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赵尔巽(1844年-1927年),清代著名历史学家。作为清史的编撰者之一,他在清朝历史研究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赵尔巽编写的《清史稿》成为了后世研究清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20世纪初)。
内容简要:《清史稿》是赵尔巽根据丰富的史料和个人研究,所编纂的清朝历史书籍。书中详细记录了清朝自建立到灭亡的政治、军事、外交、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全书通过对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描述,展现了清朝的盛衰和历史进程。它对后世研究清朝历史、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是研究清朝历史的基本参考书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三百三-原文
广西为西南边地。
秦,桂林郡。
汉,始安。
唐,桂管。
宋,静江府。
元,静江路。
明建广西省。
瑶、僮多于汉人十倍,盘万山之中,踞三江之险。
明时,因元之旧,多设土司,以资镇压。
叛服不常,韩雍之定藤峡,王守仁之抚田州,沈希仪、俞大猷之战功,殷正茂、翁万达之成绩,仅得勘定。
清朝,广西莠民四起,土司独安靖无事。
鄂尔泰经略三省,革泗城土府岑映宸职,割江北地隶贵州。
雍正六年八月,首讨思陵州之八达寨,扼其饷道,屯兵二三里外,量大炮所能及,渐轰进偪。
贼窘急,斩土目颜光色兄弟以献,尚闭寨不出,遂为官兵所毁。
八年,复檄讨思明土府所属之邓横寨,三路进攻,一鼓而克。
於是远近土目争缴军器二万馀。
巡边所至,迎扈千里,三省边防皆定。
庆远府:秦,象郡。
汉,交阯、日南二郡界。
唐置粤州,天宝初,改龙水郡;乾元中,更宜州。
宋升庆远军节度,咸淳初,改庆远府。
元为庆远路。
明仍改庆远府。
清因之。
东兰土州,在府西南。
宋置兰州,以韦氏世袭。
元改东兰州。
明因之。
传至韦光祚,清顺治初,归附,予旧职,雍正七年,改设流官知州。
忻城土县,在府南。
宋庆历间,隶宜州。
元以莫保为八仙屯千户。
明洪武初,设流官。
后仍任土官,以莫氏世袭。
传至莫猛,清顺治九年,归附,仍准袭职。
南丹土州,在府西北。
宋开宝初,土官莫洪〈土比〉内附;元丰三年,置州,管辖诸蛮。
明洪武初,莫金纳土。
金叛被诛,以金子禄袭。
传至莫自乾,清顺治九年,归附,仍准袭职。
那地土州,在府西。
宋熙宁初,土人罗世念来降;崇宁间,遂置地、那二州,以罗氏世知地州。
元仍之。
明洪武元年,土官罗黄貌附,诏并那、地为一州,予印授,黄貌世袭,以流官吏目佐之。
传至罗德寿,清顺治九年,归附,仍准世袭。
永顺正土司,在府西南。
明设土司,弘治间,以邓文茂为之。
传至邓世广,清顺治九年,归附,仍准世袭。
副土司。彭希圣,同。
永定土司,在府西南。
明成化十二年,设土司,以韦万秀为之。
传至韦盛春,清顺治九年,归附,仍准世袭。
思恩府:古百粤。
汉属交阯。
唐天宝元年,改为横山郡。
元置田州路军民总管府。
明正统五年,升为思恩府。
弘治末,改流官,清因之。
上林土县,在府西南二百七里。
宋置,隶横山寨。
元属田州。
明洪武二年,以黄嵩为土知县,仍属田州;嘉靖初,改隶思恩军民府,佐以流官典史。
传至黄国安,清初,归附,仍袭旧职。
白山土司,在府东北。
宋皇祐间,随狄青有功,世袭土舍。
明嘉靖七年,以王受明为白山土巡检。
传至王如纶,清初,归附,仍袭旧职。
兴隆土司,在府东北八十里。
明嘉靖七年,以韦贵为土巡检。
传至韦万安,清顺治十七年,归附,仍准世袭。
那马土司,在府西北九十里。
明嘉靖七年,以黄理为土巡检。
传至黄天伦,清初,归附,仍准世袭。
定罗土司,在府西一百四十里。
明嘉靖七年,以徐伍为土巡检。
传至徐朝佐,清初,归附,仍准世袭。
旧城土司,在府西北一百二十里。
明嘉靖七年,以黄集为土巡检。
传至黄世勋,清初,归附,仍准世袭。
下旺土司,在府西二百十里。
明嘉靖七年,以韦良保为土巡检。
传至韦际弦,清初,归附,仍准世袭。
安定土司,在府北。
明嘉靖七年,以潘良为土巡检。
传至潘应璧,清初,归附,仍准世袭。
都阳土司,在府西北六百里。
明嘉靖七年,以黄留为土巡检。
传至黄宏会,清初,归附,仍准世袭。
古零土司,在府东。
明嘉靖七年,以覃益为土巡检。
子文显,征大藤峡有功,加千总。
传至覃恩锡,清初,归附,仍准世袭。
田州土州,在府西四百五十里。
唐天宝元年,横山郡。
乾元元年,改为田州。
宋属横山寨。
元置田州路军民总管府。
明改田州府,寻复为州。
嘉靖九年,以岑芝主田州。
传至岑汉贵,清顺治初,归附,仍准世袭。
近改百色直隶厅,置流官。
归顺州,旧为峒。
元隶镇安路。
明因之。
弘治年间,升为州,以岑瑛为知州,世袭,改隶思恩府。
传至岑继纲,清顺治初,归附,仍予旧职。
雍正七年,改隶镇安府。
八年,巡抚金鉷以土司岑佐不法状题参,革职改流。
泗城府:古百粤地。
宋置泗城州。
元属田州路。
明隶思恩府。
洪武初,以岑善忠为知府,世袭。
传至岑继禄,清顺治十五年,归附,随征滇、黔有功,改为泗城军民府。
继禄死,子齐岱袭。
齐岱传子映宸。
雍正五年,映宸以罪参革,改设流官。
下雷州。
元属镇安路。
明初,降为峒。
万历三十二年,许应珪以军功复职。
传至许文明,清顺治初,归附,仍袭旧职。
向武州。
宋置,隶横山寨。
元隶田州路。
明初,以黄世威为知州。
传至黄嘉正,清顺治初,归附,仍袭旧职。
都康州。
宋置,隶横山寨。
元属田州路。
明隶思恩府,以冯斌为知州。
传至冯太乙,清顺治九年,归附,仍袭旧职。
南宁府:唐邕州也。
元,邕州路,泰定中,改南宁路。
明置南宁卫,后改府。
清因之。
果化土州。
宋置。
元属田州路。
明洪武二年,授土官赵荣为知州。
弘治中,改隶南宁。
传至赵国鼎,清初,率众归附,仍袭旧职。
归德土州,在府西。其先黄氏。宋征交阯有功,建归德州。明洪武二年,以黄隍城为知州。传至黄道,清初,归附,仍袭世职。
忠州土州,在府西南一百九十里。宋置。明洪武二年,以黄威庆为土知州。传至黄光圣,清顺治初,归附,仍予世职。
迁隆峒,在府西南二百四十里。明洪武元年,以黄威鋆为土官,以失印废为峒,降巡检。传至黄元吉,清初,归附,仍予世职。
太平府:汉属交阯。唐为羁縻州。宋平岭南,置五寨,一曰太平,领州县。元置太平路。明洪武二年,改为太平府。清因之。
太平州,在府西北。明洪武二年,以李以忠为知州。传至李开锦,清顺治十六年,归附,仍予世职。
镇远州,在府东北。旧名古陇。宋置州。元隶太平路。明亦属太平路。明初,以赵昂升为知州。传至赵秉义,清顺治十六年,归附,仍予世职。
茗盈州,在府北。宋置。元属太平路。明初,以李铁钉为知州。传至李应芳,清顺治十六年,归附,仍予世职。
安平州,旧名安山,在府西北。唐置波州。宋设安平州。元隶太平路。明洪武初,以李郭祐为知州,使守交阯各隘。传至李长亨,清顺治十六年,归附,仍准世袭。
万承州,在府东北,旧名万阳。唐置万承、万形二州。宋省万形隶太平寨。元属太平路。明洪武初,以许郭安为知州。传至许嘉镇,清顺治十六年,归附,仍予世职。
全茗州,在府北,旧名连冈。宋置,隶邕州。元属太平路。明洪武初,以许添庆为知州,给印。传至许家麟,清顺治十六年,归附,仍予世职。
结安州,在府东北,旧名营周。宋置结安峒。元改州,属太平路。明洪武元年,以张仕荣为知州。传至张邦兴,清顺治十六年,归附,仍予世职。
龙英州,在府北,旧名英山。宋为峒。元改州,属太平路。明洪武二十二年,以赵世贤为知州,给印。传至赵荫昌,为族人继祖所杀。清顺治十六年,归附,诛继祖。荫昌无子,以邦显子廷耀袭。
佶伦州,在府东北,旧名邦兜。宋置安峒,隶太平寨。元改州,属太平路。明洪武二年,以冯万杰为知州。传至冯嘉猷,清顺治十六年,归附,仍予世袭。
都结州,在府东北。元属太平路。明洪武三年,以农武高为知州。传至农廷封,清顺治十六年,归附,仍予世袭。
上下冻州,在府西。宋置冻州。元分冻州为上冻、下冻二州。明隶太平府,洪武元年,以赵帖从为知州。传至赵长亨,清顺治十六年,归附,仍予世袭。
恩城州,在府西北。唐置。宋分上下恩城二州。元属太平路。至正间并为一。明洪武元年,以赵雄杰为知州。传至赵贵炫,清顺治十六年,归附,仍予世袭。
罗阳土县,在府东,旧名福利。宋置,隶迁隆寨。元属太平路。明隶太平府,明初,以黄宣为知县。传至黄启祥,清顺治十六年,归附,仍予世袭。
思陵州。宋置州,隶永平寨。元属思明路。明初,省入思明府,后复建,仍隶太平府;洪武二十一年,以韦延寿为知州。传至韦懋选,清顺治十六年,归附,仍予世袭。
思明州。唐置,属邕州。宋隶太平寨。元改思明路。明为府,洪武元年,以黄忽都为知府。传至黄戴乾,清顺治十六年,归附,仍予旧职。黄观珠袭。以安马、洞郎等五十村改流,隶南宁。明降府为州,移治伯江哨。雍正十年,五十村目怨观珠,杀观珠嬖人,欲因以谋不靖。太平知府屠嘉正、新太协副将崔善元安定之。观珠以罪参革,改流。又思明州与思明府本两地,土官亦黄姓,於康熙五十八年改流。
下石西州,在府西二百十里。宋闭鸿为知州。明初,仍给世袭。传至闭承恩,清初,归附,仍袭旧职。
上石西州。明崇祯间,并入本府。清雍正十二年,改隶明江同知。
上龙司。汉属交阯。唐置龙州。宋隶邕州。元大德中,改为万户府。明初,属太平。洪武八年,改直隶州,寻改隶太平。以土官赵帖坚袭知州,以流官吏目佐之。其后事具明史。传至赵有泾,为庶兄有涛所杀。有泾子国梁愬父冤,有涛逃入交阯。清平广西,更名赵禄奇,自交阯逃回归附,仍予旧职。死,传子廷楠。时国梁父冤既白,应袭,而廷楠拒之;国梁复出奔,適云南煽动,遂率贼兵破州城,杀廷楠。未几扑灭。而廷楠无子,乃以庶支赵元基孙国桓袭。传子殿灴,雍正三年,以贪残参革,析其地为上龙司、下龙司;改设两巡检,平通判兼摄。后改龙州厅。
凭祥州。宋为凭祥峒,属永平寨。元隶思明路。明洪武初,李升内附,置凭祥镇。永乐二年,置县;成化八年,升州,以升孙李广宁为知州。时又属安南,仍归明,属太平府。传至李维藩,清顺治十六年,归附,仍予世袭。
江州。宋置,属古万寨。元隶思明路。明因之,洪武初,以黄威庆为知州。传至黄廷杰,清顺治十六年,归附,仍袭旧职。
镇安府:在省西。宋时於镇安峒建右江军民宣抚司。元改镇安路。明洪武元年,改府,授土官岑天保为知府。清顺治间,土官故绝,沈文崇叛据其地;十八年,发兵扑灭之。康熙二年,改置流官通判。雍正十年,改知府。
都康州。宋置,隶横山寨。元属田州路。明洪武三十二年,复置州。永乐初,以冯斌为知州,隶思恩府。传至冯太一,清顺治九年,归附,袭旧职。雍正七年,镇安设府,改隶镇安。
上映峒。
宋置州。
明初,废为峒,以许尚爵袭。
传至许国泰,清顺治初,归附,仍予旧职。
湖润寨。
宋时置州。
明初,废州为寨,降巡检司。
传至宗熙,清顺治九年,归附,仍给巡检司印,世袭。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三百三-译文
广西是西南边远的地方。秦朝时属于桂林郡,汉朝时属于始安,唐朝时属于桂管,宋朝时属于静江府,元朝时属于静江路,明朝时设立广西省。瑶族和壮族的人口比汉族多十倍,他们居住在盘踞在万山之中,占据着三江的险要之地。明朝时期,由于元朝的旧制,设立了多个土司来镇压,但他们的服从与叛乱不定。韩雍平定了藤峡,王守仁安抚了田州,沈希仪和俞大猷有战功,殷正茂和翁万达有政绩,才勉强稳定了局势。清朝时,广西出现了许多盗贼,但土司却相对安定。鄂尔泰治理三省,革除了泗城土府岑映宸的职务,将江北地区划归贵州。雍正六年八月,首先讨伐了思陵州的八达寨,切断其粮道,在二三里外驻军,用大炮轰击,逐渐逼近。贼人窘迫,斩杀了土目颜光色兄弟来献媚,但仍然闭寨不出,最终被官兵摧毁。雍正八年,再次发兵讨伐思明土府所属的邓横寨,分三路进攻,一举攻克。于是远近的土司纷纷缴械投降,巡边所至,迎接护送千里,三省边防都得到了稳定。
庆远府:秦朝时属于象郡,汉朝时属于交阯和日南二郡的边界。唐朝设立粤州,天宝初年改为龙水郡,乾元中改为宜州。宋朝升为庆远军节度,咸淳初年改为庆远府。元朝时属于庆远路,明朝又改为庆远府,清朝沿袭此制。
东兰土州位于府的西南部。宋朝时设立兰州,由韦氏世袭。元朝改为东兰州,明朝沿袭此制。传到韦光祚时,清朝顺治初年归附,保留原有职务,雍正七年改为流官知州。
忻城土县位于府的南部。宋朝庆历年间隶属于宜州。元朝时莫保为八仙屯千户。明朝洪武初年设立流官,后来又任用土官,由莫氏世袭。传到莫猛时,清朝顺治九年归附,仍然准许世袭。
南丹土州位于府的西北部。宋朝开宝初年,土官莫洪内附;元丰三年设立州,管辖各部落。明朝洪武初年,莫金纳土。金叛变后被诛杀,由金子禄袭位。传到莫自乾时,清朝顺治九年归附,仍然准许世袭。
那地土州位于府的西部。宋朝熙宁初年,土人罗世念来降;崇宁年间,设立了那地二州,由罗氏世袭地州。元朝沿袭此制。明朝洪武元年,土官罗黄貌归附,诏令那、地二州合并为一州,授予印信,黄貌世袭,由流官吏目辅助。传到罗德寿时,清朝顺治九年归附,仍然准许世袭。
永顺正土司位于府的西南部。明朝设立土司,弘治年间由邓文茂担任。传到邓世广时,清朝顺治九年归附,仍然准许世袭。
副土司彭希圣,与正土司同。
永定土司位于府的西南部。明朝成化十二年设立土司,由韦万秀担任。传到韦盛春时,清朝顺治九年归附,仍然准许世袭。
思恩府:古称百粤。汉朝属于交阯。唐朝天宝元年改为横山郡。元朝设立田州路军民总管府。明朝正统五年升为思恩府。弘治末年改为流官,清朝沿袭此制。
上林土县位于府的西南部,距离二百七十里。宋朝设立,隶属于横山寨。元朝属于田州。明朝洪武二年,以黄嵩为土知县,仍然属于田州;嘉靖初年改为隶属于思恩军民府,由流官典史辅助。传到黄国安时,清朝初年归附,仍然袭任旧职。
白山土司位于府的东北部。宋朝皇祐年间,随狄青有功,世袭土舍。明朝嘉靖七年,以王受明为白山土巡检。传到王如纶时,清朝初年归附,仍然袭任旧职。
兴隆土司位于府的东北部八十里。明朝嘉靖七年,以韦贵为土巡检。传到韦万安时,清朝顺治十七年归附,仍然准许世袭。
那马土司位于府的西北部九十里。明朝嘉靖七年,以黄理为土巡检。传到黄天伦时,清朝初年归附,仍然准许世袭。
定罗土司位于府的西部一百四十里。明朝嘉靖七年,以徐伍为土巡检。传到徐朝佐时,清朝初年归附,仍然准许世袭。
旧城土司位于府的西北部一百二十里。明朝嘉靖七年,以黄集为土巡检。传到黄世勋时,清朝初年归附,仍然准许世袭。
下旺土司位于府的西部二百里。明朝嘉靖七年,以韦良保为土巡检。传到韦际弦时,清朝初年归附,仍然准许世袭。
安定土司位于府的北部。明朝嘉靖七年,以潘良为土巡检。传到潘应璧时,清朝初年归附,仍然准许世袭。
都阳土司位于府的西北部六百里。明朝嘉靖七年,以黄留为土巡检。传到黄宏会时,清朝初年归附,仍然准许世袭。
古零土司位于府的东部。明朝嘉靖七年,以覃益为土巡检。其子覃文显,在大藤峡征战中立功,晋升为千总。传到覃恩锡时,清朝初年归附,仍然准许世袭。
田州土州位于府的西部四百五十里。唐朝天宝元年,横山郡。乾元元年改为田州。宋朝属于横山寨。元朝设立田州路军民总管府。明朝改为田州府,不久又恢复为州。嘉靖九年,以岑芝主理田州。传到岑汉贵时,清朝顺治初年归附,仍然准许世袭。最近改为百色直隶厅,设立流官。
归顺州,原为峒。元朝隶属于镇安路。明朝沿袭此制。弘治年间升为州,以岑瑛为知州,世袭,改隶思恩府。传到岑继纲时,清朝顺治初年归附,仍然袭任旧职。雍正七年,改隶镇安府。雍正八年,巡抚金鉷以土司岑佐不法状上报,革职改为流官。
泗城府:古为百粤之地。宋朝设立泗城州。元朝属于田州路。明朝隶属于思恩府。洪武初年,以岑善忠为知府,世袭。传到岑继禄时,清朝顺治十五年归附,随征滇、黔有功,改为泗城军民府。继禄死后,其子齐岱袭位。齐岱传位给儿子映宸。雍正五年,映宸因罪被参革,改为设立流官。
下雷州。元朝属于镇安路。明朝初年降为峒。万历三十二年,许应珪因军功恢复职位。传到许文明时,清朝顺治初年归附,仍然袭任旧职。
向武州。宋朝设立,隶属于横山寨。元朝隶属于田州路。明朝初年,以黄世威为知州。传到黄嘉正时,清朝顺治初年归附,仍然袭任旧职。
都康州。宋朝设立,隶属于横山寨。元朝属于田州路。明朝隶属于思恩府,以冯斌为知州。传到冯太乙时,清朝顺治九年归附,仍然袭任旧职。
南宁府:唐朝时为邕州。元朝时为邕州路,泰定中改为南宁路。明朝设立南宁卫,后改为府。清朝沿袭此制。
果化土州。宋朝设立。元朝属于田州路。明朝洪武二年,授予土官赵荣为知州。弘治中,改为隶属于南宁。传到赵国鼎时,清朝初年率众归附,仍然袭任旧职。
归德土州位于府的西边。它的祖先姓黄。宋朝征讨交阯有功,建立了归德州。明朝洪武二年,任命黄隍城为知州。传到黄道这一代,清朝初年,归附清朝,仍然继承世袭的官职。
忠州土州位于府的西南方向,距离一百九十里。宋朝设立。明朝洪武二年,任命黄威庆为土知州。传到黄光圣这一代,清朝顺治初年,归附清朝,仍然继承世袭的官职。
迁隆峒位于府的西南方向,距离二百四十里。明朝洪武元年,任命黄威鋆为土官,因为丢失印信而被废为峒,降为巡检。传到黄元吉这一代,清朝初年,归附清朝,仍然继承世袭的官职。
太平府:汉朝时属于交阯。唐朝时是羁縻州。宋朝平定岭南时,设立了五寨,其中一个是太平寨,管辖州县。元朝时设立太平路。明朝洪武二年,改为太平府。清朝沿袭这一制度。
太平州位于府的西北。明朝洪武二年,任命李以忠为知州。传到李开锦这一代,清朝顺治十六年,归附清朝,仍然继承世袭的官职。
镇远州位于府的东北。旧名为古陇。宋朝设立州。元朝隶属于太平路。明朝也隶属于太平路。明朝初年,任命赵昂升为知州。传到赵秉义这一代,清朝顺治十六年,归附清朝,仍然继承世袭的官职。
茗盈州位于府的北边。宋朝设立。元朝隶属于太平路。明朝初年,任命李铁钉为知州。传到李应芳这一代,清朝顺治十六年,归附清朝,仍然继承世袭的官职。
安平州,旧名为安山,位于府的西北。唐朝时设立波州。宋朝设立安平州。元朝隶属于太平路。明朝洪武初年,任命李郭祐为知州,让他守卫交阯的各个隘口。传到李长亨这一代,清朝顺治十六年,归附清朝,仍然准许世袭。
万承州位于府的东北,旧名为万阳。唐朝时设立万承州和万形州。宋朝撤销万形州,将其归属太平寨。元朝隶属于太平路。明朝洪武初年,任命许郭安为知州。传到许嘉镇这一代,清朝顺治十六年,归附清朝,仍然继承世袭的官职。
全茗州位于府的北边,旧名为连冈。宋朝设立,隶属于邕州。元朝隶属于太平路。明朝洪武初年,任命许添庆为知州,颁发印信。传到许家麟这一代,清朝顺治十六年,归附清朝,仍然继承世袭的官职。
结安州位于府的东北,旧名为营周。宋朝设立结安峒。元朝改为州,隶属于太平路。明朝洪武元年,任命张仕荣为知州。传到张邦兴这一代,清朝顺治十六年,归附清朝,仍然继承世袭的官职。
龙英州位于府的北边,旧名为英山。宋朝时是峒。元朝改为州,隶属于太平路。明朝洪武二十二年,任命赵世贤为知州,颁发印信。传到赵荫昌这一代,被族人继祖杀害。清朝顺治十六年,归附清朝,诛杀继祖。荫昌没有儿子,由邦显的儿子廷耀继承。
佶伦州位于府的东北,旧名为邦兜。宋朝设立安峒,隶属于太平寨。元朝改为州,隶属于太平路。明朝洪武二年,任命冯万杰为知州。传到冯嘉猷这一代,清朝顺治十六年,归附清朝,仍然继承世袭的官职。
都结州位于府的东北。元朝隶属于太平路。明朝洪武三年,任命农武高为知州。传到农廷封这一代,清朝顺治十六年,归附清朝,仍然继承世袭的官职。
上下冻州位于府的西边。宋朝设立冻州。元朝分为上冻州和下冻州。明朝隶属于太平府,洪武元年,任命赵帖从为知州。传到赵长亨这一代,清朝顺治十六年,归附清朝,仍然继承世袭的官职。
恩城州位于府的西北。唐朝设立。宋朝分为上下恩城二州。元朝隶属于太平路。至正年间合并为一。明朝洪武元年,任命赵雄杰为知州。传到赵贵炫这一代,清朝顺治十六年,归附清朝,仍然继承世袭的官职。
罗阳土县位于府的东边,旧名为福利。宋朝设立,隶属于迁隆寨。元朝隶属于太平路。明朝隶属于太平府,明朝初年,任命黄宣为知县。传到黄启祥这一代,清朝顺治十六年,归附清朝,仍然继承世袭的官职。
思陵州。宋朝设立州,隶属于永平寨。元朝隶属于思明路。明朝初年,并入思明府,后来又重建,仍然隶属于太平府;洪武二十一年,任命韦延寿为知州。传到韦懋选这一代,清朝顺治十六年,归附清朝,仍然继承世袭的官职。
思明州。唐朝设立,属于邕州。宋朝隶属于太平寨。元朝改为思明路。明朝为府,洪武元年,任命黄忽都为知府。传到黄戴乾这一代,清朝顺治十六年,归附清朝,仍然继承旧职。黄观珠继承。因为安马、洞郎等五十村改为流官,隶属于南宁。明朝降府为州,迁治伯江哨。雍正十年,五十村目怨恨观珠,杀死观珠的宠人,企图因此造成动荡。太平知府屠嘉正、新太协副将崔善元平定了局势。观珠因罪被参革,改为流官。又因为思明州与思明府本是两地,土官也姓黄,在康熙五十八年改为流官。
下石西州位于府的西边,距离二百十里。宋朝闭鸿为知州。明朝初年,仍然给予世袭。传到闭承恩这一代,清朝初年,归附清朝,仍然继承旧职。
上石西州。明朝崇祯年间,并入本府。清朝雍正十二年,改为隶属于明江同知。
上龙司。汉朝属于交阯。唐朝设立龙州。宋朝隶属于邕州。元朝大德年间,改为万户府。明朝初年,隶属于太平。洪武八年,改为直隶州,不久又改为隶属于太平。以土官赵帖坚继承知州,以流官吏目辅助。其后的事情在《明史》中有记载。传到赵有泾这一代,被庶兄赵有涛杀害。有泾的儿子赵国梁申诉父亲的冤屈,有涛逃入交阯。清朝平定广西后,更名为赵禄奇,从交阯逃回归附,仍然继承旧职。他死后,传给儿子赵廷楠。当时国梁的父亲冤屈已经昭雪,应该继承,但廷楠拒绝了他;国梁再次出逃,恰逢云南动荡,于是率领贼兵攻破州城,杀死廷楠。不久后局势被平定。而廷楠没有儿子,于是以庶支赵元基的孙子赵国桓继承。传给儿子赵殿灴,雍正三年,因为贪污残暴被参革,分割其地为上龙司、下龙司;设立两个巡检,平通判兼摄。后来改为龙州厅。
凭祥州。宋朝时是凭祥峒,隶属于永平寨。元朝隶属于思明路。明朝洪武初年,李升内附,设立凭祥镇。永乐二年,设立县;成化八年,升为州,以李升的孙子李广宁为知州。当时又属于安南,后来又归属明朝,隶属于太平府。传到李维藩这一代,清朝顺治十六年,归附清朝,仍然继承世袭的官职。
江州。宋朝设立,隶属于古万寨。元朝隶属于思明路。明朝沿袭这一制度,洪武初年,任命黄威庆为知州。传到黄廷杰这一代,清朝顺治十六年,归附清朝,仍然继承旧职。
镇安府:位于省的西边。宋朝时在镇安峒建立右江军民宣抚司。元朝改为镇安路。明朝洪武元年,改为府,授予土官岑天保为知府。清朝顺治年间,土官故绝,沈文崇叛变占据其地;十八年,发兵平定。康熙二年,改为流官通判。雍正十年,改为知府。
都康州。宋朝设立,隶属于横山寨。元朝隶属于田州路。明朝洪武三十二年,再次设立州。永乐初年,任命冯斌为知州,隶属于思恩府。传到冯太一这一代,清朝顺治九年,归附清朝,继承旧职。雍正七年,镇安设立府,改为隶属于镇安。
上映峒。宋朝时期设立为州。明朝初期,废除州制改为峒制,由许尚爵继承。传到许国泰这一代,清朝顺治初年归附清朝,仍然保留了原来的官职。
湖润寨。宋朝时期设立为州。明朝初期,废除州制改为寨制,并降低为巡检司。传到宗熙这一代,清朝顺治九年归附清朝,仍然授予巡检司的印章,世袭继承。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三百三-注解
土司:土司是中国古代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行政体制,由少数民族首领世袭担任的地方官职,具有军事、行政和司法权力。
广西: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南部,是西南边陲地区,历史悠久,文化丰富。
秦: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桂林郡:秦朝设置的郡,位于今天的广西桂林市一带。
汉: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继秦朝之后的中国封建王朝。
始安:汉代的县名,位于今天的广西桂林市一带。
唐: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朝代。
桂管:唐朝设置的行政区域,包括今天的广西桂林市一带。
宋: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中国历史上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
静江府:宋朝设置的府,位于今天的广西桂林市一带。
元: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的封建王朝。
静江路:元朝设置的行政区域,位于今天的广西桂林市一带。
明: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继元朝之后的中国封建王朝。
省:明朝行政区划的一种,相当于现在的省级行政单位。
瑶:瑶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
僮:即壮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
元之旧:指元朝时期遗留下来的制度。
镇压:用武力或其他手段压制、平定叛乱或反抗。
叛服不常:指地方势力时而叛乱,时而服从中央政府的状况。
韩雍:明朝将领,曾平定藤峡之乱。
藤峡:位于广西的山区,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叛乱。
王守仁:即王阳明,明朝著名哲学家、军事家、教育家。
田州:位于广西的一个地区,历史上曾是土司的辖区。
沈希仪:明朝将领,有战功。
俞大猷:明朝将领,有战功。
殷正茂:明朝官员,有政绩。
翁万达:明朝官员,有政绩。
莠民:指品行不端的人。
鄂尔泰:清朝官员,有政治、军事才能。
经略:指负责某一地区的军事、政治、经济等事务。
三省:指广西、贵州、云南三省。
泗城土府:位于广西的一个土司辖区。
岑映宸:泗城土府的土官。
隶:归属,属于。
贵州: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
雍正:清朝皇帝,名胤禛。
思陵州:位于广西的一个州。
八达寨:位于思陵州的一个寨子。
饷道:运送军粮的道路。
屯兵:驻扎军队。
量:估计,计算。
偪:逼迫,压迫。
檄:古代的一种官方文书,用于传达命令或通告。
邓横寨:位于思明土府的一个寨子。
克:攻下,征服。
巡边:巡视边境。
扈:护卫,跟随。
节度使:唐朝设置的军事行政长官。
流官:非世袭的官职,由中央政府任命。
东兰土州:位于庆远府西南的一个土司辖区。
兰州:宋代的县名,位于今天的广西南宁市一带。
韦氏:东兰土州的世袭土官家族。
世袭:世袭是指官职或爵位由一代传给下一代,通常是通过家族内部的继承来实现。
流官知州:由中央政府任命的知州。
忻城土县:位于庆远府南的一个土司辖区。
八仙屯千户:元代的军事编制。
洪武:明朝皇帝朱元璋的年号。
那地土州:位于庆远府西的一个土司辖区。
罗氏:那地土州的世袭土官家族。
永顺正土司:位于庆远府西南的一个土司辖区。
副土司:辅助土司的官职。
永定土司:位于庆远府西南的一个土司辖区。
思恩府:明朝设置的府。
百粤:古代对南方地区的泛称。
交阯:古代对越南地区的称呼。
日南:古代对越南南部地区的称呼。
横山郡:唐朝设置的郡,位于今天的广西横州市一带。
田州路军民总管府:元朝设置的军事行政机构。
上林土县:位于思恩府西南的一个土司辖区。
白山土司:位于思恩府东北的一个土司辖区。
兴隆土司:位于思恩府东北的一个土司辖区。
那马土司:位于思恩府西北的一个土司辖区。
定罗土司:位于思恩府西的一个土司辖区。
旧城土司:位于思恩府西北的一个土司辖区。
下旺土司:位于思恩府西的一个土司辖区。
安定土司:位于思恩府北的一个土司辖区。
都阳土司:位于思恩府西北的一个土司辖区。
古零土司:位于思恩府东的一个土司辖区。
田州土州:位于思恩府西的一个土司辖区。
百色直隶厅:清朝设置的行政单位。
归顺州:位于广西的一个州。
镇安路:元代的行政区域。
岑瑛:归顺州的世袭知州。
岑继纲:归顺州的世袭知州。
镇安府:镇安府是明朝时期设立的一个府,位于现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泗城府:位于广西的一个府。
百粤地:古代对南方地区的泛称。
泗城州:宋代的州名,位于今天的广西来宾市一带。
田州路:元代的行政区域。
岑善忠:泗城府的世袭知府。
岑继禄:泗城府的世袭知府。
军民府:既有军事又有民政职能的行政单位。
下雷州:位于广西的一个州。
峒:古代对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称呼。
许应珪:下雷州的世袭知州。
向武州:位于广西的一个州。
都康州:都康州是明朝时期的一个州,位于现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宁府:位于广西的一个府。
邕州:唐朝设置的州,位于今天的广西南宁市一带。
邕州路:元朝设置的行政区域。
南宁路:元朝设置的行政区域。
南宁卫:明朝设置的军事单位。
果化土州:位于南宁府的一个土司辖区。
赵荣:果化土州的世袭土官。
赵国鼎:果化土州的世袭土官。
归德土州:归德土州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划,位于现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土州’是指由土官管理的州,土官通常是指由地方世袭的少数民族首领。
宋征交阯:宋征交阯是指宋朝时期对交趾(今越南北部)的征战,交阯是当时对越南的称呼。
归德州:归德州是宋征交阯有功后建立的州,表明了功臣的封赏。
黄隍城:黄隍城是归德州的一个城池,明洪武二年(1369年)设为知州。
世职:世职是指由父亲或祖先传下来的官职,通常可以世袭。
忠州土州:忠州土州是明朝时期的一个土官管理的州,位于现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羁縻州:羁縻州是唐朝时期设立的一种特殊行政区划,用来管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太平府:太平府是明朝时期设立的一个府,位于现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古代广西地区的一个重要行政单位。
土官:土官是指由地方世袭的少数民族首领担任的官员。
知州:知州是古代州级行政区的行政长官。
龙英州:龙英州是明朝时期的一个州,位于现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佶伦州:佶伦州是明朝时期的一个州,位于现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都结州:都结州是明朝时期的一个州,位于现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思明州:思明州是明朝时期的一个州,位于现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上龙司:上龙司是明朝时期的一个行政区划,位于现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凭祥州:凭祥州是明朝时期的一个州,位于现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江州:江州是明朝时期的一个州,位于现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上映峒:上映峒是指宋代设立的一个行政区划单位,即峒。峒在古代是一种边远地区的行政区划,相当于今天的县或县级市。宋代的峒多设置在边疆地区,以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和防御。
宋置州:宋置州指的是宋代设立州级行政区划。州是宋代地方行政区划的一种,相当于今天的地级市,是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明初:明初是指明朝建立初期,通常指明朝从1368年建立到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这一时期。
废为峒:废为峒指的是原来的州级行政区划被废除,改为峒级行政区划。这是对地方行政区划的一种调整,通常发生在行政区划变动或行政区划合并的情况下。
许尚爵:许尚爵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官员或贵族,名字带有姓氏和官职或爵位。
袭:袭在这里指的是继承,通常指官职或爵位的继承。
传至许国泰:传至许国泰表示某个官职或爵位从一代传到许国泰这一代。
清顺治初:清顺治初是指清朝顺治皇帝即位初期,通常指1644年至1661年这一时期。
归附:归附在这里指的是某个地区或个人归顺并加入某个政权,通常用于描述边疆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向中央政权的归顺。
仍予旧职:仍予旧职表示尽管归附,但原有的官职或爵位仍然被保留。
湖润寨:湖润寨是指宋代设立的一个行政区划单位,即寨。寨在古代是一种边远地区的行政区划,相当于今天的乡或镇。
降巡检司:降巡检司指的是将州级行政区划中的巡检司降级。巡检司是宋代地方行政区划中的一种机构,负责治安和巡视。
宗熙:宗熙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官员或贵族,名字带有姓氏和名字。
清顺治九年:清顺治九年指的是清朝顺治皇帝在位的第九年,即1652年。
给巡检司印:给巡检司印表示授予巡检司的印章,这是巡检司行使职权的象征。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三百三-评注
此段古文记载了中国历史上一段关于地方行政变迁的故事,反映了不同朝代对地方治理的调整与变迁。以下是对这段古文的逐行赏析:
‘上映峒。宋置州。’这里的‘上映峒’指的是一个地名,‘宋置州’说明在宋朝时期,这个地方被设置为州,表明当时的地方行政级别较高,可能是一个较为重要的行政区域。
‘明初,废为峒,以许尚爵袭。’这句话说明在明朝初期,这个地方的行政级别被降低,从州降为峒,‘许尚爵袭’则是指许姓的官员继承了这一职位,这体现了明朝对地方官员世袭制度的认可。
‘传至许国泰,清顺治初,归附,仍予旧职。’这一行描述了许国泰这一世袭官员在清朝顺治初年归附清朝,并且恢复了原来的职位,这反映了清朝对前朝官员的接纳和对其职位的尊重。
‘湖润寨。宋时置州。’这里的‘湖润寨’同样是一个地名,‘宋时置州’表明在宋朝时期,这里也是一个州的行政区域。
‘明初,废州为寨,降巡检司。’这句话说明在明朝初期,湖润寨从州的行政级别降为寨,并且设立了巡检司,巡检司是明朝时期的地方治安机构,这一变化可能是因为地方治安的需要。
‘传至宗熙,清顺治九年,归附,仍给巡检司印,世袭。’这一行描述了宗熙这一世袭官员在清朝顺治九年归附清朝,并且继续担任巡检司的职务,清朝继续给予巡检司印,表明清朝对地方治安机构的重视。
整体来看,这段古文通过记载上映峒和湖润寨的行政变迁,展现了不同朝代对地方治理的调整,以及地方官员世袭制度的延续。这些变迁不仅反映了政治权力的转移,也体现了地方社会对中央政权的认同与适应。同时,这些记载也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