了三十年。
淮北恃为保障:淮北地区依赖其为保障。
调广东南韶镇:被调往广东南韶镇。
未任:未上任。
寻还故官:不久后回到原来的官职。
俄罗斯、法兰西、日本三次开兵衅:俄罗斯、法国、日本三次发动战争。
调防南北:被调往南北两地防守。
事定仍回本任:事情平定后,仍然回到原来的职位。
二十六年:指某年,此处应指作者生平中的第二十六个年头。
卒於官:在官职上去世。
赐恤:被赐予抚恤。
并向荣:并向荣,历史人物,具体事迹不详。
得力之将:得力的将领。
和春:和春,历史人物,具体事迹不详。
克庐州:攻克庐州。
悉赖二人:全靠这两个人。
遂与皖事终始:于是与安徽的事务从开始到结束。
桐城之溃:桐城失守。
由於争饷不和:由于争夺军饷而不和。
亦疆臣无调度之方以致之:也是因为地方官员没有合理的调度方法导致的。
老於军事:在军事上经验丰富。
持重无失:行事稳重,没有失误。
名将之子:著名将领的儿子。
在豫军中最号忠勇:在豫军中最以忠勇著称。
勇足冠军:勇猛无比,堪称冠军。
剽悍不受绳尺:勇猛而不受约束。
不能以功名终:不能以功名善终。
材武不及:才智和武艺都不如他人。
器量差胜焉:但是气量方面略胜一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二百十五-评注
此段古文记录了一位古代将领的生平事迹,通过对每一段描述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其军事才能、政治智慧以及个人品质。
‘八年,伤愈,西行,破贼於宜川,平绥德州叛卒。’这表明此将领在伤愈后,立即投身战场,表现出极高的忠诚和执行力。西行破贼、平叛,显示了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对局势的准确判断。
‘回匪东趋,命赴山西防河。’这一句反映了将领面对新的威胁时,能够迅速调整战略,前往山西加强防御,显示了其灵活应变的能力。
‘九年,河西土匪起,宝昌渡河击破其众。’此句中的‘宝昌渡河’体现了将领的勇气和决心,‘击破其众’则再次证明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奉檄搜捕北山土匪,悉平。’这句话说明了将领在接到命令后,能够迅速行动,平定了北山土匪,显示出其执行力强、治乱有方。
‘十年,赴寿春镇任。’这句话表明将领被任命为寿春镇守,这不仅是对其能力的认可,也是对其地位的提升。
‘十一年,霍丘蔡家集土匪李六倡乱,率轻骑百人往剿,诛渠魁而还。’此句描绘了将领亲自率兵剿匪的场景,‘诛渠魁而还’表明其成功平定了叛乱,也显示了他敢于担当的精神。
‘事定,加头品顶戴。’这句话说明了将领因功被封赏,这是对其军事才能和贡献的肯定。
‘光绪二年,平永城、涡阳土匪,被优叙。’这句话再次强调了将领在平定叛乱中的出色表现,以及朝廷对他的认可。
‘宝昌剿捻功最多,镇寿春先后三十年,淮北恃为保障。’此句表明将领在剿捻和平定淮北叛乱中功勋卓著,成为了淮北地区的保障。
‘调广东南韶镇,未任,寻还故官。’这句话反映了将领的职业生涯中,有过调动,但最终还是回到了原来的职位,这可能是因为他在原来的职位上有着出色的表现。
‘俄罗斯、法兰西、日本三次开兵衅,调防南北,事定仍回本任。’这句话说明了将领在面临外敌入侵时,能够被调动到南北防线上,并在事定后回到原职,显示了他的忠诚和尽职。
‘二十六年,卒於官,赐恤。’这句话说明了将领在任上去世,朝廷对他进行了追悼和抚恤,这是对其一生贡献的肯定。
‘论曰’部分是对上述将领的评价,‘秦定三、郑魁士并向荣得力之将’表明这些将领是朝廷的得力助手,‘和春克庐州,悉赖二人’则强调了他们在庐州战役中的关键作用。
‘桐城之溃,由於争饷不和,亦疆臣无调度之方以致之。’这句话分析了桐城之溃的原因,指出是内部不和和调度不当导致的。
‘傅振邦老於军事,持重无失。’这句话赞扬了傅振邦在军事上的老练和稳重。
‘邱联恩名将之子,在豫军中最号忠勇。’这句话说明了邱联恩的儿子继承了父亲的名声,以忠勇著称。
‘陈国瑞勇足冠军,剽悍不受绳尺,不能以功名终。’这句话评价了陈国瑞虽然勇猛,但由于性格原因,未能以功名终。
‘郭宝昌战绩亦与并称,材武不及,而器量差胜焉。’这句话比较了郭宝昌和其他将领,虽然武艺不及他人,但器量上更为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