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赵尔巽(1844年-1927年),清代著名历史学家。作为清史的编撰者之一,他在清朝历史研究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赵尔巽编写的《清史稿》成为了后世研究清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20世纪初)。
内容简要:《清史稿》是赵尔巽根据丰富的史料和个人研究,所编纂的清朝历史书籍。书中详细记录了清朝自建立到灭亡的政治、军事、外交、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全书通过对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描述,展现了清朝的盛衰和历史进程。它对后世研究清朝历史、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是研究清朝历史的基本参考书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二百二十七-原文
英桂 宗室载龄 恩承 宗室福锟 崇礼 裕德
英桂,字香岩,赫舍哩氏,满洲正蓝旗人。
道光元年举人,以中书充军机章京,晋侍读。
授山东青州知府,迁登莱青道。
擢山西按察使,调山东,署布政使。
咸丰三年,擢河南巡抚。
粤匪扰湖北,英桂抵南阳筹防,匪踞安徽六安州,驰防汝宁。
捻首张洛行窜踞雉河集,命英桂督三省军务,叠败贼於三河尖、颍上,捕获教匪陈太安、王庭贞。
迁山西巡抚。
同治元年,钦差胜保被逮,多隆河代领其军,多所裁撤,部将宋景诗复叛。
英桂奏言:
“胜保旧部虽多乌合降众,久经战阵。
“多隆阿到营旬日,遣归七起,未免操之过急,穷无所归,乘机走险。
“应遵前谕,如能随同立功,仍准一体保奏,以安众心。”
报闻。
迁福州将军。
七年,署闽浙总督,奏言:
“前督左宗棠议减兵者,为增饷也;议增饷者,为练兵也。
“应就地势情形,以定经久之制。
“浙省依山阻海,马步水陆额兵三万七千五十九名,而驻於杭、嘉、湖、宁、温、绍、台海滨七府者三万馀名,分驻湖、金、衢、严、处五府者七千馀名。
“海疆偏重,形势了然。
“加饷为人情所原,减兵又为人情所难。
“各属形势不同,参以变通,庶臻妥善。
“今拟分别减兵增饷,以本省应裁之饷,加本省应存之兵。
“至练兵拟照楚、湘兵制,整器械,精技艺,庶兵气可扬,水师战船,宽筹经费,期复旧模。”
又言:
“轮船之设,利於巨洋。
“驾驶之法,迥异长江。”
并拟定外海炮艇章程十二条,上均嘉纳。
召为内大臣。
十一年,授兵部尚书,兼总管内务府大臣。
调吏部,兼步军统领。
光绪元年,协办大学士。
三年,授体仁阁大学士。
四年,以病乞休。
五年,卒,赠太子太保,谥文勤。
宗室载龄,字鹤峰,隶镶蓝旗,诚隐郡王允祉五世孙。
道光二十一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
迁洗马,累至内阁学士。
以题定郡王载铨息肩图称门生违例,镌三级。
除光禄寺卿。
咸丰三年,擢都察院副都御史,授工部左侍郎。
粤匪北窜,踞河间、阜城,命载龄督防固安,匪南窜,撤防。
会川督裕瑞被劾,命载龄往勘。
因疏陈山西、陕西、四川捐输款项侵蚀、滥销诸弊,请敕各督抚严查参办,并条上章程五则,议行。
时黔匪偪近蜀境,诏载龄严饬地方劝谕乡团助声势。
寻署陕西巡抚。
调刑部侍郎,仍留陕。
五年,疏言:
“前抚臣王庆云请准遣戍新疆官犯捐输,改发内地。
“捐数无多,何裨国计?此端一开,行险徼幸之徒,将肆意妄为,绝无忌惮。
“所得小而所失大,请停止以儆官邪。”
上韪之。
寻诏回京,授泰宁镇总兵,兼总管内务府大臣。
以病乞休。
病痊,署礼部侍郎,授刑部,调吏部。
同治元年,擢都察院左都御史,迁兵部尚书。
九年,丁父忧,袭辅国公。
光绪三年,调吏部,协办大学士。
明年,授体仁阁大学士。
六年,因病屡疏乞休,允之。
九年,卒,赠太子太保,谥文恪。
恩承,字露圃,叶赫那拉氏,满洲正白旗人。
以笔帖式历礼部郎中。
随僧格林沁剿贼,赏四品京堂。
授侍读学士,仍留营充翼长。
解山东滕县围,克沙沟营、临城驿,破贼曹州,又败之临朐县南。
晋三品京堂,授太常寺卿。
同治二年,捻首张洛行伏诛,赏黄马褂,擢内阁学士,授镶红旗蒙古副都统。
以僧格林沁遇害,坐革职。
旋以剿奉天马贼,复原官。
授理藩院侍郎。
七年,捻匪张总愚北窜,恩承总统神机营马步兵往雄、霸扼防。
捻平,还京。
历调工部、礼部、刑部、吏部。
光绪元年,兼总管内务府大臣,擢都察院左都御史、正蓝旗汉军都统,迁礼部尚书。
命与侍郎童华往四川查办总督丁宝桢等被劾案,覆奏宝桢交部议。
恩承言:
“从古言利之臣,咸以不加赋而财用足,为动人听闻之具。
“溯自军兴以来,川省釐、捐两项,协拨饷需,以千百万计。
“苟非国家深仁厚泽,何以人乐输将?方今军务肃清,民气未复,乃川省设立官运局,所徵正款,已暗寓加釐;所收杂款,更巧为摊派。
“下与小民争利,而司、道两库悬欠百万有奇。
“正款反形支绌,似於国计民生两无裨益。”
疏入,敕部覈覆。
复命赴云南查办事件,以侍郎阎敬铭劾恩承入川时失察家人需索,部议革职留任。
回京,授步军统领。
十年,迁刑部尚书,调吏部,协办大学士。
明年,授体仁阁大学士。
十三年,命赴广西、湖南、河南按事。
十五年,转东阁。
十八年,卒,谥文恪。
宗室福锟,字箴庭,隶镶蓝旗,理密亲王允礽六世孙。
咸丰九年进士,授吏部主事,晋员外郎。
光绪四年,授右庶子,迁侍读学士,擢太仆寺卿。
六年,赏副都统,充西宁办事大臣。
八年,召授兵部侍郎,历调刑部、户部。
十年,擢工部尚书,兼步军统领。
命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兼管内务府大臣。
调户部,协办大学士。
以部驳机器鼓铸,福锟议革职,改留任,旋复官。
十五年,加太子太保,詹事府右庶子。
崇文疏劾大学士张之万交纳外官,命福锟偕尚书潘祖荫勘之,奏言:
“之万住居湫隘,门无杂宾。
枢臣接见外僚,藉以考覈人才。
不得以因公谒见,谓为接纳营私。
惟僧静洲以方外浮屠往来仕宦之家,易招物议,请驱逐回籍。”
报可。
十七年,授体仁阁大学士。
二十年,皇太后万寿,赏双眼花翎。
时京师盗风甚炽,福锟初禁步军讯盗用严刑,盗益肆。
至是奏请变通缉捕章程,允之。
二十一年,疏请乞休。
卒,谥文慎。
崇礼,字受之,姜氏,内务府汉军正白旗人。
咸丰七年,以拜唐阿为清漪园苑丞。
文宗巡幸,尝询以事,奏对称旨,嘉奖之。
由员外郎历内务府卿,加内务府大臣。
光绪元年,授山海关副都统,乞病归。
五年,历迁内阁学士,命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补礼部右侍郎。
坐事,议革职,改降三级。
九年,授光禄寺卿。
历理藩院侍郎,转兵部、户部。
二十年,加太子少保,赏黄马褂。
旋擢理藩院尚书。
出为热河都统,再乞病。
二十四年,授刑部尚书,兼步军统领。
崇礼勤於职事,太后念先帝识拔,颇推恩遇。
及政变起,太后复训政,参预新政。
杨锐等获罪,崇礼以案情重大,请钦派大学士、军机大臣会同审讯,始命军机会刑部、都察院严审。
已,又传旨即行正法。
二十六年,调户部,协办大学士。
二十九年,授东阁大学士,转文渊阁。
三十一年,以病乞罢。
又二年,卒,谥文恪。
裕德,字寿田,喜塔腊氏,满洲正白旗人,湖北巡抚崇纶子。
光绪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累迁侍读。
八年,充咸安宫总裁,偕詹事府少詹事宝昌等疏请整顿咸安宫官学凡六事,下部议行。
五转至内阁学士,督山东学政。
十六年,擢工部侍郎,调刑部。
二十年,授都察院左都御史,命偕侍郎廖寿恒赴四川按事。
二十四年,迁理藩院尚书,调兵部。
二十八年,赴哲里木盟查办事件,因条上领荒招垦事宜,如所议行。
二十九年,协办大学士,授体仁阁大学士。
三十年,充会试总裁。
明年,改东阁。
卒,谥文慎。
裕德持躬谦谨,礼贤下士,有一得之长,誉之不容口,时皆称之。
论曰:大学士满、汉并重,非有资望,不轻予大拜。
内阁不兼军机者,不参机务,相业无闻焉。
英桂诸人或起军功,或承世荫,或娴文学,或优政事,虽未能显有名绩,而旧德老成,雍容台鼎,亦不愧宰相之器者欤!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二百二十七-译文
英桂,字香岩,姓赫舍哩,是满洲正蓝旗的人。道光元年考中举人,后来被任命为中书充军机章京,后来晋升为侍读。后来又被任命为山东青州知府,之后又调任登莱青道。后来被提升为山西按察使,之后又被调往山东,代理布政使。咸丰三年,被提升为河南巡抚。粤匪骚扰湖北,英桂到达南阳筹备防务,匪徒占据安徽六安州,他迅速前往汝宁加强防备。捻军首领张洛行逃窜占据雉河集,英桂被任命指挥三省军务,连续在三次战役中击败敌人,捕获了教匪陈太安和王庭贞。后来被调任山西巡抚。同治元年,钦差胜保被逮捕,多隆河代替他指挥军队,大量裁撤人员,部将宋景诗再次叛变。英桂上奏说:‘胜保的旧部虽然人数众多,但久经沙场。多隆阿到军营不到十天,就遣散了七批人,未免过于急躁,使得这些人无家可归,趁机走险。应该按照之前的命令,如果能够立功,仍然可以一起保举,以安定军心。’报告被采纳。后来被调任福州将军。
七年,代理闽浙总督,上奏说:‘前总督左宗棠提议减少军队,是为了增加军饷;提议增加军饷,是为了训练军队。应该根据地形和情况,制定长久的制度。浙江省依山傍海,马步水陆的定额军队有三万七千五十九名,其中驻扎在杭、嘉、湖、宁、温、绍、台海滨七府的有三万多人,分驻在湖、金、衢、严、处五府的有七千多人。海疆防务重,形势明显。增加军饷是人情所愿,减少军队则为人情所难。各个属地的形势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通,才能做到妥善。现在计划分别减少军队增加军饷,用本省应裁减的军饷,增加本省应保留的军队。至于训练军队,计划按照楚、湘的兵制,整顿器械,提高技艺,以便提高士气。水师战船,要广泛筹集经费,以期恢复到原来的规模。’又说:‘轮船的设置,适合于大洋。驾驶方法,与长江截然不同。’并且拟定了十二条外海炮艇章程,都被采纳。被召为内大臣。
十一年,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兼总管内务府大臣。调任吏部,兼步军统领。光绪元年,协助办理大学士事务。三年,被任命为体仁阁大学士。四年,因病请求退休。五年,去世,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文勤。
宗室载龄,字鹤峰,隶属于镶蓝旗,是诚隐郡王允祉的五世孙。道光二十一年考中进士,后来改为庶吉士,被任命为检讨。后来被提升为洗马,累升至内阁学士。因为评定郡王载铨的息肩图时,学生违反了规定,被降三级。后来被任命为光禄寺卿。咸丰三年,被提升为都察院副都御史,被任命为工部左侍郎。粤匪北窜,占据河间、阜城,载龄被命令负责固安的防务,匪徒南窜,撤回防务。恰逢四川总督裕瑞被弹劾,载龄被命令前往调查。因为上疏陈述山西、陕西、四川捐款侵蚀、滥用的问题,请求命令各督抚严格查办,并提出了五条章程,讨论后实施。当时贵州匪徒逼近四川边境,皇帝下诏命令载龄严厉命令地方劝告乡团支持声势。不久代理陕西巡抚。调任刑部侍郎,仍然留在陕西。五年,上疏说:‘前巡抚王庆云请求批准将犯官发配新疆,改为发配内地。捐款数量不多,对国家财政有何裨益?这一做法一旦开始,行险侥幸之徒将肆意妄为,毫无顾忌。所得小而所失大,请求停止以儆官邪。’皇帝认为他说得对。
不久被召回京城,被任命为泰宁镇总兵,兼总管内务府大臣。因病请求退休。病好后,代理礼部侍郎,被任命为刑部,调任吏部。同治元年,被提升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后调任兵部尚书。九年,因父亲去世,承袭辅国公。光绪三年,调任吏部,协助办理大学士事务。第二年,被任命为体仁阁大学士。六年,因病多次上疏请求退休,被批准。九年,去世,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文恪。
恩承,字露圃,姓叶赫那拉,是满洲正白旗的人。以笔帖式历任礼部郎中。跟随僧格林沁剿匪,被赏赐四品京堂。被任命为侍读学士,仍然留在军营担任翼长。解除了山东滕县的围困,攻克了沙沟营、临城驿,击败了曹州的敌人,又在临朐县南击败了敌人。晋升为三品京堂,被任命为太常寺卿。同治二年,捻军首领张洛行被处决,被赏赐黄马褂,晋升为内阁学士,被任命为镶红旗蒙古副都统。因为僧格林沁遇害,被革职。不久因为剿灭奉天马贼,恢复了原职。被任命为理藩院侍郎。七年,捻军张总愚北窜,恩承统领神机营马步兵前往雄、霸扼守防线。捻军被平定后,返回京城。历任工部、礼部、刑部、吏部的职务。
光绪元年,兼总管内务府大臣,晋升为都察院左都御史、正蓝旗汉军都统,调任礼部尚书。被命令与侍郎童华前往四川查办总督丁宝桢等被弹劾的案件,复奏后宝桢被交部议处。恩承说:‘自古以来,谈论利弊的大臣,都认为不增加赋税而财用充足,是令人耳目一新的说法。自从军兴以来,四川省的厘金、捐款两项,协拨军饷,以千百万计。如果不是国家有深厚的仁德,何以使人乐于捐赠?如今军务已经平定,民气尚未恢复,而四川省设立官运局,所征的正款,已经暗含增加厘金;所收的杂款,更是巧妙地摊派。向下与小民争利,而司、道两库欠款百万以上。正款反而显得不足,似乎对国家和民生都没有好处。’奏疏被采纳,皇帝命令部里核查。又命令他前往云南查办事件,因为侍郎阎敬铭弹劾恩承入川时失察家人索贿,部里讨论后决定革职留任。
回到京城,被任命为步军统领。十年,调任刑部尚书,调任吏部,协助办理大学士事务。第二年,被任命为体仁阁大学士。十三年,被命令前往广西、湖南、河南按事。十五年,转任东阁。十八年,去世,谥号文恪。
宗室福锟,字箴庭,属于镶蓝旗,是理密亲王允礽的第六代孙。咸丰九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吏部主事,后来晋升为员外郎。光绪四年,他被任命为右庶子,后来调任侍读学士,再后来升任太仆寺卿。六年,他被赏赐为副都统,担任西宁办事大臣。八年,他被召回朝廷,任命为兵部侍郎,后来调任刑部和户部。十年,他被提升为工部尚书,同时担任步军统领。他被命令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任职,同时管理内务府大臣。后来调任户部,协助办理大学士事务。因为部里反对机器鼓铸,福锟被提议免职,但后来又被留任,并恢复了官职。十五年,他被加封为太子太保,成为詹事府右庶子。崇文上疏弹劾大学士张之万接受外官的贿赂,皇帝命令福锟和尚书潘祖荫去调查,福锟上奏说:‘张之万居住的地方简陋,门庭冷落,没有闲杂宾客。枢臣接见外官,是为了考察人才。不能因为公事拜访,就认为他接受贿赂。只有僧静洲作为方外之人,在官宦之家往来,容易引起非议,请将其驱逐回籍。’皇帝批准了他的建议。十七年,他被任命为体仁阁大学士。二十年,皇太后万寿节,他被赏赐双眼花翎。当时京师盗贼横行,福锟最初禁止步军使用严刑讯问盗贼,盗贼反而更加猖獗。于是他上奏请求改变缉捕章程,得到了皇帝的同意。二十一年,他上疏请求退休。去世后,被追赠谥号文慎。
崇礼,字受之,姓姜,是内务府汉军正白旗人。咸丰七年,因为担任拜唐阿,被任命为清漪园苑丞。文宗皇帝巡幸时,曾向他询问事情,他的回答得到了皇帝的赞赏。他从员外郎升迁到内务府卿,并被加封为内务府大臣。光绪元年,他被任命为山海关副都统,因病请求退休。五年,他升迁到内阁学士,被命令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任职,补任礼部右侍郎。因为某些事情,他被提议免职,但后来被降三级。九年,他被任命为光禄寺卿。历任理藩院侍郎,转任兵部和户部。二十年,他被加封为太子少保,赏赐黄马褂。后来被提升为理藩院尚书。出京担任热河都统,再次因病请求退休。二十四年,他被任命为刑部尚书,同时担任步军统领。崇礼勤于职事,太后念及先帝对他的赏识,对他颇为优待。等到政变发生,太后再次训政,参与新政。杨锐等人获罪,崇礼因为案情重大,请求皇帝钦派大学士和军机大臣一同审讯,于是命令军机处和刑部、都察院严格审讯。之后,又下旨立即执行死刑。二十六年,他被调任户部,协助办理大学士事务。二十九年,他被任命为东阁大学士,转任文渊阁。三十一年,因病请求退休。又过了两年,他去世,被追赠谥号文恪。
裕德,字寿田,姓喜塔腊,是满洲正白旗人,湖北巡抚崇纶的儿子。光绪二年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被任命为编修。多次升迁后成为侍读。八年,担任咸安宫总裁,和詹事府少詹事宝昌等人上疏请求整顿咸安宫官学的六件事,被下发给相关部门讨论执行。五次转任至内阁学士,监督山东学政。十六年,被提升为工部侍郎,调任刑部。二十年,被任命为都察院左都御史,被命令和侍郎廖寿恒一起去四川处理事务。二十四年,升任理藩院尚书,调任兵部。二十八年,前往哲里木盟查办事件,因为提出领荒招垦的建议,如他所议而行。二十九年,协助办理大学士事务,被任命为体仁阁大学士。三十年,担任会试总裁。第二年,改任东阁。去世后,被追赠谥号文慎。
评论说:大学士在满族和汉族中都很重要,不是有资望的人,不会轻易授予高职。内阁不兼军机处的人,不参与机密事务,他们的宰相之才也就无从得知。英桂等人或者因军功起家,或者因世袭,或者擅长文学,或者政事卓越,虽然未能显著地成就名声,但他们的老成持重,从容不迫,也无愧于宰相之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二百二十七-注解
宗室:指皇室成员,即皇帝的宗族。
载龄:人名,是清朝官员的名字。
恩承:人名,是清朝官员的名字。
恩赐:指皇帝的赏赐,通常是对有功之臣的奖励。
福锟:人名,原文中的人物。
崇礼:人名,原文中的人物。
裕德:指有德行,品德高尚。
中书:古代官名,指中书省的官员,负责起草和审查文书。
军机章京:清朝官名,是军机处的官员,负责处理军事事务。
侍读:古代官名,指皇帝的侍从官,负责陪读。
知府:古代官名,指一州的行政长官。
道:古代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
按察使:古代官名,负责监察地方行政和司法。
布政使:古代官名,负责地方财政。
巡抚:古代官名,指一省的最高行政长官。
粤匪:指太平天国运动中的起义军。
捻军:指清朝末年一支以捻民为基础的农民起义军。
教匪:指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其他一些起义军。
钦差:指皇帝派遣的特使,代表皇帝处理重大事务。
胜保:人名,是清朝官员的名字。
多隆阿:人名,是清朝官员的名字。
宋景诗:人名,是清朝官员的名字。
闽浙总督:古代官名,指福建和浙江两省的最高行政长官。
内大臣:古代官名,指皇帝的内侍官。
兵部尚书:古代官名,兵部的最高长官,负责军事。
总管内务府大臣:古代官名,内务府的最高长官,负责宫廷事务。
吏部:清朝六部之一,负责官员的选拔和考核。
步军统领:官职,负责步军(步兵)的统领。
协办大学士:官职,协助大学士处理政务。
体仁阁大学士:官职,大学士的一种,负责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太子太保:官职,辅导太子的官职,有很高的荣誉地位。
谥号:古代对去世的官员给予的尊称,通常是根据其生前的品德和功绩来定的。
字:人的别称,通常用于表示对人的尊敬。
箴庭:福锟的字,表示其性格或品德。
隶:隶属于,属于。
镶蓝旗:清朝八旗之一,属于满族。
理密亲王允礽:清朝宗室,理密亲王是封号,允礽是其名。
六世孙:六代孙,表示福锟与理密亲王允礽的关系。
进士:科举制度中的最高学位,表示通过科举考试获得高官。
授:授予官职。
主事:吏部中的官职,负责具体事务。
员外郎:官职,负责辅助郎中处理事务。
右庶子:官职,负责辅导太子。
侍读学士:官职,负责辅导太子,同时有文学造诣。
太仆寺卿:官职,太仆寺的长官,负责宫廷车马等事务。
副都统:官职,低于都统,负责军事。
西宁办事大臣:官职,负责西宁地区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兵部侍郎:官职,兵部的副长官。
刑部:清朝六部之一,负责司法事务。
户部:清朝六部之一,负责财政事务。
工部尚书:官职,工部的长官,负责工程建设。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清朝官署,负责处理对外事务。
内务府大臣:官职,内务府的长官,负责宫廷内部事务。
机器鼓铸:指使用机器进行铸造。
詹事府:清朝官署,负责太子事务。
外官:指地方官员。
接纳营私:接受私人请托,营私舞弊。
方外浮屠:指出家人,浮屠是佛教的称呼。
物议:舆论,指公众的议论。
双眼花翎:清朝官员的装饰品,表示高级官职。
京师:指当时的首都北京。
步军:步兵。
讯盗:审讯盗贼。
严刑:严厉的刑罚。
缉捕章程:捕捉盗贼的规章制度。
乞休:请求退休。
谥:死后朝廷给予的尊号,表示对其一生的评价。
拜唐阿:官职,清漪园的官员。
清漪园:清朝皇家园林。
文宗:清朝皇帝的尊号。
内阁学士:官职,内阁的官员。
军机大臣:官职,军机处的官员,负责处理军国大事。
都察院:清朝官署,负责监察官员。
相业:宰相的功业。
英桂:人名,原文中的人物。
世荫:因祖先功绩而获得的官职。
娴文学:精通文学。
优政事:政事处理得很好。
雍容台鼎:形容气度不凡,有宰相之才。
满、汉并重:清朝官制中,满族和汉族官员并重。
大拜:古代官员授官时的仪式,表示授予高官。
内阁:清朝官署,负责处理政务。
军机:军机处,负责处理军国大事。
杨锐:人名,原文中的人物。
崇纶:人名,原文中的人物。
庶吉士:科举制度中的学位,为进士后的学习阶段。
编修:官职,负责编纂书籍。
咸安宫:清朝皇家宫殿。
官学:官方的学校。
山海关副都统:官职,山海关地区的行政和军事长官。
礼部:清朝六部之一,负责礼仪和外交事务。
光禄寺卿:官职,光禄寺的长官,负责宫廷饮食。
理藩院:清朝官署,负责少数民族事务。
兵部:清朝六部之一,负责军事事务。
哲里木盟:清朝的一个盟,位于东北地区。
领荒招垦:开垦荒地。
会试总裁:官职,负责会试(科举考试的一种)的官员。
东阁大学士:官职,大学士的一种,负责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二百二十七-评注
宗室福锟,字箴庭,隶镶蓝旗,理密亲王允礽六世孙。此句开篇即点明福锟的出身背景,强调其宗室身份和家族地位,为后文对其政治生涯的描述奠定基调。
咸丰九年进士,授吏部主事,晋员外郎。此句描绘了福锟的科举之路,从进士及第到官职晋升,展现了其才华和政绩。
光绪四年,授右庶子,迁侍读学士,擢太仆寺卿。此句描述了福锟在光绪年间的官职变迁,显示其不断晋升的轨迹。
六年,赏副都统,充西宁办事大臣。八年,召授兵部侍郎,历调刑部、户部。十年,擢工部尚书,兼步军统领。命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兼管内务府大臣。调户部,协办大学士。以部驳机器鼓铸,福锟议革职,改留任,旋复官。十五年,加太子太保,詹事府右庶子。此段文字详细记录了福锟在官场上的多次变动,突显其政治生涯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崇文疏劾大学士张之万交纳外官,命福锟偕尚书潘祖荫勘之,奏言:‘之万住居湫隘,门无杂宾。枢臣接见外僚,藉以考覈人才。不得以因公谒见,谓为接纳营私。惟僧静洲以方外浮屠往来仕宦之家,易招物议,请驱逐回籍。’报可。此段文字反映了福锟在政治斗争中的立场和态度,以及他对官员选拔的严格把关。
十七年,授体仁阁大学士。二十年,皇太后万寿,赏双眼花翎。时京师盗风甚炽,福锟初禁步军讯盗用严刑,盗益肆。至是奏请变通缉捕章程,允之。二十一年,疏请乞休。卒,谥文慎。此段文字记录了福锟在晚年官职的变动,以及他在处理社会治安问题上的举措。
崇礼,字受之,姜氏,内务府汉军正白旗人。咸丰七年,以拜唐阿为清漪园苑丞。文宗巡幸,尝询以事,奏对称旨,嘉奖之。由员外郎历内务府卿,加内务府大臣。光绪元年,授山海关副都统,乞病归。五年,历迁内阁学士,命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补礼部右侍郎。坐事,议革职,改降三级。九年,授光禄寺卿。历理藩院侍郎,转兵部、户部。二十年,加太子少保,赏黄马褂。旋擢理藩院尚书。出为热河都统,再乞病。二十四年,授刑部尚书,兼步军统领。此段文字详细描述了崇礼的官职变迁,展现了其丰富的政治经历。
崇礼勤於职事,太后念先帝识拔,颇推恩遇。及政变起,太后复训政,参预新政。杨锐等获罪,崇礼以案情重大,请钦派大学士、军机大臣会同审讯,始命军机会刑部、都察院严审。已,又传旨即行正法。二十六年,调户部,协办大学士。二十九年,授东阁大学士,转文渊阁。三十一年,以病乞罢。又二年,卒,谥文恪。此段文字描述了崇礼在政治变革中的角色和作用,以及他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裕德,字寿田,喜塔腊氏,满洲正白旗人,湖北巡抚崇纶子。光绪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读。八年,充咸安宫总裁,偕詹事府少詹事宝昌等疏请整顿咸安宫官学凡六事,下部议行。五转至内阁学士,督山东学政。十六年,擢工部侍郎,调刑部。二十年,授都察院左都御史,命偕侍郎廖寿恒赴四川按事。二十四年,迁理藩院尚书,调兵部。二十八年,赴哲里木盟查办事件,因条上领荒招垦事宜,如所议行。二十九年,协办大学士,授体仁阁大学士。三十年,充会试总裁。明年,改东阁。卒,谥文慎。此段文字详细记录了裕德的官职变迁,展现了其丰富的政治经历和政绩。
裕德持躬谦谨,礼贤下士,有一得之长,誉之不容口,时皆称之。此句评价了裕德的品德和为人,强调其谦逊谨慎、礼贤下士的品格。
论曰:大学士满、汉并重,非有资望,不轻予大拜。内阁不兼军机者,不参机务,相业无闻焉。英桂诸人或起军功,或承世荫,或娴文学,或优政事,虽未能显有名绩,而旧德老成,雍容台鼎,亦不愧宰相之器者欤!此段文字对大学士的选拔标准和任职资格进行了阐述,并对英桂等人的政治表现进行了评价,体现了作者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