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一百八十三

作者: 赵尔巽(1844年-1927年),清代著名历史学家。作为清史的编撰者之一,他在清朝历史研究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赵尔巽编写的《清史稿》成为了后世研究清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20世纪初)。

内容简要:《清史稿》是赵尔巽根据丰富的史料和个人研究,所编纂的清朝历史书籍。书中详细记录了清朝自建立到灭亡的政治、军事、外交、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全书通过对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描述,展现了清朝的盛衰和历史进程。它对后世研究清朝历史、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是研究清朝历史的基本参考书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一百八十三-原文

吴文镕 潘铎邓尔恒

吴文镕,字甄甫,江苏仪徵人。

嘉庆二十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屡膺文衡,称得士。

六迁为翰林院侍读学士。

督顺天学政,剔弊清严,在任累擢詹事、内阁学士。

召回京,署礼部侍郎,寻实授。

调刑部,兼署户部侍郎。

迭命偕大学士汤金钊赴安徽、浙江、江苏及南河按事。

道光十九年,出为福建巡抚,时方严烟禁,英吉利窥伺沿海,偕总督邓廷桢筹防,敌兵至,不得逞。

二十年,调湖北巡抚,未行,暂护闽浙总督。

明年,入觐,改江西巡抚。

值岁祲,力筹抚血卩,裁减漕丁陋规。

在江西数年,举廉惩贪,吏治清明。

捕教匪戴理剑等,及南安、赣州会匪,并置诸法。

二十八年,调浙江巡抚。

入境过衢州,廉得游击薛思齐贪劣,劾戍新疆;又劾不职县令五人。

因官多调摄,徒烦交代,政无考成,奏革其弊,风气为之一变。

以覈办清查,本省官吏不可信,请简派户部司员来佐理,诏不许。

未几,命偕侍郎季芝昌清查浙江盐务,奏筹变通章程以专责成,除浮费为要务,盐课日有起色。

浙东渔山岛为盗薮,檄水师捕获百馀人,毁其巢。

二十九年,大水,文镕以遇灾恐惧,上疏自劾请罢,诏以其言近迂,严斥之。

文镕亲赴嘉、湖诸属察灾轻重,力行赈抚。

秀水令江忠源勤廉称最,治赈治盗及塘工皆倚办,以忧去。

文镕叹曰:‘贤如江令,可令其无以归葬乎?’自支养廉五百两畀之,奏办赈功,以忠源首列。

三十年,海塘连决,文镕驰勘,落水几殆,自劾疏防,革职留任。

塘工竣,复职。

擢云贵总督。

咸丰元年,入觐,文宗甚重之,嘉其忠诚勇於任事,勖以察情伪,惜身体,文镕益感奋。

永昌边外夷匪肆掠,久不靖,文镕至,檄土守备左大雄深入搜捕,擒斩数百,匪遁雪山外。

粤匪日炽,文镕疏论提督向荣冒功讬病,恐误军事,诏选将才,奏保游击巴扬阿等九人。

贵州黎平知府胡林翼治团练剿土匪,令得便宜从事,疏荐之。

江忠源在广西军中,文镕致书曰:‘永安贼不灭,若窜湖南,不可制矣!’

二年,调闽浙总督,未行,而粤匪果由湖南北窜,破武昌。

三年春,遂踞江宁,东南大震。

云南永昌回匪亦蠢动,文镕调兵扼险,亲驻寻甸督剿。

寻调湖广总督。

粤匪方自下游上窜,连陷黄州、汉阳。

文镕九月抵任,是日田家镇诸军失利,武昌戒严,城昼闭,居民一夕数惊。

巡抚崇纶欲移营城外为自脱计,文镕誓与城存亡,约死守待援,议不合。

贼已逼城,文镕坐城上激厉将士,守数旬,围解。

崇纶转以闭城坐守奏劾,诏促进复黄州。

文镕方调胡林翼率黔勇来会剿,又约曾国藩水师夹攻,拟俟两军至大举灭贼。

崇纶屡龁之,趣战益急。

文镕愤甚,曰:‘吾受国恩厚,岂惜死?以将卒宜选练,且冀黔、湘军至,收夹击之效。今不可待矣!’

四年正月,督师进薄黄州,屯堵城。

大雪,日行泥淖,拊循士卒,而辎粮不时至。

贼分路来犯,都司刘富成击却之。

贼复大至,文镕挥军力战,后营火起,众溃,投塘水死之。

崇纶奏称失踪,署总督台涌至,乃得实以闻。

诏依总督阵亡例赐恤,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谥文节,祀京师昭忠祠。

逾数月,曾国藩进兵黄州,访询居民,备言战殁状,皆流涕。

於是疏陈当时无水师,不能制贼。

文镕筹置之难,为崇纶倾陷牵掣,以至於败;且讳死状,欲以诬之。

文宗震怒,逮崇纶治罪,文镕志节乃大白。

同治中,湖北请建专祠。

潘铎,字木君,江苏江宁人。

道光十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改兵部主事,充军机章京。

洊升郎中,迁御史。

二十年,出为湖北荆州知府,擢江西督粮道。

历广东盐运使、四川按察使、山西布政使,署巡抚。

二十八年,擢河南巡抚。

时议漕粮酌改折色,铎疏言:‘户部有南漕折价交河南等省采买之议,是他省且须在河南采买。若将本省额徵之米分别改徵折色,於政体两歧,於仓储有损无益。河南历年办运踊跃,一经改徵,转滋流弊,循旧章为便。’议遂寝。

贾鲁河经祥符朱仙镇,为商贾舟楫所集。

自黄河决於中牟,贾鲁河淤塞,责工员赔濬,久未复。

铎勘镇街南北淤最甚,议大濬,请率属捐银五万两兴办;又奏择要增培沁河民堤以资捍御:并如所请行。

咸丰元年,坐所荐陈州知府黄庆安犯赃,降二级调用,授山西按察使。

二年,迁湖南布政使。

粤匪方由湖南北窜,汉阳、武昌相继陷,巡抚张亮基擢署总督,以铎暂代之,命赴岳州督防。

三年,巡抚骆秉章至,乃以病乞罢,许之。

直隶总督讷尔经额疏荐,诏赴山西会办防剿事宜。

寻因前在湖南布政使任内岳州等城失守,下部议,俟补官日降二级调用。

复以病乞退,居山西久之。

十一年,予二品顶戴,起署云贵总督。

云南回、汉相仇,稔乱已久。

巡抚徐之铭倾险,挟回自重,总督张亮基为所齮龁去。

布政使邓尔恒擢陕西巡抚,行至曲靖,之铭嗾副将何有保遣党戕害,以盗杀闻,命铎往治之。

亮基亦被命赴滇督办军务。

时之铭已为回众所挟持,所陈奏多夸诞,莫可究诘。

铎、亮基先后取道四川,与骆秉章筹商,冀资其兵力以规进取。

四川乱亦未平,遽不得要领。

滇将林自清为亮基旧部,与回众不协,率所部入川。

之铭虑亮基至於己不利,嗾回众扬言拒之,亮基益观望。

铎秉性忠正,诏屡敦促,命赴贵州按事,遂由黔入滇,仅从仆数人。

在途或以危词相怵,不之顾。

同治元年九月,抵任,治邓尔恒被戕之狱。

何有保已前死,捕凶犯诛之。

见抚局初定,省城稍安,屡密疏陈:‘徐之铭尚能抚回,被劾各款,请俟张亮基到后会同查办。’

又云:‘马如龙求抚出於诚心,岑毓英鲠直有战功,加以阅历,乃有用之材。’

铎意欲因势利导,徐图补救。

於是诏亮基移署贵州巡抚,滇事专责铎与之铭,盖羁縻之也。

回人掌教马德新,之铭所谄事。

初见铎貌为恭顺,后渐跋扈。

武职多越级僣用翎顶,之铭所擅赏,铎面斥之。

元新营参将梁士美乃临安土豪,不与回教联和。

马如龙誓欲剿灭,铎不可,强出师,与岑毓英同败归,欲添调兵练,铎复阻之。

回绅田庆馀议设公局,通省粮赋税釐悉归之,文武职官亦由公举,铎以非政体斥止,由是马如龙等皆不悦。

马荣者,迤西回酋杜文秀之党,之铭檄署武定营参将。

二年正月,荣忽率二千人至省城,踞五华书院,铎令出,迁延三日,乃亲往谕遣,荣抗恣不听,其所部回练遽攒刺,铎临殒骂不绝口。

云南知府黄培林、昆明知县翟怡曾同被害。

荣遂纵兵大掠,官衙民居悉遍。

惟岑毓英勒兵守藩署,之铭遁往潜匿。

越两日,毓英始殓铎尸。

回众拥马德新为总督。

马如龙在临安,闻警驰至,马荣已率众携所掠散去。

如龙杀馀匪数十人及附乱者百馀,谓马德新不当为总督,取关防授之铭兼署。

之铭以巡抚让如龙,如龙不受,遂令署提督,一切拱手听之。

事闻,诏嘉铎‘万里赴滇,不避艰险,见危授命,大节懔然’。

依总督阵亡例赐恤,赠太子太保,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入祀云南昭忠祠,谥忠毅。

子四人,并录授京职。

当铎之亲谕马荣也,约之铭同往,竟不至。

事定,疏奏诿为杜文秀勾结武定匪犯省城,又讳匿马荣委署参将事。

论者谓荣之为乱,之铭实与知之。

於是褫之铭职,听候治罪。

授劳崇光总督,贾洪诏巡抚,皆不能至。

云南军事分隶於马如龙、岑毓英,崇光驻贵阳遥制之,至五年,始入滇履任。

马荣已先为如龙等剿除,之铭亦死,迄未就逮云。

邓尔恒,字子久,江苏江宁人,总督廷桢子。

道光十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出为湖南辰州府知府。

父忧,服阕,补云南曲靖府。

平寻甸叛回马二花,弥勒土匪吴美、朱顺,招抚昆阳回匪,甚有声绩,擢盐法道,累迁按察使、布政使。

咸丰十一年,擢贵州巡抚,未行,调陕西。

徐之铭袒回,营将多与通。

副将何有保者,之铭私人,尤不法。

虑尔恒入觐发其罪,讽有保害之以灭口。

尔忄互行次曲靖,宿於知府署。

有保使其党史荣、戴玉棠伪为盗,戕之,掠其行橐。

有保索所劫物不得,执拷二人。

玉棠潜逸,纠党攻杀有保。

铎至,擒二人诛之。

诏尔恒依阵亡例赐恤,予骑都尉世职,谥文悫。

论曰:吴文镕由卿贰出膺疆寄,凡十馀年,风采严峻,时推其治行亚於林则徐。

潘铎亦负端人之望。

二人者晚任艰危,并受事於岌岌之日,守正不阿,尽瘁完节,不可复以成败苛论矣。

其死也,皆由同官所构陷。

国家於岩疆要地,督抚同驻,岂非以资钤制,备不虞哉!

然推诿牵掣,因之而生;甚且倾轧成衅,贻祸封疆。

楚、滇覆辙,盖其昭著者也。

至光绪中,其制始改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一百八十三-译文

吴文镕,字甄甫,是江苏仪征人。嘉庆二十四年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予编修职务。多次担任文衡,被誉为得到人才。经过六次升迁,成为翰林院侍读学士。负责顺天学政,剔除弊端,严肃治理,在任期间多次升任詹事、内阁学士。召回京城,代理礼部侍郎,不久正式任命。调任刑部,兼任代理户部侍郎。多次被命令与大学士汤金钊一同前往安徽、浙江、江苏和南河巡查事务。道光十九年,出任福建巡抚,当时正值严格禁止鸦片,英国人觊觎沿海地区,与总督邓廷桢共同筹划防御,敌军到来,未能得逞。二十年,调任湖北巡抚,未上任,暂时代理闽浙总督。第二年,入京觐见,改任江西巡抚。遇到荒年,努力筹划安抚,裁减漕丁陋规。在江西任职数年,提倡廉洁,惩治贪污,官吏治理清明。逮捕了教匪戴理剑等人,以及南安、赣州的会匪,并将他们依法惩处。

二十八年,调任浙江巡抚。入境经过衢州,廉洁地发现游击薛思齐贪污腐败,弹劾他被贬至新疆;又弹劾了五名不称职的县令。因为官员频繁调动,只是徒增交接的麻烦,政绩无法考核,上奏革除这一弊端,风气因此改变。由于核查清查,本省官吏不可信,请求简派户部司员来协助处理,诏令不允许。不久,被命令与侍郎季芝昌一起清查浙江盐务,上奏建议变更章程以专责成,减少浮费成为首要任务,盐税收入逐渐增加。浙东渔山岛是盗贼聚集的地方,发布檄文让水师捕获了一百多人,摧毁了他们的巢穴。二十九年,发生大水灾,吴文镕因为遇到灾害感到恐惧,上疏自责请求罢免职务,诏令认为他的话过于迂腐,严厉斥责他。吴文镕亲自前往嘉、湖等地考察灾情轻重,努力赈灾抚恤。秀水县令江忠源勤勉廉洁,被称赞为最佳,处理赈灾、防盗和塘工都依靠他办理,因忧虑去世。吴文镕叹息说:“像江令这样贤能的人,难道不能让他得以归葬吗?”自己拿出五百两养廉银资助他,上奏赈灾功绩,将江忠源列为首位。

三十年,海塘连续决口,吴文镕急忙前往勘察,几乎溺水,上疏自责疏于防范,被革职留任。海塘工程完成后,官职得以恢复。升任云贵总督。咸丰元年,入京觐见,文宗非常重视他,赞赏他的忠诚和勇于担当,勉励他明辨是非,爱惜身体,吴文镕更加感奋。永昌边外的夷匪肆意掠夺,很久不得安宁,吴文镕到任后,发布檄文让土守备左大雄深入搜捕,擒斩数百人,匪徒逃至雪山之外。广东的叛匪日益猖獗,吴文镕上疏论述提督向荣冒功托病,担心误了军事,诏令选拔将才,上奏保举游击巴扬阿等九人。贵州黎平知府胡林翼治理团练剿灭土匪,允许他便宜行事,上疏推荐他。江忠源在广西军中,吴文镕写信给他:“永安的叛匪如果不消灭,如果逃窜到湖南,就难以控制了!”二年,调任闽浙总督,未上任,广东叛匪果然从湖南向北逃窜,攻破了武昌。三年春天,他们占据了江宁,东南地区大震。云南永昌的回族叛匪也蠢蠢欲动,吴文镕调兵扼守险要,亲自驻扎寻甸督剿。

不久调任湖广总督。广东叛匪正从下游向上逃窜,连续攻陷黄州、汉阳。吴文镕九月到任,当天田家镇等军队失利,武昌实行戒严,白天关闭城门,居民一夜之间多次惊恐。巡抚崇纶想要将军队移至城外作为自保之计,吴文镕发誓要与城池共存亡,约定死守等待援军,意见不合。叛军已经逼近城池,吴文镕坐在城墙上激励将士,坚守数旬,围困解除。崇纶转而因为关闭城门坐守而弹劾他,诏令他前往黄州复职。吴文镕正在调胡林翼率领贵州军队来会剿,又约定曾国藩的水师夹击,计划等待两军到来后大举消灭叛军。崇纶多次阻挠他,催促战斗更加急迫。吴文镕非常愤怒,说:“我受国家恩惠深厚,难道怕死吗?因为将领应该选拔训练,而且希望贵州、湖南的军队到来,收夹击之效。现在等不及了!”四年正月,率军进攻黄州,驻扎在堵城。大雪,道路泥泞,关心士卒,而军需物资不时送达。叛军分路来犯,都司刘富成击退了他们。叛军再次大量到来,吴文镕指挥军队全力作战,后营起火,众人溃散,投塘水而亡。崇纶上奏称他失踪,代理总督台涌到达,才得知实情上报。诏令依照总督阵亡的例子给予抚恤,授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谥号文节,供奉在京师昭忠祠。

数月后,曾国藩进军黄州,访问居民,详细说明了战死情况,都流下了眼泪。于是上疏陈述当时没有水师,不能制服叛军。吴文镕筹备水师困难,被崇纶陷害牵制,以至于失败;并且隐瞒了死亡情况,想要诬陷他。文宗震怒,逮捕崇纶治罪,吴文镕的志节才得以昭明。同治年间,湖北请求建立专门的祠堂。

潘铎,字木君,是江苏江宁人。道光十二年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从散馆改任兵部主事,充任军机章京。升任郎中,再迁为御史。二十年,出任湖北荆州知府,升任江西督粮道。历任广东盐运使、四川按察使、山西布政使,代理巡抚。

二十八年,升任河南巡抚。当时议论漕粮可以改为折色,潘铎上疏说:“户部有南漕折价交河南等省采购的提议,其他省份也必须在河南采购。如果将本省应征的米分别改为折色,对政体不利,对仓储无益。河南历年办理漕运积极,一旦改为折色,反而会滋生弊端,按照旧章办理更为方便。”议论因此停止。贾鲁河经过祥符朱仙镇,是商贾船只聚集的地方。自从黄河在中牟决口,贾鲁河淤塞,责成工程官员疏浚,久久未能恢复。潘铎勘察镇街南北淤塞最严重,提议大疏浚,请求率领属下捐银五万两兴办;又上奏选择要点加固沁河民堤以防御:并照此执行。咸丰元年,因为所推荐的陈州知府黄庆安犯贪污罪,降两级调用,授予山西按察使。二年,升任湖南布政使。广东叛匪正从湖南向北逃窜,汉阳、武昌相继陷落,巡抚张亮基升任代理总督,让潘铎暂时代替,命令他前往岳州督防。三年,巡抚骆秉章到达,潘铎因病请求辞职,被允许。直隶总督讷尔经额上疏推荐,诏令他前往山西会办防剿事宜。不久因为之前在湖南布政使任内岳州等城失守,被部下议处,等到补官时降二级调用。又因病请求退休,在山西居住了很久。

十一年,我被任命为二品顶戴,开始担任云贵总督。云南的回族和汉族之间存在仇恨,已经很久以来就存在动乱。巡抚徐之铭为人险恶,利用回族来提升自己的地位,总督张亮基因此被排挤离开。布政使邓尔恒被提升为陕西巡抚,在前往曲靖的途中,徐之铭指使副将何有保派人暗杀了他,假装是盗贼杀害,命令铎前往处理这件事。亮基也被命令前往云南督办军务。此时,徐之铭已经被回族人控制,他所上奏的事情多夸大其词,无法查证。铎和亮基先后通过四川,与骆秉章商议,希望借助他的兵力来扩大战果。四川的动乱也未能平息,因此无法找到有效的办法。滇将林自清是亮基的旧部,与回族人关系不好,率领自己的部队进入四川。徐之铭担心亮基的到来对自己不利,指使回族人声称拒绝他,亮基更加犹豫不决。铎性格忠诚正直,多次被皇帝敦促,被命令前往贵州调查事件,于是从贵州进入云南,只带了几个仆人。在路上,有人用威胁的话来恐吓他,但他并不理会。

同治元年九月,到达任所,处理了邓尔恒被暗杀的案件。何有保已经死了,逮捕了凶手并将其处决。看到安抚局势初步稳定,省城稍微安宁,多次秘密上疏说:‘徐之铭还能够安抚回族人,被弹劾的各项条款,请等到张亮基到来后一同查办。’又说:‘马如龙请求安抚是出于诚意,岑毓英刚直有战功,加上经验,是可用之才。’铎想要趁机引导,慢慢补救。因此,皇帝下诏让亮基移任贵州巡抚,云南的事情专门交给铎和徐之铭处理,这是为了牵制他们。回族人掌教马德新,是徐之铭所巴结的人。最初见到铎时表现得恭敬,后来逐渐变得傲慢。许多武官越级使用官帽,这是徐之铭所擅长的赏赐,铎当面斥责他。元新营参将梁士美是临安的土豪,不与回族联合。马如龙发誓要剿灭他们,铎不同意,强行出兵,与岑毓英一同战败返回,想要增兵训练,铎再次阻止。

回族绅士田庆余提议设立公共机构,全省的粮食赋税都归它管理,文武官员也由它选举,铎以不符合政体为由阻止了这件事,因此马如龙等人都不高兴。马荣是迤西回族首领杜文秀的党羽,徐之铭任命他为武定营参将。二年正月,马荣突然率领两千人到达省城,占据五华书院,铎命令他离开,拖延了三天,才亲自前往说服他离开,马荣傲慢地不听,他手下的回族士兵突然刺杀了他,铎在临死前骂不绝口。云南知府黄培林、昆明知县翟怡曾一同被害。马荣随后纵兵大掠,官府和民居都被洗劫一空。只有岑毓英率兵守卫藩署,徐之铭逃走躲藏起来。过了两天,岑毓英才安葬了铎的尸体。回族人拥立马德新为总督。马如龙在临安,得知消息后急忙赶到,马荣已经带着抢来的东西逃散了。如龙杀了数十名余匪和一百多名附和叛乱的人,认为马德新不应当担任总督,取回关防授予徐之铭代理。

徐之铭将巡抚的职位让给如龙,如龙不接受,于是任命他为署提督,一切事情都听他的。事情上报后,皇帝嘉奖铎‘万里赴滇,不避艰险,见危授命,大节凛然’。按照总督阵亡的例子给予抚恤,追赠太子太保,赐予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入祀云南昭忠祠,谥号忠毅。他有四个儿子,都被录用为京职。

当铎亲自去说服马荣时,邀请徐之铭一同前往,但他没有来。事情平定后,上疏将责任推给杜文秀勾结武定叛匪攻占省城,又隐瞒马荣被任命为参将的事情。评论者认为马荣作乱,徐之铭实际上是知道的。于是剥夺了徐之铭的职务,等待处理。任命劳崇光为总督,贾洪诏为巡抚,他们都不能到达。云南的军事事务由马如龙、岑毓英分辖,崇光驻扎在贵阳遥控,直到五年后,才进入云南履职。马荣已经被如龙等人剿灭,徐之铭也死了,最终没有被逮捕。

邓尔恒,字子久,江苏江宁人,总督廷桢的儿子。道光十三年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外调担任湖南辰州府知府。父亲去世,服丧期满,补任云南曲靖府知府。平定了寻甸叛乱的回族马二花,弥勒土匪吴美、朱顺,招抚昆阳回族叛匪,很有声望,被提升为盐法道,多次升迁为按察使、布政使。咸丰十一年,被提升为贵州巡抚,尚未上任,就被调往陕西。徐之铭偏袒回族,许多将领都与他勾结。副将何有保是徐之铭的亲信,尤其不法。担心邓尔恒上京觐见时会揭发他的罪行,指使有保暗杀他来灭口。邓尔恒行至曲靖,住在知府官署。有保指使他的手下史荣、戴玉棠假装强盗,暗杀了他,抢走了他的行囊。有保未能索回被劫的财物,拷打了两人。玉棠潜逃,纠集同党攻击有保。铎到达后,逮捕了两人并将他们处决。皇帝下诏按照阵亡的例子给予邓尔恒抚恤,追赠骑都尉世职,谥号文悫。

评论说:吴文镕由朝廷大臣出任边疆要职,一共十多年,风度严峻,当时人们认为他的治理水平仅次于林则徐。潘铎也受到正直人士的期望。这两个人在晚年都面临艰险,都在危急时刻接受任务,坚守正道,竭尽全力完成职责,不能仅仅以成败来苛求他们。他们的死,都是因为同僚的陷害。国家在重要的边疆地区,让总督和巡抚一同驻扎,难道不是为了相互牵制,以防不测吗?然而,推诿扯皮因此产生;甚至相互倾轧,造成祸患,给地方带来灾难。楚、滇的教训,是非常明显的。到了光绪年间,这种制度才得以改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一百八十三-注解

嘉庆二十四年: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清朝的一个年份。

庶吉士:清朝科举制度中的一种官职,选拔优秀进士进入翰林院学习,为未来的官员。

编修:清朝翰林院中的一种官职,负责修撰史书等。

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中的高级官职,负责侍读皇帝,参与国家重要政务。

顺天学政:清朝地方官职,负责顺天府(今北京)的学政,即教育行政。

詹事:清朝官职,掌管皇后、太子等宫廷事务。

内阁学士:清朝内阁中的高级官职,参与国家政务。

福建巡抚:同上,指官职。

烟禁:指清朝时期对烟草种植和销售实施禁止的政策。

英吉利:指英国,历史上英国曾侵略中国沿海。

詹事、内阁学士:同上,指官职。

闽浙总督:清朝地方官职,负责福建省和浙江省的行政事务。

江西巡抚:清朝地方官职,负责江西省的行政事务。

岁祲:指年成不好,发生饥荒。

漕丁陋规:漕运制度中的不合理规定,指额外征收的税。

游击:清朝地方军职,相当于营级军官。

县令:清朝地方官职,负责一个县的行政事务。

浙江巡抚:同上,指官职。

衢州:今浙江省衢州市,古代为重要城市。

戍新疆:指被贬谪到新疆。

南河:指南方的河流,此处可能指长江流域。

湖北巡抚:同上,指官职。

大水:指洪水灾害。

嘉、湖诸属:指嘉兴、湖州等地区。

秀水令:秀水县的地方官职,秀水县即今浙江省嘉兴市秀城区。

塘工:指堤坝工程。

云贵总督:清朝地方官职,负责云南省和贵州省的行政事务。

粤匪:指太平天国起义军,起义军在广东起事。

黎平知府:黎平县的地方官职,黎平县即今贵州省黎平县。

江忠源:清朝官员,以勤廉著称。

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古代为重要城市。

汉阳:今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古代为重要城市。

武昌: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古代为重要城市。

田家镇:今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田家镇,古代为重要军事要地。

骑都尉:清朝武官官职,相当于校级军官。

云骑尉:清朝武官官职,相当于校级军官。

昭忠祠:为纪念忠臣烈士而建立的祠堂。

贾鲁河:古代河流,今已淤塞。

祥符朱仙镇:今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朱仙镇,古代为重要商业城市。

中牟:今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古代为重要城市。

沁河:河南省的一条河流。

陈州知府:陈州的地方官职,陈州即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

山西按察使:山西省的地方官职,负责司法监察。

湖南布政使:湖南省的地方官职,负责财政。

岳州:今湖南省岳阳市,古代为重要城市。

讷尔经额:清朝官员,曾任直隶总督。

下部议:指将事情下交给有关部门讨论处理。

降二级调用:指降职两级并调动职务。

直隶总督:直隶省(今河北省)的地方官职,负责直隶省的行政事务。

二品顶戴:清朝官员的品级制度中,二品是较高的官阶,顶戴指的是顶戴花翎,是官员身份的象征。

署云贵总督:署理云贵总督的职务,云贵指的是云南和贵州两省,署理是指代理或临时代理。

回、汉相仇:回指的是回族,汉指的是汉族,这里的相仇指的是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稔乱已久:稔乱,指长期发生的动乱或战乱。

巡抚徐之铭:巡抚是清朝地方高级官员,徐之铭是当时的巡抚。

挟回自重:挟持回族势力以自重,指利用回族势力来增强自己的地位。

齮龁:齮龁,咬啮,这里指被排挤或陷害。

布政使邓尔恒:布政使是清朝地方官员,邓尔恒是当时的布政使。

擢陕西巡抚:擢升为陕西巡抚,擢升是指提升官职。

嗾副将何有保遣党戕害:嗾使副将何有保派遣手下杀害,嗾使是指指使或挑拨。

盗杀:以盗贼杀害的名义。

命铎往治之:命令潘铎前往处理此事。

骆秉章:骆秉章是当时的官员,与潘铎共同商议军事。

滇将林自清:滇将指的是云南的将领,林自清是其中一位。

巡抚让如龙:巡抚职位让给马如龙。

迤西回酋杜文秀:迤西指的是云南西部,回酋指的是回族的首领,杜文秀是其中一位。

檄署武定营参将:檄令任命为武定营参将。

关防:古代官员的印章,关防是官印的一种。

京职:在京城的官职。

岩疆要地:指边疆要地,岩疆是边疆的意思。

封疆:封建时代的疆域,这里指地方行政区划。

光绪中:光绪年间,指的是清朝光绪皇帝在位期间。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一百八十三-评注

此段古文描述了晚清时期云南地方政治的复杂局势,以及官员间的权力斗争和民族矛盾。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政治生态。

首句‘十一年,予二品顶戴,起署云贵总督’点明了故事的时间背景和主人公的身份。‘云南回、汉相仇,稔乱已久’则揭示了云南地区民族矛盾的严重性。

‘巡抚徐之铭倾险,挟回自重,总督张亮基为所齮龁去’反映了地方官员之间的权力斗争。徐之铭利用回民势力巩固自己的地位,而张亮基则被排挤。这一情节体现了晚清政治的腐败和派系斗争的残酷。

‘布政使邓尔恒擢陕西巡抚,行至曲靖,之铭嗾副将何有保遣党戕害,以盗杀闻,命铎往治之’描绘了地方官员之间的勾心斗角。徐之铭为了排除异己,不惜利用暴力手段。

‘亮基亦被命赴滇督办军务’表明了朝廷对云南局势的重视。然而,由于地方官员的阻挠,军务督办的工作难以开展。

‘时之铭已为回众所挟持,所陈奏多夸诞,莫可究诘’反映了当时云南地方政治的混乱。徐之铭被回民势力控制,其言论难以查证。

‘铎、亮基先后取道四川,与骆秉章筹商,冀资其兵力以规进取’展现了官员们为平定叛乱而努力寻求支持。

‘滇将林自清为亮基旧部,与回众不协,率所部入川’揭示了地方军事力量的分散和矛盾。

‘之铭虑亮基至於己不利,嗾回众扬言拒之,亮基益观望’反映了地方官员之间的猜忌和防范。

‘铎秉性忠正,诏屡敦促,命赴贵州按事,遂由黔入滇,仅从仆数人’描绘了潘铎的忠诚和坚定。面对险恶的环境,他仍然坚持正义。

‘见抚局初定,省城稍安,屡密疏陈’表明了潘铎对地方局势的掌控。他通过密报,向朝廷反映情况,并提出建议。

‘马如龙求抚出於诚心,岑毓英鲠直有战功,加以阅历,乃有用之材’反映了潘铎对人才的重视。

‘回人掌教马德新,之铭所谄事’揭示了地方官员对民族势力的迎合。

‘武职多越级僣用翎顶,之铭所擅赏,铎面斥之’反映了潘铎对地方政治的整顿。

‘马荣者,迤西回酋杜文秀之党,之铭檄署武定营参将’描绘了回民势力的扩张。

‘荣忽率二千人至省城,踞五华书院,铎令出,迁延三日,乃亲往谕遣,荣抗恣不听’展现了潘铎在处理突发事件时的果断和坚定。

‘回众拥马德新为总督’反映了回民势力对地方政治的影响。

‘马如龙在临安,闻警驰至,马荣已率众携所掠散去’揭示了地方军事力量的分散和不足。

‘事闻,诏嘉铎“万里赴滇,不避艰险,见危授命,大节懔然”’表明了朝廷对潘铎的肯定和表彰。

‘论曰’部分对整个事件进行了总结,指出了晚清政治的腐败和地方官员之间的矛盾,以及民族矛盾的严重性。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一百八十三》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1273.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