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赵尔巽(1844年-1927年),清代著名历史学家。作为清史的编撰者之一,他在清朝历史研究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赵尔巽编写的《清史稿》成为了后世研究清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20世纪初)。
内容简要:《清史稿》是赵尔巽根据丰富的史料和个人研究,所编纂的清朝历史书籍。书中详细记录了清朝自建立到灭亡的政治、军事、外交、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全书通过对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描述,展现了清朝的盛衰和历史进程。它对后世研究清朝历史、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是研究清朝历史的基本参考书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三十九-原文
甘文焜子国璧范承谟子时崇马雄镇傅弘烈
甘文焜,字炳如,汉军正蓝旗人,其先自丰城徙沈阳。
父应魁,从入关,官至石匣副将。
文焜善骑射,喜读书,尤慕古忠孝事。
以官学生授兵部笔帖式,累迁礼部启心郎,屡奉使称旨。
康熙初,授大理寺少卿,迁顺天府府尹。
崇文门榷税不平,疏劾之。
廷议令兼摄,文焜曰:‘言之而居之,是利之也。’固辞。
六年,授直隶巡抚,奏复巡历旧制。
单车按部,適保定、真定所属诸县患水灾,疏请蠲岁赋。
总督白秉真以赈费浩繁,请听官民输银米。
文焜斥廉俸以助。
议叙,加工部侍郎。
七年,迁云贵总督,驻贵阳。
时吴三桂镇云南,欲藉边衅固兵权,诡报土番康东入寇,绐文焜移师,又阴嗾凯里诸苗乘其后。
文焜策康东无能为,凯里近肘腋,不制将滋蔓,先督兵捣其巢,斩苗酋阿戎。
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
三桂虑诈泄,谓康东已远遁,繇是益惮之。
文焜巡历云、贵各府州皆遍。
十年,遭母忧,上命在任守制。
文焜又遣兵击杀臻剖苗酋阿福。
疏乞归葬,许给假治丧。
三桂请以云南巡抚兼督篆,令督标兵悉诣云南受节度,而以利啗之,冀为己用。
十二年,文焜还本官,適撤藩议起。
三桂反,杀巡抚朱国治,遣其党偪贵阳。
文焜闻变,使族弟文炯赍奏入告,牒贵州提督李本深率兵扼盘江。
本深已怀贰,先以书觇文焜意。
文焜手书报之,期效张巡、南霁云誓死守,而本深不之顾。
本标兵已受三桂饵,纷溃弗听调。
文焜度贵阳不可守,令妾盛率妇女七人自经死,独携第四子国城赴镇远,思召湖北兵扼险隘,使贼不北出。
十二月丙申朔,癸卯至镇远,守将江义已受伪命,拒弗纳。
文焜渡河至吉祥寺,义遣兵围之。
文焜望阙再拜,拔佩刀将自杀,国城大呼请先死,夺其刀以刎而还之,尸乃踣,血溅文焜衣。
文焜曰:‘是儿勇过我!’遂自杀,年四十有二。
从者笔帖式和善雅图殉。
乱平,贵州巡抚杨雍建以文焜治绩及死事状上闻,予优恤。
遣其长子宣化同知国均迎丧还京师,使内大臣佟国维迎奠卢沟桥,赠兵部尚书,谥忠果。
建祠贵阳,上赐‘劲节’二字颜其额。
子七,国璧尤知名。
国璧,字东屏,以任子授陕州知州,改苏州同知,擢山西平阳、浙江宁波知府,名循吏。
圣祖南巡,幸杭州,御书朱子诗及‘永贞’额以赐。
谕曰:‘汝父尽节,朕未尝忘,此为汝母书也。’
累迁云南巡抚。
坐事罢。
雍正间,起为正黄旗汉军都统。
乾隆三年,授绥远城右翼副都统。
复罢。
十二年,卒。
范承谟,字觐公,汉军镶黄旗人,文程次子。
顺治九年进士,选庶吉士,授弘文院编修。
累迁秘书院学士。
康熙七年,授浙江巡抚。
时去开国未久,民流亡未复业,浙东宁波、金华等六府荒田尤多。
总督赵廷臣请除赋额,上命承谟履勘。
承谟遍历诸府,请免荒田及水冲田地赋凡三十一万五千五百馀亩。
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四府被水,民饥,承谟出布政使库银八万,籴米湖广平粜,最贫者得附老弱例,肩盐给朝夕,全活甚众。
并疏请‘漕米改折,石银一两。明年麦熟,补徵白粮,以三年带徵。灾重者如例蠲免’。
得旨允行。
十年,以疾请解职,召还。
总督刘兆麒、提督塞白理疏言浙民请留承谟一百五十馀牒,给事中姜希辙、柯耸,御史何元英等亦言:‘承谟受事三载,爱民如子,不通请谒馈遗。劾罢贪墨,廉治巨猾,剔除加耗、陋规、私派诸弊。浙民爱戴,深於饥渴。’
上命承谟留任。
十一年,承谟复疏言湖、嘉两府白粮加耗,多寡不一,请每石加四斗五升为限;又奏蠲温、台二卫康熙九年以前逋赋及石门、平阳未完轻赍月粮:皆下户部议行。
十月,擢福建总督,疏辞未允,请入觐。
十二年七月,至京师,入对。
承谟疾未愈,命御医诊视,赐药饵。
疾稍差,趣赴官,赐冠服、鞍马。
福建总督初驻漳州,至是以将撤藩,命移驻福州。
吴三桂反,承谟察精忠有异志,时方议裁兵,承谟疏请缓行。
又报巡历边海,欲置身外郡,便徵调防御。
事未行而精忠叛,阳言海寇至,约承谟计事。
巡抚刘秉政附精忠,趣同行。
承谟知有变,左右请擐甲从,承谟曰:‘众寡不敌,备无益也。’
遂往。
精忠之徒露刃相胁,承谟挺身前,骂不绝口。
精忠拘之土室,加以桎梏,绝粒十日,不得死。
精忠遣秉政说降,承谟奋足蹴之仆,叱左右掖之出,曰:‘贼就僇当不远,我先褫其魄!’
为贼困逾二年,日冠赐冠,衣辞母时衣,遇朔望,奉时宪书一帙悬之,北乡再拜。
所居室迫隘,号曰蒙谷。
为诗文,以桴炭画壁上。
时有部曲张福建者,手刃夺门入,连斩数贼,力竭死。
蒙古人嘛尼为伪散骑郎,精忠遣守承谟,感承谟忠义,谋令出走。
事泄,精忠将磔之,大言曰:‘吾宁与忠臣同死,不原与逆贼同生!’
十五年,师克仙霞关,精忠将降,冀饰词免死,惧承谟暴其罪。
九月己酉朔,甲子夜半,精忠遣党偪承谟就缢。
幕客嵇永仁、王龙光、沈天成,从弟承谱,下至隶卒,同死者五十三人。
语互详忠义传。
旧役王道隆奉遣他出,还至延平,闻变,自刎死。
贼焚承谟尸,弃之野,泰宁骑兵许鼎夜负遗骸藏之。
十六年,丧还京师。
上遣内大臣侍卫迎奠,赠兵部尚书、太子少保,谥忠贞,御书碑文赐其家。
十九年,精忠伏诛。
赴市曹日,承谟子时崇脔其肉祭墓。
福建民请建祠祀之,御书“忠贞炳日”扁於楣。
承谟所为画壁集,上亲制序。
时崇,字自牧。
以难荫出知辽阳州,迁直隶顺德知府,有惠政。
累迁福建按察使。
陛辞日,上顾谓群臣曰:“此开国名臣孙,殉难忠臣子也!”
四十七年,擢广东巡抚,兼盐政。
越二年,擢福建浙江总督。
五十四年,入为左都御史。
明年,授兵部尚书。
命出塞筑莫代察罕廋尔、鄂尔斋图杲尔台站凡四十有七所。
又明年,还朝。
寻卒。
闽人思其德,附祀承谟祠。
马雄镇,字锡蕃,汉军镶红旗人,鸣佩子。
以荫补工部副理事官,历迁左佥都御史、国史院学士。
康熙八年,授山西巡抚。
未上,改广西。
时群盗猬起,构瑶、僮掠梧州、平乐二府,不数月讨平之。
累疏请平鹾价,建学宫,定有司边俸,省军粮运费,并罢诸采买累民者,皆得旨允行。
十二年,吴三桂反。
十三年,孙延龄以广西叛应之,围雄镇廨,胁降。
时巡抚无标兵,雄镇督家人拒守。
密令守备易友亮赴柳州趣提督马雄来援,弗应。
雄镇自经,为家人救免,以蜡丸驰疏请兵。
延龄诇知之,幽雄镇,置家人别室。
三桂使招降,雄镇不为屈。
会傅弘烈劝延龄反正,延龄踌躇未决,雄镇得以间遣长子世济赍疏诣京师,友亮导之出,客杨启祥护行,至赣州,江西巡抚董卫国以闻。
上遣使护入京,至,授世济四品京卿。
居数月,雄镇又具疏陈粤西可复状,付长孙国桢,俾与客朱昉凿垣出。
既,又遣州人唐守道、唐正发潜负次子世永出,次第诣京师。
又为延龄知,系其孥於狱。
雄镇愤自刭,复为贼所夺,幽之别室。
十六年十月,三桂遣其从孙世琮杀延龄,拥雄镇至贼垒,迫使降,雄镇大呼曰:“吾义守封疆,不能寸斩汝以报国,死吾分也!”
贼戕其幼子世洪、世泰怵之,骂益厉,贼杀之,时年四十有四。
从者马云皋、唐进宝、诸兆元等九人同时死,妻李,妾顾、刘,女二人,世济妻董、妾苗,并殉。
语互详列女传。
雄镇尸暴四十馀日,友亮收其骸骨,藁葬焉。
雄镇被絷三年,日著书赋诗。
既死,客孙成、陈文焕乘间脱走,抵苍梧,以所著击笏楼遗稿及汇草辨疑归世济。
十七年,弘烈以雄镇死状入告,命议恤。
擢世济大理寺少卿。
成以举人授同知,文焕授知县。
旋又授友亮、守道、正发、启祥游击、守备有差。
十八年,世济如广西迎雄镇丧至京师,赠太子太傅、兵部尚书,谥文毅。
三桂既平,岁正,上宴群臣,特命世济及陈启泰子汝器至御座前赐酒。
世济官至遭运总督,世永历运使;国桢官江南常镇道,督饷入藏,卒於军。
傅弘烈,字仲谋,江西进贤人。
明末,流寓广西。
顺治时,以总督王国光荐,授韶州同知,迁甘肃庆阳知府。
吴三桂蓄逆谋久,康熙七年,弘烈密以告,逮治,坐诬,论斩。
九年,上特命减死戍梧州。
及三桂反,将军孙延龄、提督马雄以广西叛应之。
弘烈欲集兵图恢复,阳受三桂伪职,入思州、泗城、广南、富川诸土司,历交阯界,募义军得五千人,遂移檄讨贼,从尚可喜军规肇庆。
三桂甚惎之,使马雄如柳州害其家百口。
弘烈说延龄反正。
镇南将军觉罗舒恕军赣州,弘烈密致书言延龄妻孔四贞,定南王有德女,未忘国恩,延龄可招抚。
又致书奉诏招抚督捕理事官麻勒吉,言王师速进南安,弘烈自韶州策应,则两粤可定。
舒恕、麻勒吉先后以闻,上嘉其忠诚,授广西巡抚、征蛮灭寇将军,俾增募义兵,便宜行事。
弘烈克梧州,下昭平、贺、郁林、博白、北流、陆川、兴业诸州县,进复浔州,遣平乐知府刘晓赍疏上方略。
论功,加太子少保,并加晓参议道。
当是时,马雄据柳州,三桂诸将分据平乐、南宁、横州,势汹汹。
弘烈虽屡捷,惟新军缺炮马,假於尚之信,弗应。
吴世琮既杀延龄,陷平乐,袭弘烈梧州,弘烈击败之。
十七年,与将军莽依图围平乐,战失利,弘烈与互讦。
诏谓弘烈兵未支俸饷,奋勇收复诸路。
莽依图自平乐退贺县,又言粮乏,再退梧州,使弘烈所复郡县尽弃於贼,因饬莽依图图效。
弘烈督兵进,贼数万渡左江,弘烈战败。
贼陷藤县,逼梧州。
十八年,之信军至,弘烈分兵水陆,乘贼攻城时三面夹击,贼溃走,遂下藤县,克平乐,进复桂林。
弘烈密疏言延龄旧部宜善为解散,
又言之信怙恶反覆,当早为之所。
马雄死,子承荫仍附三桂,受伪封怀宁公,诡言乞款附,弘烈许之,为疏闻。
诏授承荫昭义将军统其众。
弘烈规取云、贵。
十九年二月,次柳州,承荫期弘烈会议,
弘烈至,承荫以其众叛,袭破其营,执送贵阳。
世璠诱以伪职,弘烈曰:‘尔祖未反时,吾已劾奏,料汝家必为叛逆。汝敢以此言污我邪?’
世琮百计说之,骂益厉。
十月辛丑,遇害。
十一月,征南将军穆占复贵阳,收遗骸,以死状闻,赠太子太师、兵部尚书,谥忠毅。
二十二年,允广西巡抚郝浴请,建双忠祠於桂林,祀弘烈及马雄镇。
论曰:
方诸藩盛强,朝廷所置督抚,势不足以相抗。
文焜虽与三桂分疆而治,所部贰於三桂久矣。
若承谟之於精忠,雄镇之於延龄,皆同城逼处,惟以身殉,无他术也。
弘烈异军特起,又与莽依图相失,势孤,遂困於承荫。
要其忠义激烈,作士气,怵寇心,皆不为徒死者。
呜呼,烈已!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三十九-译文
甘文焜,字炳如,是汉军正蓝旗人,他的祖先从丰城迁移到沈阳。他的父亲甘应魁,跟随入关,官至石匣副将。
文焜擅长骑射,喜欢读书,尤其崇拜古代的忠孝事迹。他作为官学生被授予兵部笔帖式,后来多次升迁到礼部启心郎,多次奉命出使都得到了皇帝的满意。康熙初年,他被任命为大理寺少卿,后来又升迁为顺天府府尹。因为崇文门税务不公,他上疏弹劾。朝廷商议后让他兼任税务官,但文焜辞谢了。
六年,他被任命为直隶巡抚,上奏恢复巡历旧制。他单车巡视各地,恰好保定、真定所属的诸县遭遇水灾,他上疏请求免除当年的赋税。总督白秉真因为赈灾费用巨大,请求允许官民捐献银米。文焜用自己的俸禄来帮助。经过评议,他被任命为工部侍郎。
七年,他被调任云贵总督,驻扎在贵阳。当时吴三桂镇守云南,想借边疆事端巩固自己的军权,假装报告土番康东入侵,诱使文焜调动军队,又暗中唆使凯里的苗族趁机行动。文焜判断康东无力作为,凯里离自己很近,如果不加以控制,将会蔓延,所以他先派兵捣毁苗族的巢穴,斩杀了苗族的酋长阿戎。平定之后,他与云南会合剿灭康东。三桂担心骗局被揭穿,说康东已经远逃,因此更加害怕文焜。文焜巡视了云、贵各府州。
十年,他遭遇母亲的丧事,皇帝命令他在任上守丧。文焜又派兵击杀了苗族的酋长阿福。他上疏请求回家安葬,得到允许放假治丧。三桂请求让他兼任云南巡抚,并命令他率领标兵全部到云南接受节制,同时用利益引诱他,希望他能为自己所用。
十二年,文焜恢复原职,恰逢撤藩之事起。三桂反叛,杀了巡抚朱国治,派遣他的党羽逼迫贵阳。文焜得知变故,派他的族弟文炯带着奏章入京报告,命令贵州提督李本深率兵扼守盘江。本深已经怀有二心,先写信试探文焜的意图。文焜亲自写信回复他,表示愿意效仿张巡、南霁云誓死守卫,但本深没有理会。他的标兵已经接受了三桂的贿赂,纷纷溃散不听调遣。文焜估计贵阳无法坚守,命令他的妾盛氏率领七名妇女自缢而死,自己只带着第四子国城前往镇远,想要召集湖北的军队扼守险要,阻止叛军北进。十二月丙申朔,癸卯日到达镇远,守将江义已经接受了伪命,拒绝接纳他们。文焜渡河到吉祥寺,江义派兵围困他。文焜望向朝廷拜了两次,拔出佩刀准备自杀,国城大声请求先死,夺过他的刀自刎后归还给他,尸体倒下,鲜血溅到文焜的衣服上。文焜说:“这个孩子比我勇敢!”然后他自杀,享年四十二岁。他的随从笔帖式和善雅图也殉难。
叛乱平定后,贵州巡抚杨雍建将文焜的政绩和牺牲情况上报朝廷,朝廷给予了优厚的抚恤。派遣他的长子宣化同知国均迎接灵柩回京师,派内大臣佟国维在卢沟桥迎接灵柩,追赠兵部尚书,谥号忠果。在贵阳建立祠堂,皇帝赐予‘劲节’二字题额。他有七个儿子,国璧尤其知名。
国璧,字东屏,因为父亲的功绩被授予陕州知州,后来改任苏州同知,再后来升任山西平阳、浙江宁波知府,以循吏著称。圣祖南巡时,幸临杭州,亲自书写朱子的诗和‘永贞’二字赐给他。皇帝说:‘你的父亲尽忠职守,我未曾忘记,这是为你母亲写的。’多次升迁后成为云南巡抚。因为一些事情被免职。雍正年间,被起用为正黄旗汉军都统。乾隆三年,被任命为绥远城右翼副都统。后来又免职。乾隆十二年去世。
范承谟,字觐公,是汉军镶黄旗人,文程的次子。顺治九年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被授予弘文院编修。多次升迁后成为秘书院学士。康熙七年,被任命为浙江巡抚。当时离开国不久,民众流离失所,没有恢复生产,浙东宁波、金华等六府的荒地尤其多。总督赵廷臣请求免除赋税,皇帝命令承谟亲自勘察。承谟走遍了各个府,请求免除荒地和被水冲毁的田地的赋税,共计三十一万五千五百多亩。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四府遭受水灾,民众饥饿,承谟拿出布政使库的八万两银子,从湖广购买粮食平价出售,最贫穷的人也能按照老弱病残的例子得到帮助,肩挑盐巴供应日常所需,救活了很多人。他还上疏请求‘漕米改折,每石银一两。明年麦熟,补征白粮,以三年为限。灾害严重的按照旧例免除赋税’。得到皇帝的批准。
十年,因为疾病请求辞职,被召回。总督刘兆麒、提督塞白理上疏说浙江民众请求留下承谟一百五十多次,给事中姜希辙、柯耸,御史何元英等人也说:‘承谟任职三年,爱民如子,不收贿赂。弹劾罢免了贪污的人,廉洁治理,除掉了加耗、陋规、私派等弊端。浙江民众爱戴他,如同饥渴之望水。’皇帝命令承谟留任。十一年,承谟再次上疏说湖、嘉两府的白粮加耗不统一,请求每石加四斗五升为上限;又上奏免除温州、台州两卫康熙九年以前的欠税和石门、平阳未完的轻赍月粮:这些都被下发给户部讨论执行。
十月,被提升为福建总督,上疏辞谢未被允许,请求入京觐见。十二年七月,到达京师,入宫觐见。承谟的病还未痊愈,皇帝命令御医为他诊视,赐给他药物。病情稍有好转后,催促他赴任,赐给他冠服、鞍马。福建总督最初驻扎在漳州,到这时因为撤藩,命令他迁驻福州。吴三桂反叛,承谟察觉到精忠有异心,当时正讨论裁减军队,承谟上疏请求延缓执行。又报告巡视边海,想要安置在外郡,以便征调防御。事情还没执行,精忠就叛变了,他假称海寇将至,邀请承谟商议事情。巡抚刘秉政依附精忠,催促他一同前往。承谟知道有变故,身边的人请他穿上铠甲跟随,承谟说:‘众寡悬殊,准备也无济于事。’于是前往。精忠的手下露出刀刃威胁他,承谟挺身而出,骂不绝口。精忠将他拘禁在土室中,加上镣铐,断食十天,未能致死。精忠派遣刘秉政劝降,承谟踢了他一脚,喝令左右将他拉出去,说:‘贼人即将遭受惩罚,我先剥夺他的魂魄!’被叛军围困超过两年,每天戴着赐予的冠帽,穿着辞别母亲时的衣服,遇到朔望,供奉时宪书一卷,向北鞠躬。他居住的地方狭小,被称为蒙谷。他写诗作文,用木炭在墙上作画。
当时有部下在福建,亲手杀敌夺门而入,连续斩杀了几名叛贼,力竭而死。蒙古人嘛尼担任伪散骑郎,精忠派遣他看守承谟,嘛尼被承谟的忠义所感动,计划让他逃离。事情泄露后,精忠要将他处死,他大言不惭地说:‘我宁愿和忠臣一同死去,也不愿意和叛贼一起活着!’
十五年,军队攻克仙霞关,精忠准备投降,希望用言辞来免死,但又害怕承谟揭露他的罪行。九月己酉朔,甲子夜半,精忠派人逼迫承谟上吊自杀。幕客嵇永仁、王龙光、沈天成,从弟承谱,以及下至隶卒,共有五十三人一同死去。详细情况见《忠义传》。旧役王道隆奉命外出,返回延平时,听到变故,自刎而死。贼人焚烧承谟的尸体,将其丢弃在野外,泰宁骑兵许鼎在夜晚将遗骸藏匿。十六年,灵柩返回京师。皇帝派遣内大臣侍卫迎接并祭奠,追赠兵部尚书、太子少保,谥号忠贞,亲自书写碑文赐予其家。十九年,精忠被处决。在赴刑场的那天,承谟的儿子时崇割下他的肉来祭奠坟墓。福建民众请求建立祠堂祭祀他,皇帝亲自书写‘忠贞炳日’的匾额悬挂在门楣上。承谟所作的画壁集,皇帝亲自撰写序言。
时崇,字自牧。因家族遭受灾难而出任辽阳州知州,后升任直隶顺德知府,有仁政。多次升迁后成为福建按察使。辞官那天,皇帝对群臣说:‘这是开国名臣孙的后代,是殉难忠臣的儿子!’四十七年,被提拔为广东巡抚,兼管盐政。两年后,升任福建浙江总督。五十四年,入京担任左都御史。次年,授予兵部尚书。命令出塞修建莫代察罕尔、鄂尔斋图杲尔台站共四十七处。次年,返回朝廷。不久后去世。闽人怀念他的德行,将他附祀在承谟祠中。
马雄镇,字锡蕃,是汉军镶红旗人,马鸣佩的儿子。因荫补为工部副理事官,历任左佥都御史、国史院学士。康熙八年,被任命为山西巡抚。未上任,改任广西。当时群盗猖獗,构陷瑶、僮族掠夺梧州、平乐二府,不到几个月就被平定。多次上疏请求平定盐价,修建学校,确定边防官员的俸禄,节省军粮运输费用,并取消对民众造成负担的各种采购,都得到皇帝的批准。
十二年,吴三桂反叛。十三年,孙延龄以广西叛变响应吴三桂,围攻马雄镇的官邸,胁迫他投降。当时巡抚没有标兵,马雄镇指挥家人守卫。秘密命令守备易友亮前往柳州催促提督马雄前来支援,但没有得到回应。马雄镇自缢,被家人救下,用蜡丸急报请求援兵。延龄得知后,将马雄镇囚禁,将家人关在另一个房间。吴三桂派人招降,马雄镇拒绝屈服。恰逢傅弘烈劝说延龄反正,延龄犹豫不决,马雄镇得以趁机派遣长子世济带着奏疏前往京师,易友亮引导他离开,客人杨启祥护送他出行,到达赣州,江西巡抚董卫国上报了情况。皇帝派遣使者护送他入京,到达后,授予世济四品京卿。过了几个月,马雄镇又上奏陈说粤西可以收复的情况,交给长孙国桢,让他与客人朱昉挖墙而出。之后,又派遣州人唐守道、唐正发偷偷带着次子世永离开,依次到达京师。但又被延龄得知,将他的妻子和儿子关押在狱中。马雄镇愤怒地自刎,但又被敌人夺走,被囚禁在另一个房间。
十六年十月,吴三桂派遣他的侄孙世琮杀死延龄,将马雄镇带到敌营,强迫他投降,马雄镇大声呼喊:‘我义守边疆,不能割下你的头颅来报国,死是我的份!’敌人杀害了他的幼子世洪、世泰,他更加激烈地骂敌人,敌人杀了他,当时他四十四岁。随从马云皋、唐进宝、诸兆元等九人同时死去,妻子李氏,妾顾、刘,两个女儿,世济的妻子董氏、妾苗,都殉难。详细情况见《列女传》。马雄镇的尸体暴露了四十多天,易友亮收了他的遗骨,草草埋葬。
马雄镇被囚禁三年,每天著书赋诗。死后,客人孙成、陈文焕趁机逃脱,到达苍梧,将所著的击笏楼遗稿和汇编的辩疑书交给世济。十七年,傅弘烈将马雄镇的死状上报,皇帝下令议恤。提拔世济为大理寺少卿。孙成以举人身份授予同知,陈文焕授予知县。不久又授予易友亮、唐守道、唐正发、杨启祥游击、守备等职务。十八年,世济前往广西迎接马雄镇的灵柩到京师,追赠太子太傅、兵部尚书,谥号文毅。吴三桂被平定后,正月初一,皇帝宴请群臣,特别命令世济和陈启泰的儿子汝器到御座前赐酒。世济官至遭运总督,世永历任运使;国桢官至江南常镇道,督饷入藏,在军中去世。
傅弘烈,字仲谋,江西进贤人。明末,流亡到广西。顺治时,因总督王国光推荐,被任命为韶州同知,后升任甘肃庆阳知府。
吴三桂蓄谋反叛已久,康熙七年,傅弘烈秘密上报,被捕治罪,被定罪斩首。九年,皇帝特别下令减刑流放到梧州。等到吴三桂反叛,将军孙延龄、提督马雄以广西叛变响应他。傅弘烈想要集结兵力恢复国家,表面上接受吴三桂的伪职,进入思州、泗城、广南、富川等土司地区,历经交阯边界,招募义军得到五千人,于是发布檄文讨伐贼人,跟随尚可喜的军队规复肇庆。吴三桂非常恨他,派马雄到柳州杀害他的全家百口。傅弘烈劝说延龄反正。镇南将军觉罗舒恕在赣州,傅弘烈秘密写信给延龄的妻子孔四贞,定南王有德之女,不忘国家恩情,延龄可以招抚。又写信给奉诏招抚督捕理事官麻勒吉,说朝廷军队迅速进攻南安,傅弘烈从韶州策应,那么两广就可以平定。舒恕、麻勒吉先后上报,皇帝赞扬他的忠诚,授予广西巡抚、征蛮灭寇将军,允许他增募义兵,便宜行事。
傅弘烈攻克梧州,攻下昭平、贺、郁林、博白、北流、陆川、兴业等州县,进复浔州,派遣平乐知府刘晓带着奏疏上报策略。论功,加封太子少保,并加封刘晓为参议道。当时,马雄占据柳州,吴三桂的将领分别占据平乐、南宁、横州,形势十分严峻。傅弘烈虽然屡次获胜,但新军缺少炮马,向尚之信借,没有得到回应。吴世琮杀死延龄后,攻陷平乐,袭击傅弘烈在梧州的军队,傅弘烈击败了他。十七年,与将军莽依图围攻平乐,战斗失利,傅弘烈与他互相告发。诏令说傅弘烈的军队没有军饷,奋勇收复各路。莽依图从平乐退到贺县,又说粮食缺乏,再次退到梧州,让傅弘烈所收复的郡县全部落入贼人手中,因此命令莽依图立功。傅弘烈指挥军队进攻,贼人数万渡过左江,傅弘烈战败。贼人攻陷藤县,逼近梧州。十八年,尚之信的军队到达,傅弘烈分兵水陆,趁贼人攻城时从三面夹击,贼人溃逃,于是攻下藤县,攻克平乐,进复桂林。
弘烈秘密上疏建议妥善解散延龄的旧部,又说信怙恶反覆,应该及早处理。马雄去世后,他的儿子马承荫仍然依附在三桂麾下,接受了伪朝的封号怀宁公,假装请求归附,弘烈答应了他,并上报朝廷。朝廷下诏任命马承荫为昭义将军,统领他的部队。弘烈计划夺取云南和贵州。十九年二月,他驻扎在柳州,马承荫约定与弘烈会面,但弘烈到达后,马承荫利用他的部队叛变,袭击并攻破弘烈的营地,将他抓送到贵阳。世璠用伪职引诱他,弘烈说:‘在你祖父未反叛时,我已经弹劾上奏,料想你家必定会成为叛逆。你竟敢用这些话来污蔑我吗?’世琮用各种方法劝说他,骂得更凶。十月辛丑日,弘烈遇害。十一月,征南将军穆占收复贵阳,收集了他的遗骸,上报了他的死状,朝廷追赠他为太子太师、兵部尚书,谥号忠毅。二十二年,同意广西巡抚郝浴的请求,在桂林建立双忠祠,祭祀弘烈和马雄镇。
评论说:正当各个藩镇强盛之时,朝廷所设置的督抚,势力不足以与之抗衡。文焜虽然与三桂分疆而治,但他所管辖的地区已经长期归附三桂。如果承谟与精忠、雄镇与延龄都是同城邻近,只能以身殉职,没有其他办法。弘烈独自崛起,又与莽依图失和,势力孤立,最终被马承荫所困。总的来说,他的忠义激烈,能够鼓舞士气,震慑敌寇,都不是徒然死去的人。唉,弘烈已经逝去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三十九-注解
甘文焜:甘文焜,字炳如,汉军正蓝旗人,清朝官员,以忠诚和才干著称。
国璧:国璧,字东屏,甘文焜之子,清朝官员,以循吏著称。
范承谟:范承谟,字觐公,清朝官员,以清廉和治理有方著称。
笔帖式:笔帖式,清朝官名,为低级官员,负责文书工作。
启心郎:启心郎,清朝官名,负责礼部事务。
大理寺少卿:大理寺少卿,清朝官名,大理寺是司法机构,少卿是次官。
顺天府府尹:顺天府府尹,顺天府是北京地区的地方行政单位,府尹是地方行政长官。
崇文门榷税:崇文门榷税,指崇文门关税,榷税是征收关税的官员。
直隶巡抚:直隶巡抚,直隶是清朝的一个行政区划,巡抚是地方行政长官。
云贵总督:云贵总督,云贵指的是云南和贵州两个省份,总督是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
吴三桂:吴三桂是明末清初的将领,后反清复明失败。
巡抚:巡抚,清朝地方行政长官,负责一个省或几个府的事务。
提督:提督是古代官职,负责军事指挥。
藩:藩,指藩镇,即地方割据势力。
巡历:巡历,指巡视、考察。
守制:守制,指官员因父母丧事而停止职务。
内大臣:内大臣,清朝官名,是皇帝的亲信大臣。
谥:谥是对已故官员或贵族给予的尊称,用以表彰其生前的品德或功绩。
祠:祠,指为纪念某人而建立的庙宇。
任子:任子,指因父祖有功而得以荫补为官。
庶吉士:庶吉士,清朝科举制度中的一种选拔,是进入翰林院前的预备官员。
编修:编修,清朝官名,翰林院中的官员,负责编修史书。
学士:学士,清朝官名,是文官的高级职称。
漕米:漕米,指通过水路运输的粮食。
平粜:平粜,指以平价出售粮食。
布政使:布政使,清朝地方行政长官,负责财政和民政。
给事中:给事中,清朝官名,是皇帝的顾问官。
御史:御史,清朝官名,是监察官员,负责监察官员和百姓。
精忠:忠诚至极,常用来形容对国家的忠诚。
散骑郎:散骑郎,古代官名,负责皇帝的侍从工作。
师克仙霞关:师克仙霞关指的是军队攻克了仙霞关,仙霞关位于浙江省与福建省交界处,是古代军事要塞。
冀饰词免死:冀饰词免死是指希望用华丽的言辞来求得免于一死。
承谟:承谟是人名,可能是一位官员或将领。
幕客:幕客指的是幕僚,古代官员或将领的助手。
语互详忠义传:语互详忠义传可能是指详细记载了忠义事迹的传记。
旧役:旧役指的是旧时的役使,即古代的徭役。
延平:延平是地名,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
自刎:自刎是指自己用刀或绳索等手段结束自己的生命。
贼:贼通常指叛军或敌人。
泰宁:泰宁是地名,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
许鼎:许鼎是人名,可能是一位官员或将领。
京师:京师指的是古代中国的首都。
内大臣侍卫:内大臣侍卫指的是宫廷中的高级官员和侍卫。
兵部尚书:兵部尚书是古代官职,负责兵部的行政事务。
太子少保:太子少保是古代官职,负责辅导太子。
御书:御书指的是皇帝亲笔书写的文字。
扁於楣:扁於楣指的是在门楣上挂匾。
辽阳州:辽阳州是地名,位于今天的辽宁省。
直隶顺德知府:直隶顺德知府是古代官职,负责直隶顺德地区的行政事务。
按察使:按察使是古代官职,负责监察地方官吏。
左都御史:左都御史是古代官职,负责监察中央官员。
莫代察罕廋尔:莫代察罕廋尔可能是地名或军事设施名。
鄂尔斋图杲尔台站:鄂尔斋图杲尔台站可能是地名或军事设施名。
鹾价:鹾价指的是盐的价格。
学宫:学宫是古代的学府,也是科举考试的场所。
有司:有司指的是官吏。
边俸:边俸指的是边远地区的官员的俸禄。
军粮运费:军粮运费指的是运送军粮的费用。
采买:采买指的是采购物资。
孙延龄:孙延龄是明末清初的将领,曾叛变投靠吴三桂。
标兵:标兵指的是标准兵,即精锐部队。
易友亮:易友亮是人名,可能是一位官员或将领。
柳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古时为军事要地。
经:经是指上吊自杀。
蜡丸:蜡丸是一种古代传递信息的秘密方式,将文书密封于蜡丸中传递。
诇知:诇知指的是侦察得知。
幽:幽是指囚禁。
世济:世济是人名,可能是孙延龄的儿子。
江西巡抚:江西巡抚是古代官职,负责江西地区的行政事务。
董卫国:董卫国是人名,可能是江西巡抚。
傅弘烈:傅弘烈是明末清初的将领,曾参与平定吴三桂之乱。
王国光:王国光是明末清初的官员。
韶州同知:韶州同知是古代官职,负责韶州地区的行政事务。
甘肃庆阳知府:甘肃庆阳知府是古代官职,负责甘肃庆阳地区的行政事务。
逆谋:逆谋指的是背叛的阴谋。
梧州:梧州是地名,位于今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思州:思州是地名,位于今天的贵州省。
泗城:泗城是地名,位于今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南:广南是地名,位于今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富川:富川是地名,位于今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交阯界:交阯界指的是交阯(今越南北部)的边界。
义军:义军指的是为正义而战的军队。
肇庆:肇庆是地名,位于今天的广东省。
尚可喜:尚可喜是明末清初的将领。
惎:惎指的是厌恶、仇恨。
土司:土司是古代对地方少数民族首领的称呼。
昭平:昭平是地名,位于今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贺:贺是地名,位于今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郁林:郁林是地名,位于今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博白:博白是地名,位于今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北流:北流是地名,位于今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陆川:陆川是地名,位于今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兴业:兴业是地名,位于今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浔州:浔州是地名,位于今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刘晓:刘晓是人名,可能是平乐知府。
莽依图:莽依图是人名,可能是将军。
左江:左江是地名,位于今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藤县:藤县是地名,位于今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之信:之信是人名,可能是尚之信的儿子。
横州:横州是地名,位于今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觉罗舒恕:觉罗舒恕是人名,可能是将军。
麻勒吉:麻勒吉是人名,可能是官员。
王师:王师指的是皇帝的军队。
南安:南安是地名,位于今天的福建省。
韶州:韶州是地名,位于今天的广东省。
策应:策应指的是协同作战。
平乐:平乐是地名,位于今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贺县:贺县是地名,位于今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图效:图效指的是努力争取效果。
桂林:桂林是地名,位于今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弘烈:指李弘烈,明末清初的将领,曾为南明桂王效力,以忠义著称。
密疏:秘密上奏的文书,通常用于表达不便公开的意见或请求。
延龄:指南明桂王朱由榔的大臣马延龄,以权谋著称。
解散:指解散军队或组织,使其不再存在或活动。
信怙恶反覆:指信任并依靠的人反复无常,不可信。
马雄:指南明将领马雄,曾为南明效力。
承荫:指马雄的儿子马承荫,继承父亲的事业。
三桂:指吴三桂,明末清初的将领,后降清。
伪封:指在敌对政权下的封号,通常不被正史所认可。
怀宁公:指马承荫在吴三桂手下获得的封号。
诡言:指虚假的话,欺骗之言。
许之:答应他的请求。
昭义将军:古代官职,位阶较高,掌管军事。
云、贵:指云南省和贵州省,当时为南明控制区域。
世璠:指南明桂王朱由榔的孙子朱世璠。
诱以伪职:用虚假的官职来引诱。
劾奏:弹劾并上奏。
怵寇心:使敌人心生畏惧。
徒死者:白白送死的人,没有意义地牺牲。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三十九-评注
这段古文描述了清朝时期一段重要的政治斗争和军事冲突,涉及到了人物之间的关系、政治立场、军事行动以及最终的结局。以下是对这段古文的逐行赏析:
1. 弘烈密疏言延龄旧部宜善为解散,又言之信怙恶反覆,当早为之所。
这句话揭示了弘烈对于延龄旧部的处理态度,他认为应该妥善解散这些旧部,并指出他们反复无常,应当尽早处理。这体现了弘烈的政治智慧和对于稳定局势的考虑。
2. 马雄死,子承荫仍附三桂,受伪封怀宁公,诡言乞款附,弘烈许之,为疏闻。
这里讲述了马雄死后,其子马承荫继续追随吴三桂,并接受伪封为怀宁公,以欺诈手段请求归附,弘烈同意了他的请求,并上报朝廷。这反映了弘烈在复杂政治环境下的权衡和决策。
3. 诏授承荫昭义将军统其众。
朝廷下诏任命马承荫为昭义将军,统领其部众。这显示了朝廷对于马承荫的认可和信任。
4. 弘烈规取云、贵。
弘烈有计划地夺取云南和贵州地区,这表明他有着明确的战略目标。
5. 十九年二月,次柳州,承荫期弘烈会议,弘烈至,承荫以其众叛,袭破其营,执送贵阳。
在十九年二月,弘烈前往柳州与马承荫会面,但马承荫却发动叛变,袭击了弘烈的营地,并将其俘获并送往贵阳。这一事件揭示了马承荫的背叛和弘烈的遭遇。
6. 世璠诱以伪职,弘烈曰:‘尔祖未反时,吾已劾奏,料汝家必为叛逆。汝敢以此言污我邪?’
世璠试图用伪职引诱弘烈,但弘烈却坚决拒绝,并指责世璠的言论是对他的污蔑。这显示了弘烈的忠诚和坚定。
7. 世琮百计说之,骂益厉。
世琮用各种方法说服弘烈,但弘烈却越发激烈地反驳。
8. 十月辛丑,遇害。
在十月辛丑这一天,弘烈遇害。这标志着弘烈生命的终结。
9. 十一月,征南将军穆占复贵阳,收遗骸,以死状闻,赠太子太师、兵部尚书,谥忠毅。
十一月,征南将军穆占收复贵阳,并收葬弘烈的遗骸,上报朝廷。朝廷追赠弘烈太子太师、兵部尚书,谥号忠毅,以表彰他的忠诚和勇敢。
10. 二十二年,允广西巡抚郝浴请,建双忠祠於桂林,祀弘烈及马雄镇。
二十二年,广西巡抚郝浴请求在桂林建立双忠祠,祭祀弘烈和马雄镇,以纪念他们的忠诚和牺牲。
11. 论曰:方诸藩盛强,朝廷所置督抚,势不足以相抗。
这段议论指出,在藩镇势力强盛的时期,朝廷所设置的督抚势力不足以与之抗衡。
12. 文焜虽与三桂分疆而治,所部贰於三桂久矣。
文焜虽然与吴三桂分疆而治,但他的部下长期效忠于三桂。
13. 若承谟之於精忠,雄镇之於延龄,皆同城逼处,惟以身殉,无他术也。
就像承谟对精忠,雄镇对延龄,他们都是同城之人,只能以死殉节,没有其他选择。
14. 弘烈异军特起,又与莽依图相失,势孤,遂困於承荫。
弘烈独立崛起,却又与莽依图失和,势单力薄,最终被马承荫所困。
15. 要其忠义激烈,作士气,怵寇心,皆不为徒死者。
总的来说,弘烈的忠义激烈,激发士气,震慑敌心,都不是徒然牺牲的。
16. 呜呼,烈已!
最后的感叹表达了对于弘烈英勇牺牲的哀悼和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