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赵尔巽(1844年-1927年),清代著名历史学家。作为清史的编撰者之一,他在清朝历史研究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赵尔巽编写的《清史稿》成为了后世研究清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20世纪初)。
内容简要:《清史稿》是赵尔巽根据丰富的史料和个人研究,所编纂的清朝历史书籍。书中详细记录了清朝自建立到灭亡的政治、军事、外交、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全书通过对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描述,展现了清朝的盛衰和历史进程。它对后世研究清朝历史、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是研究清朝历史的基本参考书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一百八十九-原文
乌兰泰长瑞 长寿 董光甲 邵鹤龄 邓绍良石玉龙 周天受弟天培 天孚 饶廷选文瑞 彭斯举 张玉良鲁占鼇 刘季三 双来 瞿腾龙 王国才 虎坤元 戴文英
乌兰泰,字远芳,满洲正红旗人。
由火器营鸟枪护军从征回疆有功,升蓝翎长,累擢护军参领、营总、翼长。
军政卓异,道光二十七年,擢广东副都统。
善训练,讲求火器。
咸丰元年,广西匪炽,诏乌兰泰帮辨军务,选带適用器械及得力章京兵丁赴军,以广东绿营精兵五百人隶之。
四月,偕向荣、秦定三等围贼於武宣,贼窜象州,自请治罪。
诏以其初至,免议,命偕向荣节制镇将。
时军中将帅不和,文宗忧之,密谕乌兰泰实陈勿隐。
上疏略曰:
周天爵奏向荣曲徇其子,致失众心,不为无因。
武宣之役,秦定三、周凤岐、张敬修连营防御,其堵剿不利,追贼迟延,咎当同任。
天爵劾定三、凤岐,不及敬修,人心不服。
向荣将官傅春、和春失利,天爵责定三不并力,后访知实非退缩,诿为向荣推卸之言。
因之天爵、荣、定三皆有隙。
天爵年老,直强、耳软,其子光岳干预,致失人心。
又言:
向荣初剿贼屡捷,未免轻贼。
及其子招嫌,楚兵藉口,遂多诿卸。
然在军镇将无及荣者。
更易其兵,仍可立功。
上下其疏,命赛尚阿覈奏,赛尚阿请不咎既往,令乌兰泰与向荣分任军事,以专责成。
贼踞象州中坪,乌兰泰督贵州三镇兵,由罗秀进梁山村,逼近贼巢。
贼乘驻营未定,猛扑,连击败之,殪贼千馀。
是年秋,贼窜桂平新墟,乌兰泰分四路进攻,破伏贼於莫村,一日七战皆捷,斩级数千,赐花翎。
贼屯紫荆山,新墟为山前门户,双髻山、猪仔峡为山后要隘,负隅死拒。
向荣偕巴清德连夺双髻山、猪仔峡,合攻风门坳,破之。
进逼新墟,迭攻不下,其附近村落扫荡几尽。
闰八月,贼编木牌欲渡河,乌兰泰迭击,大败之,诏嘉奖,加都统衔。
於是贼弃新墟他窜,向荣等追至平南,败绩,贼遂陷永安州。
乌兰泰追至,战於水窦、圞岭,皆大捷,赐黄马褂。
永安地险,贼皆死党固结,仅乌兰泰一军久战已疲,故不能制之。
向荣自平南败后被谴,讬病逗留梧州、平乐者两月有馀。
至冬始抵永安,攻北路,乌兰泰攻南路,毁水窦贼巢。
向荣亦进夺槓岭要隘,合击迭挫贼。
赛尚阿亲莅督战,期在必克。
江忠源号知兵,隶乌兰泰军,倚其赞助;每言贼凶悍,久蔓将不可制,必聚而歼之。
乌兰泰主锁围困贼,向荣谓围城缺一面,乃古法,宜纵贼出击,两人意不合。
会荣克城西炮台,二年元旦,同诣赛尚阿贺岁。
赛尚阿遇荣特优,乌兰泰愤甚,忠源解之,然益不相能。
忠源以母忧,辞归。
时严诏促战,春雨连旬,士卒疲困。
二月,贼弃城冒雨夜走,北犯桂林。
乌兰泰率兵急追至昭平山中,路险雨滑,为贼所乘,败绩,总兵长瑞、长寿、董光甲、邵鹤龄死之。
向荣径收州城,由间道趋桂林,先贼至。
乌兰泰踵贼后,战於南门外,争将军桥,炮中右腿,创甚,退屯阳朔,越二十日卒於军。
乌兰泰忠勇为诸将冠,文宗深惜之,赐银一千两治丧,予轻车都尉世职,谥武壮。
长瑞、长寿,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人。
父塔思哈,道光初,官喀什噶尔帮办大臣。
叛回张格尔作乱,殉难,予骑都尉世职。
长瑞袭世职,授三等侍卫,累擢直隶天津镇总兵;长寿以荫授蓝翎侍卫,累擢甘肃凉州镇总兵:并从赛尚阿赴广西剿匪,同领湖南兵。
长瑞战风门坳有功,新墟御贼失利,夺职留营。
及贼由永安出窜,从乌兰泰蹑追至龙寮岭,地险,左右止勿进。
长瑞曰:
军令孰敢违者!死耳,勿复言。
以母老,令长寿毋相从,长寿泣曰:
贪生忘国,非孝也。
卒偕行。
值大雾,贼以巨炮扼山间。
军士两日不得食,为贼冲溃践踏,死无算。
长寿坠马,长瑞挺矛救之,身被数十创,同遇害。
文宗以其父子兄弟皆死难,深惜之,并赠提督,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
存问其母,赐银三百两。
长瑞谥武壮,长寿谥勤勇,於永安建祠曰双忠,同死者附祀焉。
董光甲,直隶河间人。
嘉庆十四年武进士,授守备。
累擢河南河北镇总兵。
从向荣攻永安,夺槓岭、摩天岭、天鹅岭诸要隘。
追贼至昭平,迭击贼於古束、龙寮岭,次黄茆岭。
贼反扑,力战死之,赠提督,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谥勇烈。
邵鹤龄,山东招远人。
嘉庆二十五年进士,授三等侍卫。
累擢湖北郧阳镇总兵。
偕长瑞等同追贼龙寮岭,殒於阵,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谥威确。
邓绍良,字臣若,湖南乾州厅人。
由屯弁累擢守备。
从剿崇阳土匪李沅发,率五百人破贼金峰岭,擒沅发,擢都司,赐花翎、扬勇巴图鲁名号。
遂从向荣赴广西剿贼,浔州牛排岭之战,以精骑张左右翼,击两路贼,皆挫之。
又战象州、永安州,皆有功。
咸丰元年,授楚雄协副将。
二年,援桂林,屯西门,力战却贼。
追贼入湖南,援长沙,入任城守,地雷发,持刀屹立,炮洞左臂,不动,殪先登贼,贼退,城复完,军中称其勇。
洎贼解围窜湖北,巴陵土匪晏仲武勾结肆掠,绍良偕总兵阿勒经阿剿平之。
三年,擢安徽寿春镇总兵,诏率所部从向荣援江南,廷臣多荐绍良者,寻擢江南提督。
荣令分剿镇江踞贼,进击观音山,合攻瓜洲,皆捷。
逼城而军,贼设伏北固山下,而自城突出扑营,火四起,官军不能御。
退守丹阳,褫职议罪,仍隶向荣军,带罪自效。
贼两次窥伺东坝,荣令绍良击走之。
四年,克太平,绍良移军驻守,又破贼采石。
向荣疏陈战功,为乞免罪,允之。
时贼由芜湖窥徽州、宁国,绍良屯黄池,贼酋石国宗纠各路贼万馀来犯。
绍良兵少,设伏山沟,多张疑兵,诱贼入,痛歼之。
五年春,贼复乘夜扑营。
伏枪炮,俟近骤发,歼贼无算。
诏嘉绍良力遏贼锋,保全甚大,予三品顶戴,复花翎。
贼既退归,复图袭徽、宁,以窥浙境。
绍良奉命驰往,统各路援兵,至则简精锐,伏要隘伺击,屡破贼,克婺源、黟、石埭诸县,复提督衔。
贼聚於芜湖,窥南陵、黄池。
绍良由湾沚进剿,连破贼,焚其舟,遂克芜湖,授陕西提督。
六年春,江宁贼上窜,踞仓头镇,势甚炽。
向荣令绍良往督战,而诸将意不惬,转不尽力,於是战不利,绍良受伤,坐褫花翎。
德兴阿军溃,扬州陷。
诏绍良渡江赴援,帮办江北军务。
破药王庙贼垒,环攻扬州六昼夜,克之,又追破贼於三汊河。
会宁国告陷,复命帮办皖南军务。
移军赴援,扼金河桥,大破贼於东溪桥,又迭击贼於泾县,挫之,调浙江提督。
贼纠党数万来援,败之於杨柳铺。
副将周天受遇贼夏家渡,战未利。
绍良乘隙纵击,贼大溃,遂督诸军连夺夏家渡、团山诸贼垒,破七里冈贼巢,进攻宁国,十二月,克之。
七年,丁母忧,夺情留军。
绍良以宁国为浙之屏蔽,而泾县为咽喉要冲,屯军扼之,贼屡犯不得逞。
既而大军复镇江、瓜洲,急攻江宁,贼图牵掣,大举犯南陵,绍良击走之。
八年,进屯湾沚。
贼合捻匪踞黄池,绍良回援,出贼不意,大破其众,复黄池。
会浙江军事日棘,分兵赴援。
十一月,贼乘虚悉马步数万鵕而涉水,断黄池山后接应,突攻湾沚营垒。
总兵戴文英由江宁来援,战殁,遂合围。
军中饷绌食尽,绍良举火自燔其营,率亲兵血战,死之。
事闻,诏念绍良桂林、长沙保城前功,转战徽、宁之间,凡历五载,力竭捐躯,深致悯惜。
赠太子少保,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谥忠武。
於殉难地方建专祠,并赐其父白金四百两,子亨先候录用。
寻以遗骸不得,文宗尤悯之,赐亨先员外郎衔。
后湖南巡抚骆秉章疏请附祀表忠祠,允之。
石玉龙,湖南凤凰厅人。
以练勇从征,隶向荣、邓绍良军,积功至游击。
咸丰六年,总兵秦如虎驻防泾县,以忧去,代者难其人,绍良荐玉龙,以游击充统将。
玉龙感奋,遇战益力。
从绍良复湾沚、黄池,又破贼万级岭,累擢副将。
九年冬,贼大举犯泾县,迎击於蓝山岭,初胜,贼至益众,围之数重,身被十馀创而殒,赠总兵加提督衔,谥刚介。
周天受,字百禄,四川巴县人。
咸丰初,从向荣剿贼广西,转战湖南、湖北、江南,积功至游击,赐号沙拉吗依巴图鲁。
五年,皖南军事亟,前江西巡抚张芾治徽、宁两郡防务,乞援於向荣,乃令天受率川兵赴援,偕诸军克婺源、休宁、石埭。
六年,援太平,连破贼於花桥、西溪,进规泾县。
大败贼於双坑寺,复其城,擢副将。
会休宁复为贼踞,官军战不利,张芾檄天受助剿,连捷。
进毁石岭、万安街贼垒,会攻休宁,再复之,以总兵记名。
七年,再复婺源,授福建漳州镇总兵。
贼踞陵阳镇,值中秋令节,夜半出不意纵火攻之,尽毁贼营。
复破贼於祁门五里牌,捣其巢,擒斩甚众。
八年,援浙江,将军福兴令守衢州。
天受以浙西完善地,不可为贼扰,主扼樟树潭。
贼窜龙游,天受留军守垒,自率千人趋汤溪、宣平,贼引去。
和春疏言天受知兵,能占先著,而力单,遣其弟天培往助之,诏加提督衔,督办浙江防剿事宜。
天受严守金华,令天培复武义,又会江南军复永康。
张芾劾其骄纵,纵兵抢掠,诏罢总统,仍责剿贼。
天受方连克缙云、宣平、温州,於是浙江巡抚晏端书疏陈援浙功,为白被劾之枉。
诏以浙事渐平,命偕弟天培及总兵饶廷选等进援福建,连战皆捷,复浦城,而贼回窜江西,复犯皖南。
命署湖南提督,回军防徽州,节制诸军,从张芾之请也。
九年,进军宁国,贼犯石埭、太平、泾县,皆遣将击走之。
十年春,官军连捷於泾县、旌德,贼复入浙境,坐防剿不力,褫勇号,革职留任。
时江南大营再溃,军事愈棘。
张芾疏言:“宁防将弁大半籍隶湖南,皆邓绍良旧部,习气甚深。天受虽力求整顿,转滋疑谤,请归曾国藩节制。”
国藩亦言其兵不可用,别调募新军,仓猝不能至。
天受偕江长贵再复泾县,而贼纠大股犯宁国,势甚张,天受激励饥军力御。
既而徽州陷,饷道梗绝,遣去城中居民万馀,誓以身殉。
八月,兵败於庙埠。
天受督队守北门,大雨,火器不燃,城陷,巷战死之。
诏复天受原官,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谥忠壮;以其弟天培、天孚先皆殉节,命於四川省城及本县合建专祠。
天培,由行伍从征广西,累擢守备,隶向荣军。
咸丰六年,从破高资蔡家窑及坝西贼垒,赐号卫勇巴图鲁。
七年,克东坝,平宝堰贼巢。
连战於邬山、尖山,克溧水,又破贼於镇江虎头山,累擢贵州定广协副将。
克瓜洲,以总兵记名。
八年,授云南鹤丽镇总兵。
先后偕张国樑破贼秣陵关及江宁南门外,功皆最。
和春知其善战,令赴浙江援其兄天受,迭克武义、龙泉,追贼入闽,克浦城。
会江南、北军事急,天培回援。
九年春,贼分六路攻浦口,张国樑督诸军御战,天培首先跃马冲阵,各军乘之,歼贼无算。
贼筑垒於双阳、萧家圩,别由九洑洲出悍众来扑,天培分兵击之,三战三捷,功出诸将上,擢湖北提督,遂驻防浦口。
是年冬,匪首陈玉成纠众十馀万犯江浦,天培乘其初至,痛歼之。
既而贼麕集,后路为所抄袭,裹创血战,力竭阵亡。
优诏赐恤,赠太子少保,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谥武壮。
天孚,从兄天受军转战,以功洊保参将,留江苏补用。
咸丰九年,贼犯皖南,副将石玉龙战死泾县南山岭。
天孚屯湾沚,驰百里往援,要击於章家渡,大破之,由是以骁勇名。
寻援金坛,会诸军连战解其围。
十年,江南大营溃,闰三月,贼首李世贤大举复围金坛。
天孚偕总兵萧知音、参将艾得胜、知县李淮同守之。
淮素得人心,兵民合力,屡却贼。
时江南军事大坏,孤城援绝。
天孚驰书兄天受,始疏闻,屡诏促镇江副都统巴栋阿偕总兵冯子材赴援,卒不至。
凡守百四十馀日,粮尽,军无固志。
知音等原率兵民突围走镇江,淮不可,誓死守,乃中止。
屡获贼内应,斩之。
城陷先一日,侦知将有变,竟夜登陴,至旦,分半队休息,值大雾,叛兵遽起,先戕天孚。
贼乃梯登,知音、得胜突围出,淮死之。
事闻,赠天孚总兵,予骑都尉世职,谥威毅。
饶廷选,字枚臣,福建侯官人。
以行伍洊升千总。
道光中,从剿台湾有功,擢守备。
从水师提督窦振彪出洋擒海盗,擢漳州营都司。
迁游击,治匪无株连,得民心。
咸丰三年,奉檄赴诏安治械斗,而潮州会匪袭漳州,伏兵於城中突起,镇道皆遇害。
廷选闻变,间道驰还,号召乡民千馀,城民应之。
贼遁,旋复大至。
廷选率乡团固守,迭战破贼,擒贼首谢厚等,遂署漳州镇总兵。
外剿内抚,期年始平。
总督王懿德荐其才可大用,四年,授贵州安义镇总兵,留署福建陆路提督。
五年,粤匪陷广信,浙江戒严。
廷选赴援,扼衢州。
寻楚军克广信,贼知浙境有备,走徽州。
六年,贼酋杨辅清复图广信以扰浙。
广信兵仅数百,知府沈葆桢驰书告急。
廷选方驻甲玉山,曰:‘贼得广信,则玉山不守,而浙危矣。’
值大雨水涨,驶舟急行,抵广信。
贼已至城西太平桥,初谍城中无兵,及见旌旗,贼为夺气。
廷选所部仅千馀人,屡出奇击贼。
既而贼大至,部将毕定邦、赖高翔皆勇敢,献计曰:‘今贼不知我虚实,以我能战,后路必有大兵。若稍退,贼追我,且立尽。当速决死战。’
廷选用其言,明日开城奋击,自晨至日暮,毁其长围,军声大振。
越二日,贼引去,赐号西林巴图鲁。
闽、浙大吏与江西督防者不慊,檄廷选速回师保浙。
廷选待接防兵至始行,广信民感其义。
七年,调衢州镇总兵,会皖军克婺源。
八年,贼首石达开大举犯浙,廷选分军援广丰,自守衢州。
贼骤至,穴地攻城,城圮者三,皆击却之,守七十馀日。
巡抚晏端书劾其久未解围,又失江山、常山、开化三县,夺职。
未几,围解,三县皆复,授南赣镇总兵。
王懿德檄召回援闽境,以病未行,遽劾,革职留营。
八年,会克连城、龙岩,仍补南赣镇。
曾国藩奏以代沈葆桢守广信,从民望也。
十年,粤匪复犯浙,廷选赴援,复淳安,擢浙江提督。
十一年秋,攻克严州,进规浦江,贼大至,不敌,退保诸暨,而杭州被围急。
巡抚王有龄促回援,廷选旧部仅漳勇数百、楚军二千。
事急,收集江南溃卒,皆不任战,徒激忠义,勉以当贼。
贼於城外海潮寺、凤凰山为坚壁,隔绝内外。
困守七十馀日,粮尽,士卒饥饿。
十一月,城陷,巷战死之,赠太子少保,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谥果壮。
入祀昭忠祠,於杭州建专祠。
兄廷杰,弟廷夔,同战死,附祀焉。
既而曾国藩、沈葆桢以廷选守广信功,奏请建祠广信,以副将毕定邦、赖高翔附祀。
文瑞,克什克特恩氏,蒙古镶蓝旗人,荆州驻防。
由骁骑校从军,转战湖北、安徽,累擢江西抚标中军参将。
咸丰十年,赴援浙江,克馀杭,以总兵记名。
解湖州围,赐号唐木济特依巴图鲁。
授处州镇总兵,进剿金华。
贼围浦江,文瑞婴城固守,屡出奇破贼营,逾月乃陷,诏免其处分。
回援杭州,入城助守,城陷死之,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谥果毅。
彭斯举,湖南平江人。
以团练剿贼,从李元度为平江军营官。
战湖口、东乡、贵溪、安仁、玉山,积功晋秩知府。
元度罢去,留所部五营隶斯举,始独将一军。
会攻景德镇,饶廷选见而器之,调援浙江,破贼於淳安,复其城,擢道员,留浙补用。
驻守千秋关,贼大至,搏战竟日,溃围出,移防海宁。
会攻严州,下之。
进援广信,而所部留驻常山者索饷譁溃,斯举率亲兵赴杭州,乞解军事回籍,巡抚王有龄留管营务处。
斯举建议,省城米粮来自宁、绍,钱塘江距城三里,当筑甬道,兵护之,运道乃无虞。
未及行而贼至,城中竟以绝粮陷。
斯举分守涌金门,死之。
张玉良,字璧田,四川巴县人。
咸丰初,由行伍从征广西,积功至千总。
四年,从向荣至江南,战江宁城外,屡有功,累擢永州左营游击。
六年,败贼於丹阳、金坛,赐号黾勇巴图鲁。
又败贼於溧水西门,毁其炮台,擢处州营参将。
七年,克句容,加总兵衔,擢三江口协副将。
破镇江援贼於江滨,克镇江,叙功以总兵记名。
八年,大破江宁援贼,擢甘肃巴里坤总兵。
攻太平、金川诸门,贼众突出,痛歼之。
驰援溧水,毁红蓝埠贼垒,克其城,斩贼千馀级,加提督衔。
九月,会攻浦口,大捷。
而九洑洲之贼来援,玉良率后队截击,贼大溃。
十年春,遂乘胜克九洑洲,诏遇提督缺出题奏,寻调肃州镇总兵。
江南大营诸将善战者,向荣旧部多蜀将,张国樑所部多粤将。
蜀将以虎坤元为首,周天培及玉良次之。
时浙江军事亟,议分军赴援,咸属望於张国樑,而围攻江宁,功在垂成,国樑为全军所系,不克行。
坤元、天培已前殁,乃命玉良总统援浙诸军,专办浙江军务,未至而杭州陷,将军瑞昌独坚守驻防内城,与贼相持。
玉良率六百人驰至,出贼不意,毁武林、钱塘诸门外贼垒,梯城而上,遂复杭州。
捷闻,诏嘉为奇功,赐黄马褂,予骑都尉世职,擢广西提督。
贼之扰浙也,原以牵制江南军,故见玉良至,则不战遽去,由广德分路趋江宁。
总督何桂清驻常州,檄玉良回援,而贼别队已侵江南大营后路。
桂清留玉良於常州以自卫。
未几,江宁兵溃,张国樑、和春先后殉,诏玉良代节制其军。
常州陷,御贼於无锡高桥,贼由间道出九龙山袭无锡。
玉良前后受敌,退保苏州,入城计守御,未定,溃兵应贼,苏州亦陷。
玉良奔杭州,褫职,隶瑞昌军。
瑞昌令规复严州,继克常山,复原官。
十一年,复遂安,而严州又陷。
玉良自江南败衄后,兵心已涣,不能复振。
贼再攻杭州,驰援,军不用命,自知事不可为,战杭州城下,辄身临前敌,力斗,中飞炮,殁於军。
赠太子少保,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祀本籍昭忠祠,谥忠壮。
鲁占鼇,四川成都人。
由行伍官平番营守备,从向荣剿贼广西、江南。
继从吉尔杭阿克上海,攻镇江,战皆力,累擢川北镇总兵,调建昌镇。
苏州陷,为贼所执,骂贼被脔割,死之。
赠提督衔,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
刘季三,广西武宣人。
以武举从右江道张敬修战桂林、全州,授左江镇标守备。
从向荣至江南,积功至副将,赐号直勇巴图鲁。
咸丰八年,大兵攻秣陵关,季三於葛塘寺设伏,出贼不意,斩关入,火之,又破六郎桥贼巢,功皆最,擢直隶通永镇总兵。
十年,张国樑督诸军攻江宁,季三任上关一路,寿德洲守贼秦礼国献垒内应,破上关,拔出难民千馀,解散胁从五千馀人。
从张玉良援浙江,克馀杭、临安,进秩提督。
是年秋,贼陷严州,掠富阳,季三孤军往援,战竟日,死之。
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谥忠毅。
双来,徐氏,汉军正白旗人。
由拜唐阿累迁銮仪卫治仪正,出为甘肃碾伯营都司,擢秦州营游击。
道光二十七年,赴援回疆,行至黑孜布依遇贼。
兵少,被围,相持十馀日。
援至,合力破贼。
方围急,贼塞水源以断汲路,越日泉涌盈塘。
宣宗闻之,嘉叹曰:”此将士忠义所感也!”
命以参将用,赐花翎、法福哩巴图鲁勇号。
寻败贼於骆驼脖子,加副将衔。
历灵州营参将、永固协副将。
咸丰二年,调赴钦差大臣琦善军,擢肃州镇总兵。
三年,从琦善攻扬州,勇锐为一军之冠,战辄手执大旗以先,迭破贼,毁西北隅土城,悉夺其营垒。
贼遁入城死守,围攻两阅月。
双来发炮坏城垣丈馀,作桴渡河,逼城布云梯,鼓勇先登,纵火,贼於城上苦斗,枪弹如雨。
双来伤颊,折二齿,晕跌,扶下,从卒多伤亡,以无继援而退。
特诏褒奖,加提督衔,他将观望者并被谴。
越旬日,双来复督队攻城,力战逾时,中炮,洞穿右股,犹大呼登城杀贼。
翌日,创甚,卒於军。
文宗素知其勇,事闻,震悼,手批其疏曰:”双来何如是不幸?朕陨涕览奏,不胜悲愤!然视彼贪生退缩者,奚啻霄壤。”
诏依提督例优恤,赐银一千两,命柩归时专奏入城治丧,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谥忠毅。
后都统德兴阿疏言双来与总兵瞿腾龙战绩尤异,先后於江北阵亡,请在扬州建双忠祠合祀,诏允之。
瞿腾龙,字在田,湖南善化人。
由行伍补千总,剿瑶匪赵金龙及乾州苗有功,累擢古丈坪营都司,署镇筸镇标游击。
咸丰元年,率标兵赴广西剿匪,迭破贼於武宣桐木、马鞍山,永安古排塘。
二年,援桂林,以巨炮击贼於文昌门,歼毙甚众,赐号莽阿巴图鲁,擢永绥协副将。
追贼入湖南,迭战於宁远、耒阳、永兴、安仁。
贼围攻长沙,腾龙率苗兵千人赴援,偕邓绍良破南门外贼栅。
贼以地雷轰城,圮十馀丈,腾龙守城缺力御,斩悍贼三百馀人,城复完,加总兵衔。
三年,从向荣战武昌,遂尾贼东下,擢湖北郧阳镇总兵。
抵江宁,贼已分党北犯,命率所部驰赴山东、河南防剿。
行至高邮,琦善疏留其军会攻扬州。
腾龙身先士卒,与总兵双来并号军锋。
既而双来以伤殒,遂兼领其军,充翼长,琦善甚倚之。
扬州久不克,而贼之踞瓜洲者尽力来援。
腾龙扼三汊河,贼至,十倍我军,腾龙下令“有进无退,回顾者斩”,下马持大刀闯入阵,士卒皆喋血战,贼退,夜乘雷雨突之,贼不辨众寡,自相践杀,及晓,尸骸狼藉,毙贼二千有奇。
寻贼扬帆迳趋扬州南门,登东岸,复驰击走之。
於是树巨椿以阻河路,城贼屡突围,击退。
十一月,贼全队冲出,并入瓜洲,乃复郡城。
初,向荣疏调腾龙回军江宁,不许。
至是诏率兵援安庆,琦善奏三汊河要冲,恃腾龙力守,仍请留。
贼於运河南岸筑数垒以逼三汊河,进攻破之。
四年正月,进攻瓜洲,设伏诱贼出,伏起,大破之。
二月,复进攻,乘夜雪袭贼,连破二垒,深入,贼倾巢出,钞官军后,围数重,战竟日,被伤,下马步战,力竭死之,年六十有四。
赠提督,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谥威壮。
王国才,字锦堂,原姓罗氏,云南昆明人。
以武举效力督标,洊升守备。
道光末,剿弥渡回匪,擒贼首海老陕,赐号胜勇巴图鲁,擢都司。
从剿广西贼,转战大黄江、永安州有功。
寻撤滇军归伍。
咸丰二年,平寻甸回匪,擢山东青州参将。
三年,吴文镕移督两湖,疏调率所部赴湖北,行至天门,遇贼,以亲兵七十人击走之。
会文镕战殁黄梅,国才将返滇,过荆州,将军官文留之,予兵千二百、练勇五百,守城北龙会桥。
贼万馀猝至,军士气沮,国才曰:“贼如潮涌,不进何以求生!”亲以鸟枪毙执旗贼,大呼陷阵,贼披靡,坠河无算。
追至马湟山,贼败窜,军中称其勇。
官文令整饬诸县团练,荆州获安,赐花翎,以副将升用。
四年,署督标中军副将,从总督杨霈防德安。
会湘军规大冶,国才当右路,连破贼,克蕲州。
杨霈以川练千人益其军,进攻九江。
五年,率部将毕金科战城下,数捷。
会扬霈师溃,国才回援武昌,夜至,城已陷,未知也;先驱入城,始觉。
贼由汉阳悉众来拒,国才突围出,驻金口,进大军山。
寻屯沌口,偕水师合攻汉阳,设伏诱贼出,歼之。
贼屡袭金口、沌口,皆击退。
破大别山贼垒,授竹山协副将,署郧阳镇总兵。
总督官文进逼汉阳,国才屡从破贼。
六年,诸军合攻,国才越壕逼城下,一拥而入,巷战,杀贼甚众,加总兵衔,记名简放。
复黄梅,守之,改隶将军都兴阿。
七年,贼由太湖来犯,以空城诱贼入,斩获无算。
追至九江对岸,连破贼段窑、枫树坳、狗山镇。
云南回匪炽,调回援,官文、胡林翼疏留不遣。
黄梅城僻隘,国才谓不足屏蔽,请守双林驿。
都兴阿不许,乃屯城西,分副将石清吉守城,贼屡犯,却之,授贵州安义镇总兵。
六月,皖贼陈玉成纠贼数十万上犯,国才被围,力战,殁於阵。
赠提督,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建专祠,谥刚介。
虎坤元,字子厚,四川成都人。
父嵩林,咸丰初,以湖南游击调广西剿匪,从向荣战紫荆山,攻永安,解桂林、长沙围,并有功。
从至江南,累擢湖北宜昌镇总兵。
偕巡抚吉尔杭阿克上海,遂从攻镇江,屡破贼於宝盖山、仓头、下蜀街、高资。
在江南军中称宿将。
坤元,年十七,从父军,勇力过人,战辄先登,军中号曰“小虎”。
初至江宁,夺锺山贼垒,功最,擢守备。
四年,克高淳、太平,赐花翎、鼓勇巴图鲁勇号,擢川北镇标都司。
五年,援湾沚,焚贼舟,乘胜取芜湖,坤元跃登城,杀守陴贼,遂克之。
六年,江宁贼出援镇江,坤元元旦驰至三汊河,击败之。
又战於下蜀街,破贼垒,追贼直至仙鹤门,擢建昌镇标游击。
从总兵秦如虎援浙江,而宁国告陷,遇贼於宣城红林桥,设伏,身率数骑诱贼,败之。
进攻宁国未下,回援镇江,嵩林为贼所困,驰入重围掖之出。
会江南大营溃,向荣等退守丹阳,贼蹑至,势甚张,坤元偕张国樑力战却之。
遂从嵩林移驻珥陵,扼贼犯常州之路。
未几,国樑战五里牌,伤胯,急召坤元夜至,简精锐,未晓即出,逾简渎河,东攻黄土台贼垒,跃上垒墙,毁其栅,大队拥入,劲骑钞截,贼无脱者,连破五垒。
国樑亦破河西贼垒,贼势始挫。
坤元以是名出诸将上,乘胜进兵,逾月遂解金坛之围,擢参将。
进攻东坝,填壕登城,负创力战,手斩悍贼,复之。
又克高淳,以副将侭先升用。
七年,会攻溧水。
贼屡来援,与城贼夹攻官军。
坤元迭破之於邬山、拓塘、博望、天里山、小茅山,凡十馀战,歼戮无算,擒伪迓天侯陈士章,鏖斗城下四昼夜,跃登南门,复溧水,授贵州定广协副将。
又败贼於高阳桥,克湖墅、龙都。
张国樑攻句容,贼坚守未下,檄坤元往助。
值贼出扑,率数十骑突之,进逼南门,纵火焚城楼,大军继之,遂克句容。
叙功,以总兵记名简放。
从国樑规镇江,时贼由江宁来援,蚁聚七星观、仓头。
坤元以轻骑诱敌入伏中,大败之,追击,立破三垒。
贼退至三汊河,伏兵又起,无去路。
坤元大呼:‘弃戈者免死!杀贼首者赏!’降者数百人。
是役斩馘及淹毙者三千有奇,生擒三百。
寻败贼於西堰冈,援贼复於仓头、顾家坝筑垒。
坤元於山后树帜为疑兵,自率小队冲锋,殪悍贼。
而贼以大队来拒,诸军环击,乘势全毁贼营,镇江守贼遂遁。
追至龙潭,痛歼之。
坤元甫授直隶通永镇总兵,文宗手批其谢恩疏曰:‘闻汝父子在军营甚为奋勇。汝年未三十,已膺显秩。务自勉励,以副朕望。’至是复下部优叙。
寻丁母忧,夺情留军。
八年,攻秣陵关,逼贼巢为垒。
贼出斗,败之,穷追,单骑独前,惟游击刘万清从,疑有伏,止之,勿听,进至石桥,中枪而殒,万清夺其尸还。
和春疏闻,言:‘坤元从军八载,忠勇性成。善以少击众,自为都守。父子所入之赀,悉以养勇士。故旌旗所指,无不披靡。历经颁给御赐金牌六次,受二等伤四次,头等伤十二次。灼颈落指,濒死者屡矣。既殁,大江南北同声悼惜。’
诏从优恤,於溧水、湖墅及死事地方建专祠,谥忠壮,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
未娶无子,以弟坤冈袭。
是年,其父嵩林守溧水,为贼陷,坐褫职,以坤元阵亡故,获免治罪。
嵩林回籍助剿滇匪,命襄治团练,寻卒於家。
戴文英,广东罗定人。
由行伍从剿罗镜凌十八有功,擢千总。
咸丰三年,从向荣援江宁。
初至进攻,文英偕张国樑穿越深林丛苇十馀处,潜袭雨花台贼营后,大败之,赐号色固巴图鲁。
四年,剿贼七桥瓮,往来冲锋,又偕总兵德安破贼营。
五年,战高资,皆以勇锐称,累擢惠州营都司。
六年,攻镇江,战於京岘山。
驰马入贼阵,枪毙悍贼甚多,擢南诏营游击。
从张国樑援金坛,率精锐过河奋击,解金坛之围。
两江总督怡良荐举将才,文英与其选。
大兵克东坝贼垒,平宝堰贼巢,文英率茅村团练独当一路,斩获多,擢淮安营参将。
七年,从张国樑攻镇江,驻红花山。
贼众来扑,文英冲入贼中,手刺杀悍酋数人,贼大败,擢江南督标中军副将。
是年冬,攻克镇江府城,记名总兵。
八年,克秣陵关,授直隶通永镇总兵。
时江宁长围渐合,贼百计溃围,屡出冲突。
文英从张国樑四面兜剿,直抵外壕,焚毁望楼。
皖北援贼陷溧水,文英偕张玉良驰赴会剿,分攻红蓝埠,逼河炮击,乘夜渡河,踏平贼垒,遂复溧水。
而贼复自西路来援,文英自督前队,以劈山炮迎击,骑兵包抄,毙贼无算。
会提督邓绍良在宁国为贼所困,文英驰援,遇贼於湾沚,连战皆捷,而贼至愈众,力竭,殁於阵。
文英在军中以善战名,为张国樑所倚,甫擢专阃而殒。
文宗惜之,优诏赐恤,称其所向有功,克溧水,破援贼,功为尤著,予骑都尉世职,谥武烈。
论曰:乌兰泰忠勇冠军,与向荣不合,致无成功,时论多右之。
邓绍良、周天受老於军事,保障皖南,军律不严,终不能保全浙境。
张玉良后起,号骁健,江南师溃之后,竟不复振。
诸人皆当一面,以死勤事,其成败有足鉴者。
双来、瞿腾龙、王国才、虎坤元、戴文英并以善战名,志决身歼,时论惜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一百八十九-译文
乌兰泰长瑞 长寿 董光甲 邵鹤龄 邓绍良石玉龙 周天受弟天培 天孚 饶廷选文瑞 彭斯举 张玉良鲁占鼇 刘季三 双来 瞿腾龙 王国才 虎坤元 戴文英
乌兰泰,字远芳,是满洲正红旗人。因为他在火器营鸟枪护军中从征回疆有功,被提升为蓝翎长,后来又连续提升为护军参领、营总、翼长。他在军政方面表现卓越,道光二十七年,他被提升为广东副都统。他擅长训练,重视火器。
咸丰元年,广西的匪患严重,皇帝下诏让乌兰泰协助处理军务,挑选适合的器械和得力的章京兵丁前往军队,将广东绿营精兵五百人归他指挥。四月,他与向荣、秦定三等人围攻敌人于武宣,敌人逃窜到象州,乌兰泰主动请求治罪。皇帝因为他是刚到,就免于处罚,并命令他与向荣节制镇将。
当时军中将帅不和,文宗皇帝对此感到忧虑,秘密命令乌兰泰如实陈述不要隐瞒。乌兰泰上疏简要地说:‘周天爵奏告向荣偏袒自己的儿子,导致失去人心,这并非没有原因。在武宣战役中,秦定三、周凤岐、张敬修连续设营防御,但堵截和剿灭敌人不利,追击敌人也拖延了时间,责任应该共同承担。天爵弹劾定三、凤岐,却不及敬修,人心不服。向荣的将领傅春、和春战败,天爵责备定三没有全力配合,后来调查发现实际上并非退缩,而是向荣推卸责任。因此,天爵、向荣、定三都有嫌隙。天爵年老,直率而强硬,耳朵软,他的儿子光岳干预,导致失去人心。’
他又说:‘向荣最初剿灭敌人屡次获胜,难免轻视敌人。等到他的儿子引起嫌疑,楚兵借机推卸责任,于是很多责任都被推卸。然而,在军队中,没有哪个镇将比得上向荣。更换他的士兵,仍然可以建立功勋。’皇帝将他的奏疏上呈,命令赛尚阿核实,赛尚阿请求不追究过去,让乌兰泰与向荣分别负责军事,以明确责任。
敌人占据象州中坪,乌兰泰指挥贵州三镇兵,从罗秀进攻梁山村,逼近敌人巢穴。敌人趁营地未稳定,猛攻,连续击败敌人,杀死一千多人。那年秋天,敌人逃窜到桂平新墟,乌兰泰分四路进攻,在莫村击败伏击的敌人,一天之内七战皆胜,斩杀数千人,被赐予花翎。
敌人驻扎在紫荆山,新墟是山前的门户,双髻山、猪仔峡是山后的要隘,敌人负隅顽抗。向荣与巴清德连续夺取双髻山、猪仔峡,合力攻打风门坳,将其攻破。逼近新墟,连续攻击未能攻克,附近的村落几乎被彻底清剿。
闰八月,敌人用木牌编队想要渡河,乌兰泰连续攻击,大败敌人,皇帝下诏嘉奖,加封都统衔。于是敌人放弃新墟,向其他地方逃窜,向荣等人追击到平南,但战败,敌人于是攻陷了永安州。乌兰泰追击到那里,在水窦、圞岭战斗,都取得了大胜,被赐予黄马褂。永安地形险要,敌人都是死党紧密团结,只有乌兰泰一军久战已经疲惫,所以不能制服敌人。
向荣在平南战败后被责备,借口生病逗留在梧州、平乐超过两个月。到了冬天才到达永安,攻打北路,乌兰泰攻打南路,摧毁了水窦敌人的巢穴。向荣也进攻夺取了槓岭要隘,合力攻击,连续挫败敌人。赛尚阿亲自到前线督战,期望必胜。江忠源号称懂得用兵,隶属于乌兰泰军,依赖他的支持;经常说敌人凶猛,蔓延已久将无法控制,必须集中兵力将其歼灭。乌兰泰主张围困敌人,向荣认为围城应该缺一面,这是古法,应该让敌人出击,两人的意见不合。
正好向荣攻克了城西炮台,在二年元旦,两人一同去赛尚阿那里祝贺新年。赛尚阿对待向荣特别优待,乌兰泰非常愤怒,江忠源调解了他们,但两人的关系更加恶化。江忠源因为母亲去世,辞归。当时皇帝严令催促作战,春雨连绵,士兵疲惫困顿。二月,敌人放弃城池,冒雨在夜间逃跑,向北进攻桂林。乌兰泰率领军队急追到昭平山中,路途险峻,雨滑,被敌人乘机攻击,战败,总兵长瑞、长寿、董光甲、邵鹤龄战死。
向荣直接收复州城,从小路赶到桂林,比敌人先到。乌兰泰追击敌人到南门外,争夺将军桥,被炮弹击中右腿,伤势严重,撤退到阳朔,二十天后在军中去世。乌兰泰忠诚勇敢,是众将之首,文宗皇帝深感痛惜,赐银一千两办理丧事,授予轻车都尉世职,谥号武壮。
长瑞、长寿,是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人。他们的父亲塔思哈,在道光初年,官至喀什噶尔帮办大臣。叛回张格尔作乱,塔思哈殉难,被追赠骑都尉世职。长瑞继承世职,被授予三等侍卫,后来连续提升为直隶天津镇总兵;长寿因荫庇被授予蓝翎侍卫,后来连续提升为甘肃凉州镇总兵:他们一同跟随赛尚阿前往广西剿匪,共同领导湖南的军队。长瑞在风门坳战役中有功,在新墟抵御敌人失败,被剥夺职务留在军营。等到敌人从永安逃窜,长瑞跟随乌兰泰追击到龙寮岭,地形险要,左右阻止他前进。长瑞说:‘军令谁敢违抗!只有死,不要再说了。’因为母亲年迈,他命令长寿不要跟随,长寿哭着说:‘贪生怕死,不是孝道。’最终还是一同前行。遇到大雾,敌人用大炮封锁山间。士兵两天没有吃饭,被敌人冲散践踏,死伤无数。长寿从马上摔下,长瑞挺矛救他,身受数十处创伤,一同被杀害。
文宗皇帝因为他们父子兄弟都为国捐躯,深感痛惜,追赠提督,授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慰问他们的母亲,赐银三百两。长瑞被追赠谥号武壮,长寿被追赠谥号勤勇,在永安建立祠堂称为双忠,一同死难的人也附祀。
董光甲,是直隶河间人。嘉庆十四年武进士,被授予守备。后来连续提升为河南河北镇总兵。跟随向荣攻打永安,夺取了槓岭、摩天岭、天鹅岭等要隘。追击敌人到昭平,在古束、龙寮岭连续击败敌人,接着在黄茆岭。敌人反扑,他奋力战斗而死,被追赠提督,授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谥号勇烈。
邵鹤龄,是山东招远人。嘉庆二十五年进士,被授予三等侍卫。后来连续提升为湖北郧阳镇总兵。与长瑞等人一同追击敌人到龙寮岭,在战场上牺牲,被追赠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谥号威确。
邓绍良,字臣若,是湖南乾州厅人。从屯兵官累升至守备。跟随剿灭崇阳土匪李沅发,率领五百人攻破敌人金峰岭,生擒李沅发,被提升为都司,被赐予花翎、扬勇巴图鲁的名号。随后跟随向荣前往广西剿匪,在浔州牛排岭之战中,用精锐骑兵展开左右翼,击退了两路敌人,又战于象州、永安州,都有功。咸丰元年,被授予楚雄协副将。二年,支援桂林,驻扎在西门,奋力战斗击退敌人。追击敌人进入湖南,支援长沙,进入任城守卫,地雷爆炸,他手持刀剑屹立不动,被炮弹击中左臂,但他没有动弹,击杀了率先登城的敌人,敌人撤退,城池得以保全,军中称赞他的勇敢。等到敌人解围逃窜到湖北,巴陵土匪晏仲武勾结肆虐抢掠,邓绍良与总兵阿勒经阿一同剿平了他们。
三年,提升为安徽寿春镇总兵,皇帝下诏让他率领所部部队支援江南,朝廷大臣中很多人推荐绍良,不久之后又被提升为江南提督。向荣命令他分兵攻打镇江的贼寇,进攻观音山,合力攻打瓜洲,都取得了胜利。逼近城池扎营,贼寇在北固山下设下埋伏,同时从城内突出袭击营地,火光四起,官军无法抵挡。撤退守卫丹阳,被剥夺职务并讨论处罚,但仍然隶属于向荣军,带着罪责自己效力。贼寇两次偷袭东坝,向荣命令绍良击退了他们。
四年,攻克太平,绍良转移军队驻守,又击败了在采石的贼寇。向荣上书陈述战功,请求免除绍良的罪责,皇帝同意了。当时贼寇从芜湖窥视徽州、宁国,绍良驻扎在黄池,贼寇首领石国宗纠集各路贼寇一万多人来侵犯。绍良兵力较少,设下埋伏在山沟中,布下疑兵,诱敌深入,痛击贼寇。
五年春天,贼寇再次趁夜袭击营地。绍良伏击枪炮,等待敌人靠近后突然发射,歼灭了无数贼寇。皇帝下诏嘉奖绍良有力地遏制了贼寇的攻势,保护了很大一片地区,授予他三品顶戴,恢复了他的花翎。贼寇撤退后,又计划袭击徽州、宁国,以窥视浙江地区。绍良奉命急速前往,统领各路援军,到达后挑选精锐士兵,伏击要道伺机攻击,多次击败贼寇,攻克了婺源、黟县、石埭等县,恢复了提督的职务。
贼寇聚集在芜湖,窥视南陵、黄池。绍良从湾沚进军剿贼,连续击败贼寇,焚毁了他们的船只,于是攻克了芜湖,被任命为陕西提督。
六年春天,江宁的贼寇向上窜犯,占据仓头镇,势力非常猖獗。向荣命令绍良前往督战,但其他将领们并不愿意,转而不尽力,因此战斗不利,绍良受伤,被剥夺了花翎。
德兴阿的军队溃败,扬州沦陷。皇帝下诏让绍良渡江支援,协助办理江北军务。攻破药王庙的贼寇营垒,围攻扬州六昼夜,攻克了扬州,又在三汊河追击并击败了贼寇。恰逢宁国被攻陷,又被命令协助办理皖南军务。转移军队支援,扼守金河桥,在东溪桥大败贼寇,又在泾县连续打击贼寇,挫败了他们,被调任浙江提督。贼寇纠集数万党羽来支援,在杨柳铺被击败。
副将周天受在夏家渡遭遇贼寇,战斗不利。绍良趁机猛攻,贼寇大溃,于是指挥各军连续夺取夏家渡、团山等贼寇营垒,攻破七里冈贼巢,进攻宁国,十二月攻克了宁国。
七年,因母亲去世,绍良辞去职务留军。绍良认为宁国是浙江的屏障,而泾县是咽喉要地,驻军扼守,贼寇多次侵犯都未能得逞。不久之后,大军收复了镇江、瓜洲,急攻江宁,贼寇企图牵制,大举侵犯南陵,绍良击退了他们。
八年,进军驻扎在湾沚。贼寇和捻匪占据黄池,绍良回军支援,出其不意,大败贼寇,收复了黄池。恰逢浙江军事日益紧张,分兵前往支援。十一月,贼寇趁虚而入,率领数万马步军涉水,切断黄池山后的接应,突然攻击湾沚营垒。总兵戴文英从江宁前来支援,战死,于是被合围。
军中粮食吃完,绍良放火烧毁了自己的营地,率领亲兵血战,战死。
事情上报后,皇帝追念绍良在桂林、长沙保卫城池的功绩,转战徽州、宁国之间,总共历经五载,力竭捐躯,深感惋惜。追赠太子少保,授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谥号忠武。在殉难的地方建立专祠,并赐给他的父亲白银四百两,儿子亨先等待录用。不久因为找不到遗骸,文宗特别同情他,赐予亨先员外郎的官衔。后来湖南巡抚骆秉章上疏请求将绍良附祀在表忠祠,皇帝同意了。
石玉龙,湖南凤凰厅人。以练勇从征,隶属于向荣、邓绍良军,累积战功至游击。咸丰六年,总兵秦如虎驻防泾县,因忧去职,接替的人难以找到,绍良推荐了玉龙,以游击的身份充任统将。玉龙感奋,战斗时更加努力。跟随绍良收复湾沚、黄池,又击败了在万级岭的贼寇,多次升迁至副将。
九年冬天,贼寇大举侵犯泾县,在蓝山岭迎击,起初胜利,但贼寇越来越多,包围了他们几层,身上受十几处伤而牺牲,追赠总兵加提督衔,谥号刚介。
周天受,字百禄,四川巴县人。咸丰初年,跟随向荣在广西剿贼,转战湖南、湖北、江南,累积战功至游击,被赐予沙拉吗依巴图鲁称号。五年,皖南军事紧急,前江西巡抚张芾负责徽州、宁国的防务,向向荣请求支援,于是命令天受率领四川兵支援,与其他军队一起攻克了婺源、休宁、石埭。
六年,支援太平,连续在花桥、西溪击败贼寇,进攻泾县。在双坑寺大败贼寇,收复了县城,升任副将。恰逢休宁再次被贼寇占据,官军战斗不利,张芾命令天受协助剿贼,连续取得胜利。
进攻毁坏了石岭、万安街的贼寇营垒,会合江南军攻克休宁,再次收复,以总兵的身份记名。七年,再次收复婺源,被任命为福建漳州镇总兵。贼寇占据陵阳镇,正值中秋佳节,半夜出其不意放火攻击,彻底摧毁了贼寇的营寨。又在祁门五里牌击败贼寇,捣毁他们的巢穴,擒获斩杀了很多人。
八年,支援浙江,将军福兴命令他守卫衢州。天受认为浙西是完善的地方,不可被贼寇扰乱,主张扼守樟树潭。贼寇逃窜到龙游,天受留下军队守卫营垒,自己率领一千人前往汤溪、宣平,贼寇撤退。
和春上疏说天受懂得用兵,能够抢占先机,但兵力单薄,派遣他的弟弟天培前往支援,皇帝下诏授予他提督衔,督办浙江防剿事宜。天受严守金华,命令天培收复武义,又会合江南军收复了永康。张芾弹劾他骄傲放纵,纵兵抢劫,皇帝下诏免去他的总统职务,仍然责成他剿贼。
天受正连续攻克缙云、宣平、温州,于是浙江巡抚晏端书上疏陈述支援浙江的功绩,为白被弹劾的冤枉辩解。皇帝下诏因为浙江的事务逐渐平定,命令他和弟弟天培以及总兵饶廷选等人进军支援福建,连续战斗都取得胜利,收复了浦城,而贼寇撤退到江西,再次侵犯皖南。
命令他代理湖南提督,回军防守徽州,节制各军,是按照张芾的请求。九年,进军宁国,贼寇侵犯石埭、太平、泾县,都派遣将领击退了他们。
十年春天,官军在泾县、旌德连续取得胜利,贼寇再次进入浙江境内,因为防守剿贼不力,被剥夺了勇号,被免职留任。
当时江南大营再次溃败,军事更加紧急。张芾上疏说:“宁防的将领大部分是湖南籍,都是邓绍良的旧部,习气很深。天受虽然努力整顿,反而引起了怀疑和诽谤,请求归曾国藩节制。”曾国藩也说他的军队不可用,另外调集招募新军,但仓促之间无法到达。
天受和江长贵再次收复了泾县,而贼寇纠集大批人马侵犯宁国,形势非常紧张,天受激励饥饿的军队全力抵御。不久徽州沦陷,粮道断绝,遣散了城中的居民一万多人,发誓以身殉国。
八月,在庙埠战败。天受督率部队守卫北门,大雨,火器无法点燃,城池被攻陷,巷战中战死。皇帝下诏恢复天受的原职,授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谥号忠壮;因为他的弟弟天培、天孚先都殉节,命令在四川省城和本县合建专祠。
天培,原本是从士兵中选拔出来参加征讨广西的,经过多次提升,成为守备,归属于向荣的军队。咸丰六年,他参与了攻破高资蔡家窑和坝西贼垒的战斗,被赐予卫勇巴图鲁的称号。咸丰七年,攻克东坝,平定了宝堰的贼巢。连续在邬山、尖山作战,攻克溧水,又在镇江虎头山击败贼军,多次提升至贵州定广协副将。攻克瓜洲后,以总兵的身份记名。咸丰八年,被任命为云南鹤丽镇总兵。先后与张国樑一起攻破贼军在秣陵关和江宁南门外的据点,功绩显著。和春知道他善于作战,命令他前往浙江支援他的兄弟天受,连续攻克武义、龙泉,追击贼军进入福建,攻克浦城。由于江南、北的军事形势紧急,天培返回支援。咸丰九年春天,贼军分六路进攻浦口,张国樑指挥各军抵御,天培首先冲锋陷阵,各军乘胜追击,歼灭了大量的贼军。贼军在双阳、萧家圩筑垒,另从九洑洲派出凶猛的部队来攻击,天培分兵击退他们,三战三胜,功绩超过其他将领,被提升为湖北提督,随后驻防浦口。这年冬天,匪首陈玉成纠集十多万人侵犯江浦,天培趁他们刚到,痛击他们。不久,贼军聚集,后路被抄,天培受伤血战,力竭阵亡。朝廷下诏给予优厚的抚恤,追赠太子少保,赐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谥号武壮。
天孚,跟随他的兄长天受军转战各地,因功绩被提升为参将,留在江苏补用。咸丰九年,贼军侵犯皖南,副将石玉龙在泾县南山岭战死。天孚驻扎在湾沚,骑马奔袭百里前往支援,在章家渡截击,大败贼军,因此以勇猛著称。不久后,他支援金坛,与其他军队一起连续作战解围。咸丰十年,江南大营溃败,闰三月,贼首李世贤大举围攻金坛。天孚与总兵萧知音、参将艾得胜、知县李淮一起守卫金坛。李淮一直得到人心,士兵和民众齐心协力,多次击退贼军。当时江南的军事形势非常糟糕,孤城无援。天孚写信给他的兄长天受,朝廷才开始疏忽,多次下诏催促镇江副都统巴栋阿和总兵冯子材前往支援,但最终没有到达。总共守城一百四十多天,粮食耗尽,军队没有坚定的意志。萧知音等人原本想要率领士兵和民众突围到镇江,李淮不同意,誓死守城,于是他们中止了突围。他们多次捕获贼军的内应,并将他们处决。城池陷落的前一天,侦察到将有变故,整夜登城防守,直到天亮,分出一半的部队休息,遇到大雾,叛兵突然起事,首先杀害了天孚。贼军随后攀爬城墙,萧知音、艾得胜突围而出,李淮战死。事情传开后,朝廷追赠天孚为总兵,赐予骑都尉世职,谥号威毅。
饶廷选,字枚臣,福建侯官人。以士兵的身份逐渐升任千总。道光年间,参与剿灭台湾有功,被提升为守备。跟随水师提督窦振彪出洋捉拿海盗,被提升为漳州营都司。升任游击,治理匪患时不株连无辜,得到民心。咸丰三年,奉命前往诏安处理械斗事件,而潮州会党袭击漳州,伏兵在城中突然发动攻击,镇守的官员都遇害。饶廷选得知变故,通过小路快速返回,召集一千多乡民,城中的百姓也响应他。贼军撤退后,又重新大举进攻。饶廷选率领乡团坚守,连续作战击败贼军,捕获贼首谢厚等人,于是代理漳州镇总兵。对外剿匪,对内安抚,经过一年才平定了局势。总督王懿德推荐他的才能可以大用,咸丰四年,被任命为贵州安义镇总兵,留任代理福建陆路提督。
咸丰五年,粤匪攻陷广信,浙江实行戒严。饶廷选前往支援,扼守衢州。不久楚军攻克广信,贼军知道浙江有准备,逃往徽州。咸丰六年,贼军首领杨辅清再次图谋攻占广信来骚扰浙江。广信只有几百人,知府沈葆桢急忙写信求援。饶廷选当时驻扎在甲玉山,说:“如果贼军攻占广信,那么玉山就无法守卫,浙江就危险了。”正值大雨河水上涨,他驾船急行,抵达广信。贼军已经到达城西的太平桥,最初谍报说城中没有军队,等到看到旗帜,贼军士气受挫。饶廷选的部队只有一千多人,多次出奇制胜攻击贼军。不久贼军大举到来,部将毕定邦、赖高翔都十分勇敢,献计说:“现在贼军不知道我们的虚实,认为我们能够作战,后面一定有大军。如果我们稍微撤退,贼军追击我们,我们就会立即被消灭。我们应该迅速决一死战。”饶廷选采纳了他们的建议,第二天打开城门奋力攻击,从早上到傍晚,摧毁了贼军的长围,军声大振。过了两天,贼军撤退,被赐予西林巴图鲁的称号。福建、浙江的高级官员与江西的防御官员不满意,命令饶廷选迅速回师保卫浙江。饶廷选等待接防的军队到来才开始行动,广信的百姓感激他的义举。
咸丰七年,调任衢州镇总兵,与皖军一起攻克婺源。咸丰八年,贼军首领石达开大举侵犯浙江,饶廷选分兵支援广丰,自己守卫衢州。贼军突然到来,挖地道攻城,城墙被破坏三次,都被击退,守城七十多天。巡抚晏端书弹劾他久未解围,又失去了江山、常山、开化三县,被免职。不久,围困解除,三县都收复,被任命为南赣镇总兵。王懿德命令他召回支援福建边境,但因为生病未能前往,被立即弹劾,被免职留营。咸丰八年,参与攻克连城、龙岩,仍然补任南赣镇总兵。曾国藩上奏请求代替沈葆桢守卫广信,以符合民众的意愿。
咸丰十年,粤匪再次侵犯浙江,饶廷选前往支援,收复淳安,被提升为浙江提督。咸丰十一年秋天,攻克严州,进军浦江,贼军大举到来,不能抵挡,撤退保卫诸暨,而杭州被围困得非常紧急。巡抚王有龄催促他回援,饶廷选的旧部只有几百名漳勇和两千名楚军。事情紧急,他收集江南溃败的士兵,他们都不适合战斗,只能激发他们的忠义之心,勉励他们对抗贼军。贼军在城外的海潮寺、凤凰山建立了坚固的壁垒,隔绝了城内外。守城七十多天,粮食耗尽,士兵饥饿。十一月,城池陷落,他在巷战中战死,被追赠太子少保,赐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谥号果壮。被供奉在昭忠祠,在杭州建立专门的祠堂。他的兄弟饶廷杰、弟弟饶廷夔,一同战死,也被附祀。之后,曾国藩、沈葆桢因为饶廷选守卫广信的功绩,上奏请求在广信建立祠堂,将副将毕定邦、赖高翔附祀。
文瑞,克什克特恩氏,蒙古镶蓝旗人,荆州驻防。从骁骑校开始从军,转战湖北、安徽,多次提升至江西抚标中军参将。咸丰十年,前往浙江支援,攻克余杭,以总兵的身份记名。解除了湖州的围困,被赐予唐木济特依巴图鲁的称号。被任命为处州镇总兵,进军剿灭金华。贼军围攻浦江,文瑞坚守城池,多次出奇制胜击败贼军营地,一个月后才被攻陷,朝廷下诏免除了他的处分。返回支援杭州,入城协助守卫,城池陷落时战死,被赐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谥号果毅。
彭斯举,是湖南平江人。他凭借团练剿匪有功,跟随李元度成为平江军营的官员。在湖口、东乡、贵溪、安仁、玉山等地作战,累积战功晋升为知府。李元度离职后,留下他管辖的五营,彭斯举才开始独立统领一军。在攻打景德镇时,饶廷选见到他后非常赏识,调他支援浙江,在淳安击败敌军,收复城池,晋升为道员,留在浙江任用。驻守千秋关时,敌军大举进攻,激战一整天,彭斯举突出重围,转移防御到海宁。参与攻打严州,攻克该城。进军支援广信,而他所部留在常山的士兵因索要军饷而哗变溃散,彭斯举带领亲兵前往杭州,请求解除军事职务返回家乡,巡抚王有龄留下他管理营务处。彭斯举建议,省城的米粮来自宁、绍,钱塘江距离城池三里,应当修建甬道,派兵保护,这样运输线路就安全了。还没来得及实施,敌军就到了,城中因为断粮而陷落。彭斯举分守涌金门,战死。
张玉良,字璧田,四川巴县人。咸丰初年,从军征战广西,累积战功至千总。咸丰四年,跟随向荣到江南,在江宁城外作战,屡立战功,多次晋升为永州左营游击。咸丰六年,在丹阳、金坛击败敌军,被赐予‘黾勇巴图鲁’称号。又在溧水西门击败敌军,摧毁其炮台,晋升为处州营参将。咸丰七年,攻克句容,加封总兵衔,晋升为三江口协副将。在江滨击败镇江援敌,攻克镇江,因功被记名总兵。咸丰八年,大破江宁援敌,晋升为甘肃巴里坤总兵。攻打太平、金川各门,敌军突出,他痛击敌军。驰援溧水,摧毁红蓝埠敌军营垒,攻克城池,斩杀敌军一千余人,加封提督衔。九月,参与攻打浦口,取得大胜。九洑洲的敌军来援,张玉良率领后队截击,敌军大溃。咸丰十年春,乘胜攻克九洑洲,朝廷下诏,遇到提督职位空缺时,可上奏推荐,不久调任肃州镇总兵。
江南大营的将领中,向荣的旧部多为四川将领,张国樑的部下多为广东将领。四川将领以虎坤元为首,周天培和玉良次之。当时浙江的军事形势紧迫,商议分兵支援,大家都寄希望于张国樑,但围攻江宁的战役即将成功,张国樑被全军所依赖,无法抽身。坤元、天培已经战死,于是命令玉良统领支援浙江的各军,专门负责浙江的军务。还没到任,杭州就已经陷落,将军瑞昌独自坚守内城,与敌军对峙。玉良率领六百人驰援,出敌不意,摧毁武林、钱塘等地的敌军营垒,攀爬城墙而上,于是收复了杭州。捷报传来,朝廷下诏嘉奖为奇功,赐予黄马褂,授予骑都尉世职,晋升为广西提督。
敌军骚扰浙江,原本是为了牵制江南的军队,所以见到玉良到来,就立刻不战而退,从广德分路逃向江宁。总督何桂清驻扎常州,命令玉良回援,而敌军的另一支队伍已经侵入了江南大营的后方。何桂清留下玉良在常州自卫。不久,江宁的军队溃败,张国樑、和春先后牺牲,朝廷下诏让玉良代替指挥这些军队。常州陷落,他在无锡高桥抵御敌军,敌军从间道出九龙山袭击无锡。玉良前后受到夹击,撤退保卫苏州,进入城内商议防御,但还没确定计划,溃散的士兵就响应敌军,苏州也陷落。玉良逃往杭州,被免职,归属瑞昌军。瑞昌命令他收复严州,继而又攻克常山,恢复原职。咸丰十一年,收复遂安,但严州又陷落。玉良自从江南战败后,军队士气已经低落,无法再振作。敌军再次攻打杭州,他驰援,军队不听命令,他自己也意识到事情无法挽回,在杭州城下作战,总是亲自冲锋在前,力战,被炮弹击中,阵亡。追赠太子少保,授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在籍贯地建立昭忠祠,谥号忠壮。
鲁占鼇,四川成都人。从军任平番营守备,跟随向荣在广西、江南剿匪。后来跟随吉尔杭阿攻克上海,攻打镇江,作战都十分勇猛,多次晋升为川北镇总兵,调任建昌镇。苏州陷落时,被敌军俘虏,骂敌被割肉,战死。追赠提督衔,授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
刘季三,广西武宣人。以武举身份跟随右江道张敬修在桂林、全州作战,被授予左江镇标守备。跟随向荣到江南,累积战功至副将,被赐予‘直勇巴图鲁’称号。咸丰八年,大军攻打秣陵关,季三在葛塘寺设伏,出敌不意,斩关而入,放火焚烧,又攻破六郎桥敌军巢穴,战功最大,晋升为直隶通永镇总兵。咸丰十年,张国樑指挥各军攻打江宁,季三负责上关一路,寿德洲守敌秦礼国献城内应,攻破上关,救出难民一千余人,解散被胁迫的五千余人。跟随张玉良支援浙江,攻克余杭、临安,晋升为提督。这年秋天,敌军攻陷严州,掠夺富阳,季三率孤军支援,激战一整天,战死。追赠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谥号忠毅。
双来,徐氏,汉军正白旗人。从拜唐阿职位逐步晋升为銮仪卫治仪正,外出任甘肃碾伯营都司,晋升为秦州营游击。道光二十七年,前往支援回疆,行至黑孜布依遇到敌军。兵力较少,被围困,坚持了十多天。援军到来,合力击破敌军。在围困紧急时,敌军堵塞水源以切断取水通道,过了一天泉水涌出填满池塘。宣宗听说后,赞叹说:‘这是将士忠义所感啊!’命令以参将的身份任用他,赐予花翎、法福哩巴图鲁勇号。不久在骆驼脖子击败敌军,加封副将衔。历任灵州营参将、永固协副将。
咸丰二年,调往钦差大臣琦善军,晋升为肃州镇总兵。咸丰三年,跟随琦善攻打扬州,勇猛无比,成为全军之冠,作战时常常手执大旗冲锋在前,接连击败敌军,摧毁西北角的土城,全部夺取敌军营垒。敌军退入城内死守,围攻了两个多月。双来发射炮弹破坏城墙丈余,制作木筏渡河,逼近城池布设云梯,鼓动士兵率先登城,放火,敌军在城上与他苦战,枪弹如雨。双来脸颊受伤,折断两颗牙齿,晕倒,被扶下,随从士兵伤亡很多,因为没有后续援军而撤退。朝廷特地下诏褒奖,加封提督衔,其他观望不前的将领都被谴责。过了十天,双来再次督率部队攻打城池,激战超过一个时辰,被炮弹击中,右腿被贯穿,仍然高呼登城杀敌。第二天,伤势严重,在军中去世。
文宗一向知道他的勇猛,事情上报后,震惊哀悼,亲自批阅他的奏疏说:‘双来怎么这么不幸?我泪流满面地阅读奏疏,不胜悲愤!然而比起那些贪生怕死、退缩的人,简直天差地别。’下诏按照提督的例例优厚抚恤,赐银一千两,命令灵柩归乡时专门奏报入城治丧,授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谥号忠毅。后来都统德兴阿上疏说双来与总兵瞿腾龙战绩尤为突出,先后在江北阵亡,请求在扬州建立双忠祠合祀,朝廷下诏同意。
瞿腾龙,字在田,是湖南善化人。他从行伍中补缺成为千总,因剿灭瑶匪赵金龙和乾州的苗人有功,连续升迁至古丈坪营都司,代理镇筸镇标游击。咸丰元年,他率领标兵前往广西剿匪,连续在武宣桐木、马鞍山、永安古排塘击败敌军。第二年,他支援桂林,用大炮在文昌门击溃敌军,杀死很多敌人,被赐予莽阿巴图鲁的称号,升任永绥协副将。他追击敌人进入湖南,在宁远、耒阳、永兴、安仁等地多次交战。敌军围攻长沙时,腾龙率领一千苗兵前来支援,与邓绍良一起攻破南门外敌军的栅栏。敌军用地雷轰击城墙,城墙坍塌了十多丈,腾龙在城墙缺口处全力抵御,斩杀三百多敌人,城墙得以修复,并被加封为总兵。
第三年,他跟随向荣在武昌作战,随后追击敌人东下,升任湖北郧阳镇总兵。到达江宁后,敌军已经分兵北犯,他被命令率领部队驰赴山东、河南进行防剿。行至高邮时,琦善上疏请求留下他的军队一起攻打扬州。腾龙身先士卒,与总兵双来并称军中先锋。不久双来因伤去世,腾龙便兼领他的军队,担任翼长,琦善非常倚重他。扬州久攻不下,而占据瓜洲的敌军全力前来支援。腾龙在三汊河设防,敌军到来时人数是我军的十倍,腾龙下令‘只许前进,不得后退,回头看的人斩’,他下马手持大刀冲入敌阵,士兵们也都拼死战斗,敌军退去。夜间趁雷雨突袭敌军,敌军无法分辨敌我,自相践踏,到天亮时,尸体遍布,杀死敌军两千多人。不久敌军扬帆直接驶向扬州南门,登陆东岸,腾龙再次率军追击,将敌军击退。于是他种植了大树来阻挡河路,城内的敌军多次突围,都被击退。十一月,敌军全体冲出,并入瓜洲,于是恢复了郡城。
最初,向荣上疏请求调腾龙回军江宁,但没有被允许。到这时,皇帝下诏命令他率兵支援安庆,琦善上奏称三汊河是重要关口,依靠腾龙的力量坚守,仍然请求留下他。敌军在运河南岸构筑了几座堡垒来逼近三汊河,进攻并击溃了它们。咸丰四年正月,进攻瓜洲,设下伏兵诱敌,伏兵出动,大败敌军。二月,再次进攻,趁夜雪袭击敌军,连续攻破两座堡垒,深入敌后,敌军全军出动,抄袭官军后路,被围数层,战斗整整一天,他受伤,下马步战,力竭而死,享年六十四岁。追赠提督,追封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谥号威壮。
王国才,字锦堂,原姓罗氏,是云南昆明人。他以武举的身份效力督标,后来升任守备。道光末年,他剿灭弥渡回民叛军,擒获叛军首领海老陕,被赐予胜勇巴图鲁的称号,升任都司。他跟随剿灭广西叛军,在大黄江、永安州等地作战有功。不久撤回滇军归队。咸丰二年,平定寻甸回民叛军,升任山东青州参将。
第三年,吴文镕调任两湖总督,上疏请求调王国才率部前往湖北,行至天门时遇到敌军,用七十名亲兵击退了敌军。正值吴文镕在黄梅战死,王国才准备返回云南,路过荆州时,将军官文留他下来,给了他一千二百名士兵和五百名练勇,守卫城北的龙会桥。敌军一万多人突然到来,军心沮丧,王国才说:‘敌军如同潮水般涌来,不前进怎么能够生存!’他亲自用鸟枪击毙了举旗的敌军,大声呼喊冲入敌阵,敌军溃败,大量敌军坠落河中。追击至马湟山,敌军溃败逃窜,军中称赞他的勇猛。官文命令整顿各县团练,荆州得以安宁,他被赐予花翎,从副将升任使用。咸丰四年,代理督标中军副将,跟随总督杨霈防守德安。
适逢湘军围攻大冶,王国才负责右路,连续击败敌军,攻克蕲州。杨霈用一千名四川练勇增援他的军队,进攻九江。咸丰五年,他率部将毕金科在城下作战,取得多次胜利。正值扬霈的军队溃败,王国才返回支援武昌,夜间到达,但不知道城已被攻陷;他率先进入城内,才意识到这一点。敌军从汉阳出动全部兵力来抵抗,王国才突围而出,驻扎在金口,进军大军山。不久驻扎在沌口,与水师合力攻打汉阳,设下伏兵诱敌,将其歼灭。敌军多次袭击金口和沌口,都被击退。攻破大别山的敌军堡垒,被授予竹山协副将,代理郧阳镇总兵。总督官文逼近汉阳,王国才多次参与击败敌军。咸丰六年,各路军队合力进攻,王国才越过壕沟逼近城下,一拥而入,巷战中杀死很多敌军,被加封为总兵,记名简放。收复黄梅,守卫该城,改隶将军都兴阿。咸丰七年,敌军从太湖来犯,他利用空城诱敌进入,斩杀无数。追击至九江对岸,连续攻破敌军的段窑、枫树坳、狗山镇。云南回民叛军势力猖獗,他被调回支援,官文、胡林翼上疏请求留下他,没有派遣。黄梅城地处偏僻狭窄,王国才认为不足以作为屏障,请求守卫双林驿。都兴阿不允许,于是他在城西驻扎,分派副将石清吉守城,敌军多次进攻,都被击退,被授予贵州安义镇总兵。六月,安徽叛军首领陈玉成纠集数十万叛军向上进攻,王国才被围,力战而死,在战场上牺牲。追赠提督,追封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建立专祠,谥号刚介。
虎坤元,字子厚,是四川成都人。他的父亲虎嵩林,咸丰初年,以湖南游击的身份调往广西剿匪,跟随向荣在紫荆山作战,攻打永安,解救桂林、长沙的围困,都有功。他跟随向荣到江南,连续升迁至湖北宜昌镇总兵。他与巡抚吉尔杭阿攻克上海,随后跟随攻打镇江,在宝盖山、仓头、下蜀街、高资等地多次击败敌军,在江南军中被称为老将。
虎坤元十七岁时,跟随父亲参军,勇力过人,战斗总是率先登城,军中称他为‘小虎’。刚到江宁时,他夺取了钟山敌军的堡垒,功绩最大,被升任守备。咸丰四年,攻克高淳、太平,被赐予花翎、鼓勇巴图鲁的勇号,升任川北镇标都司。咸丰五年,支援湾沚,焚烧敌军船只,乘胜攻取芜湖,虎坤元跃上城头,杀死守城敌军,于是攻克了该城。咸丰六年,江宁的敌军出城支援镇江,虎坤元在元旦当天驰至三汊河,击败了敌军。又在下蜀街作战,攻破敌军堡垒,追击敌军直至仙鹤门,被升任建昌镇标游击。他跟随总兵秦如虎支援浙江,而宁国被攻陷,在宣城红林桥遇到敌军,设下伏兵,他亲自率领几名骑兵诱敌,将其击败。进攻宁国未能攻克,返回支援镇江,虎嵩林被敌军围困,他驰入重围救出父亲。正值江南大营溃败,向荣等人退守丹阳,敌军紧追不舍,攻势凶猛,虎坤元与张国樑奋力抵抗,将其击退。随后跟随虎嵩林移驻珥陵,扼守敌军进攻常州的道路。不久,张国樑在五里牌作战,大腿受伤,紧急召唤虎坤元夜间赶到,挑选精锐士兵,天未亮就出发,越过简渎河,向东攻打黄土台敌军堡垒,跃上堡垒城墙,摧毁了敌军的栅栏,大队人马涌入,勇猛的骑兵进行截击,敌军无一人逃脱,连续攻破五座堡垒。张国樑也攻破了河西敌军的堡垒,敌军的攻势才有所减弱。
坤元凭借这个名声被提拔为将领之上,乘胜进军,一个月后解除了金坛的围困,被提升为参将。进攻东坝,填平壕沟,攀登城墙,负伤拼死战斗,亲手斩杀了凶猛的敌人,夺回了城池。又攻克了高淳,被提升为副将。在七年时,参与攻打溧水。敌人多次前来支援,与城内的敌人一起夹击官军。坤元在邬山、拓塘、博望、天里山、小茅山等地连续击败敌人,总共战斗了十多次,消灭了大量敌人,俘虏了伪迓天侯陈士章,在城下激战四昼夜,跃上南门,收复了溧水,被授予贵州定广协副将的职位。又在高阳桥击败了敌人,攻克了湖墅、龙都。张国樑攻打句容,敌人坚守不下,命令坤元前往支援。正好敌人出击,坤元率领数十骑兵突袭,逼近南门,放火烧毁了城楼,大军随后跟进,最终攻克了句容。论功行赏,他被记名总兵,并简放。跟随张国樑攻略镇江,当时敌人从江宁来支援,聚集在七星观、仓头。坤元率领轻骑兵引诱敌人进入埋伏,大败敌人,追击敌人,立刻攻破三座堡垒。敌人退到三汊河,伏兵再次出现,无路可逃。坤元大声呼喊:“放下武器的人免死!杀死敌人首领的人有赏!”有数百人投降。这次战斗中,斩杀了三千多人,淹死了敌人,生擒了三百人。不久在 西堰冈击败了敌人,援敌在仓头、顾家坝筑起堡垒。坤元在山后竖起旗帜作为疑兵,亲自率领小队冲锋,击杀了凶猛的敌人。而敌人派大队人马来抵抗,各路军队包围攻击,趁机全部摧毁了敌人的营地,镇江守敌于是逃走。追击到龙潭,痛击敌人。坤元刚被授予直隶通永镇总兵,文宗亲自批阅了他的谢恩奏疏,说:“听说你父子在军营中非常勇敢。你不到三十岁,已经得到了显赫的官职。务必自我勉励,以满足我的期望。”到此他又得到了朝廷的嘉奖。不久因母亲去世而守丧,但他被允许留在军中。
八年,攻打秣陵关,逼近敌人的巢穴,敌人出来战斗,被打败,穷追不舍,他独自一人冲在最前面,只有游击刘万清跟随,刘万清怀疑有埋伏,阻止他,他不听,一直前进到石桥,被枪击而牺牲,刘万清夺回了他的尸体。和春上奏,说:“坤元从军八载,忠诚勇敢,善于以少胜多,自己成为都守。父子所获得的财物,全部用来养育勇士。因此,旌旗所指之处,无不溃败。历经六次颁发御赐金牌,四次二等伤,十二次一等伤。颈部烧伤,手指脱落,多次濒临死亡。死后,大江南北都为他哀悼。”朝廷下诏优待抚恤,在溧水、湖墅以及牺牲的地方建立专祠,谥号忠壮,追封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他没有娶妻,没有子嗣,由弟弟坤冈继承。这一年,他的父亲嵩林守卫溧水,被敌人攻陷,因失职被免职,因为坤元阵亡的缘故,免于治罪。嵩林回乡协助剿匪,被任命协助治理团练,不久在家中去世。
戴文英,广东罗定人。从行伍中跟随剿灭罗镜凌有功,被提升为千总。咸丰三年,跟随向荣支援江宁。最初到达时进攻,文英与张国樑穿越深林丛苇十多处,秘密袭击雨花台敌营,大败敌人,被赐予色固巴图鲁的称号。咸丰四年,剿灭七桥瓮的敌人,来回冲锋,又与总兵德安攻克敌营。咸丰五年,战斗在高资,都以勇猛著称,连续提升为惠州营都司。咸丰六年,攻打镇江,在京岘山战斗。骑马冲入敌阵,枪杀了众多凶猛的敌人,被提升为南诏营游击。跟随张国樑支援金坛,率领精锐部队过河猛攻,解除了金坛的围困。两江总督怡良推荐他为将才,文英被选中。大军攻克东坝敌营,平定宝堰敌巢,文英率领茅村团练单独负责一路,斩杀和俘获很多敌人,被提升为淮安营参将。咸丰七年,跟随张国樑攻打镇江,驻扎在红花山。敌军大量来犯,文英冲入敌阵,亲手刺杀了几个凶猛的首领,敌军大败,被提升为江南督标中军副将。这年冬天,攻克了镇江府城,被记名总兵。咸丰八年,攻克秣陵关,被授予直隶通永镇总兵。
当时江宁的长围渐渐收紧,敌人想方设法要突破包围,多次冲出冲突。文英跟随张国樑四面围剿,一直到达外壕,烧毁了望楼。皖北的援敌攻陷了溧水,文英与张玉良迅速前往会剿,分别攻打红蓝埠,逼着河炮击,趁夜渡河,踏平了敌营,于是收复了溧水。而敌人又从西路来支援,文英亲自指挥前锋,用劈山炮迎击,骑兵包抄,消灭了大量敌人。恰逢提督邓绍良在宁国被敌人围困,文英迅速支援,在湾沚遭遇敌人,连续战斗都取得胜利,但敌人越来越多,力竭,阵亡。
文英在军中以善战著称,受到张国樑的信赖,刚被提升为专阃就牺牲了。文宗对他感到惋惜,下诏优待抚恤,称赞他战功显赫,攻克溧水,击破援敌,功绩尤为突出,追封骑都尉世职,谥号武烈。
评论说:乌兰泰忠诚勇敢,在军事上成绩卓越,与向荣不和,导致没有成功,当时的舆论大多支持他。邓绍良、周天受在军事上经验丰富,保障了皖南,但军纪不严,最终不能保全浙江地区。张玉良后来崛起,被称为勇猛,江南军队溃败之后,最终没有再振作起来。这些人都是独当一面的人物,以死勤事,他们的成败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双来、瞿腾龙、王国才、虎坤元、戴文英都因善战而闻名,决心以生命消灭敌人,当时的舆论都为他们感到惋惜。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一百八十九-注解
乌兰泰:乌兰泰是清朝末年的一位将领。
长瑞:长瑞,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人,清朝将领,因战功累升至总兵。在广西剿匪中与子长寿一同战死。
长寿:长寿,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人,清朝将领,长瑞之子,与父一同在广西剿匪中战死。
董光甲:董光甲,直隶河间人,清朝将领,武进士出身,因战功累升至总兵,在永安之战中阵亡。
邵鹤龄:邵鹤龄,山东招远人,清朝将领,进士出身,因战功累升至总兵,在追击贼匪时阵亡。
邓绍良:邓绍良是瞿腾龙的一位部将。
蓝翎长:蓝翎长,清朝军职,指担任护军营中的领队官。
护军参领:护军参领,清朝军职,是护军营的高级军官。
营总:营总,清朝军职,负责一个营的军事事务。
翼长:翼长是军队中的一个职位,相当于副将。
绿营:绿营,清朝的一种军事编制,由汉族士兵组成,主要负责地方治安和剿匪。
章京:章京,清朝官职,指各部院、寺、监等机关的官员。
鸟枪护军:鸟枪护军,清朝军职,负责使用鸟枪进行防护的士兵。
回疆:回疆,指今天的新疆地区,历史上曾是回纥、维吾尔等民族居住的地方。
匪炽:匪炽,指匪徒活动猖獗。
诏: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镇将:镇将,指镇守地方的将领。
军政:军政,军事和政治。
卓异:卓异,非常出众,超出常人。
粤东副都统:粤东副都统,指广东地区的副都统,是地方高级军事长官。
精兵:精兵,指训练有素、战斗力强的士兵。
武宣:武宣,指广西武宣县,历史上曾是军事要地。
象州:象州,指广西象州县,历史上曾是军事要地。
曲徇:曲徇,偏袒,迎合。
奏:奏,向上级报告,呈递奏章。
疏:疏,向上级陈述意见或请求的文书。
覈奏:覈奏,审查并呈递奏章。
赛尚阿:赛尚阿,清朝官员,曾任广西巡抚,参与剿匪。
桂平新墟:桂平新墟,指广西桂平县新墟,历史上曾是军事要地。
莫村:莫村,指广西莫村,历史上曾是军事要地。
双髻山:双髻山,指广西的双髻山,历史上曾是军事要地。
猪仔峡:猪仔峡,指广西的猪仔峡,历史上曾是军事要地。
风门坳:风门坳,指广西的风门坳,历史上曾是军事要地。
槓岭:槓岭,指广西的槓岭,历史上曾是军事要地。
昭平:昭平,指广西昭平县,历史上曾是军事要地。
水窦:水窦,指广西的水窦,历史上曾是军事要地。
圞岭:圞岭,指广西的圞岭,历史上曾是军事要地。
平南:平南,指广西平南县,历史上曾是军事要地。
永安州:永安州,指广西永安州,历史上曾是军事要地。
梧州:梧州,指广西梧州市,历史上曾是军事要地。
平乐:平乐,指广西平乐县,历史上曾是军事要地。
桂林:桂林是广西的一个城市。
昭平山中:昭平山中,指广西昭平山区,历史上曾是军事要地。
阳朔:阳朔,指广西阳朔县,历史上曾是军事要地。
喀什噶尔:喀什噶尔,指新疆喀什地区,历史上曾是军事要地。
叛回:叛回,指反抗清朝统治的回族。
张格尔:张格尔,指19世纪初新疆地区的一个叛乱领袖。
骑都尉:骑都尉是中国古代军队中的高级武官职位。
世职:世职,指可以世袭的官职。
提督:清朝地方军事长官,负责一省或数省的军事事务
云骑尉:云骑尉是中国古代军队中的高级武官职位。
谥:谥是古代帝王、贵族死后给予的尊号。
勇烈:勇烈,勇敢刚烈。
威确:威确,威武刚毅。
扬勇巴图鲁:扬勇巴图鲁,清朝对有功将领的荣誉称号。
协副将:协副将,清朝军职,是地方中级军事长官。
援:援助,支援。
擢:提升官职。
镇总兵:地方军事长官,负责一镇的军事事务
所部:自己所管辖的部队
从:跟随,随从
向荣:向荣是清朝末年的一位将领。
江南:江南是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分剿:分别围剿
踞:占据
贼:贼在这里指反叛的军队或盗匪。
伏:埋伏
议罪:讨论定罪
隶:隶属于,属于。
窥伺:暗中观察,伺机行动
东坝:东坝可能指的是位于中国江苏省镇江市的一个地名。
克:攻克,占领。
采石:地名,位于安徽省
疏陈:上书陈述
乞免罪:请求免除罪行
允之:答应
窥:暗中观察,伺机行动
徽州:地名,位于安徽省
宁国:宁国是安徽省的一个地名。
黄池:地名,位于安徽省
酋:首领
石国宗:人名,太平天国将领
疑兵:制造假象以迷惑敌人的军队
乘夜:在夜间
俟:等待
骤发:突然发动攻击
嘉:赞赏,嘉奖
顶戴:清朝官员的官帽
复:恢复
窥浙境:企图侵犯浙江省
驰往:迅速前往
统:统领,指挥
简精锐:挑选精锐
要隘:险要的关口
伺击:等待并攻击
婺源:地名,位于江西省
黟:地名,位于安徽省
石埭:地名,位于安徽省
提督衔:提督的官衔
窥南陵:暗中观察南陵
进屯:进驻
湾沚:湾沚是位于中国安徽省的一个地名。
捻匪:指捻军,一种农民起义军
马步:骑兵和步兵
鵕:通“鹜”,指鸟,此处指敌人
燔:焚烧
殉难:为国捐躯
长沙:长沙是湖南省的省会。
屏:屏障,保护
扼:控制,把守
既而:不久之后
梗绝:阻断,中断
庙埠:地名,位于安徽省
署:代理,暂代。
节制:指挥调度
籍隶:属于
练勇:训练勇猛的士兵
游击:清朝军队中的一种职位,低于副将
充统将:担任统领
殒:牺牲
赐号:皇帝赐予的称号。
沙拉吗依巴图鲁:蒙古语,意为“勇敢的战士”
规:攻占
檄:檄是一种古代军事文书,用于发布命令或通告。
助剿:协助围剿
记名:记录在名册上,表示已经任命但未实际到任。
窜:逃窜
引去:撤退
加提督衔:增加提督的官衔
督办:负责监督办理
防剿:防御和围剿
劾:弹劾,指责
白:申诉,辩解
疏请:上书请求
附祀:附在祭祀名单中。
表忠祠:纪念忠臣的祠堂
遗骸:遗留下的尸体
文宗:清代皇帝,即咸丰帝。
员外郎:清朝官职
疏请附祀表忠祠:上书请求将邓绍良附祭于表忠祠
积功:累积功绩
遇战:在战斗中
益众:更加众多
被十馀创:被十多处受伤
刚介:刚正不阿
从征:随军出征
转战:辗转作战,到处征战。
巴县人:巴县人,指四川巴县的人
剿贼:指消灭或驱逐叛乱分子或敌军。
授:任命
捣:捣毁
擒斩:擒获并斩杀
纵火攻之:放火攻击
犯:侵犯
毁:摧毁
以:因为
主扼:主张把守
趋:前往
遣:派遣
进:进攻
遣将:派遣将领
击走:击退并赶走
坐:因为
褫勇号:剥夺勇号
革职:免职
留任:保留职位
亟:紧急
请归:请求归属
募:招募
仓猝:匆忙
遣去:派遣离开
殉:殉难,为国捐躯
督队:指挥部队
守北门:守卫北门
火器:火药武器
城陷:城池被攻陷
巷战:在街巷中进行的战斗
死之:战死
忠壮:忠诚刚壮
殉节:为国捐躯
合建专祠:共同建立专祠
行伍:行伍是指古代军队的编制,即步兵。
累擢:连续晋升官职。
向荣军:指清朝将领向荣所率领的军队。
巴图鲁:蒙古语,意为勇士。
偕:一起,共同。
会:恰逢,正好。
督:监督,指挥。
乘:趁着,利用。
垒:堡垒,防御工事。
屯:驻扎。
驰:快速行进。
要击:截击,伏击。
洊保:连续保举,连续推荐。
械斗:因争执而发生的武装斗殴。
伏兵:预先埋伏的士兵。
剿:讨伐,剿灭。
慊:满意。
副将:副将是指在军队中担任高级将领的职位,通常为正将之下的第二位将领。
抚标中军参将:抚标是地方军队的标志,中军参将是其中的高级军官。
解围:解除包围。
婴城:守城。
婴:环绕,围绕。
免其处分:免除他的处罚。
昭忠祠:纪念忠烈的祠堂。
专祠:专祠是为纪念某位重要人物而建立的祠堂。
克什克特恩氏:蒙古族姓氏。
镶蓝旗:清朝蒙古八旗之一。
骁骑校:军队中的中级军官。
江西抚标中军参将:江西地方军队的高级军官。
赐号唐木济特依巴图鲁:被赐予唐木济特依巴图鲁的称号。
进剿:进攻并剿灭。
婴城固守:坚守城池。
逾月乃陷:超过一个月才被攻陷。
入祀昭忠祠:被追认为昭忠祠的祭祀对象。
团练:指地方上的一种军事组织,由地方豪绅、地主等招募或组织的地方武装力量,用于维护地方治安和抵抗外敌。
李元度:清代将领,曾任湖南巡抚,以军事才能著称。
知府:古代官职,地方行政长官,负责一府的行政和司法事务。
元度罢去:指李元度被免职。
道员:古代官职,地方行政官员,相当于现在的专员。
千秋关:位于江西省与浙江省交界处的一座关隘,历史上是军事要地。
严州:古代行政区划名,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西部。
广信:古代行政区划名,位于今江西省上饶市。
常山:古代行政区划名,位于今浙江省衢州市。
宁、绍:指今浙江省的宁波和绍兴地区,历史上以富庶著称。
甬道:指狭窄的通道,此处指从宁波、绍兴到杭州的陆路通道。
涌金门:杭州城门名,位于钱塘江边。
张国樑:张国樑是清朝末年的一位将领。
粤将:指来自广东省的将领。
蜀将:指来自四川省的将领。
虎坤元:虎坤元是清朝末年的一位将领。
周天培:清代将领,以勇猛著称。
黾勇巴图鲁:清代对勇猛将领的荣誉称号。
溧水:溧水是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一个地名。
句容:句容是位于中国江苏省镇江市的一个地名。
三江口协副将:古代官职,军事职务,负责协防三江口地区。
浦口:古代行政区划名,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北郊,长江北岸。
九洑洲:位于长江中的一个岛屿,历史上是军事要地。
肃州:古代行政区划名,位于今甘肃省酒泉市。
江南大营:清代在江南地区设立的一个军事指挥机构。
何桂清:清代官员,曾任两江总督。
平番营守备:古代官职,军事职务,负责平定番族叛乱。
吉尔杭阿:清代将领,曾任江南提督。
黑孜布依:地点名,具体位置不详。
拜唐阿:清代官职,为武官的一种,负责宫廷警卫。
銮仪卫治仪正:清代官职,负责宫廷仪仗队的管理。
甘肃碾伯营都司:古代官职,军事职务,负责甘肃碾伯营的军事事务。
秦州营游击:古代官职,军事职务,负责秦州营的军事事务。
骆驼脖子:地点名,具体位置不详。
钦差大臣:清代官职,皇帝派出的使者,负责处理重大事务。
扬州:扬州是江苏省的一个城市。
琦善:琦善是清朝的一位将领。
德兴阿:清代官员,曾任两江总督。
瞿腾龙:瞿腾龙可能指的是一位将领的名字。
字在田:字是古代文人的一种别称,瞿腾龙的字在田,表示他的个性或追求。
湖南善化人:善化是湖南省长沙市的一个地名,瞿腾龙是湖南善化人,说明他的籍贯。
千总:千总是中国古代军队中的一种军职,相当于现在的营长。
瑶匪:瑶匪是指瑶族地区的盗匪,这里指瞿腾龙曾经剿灭的瑶族盗匪。
赵金龙:赵金龙是当时的一个盗匪头目。
乾州苗:乾州和苗是指乾州地区的苗族,这里指瞿腾龙曾经剿灭的苗族盗匪。
古丈坪营都司:古丈坪营都司是瞿腾龙曾经担任的官职。
署镇筸镇标游击:署镇筸镇标游击是瞿腾龙曾经担任的官职。
咸丰元年:咸丰元年是清朝咸丰皇帝的元年,即1851年。
标兵:标兵是清朝军队中的一种编制,相当于现代的连队。
广西剿匪:广西剿匪是指瞿腾龙在咸丰元年率领军队前往广西剿灭盗匪。
武宣桐木:武宣桐木是广西的一个地名。
马鞍山:马鞍山是广西的一个地名。
永安古排塘:永安古排塘是广西的一个地名。
文昌门:文昌门是桂林的一个城门。
莽阿巴图鲁:莽阿巴图鲁是清朝皇帝赐予瞿腾龙的荣誉称号。
永绥协副将:永绥协副将是瞿腾龙在桂林剿匪有功后晋升的官职。
宁远:宁远是湖南省的一个地名。
耒阳:耒阳是湖南省的一个地名。
永兴:永兴是湖南省的一个地名。
安仁:安仁是湖南省的一个地名。
苗兵:苗兵是指苗族士兵。
地雷:地雷是一种爆炸性武器。
圮:圮是指倒塌、毁坏。
总兵衔:总兵衔是清朝军队中的一种高级军职。
武昌:武昌是湖北省的一个城市。
郧阳镇总兵:郧阳镇总兵是王国才在湖北战役中晋升的官职。
江宁:江宁是江苏省南京市的一个古称。
山东:山东是中国的一个省份。
河南:河南是中国的一个省份。
高邮:高邮是江苏省的一个城市。
三汊河:三汊河是江苏省的一个地名。
双来:双来可能指的是一位将领的名字。
巨椿:巨椿是一种大型的木桩,用于防御。
瓜洲:瓜洲是江苏省扬州市的一个古称。
安庆:安庆是安徽省的一个城市。
运河南岸:运河南岸是指京杭大运河的南岸。
川练:川练是指四川的练勇,即地方武装。
九江:九江是江西省的一个城市。
黄梅:黄梅是湖北省的一个地名。
荆州:荆州是湖北省的一个城市。
龙会桥:龙会桥是荆州的一个地名。
马湟山:马湟山是湖北省的一个地名。
官文:官文是清朝的一位将领。
杨霈:杨霈是清朝的一位将领。
德安:德安是湖北省的一个地名。
大冶:大冶是湖北省的一个地名。
蕲州:蕲州是湖北省的一个地名。
毕金科:毕金科是王国才的部将。
扬霈师:扬霈师是指杨霈的军队。
金口:金口是湖北省的一个地名。
沌口:沌口是湖北省的一个地名。
大别山:大别山是中国的一个山脉。
竹山协副将:竹山协副将是王国才在湖北战役中晋升的官职。
都兴阿:都兴阿是清朝的一位将领。
双林驿:双林驿是湖北省的一个地名。
云南回匪:云南回匪是指云南地区的回族盗匪。
陈玉成:陈玉成是太平天国的一位将领。
嵩林:嵩林是虎坤元的父亲。
川北镇标都司:川北镇标都司是虎坤元在江南战役中晋升的官职。
芜湖:芜湖是安徽省的一个城市。
仙鹤门:仙鹤门是安徽省的一个地名。
建昌镇标游击:建昌镇标游击是虎坤元在江南战役中晋升的官职。
秦如虎:秦如虎是清朝的一位将领。
宣城红林桥:宣城红林桥是安徽省的一个地名。
珥陵:珥陵是江苏省的一个地名。
黄土台:黄土台是江苏省的一个地名。
坤元:坤元在此处指的是一位将领的名字,即虎坤元。
参将:参将是中国古代军队中的中级将领,相当于现代军队中的上校或准将。
金坛:金坛是位于中国江苏省镇江市的一个地名,此处可能指的是金坛城。
高淳:高淳是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一个地名。
湖墅:湖墅可能指的是位于中国江苏省镇江市的一个地名。
龙都:龙都可能指的是位于中国江苏省镇江市的一个地名。
总兵:总兵是中国古代军队中的高级将领,相当于现代军队中的中将。
七星观:七星观可能指的是位于中国江苏省镇江市的一个地名。
仓头:仓头可能指的是位于中国江苏省镇江市的一个地名。
顾家坝:顾家坝可能指的是位于中国江苏省镇江市的一个地名。
罗定:罗定是位于中国广东省的一个地名。
罗镜凌:罗镜凌可能指的是一位将领的名字。
色固巴图鲁:色固巴图鲁是清朝时期对功臣的一种封号。
七桥瓮:七桥瓮可能指的是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一个地名。
高资:高资可能指的是位于中国江苏省镇江市的一个地名。
京岘山:京岘山是位于中国江苏省镇江市的一个地名。
南诏营:南诏营可能指的是南诏时期的一个军队编制。
淮安营:淮安营可能指的是位于中国江苏省淮安市的一个军队编制。
江南督标中军副将:江南督标中军副将是清朝时期的一个高级军事职位。
长围:长围指的是长期围困敌军的战术。
专阃:专阃是指军事指挥官的职位。
皖北:皖北是指中国安徽省的北部地区。
浙境:浙境是指中国浙江省的地区。
王国才:王国才可能指的是一位将领的名字。
戴文英:戴文英是清朝末年的一位将领。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一百八十九-评注
坤元以是名出诸将上,乘胜进兵,逾月遂解金坛之围,擢参将。
此句描绘了坤元凭借其英勇和才能,脱颖而出,成为众将之首,率军迅速解围金坛,并因此被擢升为参将。体现了古代将领的英勇与智慧,以及军事才能的体现。
进攻东坝,填壕登城,负创力战,手斩悍贼,复之。
此句展现了坤元在东坝战役中的英勇表现,他身负重伤,仍勇猛作战,亲手斩杀敌军凶猛的将领,夺回失地。体现了古代将领的坚韧不拔和英勇无畏。
又克高淳,以副将侭先升用。
此句说明坤元在克复高淳后,因功被提拔为副将,展现了古代军功至上的选拔制度。
七年,会攻溧水。贼屡来援,与城贼夹攻官军。
此句描述了坤元在七年会攻溧水时的战况,敌军多次来援,与城内敌军夹击官军,体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与激烈。
坤元迭破之於邬山、拓塘、博望、天里山、小茅山,凡十馀战,歼戮无算,擒伪迓天侯陈士章,鏖斗城下四昼夜,跃登南门,复溧水,授贵州定广协副将。
此句详细描述了坤元在溧水战役中的英勇表现,他连续击败敌军,生擒敌将,最终夺回溧水,并因此被授予贵州定广协副将,体现了古代将领的军事才能和战功。
又败贼於高阳桥,克湖墅、龙都。
此句说明坤元在后续战役中继续取得胜利,攻占重要城池,展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
张国樑攻句容,贼坚守未下,檄坤元往助。
此句描述了坤元在张国樑攻句容战役中的支援行动,体现了古代将领之间的协同作战。
值贼出扑,率数十骑突之,进逼南门,纵火焚城楼,大军继之,遂克句容。
此句描绘了坤元在句容战役中的英勇表现,他率领数十骑兵突袭敌军,焚烧城楼,为大军攻城创造了有利条件。
叙功,以总兵记名简放。
此句说明坤元因功被记名简放为总兵,体现了古代军功至上的选拔制度。
从国樑规镇江,时贼由江宁来援,蚁聚七星观、仓头。
此句描述了坤元在镇江战役中的战况,敌军从江宁来援,聚集在七星观和仓头,体现了古代战争的复杂性和激烈性。
坤元以轻骑诱敌入伏中,大败之,追击,立破三垒。
此句展现了坤元在镇江战役中的智谋和勇敢,他利用轻骑诱敌,成功击败敌军,并追击敌军,攻破敌军三垒。
贼退至三汊河,伏兵又起,无去路。
此句描述了敌军在退至三汊河时,遭遇伏兵,陷入绝境。
坤元大呼:“弃戈者免死!杀贼首者赏!”降者数百人。
此句展现了坤元在敌军无路可退时的英勇表现,他通过激励敌军投降,成功减少了敌军的抵抗。
是役斩馘及淹毙者三千有奇,生擒三百。
此句说明了坤元在此次战役中的辉煌战果,斩杀和淹毙敌军三千多人,生擒敌军三百人。
寻败贼於西堰冈,援贼复於仓头、顾家坝筑垒。
此句描述了坤元在后续战役中的表现,他连续击败敌军,敌军再次在仓头和顾家坝筑垒。
坤元於山后树帜为疑兵,自率小队冲锋,殪悍贼。
此句展现了坤元在敌军筑垒时的智谋和勇敢,他利用疑兵之计,亲自率小队冲锋,击杀敌军凶猛的将领。
而贼以大队来拒,诸军环击,乘势全毁贼营,镇江守贼遂遁。
此句描述了坤元在敌军大队来拒时的英勇表现,他与其他将领协同作战,成功摧毁敌军营寨,迫使镇江守敌溃逃。
追至龙潭,痛歼之。
此句说明了坤元在追击敌军至龙潭时的表现,他与其他将领共同痛击敌军。
坤元甫授直隶通永镇总兵,文宗手批其谢恩疏曰:“闻汝父子在军营甚为奋勇。汝年未三十,已膺显秩。务自勉励,以副朕望。”至是复下部优叙。
此句描述了坤元被授予直隶通永镇总兵的荣誉,以及皇帝对他的嘉奖和期望,体现了古代皇帝对功臣的重视和信任。
寻丁母忧,夺情留军。
此句说明了坤元在母亲去世后,为了国家大义,选择夺情留军,体现了古代将领的忠诚与担当。
八年,攻秣陵关,逼贼巢为垒。
此句描述了坤元在八年攻占秣陵关时的战况,他逼迫敌军筑垒,体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与激烈。
贼出斗,败之,穷追,单骑独前,惟游击刘万清从,疑有伏,止之,勿听,进至石桥,中枪而殒,万清夺其尸还。
此句描述了坤元在攻占秣陵关时的英勇表现,他单骑独前,勇猛无比,最终不幸中枪牺牲,其部下刘万清夺回其遗体。
和春疏闻,言:“坤元从军八载,忠勇性成。善以少击众,自为都守。父子所入之赀,悉以养勇士。故旌旗所指,无不披靡。历经颁给御赐金牌六次,受二等伤四次,头等伤十二次。灼颈落指,濒死者屡矣。既殁,大江南北同声悼惜。”诏从优恤,於溧水、湖墅及死事地方建专祠,谥忠壮,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
此句详细描述了坤元在军中的英勇表现和战功,以及他在牺牲后的哀荣和追封,体现了古代将领的英勇和忠诚。
未娶无子,以弟坤冈袭。
此句说明了坤元在生前未娶无子,其弟坤冈继承了他的职位。
是年,其父嵩林守溧水,为贼陷,坐褫职,以坤元阵亡故,获免治罪。
此句描述了坤元的父亲在坤元阵亡后,因守溧水失败而被褫职,但由于坤元的牺牲,最终免于治罪。
嵩林回籍助剿滇匪,命襄治团练,寻卒於家。
此句说明了坤元的父亲在回籍后协助剿匪,并襄治团练,最终在家乡去世。
戴文英,广东罗定人。
此句介绍了戴文英的籍贯,为广东罗定人。
由行伍从剿罗镜凌十八有功,擢千总。
此句说明了戴文英在剿匪中的表现,因功被擢升为千总。
咸丰三年,从向荣援江宁。
此句描述了戴文英在咸丰三年跟随向荣援江宁的战事。
初至进攻,文英偕张国樑穿越深林丛苇十馀处,潜袭雨花台贼营后,大败之,赐号色固巴图鲁。
此句描绘了戴文英在初至江宁时的英勇表现,他协助张国樑潜袭敌军,取得胜利。
四年,剿贼七桥瓮,往来冲锋,又偕总兵德安破贼营。
此句说明了戴文英在四年剿匪中的表现,他多次冲锋陷阵,协助德安破敌。
五年,战高资,皆以勇锐称,累擢惠州营都司。
此句描述了戴文英在五年战高资时的英勇表现,因其勇猛被擢升为惠州营都司。
六年,攻镇江,战於京岘山。
此句说明了戴文英在六年攻占镇江时的战事。
驰马入贼阵,枪毙悍贼甚多,擢南诏营游击。
此句描述了戴文英在镇江战役中的英勇表现,他驰马入敌阵,枪毙敌军多名,因功被擢升为南诏营游击。
从张国樑援金坛,率精锐过河奋击,解金坛之围。
此句说明了戴文英在援金坛战役中的表现,他率领精锐部队解围金坛。
两江总督怡良荐举将才,文英与其选。
此句描述了戴文英因军功被两江总督推荐,并被选中。
大兵克东坝贼垒,平宝堰贼巢,文英率茅村团练独当一路,斩获多,擢淮安营参将。
此句说明了戴文英在东坝和宝堰战役中的表现,他率领团练取得胜利,被擢升为淮安营参将。
七年,从张国樑攻镇江,驻红花山。
此句描述了戴文英在七年从张国樑攻占镇江时的战事。
贼众来扑,文英冲入贼中,手刺杀悍酋数人,贼大败,擢江南督标中军副将。
此句描绘了戴文英在镇江战役中的英勇表现,他冲入敌阵,手刃敌军首领,取得胜利。
是年冬,攻克镇江府城,记名总兵。
此句说明了戴文英在镇江府城战役中的表现,他攻克镇江府城,被记名总兵。
八年,克秣陵关,授直隶通永镇总兵。
此句描述了戴文英在八年攻占秣陵关后的晋升,被授予直隶通永镇总兵。
时江宁长围渐合,贼百计溃围,屡出冲突。
此句描述了江宁战役的激烈情况,敌军多次试图突破包围圈。
文英从张国樑四面兜剿,直抵外壕,焚毁望楼。
此句说明了戴文英在江宁战役中的表现,他协助张国樑四面围剿敌军,直抵外壕,焚烧敌军望楼。
皖北援贼陷溧水,文英偕张玉良驰赴会剿,分攻红蓝埠,逼河炮击,乘夜渡河,踏平贼垒,遂复溧水。
此句描述了戴文英在溧水战役中的表现,他协助张玉良会剿敌军,成功夺回溧水。
而贼复自西路来援,文英自督前队,以劈山炮迎击,骑兵包抄,毙贼无算。
此句说明了戴文英在敌军再次来援时的表现,他亲自督战,利用劈山炮和骑兵包抄,击毙大量敌军。
会提督邓绍良在宁国为贼所困,文英驰援,遇贼於湾沚,连战皆捷,而贼至愈众,力竭,殁於阵。
此句描述了戴文英在宁国战役中的表现,他驰援邓绍良,与敌军连战皆捷,最终因敌军数量众多而力竭牺牲。
文英在军中以善战名,为张国樑所倚,甫擢专阃而殒。
此句说明了戴文英在军中以善战著称,深受张国樑的倚重,但在擢升为专阃后不幸牺牲。
文宗惜之,优诏赐恤,称其所向有功,克溧水,破援贼,功为尤著,予骑都尉世职,谥武烈。
此句描述了戴文英牺牲后的哀荣,皇帝对其表示哀悼,并追封骑都尉世职,谥号为武烈。
论曰:乌兰泰忠勇冠军,与向荣不合,致无成功,时论多右之。
此句为对乌兰泰的评价,认为他忠勇无比,但因与向荣不合而未能成功,时人对其多加赞誉。
邓绍良、周天受老於军事,保障皖南,军律不严,终不能保全浙境。
此句对邓绍良和周天受的评价,认为他们在军事上经验丰富,但军律不严,最终未能保全浙境。
张玉良后起,号骁健,江南师溃之后,竟不复振。
此句对张玉良的评价,认为他后来崛起,勇猛无比,但在江南师溃之后,未能再振作起来。
诸人皆当一面,以死勤事,其成败有足鉴者。
此句总结了上述人物的特点,认为他们都曾在军事上一面作战,以死勤事,他们的成败都值得借鉴。
双来、瞿腾龙、王国才、虎坤元、戴文英并以善战名,志决身歼,时论惜焉。
此句总结了双来、瞿腾龙、王国才、虎坤元、戴文英等人的特点,认为他们都以善战著称,英勇无畏,但他们的牺牲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