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赵尔巽(1844年-1927年),清代著名历史学家。作为清史的编撰者之一,他在清朝历史研究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赵尔巽编写的《清史稿》成为了后世研究清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20世纪初)。
内容简要:《清史稿》是赵尔巽根据丰富的史料和个人研究,所编纂的清朝历史书籍。书中详细记录了清朝自建立到灭亡的政治、军事、外交、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全书通过对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描述,展现了清朝的盛衰和历史进程。它对后世研究清朝历史、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是研究清朝历史的基本参考书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二百六-原文
刘长佑 刘岳昭 岑毓英弟毓宝
刘长佑,字印渠,湖南新宁人。
道光二十九年拔贡。
与同县江忠源友。
咸丰二年,忠源率乡勇赴广西助剿,长佑从。
粤匪自桂林走湖南,忠源破之於蓑衣渡,长佑有赞画功,奖叙教谕。
又从破浏阳徵义堂会匪,擢知县。
三年,平衡山土匪,擢同知直隶州。
忠源援湖北,遇贼崇、通间,长佑自长沙驰援,战於通城,大破之,自是独领一军。
忠源守南昌,长佑偕罗泽南赴援,解吉安围,分兵克泰和,擢知府。
忠源殉庐州,长佑偕忠源弟忠濬率千人驰援弗及,大愤,誓灭贼。
五年,江忠淑剿东安贼不利,骆秉章以长佑兼统其众,所部始盛。
克东安,追破之新宁。
六年,复郴州,擢道员。
江西贼方炽,秉章奏以长佑率萧启江等诸军赴援,克萍乡,加按察使衔。
遣启江复万载,进围袁州,屡击败援贼。
十一月,降贼李能通为内应,克袁州。
七年二月,进屯太平墟。
贼由吉安大举来袭,列阵二十馀里,以骁骑冲突,将士多死亡,全军败溃。
长佑下马引佩刀欲自裁,营务处刘坤一拥之上马,退保分宜。
近县士民争运粮械济之,溃卒皆来归,军势复振。
进规临江,八月,石达开自抚州率二十万众来援,总兵普承尧战峡江不利,贼薄太平墟。
长佑乘其营垒未定,约萧启江、田兴恕合战,江忠义、李明惠先陷阵,卢秀峰绕其后,纵击,大破之,遂围郡城。
捷闻,诏嘉其奋勇,赐号齐普图巴图鲁。
十二月,克临江,歼贼酋张发纪,加布政使衔。
八年,长佑病归,以刘坤一代统其众,萧启江自为一军,合克新淦、崇仁,进克抚州。
是年夏,长佑复至军,屯建昌,迭败贼於新城、金谿,败入福建界。
江西边境肃清,记名遇江西道员缺简放。
九年,回军湖南剿郴、桂贼,解永州围,记名以按察使题奏。
石达开围宝庆,长佑与李续宜分扼东西两路,贼败走,长佑追破之九巩桥、白杨埔、大临桥、芦洪司,遂窜广西,陷兴安、灵州,直扑桂林。
长佑倍道赴援,贼不虞其骤至,走庆远,追击之,所向皆捷,授广西按察使,逾月,擢布政使。
攻柳州,拔之。
十年,擢广西巡抚。
四月,克庆远,破达开於思恩,又破之兴安,乃遁窜。
时广西土匪犹蔓延,大者踞郡县,小者千百为群,倏兵倏贼。
长佑莅任,整饬吏治,兴练水师,匪氛渐戢。
商货流通,税釐增倍。
军事饷事差能自固,不尽仰资邻省。
十一年,遣刘坤一剿柳州土匪,斩其渠伍声扬,馀党就抚。
调水陆军剿浔州艇匪,克府城,斩其渠陈开。
贵州匪首黄金义投诚复叛,擒斩之。
同治元年,长佑亲赴浔州督防,分军进剿,迭克要隘。
寻擢两广总督,以所部楚军付刘坤一接统,留剿广西诸匪。
未几,调直隶总督。
时降捻张锡珠、宋景诗先后叛,畿辅骚动。
二年春,长佑航海至天津,即赴衡水督师。
三月,破贼束鹿,歼张锡珠。
命督办直隶、山东、河南三省交界剿匪事宜。
宋景诗踞刘贯寨、甘官屯,合山东军攻之,以迟延降级留任。
九月,破贼张秋镇,歼贼目杨殿一,景诗逸走,乃罢军。
四年,僧格林沁战殁曹州,捻匪益炽,畿南戒严,长佑遣兵自开州至张秋扼河防。
奉天马贼入喜峰口,坐疏防议处。
八月,捻匪窜山东濮、范南岸,长佑驰赴大名,击走之。
疏请直隶分练六军,议定营制,加练二军,下部议行。
六年,沧州枭匪张六等劫庆云、盐山、宁津、南皮四县盐场,山东教匪应之,保定、天津、河间三府属皆骚动。
长佑檄前藩司唐训方屯齐河,臬司张树声屯张秋,防捻。
自率兵剿捕盐枭,贼乘虚北走,过滹沱河,众增至千馀,窜扰涿州、固安、永清、霸州,逼近京师,诏褫长佑职,以大学士官文代之。
命下数日而枭匪平,予三品顶戴,率所部回籍。
寻东捻平,诏念前劳,晋二品顶戴。
十年,起授广东巡抚,寻调广西。
初,奸民出关劫掠越南,官兵不能制。
悍酋吴终伏诛,而苏国汉复起。
九年,广西提督冯子材进军龙州,国汉旋乞抚於两广总督瑞麟,仍招纳亡命,匪首邓建新、曾亚日,分路肆扰。
至是总兵刘玉成擒亚日於上林社,诛之。
复会广东军攻克旧街,乘胜抵海宁,匪多散亡,国汉奔东兴,亦就擒。
长佑奏言:”论越南大局,则宜直捣河阳,一劳永逸。然河阳距关二千馀里,穷兵劳费,讨捕为难。今拟芟荡海阳、太原,即回师列戍,以固藩篱。庶可分助越之众,协剿黔苗;抽出关之兵,先清土莽。”
十月,副将陈得贵、游击李扬才克越南从化府,遂会刘玉成克通化、白通,破琼山、北山匪巢。
十一年正月,复败匪於三星山,擒其酋何三等,馀党悉平。
长佑檄刘玉成暂屯镇抚,咨越南国王遣兵换防,久之不至;又以营弁滋事,暴兵非计,七月,乃撤入关内,搜捕沿边伏匪。
时匪酋黄崇英犹踞越南河阳,结白苗攻保乐,扰我镇安边。
十二年春,长佑檄关内外军击走之,密奏:“越南贫弱,版章日蹙,法国蚕食於滨海,黎裔虎视於横山,桶冈则白苗跳梁,峒奔则黄酋雄踞。近闻其国君臣输款法人,黄崇英受职黎裔,虽系道听之言,亦系意中之事。臣窃谓黎裔为患,越南受之;法国为患,不仅越南受之。今欲拯敝扶衰,必须大举深入。若合两粤之力,宽以数年之期,步步设防,节节进剿,庶交夷可期复振,而他族不至生心。否则惟有慎固边防,严杜勾结而已。”
是时防越诸军尚八千人,长佑檄刘玉成引军北还,以六营屯关外诸隘,四营屯归顺、龙卅,令覃远琎八营分驻关内。
十月,法人攻陷河内,黄崇英等乘机袭太原,潜与之通。山西奸民响应,北宁戒严。越南乞援,乃令刘玉成统十营进太原为左军,道员赵沃统十营分部镇安为右军。法人寻与越南议和,黄崇英为越将刘永福所败,潜伏河阳,遣党陈亚水攻保乐。
十三年十月,长佑阅兵南宁,令赵沃、刘玉成进军。光绪元年二月,赵沃右军由龙阑渡河克同文,白苗弃巢遁,沃抚之为助,遂攻底定、襄安,皆克之。刘玉成左军败贼白通,阵斩邓志雄。
崇英闻师至,嗾周建新拒左军,陈亚水守猛法,自当右军,凭险拒守。五月,沃军克淰台,直薄河阳,崇英败走。右军复败陆之平援众,进攻猛法。
陈亚水惶惧,乞为内应,河阳、安边同日降。崇英遁走,捕获诛之。刘玉成左军亦克通化、白通,斩周建新,合攻者岩,克之。陆之平遁,宣光、金沙江上下肃清。凯撤入关。
擢云贵总督,二年,抵任。先是,滇边野番杀英人马加理,为交涉钜案,及议定,允於云南设埠通商。诏下其议,长佑疏言:“云南山川深阻,种人獷悍成性,剽掠行旅。本地绅练,恃众横行,挟制官长。上下猜忌,法令不行。万一防护不及,致有同於前案,或更甚於前案,其有害於云南一隅犹小,其有挠於中夏全局甚大。且洋人知前案难办,有免其既往之议;知后患难防,有保其将来之议。臣恐滇省官民,於已往者不以为幸免,而以为得计;将来者不引为前鉴,或敢於效尤。洋人通商,意在图利,亦断无不思远害之理。应俟三五年内外官民稍稍安定,遣员商办。”
长佑以滇事渐定,屡疏引病乞罢,优诏慰留。
四年,腾越徼外土目耿荣高等攻陷耿马,长佑遣将讨之,荣高降;又剿平临安、开化、广南土匪。
初,腾越苏关先之乱,其党刘宝玉逃之野山。野山在滇、缅之交,其夷自为君长,不隶羁属。刘宝玉纠野贯十三种及盏达夷伏罗坤山,时出劫掠。
会缅甸遣官诣腾越,持图说约由野山通道列戍。长佑檄熊昭镜赴腾越,召诸土司、野贯申禁约,诱诛宝玉於千崖,诸野夷皆解散。
七年,法兵窥越南东京,诏滇、粤备边。长佑疏言:“法人自据嘉定以来,越南四境皆有商埠、教堂,胁其君臣,渔其财力。取越与否,非有甚异。其所以处心积虑,乃在通商云南。
与其既失越境,为守边之计,不若乘其始动,为弭衅之谋。滇、粤三省,与越接壤,东西几二千里,要害与共,劳费殊甚。
若自三江口以至海阳,东西仅数百里,以中国兵力为之御敌,兵聚而力省。以视防守滇、粤边境,劳逸悬殊。
请以广西兵二万为中路,广东、云南各以万人相犄角。广东之兵自钦、连而入,云南之兵出洮江而东。
别以轮船守广东顺化港口,断其首尾,法人必无自全之理。
又力言刘永福可御敌,请密谕越王给其兵食。
疏入,诏下廷议。
八年,法兵陷东京,越匪纷起,广西援兵至太原,长佑檄道员沈寿榕率军出关,与为声援。
长佑屡以病乞罢,慰留未许。
八月,入觐,予假两月,九年,乃许开缺回籍。
寻坐云南报销失察,降三级。
十三年,卒於家。
诏念前功,嘉其端谨老成,开复处分,仍依总督例议恤,谥武慎。
广西、云南、湖南并立专祠。
刘岳昭,字荩臣,湖南湘乡人。
以文童投效湘军。
咸丰六年,从萧启江援江西,转战积功,累擢以知县用。
启江器其才,使领果后营。
七年,破贼高安莺哥岭,连拔彭家村贼巢。
进攻临江,击败援贼於太平墟。
寻克临江府城,擢同知。
八年,从剿抚州贼,大捷於何家村、香溪诸处。
崇仁贼踞白陂墟,又破之。
由上顿渡进偪抚州,贼开东门逸,复其城,擢知府,赐花翎。
九年,援南康,克新城墟,进捣池江。
前军溃,岳昭殿后,毙贼甚众,克南安,援信丰,解其围,加道员衔。
石达开由江西拥众犯湖南,岳昭移军茶陵备之,而贼已趋宝庆,奉檄驰援。
至柳家桥,遏东路,贼六万馀扑营,岳昭偕副将余星元、杨恒升等鏖战三日,毙贼数千,援军大集,贼解围而遁。
是役岳昭战最力,名始显。
十年,屯江华,贼酋陈金刚踞广西贺县,阻山为固,岳昭招降其党。
进拔莲塘县,破河东街贼屯,合蒋益澧军克县城,以道员记名,加按察使衔。
是年冬,连破窜匪於道州、宜章,湘境肃清,赐号鼓勇巴图鲁。
十一年,骆秉章赴四川督师,疏请岳昭率所部从行。
中途闻粤匪陈玉成犯湖北,陷随州,秉章令岳昭回军赴援,会诸军克之,以按察使记名。
石达开由龙山犯宣恩,窥伺施南,岳昭迎击走之。
而黔匪陷来凤,同治元年春,岳昭进军克其城,分军截剿,迭捷於散毛河、白兰坝两河口,抵黑洞,斩馘尤多。
石达开窜四川,围涪州,岳昭会知府唐蜅、副将唐有耕破之仰天窝。
渡江重庆截击,解涪州围。
贼败踞长宁,攻克之,复追败之先市寨、得用坝、丁子场。
贼寻踞叙州双龙场,约降贼郭集益内应,破其营,殪贼近二万。
贵州巡抚张亮基疏荐其才,请擢用,二年,授云南按察使;三年,迁布政使;皆未之任,留四川治军。
骆秉章奏遣援黔,九月,克仁怀,连败马氾滩踞匪。
四年,克正安,追贼至清溪河,斩其渠。
五年,擢云南巡抚,进规绥阳。
天台山最为城北险隘,列阵缀其前,从山后攻入,平其垒,投诚者三百馀寨。
绥阳城贼吴元彪乞降,黔西北路始通。
由温水进剿,平菉竹山老巢,收降铁匠坪、九仓坝及被胁岩洞二十馀处。
六年,破沙窝踞贼,解大定围。
拔大屯朵坝贼垒,会滇军平猪拱箐苗,又拔平远牛场坉苗巢。
黔西肃清。
七年,疏陈云南军事,命赴本任。
寻擢云贵总督,驻军曲靖。
进攻寻甸,破七星桥木城,扼文笔山、法鼓山要冲,剷平附近村庄贼垒。
收复果马,叠捷於塘子、张徐湾诸处。
援贼大至,围攻果马,各营皆陷,革职留任。
八年,解马龙围,进逼寻甸,贼首马天顺、李芳园乞抚,遂复其城。
云南捻乱已久,各军惟布政使岑毓英所部最强,而毓英素尚意气,岳昭开诚专任,调发进止悉听之。
毓英寻擢巡抚,和衷无牵制,军事日有起色。
九年,克丽江,复威远、姚州,复永北、鹤庆、镇南、邓川、浪穹,拔凤羽白米庄贼巢,平弥勒县竹园踞匪。
十年,平永善蛮匪,拔宾州贼巢,平香炉山槓匪,连克河西之大东沟、小东沟及临安之五山夷寨。
十一年,复贵州兴义新城,先后克永平、云南及赵州、蒙化厅各城。
攻大理上下两关,复大理府城,诛大酋杜文秀,诏复原职。
十二年,滇省肃清,赐黄马褂,疏请陛见。
光绪元年,以入觐迁延,御史李廷箫劾其规避,下部议褫职。
九年,卒。
署湖南巡抚庞际云疏陈:‘岳昭统兵十馀年,建功之地,黔属为多;任事之艰,云南为最;请复原官。’诏允之。
岳昭之规寻甸也,杜文秀遣党万馀,战不利。
从弟岳晙请岳昭速还曲靖,以固根本。
贼果分党往袭,以有备不得逞。
岳晙守马龙,贼围之,伺懈出击,走之。
固守数月,练兵得三千人,会攻寻甸,破七星桥要隘,贼蹙乞降,犹怀反侧,岳晙率三十人入城,示以坦白,人心始定。
次日,毓英兵亦至,服其胆略。
岳晙先以积功擢至道员,岳昭至滇后,专任毓英滇军,其旧部多遣去云。
岑毓英,字彦卿,广西西林人。
诸生。
治乡团,击土匪,以功叙县丞。
咸丰六年,率勇赴云南迤西助剿回匪。
九年,克宜良,权县事。
十年,克路南,署州事,擢同知直隶州。
进攻澂江,兼署知府。
十一年,克澂江贼垒,破昆阳海口贼,迤西回匪连陷楚雄、广通、禄丰,省城戒严。
毓英赴援,同治元年,破贼大树营。
时总督张亮基引疾去,巡抚徐之铭主抚,回酋马如龙通款,毓英往谕顺逆,如龙献所踞新兴等八城,之铭奏以毓英摄布政使。
寻以安抚功,加按察使衔,赐花翎。
二年,回弁马荣叛,戕总督潘铎,毓英率所部粤勇一千,与弟毓宝等守藩署。
之铭微服诣毓英,司道皆集,分兵守东、南门,密召马如龙入援。
如龙至,诛乱党,马荣跳走南宁,合马联升踞曲靖八属。
诏嘉毓英守城功,擢道员。
率师西剿,复富民、安宁、罗次、高明、禄丰、武定、禄劝、广通、陆凉、南安诸城,及黑、元、永三盐井,进捣楚雄。
会东路有警,之铭檄回省,分兵克霑益、平彝。
赴楚雄督攻,克其城。
进复大姚、云南、赵州、宾川、邓川、浪穹、鹤庆,分道进规大理上下关。
三年,克定远,围攻镇南,大破援贼於普棚。
马联升复陷霑益,犯马龙,回军破之於天生关。
进攻曲靖,复马龙、霑益。
进克寻甸,擒马荣、马兴才,克曲靖,擒马联升,并诛之。
尚书赵光疏呈滇绅公启,言毓英所向有功,特诏嘉勉,下总督劳崇光据实保奏。
四年,肃清迤东,加布政使衔,赐号勉勇巴图鲁。
西路自毓英军移去,所克诸城多复陷,仅存楚雄未失。
毓英驻军曲靖,护省城运道。
五年,命署布政使,劳崇光至是始至滇受事,奏以提督马如龙专办西路,令毓英督剿猪拱箐苗。
猪拱箐隶贵州威宁州,与海马姑相犄角,山溪阻深,苗酋陶新春、陶三春分据之。
纠聚苗、教诸匪及粤匪石达开馀党,凡十数万人,迭扰滇之镇雄、彝良、大关、昭通,黔之大定、黔西、威宁、毕节,且及川疆,三省会剿久无功。
毓英上书骆秉章,谓权不一则军不用命,原率滇军独任,期百二十日覆其巢,授迤西道,署布政使如故。
六年,擢布政使。
二月,师抵猪拱箐,令张保和、林守怀领二千人,由大溜口出二龙关后,掩袭吴家屯,自督三千人攻关。
贼倾巢出战,关后炮发,贼回救,毓英挥军夹击,三隘皆下,遂夺吴家屯,擒斩数千。
贼自海马姑来援,截击之,斩其酋,馀贼反奔。
令蔡标、刘重庆分军围剿海马姑,克红岩、尖山,贼援乃断,遂逼猪拱箐老巢。
贼以巨石自山颠坠下,驱牛马突营,将士多伤亡,毓英督军搏战,斩悍酋,贼始卻。
於营前掘深坎,贼所发石尽陷坎内,诱降倮人,得贼虚实,选敢死士二千,填壕以进,连破木城二,直捣其巢,纵火焚之,斩馘二万,擒陶新春及其死党,磔之,拔山男妇四万馀人。
乘胜合攻海马姑,伏兵山前后,进毁贼垒三十馀,以喷筒环烧,擒陶三春及悍酋二百馀人,皆斩之,贼悉平。
计自进兵至是,仅逾期四日,加头品顶戴。
马如龙剿迤西屡失利,劳崇光病殁,杜文秀大举东犯,连陷二十馀城,省垣告急。
是年冬,毓英自猪拱箐凯旋曲靖,先遣弟毓宝助省防。
七年春,扬言师出陆凉,而取道宜凉、七甸,连破大小石坝、小板桥、古庭庵、金马寺贼垒,进屯大树营。
马如龙来会,人心始定。
昆阳匪首杨震鹏夜渡昆明池袭省城,毓宝击败之,震鹏负创遁。
进攻杨林,毓英鼻受枪伤,回军省城,连破石虎关贼垒,擒贼渠李洪勋,擢授巡抚。
附省贼垒犹繁,与之相持。
总督刘岳昭初至滇,由马龙进剿寻甸,失利,贼势复炽。
毓英疏陈军事、饷事,略曰:
杜文秀窃踞迤西十有三载,根深蒂固。
今拟三路进兵,一出迤南牵贼势,一出三姚、永北断贼援,大军由楚雄、镇南直捣中坚,使贼面面受敌,不能兼顾。
臣选精锐六万,更番战守,既无停兵之时,亦免师老之患。
兵勇无须外募,以本省兵剿本省贼,既习地利,复熟贼情。
现在滇省兵勇乡团已调集八万有奇,拟俟附省逆垒肃清,认真裁汰,选定精锐,以资得力。
滇省绿营额设马步兵三万七千数百名,承平日久,训练多疏,将不知兵,兵不知战。
仓卒有事,则募勇以代兵;饷需支绌,不能不后兵而先勇。
於是兵丁愈困,营务益弛。
通省营兵所存不及十一,臣拟即此六万人中,择补营额,目前仍令随征,事竣再饬归伍。
既有常业,自有恒心,责以成功,收效必速。
滇省近年用兵,多藉乡勇之力,拟按州县之大小,定徵调之多寡,共编乡勇四十营,分两班随营征讨,饷银仍由各地筹捐。
两年之内,迤西肃清,即可裁撤归农。
滇省兵勇,向於饷银之外,每名月支米三斗。
现拟用兵六万,每年共需米二十馀万石,为数甚钜。
历年皆按成熟田亩酌抽釐穀,约十分取其一二,资助军食,与川之津贴,黔之义穀,名异实同。
今请照旧抽收,并将近年可徵地丁抽粮,全数改徵粮米,如不敷用,再行筹价采买接济,一俟军事肃清,分别裁止。
滇省绿营官兵俸饷,有闰之年,需银七十万两有奇,无闰需银六十四万数千两。
现既易勇为兵,则饷银较勇粮稍厚。
倘因筹饷维艰,每月先给半饷,加以赏需军火各费,约共需银八万两。
盐课、地丁、釐税之外,每月所短不过三四万两,应由外省协拨,较之向例协饷,有减无增。
若发全饷,则每月应由外省拨银六万,较常例所增亦属无几。
现在部臣指拨各省协滇军饷,如浙江、广东、江西,距滇较远,筹拨起解,往返经年,缓难济急。
请饬改作京饷,另由川、楚等省应解京饷,改拨济滇,两无窒碍。
至於选任镇将,宜不拘资格,不惜情面,凡有能将三千兵以上,才当一面者,虽其名位尚卑,亦宜委署要职。
其谋勇平常,仅止熟习营务,纵系实缺,另予差遣,勿使幸位。
疏入,下部如所议行。
八年春,贼酋杨荣率众数万踞杨林长坡,分党踞小偏桥、十里铺、羊芳凹、牛街、兴福寺,省城大震。
毓英督诸军分剿,夺回小偏桥诸处,复连败之於萧家山、鹦鹉山,擒斩逾万,划除省东贼垒百馀。
西北两方贼仍负隅拒守,毓英令副将杨玉科、总兵李维述等规迤西,与腾越义兵约期并进。
於是副将张保和等克富民、昆阳,总兵马忠等克呈贡、晋宁、易门、澂江、禄丰,玉科等克武定、禄劝、元谋、罗次、定远、大姚,维述等克广通、楚雄、南安及黑琅、元水诸井。
凡悍酋剧匪,擒斩殆尽,省城解严,被诏嘉奖。
九年,澂江回复叛,踞府城,毓英率军往剿,围其郛,十年二月,克之。
并拔竹园、江那诸贼巢,迤西军亦克丽江、剑川、永北、鹤庆、宾川、姚州、镇南诸城。
疏言:
滇省前事之误,东南未定,遽议西征,屡致丧师失地。
今通筹全局,必先扫荡东南两迤,然后全军西上,方无后顾之忧。
十一年,迤东、迤西两路悉平,西军亦先后克复永昌、邓川、浪穹、赵州、云南、永平、蒙化及上下两关,而大理贼犹坚守,恃腾越、顺宁互为应援。
十一月,毓英亲往督战,先断贼援,直薄城下,掘隧道,陷城垣数十丈,夺东南两门入。
贼守内城,昼夜环攻,守陴贼多死。
杜文秀穷蹙服毒,其党舁之出城诈降,斩首传示,勒缴军械,贼党犹请缓期。
毓英令杨玉科率壮士二百入城受降,布重兵城外夹击之,斩酋目三百馀名,生擒杨荣、蔡廷栋、马仲山,磔於市。
大理肃清,赐黄马褂,予骑都尉世职。
十二年,顺宁、云州、腾越皆下,全滇底定,加太子少保,晋一等轻车都尉世职。
十三年,兼署云贵总督。
光绪二年,丁继母忧。
五年,服阕,授贵州巡抚,加兵部尚书衔。
七年,调福建督办台湾防务,开山抚番,濬大甲溪,筑台北城。
八年,署云贵总督,九年,实授。
法越兵事起,自请出关赴前敌,屯兴化。
十年,命节制关外粤、楚各军。
会广西军溃於北宁、太原,毓英全师退屯保胜,以未奉命,降二级留任。
七月,命进军决战,连复越南馆司、镇安、清波、夏和诸县,屯馆司关,规取河内诸省。
令丁槐、何秀林攻宣光,以地雷毁其城,擒斩甚众。
十一年,京察,开复降级处分,令覃修纲攻克缅旺、清水、清山。
法兵援宣光,掘地营延袤十馀里扼之。
破法兵於临洮府,夺梅枝关。
连克不拔、广威、永祥,进捣山西、河内,广西军亦收复谅山。
越南兴安、宁平、南定、兴化、太原各省闻风响应。
会和议成,诏班师。
五月,回驻边关。
十二年,会勘边界,兼署巡抚。
十三年,剿顺宁倮黑夷匪张登发,平之。
十四年,京察,议叙。
十五年,皇太后归政,晋太子太保。
寻卒,赠太子太傅,入祀贤良祠,云南、贵州建专祠,谥襄勤。
子春煊,官至四川总督。
弟毓宝,从毓英转战云南,功最著,累擢道员,赐号额图珲巴图鲁。
光绪十年,出关援剿宣光、临洮,旋克广威府、不拔县、梅枝关,赐黄马褂。
十四年,授福建盐法道,擢云南按察使,权布政使,护巡抚,兼护总督。
二十一年,调贵卅布政使,未行,复调云南。
毓宝勇於战阵,不谙文法,御史溥松劾其护总督时,任用私人,政刑失当,坐夺职,卒於家。
云贵总督崧蕃疏陈毓宝战功,诏复原官。
论曰:刘长佑朴诚廉毅,老於军事,时病其失之慈柔。
自言:“於是非邪正,不自欺以欺人。”非饰辞也。
滇、粤筹边,尤有远见。
刘岳昭治滇,能屈己以听岑毓英。
毓英与滇事相终始,跋扈霸才,竟成戡定伟绩,信乎识时之杰,能自树立者已。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二百六-译文
刘长佑,字印渠,是湖南新宁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被选为拔贡。他和同县的江忠源是朋友。咸丰二年(1852年),江忠源率领乡勇前往广西协助剿匪,刘长佑跟随他。粤匪从桂林逃到湖南,江忠源在蓑衣渡击败了他们,刘长佑有绘画功绩,被奖励为教谕。他又跟随江忠源攻破浏阳的徵义堂会匪,升任知县。咸丰三年(1853年),平定了平衡山的土匪,升任同知直隶州。
江忠源支援湖北,在崇、通之间遇到敌人,刘长佑从长沙驰援,在通城战斗,大败敌人,从此独自领一军。江忠源守卫南昌,刘长佑和罗泽南一同前往支援,解了吉安之围,分兵攻克泰和,升任知府。江忠源在庐州牺牲,刘长佑和江忠源的弟弟江忠濬率领千人驰援未能及时赶到,非常愤怒,发誓要消灭敌人。
咸丰五年(1855年),江忠淑在剿灭东安的贼人时不利,骆秉章让刘长佑兼管他的部队,从此他的部队开始壮大。攻克东安,追击并击败了新宁的敌人。咸丰六年(1856年),收复了郴州,升任道员。江西的贼人势力正盛,骆秉章上奏让刘长佑率领萧启江等军队支援,攻克萍乡,加授按察使衔。派遣萧启江收复万载,围攻袁州,多次击败援敌。
咸丰七年二月,进驻太平墟。敌人从吉安大规模来袭,摆开二十多里的阵势,用骁勇的骑兵冲击,将士伤亡惨重,全军溃败。刘长佑下马拔出佩刀想要自杀,营务处刘坤一扶他上马,撤退保卫分宜。附近县的士民争相运送粮食和武器支援他,溃散的士兵都归顺了他,军势再次振作。
进军规临江,咸丰八年(1858年)八月,石达开从抚州率领二十万大军来支援,总兵普承尧在峡江战斗不利,敌人逼近太平墟。刘长佑趁敌人营垒未稳,和萧启江、田兴恕合力作战,江忠义、李明惠首先攻入敌阵,卢秀峰绕到敌人后面,猛烈攻击,大败敌人,于是围攻郡城。捷报传来,皇帝下诏嘉奖他们的勇敢,赐予称号齐普图巴图鲁。咸丰九年十二月,攻克临江,消灭了贼首张发纪,加授布政使衔。
咸丰十年(1860年),升任广西巡抚。四月,攻克庆远,在思恩击败石达开,又在兴安击败他,于是逃窜。当时广西的土匪仍然蔓延,大的占据郡县,小的成百上千为群,时而为兵,时而为贼。刘长佑上任后,整顿吏治,训练水师,匪患逐渐平息。商货流通,税收增加一倍。军事和财政都能自给自足,不完全依赖邻省。
同治十一年(1872年),刘长佑被调任直隶总督。当时投降的捻军张锡珠、宋景诗先后叛变,京畿地区动荡不安。同治二年(1863年)春天,刘长佑航海到天津,立即前往衡水指挥军队。三月,攻克捻军束鹿,消灭了张锡珠。被任命为督办直隶、山东、河南三省交界剿匪事宜。宋景诗占据刘贯寨、甘官屯,山东军联合进攻,因为拖延时间被降级留任。
同治四年(1865年),僧格林沁在曹州战死,捻军更加猖獗,京畿南部实行戒严,刘长佑派遣军队从开州到张秋扼守河防。奉天的马贼进入喜峰口,因为疏于防范被议处。捻军窜扰山东濮、范南岸,刘长佑赶到大名,击退了他们。上疏请求在直隶分练六军,议定营制,加练二军,由部下讨论执行。
同治六年(1867年),沧州的强盗张六等抢劫了庆云、盐山、宁津、南皮四县的盐场,山东的教匪响应他们,保定、天津、河间三府所属地区都动荡不安。刘长佑命令前藩司唐训方驻扎齐河,臬司张树声驻扎张秋,防备捻军。他自己率军剿捕盐枭,敌人乘虚北逃,越过滹沱河,人数增加到一千多,窜扰涿州、固安、永清、霸州,逼近京师,皇帝下诏免去刘长佑的职务,由大学士官文代替。命令下达几天后,强盗被平定,授予三品顶戴,率领所部回籍。不久东捻被平定,皇帝念及以前的功劳,晋升为二品顶戴。
同治十年(1871年),被任命为广东巡抚,不久调任广西。起初,奸民出关抢劫越南,官兵无法制服。凶狠的首领吴终被诛杀,而苏国汉又起事。同治九年(1870年),广西提督冯子材进军龙州,苏国汉向两广总督瑞麟请求招安,仍然收容逃犯,匪首邓建新、曾亚日,分路骚扰。这时总兵刘玉成在上林社擒获了亚日,将他处决。又和广东军攻克旧街,乘胜抵达海宁,匪徒大多散亡,苏国汉逃到东兴,也被擒获。刘长佑上奏说:“讨论越南的大局,应该直捣河阳,一劳永逸。然而河阳距离关口有两千多里,用尽兵力劳民伤财,讨伐捕捉困难。现在计划铲除海阳、太原,然后回师列阵防守,以巩固边疆。这样可以帮助越南的军队,协助剿灭贵州的苗民;抽出关外的军队,先清理土匪。”同治十年十月,副将陈得贵、游击李扬才攻克越南从化府,于是和刘玉成攻克通化、白通,攻破琼山、北山匪巢。同治十一年正月,又在三星山击败匪徒,擒获了首领何三等人,其余党羽全部平定。刘长佑命令刘玉成暂时驻扎镇抚,咨询越南国王派遣军队换防,但过了很久都没有到来;又因为营弁滋事,公开军队不是办法,同治十年七月,于是撤入关内,搜捕沿边潜伏的匪徒。
当时敌酋黄崇英还占据着越南的河阳,联合白苗攻打保乐,扰乱我国的镇安边疆。咸丰十二年春天,长佑发布命令,调动关内外军队击退他们,并向朝廷秘密上奏说:‘越南贫弱,版图日益缩小,法国在沿海蚕食,黎裔在横山虎视眈眈,桶冈有白苗跳跃,峒奔有黄酋雄踞。最近听说他们国家的君臣向法国人投降,黄崇英接受黎裔的职务,虽然只是听说,但也可能是真的。我认为黎裔是祸患,越南承受了;法国是祸患,不仅越南承受了。现在想要挽救衰败,必须大规模深入。如果联合两广的力量,宽限数年,步步为营,节节进剿,或许可以期待越南恢复振兴,其他民族也不会生心。否则,只有谨慎巩固边防,严密封锁勾结了。’当时防越的军队还有八千人,长佑命令刘玉成率领军队北撤,用六个营驻守关外的各个要塞,四个营驻守归顺、龙州,命令覃远琎率领八个营分驻关内。
十月,法国人攻陷河内,黄崇英等人趁机袭击太原,暗中与他们勾结。山西的奸民响应,北宁实行戒严。越南请求援助,于是命令刘玉成率领十个营进入太原作为左军,道员赵沃率领十个营分部镇安作为右军。法国人与越南议和,黄崇英被越南将领刘永福打败,潜藏在河阳,派遣党羽陈亚水攻打保乐。咸丰十三年十月,长佑在南宁检阅军队,命令赵沃、刘玉成进军。光绪元年二月,赵沃的右军从龙州渡河攻克同文,白苗弃城逃跑,赵沃安抚他们作为助力,于是攻打底定、襄安,都攻克了。刘玉成的左军打败了白通贼军,阵斩邓志雄。黄崇英听说军队到了,唆使周建新抵抗左军,陈亚水守卫猛法,自己抵挡右军,凭借险要地形进行抵抗。五月,赵沃的军队攻克淜台,直逼河阳,黄崇英败逃。右军又打败了陆之平的援军,进攻猛法。陈亚水惊慌失措,请求作为内应,河阳、安边在同一天投降。黄崇英逃跑,被捕获并处决。刘玉成的左军也攻克了通化、白通,斩杀了周建新,合力攻打岩,攻克了它。陆之平逃跑,宣光、金沙江上下游都被肃清,凯旋班师回朝。
晋升为云贵总督,二年,到任。在此之前,滇边野番杀害了英国人马加理,成为交涉的大案,等到议定,答应在云南设立商埠通商。诏书下达讨论,长佑上疏说:‘云南山川险阻,当地居民凶悍成性,抢劫行旅。本地绅士横行,依仗人多欺压官员。上下互相猜忌,法令无法执行。万一防护不及,导致类似前案,或者更甚于前案,对云南一隅的伤害还小,对中原全局的阻碍则很大。而且洋人知道前案难以处理,有免除既往之议;知道后患难以防范,有保证将来之议。我担心滇省官民,对已经发生的不认为是幸免于难,而是认为是得计;对将来不引以为鉴,或者敢效仿。洋人通商,意在谋利,也断无不思远害之理。应该等到三五年内外官民稍稍安定,再派遣官员商议办理。’长佑认为滇事逐渐安定,多次上疏称病请求辞职,得到优诏挽留。
四年,腾越境外土目耿荣高等攻陷耿马,长佑派遣将领讨伐他们,耿荣高投降;又平定了临安、开化、广南的土匪。起初,腾越苏关先之乱,其党羽刘宝玉逃到野山。野山位于滇、缅交界处,那里的夷人自称为君主,不属于羁縻管辖。刘宝玉纠集野贯十三种及盏达夷人伏罗坤山,时常出没抢劫。恰逢缅甸派遣官员到腾越,手持地图商议由野山通道列戍。长佑命令熊昭镜前往腾越,召集各土司、野贯申明禁约,诱捕刘宝玉于千崖,各野夷都解散了。
七年,法军窥视越南东京,下诏滇、粤准备边防。长佑上疏说:‘法国自从占据嘉定以来,越南四境都有商埠、教堂,威胁其君臣,掠夺其财力。夺取越南与否,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之所以处心积虑,在于通商云南。与其失去越南后防守边疆,不如趁他们刚开始行动,就平息战事。滇、粤三省与越南接壤,东西相距近二千里,要害之处共同承担,劳费极大。如果从三江口到海阳,东西仅数百里,以中国的兵力抵御敌人,兵力集中而力量节省。与防守滇、粤边境相比,劳逸相差甚远。请以广西两万兵马作为中路,广东、云南各以一万兵马夹击。广东的兵马从钦州、连州进入,云南的兵马从洮江向东出发。另外以轮船守卫广东顺化港口,切断其首尾,法国人必定无法保全自己。’又极力主张刘永福可以抵御敌人,请求秘密命令越南国王提供给他兵食。奏疏呈上,诏令下廷议。
八年,法军攻陷东京,越南叛乱四起,广西援军到达太原,长佑命令道员沈寿榕率领军队出关,进行声援。长佑多次因病请求辞职,但被挽留。八月,入朝觐见,被赐予两个月假期,到九年,才允许他开缺回籍。不久因云南报销失察,被降三级。十三年,在家中去世。朝廷念及他的前功,赞许他端谨老成,恢复处分,仍按照总督的例子进行抚恤,谥号武慎。广西、云南、湖南都建立专祠。
刘岳昭,字荩臣,湖南湘乡人。以文童的身份加入湘军。咸丰六年,跟随萧启江支援江西,转战累积战功,连续晋升,最终被任命为知县。启江器重他的才能,让他率领果后营。咸丰七年,在高安莺哥岭打败敌军,连续攻克彭家村敌巢。进攻临江,在太平墟击败援敌。不久攻克临江府城,晋升为同知。咸丰八年,跟随军队剿抚州敌军,在何家村、香溪等地大获全胜。崇仁敌军占据白陂墟,又将其击败。从上顿渡进军逼近抚州,敌军打开东门逃跑,收复了城池,晋升为知府,赐予花翎。咸丰九年,支援南康,攻克新城墟,进攻池江。前军溃败,岳昭殿后,击毙敌军众多,攻克南安,支援信丰,解除了其围困,加授道员衔。石达开从江西带领军队侵犯湖南,岳昭调军到茶陵备战,但敌军已经进攻宝庆,他奉命驰援。到达柳家桥,阻截东路敌军,敌军六万多人扑营,岳昭与副将余星元、杨恒升等激战三天,击毙敌军数千人,援军大量集结,敌军解围后逃跑。在这场战斗中,岳昭战斗最为激烈,名声开始显赫。
十年,驻扎江华,敌军首领陈金刚占据广西贺县,依山为固,岳昭招降其党羽。进攻攻克莲塘县,攻破河东街敌军据点,与蒋益澧的军队合力攻克县城,以道员的名义记名,加授按察使衔。这年冬天,连续在道州、宜章打败流窜的敌军,湖南境内得以安宁,被赐予鼓勇巴图鲁的称号。
十一年,骆秉章前往四川担任督师,上疏请求岳昭率领所部随行。途中听说广东的叛匪陈玉成侵犯湖北,攻陷了随州,骆秉章命令岳昭回军支援,与各路军队会合攻克随州,岳昭因此被记名表彰。石达开从龙山侵犯宣恩,窥视施南,岳昭迎击并击退了他。而贵州的叛匪攻陷了来凤,同治元年春天,岳昭进军攻克来凤城,分兵截击,在散毛河、白兰坝两个河口连续取得胜利,抵达黑洞,斩杀敌人很多。石达开逃窜到四川,围攻涪州,岳昭与知府唐蜅、副将唐有耕在仰天窝击败了他。渡过长江在重庆截击,解除了涪州的围困。叛贼败退后占据长宁,岳昭攻克长宁,又追击并在先市寨、得用坝、丁子场击败了他们。叛贼后来占据了叙州双龙场,约定降贼郭集益内应,岳昭破其营地,杀敌近两万。贵州巡抚张亮基上疏推荐岳昭的才能,请求提拔使用,第二年,岳昭被任命为云南按察使;第三年,升迁为布政使;但都没有赴任,留在四川治军。
骆秉章上奏请求派兵援助贵州,九月,攻克仁怀,连续击败了马氾滩的叛匪。第四年,攻克正安,追击叛贼至清溪河,斩杀了他们的头目。第五年,晋升为云南巡抚,进军规取绥阳。天台山是城北最险要的地方,岳昭在山前布阵,从山后攻入,平定了敌人的营垒,有三百多个寨子的人投降。绥阳城的叛贼吴元彪请求投降,黔西北的道路开始畅通。从温水进军剿匪,平定了菉竹山的老巢,收降了铁匠坪、九仓坝以及被胁迫的二十多个岩洞。第六年,攻破沙窝的叛匪,解除了大定的围困。攻下大屯朵坝的贼垒,与滇军平定了猪拱箐的苗匪,又攻下了平远牛场的苗匪巢穴。黔西地区得以肃清。
第七年,上疏陈述云南的军事情况,被命令前往任职。不久晋升为云贵总督,驻军曲靖。进攻寻甸,攻破七星桥的木城,控制了文笔山、法鼓山的重要关口,摧毁了附近的村庄贼垒。收复了果马,在塘子、张徐湾等地连续取得胜利。叛贼大举增援,围攻果马,各营都陷入了困境,岳昭被免职留任。第八年,解除了马龙的围困,进军逼近寻甸,叛贼首领马天顺、李芳园请求接受安抚,于是收复了寻甸城。
云南的捻乱已经持续很久,各军中只有布政使岑毓英所部最强,而岑毓英素来崇尚意气,岳昭对他开诚布公,完全信任,岑毓英调度军队进退完全听命于岳昭。岑毓英不久晋升为巡抚,与岳昭同心协力,没有受到牵制,军事形势逐渐好转。第九年,攻克丽江,收复了威远、姚州,收复了永北、鹤庆、镇南、邓川、浪穹,攻克了凤羽白米庄的贼巢,平定了弥勒县竹园的叛匪。第十年,平定了永善的蛮匪,攻克了宾州的贼巢,平定了香炉山的叛匪,连续攻克了河西的大东沟、小东沟以及临安的五山夷寨。第十一年,收复了贵州兴义新城,先后攻克了永平、云南以及赵州、蒙化厅等城。攻打大理的上下两关,收复了大理府城,诛杀了大酋长杜文秀,诏令恢复岳昭的原职。第十二年,云南全省得以肃清,被赐予黄马褂,岳昭上疏请求觐见。
光绪元年,因为入觐被拖延,御史李廷箫弹劾他规避,被下放到地方讨论免职。九年,去世。代理湖南巡抚庞际云上疏陈述:‘岳昭统兵十多年,建功的地方,黔属最多;担任的事务,云南最为艰难;请求恢复他的原职。’诏令予以同意。
岳昭在规取寻甸时,杜文秀派遣党羽一万多人,战斗不利。他的堂弟岳晙请求岳昭迅速返回曲靖,以巩固根基。叛贼果然分兵前来袭击,但由于有准备而没有得逞。岳晙守卫马龙,叛贼围攻,等待懈怠时出击,击退了他们。固守数月,训练军队得到三千人,会合攻打寻甸,攻破七星桥要塞,叛贼被逼迫投降,但仍然心怀反叛,岳晙率领三十人进城,展示出坦荡的诚意,人心才安定下来。次日,岑毓英的军队也到达,佩服他的胆识。岳晙先因为积累的功绩晋升到道员,岳昭到云南后,专门任命岑毓英负责滇军,他的旧部多被派遣离开。
岑毓英,字彦卿,广西西林人。是个秀才。治理乡团,打击土匪,因为功绩被任命为县丞。咸丰六年,率领士兵前往云南西部帮助剿灭回民。九年,攻克宜良,代理县事。十年,攻克路南,代理州事,晋升为同知直隶州。进攻澂江,兼任代理知府。十一年,攻克澂江的贼垒,攻破昆阳海口贼,西部回民连陷楚雄、广通、禄丰,省城戒严。岑毓英前往支援,同治元年,攻破贼的大树营。当时总督张亮基因病离职,巡抚徐之铭主张安抚,回民首领马如龙通款,岑毓英前往宣谕顺逆,马如龙献出了所占据的新兴等八城,徐之铭上奏以岑毓英代理布政使。不久因为安抚有功,加按察使衔,赐予花翎。二年,回民将领马荣叛变,杀害了总督潘铎,岑毓英率领所部粤勇一千人,与弟弟岑毓宝等守卫藩署。徐之铭化装前往岑毓英处,司道官员都聚集,分兵守卫东、南门,秘密召回马如龙支援。马如龙到达后,诛杀了叛乱分子,马荣逃往南宁,与马联升占据曲靖八属。诏令嘉奖岑毓英守城有功,晋升为道员。
率领军队西征,收复了富民、安宁、罗次、高明、禄丰、武定、禄劝、广通、陆凉、南安等城,以及黑、元、永三盐井,进军攻打楚雄。遇到东路有警报,徐之铭命令岑毓英回省,分兵攻克霑益、平彝。前往楚雄督战,攻克了楚雄城。进军收复了大姚、云南、赵州、宾川、邓川、浪穹、鹤庆,分路进军规取大理的上下两关。三年,攻克定远,围攻镇南,在普棚大破援敌。马联升再次陷落霑益,侵犯马龙,岑毓英回军在天生关击败了他们。进攻曲靖,收复了马龙、霑益。进军攻克寻甸,擒获马荣、马兴才,攻克曲靖,擒获马联升,并将他们诛杀。尚书赵光上疏呈报滇绅公启,说岑毓英所向有功,特诏嘉勉,下总督劳崇光据实保奏。四年,平定了迤东地区,加授布政使衔,赐予号勉勇巴图鲁。
西路自从岑毓英的军队移走后,所克复的诸城多被再次陷落,仅存的楚雄未失。岑毓英驻军曲靖,保护省城的运输通道。五年,被任命为代理布政使,劳崇光到这时才到云南就职,上奏以提督马如龙专办西路,命令岑毓英督剿猪拱箐苗。猪拱箐隶属于贵州威宁州,与海马姑相互犄角,山溪险阻深远,苗酋陶新春、陶三春分别占据。纠集苗、教等叛匪以及粤匪石达开残余势力,共有十数万人,连续骚扰滇之镇雄、彝良、大关、昭通,黔之大定、黔西、威宁、毕节,甚至波及川疆,三省联合剿匪久无成效。岑毓英上书骆秉章,说权责不统一则军队不听命,他请求率领滇军独自负责,预计一百二十天剿灭他们的巢穴,被任命为迤西道,继续代理布政使。
六年,被提升为布政使。二月,军队抵达猪拱箐,命令张保和、林守怀率领两千人,从大溜口出发经过二龙关后,偷袭吴家屯,自己带领三千人攻关。敌军倾巢而出迎战,关后炮火齐发,敌军回援,毓英指挥军队夹击,三处隘口都被攻下,于是夺取了吴家屯,斩杀了数千敌人。敌军从海马姑来增援,被截击,斩杀了敌军首领,其余的敌军溃败而逃。命令蔡标、刘重庆分兵围剿海马姑,攻克了红岩、尖山,敌军的增援被切断,于是逼迫猪拱箐的老巢。敌军用巨石从山顶滚下,驱赶牛马冲击营地,将士多有伤亡,毓英督军搏战,斩杀了凶猛的首领,敌军才退却。在营地前挖了深沟,敌军投掷的石头都掉进了沟里,诱使倮人投降,得到了敌军的虚实,挑选了两千名敢死士,填满壕沟前进,连续攻破了两座木城,直捣敌巢,放火焚烧,斩杀了二万人,擒获了陶新春及其死党,将他们处死,俘虏了四万多名山民。乘胜合围海马姑,在山前山后埋伏了兵力,进攻摧毁了三十多座敌军堡垒,用喷筒环绕燃烧,擒获了陶三春及两百多名凶猛的首领,将他们都斩首,敌军全部被平定。从进军到此时,只超过了原定日期四天,被授予头品顶戴。
马如龙征讨迤西多次失利,劳崇光病逝,杜文秀大举东犯,连续攻陷二十多座城池,省城告急。这年冬天,毓英从猪拱箐凯旋回到曲靖,先派遣弟弟毓宝协助省城防守。七年春天,扬言军队将出兵陆凉,却取道宜凉、七甸,连续攻破大小石坝、小板桥、古庭庵、金马寺的敌军堡垒,进兵驻扎在大树营。马如龙前来会合,人心开始安定。昆阳的匪首杨震鹏在夜晚渡过昆明池袭击省城,毓宝击败了他,震鹏负伤逃走。进攻杨林,毓英鼻子受伤,回军省城,连续攻破石虎关的敌军堡垒,擒获了敌军首领李洪勋,被提升为巡抚。省城附近的敌军堡垒仍然很多,与之相持。总督刘岳昭刚到云南,从马龙进剿寻甸,失利,敌军势力再次猖獗。
毓英上疏陈述军事和军饷事宜,大致说:‘杜文秀占据迤西十三年,根基深厚。现在计划分三路进军,一路出迤南牵制敌军,一路出三姚、永北切断敌军增援,大军从楚雄、镇南直捣敌军核心,使敌军四面受敌,无法兼顾。我挑选了六万精锐,轮流作战防守,既没有停战的时候,也避免了军队疲惫的问题。士兵不需要从外部招募,用本省的军队来剿灭本省的敌人,既熟悉地形,又了解敌情。现在云南的士兵、乡团已经调集了八万多人,计划等到省城附近的敌军堡垒被肃清后,认真裁减,挑选精锐,以便得到有效的支援。云南的绿营额设马步兵三万七千多人,由于和平时期太久,训练疏忽,将领不熟悉士兵,士兵不熟悉战斗。一旦有事发生,就用招募的士兵代替原来的士兵;军饷不足,不得不先保障招募的士兵。因此士兵越来越困苦,军营事务越来越松懈。全省的营兵所剩不足十分之一,我计划从这六万人中,挑选补充营额,目前仍让他们随军出征,事情结束后再让他们归队。有了固定的职业,自然会有恒心,责成他们成功,收效必定迅速。云南近年用兵,多依靠乡勇的力量,计划按照州县的大小,确定征调的人数,共编成四十营乡勇,分两班随军出征,军饷仍由各地筹措。两年之内,迤西地区就可以肃清,那时就可以裁撤军队,让他们回归农业。云南的士兵,除了军饷之外,每人每月还发放三斗米。现在计划用兵六万,每年共需二十多万石米,数量很大。历年都是按照成熟田亩抽取粮食,大约抽取十分之一二,用来资助军粮,与四川的津贴、贵州的义谷,名义不同,实质相同。现在请求按照旧例抽取,并将近年来可征收的地丁粮食,全部改为征收米粮,如果不够用,再进行筹款购买接济,一旦军事平定,就分别裁减。云南绿营官兵的俸禄,闰年需要七十多万两银子,平年需要六十四万多两。现在既然换成了士兵,那么军饷比招募的士兵稍微丰厚一些。如果因为筹措军饷困难,每月先发放一半的军饷,再加上赏赐和购买军火等费用,大约需要八万两银子。除了盐税、地丁税、关税之外,每月所缺不过三四万两,应由外省协拨,与过去的协饷相比,有所减少。如果发放全部军饷,那么每月应由外省拨款六万两,与常例相比,增加也不多。现在部臣指派各省协拨云南军饷,如浙江、广东、江西,距离云南较远,筹措拨款,往返需要一年,难以应急。请求改为京饷,另外由四川、湖北等省应解京饷,改为接济云南,两无阻碍。至于选拔任命镇将,不应拘泥于资格,不应顾忌情面,凡是有能力统领三千兵以上的将领,即使他们的名位还很低,也应该委以要职。那些谋略勇猛平常,只是熟悉军营事务的人,即使是实缺,也应另外给予差事,不要让他们空占职位。’疏文呈上,下级部门按照所议执行。
八年春天,敌军首领杨荣率领数万人占据杨林长坡,分兵占据小偏桥、十里铺、羊芳凹、牛街、兴福寺,省城震动。毓英指挥各军分头围剿,夺回了小偏桥等地,又在萧家山、鹦鹉山连续击败敌人,擒杀超过一万人,清除了省城东边的敌军堡垒一百多座。西北两方的敌军仍然负隅顽抗,毓英命令副将杨玉科、总兵李维述等征讨迤西,与腾越的义军约定时间一同进攻。于是副将张保和等攻克了富民、昆阳,总兵马忠等攻克了呈贡、晋宁、易门、澂江、禄丰,杨玉科等攻克了武定、禄劝、元谋、罗次、定远、大姚,李维述等攻克了广通、楚雄、南安及黑琅、元水等地的盐井。所有凶猛的首领和强盗,几乎都被擒杀,省城解除了戒严,受到了皇帝的嘉奖。
九年,澂江再次叛乱,占据府城,毓英率领军队前往征剿,围困了城池,十年二月,攻克了澂江。并攻克了竹园、江那等敌军巢穴,迤西的军队也攻克了丽江、剑川、永北、鹤庆、宾川、姚州、镇南等城池。上疏说:‘云南以前的事务失误,东南地区未稳定,就急于西征,多次导致军队损失和领土丧失。现在全面考虑全局,必须先扫荡东南两迤,然后全军西上,才没有后顾之忧。’
十一年,迤东、迤西两路全部平定,西路的军队也先后攻克了永昌、邓川、浪穹、赵州、云南、永平、蒙化及上下两关,而大理的敌军仍然坚守,依仗腾越、顺宁相互支援。十一月,毓英亲自前往督战,先切断敌军增援,直接逼近城下,挖掘地道,摧毁城墙数十丈,夺得了东南两座城门。敌军守卫内城,日夜环攻,守城的敌军死伤惨重。杜文秀走投无路,服毒自杀,他的党羽抬着他出城假装投降,被斩首示众,勒令缴械,敌军党羽还请求延缓期限。毓英命令杨玉科率领两百名壮士入城受降,在城外布置重兵夹击,斩杀了三百多名敌军首领,生擒了杨荣、蔡廷栋、马仲山,在市场上将他们处死。大理地区肃清,被赐予黄马褂,授予骑都尉世职。十二年,顺宁、云州、腾越都攻克了,全云南平定,被授予太子少保,晋升为第一等轻车都尉世职。
十三年,刘长佑兼任云贵总督。光绪二年,刘长佑遭遇继母去世的悲痛。五年,服丧期满,被任命为贵州巡抚,并加授兵部尚书职位。七年,调任福建督办台湾防务,开辟山地安抚番人,疏通大甲溪,修建台北城。八年,代理云贵总督,九年,正式担任此职。
法越战争爆发,刘长佑主动请缨出关奔赴前线,驻扎在兴化。十年,被命令指挥关外粤、楚各军。正值广西军队在北宁、太原溃败,刘长佑率领全师撤退驻扎在保胜,因为没有接到命令,被降级留任。七月,被命令进军决战,连续收复越南的馆司、镇安、清波、夏和等县,驻扎在馆司关,计划夺取河内各省。命令丁槐、何秀林攻打宣光,用地雷摧毁其城池,擒获斩杀众多敌人。十一年,京察时,恢复了降级处分,命令覃修纲攻克缅旺、清水、清山。法军增援宣光,挖掘地道营寨,绵延十多里来阻止他们。在临洮府击败法军,夺取梅枝关。连续攻克不拔、广威、永祥,进军山西、河内,广西军队也收复了谅山。越南的兴安、宁平、南定、兴化、太原等省听到消息后纷纷响应。等到和议达成,皇帝下诏班师。五月,返回驻扎在边关。
十二年,参与边界勘测,代理巡抚。十三年,剿灭顺宁倮黑夷匪张登发,平定了叛乱。十四年,京察时,被提议表彰。十五年,皇太后归政,刘长佑晋升为太子太保。不久后去世,追赠太子太傅,入祀贤良祠,云南、贵州建立专祠,谥号襄勤。儿子刘春煊,官至四川总督。
弟弟刘毓宝,跟随刘长佑转战云南,战功卓著,多次升迁至道员,被赐予额图珲巴图鲁称号。光绪十年,出关支援剿灭宣光、临洮,随后攻克广威府、不拔县、梅枝关,被赐予黄马褂。十四年,被任命为福建盐法道,升任云南按察使,代理布政使,护巡抚,兼护总督。二十一年,调任贵卅布政使,尚未上任,又调回云南。刘毓宝在战场上勇敢,不熟悉文法,御史溥松弹劾他在代理总督时,任用私人,政刑不当,因此被剥夺职务,在家去世。云贵总督崧蕃上疏陈述刘毓宝的战功,皇帝下诏恢复他的原职。
评论说:刘长佑朴实真诚,廉洁刚毅,在军事上经验丰富,当时人们认为他缺乏慈柔。他自己说:‘在是非正邪之间,我不欺骗自己来欺骗别人。’这不是虚假的言辞。在滇、粤边疆的筹划上,他有远见。刘岳昭治理云南,能够委屈自己听从岑毓英。刘长佑与滇事始终相关,他跋扈而才华横溢,最终成为平定叛乱的伟业,确实是一位识时务的杰出人物,能够自立自强的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二百六-注解
刘长佑:人名。
刘岳昭:刘岳昭,字子衡,湖南新宁人,刘长佑的弟弟,也是清朝将领,曾随刘长佑参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岑毓英:人名。
弟毓宝:弟毓宝,岑毓英的弟弟,也是清朝将领,与岑毓英一同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拔贡:拔贡,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中的一种选拔方式,由地方官推荐优秀生员参加科举考试。
乡勇:乡勇,指地方上的自卫武装力量,通常由地方豪绅组织,用于维护地方治安和抵抗外敌。
粤匪:粤匪,指广东地区的反清武装力量。
教谕:教谕,古代官职,负责地方教育。
知县:知县,古代官职,负责一县的行政事务。
同知直隶州:同知直隶州,清朝官职,负责直隶州的行政。
江西:江西,中国省份名,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
按察使:按察使,古代官职,负责地方监察。
布政使:负责管理地方行政的官职。
广西巡抚:广西巡抚,古代官职,负责广西省的行政事务。
捻军:捻军,清朝末年一支活跃在山东、安徽、江苏等地的农民起义军。
僧格林沁:僧格林沁,清朝将领,蒙古族,曾任直隶总督,因镇压捻军起义有功。
曹州:曹州,今山东省菏泽市,清朝时期属直隶省。
直隶总督:直隶总督,古代官职,负责直隶省的行政事务。
畿辅:畿辅,指京城周边地区。
捻匪:捻匪,指捻军。
僧格林沁战殁曹州:僧格林沁战殁曹州,指僧格林沁在曹州战死的史实。
沧州枭匪:沧州枭匪,指沧州地区的土匪。
庆云:庆云,今河北省庆云县。
盐山:盐山,今河北省盐山县。
宁津:宁津,今河北省宁津县。
南皮:南皮,今河北省南皮县。
藩司:藩司,古代官职,负责一省的财政。
臬司:臬司,古代官职,负责一省的司法。
越南:越南,今东南亚国家,与清朝相邻。
河阳:越南的一个城市。
海阳:海阳,今越南河内市。
太原:越南的一个城市。
琼山:琼山,今海南省琼山市。
北山:北山,今海南省北山市。
土莽:土莽,指土匪。
上林社:上林社,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林县。
旧街:旧街,今越南河内市。
海宁:海宁,今越南海宁市。
东兴:东兴,今越南东兴市。
镇抚:镇抚,古代官职,负责地方的治安。
营弁:营弁,指军队中的低级军官。
非计:非计,指不是好办法,不恰当的方法。
匪酋:指叛乱的领袖或首领,这里的黄崇英是越南的叛乱首领。
白苗:指居住在越南北部和中国的苗族,这里指黄崇英结交的苗族。
保乐:可能是一个地名,指越南的一个地区。
镇安边:指中国与越南接壤的边境地区。
长佑:可能是一个官员的名字,这里指负责军事指挥的官员。
檄:古代官府用来征召军队或发布命令的文书。
版章:指国家的行政区划和边界。
黎裔:指越南的黎朝后裔,这里指黎朝的后代。
桶冈:可能是一个地名,指越南的一个地区。
峒奔:可能是一个地名,指越南的一个地区。
黄酋:指黄崇英,这里的“酋”是对首领的称呼。
输款:指向敌人投降或支付赎金。
法人:指法国人,这里指法国的侵略者。
两粤:指中国南方的广东和广西两个省份。
交夷:指越南的居民。
镇安:指中国的一个地名。
龙卅:可能是一个地名,指越南的一个地区。
覃远琎:可能是一个官员的名字。
关内外:指中国内地和边疆地区。
河内:越南的首都。
山西奸民:指山西地区的叛民。
北宁:越南的一个城市。
乞援:请求援助。
刘玉成:可能是一个官员的名字。
赵沃:可能是一个官员的名字。
左军:指军队的一个部分,这里指刘玉成的部队。
右军:指军队的另一个部分,这里指赵沃的部队。
淰台:可能是一个地名,指越南的一个地区。
岩:可能是一个地名,指越南的一个地区。
宣光:地名,位于越南。
金沙江:中国的一条河流。
擢:提升,选拔
云贵总督:清朝时期设立的官职,负责管理云南和贵州两省。
滇边野番:指云南边境的少数民族。
马加理:可能是一个外国人的名字。
交涉钜案:指重大的外交纠纷。
滇省:指云南省。
野山:指云南和缅甸交界处的山区。
野贯:可能是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
盏达:可能是一个地名,指缅甸的一个地区。
罗坤山:可能是一个地名,指缅甸的一个地区。
腾越:地名,指云南省腾冲市
耿荣高:可能是一个土司的名字。
耿马:云南省的一个地区。
临安:云南省的一个地区。
开化:云南省的一个地区。
广南:云南省的一个地区。
苏关先:可能是一个叛乱者的名字。
刘宝玉:可能是一个叛乱者的名字。
千崖:可能是一个地名,指云南的一个地区。
野夷:指云南边境的少数民族。
东京:越南的一个地区。
滇、粤备边:指云南和广东两省准备防御。
嘉定:越南的一个地区。
顺化:越南的一个城市。
刘永福:越南的一位将领。
沈寿榕:可能是一个官员的名字。
江华:湖南省的一个地区。
陈金刚:可能是一个叛乱者的名字。
贺县:广西的一个地区。
莲塘县:湖南省的一个地区。
河东街:可能是一个地名,指湖南省的一个地区。
蒋益澧:可能是一个官员的名字。
道州:湖南省的一个地区。
宜章:湖南省的一个地区。
鼓勇巴图鲁:一个荣誉称号,意为勇敢的勇士。
骆秉章:骆秉章,清朝官员,曾任四川总督。
岳昭:岳昭,清朝将领,以军事才能著称,此文中多次提到他的军事行动。
陈玉成:陈玉成,太平天国将领,此文中提到他犯湖北,陷随州。
随州:随州,今湖北省随州市,历史上是军事要地。
岳昭率所部从行:岳昭带领自己的部队随骆秉章一同行动。
宣恩:宣恩,今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
施南:施南,今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黔匪:黔匪,指贵州地区的反清武装力量。
来凤:来凤,今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
同治元年:同治元年,即1862年,清朝年号。
石达开:石达开,太平天国将领,此文中提到他由龙山犯宣恩。
龙山:龙山,今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
涪州:涪州,今重庆市涪陵区。
唐蜅:唐蜅,清朝官员,曾任知府。
唐有耕:唐有耕,清朝官员,曾任副将。
仰天窝:仰天窝,具体地点不详,可能是指某地的地名。
重庆:重庆,今重庆市,历史上是军事要地。
贼:贼,指反清武装力量。
长宁:长宁,具体地点不详,可能是指某地的地名。
叙州:叙州,今四川省宜宾市。
郭集益:郭集益,具体人物不详,可能是指某地的将领。
贵州巡抚:清朝时期设立的官职,负责管理贵州省。
张亮基:张亮基,清朝官员,曾任贵州巡抚。
云南按察使:负责管理云南司法的官职。
仁怀:仁怀,今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
马氾滩:马氾滩,具体地点不详,可能是指某地的地名。
正安:正安,今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
清溪河:清溪河,具体地点不详,可能是指某地的地名。
渠:渠,指武装力量的首领。
云南巡抚:云南巡抚,清朝官职,负责云南地区的行政和军事。
绥阳:绥阳,今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
温水:温水,今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温水镇。
菉竹山:菉竹山,具体地点不详,可能是指某地的地名。
铁匠坪:铁匠坪,具体地点不详,可能是指某地的地名。
九仓坝:九仓坝,具体地点不详,可能是指某地的地名。
岩洞:岩洞,指山洞。
沙窝:沙窝,具体地点不详,可能是指某地的地名。
大定:大定,今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
大屯朵坝:大屯朵坝,具体地点不详,可能是指某地的地名。
猪拱箐:地名,具体位置不详,但根据上下文推测,应为当时的一个战略要地
苗:苗,指苗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
镇雄:镇雄,今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
彝良:彝良,今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
大关:大关,今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
昭通:昭通,今云南省昭通市。
黔西:黔西,今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
威宁:威宁,今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
毕节:毕节,今贵州省毕节市。
川疆:川疆,指四川省的边疆地区。
迤西:地名,指云南省西部地区
澂江:地名,指云南省昆明市澂江县
昆阳海口:昆阳海口,具体地点不详,可能是指某地的地名。
楚雄:地名,指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
广通:地名,指云南省昆明市广通县
禄丰:地名,指云南省昆明市禄丰县
省城:省城,指云南省的省会昆明。
大树营: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宜良:宜良,今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
路南:路南,今云南省昆明市。
署州事:署州事,指代理州的长官。
澂江贼垒:澂江贼垒,指澂江地区的反清武装力量。
昆阳海口贼:昆阳海口贼,指昆阳海口地区的反清武装力量。
回匪:回匪,指回族地区的反清武装力量。
马如龙: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摄布政使:摄布政使,指代理布政使。
按察使衔:按察使衔,指按察使的官衔。
花翎:花翎,清朝官员的官帽装饰,表示高级官员。
马荣:马荣,回族将领,曾与清朝军队作战。
马联升:马联升,回族将领,曾与清朝军队作战。
滇绅公启:滇绅公启,指云南省的绅士们公开的奏章。
迤东:地名,指云南省东部地区
猪拱箐苗:猪拱箐苗,指猪拱箐地区的苗族。
海马姑:地名,具体位置不详,但根据上下文推测,应为当时的一个战略要地
陶新春: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陶三春:陶三春,苗族首领。
迤西道:迤西道,指云南省西部的道。
署布政使如故:署布政使如故,指继续担任代理布政使。
大溜口:地名,具体位置不详,但根据上下文推测,应为当时的一个战略要地
二龙关:地名,具体位置不详,但根据上下文推测,应为当时的一个战略要地
吴家屯:地名,具体位置不详,但根据上下文推测,应为当时的一个战略要地
酋:首领,指贼方的领导人
蔡标: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刘重庆: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红岩: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尖山: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猪拱箐老巢:指贼方的老巢所在地
倮人:指当时的一种少数民族
木城:用木材建造的城池
死党:死硬的党羽,指忠诚的追随者
磔:古代的一种刑罚,将人剁成肉酱
山男妇:指山区的男女老少
劳崇光: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杜文秀: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省垣:省会
曲靖:地名,指云南省曲靖市
陆凉:地名,指云南省陆良县
宜凉:地名,指云南省宜良县
七甸:地名,指云南省昆明市七甸街道
小板桥: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古庭庵: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金马寺: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昆阳:地名,指云南省昆明市昆阳街道
杨震鹏: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昆明池:地名,指云南省昆明市的一处湖泊
杨林:地名,指云南省昆明市杨林镇
石虎关: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李洪勋: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巡抚:负责管理一省政务的官职。
寻甸:地名,指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
迤南:地名,指云南省南部地区
三姚:地名,指云南省姚安县
永北:地名,指云南省永胜县
镇南:地名,指云南省镇南彝族白族自治县
绿营:古代军队的一种编制,由招募的士兵组成
马龙:地名,指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
杨玉科: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李维述:人名,具体身份不详
义兵:指地方上的自卫武装
富民:地名,指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
呈贡:地名,指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
晋宁:地名,指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
易门:地名,指云南省昆明市易门县
武定:地名,指云南省昆明市武定县
禄劝:地名,指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
元谋:地名,指云南省昆明市元谋县
罗次:地名,指云南省昆明市罗平县
定远:地名,指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
大姚:地名,指云南省昆明市大姚县
南安:地名,指云南省昆明市南安市
黑琅: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元水: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悍酋:凶猛的首领
萧家山: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鹦鹉山: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永昌:地名,指云南省保山市
邓川:地名,指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邓川县
浪穹:地名,指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
赵州:地名,指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
云南:地名,指云南省
永平:地名,指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
蒙化:地名,指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
上下两关:地名,指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的两座关隘
大理:地名,指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
顺宁:地名,指云南省普洱市
云州:地名,指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太子少保:古代官名,为皇帝的亲信,有很高的地位
轻车都尉:古代官名,为武官的一种
兼署:同时担任多个职务。
光绪二年:清朝光绪二年,即1876年。
丁继母忧:丁继母去世。
服阕:服丧期满。
兵部尚书衔:兵部尚书的官衔。
福建督办台湾防务:负责管理福建和台湾的防务。
开山抚番:开垦山地,安抚番族。
濬大甲溪:疏通大甲溪。
台北城:台北的城池。
署云贵总督:代理云贵总督。
法越兵事起:法国和越南之间的战争爆发。
出关:离开关内,前往关外。
前敌:战场的前线。
兴化:地名,位于福建省。
粤、楚各军:广东和湖南的各路军队。
北宁、太原:地名,位于越南。
保胜:地名,位于越南。
关外:关外的地区。
越南馆司、镇安、清波、夏和诸县:越南的一些县。
河内诸省:河内及周边的省份。
丁槐、何秀林:人名。
地雷:一种爆炸性武器。
缅旺、清水、清山:地名。
京察:清朝时期的官员考核制度。
临洮府:地名,位于甘肃省。
梅枝关:地名,位于甘肃省。
不拔、广威、永祥:地名。
山西、河内:地名。
谅山:地名,位于越南。
兴安、宁平、南定、兴化、太原各省:越南的一些省份。
班师:军队撤退。
边关:边境关口。
勘边界:勘查边界。
顺宁倮黑夷匪张登发:顺宁地区的倮黑夷人匪徒张登发。
议叙:评议并记录功绩。
太子太保:清朝时期的一种荣誉官职。
谥襄勤:谥号,用于表彰功绩。
四川总督:清朝时期设立的官职,负责管理四川省。
道员:清朝时期的一种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或自治州行政长官。
额图珲巴图鲁:蒙古语中的荣誉称号。
福建盐法道:负责管理福建盐务的官职。
总督:负责管理一个或多个省政务的官职。
崧蕃:人名。
滇、粤:云南和广东。
戡定伟绩:巨大的战功。
识时之杰:识时务的杰出人物。
自树立者:能够自立的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二百六-评注
十三年,兼署云贵总督。光绪二年,丁继母忧。五年,服阕,授贵州巡抚,加兵部尚书衔。
这一段描述了刘长佑的官职变迁和家族背景。‘兼署云贵总督’表明刘长佑在政治上的重要地位,‘丁继母忧’则暗示了他在家庭中的孝道。‘服阕’指其母丧期满,‘授贵州巡抚,加兵部尚书衔’则体现了他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这些信息共同构建了刘长佑作为一位忠诚、有才能的官员形象。
七年,调福建督办台湾防务,开山抚番,濬大甲溪,筑台北城。八年,署云贵总督,九年,实授。
这段文字描绘了刘长佑在军事上的成就。‘调福建督办台湾防务’说明他在军事指挥上的能力,‘开山抚番’则反映了他在处理民族关系上的智慧。‘濬大甲溪,筑台北城’则展示了他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署云贵总督,实授’则说明他在政治上的稳定性和朝廷对他的信任。
法越兵事起,自请出关赴前敌,屯兴化。十年,命节制关外粤、楚各军。
此段文字突出了刘长佑在战争中的勇敢和果断。面对法越战争的爆发,他主动请缨,表现出了为国捐躯的豪情。‘节制关外粤、楚各军’则显示了他作为军事指挥官的权威和影响力。
会广西军溃於北宁、太原,毓英全师退屯保胜,以未奉命,降二级留任。
这段描述了刘长佑在战争中的挫折和忠诚。面对广西军的溃败,他并未逃避责任,而是选择了坚守岗位,表现出了他的忠诚和担当。
七月,命进军决战,连复越南馆司、镇安、清波、夏和诸县,屯馆司关,规取河内诸省。
这段文字展现了刘长佑在战争中的英勇和战略眼光。他指挥军队连续攻克多个县城,为后续的军事行动奠定了基础。
令丁槐、何秀林攻宣光,以地雷毁其城,擒斩甚众。
此段描述了刘长佑在战争中的具体战术。他运用地雷等武器,有效地摧毁了敌人的城池,并取得了大量的战果。
十一年,京察,开复降级处分,令覃修纲攻克缅旺、清水、清山。
这段文字说明刘长佑在政治上的清廉和公正。他在京察中被恢复降级处分,显示了他不受个人恩怨影响,公正无私。
法兵援宣光,掘地营延袤十馀里扼之。破法兵於临洮府,夺梅枝关。
这段描述了刘长佑在战争中的智谋和勇气。他巧妙地运用战术,成功地阻止了法军的增援,并夺回了关键的战略要地。
连克不拔、广威、永祥,进捣山西、河内,广西军亦收复谅山。
这段文字展示了刘长佑在战争中的连续胜利。他指挥军队攻占多个城池,为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作出了贡献。
越南兴安、宁平、南定、兴化、太原各省闻风响应。
此段描述了刘长佑在战争中的影响力。他的胜利不仅鼓舞了国内军队的士气,也使得周边国家产生了共鸣。
会和议成,诏班师。五月,回驻边关。
这段文字说明了刘长佑在战争中的智慧和谋略。他在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及时地提出了和议,避免了无谓的牺牲。
十二年,会勘边界,兼署巡抚。十三年,剿顺宁倮黑夷匪张登发,平之。
这段描述了刘长佑在和平时期的贡献。他不仅在内战中表现出色,在外交和边疆治理上也同样出色。
十四年,京察,议叙。
此段文字说明了刘长佑在政治上的清廉和公正。他在京察中得到了应有的评价。
十五年,皇太后归政,晋太子太保。
这段文字说明了刘长佑在政治上的地位和荣誉。他的晋升表明了朝廷对他的认可和信任。
寻卒,赠太子太傅,入祀贤良祠,云南、贵州建专祠,谥襄勤。
这段文字描述了刘长佑的去世和后人的缅怀。他的去世得到了朝廷的追赠和民众的纪念,这表明他在历史上的地位。
子春煊,官至四川总督。
这段文字说明了刘长佑的家庭和后代。他的儿子也成为了朝廷的高级官员,这表明刘长佑的家庭教育有方。
弟毓宝,从毓英转战云南,功最著,累擢道员,赐号额图珲巴图鲁。
这段文字描述了刘长佑的兄弟毓宝的功绩。他跟随刘长佑转战云南,功勋卓著,得到了朝廷的嘉奖。
光绪十年,出关援剿宣光、临洮,旋克广威府、不拔县、梅枝关,赐黄马褂。
这段文字说明了毓宝在战争中的表现。他出关支援,取得了多个战场的胜利,得到了朝廷的赏赐。
十四年,授福建盐法道,擢云南按察使,权布政使,护巡抚,兼护总督。
这段文字描述了毓宝在政治上的晋升。他在多个岗位上都有过任职,显示了他的能力和朝廷对他的信任。
二十一年,调贵卅布政使,未行,复调云南。
这段文字说明了毓宝在政治上的波折。他虽然被调任贵卅布政使,但未及上任又再次被调回云南。
毓宝勇於战阵,不谙文法,御史溥松劾其护总督时,任用私人,政刑失当,坐夺职,卒於家。
这段文字描述了毓宝在政治上的失败。他虽然勇猛善战,但在处理政务时却因为不熟悉文法而遭到弹劾,最终被夺职。
云贵总督崧蕃疏陈毓宝战功,诏复原官。
这段文字说明了毓宝的功绩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尽管他因政治原因被夺职,但他的战功最终得到了朝廷的肯定。
论曰:刘长佑朴诚廉毅,老於军事,时病其失之慈柔。
这段文字是对刘长佑一生的总结。‘朴诚廉毅’表明了他的品质,‘老於军事’则说明他在军事上的经验丰富。‘时病其失之慈柔’则表明他在军事上的严厉。
自言:‘於是非邪正,不自欺以欺人。’非饰辞也。
这段文字引用了刘长佑的话,表明了他的诚实和正直。他所说的‘於是非邪正,不自欺以欺人’体现了他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滇、粤筹边,尤有远见。
这段文字说明了刘长佑在边疆治理上的远见。他在滇、粤地区的治理显示了他的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
刘岳昭治滇,能屈己以听岑毓英。
这段文字描述了刘岳昭在治理云南时的态度。他能够放下自己的身段,听取岑毓英的建议,这体现了他作为一位领导者的高尚品质。
毓英与滇事相终始,跋扈霸才,竟成戡定伟绩,信乎识时之杰,能自树立者已。
这段文字对岑毓英的一生进行了评价。他不仅在滇事上有着卓越的成就,而且他的才能和品质得到了认可,被认为是一位识时务的杰出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