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赵尔巽(1844年-1927年),清代著名历史学家。作为清史的编撰者之一,他在清朝历史研究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赵尔巽编写的《清史稿》成为了后世研究清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20世纪初)。
内容简要:《清史稿》是赵尔巽根据丰富的史料和个人研究,所编纂的清朝历史书籍。书中详细记录了清朝自建立到灭亡的政治、军事、外交、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全书通过对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描述,展现了清朝的盛衰和历史进程。它对后世研究清朝历史、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是研究清朝历史的基本参考书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二百十二-原文
李僡 吴棠 英翰 刘蓉 乔松年 钱鼎铭 吴元炳
李僡,字惠人,陕西华阴人。道光二年进士,直隶即用知县,补抚宁,调青县。举卓异,历沧州、深州,擢大名知府。调保定,擢大顺广道,迁按察使。二十一年,擢顺天府尹。二十三年,南河决,命偕侍郎成刚驰往督工。二十六年,出为江苏布政使,以病归。三十年,起授甘肃布政使。咸丰元年,擢河南巡抚。长芦盐政疲敝,言官请变通悬岸,僡偕直隶总督讷尔经额议改直、豫悬岸,分别官办、商贩。二年,调山东。粤匪由武昌东下趋江宁,僡遣精兵二千驰援,亲赴兖、沂、曹诸府察形势,分兵扼隘防守。履行河堤,令黄河渡船悉归曹县刘家口、单县董家口,断他口私渡。檄候补道庆凯等驻兵要隘,搜捕捻匪。
三年,江宁陷,徐州捻、枭诸匪蜂起,僡再赴兖、沂、曹诸府督防。未几,扬州陷,僡令防军分三路:游击王凤祥等驻郯县红花埠为东南路,总兵百胜等驻峄县韩庄闸及阴平为中路,总兵三星保巡刘家、董家二口,遏贼北窜,为西南路。传驻宿迁迤北,与百胜等犄角。四月,贼自浦口北窜安徽,陷滁州,逼凤阳临淮关。僡进驻宿迁,虑徐州守兵弱,请移山西、陕西、绥远诸路援兵策应。五月,贼自亳州经米家集窜河南,陷归德、扰刘家口。僡命防军进击,民团继之,毁北岸船,贼不得渡。有由曹河驶入者,乘半渡击沉之,贼败退。寻自河南汜水北渡温县,西路告警,僡自曹州分兵驰援,督师继之。比贼围怀庆,僡会诸军力战,解其围。捻匪扰归德境,毗连曹、单、僡留陕、甘兵九百会剿,自引师回防东路。
自粤匪起,所至各行省皆瓦解,疆吏能御贼不使入境且出境剿贼者,惟僡一人。文宗深嘉之,屡欲擢任总督,以山东为畿辅屏蔽,倚僡为重,故未果。寻卒於官,优诏悼惜,赠总督、太子少保,谥恭毅。子启诏,署湖南桂阳州,殉难,赠道衔。
吴棠,字仲宣,安徽盱眙人。道光十五年举人,大挑知县,分南河,补桃源。调清河,署邳州。山东捻匪入境,率团勇击走之,还清河。咸丰三年,粤匪陷扬州,时图北窜,棠招集乡勇,分设七十二局,合数万人,联络邻近十馀县,合力防御,有声江、淮间。丁母忧,士民攀留,河道总督杨以增疏请令治丧百日后,仍署清河。太常寺少卿王茂荫疏荐,诏询以增,亦以治绩上,特命以同知直隶州即补,赐花翎。
六年,丁父忧,仍留江苏,以剿匪功,累擢以道员即补。十年,补淮徐道,命帮办江北团练。皖北捻匪出入,以徐、宿为孔道,山东土匪时相勾结,一岁数扰,棠督军屡击走之。
十一年,擢江宁布政使,署漕运总督,督办江北粮台,辖江北镇、道以下,令总兵龚耀伦等破贼於阜宁、山阳,解安东围。漕督旧驻淮安府城,棠以清江浦地当冲要,筑土城驻之。捻匪大举来扑,督军力战击退,贼踞众兴集相持,令骁将陈国瑞进攻,战十日,大破之,贼遁泗州。
督属县筑圩寨,坚壁清野,收抚海州,赣榆土匪,先后遣将击捻匪,擒李麻子於曹八集,斩何申元於洞里庄,歼卜里於半截楼,又破山东幅匪於郯城徐家圩、镒阳集、长城等处。
同治二年,实授漕运总督。令陈国瑞进剿沂州,迭歼渠魁,国瑞遂隶僧格林沁军。苗沛霖叛陷寿州,棠令总兵姚庆武、黄开榜水陆赴援。
疏言:“欲拯临淮之急,必须一军由宿、蒙直捣怀远,使苗逆急於回顾,临淮始可保全。削平之策,尤须数道进兵,方能制其死命。”又密陈:“皖北隐患,淮北盐务疲敝,悉由李世忠盘剥把持,其勇队在怀、寿一方盘踞六年,焚掠甚於盗贼。苗平而淮北粗安,李存而淮南仍困,请早为之计。”诏下僧格林沁等筹办。
三年,加头品顶戴,署江苏巡抚。四年,调署两广总督。棠疏陈:“江境尚未全平,请收回成命,专办清淮防剿。”诏嘉其不避难就易,仍留漕督任。
军事初定,即筹复河运。署两江总督,未几,回任。五年,调闽浙总督。
六年,调四川总督。时蜀中军事久定,养兵尚多,而协济秦、陇、滇、黔,岁饷不赀。棠令道员唐炯剿贵州龙井苗匪,复麻哈州。
道员张文玉等克黄平州,疏请遣周达武一军入黔助剿,即调达武贵州提督,饷仍由四川任之。平苗之役,赖其力焉。
八年,云贵总督刘岳昭劾棠赴川时仆从需索属员馈送,言官亦劾道员锺峻等包揽招摇,命湖广总督李鸿章往按。
鸿章覆奏:“川省习尚钻营,棠遇事整顿,猾吏造言腾谤。”诏责棠力加整饬,勿稍瞻顾,斥岳昭率奏失实,惟坐失察锺峻等薄谴。
十年,署成都将军,奏拨捐输银二十万两赈饥民。
十三年,云南、贵州军事先后肃清,以协饷功被优叙。
灌县山匪作乱,令提督李有恒剿平之,斩其渠余其隆。
疏言:“部章新班遇缺先人员补官较易,服官川省者,报捐不惜重利借贷,其中即有可用之才,夙累既重,心有所分,官债虽清,民生必困。请敕部另议变通,俾试用甄别年满、历练较久诸员,得有叙补之期,实於吏治有益。”
光绪元年,剿叙永厅匪及雷波叛蛮,平之。
以病乞罢。
二年,卒,诏优恤,谥勤惠。
英翰,字西林,萨尔图氏,满洲正红旗人。
道光二十九年举人。
咸丰四年,拣发安徽,以知县用。
九年,署合肥。
粤匪扰皖北,督乡团击败之。
又破贼华子冈、小河湾,擢同知。
十一年,署宿州。
同治元年,捻匪来犯,英翰偕总兵田在田克高黄山寨,进破湖沟,擢知府,赐花翎。
二年,捻首张洛行为僧格林沁大军所败,回老巢,英翰击败之於青甿。
会攻克雉河集,英翰授策降人,擒洛行送僧格林沁大营诛之,授颍州知府。
巡抚唐训方及袁甲三交章荐英翰沉勇有谋,剿浍北匪圩功多。
苗沛霖复叛,攻蒙城、寿州,英翰督兵攻克蒙城附近贼圩,又击败沛霖所遣攻寿州兵。
会总兵姚广武破韩村贼寨,攻狼山,贼弃垒遁,蒙城粮道始通。
署庐凤道,擢按察使。
复督兵援蒙城,攻蔡家圩,断贼粮道,遣参将程文炳等四出截击,夷贼垒数十。
僧格林沁、富明阿诸军先后至,大破贼,沛霖就歼,附沛霖诸圩尽克,赐号格洪额巴图鲁。
三年,粤匪合捻匪由陕南窜湖北,将遥为江宁声援,其锋甚锐。
僧格林沁调英翰赴援,贼方围麻城,袭破柏子塔贼屯,贼渠陈得才等自白臬走阎家河,英翰督军迎战,破之。
寻以请奖冒滥,夺勇号,降五级留任。
贼自松子关窜皖境,巡抚乔松年奏调英翰回援,克金家寨。
贼窜六安、青山,会诸军击走之。
群贼麕聚英山、霍山,连破之於乐儿岭、土门、黑石渡。
时江宁已下,僧格林沁大军进逼,贼皆携贰,陈得才仰药死。
马融和有众数万,英翰令郭宝昌招致之。
贼首蓝成春亦降,馀小头目纷纷求抚。
僧格林沁以成春乃粤中老贼,斩之以徇。
未至者遂散走,而张总愚、牛洛红、任柱、赖文光等勾结复炽。
论功,英翰复赐号铿僧额巴图鲁,擢安徽布政使。
四年,捻匪自河南窜山东,僧格林沁战殁,遂大举犯安徽,觊复踞蒙、宿旧巢,英翰屯雉河集,为贼所围。
道员史念祖佐英翰且战且守,凡四十五日,援军至,突围夹击,大破之,贼乃解围引去,晋号达春巴图鲁。
五年,就擢巡抚。
前抚乔松年调陕西,剿西捻张总愚,以皖军郭宝昌从行,其饷仍由英翰筹供。
东捻由固始犯皖境,皖军扼之,复窜麻城,英翰率军防六安。
六年,贼复由楚、豫入山东,方议就运河筑长围圈贼,英翰分拨皖军,令黄秉钧扼宿迁,张得胜扼猫儿窝滩,程文炳以骑兵备游击,余承先率水师由洪湖入运河,捻势渐蹙。
英翰丁父忧,予假一月治丧,改署任。
是年冬,捻首任柱为淮军所歼,馀党散扑运河,皖军截击,收降数千人,赖文光走扬州就擒。
东捻平,论功,予三等轻车都尉世职。
再疏请终制,报可,而西捻渡河北犯。
七年春,畿辅戒严,英翰率军驰援,命驻河南。
英翰奏以所部交河南巡抚李鹤年调遣,请回旗守制,诏慰留之。
遂会诸军围贼於运河东,捻众聚歼,加太子少保,辞,不许。
八年,回旗营葬,请留京,予假两月,期满仍回任。
十年,於亳州捕叛捻宋景诗,诛之。
十三年,擢两广总督。
粤匪悍酋杨辅清败逸后,犹潜匿福建晋江,令降将马融和等往捕,至是始就擒,奏请诛之。
光绪元年,入觐,晋二等轻车都尉世职。
广东闱姓捐奉旨严禁,英翰奏请弛禁助饷,又因随员招摇,为广州将军长善等所劾,召还京,被议,褫职。
未几,命还世职,以二品顶戴署乌鲁木齐都统。
二年,实授。
寻卒,赠太子太保,复勇号,赐恤,谥果敏。
安徽省城及凤阳、寿州、宿州、阜阳、蒙城、涡阳并立专祠,赐其母银二千两,人葠六两。
无嗣,弟英寿袭世职。
刘蓉,字霞仙,湖南湘乡人。
诸生。
少有志节,与曾国藩、罗泽南讲学。
军事起,佐泽南治团练。
咸丰四年,从国藩军中,既克武昌,转战江西。
五年,泽南由江西回援湖北,蓉从之,领左营。
弟蕃,战殁於蒲圻,蓉送其丧归,遂辞军事。
寻丁父忧,胡林翼奏徵之,不出。
十一年,骆秉章督师四川,聘参军事,疏荐其才,诏以知府加三品顶戴,署四川布政使,寻实授。
秉章於军事吏治,悉倚蓉赞助,亦时出视师,蓝、李诸匪以次削平。
事详秉章传。
同治元年,石达开由滇、黔边境入四川。
预调诸军罗布以待,秉章令蓉赴前敌督战,达开不得逞,徘徊於土司地,穷蹙就擒。
蓉亲往受俘,槛送成都诛之,被旨嘉奖。
时粤、捻诸匪蓝成春、陈得才等窜扰陕南,踞汉中、城固等城,川匪馀孽亦入陕蔓延,势方炽。
多隆阿督师关中,注重北路回匪,於南路未能兼顾。
官文疏荐蓉堪当一面,於是命蓉督办陕南军务,擢陕西巡抚。
秉章分兵四千授蓉,总兵萧庆高、何胜必两军先赴援,亦隶之。
又遣将赴湖南增募万人,蓉於十月进屯广元。
三年春,汉中粤、捻诸匪因江宁被围急,促其回援,遂自退,趋湖北。
蓉入汉中部署屯防,清餘匪。
多隆阿围盩厔久未下,闻蓉将至,督攻益急,克之,而多隆阿受重伤。
三月,蓉抵省城,多隆阿寻卒於军,其所部雷正绾、陶茂林诸军剿西路回匪,入甘肃;穆图善一军议令赴援湖北。
五月,川匪合粤、捻由镇安、孝义突犯省城,蓉集诸军击之於鄠、盩厔之间,寻偕穆图善会击於郿县,贼西走略阳,入甘肃,陷阶州,令何胜必等会川军周达武攻之。
四年,克阶州,川匪餘孽悉平。
雷正绾军譁变,其部将胡士贵率叛兵回扰泾州,蓉遣军扼隘,散其胁从,诛士贵。
会编修蔡寿祺疏劾恭亲王奕,牵及蓉,指为夤缘,诏诘蓉令自陈。
蓉奏办,自言荐举本末,并讦寿祺前在四川招摇,擅募兵勇,为蓉所阻,挟嫌构陷。
复为内阁侍读学士陈廷经所劾,命大学士瑞常、尚书罗惇衍按究,坐漏泄密摺,降调革任。
陕甘总督杨岳斌疏言陕西士民为诉枉乞留,诏蓉仍署巡抚。
五年,奏荐贤能牧令龚衡龄等,请予升阶,下部议駮。
蓉疏言:‘近来登进之途,多出於从军,而究心民瘼者,仍潦倒於下吏。陕西疮痍未起,急应旌举贤能以为之劝。’
上特允之。
先是,蓉任凤邠道黄辅辰经理回民叛产,设法垦治,岁获穀数百万斛,成效甚著,因奏:‘陕西兵后荒芜,以招徕开垦为急务。应视兵灾轻重,荒地多少,以招垦成数为州官吏劝惩。’
报可。
寻以病乞开缺,上允其请,以乔松年代之,仍留陕西治军。
捻匪张总愚入陕,逼省城,蓉与松年议不合,所部楚军三十营,统将无专主,士无战心,屯灞桥,为贼所乘,大溃。
诏斥蓉贻误,夺职回籍。
十二年,卒。
湖南巡抚王文韶疏闻,命复官,陕西请祀名宦祠。
乔松年,字鹤侪,山西徐沟人。
道光十五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再迁郎中。
咸丰三年,以知府发江苏,除松江,调苏州。
会匪刘丽川据上海,省城潮勇潜与通,松年侦知之,白上官诛其为首者。
丁父忧,总督怡良奏留,从克上海,擢道员,赐花翎,授常镇通海道。
六年,从怡良驻常州,署两淮盐运使。
八年,丁本生父忧,总督何桂清复奏留。
九年,授两淮盐运使,兼办江北粮台。
十年,奏劾南河河道总督庚长擅提淮北存盐变价充饷,又截留山西解江北粮台饷银;复劾庚长在清江闻警犹演剧设宴,迨寇急,仓皇退守。
命侍郎文俊往按得实,庚长褫职逮问。
又疏论用勇不如用兵,请发京师护军营暨北五省绿营赴江北防剿。
英吉利、法兰西兵入犯,京师戒严,松年请赴畿辅督兵御敌,谕止之。
十一年,设江南北两粮台,仍命松年办理。
叙劳,以按察使记名。
同治二年,擢江宁布政使,仍留办粮台,擢安徽巡抚。
三年,抵任,驻防临淮。
时苗匪已平,李世忠亦解兵柄,捻匪窜河南、湖北。
松年增募勇千人,就颍、宿间设防,奏请雉河集地处交冲,当建县设官,从之。
又奏苗沛霖馀党自非积恶,请予宽贷;李世忠散遣勇丁,恐流为盗,饬州县整顿捕务。
粤、捻诸匪自湖北麻城、罗田东窜入皖境,松年移军寿州,急调英翰自湖北回援,令朱淮森屯正阳关,蒋凝学迎击於英山,克金家寨。
英翰等败贼於陶家河、黑石渡,僧格林沁大军追至合击,诸贼穷蹙,纷纷乞降,先后凡十馀万。
贼首陈得才后至,为蒋凝学击败,服毒死,获其尸。
上饬英翰等移军进剿,松年请留英翰防皖境,郭宝昌援河南,蒋凝学赴湖北。
四年,僧格林沁战殁,上命曾国藩督师山东。
松年奏:‘国藩久治军务,气体较逊於前。李鸿章才识亚於国藩,而年力正强,如以代国藩督师山东,必能迅奏荡平。’
疏上,报闻。
时捻匪大举犯皖北,围英翰於雉河集,国藩遣援军至,乃击走之。
五年,调陕西巡抚,前任巡抚刘蓉奉命留陕办理军务。
时捻匪张总愚窜入陕境,松年初至,与蓉意见不合,奏劾蓉军政隳坏,留陕无益,蓉亦劾松年掣肘,贪利徇私。
十二月,贼逼省城,蓉军溃於灞桥。
六年正月,提督刘松山援军至,破贼雨花寨,连战皆捷,省城始安。
迭奏请师,鲍超军援陕迄不至,皖军郭宝昌应调来援,偕刘松山转战泾、渭之间,屡捷。
总愚窥同州,欲渡河,未得逞,趋陕北。
六月,总督左宗棠至陕,军事始有统辖。
松山、宝昌等连破贼於北路,至冬,总愚由垣曲渡河,循太行东趋,松山、宝昌尾追。
七年春,宗棠率师入卫畿辅,陕西自捻匪出境,西路回氛仍未靖,松年以病乞假归。
九年,病痊,授仓场侍郎。
十年,授河东河道总督。
奏言:‘今日言治河,不外两策:一则堵铜瓦厢决口,复归清江浦故道;一则就黄水现到处筑堤束之,俾不至横流,至利津入海。’
权衡轻重,以就东境筑堤束黄为顺水之性,事半功倍。
前数年大溜全趋张秋,后又决胡堰、洪川口、霍家桥、新兴屯诸地,黄流穿运,节节梗阻。
惟有尽堵旁泄之路,自张秋西南,沙河迤北,就旧堤修补,为黄河北堤;又自张志门起,至沈家口、马山头,筑新堤一百八十馀里,为黄河南堤:俾仍全趋张秋,借以济运。
下廷臣议行。
十三年,奏请裁东河总督,以巡抚兼领河工,下部议,格不行。
光绪元年,卒,谥勤恪。
钱鼎铭,字调甫,江苏太仓人。
父宝琛,湖北巡抚。
鼎铭,道光二十六年举人,从宝琛治团练。
会匪刘丽川据上海,青浦周立春起应之,陷嘉定,鼎铭与嘉定举人吴林募勇从官军复其城,授赣榆训导。
入赀为户部主事,丁父忧归。
江南大营再溃,诸郡县沦陷,巡抚薛焕退保上海一隅。
曾国藩既克安庆,团练大臣庞锺璐等议乞援,道路梗阻。
鼎铭奋然请行,乘洋商轮船溯江上,至安庆谒国藩,陈吴中百姓阽危,上海中外互市,榷税所入,足运兵数万,不宜弃之资贼。
策画数千言,继以痛哭,国藩遂决策济师。
时薛焕遣将至湖南募勇万二千,国藩知所募皆各军汰遗,不可用,令鼎铭往解散。
遇诸汉口,鼎铭简留精壮九百人,馀悉罢归,无譁者。
还上海,筹饷十八万,租船五,复率赴安庆迎师。
於是国藩奏令延建邵道李鸿章率淮勇五千人赴之。
同治元年三月,至上海,鸿章寻署江苏巡抚,奏请以鼎铭参军事,多所赞画。
积功,擢道员,赐花翎,加布政使衔。
五年,鸿章代国藩督师剿捻匪,令鼎铭驻清江浦,主转运粮饷军仗,迄捻匪灭,始终无绌误。
鸿章与漕运总督张之万累疏荐。
国藩移督直隶,奏调以从。
八年,授大顺广道,就迁按察使,又迁布政使。
十年,擢河南巡抚。
十一年,捻匪馀孽蠢动,鼎铭令总兵崔廷桂剿平之。
用直隶练军制,就河南三镇额兵,简其精壮,抽练马步各三营,重其额饷,择驻冲要地训练,期年成军。
修水利,凿贾鲁河故道,南自周家口,北至朱仙镇,又西北至郑州京水寨,疏积沙,补残堤,俾上游无水涝,下游通舟楫。
复濬勺金河、丈八沟、馀济河、永丰渠以资灌溉。
令诸州县劝民按亩出穀,就乡分仓,择公正绅耆董其事,毋假手胥吏,通省积穀九十馀万石。
提督张曜一军出关剿回,全军饷由河南供给无缺。
光绪元年,卒,赐恤,谥敏肃。
吴元柄,字子建,河南固始人。
咸丰十年进士,选庶吉士。
从团练大臣毛昶熙回籍治团练,从解固始围,击退息县窜匪,擒捻首陈得一。
十一年,汝宁捻首陈大喜窜居霍庄寨,元炳偕道员张曜攻克之。
同治元年,巡抚严树森奏:“元柄骁捷善战,所向有功,军中最得力,请散馆后仍令回河南。”命免散馆授检讨,仍留河南委用。
大喜负固平舆,其党踞李旗屯,元炳偕张曜先平伊庄、陈庄、刘楼贼垒,乘胜下李旗屯,进攻杨楼,破之。
旋克平舆,歼捻首张凤林。
二年,克张冈贼巢,汝南肃清,擢侍讲。
寻攻息县鲍家寨,克之。
三年,拔谭家圩,附近贼寨,次第削平。
丁母忧,回籍,巡抚张之万奏起赴军。
四年,以汝、光诸地稍定,请终制,允之。
六年,补原官。
九年,超擢侍讲学士。
十年,命署湖南布政使。
十二年,擢湖北巡抚,调安徽,再调江苏。
光绪二年,疏陈:“银捐新例,新班遇缺先及遇缺两项,得缺最速,流弊亦多,於政体大有关系,不可不严防其弊。请明定章程,变通办理。”下部议行。
山东、安徽比岁饥民流及淮、扬,元炳截漕抚恤,并疏高宝河、盐运河,以工代赈。
署两江总督者三,兼署江苏学政者一。
七年,丁本生母忧,去官。
十年,入觐,命察山东河工、海防,授漕运总督。
十一年,调安徽巡抚。
十二年,卒,赐恤。
河南巡抚倪文蔚疏陈元炳战功,遗爱在民,请於汝宁建专祠。
论曰:李僡守山东,吴棠保江淮,当时皆负时望。
英翰剿捻,战绩最多,及任皖疆,甚得民心。
刘蓉抱负非常,佐骆秉章平蜀,优於谋略而短於专将,治陕不竟其功。
乔松年在皖倚用英翰而奏绩,在陕不能与刘蓉和衷,徒促偾事。
钱鼎铭慷慨乞师,为平吴之引导,治豫亦有声。
吴元炳以词林事军旅,其际遇特异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二百十二-译文
李僡,字惠人,是陕西华阴人。道光二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直隶知县,后来补任抚宁知县,调任青县。因为政绩突出,历任沧州、深州知府,后来升任大名知府。再调任保定,升为大顺广道,后来迁任按察使。道光二十一年,升任顺天府尹。道光二十三年,南河决堤,他被命令与侍郎成刚一起前往监督工程。道光二十六年,出任江苏布政使,因病回乡。道光三十年,被任命为甘肃布政使。咸丰元年,升任河南巡抚。长芦盐政疲敝,言官请求变通盐税制度,李僡与直隶总督讷尔经额商议改革直隶、河南的盐税制度,分别由官府和商贩经营。咸丰二年,调任山东。广东叛军从武昌东下,李僡派遣精兵两千驰援,亲自前往兖州、沂州、曹州等地观察形势,分兵扼守险要,进行防守。他巡查河堤,命令黄河渡船全部集中在曹县刘家口、单县董家口,断绝其他渡口的私渡。他下令候补道庆凯等驻兵要隘,搜捕捻军。
咸丰三年,江宁陷落,徐州捻军、盗匪纷纷起事,李僡再次前往兖州、沂州、曹州等地督察防守。不久,扬州陷落,李僡命令防守军队分为三路:游击王凤祥等驻守郯县红花埠为东南路,总兵百胜等驻守峄县韩庄闸及阴平为中路,总兵三星保巡刘家、董家二口,遏制敌人北窜,为西南路。他派遣驻军宿迁迤北,与百胜等形成夹击。四月,敌军从浦口北窜安徽,攻陷滁州,逼近凤阳临淮关。李僡进驻宿迁,担心徐州守军力量薄弱,请求调遣山西、陕西、绥远等地的援兵支援。五月,敌军从亳州经过米家集窜入河南,攻陷归德,骚扰刘家口。李僡命令防守军队进攻,民团随后跟进,摧毁北岸船只,敌军无法渡河。有敌军从曹河驶入,李僡乘其半渡时击沉,敌军败退。不久,敌军从河南汜水北渡温县,西路告急,李僡从曹州分兵驰援,亲自督师跟进。当敌军围攻怀庆时,李僡与其他军队合力奋战,解除了围困。捻军骚扰归德边境,与曹州、单县相邻,李僡留下陕、甘的九百名士兵会剿,自己则率军回防东路。
自广东叛军起事以来,所到之处各行省都瓦解了,能够抵御叛军不使其入境并出境剿灭叛军的,只有李僡一人。文宗皇帝非常赞赏他,多次想要提升他为总督,但因为山东是京城屏障,依赖李僡的重要性,所以没有成行。不久,李僡在任上去世,朝廷下诏表示哀悼,追赠总督、太子少保,谥号恭毅。他的儿子李启诏,代理湖南桂阳州知州,为国捐躯,追赠道员。
吴棠,字仲宣,是安徽盱眙人。道光十五年考中举人,通过大挑成为知县,被分配到南河,补任桃源知县。调任清河县,代理邳州知州。山东捻军入境,吴棠率领乡勇击退了他们,返回清河县。咸丰三年,广东叛军攻陷扬州,当时企图北窜,吴棠召集乡勇,设立七十二局,联合数万人,联络邻近十几个县,共同防御,在江淮间有很高的声望。因母亲去世服丧,士民挽留,河道总督杨以增上疏请求允许他在服丧百日后再代理清河县知县。太常寺少卿王茂荫上疏推荐,皇帝询问杨以增,杨以增也以吴棠的政绩上报,皇帝特命吴棠以同知直隶州的身份即补,并赐予花翎。咸丰六年,因父亲去世服丧,仍然留在江苏,因剿匪有功,多次升迁至道员即补。咸丰十年,补任淮徐道,被命令协助办理江北团练。皖北捻军频繁出入,以徐州、宿迁为通道,山东土匪时常勾结,一年中多次侵扰,吴棠率军多次击退。
咸丰十一年,升任江宁布政使,代理漕运总督,督办江北粮台,管辖江北镇、道以下,命令总兵龚耀伦等在阜宁、山阳击败敌军,解除了安东的围困。漕运总督原来驻扎在淮安府城,吴棠认为清江浦地处要冲,筑土城驻扎。捻军大规模进攻,吴棠率军力战击退,敌军占据众兴集与守军对峙,他命令勇将陈国瑞进攻,战斗十天,大败敌军,敌军逃窜至泗州。他命令所属县筑圩寨,坚守壁垒,清除野外,收编海州、赣榆的土匪,先后派遣将领击败捻军,在曹八集擒获李麻子,在洞里庄斩杀何申元,在半截楼歼灭卜里,又在郯城徐家圩、镒阳集、长城等地击败山东的土匪。
同治二年,正式任命为漕运总督。命令陈国瑞进攻沂州,连续歼灭敌军首领,陈国瑞于是成为僧格林沁的部下。苗沛霖叛乱攻陷寿州,吴棠命令总兵姚庆武、黄开榜水陆两路前往支援。上疏说:“想要拯救临淮的危机,必须有一支军队从宿、蒙直接进攻怀远,使苗逆急于回援,临淮才能保全。平定叛乱的策略,必须多路进兵,才能制服敌人。”又秘密上奏:“皖北隐患,淮北盐务疲敝,都是因为李世忠盘剥把持,他的勇队在怀、寿一带盘踞六年,焚掠比盗贼还严重。苗平定了淮北大致安定,李存留则淮南仍然困顿,请尽早制定对策。”皇帝下诏让僧格林沁等人筹备。
同治三年,加封头品顶戴,代理江苏巡抚。同治四年,调任代理两广总督。吴棠上疏陈述:“江境尚未完全平定,请收回成命,专门办理清淮防剿。”皇帝嘉奖他不避难就易,仍然保留漕运总督的职务。军事初步安定后,立即筹备恢复河运。代理两江总督,不久,回任。同治五年,调任闽浙总督。
同治六年,调任四川总督。当时四川的军事已经稳定,养兵众多,而支援秦、陇、滇、黔,每年的军饷难以承担。吴棠命令道员唐炯剿灭贵州龙井苗匪,收复麻哈州。道员张文玉等攻克黄平州,上疏请求派遣周达武一军进入贵州协助剿匪,随即调任周达武为贵州提督,军饷仍然由四川提供。平定苗匪的战役,依靠了他的力量。
同治八年,云贵总督刘岳昭弹劾吴棠前往四川时随从勒索属员馈赠,言官也弹劾道员钟峻等人招摇撞骗,皇帝命令湖广总督李鸿章前往调查。李鸿章复奏称:‘四川风气喜欢钻营,吴棠遇事整顿,狡猾的官员造谣诽谤。’皇帝下诏责成吴棠大力整顿,不要稍有顾忌,斥责刘岳昭奏报失实,只因为疏于察觉钟峻等人而轻罚。同治十年,代理成都将军,上奏拨捐输银二十万两赈济饥民。同治十三年,云南、贵州的军事先后平定,因协饷有功被优叙。灌县山匪作乱,命令提督李有恒剿平,斩杀其首领余其隆。上疏说:“部章新班遇缺先人员补官较易,服官川省者,报捐不惜重利借贷,其中即有可用之才,旧累既重,心有所分,官债虽清,民生必困。请敕部另议变通,使试用甄别年满、历练较久诸员,得有叙补之期,实于吏治有益。”
光绪元年,剿灭叙永厅匪患及雷波叛蛮,平定了他们。因病请求辞职。光绪二年,去世,皇帝下诏优恤,谥号勤惠。
英翰,字西林,姓萨尔图,是满洲正红旗人。道光二十九年考中举人。咸丰四年,被选派到安徽,担任知县。九年,代理合肥县令。广东的叛匪扰乱了皖北,英翰率领乡团击败了他们。又攻破了华子冈、小河湾的贼寇,升任同知。十一年,代理宿州知州。同治元年,捻军来犯,英翰与总兵田在田攻克了黄山寨,进攻湖沟,升任知府,被赐予花翎。二年,捻军首领张洛行被僧格林沁的大军击败,返回老巢,英翰在青州击败了他。在攻克雉河集后,英翰被任命为颍州知府。巡抚唐训方和袁甲三上奏推荐英翰勇敢有谋略,剿灭浍北匪圩有功。苗沛霖再次叛乱,攻打蒙城、寿州,英翰率军攻克蒙城附近的贼寇据点,又击败了苗沛霖派去攻打寿州的军队。同时,总兵姚广武攻破韩村贼寨,进攻狼山,贼寇弃城逃跑,蒙城的粮道才得以畅通。代理庐凤道,升任按察使。再次率军支援蒙城,攻打蔡家圩,切断贼寇的粮道,派遣参将程文炳等四处截击,摧毁了贼寇的数十个据点。僧格林沁、富明阿等各路军队先后到达,大破贼寇,苗沛霖被歼灭,其附从的据点全部攻克,被赐予号格洪额巴图鲁。
三年,广东的叛匪和捻军从陕南窜入湖北,意图远距离支援江宁,他们的攻势非常猛烈。僧格林沁调派英翰支援,贼寇正围攻麻城,英翰偷袭并攻破了柏子塔的贼寇据点,贼寇头目陈得才等从白臬逃到阎家河,英翰率军迎战,击败了他们。不久,因为请求奖赏时过于冒滥,被剥夺了勇号,降职五级留任。贼寇从松子关逃窜到安徽境内,巡抚乔松年上奏请求调派英翰回援,攻克了金家寨。贼寇逃窜到六安、青山,英翰率领各路军队击退了他们。各路贼寇聚集在英山、霍山,英翰在乐儿岭、土门、黑石渡连续击败了他们。当时江宁已经被攻克,僧格林沁的大军逼近,贼寇都开始动摇,陈得才服毒自杀。马融和拥有数万军队,英翰命令郭宝昌招降了他。贼寇头目蓝成春也投降了,其余的小头目纷纷请求招安。僧格林沁因为成春是广东的老贼,将其斩首示众。未到的人于是四散而逃,而张总愚、牛洛红、任柱、赖文光等人又重新勾结起来。论功行赏,英翰再次被赐予号铿僧额巴图鲁,升任安徽布政使。
四年,捻军从河南逃窜到山东,僧格林沁战死,于是大举进攻安徽,企图重新占据蒙城、宿州的老巢,英翰驻扎在雉河集,被贼寇包围。道员史念祖协助英翰边战边守,共四十五天,援军到达,内外夹击,大破贼寇,贼寇于是解围撤退,英翰晋升为达春巴图鲁。五年,晋升为巡抚。前任巡抚乔松年被调往陕西,剿灭西捻军张总愚,带着安徽军队郭宝昌一同行动,其军饷仍由英翰筹措。东捻军从固始进攻安徽境内,安徽军队扼守,又逃窜到麻城,英翰率军防守六安。六年,贼寇再次从湖北、河南进入山东,正商议在运河修建长围圈住贼寇,英翰分拨安徽军队,命令黄秉钧扼守宿迁,张得胜扼守猫儿窝滩,程文炳率领骑兵备游击,余承先率领水师从洪湖进入运河,捻军的形势逐渐被压缩。
英翰因为父亲去世而守丧,请假一个月办理丧事,然后改任。这年冬天,捻军首领任柱被淮军歼灭,其余党羽逃散到运河,安徽军队截击,收降了数千人,赖文光逃到扬州被擒获。东捻军被平定,论功行赏,被授予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再次上疏请求完成丧事,得到批准,但西捻军渡过黄河北犯。七年春天,京城附近实行戒严,英翰率军驰援,被命令驻扎在河南。英翰上奏请求将所部军队交给河南巡抚李鹤年调度,请求回旗守丧,皇帝下诏安慰并留任他。于是各路军队在运河东围困贼寇,捻军被聚歼,晋升为太子少保,辞去职务,没有被允许。八年,回旗营葬,请求留在京城,被批准,休假两个月,期满后仍然回任。十年,在亳州捕获叛捻军宋景诗,将其处决。
十三年,晋升为两广总督。广东叛匪首领杨辅清战败逃走后,仍然潜藏在福建晋江,英翰命令降将马融和等人前往捕捉,至此才被擒获,上奏请求将其处决。光绪元年,入京觐见,晋升为二等轻车都尉世职。广东闱姓赌博被皇帝下令严禁,英翰上奏请求放宽禁令以助军饷,又因为随员招摇,被广州将军长善等人弹劾,召回京城,受到议处,被剥夺职务。不久,命令恢复世职,以二品顶戴署理乌鲁木齐都统。二年,实授。不久去世,被追赠太子太保,恢复勇号,赐予抚恤,谥号果敏。安徽省城及凤阳、寿州、宿州、阜阳、蒙城、涡阳等地建立专祠,赐予其母银二千两,人葠六两。没有子嗣,弟弟英寿继承世职。
刘蓉,字霞仙,是湖南湘乡人。是秀才。年轻时有志节,与曾国藩、罗泽南一起讲学。军事兴起后,协助罗泽南治理团练。咸丰四年,跟随曾国藩的军队,攻克武昌后,转战江西。五年,罗泽南从江西回援湖北,刘蓉跟随他,率领左营。他的弟弟刘蕃在蒲圻战死,刘蓉送其灵柩回家,于是辞去了军事职务。不久,因为父亲去世而守丧,胡林翼上奏请求征召他,他没有出山。十一年,骆秉章总督四川,聘请他担任参军,上疏推荐他的才能,皇帝下诏授予他知府加三品顶戴,代理四川布政使,不久实授。骆秉章在军事和政务上,都依赖刘蓉的支持,也时常派他视察军队,蓝、李等匪徒依次被平定。详情见骆秉章传记。
同治元年,石达开从滇、黔边境进入四川。事先调集各军罗布以待,骆秉章命令刘蓉前往前线督战,石达开不得逞,徘徊在土司地,被围困而擒获。刘蓉亲自前往接受俘虏,将其囚禁并送往成都处决,受到皇帝的嘉奖。当时广东、捻军等匪徒蓝成春、陈得才等人窜扰陕南,占据汉中、城固等城,四川的余孽也进入陕西蔓延,势力正旺盛。多隆阿率军关中,注重北路回民叛乱,对南路未能兼顾。官文上疏推荐刘蓉可以独当一面,于是命令刘蓉督办陕南军务,晋升为陕西巡抚。骆秉章分拨四千军队给刘蓉,总兵萧庆高、何胜必两军先赴援,也隶属于他。又派遣将领前往湖南增募万人,刘蓉在十月进驻广元。三年春天,汉中广东、捻军因为江宁被围困,催促他们回援,于是自行撤退,前往湖北。刘蓉进入汉中部署驻防,清剿余匪。
多隆阿围攻盩厔久未攻克,听说刘蓉即将到达,督攻更加急迫,攻克了盩厔,而多隆阿重伤。三月,刘蓉抵达省城,多隆阿不久在军中去世,他所部的雷正绾、陶茂林等军剿灭西路回民叛乱,进入甘肃;穆图善的一军商议命令前往支援湖北。五月,四川的叛匪与广东、捻军从镇安、孝义突袭省城,刘蓉在鄠县、盩厔之间集结各军迎战,不久与穆图善会合在郿县,贼寇西逃到略阳,进入甘肃,攻陷阶州,命令何胜必等与四川军队周达武会合攻打阶州。四年,攻克阶州,四川的叛匪余孽全部被平定。雷正绾的军队发生哗变,其部将胡士贵率领叛军返回扰乱泾州,刘蓉派遣军队扼守险要,解散了他们的胁从,处决了胡士贵。
会编修蔡寿祺上疏弹劾恭亲王奕訢,牵连到蓉,指责他攀附关系,皇帝下诏责问蓉让他自己陈述。蓉上奏处理,自己陈述推荐举荐的始末,并揭露寿祺以前在四川招摇撞骗,擅自招募士兵,被蓉阻止,怀恨在心陷害他。又因内阁侍读学士陈廷经弹劾,命令大学士瑞常、尚书罗惇衍调查审理,因泄露机密文件,降职调离职务。
陕甘总督杨岳斌上疏说陕西士民为诉冤求留,皇帝下诏让蓉继续代理巡抚。
五年,上奏推荐贤能的牧令龚衡龄等人,请求提升他们的官职,下级部门讨论反对。蓉上疏说:“近来晋升的道路多出自从军,而真正关心民生的,仍然在下级官吏中潦倒。陕西战乱后的创伤尚未恢复,急需表彰贤能来鼓励他们。”皇帝特别同意了他的请求。
在此之前,蓉任凤邠道黄辅辰管理回民叛乱后的产业,设法开垦治理,每年收获粮食数百万石,成效显著,因此上奏:‘陕西战乱后荒芜,以招徕开垦为当务之急。应视战乱轻重,荒地多少,以招垦成数为州官吏的奖惩标准。’得到批准。
不久因病请求离职,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让乔松年代替他,仍然留在陕西处理军务。捻匪张总愚进入陕西,逼近省城,蓉与松年意见不合,他所率领的楚军三十营,统将没有专主,士兵没有战斗意志,驻扎在灞桥,被敌人乘机攻击,大败。
皇帝下诏指责蓉贻误军机,剥夺了他的职务,让他回籍。十二年,蓉去世。湖南巡抚王文韶上疏报告,皇帝下令恢复他的官职,陕西请求在名宦祠中祭祀他。
乔松年,字鹤侪,山西徐沟人。道光十五年进士,被任命为工部主事,再升迁为郎中。咸丰三年,以知府的身份被派往江苏,被任命为松江知府,调任苏州。会匪刘丽川占据上海,省城的潮勇暗中与他勾结,松年侦知后,报告上级官员处决了他们的首领。
父亲去世,总督怡良上奏请求留任,跟随攻克上海,升迁为道员,赐予花翎,任命为常镇通海道。
六年,跟随怡良驻扎常州,代理两淮盐运使。八年,父亲去世,总督何桂清再次上奏请求留任。
九年,被任命为两淮盐运使,兼管江北粮台。十年,上奏弹劾南河河道总督庚长擅自提取淮北存盐变卖充饷,又截留山西解往江北粮台的银两;再次弹劾庚长在清江闻警时还演戏设宴,等到敌人逼近,仓皇退守。命令侍郎文俊前往调查,证实了庚长的罪行,庚长被剥夺职务逮捕。
又上疏论述使用勇夫不如使用士兵,请求派遣京师护军营和北五省绿营前往江北防御剿匪。英吉利、法兰西的士兵入侵,京师戒严,松年请求前往畿辅督兵抵御敌人,皇帝阻止了他。
十一年,设立江南北两粮台,仍然命令松年负责。论功行赏,以按察使的身份记名。
同治二年,升迁为江宁布政使,仍然负责办理粮台,升任安徽巡抚。三年,到任,驻防临淮。当时苗匪已经被平定,李世忠也解除了兵权,捻匪逃窜到河南、湖北。松年增募一千名士兵,在颍、宿之间设防,上奏请求在雉河集地处建立县份设置官员,得到批准。
又上奏苗沛霖余党并非积恶之人,请求宽恕;李世忠解散士兵,担心流为盗贼,命令州县整顿捕务。粤、捻等匪徒从湖北麻城、罗田向东进入安徽境内,松年移军寿州,紧急调集英翰从湖北回援,命令朱淮森驻扎正阳关,蒋凝学在英山迎击,攻克金家寨。英翰等在陶家河、黑石渡击败敌人,僧格林沁的大军追击,敌人走投无路,纷纷请求投降,先后共有十多万人。贼首陈得才最后到达,被蒋凝学击败,服毒自杀,捕获了他的尸体。
皇帝命令英翰等移军进攻,松年请求留下英翰防守安徽边境,郭宝昌支援河南,蒋凝学前往湖北。
四年,僧格林沁战死,皇帝命令曾国藩在山东督师。松年上奏:‘曾国藩长期处理军务,体力比以前差。李鸿章的才识仅次于曾国藩,而且年富力强,如果让他代替曾国藩在山东督师,一定能迅速平定叛乱。’上奏后,得到批准。
当时捻匪大规模侵犯安徽北部,围困英翰于雉河集,曾国藩派遣援军到达,才击退了敌人。
五年,调任陕西巡抚,前任巡抚刘蓉奉命留在陕西处理军务。当时捻匪张总愚逃窜到陕西境内,松年刚到,与蓉意见不合,上奏弹劾蓉军政混乱,留在陕西无益,蓉也弹劾松年阻挠,贪图私利。
十二月,敌人逼近省城,蓉军在灞桥溃败。六年正月,提督刘松山援军到达,攻破敌人的雨花寨,连续作战都取得胜利,省城才安定下来。多次上奏请求派遣军队,鲍超的军队支援陕西一直未到,安徽的郭宝昌应调来支援,与刘松山在泾、渭之间转战,多次取得胜利。
总愚窥视同州,想要渡河,未能得逞,转向陕西北部。六月,总督左宗棠到达陕西,军事才开始有统一的指挥。
松山、宝昌等在北路连续击败敌人,到冬天,总愚从垣曲渡河,沿着太行山东进,松山、宝昌在后面追击。七年春天,宗棠率领军队进入保卫畿辅,陕西自捻匪出境后,西路的回民势力仍未平定,松年因病请假回乡。
九年,病愈,被任命为仓场侍郎。
十年,被任命为河东河道总督。上奏说:‘如今谈论治理黄河,不外乎两策:一是堵住铜瓦厢的决口,恢复清江浦的旧道;二是就在黄水现在流经的地方筑堤约束,使其不至横流,流入利津入海。权衡轻重,以在东岸筑堤约束黄河为顺应水性,事半功倍。前几年大溜全部流向张秋,后来又决口胡堰、洪川口、霍家桥、新兴屯等地,黄水穿运,节节受阻。只有堵住所有旁泄的道路,从张秋西南,沙河以北,修复旧堤,作为黄河北堤;又从张志门起,到沈家口、马山头,筑新堤一百八十多里,作为黄河南堤:使黄河水仍然全部流向张秋,以此帮助运河的运输。’下廷臣讨论执行。
十三年,上奏请求裁撤东河总督,以巡抚兼任河工,下级部门讨论,未能执行。
光绪元年,去世,谥号勤恪。
钱鼎铭,字调甫,是江苏太仓人。他的父亲钱宝琛,曾任湖北巡抚。钱鼎铭在道光二十六年考中举人,跟随父亲钱宝琛参与团练。当时,会匪刘丽川占据上海,青浦的周立春起兵响应,攻陷了嘉定。钱鼎铭和嘉定举人吴林招募勇士跟随官军收复了嘉定城,被授予赣榆训导的职位。后来,他通过捐纳成为户部主事,因为父亲去世而回家守丧。江南大营再次溃败,各个郡县沦陷,巡抚薛焕退守上海一隅。曾国藩攻克安庆后,团练大臣庞锺璐等人商议请求援军,但道路被阻断。钱鼎铭毅然请命前往,乘坐洋商的轮船逆江而上,到达安庆拜见曾国藩,陈述吴中百姓的危急情况,以及上海中外互市带来的税收,足以支持数万军队,不应放弃这些资源资助敌人。他提出了数千字的策略,并痛哭流涕,曾国藩于是决定出兵支援。当时,薛焕派将领到湖南招募一万二千名勇士,曾国藩知道这些人都是各军淘汰下来的,不可使用,命令钱鼎铭前去解散。在汉口遇到这些人,钱鼎铭挑选了九百名精壮士兵留下,其余的都遣散回家,没有发生骚乱。钱鼎铭回到上海,筹集了十八万军饷,租了五艘船,再次率领军队前往安庆迎接援军。于是,曾国藩上奏请求任命延建邵道李鸿章率领五千淮勇前往支援。同治元年三月,李鸿章到达上海,不久被任命为江苏巡抚,上奏请求任命钱鼎铭为参军,给予很多帮助。钱鼎铭积累功绩,被提升为道员,赐予花翎,加授布政使衔。
五年,李鸿章代替曾国藩统领军队剿灭捻匪,命令钱鼎铭驻扎清江浦,负责运送粮饷和军械,直到捻匪被消灭,始终没有出现短缺或失误。李鸿章和漕运总督张之万多次上疏推荐。曾国藩调任直隶总督后,上奏请求调任钱鼎铭跟随。八年,钱鼎铭被任命为大顺广道,随后升任按察使,再升任布政使。十年,升任河南巡抚。十一年,捻匪余孽蠢动,钱鼎铭命令总兵崔廷桂将其剿平。采用直隶练军制度,在河南三镇定额士兵中挑选精壮,组建马步各三营,增加军饷,选择重要地点驻扎训练,一年后形成军队。修复水利,开凿贾鲁河故道,南起周家口,北至朱仙镇,再西北至郑州京水寨,疏通沙积,修补残堤,使上游不受水患,下游船只畅通。又重新开挖勺金河、丈八沟、余济河、永丰渠,用于灌溉。命令各州县按亩征收粮食,在乡村设立仓库,由公正的绅士负责此事,不假手于胥吏,全省积谷九十多万石。提督张曜一军出关剿灭回民,全军军饷由河南供给,没有短缺。光绪元年,钱鼎铭去世,朝廷赐予抚恤,谥号敏肃。
吴元柄,字子建,是河南固始人。咸丰十年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跟随团练大臣毛昶熙回籍治理团练,参与解救固始之围,击退息县流窜的匪徒,擒获捻军首领陈得一。十一年,汝宁捻军首领陈大喜流窜到霍庄寨,吴元柄和道员张曜攻克了那里。同治元年,巡抚严树森上奏说:“吴元柄勇猛敏捷,善于作战,所向披靡,军队中最得力,请散馆后仍让他回河南。”朝廷命令免去他的散馆资格,授予检讨,仍留在河南任职。陈大喜负隅顽抗,其党羽占据李旗屯,吴元柄和张曜先攻克了伊庄、陈庄、刘楼贼营,乘胜攻克李旗屯,进攻杨楼,将其攻克。随后攻克平舆,歼灭捻军首领张凤林。二年,攻克张冈贼巢,汝南地区肃清,被提升为侍讲。不久攻克息县鲍家寨。三年,攻克谭家圩附近的贼营,依次将其平定。
丁忧期间,吴元柄回籍,巡抚张之万上奏请求起用他。四年,因为汝、光等地局势稍微稳定,他请求完成守丧,朝廷同意。六年,恢复原职。九年,破格提升为侍讲学士。十年,被任命为湖南布政使。十二年,升任湖北巡抚,调任安徽,再调任江苏。光绪二年,上疏陈述:‘银捐新例,新班遇缺先及遇缺两项,得缺最快,但弊端也很多,对政体有很大影响,不可不严加防范。请明确制定章程,灵活处理。’朝廷交由相关部门讨论执行。山东、安徽连年饥荒,饥民流亡到淮、扬地区,吴元柄截获漕粮进行抚恤,并上疏修复高宝河、盐运河,用工程代替赈灾。三次署理两江总督,一次署理江苏学政。七年,因母亲去世,辞去官职。十年,入京觐见,被任命为山东河工、海防监察,授予漕运总督。十一年,调任安徽巡抚。十二年,去世,朝廷赐予抚恤。河南巡抚倪文蔚上疏陈述吴元炳的战功,以及他在民间的恩德,请求在汝宁建立专祠。
评论说:李僡守卫山东,吴棠保卫江淮,当时都享有很高的声望。英翰剿灭捻军,战绩最多,等到担任皖疆,非常得民心。刘蓉抱负非凡,辅佐骆秉章平定四川,在谋略上优于专将,治理陕西未能完成其功业。乔松年在皖疆依靠英翰而有所成就,在陕不能与刘蓉和睦相处,反而加速了失败。钱鼎铭慷慨请求援军,成为平定吴三桂的引导,治理河南也有声望。吴元炳以文官身份从事军事,他的际遇非常特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二百十二-注解
李僡:李僡,字惠人,陕西华阴人,清朝官员。道光二年进士,历任知县、知府、按察使、顺天府尹等职,以治河、平匪有功,后擢河南巡抚。
吴棠:吴棠,字仲宣,安徽盱眙人,清朝官员。道光十五年举人,历任知县、布政使、漕运总督等职,以剿匪、治河有功,后擢四川总督。
英翰:英翰,清代官员。
刘蓉:刘蓉,清代官员,曾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起义。
乔松年:乔松年,清代官员。
钱鼎铭:钱鼎铭,清代官员,字调甫,江苏太仓人。道光二十六年举人,从其父湖北巡抚宝琛治团练。后因战功擢升,参与镇压捻军,官至河南巡抚。
吴元炳:未提及吴元炳,无法注解。
道光二年:道光二年为清朝道光皇帝的第二个年号,即1822年。
直隶:直隶,清朝时期的一个省,相当于今天的河北省。
知县:知县,古代官职,负责一县的行政事务。
抚宁:抚宁,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今天的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
青县:青县,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今天的河北省沧州市青县。
卓异:卓异,指才能出众,政绩显著。
沧州:沧州,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今天的河北省沧州市。
深州:深州,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今天的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
大名知府:大名知府,古代官职,负责大名府的行政事务。
保定:保定,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今天的河北省保定市。
大顺广道:大顺广道,官职名。
按察使:清朝地方行政官员,负责司法和监察。
顺天府尹:顺天府尹,古代官职,负责顺天府的行政事务。
南河:南河,古代指淮河以南的水系。
侍郎:侍郎,古代官职,为六部之一的长官之副职。
江苏布政使:江苏布政使,古代官职,负责江苏布政司的行政事务。
甘肃布政使:甘肃布政使,古代官职,负责甘肃布政司的行政事务。
河南巡抚:河南巡抚,负责河南省的行政和军事。
长芦盐政:长芦盐政,古代官职,负责长芦盐务的管理。
悬岸:悬岸,古代指盐税征收的地方。
商贩:商贩,指从事商业活动的人。
粤匪:指广东地区的叛乱势力。
武昌:武昌,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今天的湖北省武汉市。
江宁:即南京,清朝时期的都城。
兖州:兖州,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今天的山东省兖州市。
沂州:沂州,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今天的山东省临沂市。
曹州:曹州,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今天的山东省菏泽市。
捻匪:捻匪,指19世纪中叶活跃在中国北方的农民起义军。
扬州:扬州,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今天的江苏省扬州市。
徐州:徐州,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今天的江苏省徐州市。
亳州:亳州,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今天的安徽省亳州市。
归德:归德,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市。
刘家口:刘家口,古代地名,位于山东省。
董家口:董家口,古代地名,位于山东省。
庆凯:庆凯,古代人名,此处指候补道庆凯。
曹县:曹县,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今天的山东省菏泽市曹县。
单县:单县,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今天的山东省菏泽市单县。
红花埠:红花埠,古代地名,位于山东省。
韩庄闸:韩庄闸,古代地名,位于山东省。
阴平:阴平,古代地名,位于山东省。
三星保:三星保,古代人名,此处指总兵三星保。
浦口:浦口,古代地名,位于安徽省。
滁州:滁州,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
凤阳:凤阳,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今天的安徽省凤阳县。
临淮关:临淮关,古代地名,位于安徽省。
宿迁:宿迁,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今天的江苏省宿迁市。
山西:山西,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今天的山西省。
陕西:陕西,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今天的陕西省。
绥远:绥远,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
米家集:米家集,古代地名,位于安徽省。
河南:河南,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
汜水:汜水,古代地名,位于河南省。
温县:温县,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温县。
怀庆:怀庆,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沁阳市。
陕、甘兵:陕、甘兵,指陕西、甘肃两地的军队。
疆吏:疆吏,指地方官员。
文宗:文宗,指清朝道光皇帝。
总督:总督,清代地方最高军事和行政长官。
太子少保:太子少保,古代官职,为太子辅导官之一。
谥:谥,古代对已故官员或贵族给予的尊称。
启诏:启诏,古代人名,此处指李僡之子。
湖南桂阳州:湖南桂阳州,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今天的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
殉难:殉难,指因忠诚于国家或事业而牺牲。
道衔:道衔,古代官职,为道员之衔。
安徽盱眙:安徽盱眙,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今天的安徽省盱眙县。
大挑:大挑,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选拔方式。
桃源:桃源,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今天的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
清河:清河,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今天的山东省德州市清河县。
邳州:邳州,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今天的江苏省徐州市邳州市。
团勇:团勇,指地方上的自卫组织。
江、淮:江、淮,指长江和淮河。
丁母忧:因母亲去世而辞官回家。
河道总督:河道总督,古代官职,负责河道治理。
杨以增:杨以增,古代人名,此处指河道总督杨以增。
同知直隶州:同知直隶州,古代官职,为直隶州的同知。
花翎:清朝官员服饰上的装饰品,表示高级官员。
淮徐道:淮徐道,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今天的江苏省淮安市。
江北团练:江北团练,指江北地区的自卫组织。
皖北:皖北,指安徽省北部地区。
徐、宿:徐、宿,指江苏省徐州市和宿迁市。
山东土匪:山东土匪,指山东省的盗匪。
江宁布政使:江宁布政使,清代地方行政官员,负责江宁(今南京)地区的行政事务。
漕运总督:漕运总督,负责漕运的官员。
江北粮台:江北粮台,清代地方军事机构,负责粮食供应。
阜宁:阜宁,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今天的江苏省阜宁县。
山阳:山阳,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今天的江苏省淮安市。
安东:安东,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今天的江苏省涟水县。
清江浦:清江浦,位于江苏省淮安市。
孔道:孔道,指交通要道。
骁将:骁将,指勇猛的将领。
僧格林沁:僧格林沁,清代将领。
苗沛霖:清朝末年捻军将领。
寿州:地名,位于安徽省。
姚庆武:姚庆武,古代人名,此处指总兵姚庆武。
黄开榜:黄开榜,古代人名,此处指总兵黄开榜。
怀远:怀远,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今天的安徽省怀远县。
淮北:淮北,指淮河以北地区。
李世忠:李世忠,清代将领。
淮北盐务:淮北盐务,指淮河以北的盐务管理。
淮北盐务疲敝:淮北盐务疲敝,指淮河以北的盐务管理状况不佳。
江境:江境,指长江流域地区。
清淮:清淮,指淮河流域地区。
两广总督:两广总督,古代官职,负责两广地区的行政、军事事务。
闽浙总督:闽浙总督,古代官职,负责福建、浙江两省的行政、军事事务。
四川总督:四川总督,古代官职,负责四川省的行政、军事事务。
蜀中:蜀中,指四川省。
秦、陇、滇、黔:秦、陇、滇、黔,指陕西省、甘肃省、云南省、贵州省。
岁饷:岁饷,指每年的军饷。
唐炯:唐炯,古代人名,此处指道员唐炯。
麻哈州:麻哈州,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今天的贵州省麻江县。
黄平州:黄平州,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今天的贵州省黄平县。
周达武:周达武,古代人名,此处指提督周达武。
贵州提督:贵州提督,古代官职,负责贵州省的军事事务。
刘岳昭:刘岳昭,古代人名,此处指云贵总督刘岳昭。
成都将军:成都将军,古代官职,负责四川省的军事事务。
灌县:灌县,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今天的四川省都江堰市。
山匪:山匪,指在山区活动的盗匪。
李有恒:李有恒,古代人名,此处指提督李有恒。
叙永厅:叙永厅,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今天的四川省叙永县。
雷波:雷波,古代行政区划,相当于今天的四川省雷波县。
叙永厅匪:叙永厅匪,指叙永厅地区的盗匪。
雷波叛蛮:雷波叛蛮,指雷波地区的叛乱蛮族。
乞罢:乞罢,指请求辞职。
灌县山匪:灌县山匪,指灌县地区的山匪。
余其隆:余其隆,古代人名,此处指山匪首领。
部章:部章,指官方的规章制度。
新班:新班,指新上任的官员。
报捐:报捐,指官员通过捐款来获取官职。
借贷:借贷,指借债。
叙补:叙补,指官员的晋升。
吏治:吏治,指官吏的治理。
光绪元年:光绪元年为清朝光绪皇帝的第一个年号,即1875年。
优恤:优恤,指给予优厚的抚恤。
道光二十九年: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清朝的一个年份。
咸丰四年:咸丰四年(1854年),清朝的一个年份。
拣发:指被选拔派遣到某个地方任职。
署:代理职务。
同知:官职名,相当于知府的副职。
署宿州:代理宿州的职务。
同治元年:同治元年,即1862年。
庐凤道:官职名,相当于道的副职。
粤匪合捻匪:指广东叛乱势力与捻军联合。
柏子塔:地名,位于湖北省。
白臬:地名,位于湖北省。
阎家河:地名,位于湖北省。
松子关:地名,位于安徽省。
皖境:安徽省境内。
英山、霍山:安徽省境内的两座山。
乐儿岭、土门、黑石渡:地名,位于安徽省。
畿辅:畿辅,指京城附近的地区。
淮军:清朝末期由李鸿章创建的军队。
东捻:捻军的一个分支,活跃在安徽、江苏一带。
蒙、宿旧巢:指捻军曾经占领的蒙城、宿州等地。
雉河集:地名,位于安徽省。
道员:清朝地方行政官员,相当于省级副职。
参将:官职名,相当于副将。
蒙城:地名,位于安徽省。
石达开:太平天国将领,后脱离太平天国,在四川建立政权。
滇、黔边境:云南省和贵州省的边境地区。
胡林翼:清朝将领,曾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骆秉章:骆秉章,清代官员,曾任四川总督。
蓝、李诸匪:指蓝大顺、李永和等叛乱势力。
汉中:地名,位于陕西省。
城固:地名,位于陕西省。
盩厔:地名,位于陕西省。
鄠、盩厔之间:鄠县和盩厔县之间的地区。
郿县:地名,位于陕西省。
略阳:地名,位于陕西省。
阶州:地名,位于甘肃省。
胡士贵:清朝末年叛乱将领。
蔡寿祺:蔡寿祺,清代官员,曾任四川巡抚,因招摇撞骗、擅募兵勇等罪名被劾。
恭亲王奕訢:奕訢,清朝宗室,曾任恭亲王,是晚清政治中的重要人物,有“洋务派”之称。
夤缘:夤缘,指攀附权贵,谋求私利的行为。
诏诘:诏诘,指皇帝下诏质问。
蓉:蓉,指刘蓉,清代官员,曾任陕西巡抚。
自陈:自陈,指自己陈述情况。
招摇:招摇,指张扬声势,引人注意,多含贬义。
擅募兵勇:擅募兵勇,指未经批准私自招募士兵。
挟嫌构陷:挟嫌构陷,指怀着怨恨而陷害他人。
内阁侍读学士:内阁侍读学士,清代官职,负责在内阁协助处理政务。
陈廷经:陈廷经,清代官员,曾任内阁侍读学士。
瑞常:瑞常,清代官员,曾任大学士。
罗惇衍:罗惇衍,清代官员,曾任尚书。
漏泄密摺:漏泄密摺,指泄露机密文件。
陕甘总督:陕甘总督,清代官职,负责管理陕西和甘肃两省军政事务。
杨岳斌:杨岳斌,清代官员,曾任陕甘总督。
巡抚:巡抚,清代地方行政官员,负责一省的行政和军事。
奏荐:奏荐,指上奏推荐。
牧令:牧令,指地方行政官员。
龚衡龄:龚衡龄,清代官员。
民瘼:民瘼,指人民的疾苦。
凤邠道:凤邠道,清代地方行政区划。
回民叛产:回民叛产,指回族人民反抗清朝统治所留下的产业。
垦治:垦治,指开垦治理。
穀:穀,指谷物。
斛:斛,古代容量单位,一斛等于十斗。
张总愚:张总愚,捻匪首领之一。
省城:省城,指省级城市的城池。
楚军:楚军,指湖南、湖北等地的军队。
屯灞桥:屯灞桥,指军队驻扎在灞桥。
大溃:大溃,指军队溃败。
夺职回籍:夺职回籍,指被剥夺官职,返回家乡。
湖南巡抚:湖南巡抚,指管理湖南省的巡抚。
王文韶:王文韶,清代官员,曾任湖南巡抚。
名宦祠:名宦祠,指供奉著名官员的祠堂。
会匪:会党,指旧时民间秘密结社的非法组织。
刘丽川:刘丽川,清末上海小刀会起义领袖。
潮勇:潮勇,指广东潮州地区的士兵。
丁父忧:丁父忧,指父亲去世。
怡良:怡良,清代官员,曾任总督。
常镇通海道:常镇通海道,清代地方行政区划。
丁本生父忧:丁本生父忧,指本生的父亲去世。
何桂清:何桂清,清代官员,曾任总督。
两淮盐运使:两淮盐运使,清代地方行政官员,负责盐业运输。
南河河道总督:南河河道总督,清代地方行政官员,负责南河的治理。
庚长:庚长,清代官员,曾任南河河道总督。
清江:清江,指江苏省的清江市。
英吉利:英吉利,指英国。
法兰西:法兰西,指法国。
京师:京师,指京城,即现在的北京。
江南北两粮台:江南北两粮台,指江南和江北的两个粮台。
安徽巡抚:安徽巡抚,指管理安徽省的巡抚。
苗匪:苗匪,指苗族地区的匪徒。
捻匪窜河南、湖北:捻匪窜河南、湖北,指捻匪势力进入河南和湖北。
朱淮森:朱淮森,清代将领。
蒋凝学:蒋凝学,清代将领。
曾国藩:曾国藩,清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曾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李鸿章:李鸿章,清代著名政治家、外交家,曾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等职。
鲍超:鲍超,清代将领。
垣曲:垣曲,指山西省垣曲县。
太行:太行,指太行山脉。
仓场侍郎:仓场侍郎,清代官职,负责粮食仓储。
河东河道总督:河东河道总督,清代地方行政官员,负责河东地区的河道治理。
铜瓦厢:铜瓦厢,指黄河的一个地名。
黄水:黄水,指黄河的水。
利津:利津,指山东省的利津县。
张秋:张秋,指黄河的一个地名。
胡堰:胡堰,指黄河的一个地名。
洪川口:洪川口,指黄河的一个地名。
霍家桥:霍家桥,指黄河的一个地名。
新兴屯:新兴屯,指黄河的一个地名。
张志门:张志门,指黄河的一个地名。
沈家口:沈家口,指黄河的一个地名。
马山头:马山头,指黄河的一个地名。
东河总督:东河总督,清代地方行政官员,负责东河的治理。
光绪:光绪,清朝皇帝,名爱新觉罗·载湉,年号光绪。
字调甫:字,古代对人的别称,调甫是钱鼎铭的字。
江苏太仓:江苏太仓,位于江苏省东南部,是钱鼎铭的籍贯。
父宝琛:钱鼎铭的父亲,名宝琛,曾任湖北巡抚。
湖北巡抚:湖北巡抚,负责湖北省的行政和军事。
道光二十六年:道光二十六年,即1846年。
举人:科举制度中的一种功名,为乡试中试者的称谓。
从宝琛治团练:跟随其父宝琛参与团练(一种地方自卫组织)。
青浦周立春:青浦周立春,可能是青浦地区的一位起义领导者。
陷嘉定:攻陷嘉定,指刘丽川起义军攻占嘉定。
赣榆训导:赣榆训导,官职名,负责地方教育。
入赀为户部主事:通过捐纳获得官职,担任户部主事,户部是负责财政的中央政府机构。
丁父忧归:因父亲去世而辞官回家。
江南大营:清朝时期设立在江南地区的军事机构。
薛焕:薛焕,清朝官员,曾任江南大营的将领。
团练大臣:清朝地方官员,负责团练事务。
庞锺璐:庞锺璐,清朝官员。
洋商轮船:外国商人经营的轮船。
吴中:吴中,古地区名,相当于今天的江苏苏州一带。
中外互市:中外之间的贸易市场。
榷税:古代对商品交易征收的税。
策画:筹划,制定策略。
赣榆:赣榆,今属江苏省连云港市。
汉口:汉口,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长江中游的重要港口。
淮勇:淮军,由李鸿章创建的军队。
署江苏巡抚:代理江苏巡抚。
参军事:参与军事事务的官员。
布政使:清朝地方行政官员,负责一省的行政事务。
剿捻匪:镇压捻军,捻军是清朝末年一支活跃在北方的农民起义军。
张之万:张之万,清朝官员。
捻匪馀孽:捻军残余势力。
总兵:清朝地方军事官员,负责一省的军事。
崔廷桂:崔廷桂,清朝官员。
贾鲁河:贾鲁河,位于河南省的一条河流。
勺金河:勺金河,位于河南省的一条河流。
丈八沟:丈八沟,位于河南省的一条河流。
馀济河:馀济河,位于河南省的一条河流。
永丰渠:永丰渠,位于河南省的一条河流。
胥吏:古代官府中的低级文书人员。
提督:清朝地方军事官员,负责一省的军事。
张曜:张曜,清朝官员,曾任提督。
回:回民,指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
吴元柄:吴元柄,清代官员,字子建,河南固始人。
咸丰十年:咸丰十年,即1860年。
选庶吉士:被选为庶吉士,庶吉士是清朝科举制度中的一种培养官员的制度。
毛昶熙:毛昶熙,清朝官员。
解固始围:解救固始之围,指解救固始地区的围困。
息县:息县,位于河南省南部。
窜匪:流窜的匪徒。
捻首:捻军的首领。
陈大喜:陈大喜,捻军首领。
霍庄寨:霍庄寨,位于河南省。
杨楼:杨楼,位于河南省。
张冈:张冈,位于河南省。
汝南:汝南,位于河南省。
侍讲:官职名,负责向皇帝讲学。
鲍家寨:鲍家寨,位于河南省。
谭家圩:谭家圩,位于河南省。
检讨:官职名,负责学术研究。
散馆:科举制度中的一种考试,通过后可担任官职。
署湖南布政使:代理湖南布政使。
安徽:安徽,清朝时期的一个省,相当于今天的安徽省。
江苏:江苏,清朝时期的一个省,相当于今天的江苏省。
银捐新例:关于银两捐纳的新规定。
淮、扬:淮安、扬州,位于江苏省。
截漕抚恤:截留漕粮进行抚恤。
高宝河:高宝河,位于江苏省。
盐运河:盐运河,位于江苏省。
署两江总督:代理两江总督。
江苏学政:江苏学政,负责江苏地区的教育。
丁本生母忧:因本生母亲去世而辞官回家。
山东河工:山东地区的河工。
海防:沿海地区的防御。
平蜀:平定四川。
偾事:败事,指事情失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二百十二-评注
钱鼎铭,字调甫,江苏太仓人。父宝琛,湖北巡抚。鼎铭,道光二十六年举人,从宝琛治团练。
此段开篇点明钱鼎铭的出身背景,其父官至湖北巡抚,为其日后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基础。‘从宝琛治团练’表明钱鼎铭早期即参与军事事务,为后文其在军事上的才能埋下伏笔。
会匪刘丽川据上海,青浦周立春起应之,陷嘉定,鼎铭与嘉定举人吴林募勇从官军复其城,授赣榆训导。
此段描述钱鼎铭在地方治安方面的贡献,面对匪患,他积极参与抗匪,与官军合作收复失地,被授予赣榆训导之职,显示出其政治与军事才能。
入赀为户部主事,丁父忧归。江南大营再溃,诸郡县沦陷,巡抚薛焕退保上海一隅。
钱鼎铭因丁父忧归乡,此时江南大营溃败,上海成为孤岛,巡抚薛焕退守上海,这一段描绘了当时动荡的社会环境,也体现了钱鼎铭在关键时刻的无奈。
曾国藩既克安庆,团练大臣庞锺璐等议乞援,道路梗阻。鼎铭奋然请行,乘洋商轮船溯江上,至安庆谒国藩,陈吴中百姓阽危,上海中外互市,榷税所入,足运兵数万,不宜弃之资贼。
此段描绘钱鼎铭在困境中挺身而出,为保卫上海而努力,他的行动展现了他的忠诚与担当,同时也表明他具备出色的战略眼光。
策画数千言,继以痛哭,国藩遂决策济师。
钱鼎铭提出的策略得到曾国藩的认可,他的痛哭更是加深了曾国藩的同情与决心,此段展现了钱鼎铭的坚定与执着。
时薛焕遣将至湖南募勇万二千,国藩知所募皆各军汰遗,不可用,令鼎铭往解散。
此段描述钱鼎铭在招募士兵方面的才能,他能够识别出真正可用之才,展现出他的政治智慧。
遇诸汉口,鼎铭简留精壮九百人,馀悉罢归,无譁者。
钱鼎铭在招募士兵时,能够做到公平公正,不留无用之人,此段反映了他的领导能力。
还上海,筹饷十八万,租船五,复率赴安庆迎师。
钱鼎铭回到上海后,积极筹措军资,展现出他的务实作风。
於是国藩奏令延建邵道李鸿章率淮勇五千人赴之。
此段表明钱鼎铭的行动得到了曾国藩的支持,并促成李鸿章率军支援,进一步展现了钱鼎铭的影响力。
同治元年三月,至上海,鸿章寻署江苏巡抚,奏请以鼎铭参军事,多所赞画。
钱鼎铭在李鸿章麾下参与军事,并提出许多有益的建议,显示出他在军事上的才华。
积功,擢道员,赐花翎,加布政使衔。
钱鼎铭因功升迁,受到朝廷的嘉奖,此段反映了他的政治成就。
五年,鸿章代国藩督师剿捻匪,令鼎铭驻清江浦,主转运粮饷军仗,迄捻匪灭,始终无绌误。
钱鼎铭在剿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贡献得到了认可,此段展现了他在军事上的坚定与毅力。
鸿章与漕运总督张之万累疏荐。国藩移督直隶,奏调以从。
钱鼎铭受到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推荐,并随国藩移督直隶,此段反映了他在政治上的地位逐渐上升。
八年,授大顺广道,就迁按察使,又迁布政使。
钱鼎铭在官场上不断晋升,此段反映了他的政治能力。
十年,擢河南巡抚。
钱鼎铭最终擢升为河南巡抚,此段展现了他在政治上的成功。
十一年,捻匪馀孽蠢动,鼎铭令总兵崔廷桂剿平之。
钱鼎铭在剿捻匪过程中,展现出他的军事才能。
用直隶练军制,就河南三镇额兵,简其精壮,抽练马步各三营,重其额饷,择驻冲要地训练,期年成军。
此段描述钱鼎铭在军事上的改革举措,他通过精简军队、加强训练,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修水利,凿贾鲁河故道,南自周家口,北至朱仙镇,又西北至郑州京水寨,疏积沙,补残堤,俾上游无水涝,下游通舟楫。
钱鼎铭在治理河南水利方面也做出了贡献,此段反映了他在民生建设上的努力。
复濬勺金河、丈八沟、馀济河、永丰渠以资灌溉。
钱鼎铭继续推进水利建设,此段反映了他在民生建设上的持续努力。
令诸州县劝民按亩出穀,就乡分仓,择公正绅耆董其事,毋假手胥吏,通省积穀九十馀万石。
钱鼎铭在粮食储备方面也做出了贡献,此段反映了他在民生建设上的成就。
提督张曜一军出关剿回,全军饷由河南供给无缺。
钱鼎铭在军事上的贡献得到了体现,此段反映了他在国家安全方面的贡献。
光绪元年,卒,赐恤,谥敏肃。
钱鼎铭去世后,受到朝廷的追封和赞誉,此段反映了他在历史上的地位。
吴元柄,字子建,河南固始人。咸丰十年进士,选庶吉士。
此段介绍吴元柄的出身背景,他是进士出身,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从团练大臣毛昶熙回籍治团练,从解固始围,击退息县窜匪,擒捻首陈得一。
吴元柄在地方治安方面表现出色,此段反映了他在军事上的才能。
十一年,汝宁捻首陈大喜窜居霍庄寨,元炳偕道员张曜攻克之。
吴元柄在剿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此段反映了他在军事上的成就。
同治元年,巡抚严树森奏:“元柄骁捷善战,所向有功,军中最得力,请散馆后仍令回河南。”命免散馆授检讨,仍留河南委用。
此段表明吴元柄在军事上的才能得到了上级的认可,并得到继续留任的机会。
大喜负固平舆,其党踞李旗屯,元炳偕张曜先平伊庄、陈庄、刘楼贼垒,乘胜下李旗屯,进攻杨楼,破之。
吴元柄在剿捻过程中取得了一系列胜利,此段反映了他在军事上的才能。
旋克平舆,歼捻首张凤林。
吴元柄在剿捻过程中取得重要战果,此段反映了他在军事上的成就。
二年,克张冈贼巢,汝南肃清,擢侍讲。
吴元柄在剿捻过程中取得一系列胜利,并因此得到晋升,此段反映了他在军事上的贡献。
寻攻息县鲍家寨,克之。
吴元柄在剿捻过程中取得更多胜利,此段反映了他在军事上的成就。
三年,拔谭家圩,附近贼寨,次第削平。
吴元柄在剿捻过程中取得一系列胜利,此段反映了他在军事上的才能。
丁母忧,回籍,巡抚张之万奏起赴军。
吴元柄因丁母忧回籍,但在国家需要时,他再次投身军旅,此段反映了他的忠诚与担当。
四年,以汝、光诸地稍定,请终制,允之。
吴元柄在地方治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此段反映了他在治理地方上的成就。
六年,补原官。
吴元柄因功得到恢复原职,此段反映了他在政治上的地位。
九年,超擢侍讲学士。
吴元柄因功晋升,此段反映了他在政治上的成就。
十年,命署湖南布政使。
吴元柄被任命为湖南布政使,此段反映了他在政治上的地位。
十二年,擢湖北巡抚,调安徽,再调江苏。
吴元柄在政治上的地位不断上升,此段反映了他在政治上的成就。
光绪二年,疏陈:“银捐新例,新班遇缺先及遇缺两项,得缺最速,流弊亦多,於政体大有关系,不可不严防其弊。请明定章程,变通办理。”下部议行。
吴元柄在政治上提出改革建议,此段反映了他在政治上的担当。
山东、安徽比岁饥民流及淮、扬,元炳截漕抚恤,并疏高宝河、盐运河,以工代赈。
吴元柄在治理灾害方面表现出色,此段反映了他在民生建设上的努力。
署两江总督者三,兼署江苏学政者一。
吴元柄在政治上的地位不断提升,此段反映了他在政治上的成就。
七年,丁本生母忧,去官。
吴元柄因丁母忧离职,此段反映了他在家庭与国家之间的权衡。
十年,入觐,命察山东河工、海防,授漕运总督。
吴元柄再次投身国家事务,此段反映了他的忠诚与担当。
十一年,调安徽巡抚。
吴元柄在政治上的地位不断上升,此段反映了他在政治上的成就。
十二年,卒,赐恤。
吴元柄去世后,受到朝廷的追封和赞誉,此段反映了他在历史上的地位。
河南巡抚倪文蔚疏陈元炳战功,遗爱在民,请於汝宁建专祠。
吴元炳在历史上的地位得到了认可,此段反映了他在民间的口碑。
论曰:李僡守山东,吴棠保江淮,当时皆负时望。英翰剿捻,战绩最多,及任皖疆,甚得民心。
此段对李僡、吴棠、英翰等人的评价,反映了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
刘蓉抱负非常,佐骆秉章平蜀,优於谋略而短於专将,治陕不竟其功。
此段对刘蓉的评价,反映了他在政治上的才能与不足。
乔松年在皖倚用英翰而奏绩,在陕不能与刘蓉和衷,徒促偾事。
此段对乔松年的评价,反映了他在政治上的才能与不足。
钱鼎铭慷慨乞师,为平吴之引导,治豫亦有声。
此段对钱鼎铭的评价,反映了他在政治与军事上的才能。
吴元炳以词林事军旅,其际遇特异焉。
此段对吴元炳的评价,反映了他在政治与军事上的才能,以及他特殊的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