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一百四十

作者: 赵尔巽(1844年-1927年),清代著名历史学家。作为清史的编撰者之一,他在清朝历史研究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赵尔巽编写的《清史稿》成为了后世研究清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20世纪初)。

内容简要:《清史稿》是赵尔巽根据丰富的史料和个人研究,所编纂的清朝历史书籍。书中详细记录了清朝自建立到灭亡的政治、军事、外交、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全书通过对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描述,展现了清朝的盛衰和历史进程。它对后世研究清朝历史、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是研究清朝历史的基本参考书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一百四十-原文

达椿子萨彬图 铁保弟玉保 和瑛 觉罗桂芳

达椿,字香圃,乌苏氏,满洲镶白旗人。

乾隆二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户部主事,迁员外郎。

历翰林院侍讲、侍读、国子监祭酒、詹事府詹事、大理寺卿。

二十九年,入直上书房,充四库全书总阅,累擢礼部侍郎,兼副都统。

四十五年,坐会同四译馆屋坏,毙朝鲜使臣,革职留任。

五十四年,左迁内阁学士。

达椿直内廷,不附和珅,数媒孽其短,以旷直褫职,仍留上书房效力行走。

寻授翰林院侍讲学士,复迭以大考降黜授检讨。

仁宗知其屈抑,至嘉庆四年,诏:‘达椿因旷班被谴,其过轻,当时刘墉亦缘此降官;今刘墉已为大学士,达椿尚未迁擢,加恩补授内阁学士兼副都统。’

子萨彬图,时亦同官,命达椿班次列萨彬图之前。

历礼部、吏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擢左都御史兼都统,迁礼部尚书。

六年,典会试。

七年,卒。

萨彬图,乾隆四十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迁员外郎。

典贵州乡试,改历翰詹,累迁内阁学士兼副都统。

和珅既伏法,仁宗不欲株连兴狱,而萨彬图屡疏言和珅财产多寄顿隐匿,有尝管金银使女四名,请独至慎刑司讯鞫。

诏严斥之,命从王大臣讯,不得实,议革职,予七品笔帖式,效力万年吉地。

寻以其父年老,召还京,授户部主事,累擢仓场侍郎。

十二年,出为漕运总督。

逾三岁,京仓亏缺事觉,降光禄寺卿。

迁盛京户部侍郎,十六年,坐奉天灾民流徙出边,褫职。

寻卒。

铁保,字冶亭,栋鄂氏,满洲正黄旗人。

先世姓觉罗,称为赵宋之裔,后改今氏。

父诚泰,泰宁镇总兵,世为将家。

铁保折节读书,年二十一,成乾隆三十七年进士,授吏部主事,袭恩骑尉世职。

於曹司中介然孤立,意有不可,争辩勿挠。

大学士阿桂屡荐之,迁郎中,擢少詹事,因事罢。

寻补户部员外郎,调吏部。

擢翰林院侍讲学士,仍兼吏部行走,历侍读学士、内阁学士。

五十四年,迁礼部侍郎,兼副都统。

校射中的,赐花翎。

调吏部。

嘉庆四年,奏劾司员,帝责其过当,左迁内阁学士,转盛京兵部、刑部侍郎,兼奉天府尹。

寻复召为吏部侍郎,出为漕运总督。

五年,值车驾将幸盛京,疏请御道因旧址,勿辟新道;裁革餽送扈从官员土仪;禁从官妄拿车马:上嘉纳之。

七年,迁广东巡抚,调山东。

河决衡家楼,诏预筹运道。

九年三月,漕运迅速,加太子少保。

寻以水浅船迟,革职留任。

十年,擢两江总督,命覆鞫安徽寿州武举张大有妒奸毒毙族侄狱,苏州知府周锷受贿轻纵,及初彭龄为安徽巡抚,勘实置法。

铁保坐失察,褫宫衔,降二品顶戴,寻复之。

十二年,疏请八旗兵米酌给二成折色,诏斥妄改旧章,革职留任。

先后疏论治河,请改建王营减坝,培筑高堰、山盱堤后土坡及河岸大堤,修复云梯关外海口,遣大臣勘议,并采其说施行。

十四年,运河屡坏堤,荷花塘决口合而复溃,镌级留任。

山阳知县王伸汉冒赈,酖杀委员李毓昌,至是事觉,诏斥铁保偏听固执,河工日坏,吏治日弛,酿成重狱,褫职,遣戍乌鲁木齐。

逾年,给三等侍卫,充叶尔羌办事大臣。

寻授翰林院侍讲学士,调喀什噶尔参赞大臣。

授浙江巡抚,未之任,改吏部侍郎。

擢礼部尚书,调吏部。

请芟吏、兵两部苛例,条陈时政,多见施行。

林清之变,召对,极言内监通贼有据,因穷治逆党,内监多衔恨,遍腾谤言。

会伊犁将军松筠劾铁保前在喀什噶尔治叛裔玉素普之狱,误听人言,枉杀回民毛拉素皮等四人,上怒,追念江南李毓昌之狱,斥其屡蹈重咎,褫职,发往吉林效力。

二十三年,召为司经局洗马。

道光初,以疾乞休,赐三品卿衔。

四年,卒。

铁保慷慨论事,高宗谓其有大臣风。

及居外任,自欲有所表见,倨傲,意为爱憎,屡以措施失当被黜。

然优於文学,词翰并美。

两典礼闱及山东、顺天乡试,皆得人。

留心文献,为八旗通志总裁。

多得开国以来满洲、蒙古、汉军遗集,先成白山诗介五十卷,复增辑改编,得一百三十四卷,进御,仁宗制序,赐名熙朝雅颂集。

自著曰怀清斋集。

弟玉保,字阆峰。

乾隆四十六年进士,入翰林,有才名。

高宗亲试八旗翰詹,与兄铁保并被擢,时比以郊、祁,轼、辙。

官至兵部侍郎,究心兵家言。

川、楚教匪起,尝原自效行间。

会上欲用为巡抚,为和珅所阻,郁郁卒,年甫四十。

和瑛,原名和宁,避宣宗讳改,字太葊,额勒德特氏,蒙古镶黄旗人。

乾隆三十六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员外郎。

出为安徽太平知府,调颍州。

五十二年,擢庐凤道,历四川按察使,安徽、四川、陕西布政使。

五十八年,予副都统衔,充西藏办事大臣。

寻授内阁学士,仍留藏办事。

和瑛在藏八年,著西藏赋,博采地形、民俗、物产,自为之注。

嘉庆五年,召为理藩院侍郎,历工部、户部,出为山东巡抚。

七年,金乡皂役之孙张敬礼冒考被控,知县汪廷楷置不问,学政刘凤诰以闻,下和瑛提鞫,误听济南知府德生言诬断,为给事中汪镛所纠。

上以和瑛日事文墨,废弛政务,即解职,命镛从侍郎祖之望往按,得实,褫和瑛职,又以匿蝗灾事觉,谴戍乌鲁木齐。

寻予蓝翎侍卫,充叶尔羌帮办大臣,调喀什噶尔参赞大臣。

九年,授理藩院侍郎,仍留边任。

疏言:“喀什噶尔、英吉沙尔仓储足供军食,请减运伊犁布疋,改徵杂粮四千石,减价出粜,且请嗣后折收制钱,以免运费。”允之。

劾喀喇沙尔历任办事大臣私以库款贷与军民,及土尔扈特、回子取息钱入己,降革治罪有差。

十一年,召还京为吏部侍郎,调仓场。

未几,复出为乌鲁木齐都统。

十三年,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爱星阿欲调玛纳斯戍兵四百人番上屯田,和瑛谓玛纳斯处极边,戍兵专事操防,不谙耕作,咨驳以闻,上韪之。

十四年,授陕甘总督。

坐前在仓场失察盗米,降大理寺少卿。

十六年,迁盛京刑部侍郎。

复州、宁海、岫岩饥,将军观明以匿灾罢免,授和瑛为将军,廉得边门章京塔清阿等承观明意,讳灾不报,降革有差。

寻以误捕屯民张建谟为盗,锻炼成狱,刑部覆讯雪其冤,议革和瑛职,诏宽之,留任。

调热河都统,未上,召为礼部尚书,调兵部。

坐失察盛京宗室裕瑞强娶有夫民妇为妾,降盛京副都统,迁热河都统。

二十一年,授工部尚书。

命赴甘肃按仓库亏缺,得总督先福徇庇及贪纵状,治如律。

二十二年,调兵部,加太子少保,历礼部、兵部。

二十三年,授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充上书房总谙达、文颖馆总裁。

逾一岁,调刑部,罢内直。

道光元年,卒,赠太子太保,谥简勤。

和瑛娴习掌故,优於文学,著书多不传。

久任边职,有惠政。

后其子璧昌治回疆,回部犹归心焉。

璧昌自有传。

觉罗桂芳,字香东,隶镶蓝旗,总督图思德孙。

嘉庆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

尝召对,仁宗曰:“奇才也!”不数年,累擢内阁学士。

十一年,入直上书房,迁礼部侍郎,历吏部、户部侍郎,兼副都统、总管内务府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

迭典顺天、江南乡试,兼直南书房。

桂芳家素贫,有门生餽纳,曰:“执贽礼甚古。某忝佐司农,俸入粗给,无藉乎此。”封还之。

大学士禄康舆夫聚博,命偕侍郎英和按治,无所徇。

上嘉其不避嫌怨。

十八年,教匪林清逆党阑入禁城,桂芳方直内廷,偕诸王大臣率兵歼捕,叙劳,加二级。

上遇变修省,训诫臣工,颁御制文七篇,示内廷诸臣,命各抒所见,书以进御。

桂芳书罪己诏后曰:“皇上临御以来,承列圣深仁厚泽,日以爱民为政,四海之内,莫不闻睹。今兹事变,岂不怪异?而臣窃以为此未足为圣德之累。昔孔子论仁至於济众,论敬至於安百姓,皆曰:‘尧、舜其犹病诸。’岂真以尧、舜之圣为未至哉?夫天下之大,万民之众,而决其无一夫之梗者,盖自古其难之。然而揆之人事,则实有未尽者。夫林清先以习教被系,既释归,转益煽乱。数年之间,往来纠结於曹、卫、齐、鲁之间,其党至数千人。阉寺职官,竟有与其谋者,而未事之先,曾无一人抉发,是吏无政也。藏利刃,怀白帜,度越门关,饮於都市,无诇而知者,是逻者、门者无禁也。禁兵千计,贼不及百,阖门而击之,俄顷可尽,乃两日一夜始悉擒戮,是军无律也。夫吏惰卒骄,文武并弛,而法制禁令为虚器,则事之可忧,岂独在贼?我皇上观微知著,洞悉天下之故,诏曰‘方今大弊在因循怠玩’,至哉言乎!臣敬绎之,盖因循怠玩,亦有所由。无才与识,则有因循而已;无志与气,则有怠玩而已。是故得人而任之,则因循怠玩之习不患不除。傥非其人,微独不能除其习而已;就令除之,不因循而且为烦苛,不怠玩而且为躁竞,其无裨於治则均耳。是在皇上询事考言,循名责实,器使之以奏其能,专任之以收其效,因小失而崇丕业,在陛下一旋转间耳。”

书行实政论后曰:“实心者何?忠是也。忠者一於为国,而不亟亟於求上之知。其所以急於公者如急於己,一政而便於民,其行之而恐不及也;一政而不便於民,其去之恐不速也。不以避疑谤而易其是非之公,不以处疏逖而违其夙夜之志。故其於政也,筹之至审,而不为旦夕之谋;行之务当,而不揣诏旨之合;惟力是视,不必其事之谅於人;惟善之从,不必其谋之出於己。若是者谓之实政。夫为臣之道,畴不当忠,然而忠之实盖如此。非然者,初无寸劳,而已为见功之地;未必加谴,而已存巧避之心。取容於唯诺,而不以国事为忧;快意於爱憎,而不以人才为惜。如斯人者,虽我皇上日讨而训之,尚望其能行实政乎?夫政者,上所以治天下之具。然而行之以实,乃能有功,不则文具而已。官无实政,民乃不治,非细故也。皇上震动恪恭,求贤纳谏,敕中外诸臣,改虑易志。稍有人心者,畴敢不勉;而臣所欲言者,则又在陛下之心矣。臣昨岁恭录乾隆朝臣孙嘉淦三习一弊疏於御制养心殿记册末,伏原万几之暇,时赐观览。用其说以考诸臣之政,因以识诸臣之心,则贤才不患其不思奋,庶绩不患其不咸熙。较臣管蠡之见,似更有助於高深焉。”

又论致变之源,由於民穷,民穷由於币轻,币轻则国与民交病。

论刑用重典而不得其平,则不能格奸定乱。

论民惑邪教,由士大夫好言因果利益有以导之。

因事纳规,所言多切中时弊。

於是复条陈时事,或见之,谓其未必尽合上意。

桂芳慨然曰:“此何时,尚以迎合为言耶?”

及上,嘉纳之,命暂在军机处学习行走。

未几,授军机大臣。

十九年,军事竣,以赞画功赐桂芳子炳奎七品小京官。

寻命往广西按事,授漕运总督。

未至广西,於武昌途次病疫,卒。

上以桂芳明慎直爽,方乡用,至是优诏褒恤,叹为“良才难得”,赠太子少保,加尚书衔;

复以曾授三阿哥读书,丧至京师,命三阿哥往奠,御制诗悼之,谥文敏。

著有经进、敬仪堂诗存,才华丰赡,为时所称。

论曰:承平既久,八旗人士起甲科、列侍从者,亦多以文字被恩眷。

达椿忤权相,晚乃见用,其守正有足称。

铁保、和瑛并器识渊雅,述作斐然。

桂芳通达政体,建言谔谔,最为一时俊才,年命不永,未竟其用,惜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一百四十-译文

达椿子萨彬图 铁保弟玉保 和瑛 觉罗桂芳

达椿,字香圃,乌苏氏,是满洲镶白旗人。乾隆二十五年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后来在散馆时被授予户部主事的职位,后来又升迁为员外郎。历任翰林院侍讲、侍读、国子监祭酒、詹事府詹事、大理寺卿。乾隆二十九年,进入直上书房,担任四库全书总阅,多次升迁至礼部侍郎,同时兼任副都统。乾隆四十五年,因为会同四译馆房屋倒塌,导致朝鲜使臣死亡,被免职但保留职位。乾隆五十四年,被左迁为内阁学士。达椿在宫中直接向皇帝汇报,不附和和珅,多次揭发和珅的短处,因为直言不讳而被剥夺职位,但仍留在上书房工作。不久后,被授予翰林院侍讲学士,之后因为大考成绩不佳而被降职为检讨。仁宗知道他受到了委屈,到嘉庆四年,下诏说:‘达椿因为旷职被责罚,他的过错轻微,当时刘墉也因为同样的事情被降职;现在刘墉已经是大学士,达椿还没有得到提升,现在给予他恩惠,补授内阁学士兼副都统。’他的儿子萨彬图,当时也是同官,命令达椿在班次上排在萨彬图之前。历任礼部、吏部侍郎,兼任翰林院掌院学士,升迁为左都御史兼都统,后来又升迁为礼部尚书。嘉庆六年,主持会试。嘉庆七年,去世。

萨彬图,乾隆四十五年考中进士,被授予户部主事的职位,后来升迁为员外郎。主持贵州乡试,后来改任翰詹,多次升迁至内阁学士兼副都统。和珅伏法后,仁宗不想牵连其他人而启动诉讼,而萨彬图多次上疏说和珅的财产多被隐藏,曾经管理过四名金银使女,请求单独到慎刑司审讯。皇帝下诏严厉斥责他,命令王大臣审讯,但没有得到实情,议定革职,给予七品笔帖式,在万年吉地效力。不久后,因为父亲年老,召回京城,被授予户部主事,多次升迁至仓场侍郎。嘉庆十二年,出任漕运总督。过了三年,京仓出现亏缺,事情被发现,被降职为光禄寺卿。后来调任盛京户部侍郎,嘉庆十六年,因为奉天灾民流徙出边的事情,被剥夺职位。不久后去世。

铁保,字冶亭,栋鄂氏,是满洲正黄旗人。祖先姓觉罗,被称为赵宋的后裔,后来改姓现在的姓氏。父亲诚泰,是泰宁镇总兵,世代为将。铁保降低身份读书,二十一岁时,在乾隆三十七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吏部主事的职位,继承恩骑尉世职。在官府中独立不倚,遇到不合理的事情就争辩,大学士阿桂多次推荐他,升迁为郎中,后来因为事情被免职。不久后补任户部员外郎,调任吏部。升迁为翰林院侍讲学士,仍然兼任吏部工作,历任侍读学士、内阁学士。嘉庆四年,上奏弹劾官员,皇帝认为他过于严厉,被左迁为内阁学士,转任盛京兵部、刑部侍郎,兼任奉天府尹。不久后召回京城,再次担任吏部侍郎,出任漕运总督。嘉庆五年,正值皇帝将前往盛京,上疏请求按照旧路铺设御道,不要开辟新路;裁减官员赠送的土仪;禁止官员随意扣留车马:皇帝赞许并采纳了他的建议。嘉庆七年,升迁为广东巡抚,调任山东。河堤在衡家楼决口,皇帝下诏预先筹划运输通道。嘉庆九年三月,漕运迅速,加封太子少保。不久后因为水浅船慢,被免职但保留职位。嘉庆十年,升迁为两江总督,命令重新审理安徽寿州武举张大有嫉妒族侄而被毒死的案件,苏州知府周锷受贿轻纵,以及初彭龄担任安徽巡抚时,查实并依法处理。铁保因为失察,被剥夺宫衔,降为二品顶戴,不久后恢复。嘉庆十二年,上疏请求八旗兵的粮食给予二成折色,皇帝下诏斥责他妄改旧章,被免职但保留职位。先后上疏讨论治河,请求改建王营减坝,加固高堰、山盱堤后土坡及河岸大堤,修复云梯关外的海口,派遣大臣勘议,并采纳了他的建议实施。嘉庆十四年,运河多次损坏堤坝,荷花塘的决口合而复溃,被剥夺官职,留任。山阳知县王伸汉冒领赈灾款,毒杀委员李毓昌,到这时事情被发现,皇帝斥责铁保偏听固执,河工日益恶化,官治日益松弛,酿成大狱,被剥夺职位,被流放到乌鲁木齐。过了一年,授予三等侍卫,充任叶尔羌办事大臣。不久后授予翰林院侍讲学士,调任喀什噶尔参赞大臣。授予浙江巡抚,未上任,改任吏部侍郎。升迁为礼部尚书,调任吏部。请求废除吏、兵两部苛刻的条例,上奏时政,多被采纳实施。林清之变时,被召回朝廷,极言内监通贼有据,因此追查逆党,内监多怀恨在心,到处散布诽谤之言。正值伊犁将军松筠弹劾铁保在喀什噶尔处理叛裔玉素普的案件时,误听人言,冤杀回民毛拉素皮等四人,皇帝愤怒,追念江南李毓昌的案件,斥责他屡次犯下重罪,被剥夺职位,被发配到吉林效力。道光二十三年,召回朝廷担任司经局洗马。道光初年,因病请求退休,被授予三品卿衔。道光四年,去世。

铁保慷慨陈词,高宗认为他有大臣的风范。等到在外地任职时,他自己想要有所表现,傲慢自大,随意爱憎,多次因为措施不当而被免职。然而他在文学上很优秀,词章都很美。两次主持礼部考试以及山东、顺天乡试,都选拔了人才。关注文献,担任八旗通志总裁。收集到很多开国以来满洲、蒙古、汉军的遗集,先编成白山诗介五十卷,后来又增补改编,共得一百三十四卷,进呈皇帝,仁宗亲自作序,赐名为熙朝雅颂集。自己著有《怀清斋集》。

弟玉保,字阆峰。乾隆四十六年考中进士,进入翰林院,有才华的名声。高宗亲自测试八旗翰詹,与哥哥铁保一起被提拔,当时被比作郊、祁,轼、辙。官至兵部侍郎,深入研究兵家之言。四川、湖北教匪起义时,曾经主动请求在军队中效力。正值皇帝想要任用他为巡抚,被和珅阻止,郁郁而终,年仅四十岁。

和瑛,原名和宁,因为避讳宣宗的名字而改姓,字太葊,额勒德特氏,是蒙古镶黄旗人。乾隆三十六年考中进士,被授予户部主事的职位,历任员外郎。出任安徽太平知府,调任颍州。乾隆五十二年,升迁为庐凤道,历任四川按察使,安徽、四川、陕西布政使。乾隆五十八年,被授予副都统衔,充任西藏办事大臣。不久后授予内阁学士,仍然留在西藏办事。和瑛在西藏八年,撰写了《西藏赋》,广泛收集地形、民俗、物产,亲自作注。

嘉庆五年,被召回朝廷担任理藩院侍郎,历任工部、户部,出任山东巡抚。嘉庆七年,金乡皂役之孙张敬礼冒名考试被控告,知县汪廷楷置之不理,学政刘凤诰上报此事,下命令和瑛审讯,误听济南知府德生的言论而错误判决,被给事中汪镛弹劾。皇帝认为和瑛日常只忙于文墨,忽视政务,立即解除他的职务,命令汪镛跟随侍郎祖之望前往调查,得到实情,剥夺和瑛的职务,又因为隐瞒蝗灾的事情被发现,被贬谪到乌鲁木齐。不久后授予蓝翎侍卫,充任叶尔羌帮办大臣,调任喀什噶尔参赞大臣。

九年,被任命为理藩院侍郎,仍然留在边疆任职。上疏说:‘喀什噶尔、英吉沙尔仓库的粮食足够供应军队,请减少运往伊犁的布匹,改为征收四千石杂粮,降价出售,并且请求以后折算成制钱收取,以避免运输费用。’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

弹劾喀喇沙尔历任办事大臣私自用库款贷款给军民,以及土尔扈特、回子收取利息归自己所有,降职和处罚各有不同。

十一年,被召回京城担任吏部侍郎,调任仓场。不久,再次出京担任乌鲁木齐都统。

十三年,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爱星阿想要调遣玛纳斯戍兵四百人去屯田,和瑛认为玛纳斯地处极边,戍兵专门负责操练防御,不熟悉耕作,因此上书驳斥此事,皇帝同意了他的意见。

十四年,被任命为陕甘总督。因为之前在仓场时未能察觉到盗米事件,被降职为大理寺少卿。

十六年,调任盛京刑部侍郎。复州、宁海、岫岩发生饥荒,将军观明因隐瞒灾情被免职,任命和瑛为将军,他查得边门章京塔清阿等人承观明之意,隐瞒灾情不上报,因此降职和处罚各有不同。

不久,因为误捕屯民张建谟为盗,严刑逼供成狱,刑部复审后为他平反,朝廷议论要革除和瑛的职务,皇帝下诏宽容他,保留了他的职位。

调任热河都统,未上任,又被召回担任礼部尚书,调任兵部。

因为未能察觉盛京宗室裕瑞强娶有夫之妇为妾,被降职为盛京副都统,调任热河都统。

二十一年,被任命为工部尚书。受命前往甘肃调查仓库亏缺情况,发现总督先福徇私庇护和贪污放纵,依法处理。

二十二年,调任兵部,加封太子少保,历任礼部、兵部。

二十三年,被任命为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充任上书房总谙达、文颖馆总裁。

过了一年,调任刑部,免去内直。

道光元年,去世,追赠太子太保,谥号简勤。

和瑛熟悉掌故,文学造诣深厚,著作多不流传。长期担任边疆职务,有惠政。后来他的儿子和璧昌治理回疆,回部仍然归心。

和璧昌有自己传记。

觉罗桂芳,字香东,隶属于镶蓝旗,是总督图思德的孙子。嘉庆四年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被任命为检讨。

曾经被皇帝召见对答,仁宗皇帝说:‘你是个奇才!’没过几年,连续升迁为内阁学士。

十一年,进入上书房任职,升任礼部侍郎,历任吏部、户部侍郎,兼任副都统、总管内务府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

先后主持顺天、江南乡试,兼任直南书房。

桂芳家境一直贫穷,有门生送礼,他说:‘接受礼物这种礼节非常古老。我愧为司农,薪俸勉强糊口,不依赖这些。’将礼物退回。

大学士禄康的轿夫聚赌,皇帝命令他陪同侍郎英和调查处理,他没有偏袒。

皇帝赞扬他不回避嫌疑和怨恨。

十八年,教匪林清的逆党潜入禁城,桂芳当时正在内廷值班,与各位王大臣率领军队进行剿捕,因功加二级。

皇帝遇到变故反省,训诫臣子,颁布了七篇御制文,给内廷大臣们看,命令他们各自发表意见,写下来进呈。

桂芳在写罪己诏后说:‘皇上即位以来,继承了先帝的深厚仁德,每天都以爱民为政,四海之内,无不闻见。现在发生变故,难道不奇怪吗?但我私下认为这不足以成为圣德的累赘。过去孔子论述仁德到了济众,论述敬德到了安抚百姓,都说:‘连尧、舜也还有不足之处。’难道真的认为尧、舜的圣德还不够吗?天下之大,百姓众多,而决定其中没有一个人阻挠,自古以来就很难。然而从人事的角度来看,实际上还有未尽之处。林清最初因为习教被拘禁,释放后反而更加煽动叛乱。几年之间,在曹、卫、齐、鲁之间往来纠结,其党徒多达数千人。宦官官员中竟然有人与他同谋,而在事情发生之前,竟然没有人揭发,这是官吏无政。

藏有利刃,怀揣白旗,越过城门,在都市饮酒,无人侦察就知道,这是巡逻者和守门人没有禁止。

禁军数千,叛贼不过百人,全家一起攻击,片刻之间就可以全部擒获,然而却用了两天一夜才全部擒获,这是军队无纪律。

官吏懒惰,士兵骄横,文武官员都松懈,而法制禁令成为空谈,那么事情的可忧之处,岂止在叛贼?我皇上洞察细微,洞悉天下之故,诏令说‘现在的大弊在于因循怠玩’,多么深刻的话语啊!我仔细思考,因循怠玩,也有原因。没有才能和见识,就只有因循;没有志向和气魄,就只有怠玩。因此,得到人才并任用他们,那么因循怠玩的习惯就不会存在。如果不是合适的人选,不仅不能消除这种习惯,即使消除了,也会因循而变得繁琐,怠玩而变得急躁,对治理没有帮助。这在于皇上询问事情、考察言论,按照名义要求实际,使用他们以发挥他们的能力,专门任用他们以收到效果,因为小失而成就大业,只在陛下的一念之间。

在写实行实政论后说:‘实心是什么?忠诚就是。忠诚的人一心为国,而不急于求得上级的认可。他对于公事的态度就像对待自己的事情一样急切;一项政策如果对百姓有利,他会担心做得不够;如果对百姓不利,他会担心去除得不够快。他不因为避免嫌疑和诽谤而改变是非,不因为疏远而违背自己的志向。因此,他在处理政事时,考虑得非常周密,而不做短期的打算;执行时务必得当,而不考虑是否符合圣旨;只看自己的能力,不必考虑别人是否理解;只追求善行,不必考虑自己的计划。

这样的政策叫做实政。作为臣子的道理,谁不应当忠诚,然而忠诚的实质就是这样。如果不是这样,一开始就没有一点功劳,却已经自认为有功;未必会受到谴责,却已经存有逃避的心思。取悦于唯诺,而不以国事为忧;满足于自己的爱恨,而不考虑人才的珍惜。像这样的人,即使我皇上天天责备和训诫,还希望他能够实行实政吗?政策是皇上治理天下的工具。然而只有真正实行,才能有功,否则只是空谈而已。官员没有实政,百姓就无法治理,这不是小事情。皇上震动和恭敬,寻求贤才纳谏,命令中外大臣,改变思考,改变志向。稍有良心的人,谁敢不努力?而我想要说的,关键在于陛下的心。

去年,我恭敬地将乾隆朝臣孙嘉淦的三习一弊疏抄录在御制养心殿记册的末尾,希望陛下在万机之暇,时常阅读。用他的说法来考察大臣们的政绩,因此可以了解大臣们的心思,这样就不会担心贤才不思奋发,各种功绩不会兴盛。与我管窥之见相比,似乎更有助于高深之处。

又论述了导致变故的原因,由于百姓贫穷,百姓贫穷是因为货币贬值,货币贬值则国家和百姓都受苦。

论述了刑法使用重典而不得其平,则不能遏制邪恶和安定混乱。

论述了百姓被邪教迷惑,是因为士大夫喜欢谈论因果利益而引导。

根据事情提出建议,所说话多切中时弊。于是再次陈述时事,有人看到后,认为他的话未必完全符合皇帝的意愿。

桂芳慷慨地说:‘现在是什么时候,还用迎合的话吗?’等到皇帝看了,赞同并采纳了他的意见,命令他暂时在军机处学习。

不久,被任命为军机大臣。

十九年,军事结束后,因为赞画有功,赏赐桂芳子炳奎一个七品的小京官。不久后,他被命令前往广西处理事务,并授予漕运总督的职位。但在未到达广西之前,他在武昌途中因病疫去世。皇帝因为桂芳明察秋毫、谨慎直率,正值朝廷任用人才之际,因此给予了优厚的诏书进行褒奖和抚恤,感叹‘优秀的人才难得’,追赠太子少保,并加封尚书衔;又因为桂芳曾经教导过三阿哥读书,当他的丧事到达京城时,皇帝命令三阿哥前往祭奠,并亲自创作诗篇悼念他,追赠谥号文敏。桂芳著有《经进》、《敬仪堂诗存》等作品,才华横溢,被当时的人所称赞。

评论说:经过长时间的和平,八旗人士中那些通过科举考试、担任侍从的人,也多因文学成就而受到恩宠。达椿曾经触怒权相,晚年才得到重用,他坚守正道有值得称道之处。铁保、和瑛都有才识和雅量,创作成就显著。桂芳通晓政治体制,直言进谏,是最为杰出的人才之一,但寿命不长,未能充分发挥他的才能,实在令人惋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一百四十-注解

达椿:达椿是清朝乾隆年间的一位官员,字香圃,乌苏氏,满洲镶白旗人。他曾任翰林院侍讲、侍读、国子监祭酒、詹事府詹事、大理寺卿等职,后因坐事被革职留任。

萨彬图:萨彬图是达椿之子,乾隆四十五年进士,曾任户部主事、员外郎等职务,后因父老召回京,授户部主事,累擢仓场侍郎。

铁保:铁保,字冶亭,栋鄂氏,满洲正黄旗人。乾隆三十七年进士,曾任吏部主事、户部员外郎、翰林院侍讲学士等职务,后因多次被黜,但仍以文学才华著称。

觉罗桂芳:觉罗桂芳,即觉罗桂芳,字太葊,额勒德特氏,蒙古镶黄旗人。乾隆三十六年进士,曾任户部主事、员外郎等职务,后因事被贬。

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大型丛书,由乾隆皇帝主持编纂,收集了大量的古代文献。

内阁学士:内阁学士是清朝时期的一种高级官职。

副都统:副都统是清朝时期的一种高级军事官职。

翰林院:翰林院是清朝的学术机构,负责编纂书籍、撰写文章等。

国子监: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负责培养官员。

詹事府:詹事府是清朝官署,负责教育皇室子弟。

大理寺:大理寺是古代中国的司法机构之一。

上书房:上书房是清朝皇帝的书房,也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

庶吉士:庶吉士是清朝科举制度中的一种选拔官员的科目。

员外郎:员外郎是清朝官职,负责管理户部等部门的日常事务。

郎中:郎中是清朝官职,是六部中的中层官员。

少詹事:少詹事是清朝官职,是翰林院的高级官员。

侍讲学士:侍讲学士是清朝官职,是翰林院的高级官员。

侍读学士:侍读学士是清朝官职,是翰林院的高级官员。

检讨:检讨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官职,负责文书的审阅。

内阁:内阁是清朝官署,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兵部:兵部是古代中国的六部之一,负责军事事务。

刑部:刑部是古代中国的司法机构之一。

理藩院:理藩院是清朝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负责边疆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事务。

工部:工部是古代中国的六部之一,负责工程建设、水利等事务。

户部:户部是清朝六部之一,负责财政事务。

吏部:吏部是清朝六部之一,负责人事管理。

漕运总督:漕运总督是清朝官职,负责管理漕运事务。

巡抚:巡抚是清朝地方官职,负责管理一个省的政务。

侍郎:侍郎是清朝官职,是六部中的高级官员。

尚书:尚书是清朝官职,是六部中的最高官员。

提鞫:提鞫是清朝司法用语,指对犯人进行审判。

侍卫:侍卫是清朝官职,负责保护皇帝的安全。

帮办大臣:帮办大臣是清朝官职,负责协助大臣处理政务。

参赞大臣:参赞大臣是清朝官职,负责协助大臣处理政务。

八旗:八旗是清朝的军事组织,由满洲、蒙古、汉军组成。

遗集:遗集是对已故官员或文人著作的汇编。

熙朝雅颂集:熙朝雅颂集是铁保编纂的一部诗集。

怀清斋集:怀清斋集是铁保的自著诗集。

喀什噶尔:喀什噶尔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个城市,历史上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城市。

英吉沙尔:英吉沙尔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个城市,历史上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城市。

仓储:仓储指储存粮食、物资的地方。

军食:军食指军队所需的粮食。

布疋:布疋指布料。

杂粮:杂粮指除稻米、小麦等主要粮食外的其他粮食。

制钱:制钱是古代中国的一种货币。

喀喇沙尔:喀喇沙尔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个城市。

土尔扈特:土尔扈特是蒙古族的一个部落。

回子:回子是对回族人的称呼。

乌鲁木齐: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

塔尔巴哈台:塔尔巴哈台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个地区。

玛纳斯:玛纳斯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一个地区。

番上屯田:番上屯田是指士兵在边疆地区耕种以供军需。

陕甘总督:陕甘总督是清朝时期管理陕西和甘肃两省的最高行政长官。

盛京:盛京是清朝初年建都的地方,即今天的沈阳市。

将军:将军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高级军事官职。

复州:复州是辽宁省的一个市。

宁海:宁海是浙江省的一个市。

岫岩:岫岩是辽宁省的一个县。

匿灾:匿灾指隐瞒灾害。

误捕:误捕指错误地逮捕。

热河:热河是清朝时期的一个地区,即今天的河北省承德市。

礼部:礼部是古代中国的六部之一,负责礼仪、科举等事务。

甘肃:甘肃是中国的省级行政区。

总督:总督是清朝时期的一种高级地方行政长官。

兵部尚书:兵部尚书是兵部的主要官员,负责军事事务。

太子少保:太子少保是古代官职,为太子师傅的辅助官,是一种荣誉性的官职。

军机大臣:军机大臣是清朝时期的一种高级军事官职。

领侍卫内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是清朝时期的一种高级军事官职。

上书房总谙达:上书房总谙达是清朝时期的一种官职,负责皇帝的日常学习。

文颖馆总裁:文颖馆总裁是清朝时期的一种官职,负责文书的编纂。

道光:道光是清朝的一位皇帝,在位期间为1820年至1850年。

觉罗:觉罗是满族的一个姓氏。

隶:隶指归属。

镶蓝旗:镶蓝旗是清朝时期的一个旗籍。

图思德:图思德是清朝时期的一位官员。

总管内务府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是清朝时期的一种官职,负责宫廷内务。

翰林院掌院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是清朝时期的一种官职,负责翰林院的行政事务。

顺天:顺天是清朝时期的一个地区,即今天的北京市。

江南:江南是清朝时期的一个地区,包括今天的江苏、浙江、安徽、上海等地。

乡试:乡试是古代中国科举制度中的一种考试,考试合格者可晋升为举人。

门生:门生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师生关系,学生尊称老师为门生。

执贽:执贽是指学生拜师时携带的礼物。

禄康舆夫:禄康舆夫是清朝时期的一位官员。

博:博指赌博。

教匪:教匪是指因宗教信仰而反抗政府的人。

林清:林清是清朝时期的一位教匪首领。

禁城:禁城是指皇宫。

诸王大臣:诸王大臣是指各个王侯和大臣。

歼捕:歼捕是指剿灭、逮捕。

修省:修省是指反省。

御制文:御制文是指皇帝亲自撰写的文章。

罪己诏:罪己诏是指皇帝向天下人承认自己的过错。

曹、卫、齐、鲁:曹、卫、齐、鲁是指古代中国的四个地区。

阉寺职官:阉寺职官是指太监。

诇:诇是指侦察。

禁兵:禁兵是指宫廷的卫兵。

梗:梗是指障碍。

因循怠玩:因循怠玩是指因循守旧,懒惰散漫。

因循:因循是指沿袭旧规,不思改革。

怠玩:怠玩是指懒惰散漫。

循名责实:循名责实是指按照名义上的规定来要求实际的行为。

器使:器使是指任用。

管蠡之见:管蠡之见是指见识短浅。

币轻:币轻是指货币贬值。

奸:奸是指奸邪之人。

邪教:邪教是指不符合正统宗教的教派。

因果利益:因果利益是指佛教中的因果报应和利益。

纳规:纳规是指接受规劝。

切中时弊:切中时弊是指切合当时的弊病。

条陈时事:条陈时事是指陈述时政。

迎合:迎合是指迎合上级的意愿。

上:上是指皇帝。

军机处:军机处是清朝时期的一种机构,负责处理军国大事。

军事竣:军事竣指的是军事行动结束,此处可能指某次战役或军事行动的成功结束。

赞画:赞画在古代是指负责绘画和装饰的人,此处可能指桂芳在军事行动中有所贡献,故被赐予官职。

桂芳子炳奎:桂芳子炳奎指的是桂芳的儿子炳奎,此处可能指桂芳因功赐予其子官职。

七品小京官:七品小京官是指官职级别较低的京官,七品是古代官员品级中的较低级别。

寻命往广西按事:寻命往广西按事指的是被命令前往广西处理事务。

授漕运总督:授漕运总督是指被任命为负责漕运(即水路运输粮食)的总督。

武昌途次:武昌途次指的是在前往武昌的途中。

病疫:病疫指的是疾病流行,此处可能指桂芳在途中染病。

卒:卒是指去世,此处指桂芳去世。

优诏褒恤:优诏褒恤是指皇帝以优厚的诏书表彰并抚恤。

良才难得:良才难得是指优秀的人才难得一见。

尚书衔:尚书衔是指尚书这一官职的荣誉衔,尚书是古代中央政府的官员,负责文书工作。

三阿哥:三阿哥指的是皇帝的第三个儿子。

丧至京师:丧至京师指的是桂芳的丧事到达京城。

御制诗悼之:御制诗悼之是指皇帝亲自作诗悼念桂芳。

谥文敏:谥文敏是对桂芳的一种追赠的谥号,表示其文才敏捷。

经进:经进可能指桂芳所著的书籍或文章。

敬仪堂诗存:敬仪堂诗存可能指桂芳的诗集。

才华丰赡:才华丰赡是指才华丰富,文采横溢。

八旗人士:八旗人士是指清朝时期的八旗子弟,八旗是清朝的军事组织。

甲科:甲科是指科举考试中的最高等级,通过甲科考试的人可以进入朝廷任职。

列侍从:列侍从是指担任皇帝的侍从官职。

忤权相:忤权相是指触怒了权相(权势极大的宰相)。

器识渊雅:器识渊雅是指人的才能和品德都很优秀,学识渊博,风度翩翩。

述作斐然:述作斐然是指作品文采斐然,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建言谔谔:建言谔谔是指提出建议时直言不讳,敢于直言。

俊才:俊才是指才华出众的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一百四十-评注

此段古文记载了一位名为桂芳的官员的一生及其去世后的追封与哀悼。首先,‘十九年,军事竣,以赞画功赐桂芳子炳奎七品小京官’表明桂芳在军事上有所成就,被赐予其子炳奎七品小京官,这是对其功绩的认可。

‘寻命往广西按事,授漕运总督’说明桂芳被委以重任,前往广西处理事务,并授予漕运总督一职,这是对其能力的信任。

然而,‘未至广西,於武昌途次病疫,卒’却转述了桂芳不幸的结局,在前往广西的途中因病去世,令人惋惜。

‘上以桂芳明慎直爽,方乡用,至是优诏褒恤,叹为“良才难得”’表明皇帝对桂芳的去世表示哀悼,并高度评价他的品德和能力,认为他是难得的良才。

‘赠太子少保,加尚书衔’是对桂芳的一种追赠,体现了皇帝对他的尊重和哀思。‘复以曾授三阿哥读书,丧至京师,命三阿哥往奠,御制诗悼之,谥文敏’则说明桂芳生前对皇室也有贡献,其去世后,皇帝亲自撰写悼诗,并赐予谥号,这是对一位有功之臣的最高荣誉。

‘著有经进、敬仪堂诗存,才华丰赡,为时所称’描述了桂芳的文学成就,他的诗作被后人所传颂,显示了他在文学领域的才华。

‘论曰’部分是对桂芳一生的总结。‘承平既久,八旗人士起甲科、列侍从者,亦多以文字被恩眷’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即长时间的和平使得文官通过科举考试获得恩宠。

‘达椿忤权相,晚乃见用,其守正有足称’是对另一位官员达椿的评价,表明他虽然曾得罪权相,但最终因其坚守正道而得到重用。

‘铁保、和瑛并器识渊雅,述作斐然’则是对铁保和和瑛两位官员的赞誉,他们的才识和作品都得到了认可。

‘桂芳通达政体,建言谔谔,最为一时俊才’强调了桂芳的政治才能和直言进谏的精神,他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官员。

‘年命不永,未竟其用,惜哉!’则是对桂芳英年早逝的惋惜,他的才华和贡献未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令人扼腕。

总体而言,这段古文通过对桂芳一生的描述,展现了一位古代官员的品德、才能和命运,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风貌和文化氛围。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一百四十》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130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