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二百五十四

作者: 赵尔巽(1844年-1927年),清代著名历史学家。作为清史的编撰者之一,他在清朝历史研究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赵尔巽编写的《清史稿》成为了后世研究清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20世纪初)。

内容简要:《清史稿》是赵尔巽根据丰富的史料和个人研究,所编纂的清朝历史书籍。书中详细记录了清朝自建立到灭亡的政治、军事、外交、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全书通过对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描述,展现了清朝的盛衰和历史进程。它对后世研究清朝历史、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是研究清朝历史的基本参考书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二百五十四-原文

李秉衡王廷相 聂士成 罗荣光 寿山族孙瑞昌 凤翔崇玉等

李秉衡,字鉴堂,奉天海城人。初入赀为县丞,迁知县。

光绪五年,除知冀州。岁饥,发仓粟,不给。

州俗重纺织,布贱,为醵金求远迁,易粮归,而裁其价以招民,民获甦。

越二年,擢知永平府。

部议追论劫案,贬秩。

李鸿章上其理状,请免议,不获。

时称“北直廉吏第一”。

以张之洞荐,超授浙江按察使,未到官,移广西。

十年,平峒寨乱,晋二品秩。

明年,法人假越事寇边,秉衡主龙州西运局。

是时财匮,战士不得饷,蹂尸舆厮,无人过问。

秉衡益节俭,汰浮费,无分主客军,给粮不绝,战恤功赏力从厚。

复创设医局,治负伤军士,身自拊循之,日数四,虽末弁,亦延见,殷殷勖以杀敌报国。

护抚命下,驩声若雷动。

与冯子材分任战守。

谅山之捷,彭玉麟等疏言:“两臣忠直,同得民心,亦同功最盛。”予优叙。

重申前命为护抚,整营制,举贤能,资遣越南游众,越事渐告宁。

新任巡抚沈秉成莅官,乃乞病去。

二十年,东事棘,召为山东巡抚。

至则严纪律,杜苞苴。

以威海、旅顺筦钥北门,遂率师驻烟台。

闻旅顺不守,劾罢丁汝昌、龚照屿等,以警威海守将。

既而日军浮三舰窥登州,秉衡悉萃精兵於西北,而荣城以戎备寡,为日军所诱而获,时论诟之。

其时大刀会起,主仇教,势渐张。

二十三年,会众戕德国教士,德使海靖要褫秉衡职,编修王廷相力争之,徙督四川。

海靖请益坚,乃罢免。

於是秉衡隐安阳,居三年,刚毅入枢廷,荐之起,入都。

廷相慕其名,往访,遂订交。

朝命秉衡诣奉天按事,奏廷相自随。

既至,纠不职者数人,皆廷相微服所诇知者。

还,会御史彭述疏请整饬长江水师,诏使秉衡往,秉衡固辞,太后责勉之,遂行。

岁馀,拳祸作,枋事者矫诏趣战,电各省,诸疆臣失措,商之鸿章。

於是定画保东南约,秉衡与焉。

无何,又请募师入卫。

至京,入觐太后,力主战,遂命统张春发、陈泽霖、夏辛酉、万本华四军,出屯杨村、河西坞。

战才合,张、万二军先溃,泽霖自武清移壁,闻炮声,军皆走。

秉衡不得已,退通州,疾书致各将领,述诸军畏葸状,饮金死。

事闻,优诏赐恤,谥忠节。

联军索罪魁,请重治,以先死免议,诏褫职,夺恤典。

廷相,字梅岑,直隶承德人,本籍山东。

少劬学,以孝称。

光绪十三年进士,以编修督山西学政。

口外七厅洊饥,有司匿不闻,为上流民残弊状,获赈如腹地。

二十三年,转御史,敢言事。

时宗室、觉罗官学久废不葺,廷相谓培材宜自近始,请依八旗官学新章,求实际,议行。

国用患不足,计臣议加赋,廷相力申李鸿藻议,为民请命,事遂寝。

二十四年元旦,日食,疏请勤修省,条上七事,而尤以进贤退不肖为国家治乱之源。

因劾张荫桓媚外人、交近侍,并以浙江学政徐致祥秩满调安徽,外似优隆,内实屏绝。

严旨下吏议,敕还原衙门行走。

拳乱起,秉衡出御联军,廷相从。

及败,寻秉衡不遇,还至仓头桥,赴河死。

子履丰,拯之不及,从之,遇救免。

赠五品卿,予世职,赏履丰主事。

聂士成,字功亭,安徽合肥人。

初从袁甲三军讨捻,补把总。

同治初,改隶淮军,从刘铭传分援江、浙、闽、皖,累迁至副将。

东捻败,赐号力勇巴图鲁,擢总兵。

西捻平,晋提督。

光绪十年,法人据基隆,率师渡台湾,屡战卻敌。

还北洋,统庆军驻旅顺。

十七年,海军大阅礼成,晋头品秩。

调统芦台淮、练诸军,击热河朝阳教匪,擒斩其酋杨悦春,赏黄马褂,易勇号曰巴图隆阿。

明年,授山西太原镇总兵,仍留芦台治军。

请单骑巡边,历东三省俄罗斯东境、朝鲜八道,图其山川阨塞,著东游纪程。

逾岁,日韩乱起,随提督叶志超军牙山。

闻高升兵舰毁,语志超曰:“海道梗,牙山不可守。公州背山面江,势便利。”

从之。

士成乃先诸军发,次成欢,遇伏,迷失道,吏士无人色。

士成见二鹤立冈阜,语众曰:“彼处无隐兵也!”

遂出险,往就志超。

志超已弃公州行,追及之。

士成议趋平壤合大军,而鸿章檄令内渡,以故平壤陷,得免议。

志超逮问,宋庆接统诸军,遣士成守虎山。

未几,铭军溃,诸军皆走,士成犹悉力以御。

日军大集,力不支,退扼大高岭。

是时辽西危棘,士成请奇兵出敌后截其运道,诸帅不从,乃自率师偪雪里站而阵。

除夕,置酒饮将士,预设伏以待,日军果来袭,大败之分水岭,斩日将富刚三造。

优诏褒勉,授直隶提督。

和议成,还驻芦台。

北洋创立武卫军,改所部三十营为前军,与宋庆、董福祥、袁世凯并为统帅。

庆、福祥用旧法训练,世凯军仿日式,士成军则半仿德式,是为武卫四军。

二十六年,拳匪乱,戕总兵杨福同,命士成相机剿办。

匪焚黄村、廊坊铁轨,士成阻止之,弗应,击杀数十人。

其党大恨,诉诸朝,朝旨诃责士成。

时匪麕集天津可二万,遇武卫军辄诟辱,士成检勒部下毋妄动。

荣禄虑激变,驰书慰解之,士成覆书曰:‘匪害民,必至害国!身为提督,境有匪不能剿,如职何?’

乃郁郁驻杨村观变。

会英、法诸国联军至,士成三分其军,一护铁路,一留芦台,而自率兵守天津。

连夺陈家沟、跑马厂、八里台,径攻紫竹林,喋血八昼夜,敌来益众,燃毒烟炮,我军稍卻。

士成立桥上手刃退卒,顾诸将曰:‘此吾致命之所也,逾此一步非夫矣!’

遂殒於阵,肠胃洞流。

诏赐恤。

阅二载,以世凯言,赠太子少保,谥忠节,建专祠。

罗荣光,湖南乾州人。

初隶曾国藩麾下,补把总。

同治初,李鸿章规三吴,从西将华尔克青浦,攻南桥镇、柘林,直捣其巢,大败之。

乘胜复沙川、金山,迁守备。

又从西将戈登释常、昭围,以次下太仓、昆山诸邑。

累擢参将。

攻常州,先登,城复,迁副将,赐号果勇巴图鲁。

除狼山镇右营游击。

苏军分援浙、皖、闽,连克湖州、长兴、广德、漳州、漳浦诸城,与有功,擢总兵。

六年,东捻扰鲁疆,荣光以偏师游弋淮南北,败捻於运。

东捻回窜江、淮,分寇海、沭、邳、宿,并击退之。

明年,西捻窥滑、濬,我师蹑之,荣光战数挫,而勇气弥厉。

鸿章谋困之黄、运间,缘河筑长垒,荣光壁当敌冲,相持凡三阅月。

会霖雨,寇多陷淖死,荣光复蹑之东北,势益蹙,张总愚自沉於河。

事宁,晋记名提督。

自是徙防金陵、武昌、西安,凡二年。

移驻天津,补大沽协副将。

光绪七年,创设水雷营,遴各营将士演习,兼授化电测量诸学。

既而北塘、山海关相继设,皆受成於荣光。

醇亲王阅北洋军,以其教练有方,荐授天津镇总兵。

位渐显,服食俭约若老兵然。

二十六年,擢喀什噶尔提督,未之官而拳乱起,八国兵舰入寇,荣光守大沽炮台。

大沽水深广,河道萦曲,曲有台,备险奥,外兵慑其势,弗敢进。

荣光备益严,乃佯就款,使人言於裕禄,谓第得四五艘入口护侨商,无他意,裕禄许之。

荣光闻而大惊,力阻,而敌舰已踵入,将及台,遽出炮仰击。

荣光再谒裕禄乞发战令,谍者已报台毁,荣光愤极,归,拔刀杀眷属,曰:‘毋令辱外人手!’

遂出赴难,一仆随之,不知所终。

他日得其尸台下,仆尸亦在焉。

没三日而天津陷,时年六十有七。

寿山,字眉峰,袁氏,汉军正白旗人,黑龙江驻防,吉林将军富明阿子。

以父任为员外郎,兼袭骑都尉世职,迁郎中。

光绪二十年,日军犯奉天,自请赴前敌,充步队统领。

弟永山领马队,数与日军战,复草河岭,克连山关,进薄凤凰城。

敌援至,永山殁於阵,寿山被重创。

以敢战,兼领镇边军马队。

逾岁,降敕褒嘉。

官军既克海城,寿山领七十骑诣辽南诇敌势,遇之汤冈子,搏战,枪弹入右腹,贯左臀出,战愈猛,敌稍卻,驰还壁,血缕缕满衣袴。

上嘉其勇,迁知府,赏花翎。

二十三年,调充镇边军左路统领,徙驻黑龙江城。

越二年,除知开封遗缺知府,未之官,值东北边防亟,超改黑龙江副都统。

明年春,入觐,垂询边情甚悉,命佐将军恩泽治军。

疏请增募十五营,调谙边事者十馀人,躬诣上海购军械,自长崎、海参崴、伯利循海归,潜度形势,备战守。

新军成,而恩泽卒於任,朝命代之。

既莅事,铲奸弊,明赏罚,图要塞;手订行阵操法,颁之各将领,使番上,授以方略;虽末弁亦接见,籍记备器使。

二十六年夏,拳乱作,俄军数千声为保护哈尔滨铁轨,纷集海兰泡,乞假道。

寿山曰:‘敌偪我都,我假敌道,如大义何!’拒之。

遂檄爱珲副都统凤翔御北路,呼伦贝尔副都统依兴阿御西路,通肯副都统庆祺御东路,令各严戒备毋浪战;

并牒俄勿进兵,愿负保路责。

而俄军已分道进,重以铁路土工可十馀万索值,倡罢工,扬言与俄为难。

寿山亟下令军中曰:‘保铁路,护难民,全睦谊,违者杀无赦!’

复使统领吉祥约富拉尔基监工盖尔肖甫入城,俾释疑惧,而盖尔肖甫乃击杀工人宵遁。

寿山犹强为容忍也,慎导俄民出境,籍录其财物备还,然俄军不为止,入寇爱珲及黑河屯,华人被迫赴水者,尸蔽江下。

三姓、呼伦贝尔又纷纷告警,寿山亟电吉林将军长顺会攻哈尔滨,然犹嘱其语俄总监工,谓若罢兵,愿以全家质。

当是时,诸路军皆溃败,北路统领崇玉,营官德春、瑞昌,西路统领保全,东路营官保林,并陷阵死,於是俄遂偪齐齐哈尔省城。

既而闻联军媾和,乃遣同知程德全往商和议,而自守‘军覆则死’之义,命妻及子妇先裁,手缮遗疏,犹惓惓於垦政,并致书俄将领嘱勿戕民。

阅日,具衣冠,饮金,卧柩中,不死;呼其属下材官击以枪,不忍,手颤机动,弹出中左胁,犹不死;

更呼材官击小腹,仍不死;呼益厉,又击之,气始绝。

先是诏责其开边衅,部议夺职。

后以总督徐世昌请复官,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附祀富明阿祠。

族孙瑞昌,充北路营官,俄陷黑河,与统领崇玉同战殁。

凤翔,字集庭,汉军镶黄旗人,吉林驻防。

累官协领。

光绪二十一年,中日事起,将军长顺赴奉督师,凤翔任餽运,给食不乏。

寻擢爱珲副都统。

二十六年,俄将固毕乃脱尔来假道,寿山令爱珲戒备。

俄军已自黑龙江下驶,翼日,俄官廓米萨尔名阔利士密德者,浮军舰至,凤翔遣军拒之三道沟。

阔利士密德来谒,申前请,弗允,赪怒去,令舟师击我,而我师已先发,歼其军官二,阔利士密德被重创,奔还海兰泡,旋卒。

於是黑河军与海兰泡俄军相轰击者数日。

凤翔令统领王仲良率骑旅三百渡江击之,始小挫,继获大胜。

俄军缘江遁,师往驰之,会其军舰泊江岸,载归。

阅二日,又渡江来,击卻之。

迟明,又率步旅六千自五道河济,右路统领崇玉望见之,其军皆树我帜,衣我衣,意为漠河护矿兵也,弗敢击,既登岸始觉,而势已不可遏,我师败绩,崇玉殒於阵,爱珲陷。

寿山闻之,亟令凤翔回援,弗及。

凤翔驻兜沟子,去爱珲七十里。

逾月,俄军复至,枪弹雨下,凤翔以战为守,相持累日。

黑龙江行军故无棚帐,战罢露宿,众苦寒,以是军有怨声,凤翔虑譁溃,复以地势平衍难扼守,乃请寿山结阵徐退,抵内兴安岭军焉,去兜沟子又百六十里。

未几,俄军争上岭,势汹汹,师失利,仍扼岭拒之。

敌攻益亟,凤翔悉甲出,令曰:‘有后者斩!’而自赴前敌督慑。

有材官稍卻,立使飞骑斩之。

材官惧,大呼陷阵,俄军少卻,复进,遂大败,署北路翼长恒玉断一臂,俄将卒死伤无算。

凤翔战既酣,右臂左足两受弹伤,坠马者三,辄复跃上,鏖战不少休,既还,呕血数升而死。

事闻,优恤如制。

崇玉,通肯正蓝旗佐领。

时同死事者,玉庆,黑龙江城世管佐领。

城陷被执,詈不绝口,死最惨。

紥鲁布,黑龙江城水师四品官。

怀印以殉,死后犹手握印不可脱。

又段国英,宜黄人,以县丞榷盐阿什河。

俄兵至,令让所处屯兵,严词拒之,缚而去;旋释归,则俄兵已占其地,且悬俄帜,国英大哭曰:‘中国亡矣!’触石,头裂,死。

俄人观者皆叹息。

论曰:秉衡清忠自矢,受命危难,大节凛然,此不能以成败论也。

联军之占津、海也,长驱而入,唯士成阻之;俄兵之侵龙江也,乘隙以进,唯寿山拒之:固知必不能敌,誓以一死报耳。

荣光争大沽,凤翔守爱珲,虽已无救於大局,而至死不屈,外人亦为之夺气,何其壮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二百五十四-译文

李秉衡、王廷相、聂士成、罗荣光、寿山族孙瑞昌、凤翔崇玉等人。

李秉衡,字鉴堂,是奉天海城人。最初担任县丞,后来升任知县。光绪五年,他被任命为冀州知州。当年闹饥荒,他发放了仓库里的粮食,但并不充足。冀州风俗重视纺织业,布匹价格低廉,于是他筹集资金请求远迁,以换取粮食的归顺,并降低价格来吸引民众,民众因此得到了救助。过了两年,他被提升为永平府知府。部里讨论追责劫案,他被降职。李鸿章上奏他的情况,请求免除追责,但没有成功。当时人们称他为‘北直隶廉洁的官员第一人’。因为张之洞的推荐,他被破格任命为浙江按察使,但未到任就被调到广西。十年,他平定了峒寨的叛乱,晋升为二品官员。

第二年,法国人利用越南事件侵犯边境,李秉衡负责龙州西运局。当时财政困难,战士们得不到军饷,尸体无人过问。李秉衡更加节俭,削减浮费,无论主客军,粮食供应不断,对战事有功的人给予丰厚的奖赏。他还创设了医局,治疗受伤的士兵,亲自照顾他们,每天多次,即使是低级军官,他也亲自接见,鼓励他们杀敌报国。护抚的命令下达后,欢呼声如雷动。他与冯子材分任战守。在谅山的胜利中,彭玉麟等人上疏说:‘两位大臣忠诚正直,都得到了民心,也都立下了最大的功勋。’给予了他们高度的赞扬。重新任命他为护抚,整顿军队制度,选拔贤能,资助派遣越南游众,越南事务逐渐得到平息。新任巡抚沈秉成上任后,他请求辞职。

二十年,东边的事态紧急,他被召回担任山东巡抚。到任后,他严格执行纪律,杜绝贿赂。以威海、旅顺为北门的钥匙,于是他率领军队驻扎在烟台。听说旅顺失守,他弹劾罢免了丁汝昌、龚照屿等人,以警告威海的守将。不久,日军三艘军舰逼近登州,李秉衡将精兵集中在西北,而荣城因为军备不足,被日军诱骗而陷落,当时舆论对此表示不满。当时大刀会兴起,主张仇视基督教,势力逐渐扩大。二十三年,会众杀害了德国传教士,德国使臣海靖要求罢免李秉衡的职务,编修王廷相极力为他辩护,他被调任四川总督。海靖要求更加坚决,于是他被罢免。于是李秉衡隐居在安阳,住了三年,刚毅入枢廷,推荐他起用,回到朝廷。王廷相仰慕他的名声,前去拜访,于是结为朋友。朝廷命令李秉衡前往奉天处理事务,上奏王廷相随同前往。到了那里,他纠举了几位不称职的人,都是王廷相微服私访得知的。回来后,他与其他御史彭述一起上疏请求整顿长江水师,皇帝下诏让李秉衡前往,李秉衡坚决推辞,太后责备勉励他,于是出发。

一年多后,义和团运动爆发,当权者假传圣旨鼓动战争,向各省发电报,各地的疆臣都感到无所适从,商议此事时向李鸿章请教。于是制定了保护东南的条约,李秉衡参与了其中。不久之后,他又请求招募军队保卫京城。到京后,他觐见太后,力主战争,于是被任命为张春发、陈泽霖、夏辛酉、万本华四军的统帅,驻扎在杨村、河西坞。战斗刚开始,张、万两军先溃败,陈泽霖从武清转移阵地,听到炮声,军队都溃逃了。李秉衡不得已,撤退到通州,急忙写信给各将领,描述了各军畏缩的情况,饮毒酒而死。事情传开后,皇帝下诏优待抚恤,追赠他为忠节。联军要求追究罪魁祸首,请求严厉处理,但因为李秉衡先死,所以免于追究,皇帝下诏罢免了他的职务,取消了抚恤。

王廷相,字梅岑,是直隶承德人,原籍山东。他年轻时勤奋学习,以孝顺著称。光绪十三年考中进士,后来被任命为编修,负责山西学政。口外七厅连续发生饥荒,官员们隐瞒不报,他向上级报告了流民遭受的苦难,得到了赈灾。二十三年,他转任御史,敢于直言。当时宗室、觉罗官学长期废弃不修,王廷相认为培养人才应该从近处开始,请求按照八旗官学的新规定,寻求实际效果,提出实施。国家财政困难,财政大臣提议增加赋税,王廷相极力支持李鸿藻的提议,为民众请命,事情因此搁置。二十四年元旦,发生日食,他上疏请求勤修省,提出了七条建议,尤其强调进贤退不肖是国家治乱的关键。因此弹劾张荫桓媚外、交结近侍,以及浙江学政徐致祥秩满调任安徽,外表看似优待,实际上却是排斥。皇帝严厉下令让吏部讨论,命令他回到原部门任职。义和团运动爆发,李秉衡出兵抵御联军,王廷相随从。失败后,寻找李秉衡未果,回到仓头桥,投河自尽。他的儿子王履丰,救不及,也随他而去,被救免。被追赠五品卿,授予世职,赏赐王履丰主事。

聂士成,字功亭,是安徽合肥人。最初跟随袁甲三的军队讨伐捻军,补任把总。同治初年,改隶淮军,跟随刘铭传分援江、浙、闽、皖,多次升迁至副将。东捻军被击败后,被赐予‘力勇巴图鲁’称号,晋升为总兵。西捻军被平定后,晋升为提督。光绪十年,法国人占领基隆,他率领军队渡过台湾,多次击退敌人。回到北洋后,他率领庆军驻扎在旅顺。十七年,海军大阅兵结束后,晋升为头品秩。调任统领芦台淮、练诸军,打击热河朝阳的教匪,生擒并斩杀了他们的首领杨悦春,被赏赐黄马褂,改任勇号为巴图隆阿。第二年,被任命为山西太原镇总兵,仍然留在芦台治军。他请求单骑巡视边境,历经东三省俄罗斯东境、朝鲜八道,考察了山川险阻,著有《东游纪程》。

一年后,日韩发生动乱,他随提督叶志超的军队驻扎在牙山。听说高升号兵舰被毁,他对叶志超说:‘海路被阻断,牙山无法坚守。公州背山面江,地势便利。’叶志超同意了他的建议。聂士成于是先于其他军队出发,在成欢遇到伏击,迷失了道路,士兵们面无人色。聂士成看到两只鹤站在山丘上,对众人说:‘那里没有隐藏的敌军!’于是他们成功突围,前往叶志超那里。叶志超已经放弃了公州撤退,聂士成追上他。聂士成建议前往平壤与主力会合,但李鸿章的电报命令他们返回,因此平壤失守,他免于追究。叶志超被逮捕审问,宋庆接替指挥各军,派遣聂士成守卫虎山。不久,铭军溃败,其他军队都逃跑了,聂士成仍然全力以赴抵抗。日军大量集结,他力不从心,撤退到大高岭扼守。当时辽西形势危急,聂士成请求派出奇兵从敌后截断他们的运输线,其他将领不同意,于是他亲自率领军队逼近雪里站布阵。除夕之夜,他设宴款待将士,预先设下伏兵等待,日军果然来袭,他们在分水岭大败日军,斩杀了日军将领富刚三造。皇帝下诏褒奖勉励他,任命他为直隶提督。

和议达成后,他返回芦台驻扎。北洋创立了武卫军,将他所部三十营改为前军,与宋庆、董福祥、袁世凯一起成为统帅。宋庆、董福祥使用旧法训练,袁世凯的军队仿效日本式训练,聂士成的军队则部分仿效德国式训练,这就是武卫四军。

二十六年,义和团作乱,杀害了总兵杨福同,朝廷命令士成负责剿灭义和团。义和团焚烧了黄村和廊坊的铁轨,士成阻止了他们,但他们不听,士成击杀了数十人。义和团的人非常痛恨,向朝廷告状,朝廷下令责备士成。当时义和团在天津聚集了大约两万人,遇到武卫军就侮辱他们,士成命令部下不要轻举妄动。荣禄担心局势恶化,派人写信安慰士成,士成回信说:‘义和团残害百姓,必然危害国家!我身为提督,境内有匪徒不能剿灭,我的职责是什么?’于是士成郁郁地在杨村观望事态发展。

适逢英、法等国的联军到来,士成将军队分成三部分,一部分保护铁路,一部分留在芦台,他自己率领军队守卫天津。连续攻占了陈家沟、跑马厂、八里台,直接进攻紫竹林,激战八昼夜,敌人越来越多,点燃了毒烟炮,我军稍微后退。士成在桥上亲手杀退了撤退的士兵,看着各位将领说:‘这里是我的致命之地,越过这里一步就不是男人了!’最终在战场上牺牲,内脏流出。朝廷下诏赐予抚恤。过了两年,根据世凯的建议,追赠太子少保,谥号忠节,建立专门的祠堂。

罗荣光是湖南乾州人。最初在曾国藩手下,补任把总。同治初年,李鸿章规划三吴地区,罗荣光跟随西将华尔克青浦,攻打南桥镇、柘林,直捣其巢穴,大败敌人。乘胜收复沙川、金山,升任守备。又跟随西将戈登解常、昭围,依次攻下太仓、昆山等地。多次升迁至参将。攻打常州时,他率先登城,城池收复后,升任副将,被赐予果勇巴图鲁的称号。被任命为狼山镇右营游击。苏军分路支援浙江、安徽、福建,连续攻克湖州、长兴、广德、漳州、漳浦等地,有功,升任总兵。六年,东捻军骚扰鲁疆,罗荣光率领偏师在淮南北游弋,在运河打败了捻军。东捻军回窜江、淮,分路侵扰海、沭、邳、宿等地,都被击退。第二年,西捻军窥视滑、濬,我军追击,罗荣光多次战败,但勇气更加旺盛。李鸿章计划在黄、运之间围困捻军,沿河修筑长垒,罗荣光担任正面防御,双方对峙了三个月。恰逢连绵大雨,敌人多陷入泥潭而死,罗荣光追击敌人至东北,形势更加危急,张总愚自杀。事情平息后,晋升为记名提督。从此调防金陵、武昌、西安,共两年。后来移驻天津,补任大沽协副将。

光绪七年,罗荣光创立了水雷营,挑选各营将士进行演习,并教授化学、电学、测量等知识。随后北塘、山海关相继设立,都由罗荣光负责。醇亲王检阅北洋军,认为他训练有方,推荐他担任天津镇总兵。地位逐渐显赫,生活简朴,就像老兵一样。二十六年,晋升为喀什噶尔提督,尚未上任,义和团之乱爆发,八国联军入侵,罗荣光守卫大沽炮台。大沽水深且宽广,河道曲折,每个转弯处都有炮台,布置了险要之地,外军慑于其气势,不敢进攻。罗荣光更加严格地准备,假装愿意议和,派人告诉裕禄,只希望得到几艘军舰进入港口保护侨商,没有其他意图,裕禄同意了。罗荣光听说后非常惊讶,极力阻止,但敌舰已经跟进来,即将到达炮台,他立即开炮仰击。罗荣光再次拜访裕禄请求发布战斗命令,间谍已经报告炮台被摧毁,罗荣光愤怒至极,回家后拔刀杀死家人,说:‘不要让他们受外国人侮辱!’随后出城赴难,一名仆人跟随他,不知所终。几天后,在炮台下方找到他的尸体,仆人的尸体也在那里。天津陷落后三天,他时年六十七岁。

寿山,字眉峰,袁氏,汉军正白旗人,黑龙江驻防,吉林将军富明阿的儿子。因为父亲的职务,他被任命为员外郎,兼袭骑都尉世职,升任郎中。光绪二十年,日军侵犯奉天,他自请前往前线,担任步兵统领。他的弟弟永山率领骑兵,多次与日军交战,收复了草河岭,攻克了连山关,进逼凤凰城。敌军增援到来,永山在战场上牺牲,寿山也受了重伤。因为勇敢作战,他同时领导镇边军骑兵。过了一年,朝廷下敕褒奖。官军攻克海城后,寿山率领七十名骑兵前往辽南侦察敌情,在汤冈子遇到敌人,激战,枪弹射入他的右腹,贯穿左臀而出,战斗更加激烈,敌人稍微后退,他策马返回阵地,衣服和裤子上都是血迹。皇帝赞扬他的勇敢,升任知府,赏赐花翎。

二十三年,他被调任镇边军左路统领,移驻黑龙江城。过了两年,补任开封知府,尚未上任,正值东北边防紧急,被破格升任黑龙江副都统。第二年春天,入京觐见,详细询问边防情况,被任命协助将军恩泽治军。他上疏请求增募十五营士兵,调集十多位熟悉边防事务的人,亲自前往上海购买军械,从长崎、海参崴、伯利沿海返回,暗中观察形势,准备战守。新军组建后,恩泽在任上去世,朝廷命令他接替。上任后,他铲除奸弊,明确赏罚,图谋要塞;亲自制定行军布阵操法,颁布给各将领,让他们番上,传授给他们策略;即使是低级军官也亲自接见,记录他们的才能以备使用。

二十六年夏天,义和团之乱爆发,俄军数千人声称为了保护哈尔滨铁轨,纷纷聚集在海兰泡,请求借道。寿山说:‘敌人逼迫我们,我们却借敌人道路,这怎么行!’拒绝了他们。于是下令爱珲副都统凤翔防御北路,呼伦贝尔副都统依兴阿防御西路,通肯副都统庆祺防御东路,命令各军严加戒备,不要轻易交战;并写信给俄国,要求他们不要进兵,愿意承担保护铁路的责任。但俄军已经分路进攻,以铁路土工可以索要十几万两银子为由,鼓动罢工,扬言要与俄国对抗。寿山立即下令军中:‘保护铁路,保护难民,维护和平,违者杀无赦!’并派统领吉祥约请富拉尔基监工盖尔肖甫进城,以消除疑虑,但盖尔肖甫却杀害工人并在夜间逃跑。寿山仍然强忍容忍,小心地引导俄民出境,登记他们的财物准备归还,但俄军并未停止,入侵了爱珲和黑河屯,华人被迫投水,尸体漂浮在江面上。

三姓、呼伦贝尔等地纷纷报警,寿山立即发电报给吉林将军长顺,请求会攻哈尔滨,但他仍然叮嘱他们告诉俄国总监工,如果停止战争,愿意以全家作为人质。当时,各路军队都溃败,北路统领崇玉,营官德春、瑞昌,西路统领保全,东路营官保林,都战死,于是俄军逼迫齐齐哈尔省城。后来听说联军和谈,于是派遣同知程德全前往商议和谈,而寿山自己坚守‘军覆则死’的信念,命令妻子和儿媳先自裁,亲手撰写遗疏,仍然关心垦政,并写信给俄国将领,嘱咐他们不要伤害百姓。过了几天,穿戴好衣冠,喝下金酒,躺在棺材中,没有死;命令部下士兵射击他,士兵不忍心,手颤抖,子弹射中他的左胁,仍然没有死;再次命令士兵射击他的小腹,仍然没有死;呼喊更加猛烈,再次射击,他才断气。在此之前,朝廷下诏责备他挑起边事,部议夺职。后来因为总督徐世昌请求恢复他的官职,授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附祀在富明阿祠堂。

他的族孙瑞昌担任北路营官,俄军攻陷黑河,与统领崇玉一同战死。

凤翔,字集庭,是汉军镶黄旗人,在吉林担任驻防。他历任协领等官职。光绪二十一年,中日战争爆发,将军长顺前往奉天督师,凤翔负责运送粮食,确保供应充足。不久后,他被提升为爱珲副都统。二十六年,俄国将领固毕乃脱尔来借道,寿山命令爱珲加强戒备。俄军已经从黑龙江下游驶来,第二天,俄国官员廓米萨尔(名字叫阔利士密德)乘坐军舰来到,凤翔派军在三道沟进行抵抗。阔利士密德前来拜访,提出之前的请求,但没有得到允许,愤怒地离开,命令舰队攻击我们。但我们的军队已经先行发动攻击,击毙了他们的两名军官,阔利士密德也受了重伤,逃回海兰泡,不久后去世。于是黑河军和海兰泡的俄军相互攻击了数日。凤翔命令统领王仲良率领三百骑兵渡江攻击,开始时小有挫折,后来获得了大胜。俄军沿着江边逃跑,我们的军队追击,遇到他们的军舰停泊在江岸,载着俘虏返回。两天后,俄军再次渡江,被击退。天快亮时,凤翔又率领六千步兵从五道河渡江,右路统领崇玉看到他们,认为他们是漠河护矿兵,不敢攻击,等到他们登陆后才意识到,但形势已经无法阻止,我们的军队战败,崇玉在战场上牺牲,爱珲沦陷。寿山得知消息后,急忙命令凤翔回援,但未能及时赶到。凤翔驻扎在兜沟子,距离爱珲七十里。

过了一个月,俄军再次到来,枪弹如雨点般落下,凤翔以战为守,连续坚持了多日。黑龙江的军队没有帐篷,战后只能露天宿营,士兵们苦于寒冷,因此军中怨声载道。凤翔担心军队哗变,又因为地形平坦难以防守,于是请求寿山结阵缓慢撤退,抵达内兴安岭的军队所在地,距离兜沟子又有一百六十里。不久,俄军争相登上山岭,形势凶猛,我们军队失利,但仍然坚守山岭抵抗。敌人攻击更加猛烈,凤翔全副武装出击,下令说:‘后退者斩!’亲自前往前线督战。有勇官稍微后退,立即派骑兵将其斩首。勇官害怕了,大声呼喊冲入敌阵,俄军稍微后退,我们又重新进攻,最终大败敌人,北路翼长恒玉断了一条手臂,俄军死伤无数。凤翔战斗激烈,右臂和左脚都受了弹伤,三次从马上摔下,但每次都跳上去继续战斗,没有休息。战斗结束后,吐了数升血而亡。消息传开后,朝廷按照规定给予优厚的抚恤。

崇玉,是通肯正蓝旗的佐领。当时与他一同牺牲的还有玉庆,他是黑龙江城的世袭佐领。城池沦陷后被俘,他骂不绝口,死得非常惨烈。紥鲁布,是黑龙江城水师的四品官。他抱着印信殉国,死后仍然手握印信不肯放下。还有段国英,他是宜黄人,担任阿什河的县丞兼盐税官。俄军到来时,他命令守卫他所处的屯兵退让,用严厉的语言拒绝他们,结果被捆绑带走;后来被释放,但俄军已经占领了他的地方,并悬挂了俄国旗帜,国英大哭说:‘中国亡了!’他撞向石头,头破血流而死。观看的俄军都为之叹息。

评论说:凤翔坚守忠诚,在危难时刻接受命令,大义凛然,这不能以成败来评价。联军占领天津、海口时,长驱直入,只有士成阻拦了他们;俄军侵犯龙江时,趁机进攻,只有寿山抵抗了他们:他们当然知道无法抵挡,但仍然誓死抵抗。荣光争夺大沽,凤翔守卫爱珲,虽然对大局无济于事,但至死不屈,外国人也因此感到气馁,多么壮烈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二百五十四-注解

李秉衡:李秉衡,清朝官员,字鉴堂,奉天海城人。曾担任知县、冀州知州、永平府知府等职,以清廉著称。

王廷相:王廷相,清朝官员,字梅岑,直隶承德人。曾任编修、山西学政、御史等职,以敢言直谏著称。

聂士成:聂士成,清朝将领,字功亭,安徽合肥人。曾参与镇压捻军、中日甲午战争等,以勇猛著称。

罗荣光:罗荣光,清朝将领,具体事迹在文中未提及。

寿山族孙瑞昌:寿山族孙瑞昌,具体事迹在文中未提及。

凤翔崇玉:凤翔崇玉,具体事迹在文中未提及。

赀:赀,古代货币单位,十千为缗。

县丞:县丞,古代官职,县令的副手。

知县:知县,古代官职,一县的行政长官。

冀州:冀州,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河北省。

岁饥:岁饥,指一年中的饥荒。

仓粟:仓粟,指仓库中的粮食。

醵金:醵金,指筹集金钱。

永平府:永平府,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河北省。

部议:部议,指部属官员的议定。

劫案:劫案,指抢劫案件。

贬秩:贬秩,指降低官职。

浙江按察使:浙江按察使,古代官职,负责浙江地区的监察工作。

广西:广西,指广西省,位于中国南部。

峒寨乱:峒寨乱,指山区寨子的叛乱。

二品秩:二品秩,指二品官的职位。

法人:法人,指法国人。

龙州西运局:龙州西运局,指龙州西部的运输机构。

财匮:财匮,指财物匮乏。

饷:饷,指军饷。

蹂尸舆厮:蹂尸舆厮,指践踏尸体,侮辱士兵。

拊循:拊循,指抚慰、关怀。

末弁:末弁,指低级军官。

优叙:优叙,指给予优厚的待遇。

护抚:护抚,指担任地方军事和行政的官员。

沈秉成:沈秉成,清朝官员,曾任巡抚等职。

东事棘:东事棘,指东边的事情很棘手,多指边疆战事。

山东巡抚:山东巡抚,指山东地区的行政长官。

丁汝昌:丁汝昌,清朝将领,曾任北洋海军提督等职。

龚照屿:龚照屿,清朝将领,曾任北洋海军提督等职。

登州:登州,古代行政区划,位于今山东省。

大刀会:大刀会,指一种民间秘密组织。

仇教:仇教,指仇视宗教。

德使海靖:德使海靖,指德国驻华公使海靖。

编修:编修,古代官职,负责编纂史书。

四川:四川,指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

奉天:奉天,指奉天省,今辽宁省。

游众:游众,指游子、流民。

拳祸:拳祸,指义和团运动。

枋事者:枋事者,指负责处理事务的人。

矫诏:矫诏,指伪造皇帝的诏书。

电各省:电各省,指通过电报通知各省。

疆臣:疆臣,指地方官员。

鸿章:鸿章,指李鸿章。

东南约:东南约,指东南互保协议。

募师入卫:募师入卫,指招募军队保卫国家。

杨村:杨村,指杨村镇,位于今北京市。

河西坞:河西坞,指河西村,位于今北京市。

溃:溃,指军队溃败。

通州:通州,指通州区,位于今北京市。

金死:金死,指用金纸自尽。

优诏:优诏,指皇帝赐予的褒奖诏书。

谥:谥,指死后朝廷给予的称号。

宗室:宗室,指皇室宗族。

觉罗:觉罗,指清朝皇室的远亲。

官学:官学,指官方设立的学校。

八旗官学:八旗官学,指八旗子弟的学校。

国用:国用,指国家的财政支出。

计臣:计臣,指负责财政的官员。

加赋:加赋,指增加赋税。

李鸿藻:李鸿藻,清朝官员,曾任军机大臣等职。

勤修省:勤修省,指勤于修省,即勤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张荫桓:张荫桓,清朝官员,曾任山东巡抚等职。

浙江学政:浙江学政,指负责浙江地区的教育行政官员。

徐致祥:徐致祥,清朝官员,曾任浙江学政等职。

吏议:吏议,指官员的议定。

枢廷:枢廷,指中央政府。

拳乱:拳乱,指义和团运动。

联军:联军,指八国联军。

仓头桥:仓头桥,指位于仓头的地方的桥梁。

五品卿:五品卿,指五品官员。

世职:世职,指世袭的官职。

芦台:芦台,指芦台镇,位于今河北省。

武卫军:清朝末年设立的一支精锐部队,负责京城及附近地区的安全。

庆军:庆军,指庆军,由宋庆统领。

芦台淮、练诸军:芦台淮、练诸军,指驻扎在芦台的淮军和练军。

朝阳教匪:朝阳教匪,指朝阳地区的民间教派。

杨悦春:杨悦春,朝阳教匪的首领。

巴图鲁:巴图鲁,蒙古语,意为勇士。

山川阨塞:山川阨塞,指山川险要的地方。

日韩乱:日韩乱,指日本和韩国的战乱。

牙山:牙山,指位于朝鲜半岛的牙山。

公州:公州,指位于朝鲜半岛的公州。

志超:志超,指叶志超,清朝将领。

平壤:平壤,指朝鲜半岛的平壤。

分水岭:分水岭,指分水山岭。

富刚三造:富刚三造,指日本将领富刚三造。

直隶提督:直隶提督,指直隶省的军事长官。

拳匪:指义和团,19世纪末中国北方爆发的一场反帝爱国运动,成员主要是农民和手工业者,他们以‘扶清灭洋’为口号,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

总兵:古代官职,相当于现代的师长,负责一省或数州的军事。

士成:指刘士成,清末将领,曾在义和团运动中担任重要角色。

朝旨:朝廷的命令或旨意。

荣禄:指李鸿章的养子,清末将领,曾在义和团运动中镇压义和团。

提督:古代官职,相当于现代的军长,负责一省或数州的军事。

紫竹林:天津的一个地名,此处指义和团在天津的据点。

喋血:形容战斗激烈,血流成河。

世凯:指袁世凯,清末民初的政治家、军事家,曾任北洋政府总统。

喀什噶尔:新疆的一个地名,清朝时期设为行省。

水雷营:一种专门负责使用水雷的军事单位。

醇亲王:指清朝末年的醇亲王,曾任北洋海军大臣。

裕禄:指裕禄,清末官员,曾任直隶总督。

大沽炮台:位于天津大沽口的一座炮台,是北洋海军的重要防御设施。

俄军:指俄罗斯军队,此处指1900年八国联军中的俄罗斯军队。

海兰泡:海兰泡,指地名,今称哈巴罗夫斯克,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

爱珲:黑龙江的一个地名,此处指爱珲事件,是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俄罗斯军队侵略中国东北的地方。

三姓:黑龙江的一个地名,此处指三姓事件,是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俄罗斯军队侵略中国东北的地方。

呼伦贝尔:内蒙古的一个地名,此处指呼伦贝尔事件,是1900年义和团运动期间,俄罗斯军队侵略中国东北的地方。

镇边军:清朝末年设立的一支边防部队。

边情:边境地区的军事情况。

恩泽:指恩泽将军,清末将领。

番上:古代官职调动的一种形式,指从地方调到中央任职。

垦政:指边疆地区的开垦政策。

遗疏:指遗书,此处指寿山临终前的遗书。

骑都尉:古代官职,是一种武官的荣誉职位。

云骑尉:古代官职,也是一种武官的荣誉职位。

附祀:指在祭祀时,将某人的牌位附在其他人牌位旁边。

北路统领:指北路统领的职位,负责北路地区的军事。

西路统领:指西路统领的职位,负责西路地区的军事。

东路统领:指东路统领的职位,负责东路地区的军事。

北路营官:指北路营官的职位,负责北路地区的军事。

西路营官:指西路营官的职位,负责西路地区的军事。

东路营官:指东路营官的职位,负责东路地区的军事。

陷阵:指陷入敌阵,与敌人交战。

同知:古代官职,相当于现代的副知府,负责地方行政事务。

凤翔:凤翔,指人名,此处指历史上的凤翔,字集庭,为清朝官员,官至协领。

汉军镶黄旗人:汉军镶黄旗是清朝八旗制度中的一旗,指汉人编入的旗籍,表示身份和军籍。

吉林驻防:吉林驻防是指清朝在吉林地区设立的军事防御体系。

累官协领:累官指官职逐渐升迁,协领是清朝地方军事职务,负责协助统领管理。

中日事起:中日事起指中日甲午战争,即清朝与日本之间的战争。

将军长顺:将军长顺,指清朝的一位将军,负责军事指挥。

奉督师:奉督师指在奉天(今辽宁省)督率军队。

餽运:餽运指运送粮食等物资。

给食不乏:给食不乏指供应食物充足,不缺乏。

爱珲副都统:爱珲副都统指清朝在爱珲(今黑龙江省黑河市)设立的副都统职务。

俄将固毕乃脱尔:俄将固毕乃脱尔,指俄国的一位将军。

寿山:寿山,指清朝官员,时任黑龙江将军。

廓米萨尔:廓米萨尔,指俄国军队中的高级军官。

浮军舰至:浮军舰至指乘坐军舰到达。

三道沟:三道沟,指地名,此处为战斗发生地。

赪怒:赪怒指愤怒得脸色发红。

黑河军:黑河军指驻扎在黑河地区的清朝军队。

王仲良:王仲良,指清朝的一位统领。

骑旅三百:骑旅三百指三百名骑兵。

五道河:五道河,指地名,此处为战斗发生地。

右路统领崇玉:右路统领崇玉,指清朝的一位右路统领。

漠河护矿兵:漠河护矿兵指驻守在漠河地区的保护矿产的军队。

兜沟子:兜沟子,指地名,此处为战斗发生地。

内兴安岭:内兴安岭,指地名,位于中国东北。

黑龙江行军:黑龙江行军指在黑龙江地区行军的军队。

棚帐:棚帐指帐篷,用于住宿。

优恤:优恤指给予优厚的抚恤。

通肯正蓝旗佐领:通肯正蓝旗佐领,指清朝官员,官职为佐领。

紥鲁布:紥鲁布,指清朝官员,官职为水师四品官。

县丞榷盐阿什河:县丞榷盐阿什河,指清朝官员,官职为县丞,负责盐税征收。

荣光争大沽:荣光争大沽,指清朝官员荣光在大沽口抵御外敌。

夺气:夺气指失去勇气,士气低落。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二百五十四-评注

凤翔,字集庭,汉军镶黄旗人,吉林驻防。累官协领。

此句介绍了凤翔的籍贯、身份以及官职经历,展现了其作为清朝官员的背景。‘汉军镶黄旗人’表明了其民族身份,‘吉林驻防’和‘累官协领’则体现了其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地位。

光绪二十一年,中日事起,将军长顺赴奉督师,凤翔任餽运,给食不乏。

此句描绘了中日甲午战争期间,凤翔在战事中的角色。‘中日事起’指明了战争背景,‘将军长顺赴奉督师’说明了长顺的军事行动,‘凤翔任餽运,给食不乏’则展现了凤翔在后勤保障方面的贡献。

寻擢爱珲副都统。

‘寻擢’表示凤翔很快就被提升为爱珲副都统,这表明他在战事中的表现得到了认可。

二十六年,俄将固毕乃脱尔来假道,寿山令爱珲戒备。

此句描述了俄军入侵的背景。‘俄将固毕乃脱尔来假道’说明了俄军的入侵意图,‘寿山令爱珲戒备’则反映了清政府对此事的高度重视。

俄军已自黑龙江下驶,翼日,俄官廓米萨尔名阔利士密德者,浮军舰至,凤翔遣军拒之三道沟。

此句详细描述了俄军入侵的具体过程,‘俄军已自黑龙江下驶’说明了俄军的入侵路线,‘凤翔遣军拒之三道沟’则展现了凤翔在抵御俄军入侵时的果断行动。

阔利士密德来谒,申前请,弗允,赪怒去,令舟师击我,而我师已先发,歼其军官二,阔利士密德被重创,奔还海兰泡,旋卒。

此句描述了俄军指挥官阔利士密德的失败,以及凤翔军队的胜利。‘赪怒去’表现了阔利士密德的愤怒,‘歼其军官二’则展现了清军战果。

於是黑河军与海兰泡俄军相轰击者数日。

此句说明了黑河军与海兰泡俄军之间的激烈战斗。

凤翔令统领王仲良率骑旅三百渡江击之,始小挫,继获大胜。

此句描述了凤翔在战斗中的指挥才能,以及清军的最终胜利。

俄军缘江遁,师往驰之,会其军舰泊江岸,载归。

此句说明了俄军的溃败以及清军的追击。

阅二日,又渡江来,击卻之。

此句再次描述了清军的追击行动。

迟明,又率步旅六千自五道河济,右路统领崇玉望见之,其军皆树我帜,衣我衣,意为漠河护矿兵也,弗敢击,既登岸始觉,而势已不可遏,我师败绩,崇玉殒於阵,爱珲陷。

此句描绘了清军在追击俄军时的失误,以及崇玉的牺牲。

寿山闻之,亟令凤翔回援,弗及。

此句说明了寿山对凤翔的信任和期望,但凤翔未能及时赶到。

凤翔驻兜沟子,去爱珲七十里。

此句描述了凤翔的位置,以及他与爱珲之间的距离。

逾月,俄军复至,枪弹雨下,凤翔以战为守,相持累日。

此句说明了俄军的再次进攻,以及凤翔的坚守。

黑龙江行军故无棚帐,战罢露宿,众苦寒,以是军有怨声,凤翔虑譁溃,复以地势平衍难扼守,乃请寿山结阵徐退,抵内兴安岭军焉,去兜沟子又百六十里。

此句描述了清军在战斗中的困境,以及凤翔的应对策略。

未几,俄军争上岭,势汹汹,师失利,仍扼岭拒之。

此句说明了俄军的再次进攻,以及清军的抵抗。

敌攻益亟,凤翔悉甲出,令曰:‘有后者斩!’而自赴前敌督慑。

此句展现了凤翔在战斗中的勇敢和坚定,‘悉甲出’和‘自赴前敌督慑’体现了他的决心。

有材官稍卻,立使飞骑斩之。

此句说明了凤翔对军队纪律的严格要求,以及他对士兵的激励。

材官惧,大呼陷阵,俄军少卻,复进,遂大败,署北路翼长恒玉断一臂,俄将卒死伤无算。

此句描述了清军在凤翔的指挥下取得的重大胜利。

凤翔战既酣,右臂左足两受弹伤,坠马者三,辄复跃上,鏖战不少休,既还,呕血数升而死。

此句描绘了凤翔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以及他的最终牺牲。

事闻,优恤如制。

此句说明了凤翔的牺牲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和优待。

崇玉,通肯正蓝旗佐领。

此句介绍了崇玉的身份。

时同死事者,玉庆,黑龙江城世管佐领。

此句说明了玉庆的身份和遭遇。

城陷被执,詈不绝口,死最惨。

此句描述了玉庆的英勇和牺牲。

紥鲁布,黑龙江城水师四品官。

此句介绍了紥鲁布的身份。

怀印以殉,死后犹手握印不可脱。

此句描述了紥鲁布的忠诚和牺牲。

又段国英,宜黄人,以县丞榷盐阿什河。

此句介绍了段国英的身份。

俄兵至,令让所处屯兵,严词拒之,缚而去;旋释归,则俄兵已占其地,且悬俄帜,国英大哭曰:‘中国亡矣!’触石,头裂,死。

此句描述了段国英的英勇和牺牲。

俄人观者皆叹息。

此句说明了段国英的牺牲对俄人的影响。

论曰:秉衡清忠自矢,受命危难,大节凛然,此不能以成败论也。

此句是对凤翔等清军将领的评价,强调了他们在危难时刻的忠诚和气节。

联军之占津、海也,长驱而入,唯士成阻之;俄兵之侵龙江也,乘隙以进,唯寿山拒之:固知必不能敌,誓以一死报耳。

此句回顾了清军在抵抗联军和俄军入侵时的英勇表现,以及他们的决心。

荣光争大沽,凤翔守爱珲,虽已无救於大局,而至死不屈,外人亦为之夺气,何其壮哉!

此句总结了凤翔等清军将领的英勇事迹,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佩之情。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二百五十四》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140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