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二百三十九

作者: 赵尔巽(1844年-1927年),清代著名历史学家。作为清史的编撰者之一,他在清朝历史研究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赵尔巽编写的《清史稿》成为了后世研究清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20世纪初)。

内容简要:《清史稿》是赵尔巽根据丰富的史料和个人研究,所编纂的清朝历史书籍。书中详细记录了清朝自建立到灭亡的政治、军事、外交、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全书通过对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描述,展现了清朝的盛衰和历史进程。它对后世研究清朝历史、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是研究清朝历史的基本参考书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二百三十九-原文

洪汝奎 杨宗濂 史朴史克宽 沈保靖 朱其昂弟其诏 宗源瀚徐庆璋徐珍 蒯光典 陈遹声 潘民表严作霖 唐锡晋 娄春蕃

洪汝奎,字琴西,湖北汉阳人。道光二十四年举人。咸丰初,考取官学教习,期满以知县用。参曾国藩军事。同治初,洊保至江南道员。总理粮台,供应防军及他省协饷。又筹还西征洋债,出入逾二千万,综核名实,不避嫌忌。光绪中,沈葆桢为两江总督,尤倚任之。葆桢治尚威猛,因疾在告,辄疏请汝奎代治事,声望益起。会诏求人才,大臣交章论荐。五年,特擢广东盐运使。调两淮,裁冗费,建义仓,濬扬州城河。方欲大有为,而江宁三牌楼之狱起。

先是有弃尸三牌楼竹园旁,汝奎令参将胡金传侦获僧绍宗等仇杀谢姓男子,又称薛姓,名亦屡易,汝奎请覆讯。葆桢以会匪自相残,即置大辟。逾三年,得真盗周五、沈鲍洪等杀朱彪事,时地悉合。事闻,命尚书麟书、侍郎薛允升往江南即讯,金传坐滥刑失入,治如律;汝奎失察,褫职遣戍;葆桢以前卒,免议。於是朝旨申戒各行省慎重刑狱,并禁嗣后武员毋庸会鞫。汝奎至戍所,未几赦归,遽病卒。宣统初,总督端方疏陈其治行,复原官。

杨宗濂,字艺芳,江苏无锡人。咸丰末,以户部员外郎在籍治团练。时钱鼎铭乞师於曾国藩,宗濂偕行。及李鸿章以援师东下,宗濂率旧部为军导,屡著战绩。刘铭传进剿江阴,宗濂率濂字营守杨舍。贼来犯,宗濂领沙团击卻之。沙团者,起於江岸集众自卫,以技勇名,贼皆畏之。攻无锡,宗濂任前锋。与贼酋黄子澄鏖战,夜夺北门入,拔其城。合攻常州,宗濂督战西门,架浮桥,独骑先进。马惊逸,堕河,跃起易骑再进,挥兵肉薄登,遂擒陈坤书。江南平,随鸿章移师剿捻,总理营务处。军兴所至索官车,吏民交困,宗濂创立车营,行军所需,预为储峙,随时无不备。诸军仿其制,皆称便。积功擢道员。

同治十一年,权湖北荆宜施道,被劾罢。鸿章创北洋武备学堂,奏起宗濂总其事,成材甚众。光绪十六年,授直隶通永道。时畿辅大潦,宗濂主赈事,假便宜发缗粟。复大治水利,修潮白、青龙、蓟运、北运、通惠、永清各河。疏渠树防,辟膏腴数万顷,士民刊碑颂德。以忧归。再起,为山西河东道,历权布政使、按察使,迁长芦盐运使。二十六年,联军犯天津,宗濂督芦勇登陴固守,飞丸裂左胫,血流如沈,犹裹创治军。城陷,巷战,又伤右股。命驻保定督粮台,旋随鸿章入都议和。事定,赏三品京堂。未几,以病乞休,卒。

史朴,字兰畦,直隶遵化州人。以进士用知县,分广东,历惠来、乳源、南海等县,所至有威惠。潮阳盗郑段基杀前令,朴莅任,立捕诛之。晋罗定知州,留省捕剧盗刘亚才及馀盗九百,并置诸法。粤省海盗久为患,朴航海往剿,降盗魁张十五仔等,尽散其党数千,有不受抚者剿平之,擢知府。剿英德土匪,遇伏佛冈,没深涧,罣木得不死。贼踵至,睨之,曰:“史公也!”争引出,跪进饮食。朴责以大义,数且詈,誓绝粒。贼益敬畏,罗拜感泣,原缚渠自效。会救至,舁之归。诏革职,仍令自效。匪平,复故官。

粤东匪起,省城戒严。守猎德炮台,连破沙湾、茭塘、新灶各贼巢,赏孔雀翎,知肇庆府。梧州被围,督兵往援,拔其众还军封川,且战且守。会英人陷广州,大府不遑西顾。朴与贼相持五阅月,大小数十战,杀贼数千人。其后贼大至,会提督昆寿水陆并进,大战封川江口,连捷歼贼,军遂复梧州。晋道员,再权肇罗道。同治二年,移广州,摄按察使,旋署粮储道。朴在粤前后垂四十年,善治盗,尤善用人。南海隶为盗诬,特出之,后督捕得其死力。抚琼盗,易名入伍,多死敌。省围乏饷,出劝募,立集百万金。贼初起,独主抚,及踞梧,则主剿,皆得其机宜。光绪二年,以筹解西征协饷,加盐运使。乡举重逢,赏二品服。四年,卒。

史克宽,字生原,安徽六合人。咸丰中,与兄克谐办乡团御贼。太湖陷,克谐殉。克宽从克太湖、宿松,解六合围,以国子监典簿保知县。同治初,刘铭传剿捻,移征西回,皆挟克宽与俱,为司馈运及营务处。叙功,擢知府。光绪中,李鸿章督畿辅,檄董工程局,掌河事,治滹沱,於献县朱家口辟减河三十里,循子牙河故道入海。鸿章上其绩状,因奏任清河道,民立石颂其德。旋以他事被劾夺职,遂归。

沈保靖,字仲维,江苏江阴人。咸丰八年举人。父翟鋆,湖北通判,武昌陷,骂贼被害。保靖出入贼中觅遗骸,三载始得死事状,得赐恤立祠。李鸿章督师上海,招参幕事,积功至道员。同治十一年,授江西广饶九南道。时英使订约烟台,议於江西湖口轮舟停泊起卸货物,保靖以有碍九江关税务,力争之,总署卒废约。擢按察使,摄布政使。光绪七年,迁福建布政使。法越事起,方事急,城闭,钱米歇业,居民汹汹将为乱。保靖出谕,发库款三十万以济市面,人心始定。以他事被劾夺职,旋复官,遂不复出。所著有读孟集说、韩非子录要、怡云堂内外编等。

朱其昂,字云甫,江苏宝山人。

同治初,从军攻南汇。

城贼原降,要一人入盟,无敢往者,其昂毅然请入受其降,城始下。

旋纳赀为通判,累至道员。

北洋大臣李鸿章颇奇其才。

福州船政造军舰不適用,奏改商船。

其昂与其弟其诏创议官商合办,请设轮船招商局,鸿章上其事,遂檄为总办。

御史董俊翰劾以力小任重,下鸿章查覆,仍力赞其成。

於是官商合力开局集股,并收并外人所设旗昌轮船公司以保航权。

数年,成效大著。

光绪初,直、晋灾,其昂输私财力任赈抚,以劳致疾。

鸿章特委权津海关道,越三日卒,诏优恤,赠光禄寺卿。

其诏,字翼甫。

纳赀为知县,累至道员。

历充江、浙漕运事。

轮船招商局既成,复请以额定漕运费给轮船代为海运,局基始固。

再权永定河道,时出巡河堤上下,务尽其利弊。

遇伏汛暴涨,尝三昼夜不交睫,亲督弁兵抢护,始免溃决,民皆德之。

扩充天津电报学堂,成材益广。

时方议办海军医学堂,其诏复捐自置天津法租界地四十亩为校址以成之,其急公好义类如此。

未几,卒,赠内阁学士。

宗源瀚,字湘文,江苏上元人。

少佐幕,洊保至知府。

光绪初,官浙江,历署衢州、湖州、嘉兴府事,敏於吏事,判牍辄千言。

在湖州濬碧浪湖,兴水利。

时太湖氵娄港淤塞,前守杨荣绪疏濬无功,会有疏陈治法者,下郡,源瀚乃议大兴工役,所规画甚备。

荣绪回任,卒成之,补严州。

兵后凋敝,多温、台客民寄垦,习於剽劫,廉治其魁,遣散归者六千人。

治严五载,煦呕山民,穿渠灌田,引东、西湖以泄新安江之暴涨,旱潦不害。

每巡行田野,劝民力穑。

调宁波,通商事繁。

有戈鲲者,素豪猾,为英国领事主文牍,积为奸利病民。

源瀚发其罪状,牒上大吏及南、北洋大臣,逐鲲海外。

法国兵船犯浙洋,源瀚从宁绍台道薛福成筹海防,多所赞画,数有功。

晋道员,署杭嘉湖道。

二十年,日本构兵,调温处道,沿海戒严,处以镇静,清内匪,捕诛盗渠十馀人,疆圉晏然。

又三年,卒於官。

源瀚优文学,尤精舆地,所绘浙江舆图世称之。

徐庆璋,字玙斋,浙江山阴县人。

初佐都兴阿戎幕,累保知县,历任奉天宽甸、盖平、义州,晋兴京同知。

所历多善政。

常微行市中,遇有讼争者,辄为剖其曲直而遣之。

倡修养济院,收养贫民。

兴俗春耕迟,庆璋集村氓语以农事不可违时之义,众承其训,有“早种一天早收十天”之谚,至今诵之。

光绪二十年,由凤凰厅调辽阳知州。

值中日战亟,省东南各县相继沦陷。

仅辽阳为盛京门户,赖先事筹备。

募饷练兵,号镇东军,沿边设防。

自辽阳而岫严、海城、复县三千六百村士民,编团数万人,以辽南靦峒徐珍为练长,勒以兵法。

日兵至,庆璋语众曰:‘敌迫矣!援师未集,汝等自为计,毋与我偕亡。我死,分也!’

众感奋,皆请杀敌,遂迭败日兵,俘百数十人。

战守历五越月。

长顺、依克唐阿方督战,皆倚以为重,屡诏嘉奖。

是时州西连年水灾,复募款捐济,全活无算。

庆璋才而负气,其平日为政宽猛兼施,众畏之如秋霜,爱之如冬日,有徐青天之称。

如议成,擢甘肃庆阳知府,迁甘凉道,积劳致病,卒於官。

徐珍,字聘卿,辽阳人。

刚正多勇略,日军犯辽,珍独率民团守吉洞峪,扼险坚持,敌不得逞。

庆璋既属以练长,会将兵者忌之,饬散团众,防务遂弛,而吉洞峪乡团之名,乃著于中外。

事定,以抗敌出力,保用县主簿。

拳匪乱作,珍复办民团,联数百村,有匪即剿捕,不分畛域。

匪攻腾鳌堡及荒沟,先后剿平之。

日俄之战,珍严守中立,不稍假藉。

总督赵尔巽嘉珍功,以办团成绩上,有‘上不支官款,下不取民财,徒以忠义之故,护卫乡闾,保全无算’之语。

历保至知府。

武昌变起,土匪假革命名啸聚煽乱。

尔巽知珍义勇,委充巡防营帮统,分防辽阳、海城、岫岩、本溪四城,地方赖以安谧。

寻以巡防改编陆军,遂辞职。

卒后,州人建专祠祀之。

蒯光典,字礼卿,安徽合肥人。

父德模,见循吏传。

光典幼慧,八岁能诗,随父官江南,所师友多当代名儒,闻见日扩,名亦日起。

其论学务明群经大义,而以六书、九数为枢纽,治六书则必求义类以旁通诸学,识双声以明假借。

性强记,有口辩,尤熟於目录掌故。

有所论难,援据该洽,莫能穷也。

光绪九年进士,授检讨。

典贵州乡试,与其副不相下,以狂倨见讥,然榜发称得士。

充会典馆图绘总纂,精密胜於旧。

中东兵起,发愤上书,不报,遂乞假归。

总督刘坤一聘主尊经书院讲席。

光典念国势弱,在列诸人惟鄂督张之洞有大略,又尝所从受业师也,因往说之洞慎选才俊,习武备,为异日革新庶政之用。

之洞韪之,卒不果,而聘为两湖书院监督。

二十四年,叙会典馆劳,以道员发江南,创办江宁高等学堂。

大学士刚毅按事江南,司道百馀人同诣谒,独延光典密室纵谈国事,语切直。

刚毅大憾,即议裁高等学堂。

光典力争,不能得,拂衣去。

坤一两解之,檄赴盐城丈樵地,樵地者,故盐场苇荡也。

年馀得可耕之地七万五千顷,收入荒价亦钜万。

领正阳关督销局,岁增销官引百数十万。

会之洞代坤一为总督,以江南财匮,用不足,议增货釐。

光典谓增新釐则病商,毋宁整齐盐课。

之洞因奏陈两淮盐事衰旺,谓:‘北盐视正阳销数,南盐视仪栈出数。光典为江南治盐第一,督正阳既有绩,请使主仪栈。期三年,成效必可睹。’

诏允之。

光典既莅事,以轮船驻大江三要区,首金、焦,次三江口,次沙漫洲,辅以兵艇,私枭敛迹。

始仪栈出数不足四十万引,比三年,增引十馀万,岁益课釐银百五十馀万。

乃益增募缉私兵队,日夕训练成劲旅,又於十二圩设学堂,建工厂,遂隐然为江防重镇。

三十二年,按淮扬海道,加按察使衔。

宝应饥民劫米,令潜逃。

適光典舟至,剀切谕解之。

而扬州亦以饥民劫米告,诇知猾胥阴煽众,即擒治胥。

大吏怒,将穷其狱,以光典言得免。

运河盛涨,光典先分檄河员增修堤,而自泊舟高邮守视。

坝险工迭出,大吏以故事,视节候测水,檄启坝,不为动。

历月馀启二坝,七月杪乃启三坝,下河六县获有秋。

建言淮海灾区广,宜宽筹赈金,不宜设粥厂,使灾民麕集,费不赀,且生事。

与布政使继昌议不合,会奉檄入都参议改定官制,遂去任。

后江北赈事款绌而费糜,一如光典言。

三十四年,命赴欧洲监督留学生。

诸生不乐受约束,辄相訾謷,岁馀谢职归。

诏以四品京堂候补,充京师督学局长。

宣统二年,赴南洋提调劝业会,卒於江宁。

陈遹声,字蓉曙,浙江诸暨人。

光绪十二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出为松江知府,盐枭久为患。

遹声到官,密致其党为导,帅健卒策疾骑踔百馀里,掩其魁捕之,寘诸法。

松洼下,数苦潦,濬支河三十馀,并筹岁修费数万金以泽农。

以忧归。

拳祸起,暨俗素强,与教仇。

不逞者转相煽惑,众至千馀,城乡约期将为乱。

遹声独命舆往喻之,途与众遌,势汹汹,斫舆前衡深寸许,正告之曰:‘吾枫桥陈某也,来活尔!’为指陈利害。

众悟且泣,皆罗拜,争弃械而走。

而城中莠民忽蜂起,遹声促官守闭城,捕其魁五人斩以徇,事立平。

县北江藻村,赌窟也。

每岁十月,吴、越赌徒纷集,一掷累千金,破家者无算。

遹声请於大吏,届时县官莅村坐禁,著为例,数百年敝俗至此而革。

服除,以劳迁道员,入参政务、练兵、税务诸政。

三十三年,授川东道。

川东,盗薮也,莅任未浃旬,开县寇万馀躏旁县,立平之。

次年,黔中盗魁刘天成结蜀边逋寇挠川南,防军数为所败。

省檄练军七营剿之,寇至,委械去。

遹声立募精勇数百人,部以兵法,疾驰赴援,未匝月,生缚天成归。

江北厅产煤,矿衇绵延数百里,至合州。

奸民私售龙王洞於英商,外务部与订租约,胥江北厅矿产授之;复要展拓至石牛沟,且蔓及两川。

川人愤,将与英商角。

遹声力争之英领事,并密嘱川人收石牛沟左右地。

英商以无佗地可得,得沟与洞,犹石田也,恫喝百端,不为动,卒以贱值赎回。

治渝两载,大吏交章论荐,遽引疾归。

当轴数招之,谢不出。

著有明逸民诗、畸庐稗说及诗集等。

潘民表,字振声,江苏阳湖人。

同治十二年举人。

光绪初,数募金赈直隶、河南、山西诸行省。

十五年,山东河决,凡赈历城、齐河、临邑、齐东、济阳、惠民、商河、青城、滨、霑化、海丰、阳信、蒲台十三州县。

阅四年始竣。

灾民无归者众,民表於历城卧牛山建屋五百间、窝棚千间居之,使植桑麻,兴耕织,疾病婚嫁,皆有资助。

别建工厂百间,义塾八所,设教养局董之。

因其规画,历十年之久,多有艺成自给者,乃以经费改设蒙养学堂。

十九年,赈山西大同边外丰镇诸厅,亦仿卧牛山成法,收集教养之,寻以州同就职山东,署恩县,补平度,擢泰安知府。

二十八年,河决利津,诏颁内帑十万,大吏檄民表去任专赈事。

晋道员,发陕西,筦农工商矿局。

民表谂同官县土质宜磁,建磁窑同官,兴大利。

赀竭将中辍,请兼盩厔釐榷,以羡馀助磁业,仍不给,且亏税,计无所出,竟仰药死,时论惜之。

民表瘁於赈务二十馀年,每遇灾祲,呼籥奔走,置身家不顾,敝衣草履,踯躅泥涂,面目黧黑,非人所堪,赀斧悉自贷。

及服官,俸入悉以偿赈债,充赈用。

自义赈风起,或从事数年,由寒儒而致素丰。

如民表之始终无染,殁无馀赀者,盖不数覯。

严作霖,字佑之,丹徒人。

以儒生奋起司赈事。

自光绪二年始至三十年,历赈山东、河南、山西、安徽、江苏、直隶、广西、奉天、陕西数行省。

每兼濬河修堤,以工代赈。

作霖性强毅,赴事勇决,综覈无糜费,久而为人所信,故乐输者众。

其施赈不拘成法,随时地而取其宜。

当时疆吏以义赈可矫官吏拘牵延缓积习,乐倚以集事。

作霖不求仕进,辄辞荐剡,仅受国子监助教衔,数被温诏嘉焉。

积赈馀赀兴扬州、镇江两郡善举。

及殁,子良沛出二十馀万金为恤嫠、保节、备荒等用,成其遗志云。

唐锡晋,字桐卿,无锡人。

父文源,阖门殉粤难,积尸满井。

乱平,锡晋拾亲骨,沥血取验,誓奉遗训力行善。

光绪初,闻豫、晋灾,始募义赈。

十四年,以恩贡授安东县教谕。

时淮、徐、海大水,锡晋棹小舟往赈,忧劳甚,须发为白。

明年,安东涝,益募金赈之。

冬,复赈山东沿海诸郡灾,为置常平仓。

二十六年,两宫西狩,关中大饥,人相食,锡晋醵金四十万往赈,历二州八县,艰困不少阻。

灾区广,赈款且匮,乃单车诣行在,请於大学士王文韶,得二十万金益之。

事竣,返安东。

坐劾安东知县贪残,同落职。

两江总督端方等奏复锡晋官,改铨长洲,后以输金助赈保道员。

三十二年,湘中灾,官绅复以赈事嘱。

秋,淮浦被水,流民数十万汹聚,喻遣勿散,咸曰:‘有司行赈不足恃,必得唐公。’

时锡晋卧病,犹强扶而至,众见其来,驩曰:‘吾生矣!’乃各还归待赈,遂以无事。

宣统三年,方筹赈江、皖,而武昌变起。

锡晋忧愤,病日剧,越岁卒。

锡晋治赈,自乙亥至辛亥,凡三十有七年,其赈地为行省八:山西、河南、江苏、山东以及陕西、湖南,东至吉林,西至甘肃;其赈款过百万以上。

义赈之远且久,无过锡晋。

殁后众思其德,受赈各省咸请立祠祀之。

娄春蕃,字椒生,浙江绍兴人。

以贡生纳赀为同知,历保道员。

久参北洋幕府,李鸿章尤重之,常倚以治繁剧。

春蕃熟谙直隶水利,永定河常岁决,思患预防,以时消息之,河不数病。

长芦盐商久困增釐,春蕃务为宽大,课裕而商不挠。

尤精刑律,审覈维慎,直省遂无冤狱。

拳乱作,力主剿办。

为总督裕禄草奏,痛陈邪术万不可信,战衅万不可开,以一服八,决无幸理。

裕禄初颇信之,不能坚持,卒致败裂。

匪以通敌诬绅富,请搜杀。

春蕃力阻,多保全。

事亟,春蕃首请召鸿章北上停战议和。

及联军猝至,同僚皆走,春蕃独留不去,艰苦谋搘拄,至一月之久。

鸿章至,复参和议,约成,辞优保。

辛亥事起,人心惶惑,春蕃夙夜筹虑,独为地方谋保安。

焦劳益甚,猝病卒。

春蕃敦节操,有经济才。

自鸿章延入直幕,先后垂三十年。

历任总督如王文韶、荣禄、袁世凯、杨士骧、端方、陈夔龙等,皆敬礼之。

虽不乐仕进,未亲吏治,而论治佐政,留意民生,各郡县皆奉为圭臬。

殁后,直人思其德,公请附祀鸿章祠。

论曰:各省监司能著声绩者,大抵多起於守令,盖亲民之效焉。

及兵事兴而有事功幕职,捐例开而有输饷助赈,虽其初不必尽亲吏治,而以实心行实政,流爱於人,民之感之,亦岂有异?

自汝奎、宗濂以至锡晋、春蕃诸人,德惠在人,后人称之至今,不可敬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二百三十九-译文

洪汝奎,字琴西,是湖北汉阳人。道光二十四年考中举人。咸丰初年,考取官学教习,期满后被任命为知县。参与曾国藩的军事行动。同治初年,升迁至江南道员。负责总理粮台,供应防军和其他省份的协饷。还负责筹还西征洋债,资金往来超过二千万,综合核算名实,不回避嫌疑。光绪年间,沈葆桢担任两江总督,特别倚重他。沈葆桢治理严厉,因病请假,就推荐洪汝奎代理处理事务,声望因此提升。正值朝廷下诏求人才,大臣们纷纷上书推荐。五年,被特别提拔为广东盐运使。调任两淮,裁减冗费,建立义仓,疏浚扬州城河。正准备大有作为,却因江宁三牌楼案件而起。

此前有三具尸体被弃于三牌楼竹园旁,洪汝奎命令参将胡金传侦破僧绍宗等人仇杀谢姓男子,又称薛姓,名字也屡次更改,洪汝奎请求重新审讯。沈葆桢认为这是会党内部的互相残杀,就判处了死刑。过了三年,得到了真正盗贼周五、沈鲍洪等人杀害朱彪的案件,时间地点都完全吻合。事情上报后,朝廷命令尚书麟书、侍郎薛允升前往江南立即审讯,胡金传因滥用刑罚而误判,依法惩处;洪汝奎因失察,被剥夺职务流放;沈葆桢因已故,免于追究。于是朝廷下令各省慎重刑狱,并禁止以后武官不需要会审。洪汝奎到达流放地不久,被赦免归乡,不久后病逝。宣统初年,总督端方上疏陈述他的治理行为,恢复了原职。

杨宗濂,字艺芳,是江苏无锡人。咸丰末年,以户部员外郎的身份在家乡治理团练。当时钱鼎铭向曾国藩求援,杨宗濂一同前往。等到李鸿章率领援军东下,杨宗濂率领旧部作为军队向导,屡次建立战功。刘铭传进军剿灭江阴,杨宗濂率领濂字营守卫杨舍。敌军来犯,杨宗濂率领沙团击退了他们。沙团是起源于江岸集合民众自卫的组织,以勇猛著称,敌人都很畏惧。攻打无锡时,杨宗濂担任前锋。与敌军首领黄子澄激战,夜间夺取北门入城,攻克了城池。联合攻打常州,杨宗濂督战西门,架设浮桥,独自骑马先进。马受惊逃跑,掉入河中,跃起换马再次前进,挥兵肉搏登城,最终擒获陈坤书。江南平定后,随李鸿章移师剿灭捻军,总理营务处。军队所到之处索要官车,官吏和民众都很困苦,杨宗濂创立车营,预先储备所需物资,随时都有准备。各军效仿其制,都认为很方便。累积战功升迁为道员。

同治十一年,代理湖北荆宜施道,被弹劾罢免。李鸿章创立北洋武备学堂,上奏起用杨宗濂主持此事,培养了大量人才。光绪十六年,授予直隶通永道。当时京畿地区发生大水灾,杨宗濂负责赈灾事务,以便宜行事发放粮食。又大力治理水利,修复潮白、青龙、蓟运、北运、通惠、永清等河流。疏通渠道,植树造林,开辟肥沃土地数万顷,士民立碑颂扬其德。因家丧归乡。再次起用,担任山西河东道,历任布政使、按察使,升迁为长芦盐运使。二十六年,联军侵犯天津,杨宗濂率领芦勇登城坚守,被弹丸击中左腿,血流如注,仍然裹伤处理军务。城池陷落后,巷战中又受伤右腿。被命令驻守保定负责粮台,随后随李鸿章入都议和。事情结束后,被赏赐三品京堂。不久后因病请求退休,去世。

史朴,字兰畦,是直隶遵化州人。以进士身份被任命为知县,分任广东,历任惠来、乳源、南海等县,所到之处都有威望和恩惠。潮阳盗贼郑段基杀害前任知县,史朴到任后,立即逮捕并处决了他。升任罗定知州,留下省城捕捉剧盗刘亚才及其他盗贼九百人,并将他们依法处决。广东省的海盗长期以来一直是祸患,史朴航海前往剿灭,降服了海盗首领张十五仔等人,解散了他们的党羽数千人,对那些不接受招安的,则将其剿灭,升任知府。剿灭英德土匪时,遭遇伏击于佛冈,掉入深涧,挂在树上得以不死。土匪追来,看着他,说:‘史公也!’争相将他引出,跪下献上饮食。史朴用大义责备他们,多次责骂,发誓绝食。土匪更加敬畏,罗拜感泣,请求绑缚自己效力。恰逢救援部队到来,将他抬了回去。朝廷下诏革除他的职务,但仍命令他效力。匪患平定后,恢复了原职。

广东东部发生匪患,省城实行戒严。史朴守卫猎德炮台,连续攻破沙湾、茭塘、新灶各敌巢,被赏赐孔雀翎,任命为肇庆府知府。梧州被围,史朴率兵前往支援,解救了围困,返回军封川,边战边守。恰逢英国人攻陷广州,大府无暇西顾。史朴与敌军相持五个月,大小战斗数十次,杀死敌军数千人。后来敌军大举来袭,与提督昆寿水陆并进,在封川江口大战,连续取得胜利,军队于是收复了梧州。升任道员,再次代理肇罗道。同治二年,移驻广州,代理按察使,不久后代理粮储道。史朴在广东前后将近四十年,擅长治理盗贼,尤其擅长用人。南海属下有人诬陷为盗,史朴特别将其释放,后来督捕得到他的全力支持。安抚琼州海盗,改名为入伍,很多人在战斗中牺牲。省城围困缺粮,史朴外出劝募,立即筹集到百万资金。匪患初起时,他主张招安,等到占据梧州后,则主张剿灭,都得到了适当的处理。光绪二年,因筹解西征协饷,被任命为盐运使。两次被举荐为乡试举人,被赏赐二品服饰。四年,去世。

史克宽,字生原,是安徽六合人。咸丰年间,与兄史克谐办理乡团抵御敌军。太湖沦陷,史克谐殉职。史克宽随史克谐前往太湖、宿松,解救六合之围,因国子监典簿保举为知县。同治初年,刘铭传剿灭捻军,史克宽随他征西回师,都带着史克宽一同前往,担任司馈运和营务处。论功行赏,升任知府。光绪年间,李鸿章督率畿辅,命令史克宽负责工程局,掌管河事,治理滹沱河,在献县朱家口开辟减河三十里,沿着子牙河故道入海。李鸿章上报他的功绩,因此被任命为清河道,民众立碑颂扬他的德行。不久后因其他事情被弹劾夺职,于是归乡。

沈保靖,字仲维,是江苏江阴人。咸丰八年考中举人。父亲沈翟鋆,是湖北通判,武昌沦陷时,因骂贼而被害。沈保靖出入敌军中寻找父亲的遗骸,三年后才得到父亲死难的消息,得到朝廷的抚恤和建立祠堂。李鸿章督师上海,招募沈保靖参与幕府事务,累积战功至道员。同治十一年,被任命为江西广饶九南道。当时英国使节在烟台签订条约,商议在江西湖口轮船停泊装卸货物,沈保靖认为这会妨碍九江关的税务,极力争取,最终总署废除了条约。升任按察使,代理布政使。光绪七年,调任福建布政使。法越战争爆发,事情紧急,城门关闭,钱米停业,居民纷纷议论要发生暴乱。沈保靖发布命令,发放库款三十万救济市场,人心才安定。因其他事情被弹劾夺职,不久后恢复职务,此后不再出仕。著有《读孟集说》、《韩非子录要》、《怡云堂内外编》等作品。

朱其昂,字云甫,是江苏宝山人。同治初年,他参军攻打南汇。城里的敌军原本愿意投降,但要求有人愿意加入他们的联盟,没有人敢去,朱其昂毅然决然地请求去接受他们的投降,城池才得以攻下。随后,他出资成为通判,后来官至道员。北洋大臣李鸿章对他的才能非常赞赏。福州船政制造的军舰不适合使用,他上奏请求改为商船。朱其昂和他的弟弟朱其诏共同提出官商合办的建议,请求设立轮船招商局,李鸿章上报了这件事,于是被任命为总办。御史董俊翰弹劾他能力小而责任重大,李鸿章调查后仍然大力支持他的事业。于是官商合力,开局集股,并收购了外人所设的旗昌轮船公司,以保障航运权。几年后,成效显著。光绪初年,直隶、山西发生灾害,朱其昂用自己的私人财力参与赈灾,因劳累而生病。李鸿章特别任命他为天津海关道,三天后他去世,朝廷下诏优待抚恤,追赠光禄寺卿。

朱其诏,字翼甫。他出资成为知县,后来官至道员。历任江浙漕运事务。轮船招商局建成后,他又提议用额定漕运费用给轮船代为海运,使得局基更加稳固。后来又暂时担任永定河道,经常巡视河堤上下,务必了解其利弊。遇到洪水暴涨,他曾连续三昼夜不睡觉,亲自监督士兵抢修,才避免了溃决,百姓都感激他。他还扩充了天津电报学堂,培养了大量人才。当时正在讨论创办海军医学堂,朱其诏又捐出自家在天津法租界地四十亩作为校址,以完成这个事业,他就是这样急公好义。不久后去世,追赠内阁学士。

宗源瀚,字湘文,是江苏上元人。年轻时辅佐幕僚,后来升任知府。光绪初年,他在浙江任职,历任衢州、湖州、嘉兴府的事务,处理政务敏捷,判牍常常超过千言。在湖州疏浚碧浪湖,兴修水利。当时太湖娄港淤塞,前任守杨荣绪疏浚没有成效,恰好有人上疏陈述治理方法,宗源瀚于是提议大力兴工,他的规划非常周密。杨荣绪回任后,终于完成了工程,补任严州。战乱后,严州凋敝,许多温州、台州客民前来开垦,习惯于抢劫,宗源瀚严厉治理他们的首领,遣散了六千人。治理严州五年,他疏通渠道灌溉农田,引东、西湖的水来泄洪,旱涝无害。他每次巡视田野,都劝民努力耕作。调任宁波,通商事繁。有戈鲲,一向豪放狡猾,担任英国领事文书,积累了很多奸利,损害了百姓。宗源瀚揭发了他的罪行,上报给大吏和南北洋大臣,将戈鲲驱逐到海外。法国兵船侵犯浙江洋面,宗源瀚随宁绍台道薛福成筹划海防,多有贡献。升任道员,代理杭嘉湖道。二十年,日本发动战争,他被调任温处道,沿海实行戒严,他处以镇静,清理内乱,捕获并诛杀了十几个盗贼首领,边疆安宁。又过了三年,他在任上去世。

宗源瀚擅长文学,尤其精通地理,他绘制的浙江地图被世人称道。

徐庆璋,字玙斋,是浙江山阴县人。最初辅佐都兴阿戎幕,后来升任知县,历任奉天宽甸、盖平、义州,后来晋升为兴京同知。他所到之处多有善政。他常常微服私访市中,遇到有诉讼的人,就为他们辨明是非而遣散。他提倡修养济院,收养贫民。他提倡春耕不可违背时令,庆璋召集村民讲解农事不可违时的道理,众人接受了他的教导,有‘早种一天早收十天’的谚语,至今仍在流传。

光绪二十年,他从凤凰厅调任辽阳知州。正值中日战争,省东南各县相继沦陷。只有辽阳是盛京的门户,依靠事先的筹备。他募集军饷训练军队,号称镇东军,沿边设防。从辽阳到岫岩、海城、复县的三千六百个村庄的士民,编成数万人的团队,以辽南的徐珍为练长,用兵法来约束。日军到来时,庆璋对众人说:‘敌人逼近了!援军尚未集结,你们自己想办法,不要与我同归于尽。我死,是命中注定!’众人感动振奋,都请求杀敌,于是连续击败日军,俘虏了一百多人。战斗和防守持续了五个月。长顺、依克唐阿正在督战,都依赖他作为支柱,多次受到朝廷的嘉奖。这时州西连年水灾,他又募集款项捐助,救活无数人。庆璋才智过人,性格刚烈,他平时处理政务宽严相济,众人既害怕又爱戴他,有徐青天的称号。如果事情成功,他被提升为甘肃庆阳知府,后来调任甘凉道,因劳累致病,在任上去世。

徐珍,字聘卿,是辽阳人。他刚正不阿,勇有谋略,日军侵犯辽阳时,徐珍独自率领民团守卫吉洞峪,扼守险要,坚持抵抗,敌人无法得逞。庆璋任命他为练长后,将领们嫉妒他,命令解散民团,防务因此松懈,但吉洞峪乡团的名声却闻名中外。事情平定后,因为抵抗敌人有功,他被保用为县主簿。义和团运动时,徐珍再次组织民团,联合数百个村庄,有匪徒出现就立即剿灭,不分地域。匪徒攻打腾鳌堡和荒沟,先后都被平定。日俄战争时,徐珍严格遵守中立,不偏袒任何一方。总督赵尔巽赞扬徐珍的功绩,因为他在组织民团方面的成绩,有‘上不支官款,下不取民财,仅因忠义之心,保卫乡里,保全无数’的话。他多次被保用至知府。武昌起义爆发,土匪假借革命名义聚集煽动混乱。赵尔巽知道徐珍的勇敢,任命他为巡防营帮统,分防辽阳、海城、岫岩、本溪四城,地方因此安宁。不久后,巡防改编为陆军,徐珍辞职。他去世后,州人建立了专门的祠堂来纪念他。

蒯光典,字礼卿,是安徽合肥人。他的父亲德模,是循吏传中的人物。蒯光典从小聪明,八岁就能作诗,随父亲在江南做官,他的老师和朋友们都是当代的著名儒者,他的见识和名声也因此日益增长。他研究学问致力于阐明群经的大义,并以六书、九数为核心,研究六书时必定寻求义类以旁通其他学问,识别双声以阐明假借。他记忆力强,口才好,尤其熟悉目录和掌故。他有所论难,引经据典,无人能穷尽。

光绪九年考中进士,被授予检讨一职。负责贵州乡试,与副手不相上下,但因为狂傲而受到批评,但公布名单时被认为选拔了优秀人才。

担任会典馆图绘总纂,比以前更加精密。中东战争爆发,他发愤上书,但没有得到回应,于是请假回家。

总督刘坤一聘请他担任尊经书院讲席。光典考虑到国家形势薄弱,在各位官员中只有鄂督张之洞有远见,又是他的老师,因此去劝说之洞慎重选拔人才,加强军事准备,为未来的政治改革做准备。

之洞采纳了他的建议,最终没有实现,但聘请他担任两湖书院监督。

二十四年,因为他在会典馆的劳绩,被任命为道员,派往江南,创办江宁高等学堂。

大学士刚毅到江南巡视,百余名官员一同拜访,只有光典被邀请到密室深入讨论国事,言辞直接。

刚毅非常不满,就提议裁撤高等学堂。光典据理力争,但没有成功,愤然离开。

刘坤一调解了这件事,命令光典前往盐城测量樵地,樵地是以前的盐场芦苇地。一年多后,开垦出可耕种的土地七万五千顷,收入荒地价格也非常高。

他领导正阳关督销局,每年增加销官引一百多万。

当之洞代替刘坤一成为总督时,因为江南财政困难,用钱不足,提议增加货税。光典认为增加新税会损害商人,不如整顿盐税。

之洞因此上奏两淮盐业兴衰,说:‘北盐看正阳销数,南盐看仪栈出数。光典是江南治理盐业的第一人,他在正阳有成绩,请让他负责仪栈。三年后,成效一定看得见。’皇帝下诏同意。

光典到任后,将轮船驻扎在大江三个重要区域,首先在金山、焦山,其次是三江口,再次是沙漫洲,辅以兵艇,私枭不敢露面。

最初仪栈的出数不足四十万引,到三年后,增加了十多万引,每年增加税银一百五十多万。

于是他增加了招募缉私兵队,日夜训练,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又在十二圩设立学堂,建立工厂,逐渐成为江防的重要城镇。

三十二年,巡视淮扬海道,被授予按察使衔。宝应饥民抢米,下令潜逃。正好光典的船到达,他详细地劝说他们。

扬州也因为饥民抢米而报告,他调查得知狡猾的胥吏暗中煽动民众,立即将胥吏逮捕。

大官们愤怒,打算彻底调查这个案件,但因为光典的言论而得以免罪。

运河水位上涨,光典首先下令河员加固堤坝,自己则停船在高邮监督。

险情不断出现,大官们按照惯例,根据季节测量水位,下令开坝,不为所动。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先后开了两个坝,七月末才开了第三个坝,下游六县获得了丰收。

他建议淮海灾区应该广泛筹集赈金,不应该设立粥厂,以免灾民聚集,费用巨大,还可能引发事端。

他与布政使继昌意见不合,正好接到命令进入都城参议改定官制,于是辞去了职务。

后来江北赈灾经费不足,费用浪费,正如光典所预言的那样。

三十四年,被命令前往欧洲监督留学生。学生们不愿意接受约束,经常互相诋毁,一年多后辞职回国。

皇帝下诏任命他为四品京堂候补,担任京师督学局长。

宣统二年,前往南洋提调劝业会,在江宁去世。

陈遹声,字蓉曙,浙江诸暨人。光绪十二年考中进士,改为庶吉士,授予编修一职。

出京担任松江知府,盐枭长期为患。遹声到任后,秘密派人引导,带领精锐士兵疾驰一百多里,逮捕了盐枭头目。

松洼地区经常遭受水灾,他开凿了三十多条支河,并筹集了数万金作为年修费用,以惠及农民。

因为家中有事而辞官回家。义和团之乱爆发,当地习俗强硬,与教会敌对。一些不法分子相互煽动,人数达到一千多,城乡约定日期将要叛乱。

遹声独自命令车辆前往说服他们,途中遇到民众,形势紧张,砍断了车辆前面的横木,正告他们说:‘我是枫桥的陈某,来救你们!’指出了利害关系。

众人醒悟并哭泣,都跪拜在地,争相放弃武器逃走。而城中的不良分子突然蜂起,遹声催促官员关闭城门,逮捕了五名头目并斩首示众,事情立即平息。

县北江藻村是赌场,每年十月,吴越地区的赌徒纷纷聚集,一掷千金,破产的人不计其数。

遹声向大官请求,届时县官到村中坐禁,定为惯例,数百年的恶俗至此而改变。

服丧期满后,因为劳绩被升迁为道员,进入政务、练兵、税务等部门。

三十三年,被任命为川东道。川东是盗贼聚集的地方,到任不到十天,开县盗贼侵犯邻县,立即平定了。

第二年,黔中盗贼头目刘天成与蜀边逃犯勾结,骚扰川南,防军多次被击败。

省里下令训练七营军队剿灭他们,盗贼到来时,士兵们丢弃武器逃跑。

遹声立即招募了数百名精锐士兵,按照兵法部署,疾驰前往支援,不到一个月,就将刘天成生擒归案。

江北厅产煤,矿脉绵延数百里,到合州。一些奸民私自将龙王洞卖给英商,外务部与他们签订租约,将江北厅的矿产都给了他们;还要求扩展到石牛沟,甚至蔓延到两川。

四川人愤怒,准备与英商对抗。遹声与英领事争论,并秘密指示四川人收回石牛沟周边的土地。

英商因为没有其他地方可得到,得到了沟和洞,就像石头田一样,用各种威胁手段,但不动摇,最终以低价赎回。

治理重庆两年,大官们纷纷上奏推荐,他突然称病辞官。

当权者多次邀请他,他都不肯出来。

著有《明逸民诗》、《畸庐稗说》及诗集等。

潘民表,字振声,江苏阳湖人。同治十二年举人。

光绪初年,多次募集金钱赈济直隶、河南、山西等省份。

十五年,山东河堤决口,赈济了历城、齐河、临邑、齐东、济阳、惠民、商河、青城、滨、霑化、海丰、阳信、蒲台十三州县。

经过四年才完成。灾民无家可归的很多,民表在历城卧牛山建造了五百间房屋、一千间窝棚让他们居住,并让他们种植桑麻,发展农业和纺织业,疾病婚嫁都有资助。

另外建造了一百间工厂,八所义塾,设立了教养局来管理。

根据他的规划,十年后,很多人都有了技艺能够自给自足,于是用经费改设了蒙养学堂。

十九年,赈济山西大同边外的丰镇等厅,也仿照卧牛山的做法,收集和教养他们,不久后,以州同的身份在山东任职,代理恩县,补任平度,升任泰安知府。

二十八年,河堤在利津决口,皇帝下诏颁发十万内帑,大官们命令民表离职专门负责赈灾事务。

晋升为道员,派往陕西,管理农工商矿局。民表了解到同官县的土质适合制瓷,在建同官县建造了瓷窑,兴办了大利益。

资金耗尽即将中断,他请求兼任盩厔税榷,用剩余的税款帮助瓷业,但还是不够,甚至亏税,想不出办法,最终服毒自尽,当时的人都很惋惜他。

民表在赈灾事务上辛勤工作了二十多年,每次遇到灾害,他都奔走呼号,不顾个人家产,穿着破旧的衣服,在泥泞中徘徊,脸色黝黑,非人所能忍受,所有的资金都是自己借贷的。

等到做官后,他的薪俸全部用来偿还赈灾债务,用于赈灾。自从义赈之风兴起,有些人从事了几年的时间,从贫穷的学者变成了富有的人。

像民表这样始终不沾染尘埃,死后没有多余财产的人,可以说是很少见的。

严作霖,字佑之,是丹徒人。他以儒生的身份投身于赈灾事务。从光绪二年开始到三十年,他经历了山东、河南、山西、安徽、江苏、直隶、广西、奉天、陕西等多个省份的赈灾工作。他常常在赈灾的同时疏浚河流、修筑堤坝,用工程来代替赈灾。严作霖性格坚强刚毅,行动勇敢果断,核算赈灾款项时没有浪费,因此时间久了,人们都信任他,愿意捐献财物的人也就多了。他在赈灾时不受传统方法的限制,根据当时当地的情况来采取最合适的方法。当时的边疆官员认为义赈可以纠正官吏拖延积习,因此乐于依靠他来完成任务。严作霖不追求仕途,总是辞去推荐,只接受了国子监助教的职位,多次受到皇帝的嘉奖。他将积累的赈灾余款用于扬州、镇江两郡的善举。他去世后,他的儿子严良沛拿出二十多万金用于赡养寡妇、保护节操、备荒等用途,实现了他的遗愿。

唐锡晋,字桐卿,是无锡人。他的父亲唐文源在粤难中全家殉难,尸体堆积如山。乱事平定后,唐锡晋收集亲人的遗骨,含泪进行验尸,发誓要遵照遗训行善。光绪初年,他听说豫、晋两省发生灾害,开始募集义赈。光绪十四年,他被授予安东县教谕。当时淮、徐、海地区发生大水灾,唐锡晋驾着小船前往赈灾,非常辛劳,以至于头发都变白了。第二年,安东地区发生水灾,他再次募集金钱进行赈灾。冬天,他又赈济山东沿海的各个郡县,为他们设立了常平仓。光绪二十六年,两宫西逃,关中地区大饥荒,人们相互残食,唐锡晋筹集了四十万金前往赈灾,历经二州八县,艰难困苦没有丝毫退缩。灾区广泛,赈灾款项即将用尽,他独自驾车前往朝廷,向大学士王文韶请求,得到了二十万金的援助。事情结束后,他返回安东。因为安东知县贪污残暴,唐锡晋也被免职。两江总督端方等人上奏恢复唐锡晋的官职,他被任命为长洲铨长,后来因为捐金助赈而保住道员之职。光绪三十二年,湘中地区发生灾害,官绅再次委托他赈灾。秋天,淮浦地区被水淹没,数十万流民聚集,唐锡晋派人告诉他们不要散去,大家都说:‘官方的赈灾不足以依赖,只有唐公才能。’当时唐锡晋卧病在床,还是强撑着来到现场,人们看到他来了,高兴地说:‘我们得救了!’于是大家都各自回家等待赈灾,最终事情得以平息。

宣统三年,唐锡晋正在筹备江、皖两地的赈灾工作,然而武昌起义爆发了。唐锡晋因忧虑愤懑,病情日益加重,第二年去世。唐锡晋从事赈灾工作,从乙亥年到辛亥年,共三十七年,赈灾的地区包括八个行省:山西、河南、江苏、山东以及陕西、湖南,东至吉林,西至甘肃;赈灾的款项超过百万。义赈之远且久,没有超过唐锡晋的。他去世后,人们都怀念他的德行,受赈的各个省份都请求建立祠堂来祭祀他。

娄春蕃,字椒生,是浙江绍兴人。他以贡生的身份捐资成为同知,历任保道员。他长期参与北洋幕府,李鸿章特别看重他,经常依赖他处理繁重的事务。娄春蕃熟悉直隶的水利,永定河经常决口,他思考预防措施,及时调整,使得河流没有多次发生问题。长芦盐商长期受增税困扰,娄春蕃努力放宽政策,税收充足而商人不受打扰。他尤其精通刑律,审查案件非常谨慎,直隶省没有冤狱。义和团运动爆发时,他坚决主张剿灭。他起草了给总督裕禄的奏章,痛陈邪术万万不可信,战争万万不可开,以一服八,绝无侥幸之理。裕禄最初相信了他的话,但不能坚持到底,最终导致失败。敌人以通敌的罪名诬陷乡绅富豪,请求搜捕杀戮。娄春蕃极力阻止,保全了许多人。事情紧急时,娄春蕃首先请求召回李鸿章北上停战议和。当联军突然到来时,同事们纷纷逃跑,只有娄春蕃留了下来,艰苦地策划抵抗,坚持了一个月之久。李鸿章到来后,再次参与和议,条约签订后,娄春蕃辞去优厚的职务。

辛亥革命爆发,人心惶惶,娄春蕃日夜筹谋,独自为地方谋求安全。他劳累过度,突然病逝。娄春蕃重视节操,有经济才能。自从李鸿章邀请他加入直隶幕府以来,先后近三十年。历任总督如王文韶、荣禄、袁世凯、杨士骧、端方、陈夔龙等,都对他表示尊敬。尽管他不热衷于仕途,不亲自参与吏治,但在治理和辅佐政治方面,他关心民生,各个郡县都把他当作准则。他去世后,直隶人民怀念他的德行,公开请求将他附祀于李鸿章的祠堂。

评论说:各省的监察官能够有所成就的,大多起源于地方官员,因为亲近民众的效果。等到战事兴起,有功的幕职官员,捐例开放后有输饷助赈的情况,虽然他们最初不一定亲自参与吏治,但以真诚的心行真诚的政策,赢得了人们的爱戴,民众对他的感激之情,难道会有所不同吗?从汝奎、宗濂到唐锡晋、娄春蕃等人,他们的德行和恩惠深入人心,后人对他们的赞誉至今仍传颂不衰,真是令人敬佩啊!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二百三十九-注解

洪汝奎:字琴西,湖北汉阳人,清朝官员,曾任江南道员、广东盐运使等职。

杨宗濂:字艺芳,江苏无锡人,清朝官员,曾任湖北荆宜施道、直隶通永道等职。

史朴:字兰畦,直隶遵化州人,清朝官员,曾任广东知府、肇庆府知府等职。

史克宽:字生原,安徽六合人,清朝官员,曾任知府、清河道等职。

沈保靖:字仲维,江苏江阴人,清朝官员,曾任江西广饶九南道、福建布政使等职。

知县:知县是明清时期地方行政机构中的一种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县级。

江南道员:官名,清朝地方行政机构中负责江南地区的官员。

总理粮台:指负责粮食供应的机构。

两江总督:官名,清朝地方行政机构中负责两江(江苏、安徽、江西)地区的最高行政长官。

会匪:指结伙为盗的团伙。

大辟:古代死刑的一种,即斩首。

尚书:官名,明清两代中央行政机构中的高级官员。

侍郎:官名,明清两代中央行政机构中的高级官员。

戍所:指古代罪犯被流放的地方。

宣统: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的年号。

两淮:指清朝时期淮河流域地区。

义仓:古代民间或官方设立的用于储备粮食以备荒年的仓库。

扬州城河:指扬州城内的河流。

三牌楼之狱:指发生在江宁三牌楼的一起案件。

参将:官名,明清两代地方军事机构中的中级军官。

僧绍宗:人名,案件中的凶手。

仇杀:指因仇恨而杀害他人。

谢姓男子:人名,案件中的受害者。

薛姓:姓氏,与谢姓男子有关联。

沈葆桢:字幼丹,福建侯官人,清朝官员,曾任两江总督。

宗源瀚:人名,与沈葆桢有关联。

徐庆璋:人名,与沈葆桢有关联。

徐珍:人名,与沈葆桢有关联。

蒯光典:人名,与沈葆桢有关联。

陈遹声:人名,与沈葆桢有关联。

潘民表:人名,与沈葆桢有关联。

严作霖:严作霖,字佑之,丹徒人,清朝官员,以儒生身份参与赈灾工作,历赈多省,以工代赈,以勤勉和廉洁著称。

唐锡晋:唐锡晋,字桐卿,无锡人,清朝官员,以赈灾有功著称。

娄春蕃:人名,与沈葆桢有关联。

钱鼎铭:人名,与杨宗濂有关联。

刘铭传:字省三,安徽合肥人,清朝官员,曾任江苏巡抚。

沙团:指一支以勇猛著称的军队。

无锡:江苏省下辖市。

黄子澄:人名,与杨宗濂有关联。

常州:江苏省下辖市。

陈坤书:人名,与杨宗濂有关联。

江南平:指江南地区的战事结束。

捻军:清朝末年一支活跃在长江以北的农民起义军。

总理营务处:指负责军队后勤供应的机构。

车营:指一种以车辆为运输工具的军队。

北洋武备学堂:清朝末年建立的一所军事学校。

畿辅:指北京周边地区。

大潦:指洪水泛滥。

赈事:指救灾事务。

发缗粟:指分发粮食。

潮白:河流名,位于河北省。

青龙:河流名,位于河北省。

蓟运:河流名,位于河北省。

北运:河流名,位于河北省。

通惠:河流名,位于北京市。

永清:河北省下辖县。

膏腴:指肥沃的土地。

粤东匪:指广东省东部地区的盗匪。

肇庆府:广东省下辖府。

梧州: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市。

昆寿:人名,与史朴有关联。

清河道:官名,负责管理河道的水利官员。

国子监:古代最高学府,负责培养官员。

典簿:官名,负责文书管理。

刘亚才:人名,与史朴有关联。

海盗:指在海上的盗匪。

张十五仔:人名,与史朴有关联。

英德土匪:指广东省英德地区的盗匪。

佛冈:广东省下辖县。

罗拜:指跪拜。

粤省:指广东省。

琼盗:指海南省的盗匪。

烟台:山东省下辖市。

湖口:江西省下辖市。

钱米:指货币和粮食。

读孟集说:沈保靖所著书籍。

韩非子录要:沈保靖所著书籍。

怡云堂内外编:沈保靖所著书籍。

同治:同治是清朝的一个年号,由清穆宗(同治帝)在位期间使用,时间为1862年至1874年。

南汇:南汇是上海的一个区,历史上曾是上海县的一部分。

城贼:城贼指的是占据城市为非作歹的贼寇。

通判:通判是明清时期地方行政机构中的一种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副县级。

道员:清朝地方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副省级。

李鸿章:晚清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福州船政:福州船政是清朝时期设立在福州的造船机构。

旗昌轮船公司:旗昌轮船公司是19世纪末在上海成立的一家外资轮船公司。

轮船招商局:轮船招商局是清朝末年成立的第一个官督商办的近代轮船运输企业。

御史:御史是古代官职,负责监察官员,弹劾不法。

董俊翰:董俊翰是清朝的一位御史。

光绪:清朝皇帝爱新觉罗·载湉的年号,时间从1875年至1908年。

赈抚:赈抚是指用财物或人力救济灾民,安抚民心。

津海关道:津海关道是清朝时期负责管理天津海关的官员。

光禄寺卿:光禄寺卿是清朝时期光禄寺的官员,负责祭祀、宴请等事务。

江、浙漕运事:江、浙漕运事是指负责江南和浙江地区的粮食漕运事务。

伏汛:伏汛是指夏季洪水期。

电报学堂:电报学堂是清朝末年设立的一所培养电报技术人才的学校。

内阁学士:内阁学士是清朝时期内阁中的官员,负责起草和审核诏令。

上元:上元是江苏南京的古称。

幕:幕是指古代官府中的幕僚,负责辅助官员处理事务。

知府:知府是明清时期地方行政机构中的一种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地市级。

严州:严州是浙江的一个古称,今为杭州市桐庐县。

温、台客民:温、台客民是指来自温州和台州地区的客民。

宁波:宁波是浙江的一个城市。

戈鲲:戈鲲是清朝末年的一位官员。

宁绍台道:宁绍台道是浙江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薛福成:薛福成是清朝末年的一位政治家、外交家。

疆圉:疆圉是指边界。

舆地:舆地是指地理。

山阴县:山阴县是浙江绍兴的一个古称。

都兴阿戎幕:都兴阿戎幕是指都兴阿(清朝将领)的幕府。

宽甸:宽甸是辽宁的一个县。

盖平:盖平是辽宁的一个县。

义州:义州是辽宁的一个县。

兴京同知:兴京同知是明清时期地方行政机构中的一种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县级。

镇东军:镇东军是指辽阳地区的地方军队。

岫严:岫严是指岫岩。

海城:海城是辽宁的一个县。

复县:复县是辽宁的一个县。

靦峒:靦峒是指辽南的一个地区。

拳匪:拳匪是指义和团运动中的成员。

巡防营:巡防营是指负责地方治安的军队。

陆军:陆军是指清朝时期的陆上军队。

合肥:合肥是安徽的一个城市。

循吏:循吏是指遵循法纪、清正廉洁的官员。

群经大义:群经大义是指儒家经典的主要思想和意义。

六书:六书是指汉字的六种结构形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九数:九数是指古代数学中的九个基本算术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对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

光绪九年:光绪九年是清朝的一个年份,即公元1883年。

进士:科举制度中,通过殿试取得的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统称为进士。

检讨:古代官职,负责编纂、修订文献。

典贵州乡试:典:主持;乡试:科举制度中,由地方主持的考试,相当于现在的省级考试。

副:副手,助手。

狂倨:狂傲自大。

称得士:称得上是得力的士人。

会典馆:清朝官署,负责编纂会典。

图绘总纂:负责总编纂图绘。

中东兵起:指中日甲午战争。

发愤上书:因愤慨而上书。

乞假归:请求休假回家。

总督:清朝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尊经书院:古代的书院,以教授经学为主。

大略:宏伟的谋略。

鄂督张之洞:鄂督指湖北总督,张之洞是清朝末年的著名政治家。

异日革新庶政之用:将来改革政治之用。

两湖书院:位于湖北的古代书院。

监督:古代官职,负责监督地方事务。

叙会典馆劳:叙:表彰;会典馆劳:指在会典馆工作的劳绩。

江宁高等学堂:江宁是南京的古称,高等学堂是近代教育机构。

大学士:清朝中央官职,相当于宰相。

刚毅:刚毅是清朝的一位大学士。

按事江南:巡视江南地区的事务。

司道:指地方官吏。

檄:古代官府用以传达命令或征召的文书。

丈樵地:测量可以开垦的土地。

樵地者:樵地的人。

盐枭:指从事盐私活动的犯罪分子。

货釐:货物税。

两淮盐事:两淮地区的盐业事务。

私枭:私盐贩子。

金、焦:指南京的金陵和焦山。

三江口:指长江、淮河、汉江的交汇处。

沙漫洲:长江中的一个沙洲。

缉私兵队:负责缉私的军队。

正阳关:古代关隘名,位于河南省。

督销局:负责监督盐业销售的机构。

两淮盐事衰旺:两淮盐业的兴衰。

仪栈:古代盐业中的运输栈房。

私枭敛迹:私盐贩子隐藏起来。

淮扬海道:淮扬地区的海道。

按察使:古代地方官职,负责监察。

宝应:古代县名,位于江苏省。

劫米:抢夺粮食。

潜逃:偷偷逃跑。

剀切谕解:恳切地劝解。

猾胥:狡猾的胥吏。

诇知:侦察得知。

檄启坝:用檄书命令开启水坝。

淮海灾区:淮河和海河流域的灾区。

赈金:赈灾的金钱。

粥厂:赈灾时设置的施粥场所。

麕集:聚集。

费不赀:费用巨大。

参议改定官制:参与议论并改定官制。

款绌而费糜:资金不足而费用浪费。

欧洲:指欧洲大陆。

留学生:指到国外留学的学生。

京师督学局长:负责京师(北京)教育管理的官职。

南洋:指东南亚地区。

劝业会:促进工商业发展的会议。

提调:负责调度、管理。

义赈:民间自愿发起的赈灾活动,与官府赈灾相区别。

赈务:赈灾事务。

灾祲:灾害和饥荒。

呼籥奔走:呼吁并奔走相告。

踯躅泥涂:徘徊在泥泞的道路上。

面目黧黑:脸色黑黄。

赀斧:财产和武器。

义塾:免费的学校。

教养局:负责教育和抚养的机构。

艺成自给:学有所成,自食其力。

磁窑:制造磁器的窑。

釐榷:盐税和酒税。

仰药死:服毒自杀。

敝衣草履:破旧的衣服和草鞋。

踯躅:徘徊不前。

义赈风起:义赈活动兴起。

儒生:指受过儒家经典教育的读书人,古代士人的一种,以读书明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

司赈事:负责赈灾事务,即管理赈灾工作。

兼濬河修堤:同时负责疏浚河流和修筑堤坝。

以工代赈:用劳动代替赈济,即通过劳动换取赈灾物资。

综覈:综合考察,全面审查。

疆吏:地方官员。

仕进:做官,追求官职。

国子监助教:国子监的助教,国子监是古代的最高学府。

善举:指有益于社会的善行或善事。

恤嫠:对寡妇的抚恤。

保节:保护节操,指保护妇女的贞节。

备荒:准备荒年,指为应对灾荒做准备。

恩贡:因恩赐而获得贡举资格。

教谕:古代学官,负责地方教育。

淮、徐、海大水:淮河、徐州市、海州地区发生大水灾。

常平仓:古代官府设置的粮仓,用于平抑粮价和赈灾。

两宫西狩:指清朝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逃离北京,前往西安。

关中大饥:关中地区发生严重饥荒。

醵金:募集金钱。

铨长洲:被任命为长洲的官员。

输金助赈:捐献金钱以助赈灾。

捐例开:开设捐纳制度,允许通过捐纳获得官职。

输饷助赈:捐献军饷以助赈灾。

拳乱:指义和团运动,又称庚子事变。

剿办:镇压。

匪:指义和团等民间组织。

诬绅富:诬陷绅士和富商。

搜杀:搜捕并杀害。

幕府:官员的私人办公处。

参和议:参与和谈。

辛亥事起:辛亥革命爆发。

焦劳:非常劳累。

经济才:治理国家的才能。

直隶:清朝的一个行政区划,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河北省。

永定河:流经北京的一条河流。

长芦盐商:长芦地区的盐商。

增釐:增加盐税。

刑律:刑法。

审覈:审查。

冤狱:冤枉的案子。

匪以通敌诬绅富:义和团以通敌罪名诬陷绅士和富商。

停战议和:停止战争,进行和平谈判。

猝至:突然到来。

流爱於人:受到人们的爱戴。

监司:古代地方监察官。

守令:地方行政官员,包括知县、知府等。

亲民:亲近民众,了解民情。

著声绩:有显著的成绩和声誉。

捐例:捐纳制度的具体规定。

流爱:受到人们的爱戴。

附祀:附在祭祀场所中。

圭臬:准则,标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二百三十九-评注

严作霖,字佑之,丹徒人。以儒生奋起司赈事。自光绪二年始至三十年,历赈山东、河南、山西、安徽、江苏、直隶、广西、奉天、陕西数行省。每兼濬河修堤,以工代赈。

此段文字描述了严作霖作为儒生投身赈灾事业,历时三十年,赈灾范围广泛,不仅涉及多个省份,还兼顾水利工程,以工代赈,体现了他的务实精神和为民谋福祉的情怀。

作霖性强毅,赴事勇决,综覈无糜费,久而为人所信,故乐输者众。

严作霖性格坚强果断,工作认真负责,不浪费一分一毫,因此赢得了人们的信任,使得捐助者众多,这反映了他的高尚品德和良好的人缘。

其施赈不拘成法,随时地而取其宜。当时疆吏以义赈可矫官吏拘牵延缓积习,乐倚以集事。

严作霖在赈灾工作中不拘泥于传统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施策,这种灵活性和创新精神得到了当时地方官员的认可和支持,体现了他的领导力和适应能力。

作霖不求仕进,辄辞荐剡,仅受国子监助教衔,数被温诏嘉焉。

严作霖淡泊名利,拒绝升官的机会,只接受国子监助教的职位,多次受到皇帝的嘉奖,这表现了他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积赈馀赀兴扬州、镇江两郡善举。及殁,子良沛出二十馀万金为恤嫠、保节、备荒等用,成其遗志云。

严作霖将赈灾积累的余款用于扬州、镇江两地的善举,体现了他的慈善之心。他去世后,儿子继承了他的遗志,继续行善,这体现了家族的传承和慈善精神的延续。

唐锡晋,字桐卿,无锡人。父文源,阖门殉粤难,积尸满井。乱平,锡晋拾亲骨,沥血取验,誓奉遗训力行善。

唐锡晋的父亲在广东难中全家殉难,他拾取亲骨,发誓要践行善行,这体现了他的孝顺和对家族的忠诚。

光绪初,闻豫、晋灾,始募义赈。十四年,以恩贡授安东县教谕。时淮、徐、海大水,锡晋棹小舟往赈,忧劳甚,须发为白。

唐锡晋在光绪年间开始参与赈灾,他的善举得到了官府的认可,被授予教谕之职。在淮、徐、海大水时,他亲自乘舟前往赈灾,表现了他的无私和勇敢。

明年,安东涝,益募金赈之。冬,复赈山东沿海诸郡灾,为置常平仓。

唐锡晋在安东涝灾时再次募捐赈灾,并在山东沿海诸郡灾后设立常平仓,这显示了他的持续性和对灾区的关注。

二十六年,两宫西狩,关中大饥,人相食,锡晋醵金四十万往赈,历二州八县,艰困不少阻。

在两宫西狩、关中大饥荒的紧急情况下,唐锡晋筹集四十万金前往赈灾,历经艰难,没有丝毫退缩,这体现了他的坚定和担当。

灾区广,赈款且匮,乃单车诣行在,请於大学士王文韶,得二十万金益之。

面对赈款不足的困境,唐锡晋亲自前往请求援助,最终得到了二十万金的增援,这展示了他的坚持和智慧。

事竣,返安东。坐劾安东知县贪残,同落职。两江总督端方等奏复锡晋官,改铨长洲,后以输金助赈保道员。

赈灾完成后,唐锡晋返回安东,但因弹劾贪官而被免职。后来因捐助赈灾而恢复官职,这反映了他的正直和公正。

三十二年,湘中灾,官绅复以赈事嘱。秋,淮浦被水,流民数十万汹聚,喻遣勿散,咸曰:“有司行赈不足恃,必得唐公。”时锡晋卧病,犹强扶而至,众见其来,驩曰:“吾生矣!”乃各还归待赈,遂以无事。

在湘中灾和淮浦水灾时,唐锡晋再次被官绅委托赈灾,他的到来安抚了流民,使得赈灾得以顺利进行,这显示了他的威望和影响力。

宣统三年,方筹赈江、皖,而武昌变起。锡晋忧愤,病日剧,越岁卒。

在筹备江、皖赈灾之际,武昌起义爆发,唐锡晋因忧愤而病重,最终去世,这体现了他的忠诚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锡晋治赈,自乙亥至辛亥,凡三十有七年,其赈地为行省八:山西、河南、江苏、山东以及陕西、湖南,东至吉林,西至甘肃;其赈款过百万以上。

唐锡晋从事赈灾工作长达三十七年,赈灾范围广泛,赈款总额超过百万,这体现了他的长期坚持和巨大贡献。

义赈之远且久,无过锡晋。殁后众思其德,受赈各省咸请立祠祀之。

唐锡晋的义赈事业远播且持久,他的去世后,各地纷纷立祠纪念,这体现了他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娄春蕃,字椒生,浙江绍兴人。以贡生纳赀为同知,历保道员。

娄春蕃是浙江绍兴人,通过贡生身份进入官场,历任同知、道员等职,这反映了他的能力和成就。

久参北洋幕府,李鸿章尤重之,常倚以治繁剧。

娄春蕃长期参与北洋幕府的工作,深受李鸿章的重视,这显示了他的能力和地位。

春蕃熟谙直隶水利,永定河常岁决,思患预防,以时消息之,河不数病。

娄春蕃对直隶水利有深入研究,能够预防和治理永定河的决口问题,这体现了他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长芦盐商久困增釐,春蕃务为宽大,课裕而商不挠。

娄春蕃在处理长芦盐商的问题上,采取了宽大的政策,使得税收充足而商人不感到压迫,这显示了他的智慧和仁政。

尤精刑律,审覈维慎,直省遂无冤狱。

娄春蕃精通刑律,审理案件谨慎细致,使得直隶省没有冤狱,这体现了他的公正和法制精神。

拳乱作,力主剿办。为总督裕禄草奏,痛陈邪术万不可信,战衅万不可开,以一服八,决无幸理。

在义和团运动中,娄春蕃力主剿办,他起草奏章,痛陈邪术不可信,战争不可开,这体现了他对国家利益的忠诚和对正义的追求。

裕禄初颇信之,不能坚持,卒致败裂。匪以通敌诬绅富,请搜杀。春蕃力阻,多保全。

尽管他的建议最初得到了裕禄的认可,但未能坚持,最终导致失败。在义和团运动中,他力阻搜杀无辜,保护了许多人的生命,这体现了他的人道主义精神。

事亟,春蕃首请召鸿章北上停战议和。及联军猝至,同僚皆走,春蕃独留不去,艰苦谋搘拄,至一月之久。

在危机时刻,娄春蕃首先提议召回李鸿章进行停战谈判,面对联军突袭,他独自留任,艰苦支撑,这体现了他的勇气和担当。

鸿章至,复参和议,约成,辞优保。

李鸿章到达后,娄春蕃再次参与和议,最终达成协议,这显示了他的专业能力和对和平的贡献。

辛亥事起,人心惶惑,春蕃夙夜筹虑,独为地方谋保安。

辛亥革命爆发时,娄春蕃日夜思考,为地方安全出谋划策,这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感。

焦劳益甚,猝病卒。

由于过度劳累,娄春蕃不幸病逝,这体现了他对事业的忠诚和奉献。

春蕃敦节操,有经济才。自鸿章延入直幕,先后垂三十年。历任总督如王文韶、荣禄、袁世凯、杨士骧、端方、陈夔龙等,皆敬礼之。

娄春蕃以高尚的节操和经济才能著称,他在李鸿章的直幕中服务了三十年,历任多位总督,均受到尊敬,这体现了他的人品和才能。

虽不乐仕进,未亲吏治,而论治佐政,留意民生,各郡县皆奉为圭臬。

娄春蕃虽然不追求官位,但他在治理和辅政方面非常用心,关注民生,因此受到各郡县的尊敬,这体现了他为民服务的宗旨。

殁后,直人思其德,公请附祀鸿章祠。

娄春蕃去世后,直隶人民怀念他的德行,公推他附祀于李鸿章的祠堂,这体现了他的人望和影响力。

论曰:各省监司能著声绩者,大抵多起於守令,盖亲民之效焉。

评论指出,各省的监司能够有所成就,大多源于他们在地方担任守令时的亲民表现,这强调了亲民的重要性。

及兵事兴而有事功幕职,捐例开而有输饷助赈,虽其初不必尽亲吏治,而以实心行实政,流爱於人,民之感之,亦岂有异?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二百三十九》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1361.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