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赵尔巽(1844年-1927年),清代著名历史学家。作为清史的编撰者之一,他在清朝历史研究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赵尔巽编写的《清史稿》成为了后世研究清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20世纪初)。
内容简要:《清史稿》是赵尔巽根据丰富的史料和个人研究,所编纂的清朝历史书籍。书中详细记录了清朝自建立到灭亡的政治、军事、外交、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全书通过对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描述,展现了清朝的盛衰和历史进程。它对后世研究清朝历史、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是研究清朝历史的基本参考书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一百八十-原文
李星沅 周天爵 劳崇光
李星沅,字石梧,湖南湘阴人。
道光十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十五年,督广东学政。
粤士多健讼,檄通省籍诸生之干讼者,牒报诇治之,士风以肃。
任满,授陕西汉中知府,历河南粮道,陕西、四川、江苏按察使。
在川、陕严治刀匪、啯匪,屡擒其魁置之法。
迁江西布政使,调江苏。
二十二年,擢陕西巡抚,署陕甘总督。
二十五年,调江苏巡抚。
二十六年,擢云贵总督,兼署云南巡抚。
先是,永昌回乱,迤西道罗天池滥杀,不分良莠,众回益扰。
总督贺长龄、提督张必禄急於主抚,降者辄复叛。
至是,缅宁匪首马国海被剿亡走,潜结云州回马登霄、海连升等复起事,迤西大震。
星沅追论肇乱之由,长龄、天池并获谴。
二十七年,遣兵进剿,解散被胁回众,首逆就歼,馀匪肃清。
诏嘉其功,加太子太保衔,赐花翎。
寻调两江总督。
星沅未第时,客陶澍幕中,为掌章奏。
又历官江南,习於盐、漕、河诸利弊。
时度支告匮,廷臣主南漕改徵折色解部,於北省采买。
星沅谓折多徵收不易,折少采买不敷。
穀贱银贵,民间展转亏折。
且州县藉端浮勒,胥吏高下其手,防之皆难。
迭疏论列,议遂寝。
淮盐自陶澍整顿之后,历年又多积欠。
星沅疏陈引盐壅积、课款支绌情形:
“揆厥所由,官以畏难而因仍,商以畏难而取巧。
成本增於杂费,行销滞於售私,年复一年,几同痼疾。
先当以内清场私,外敌邻私,为急则治标之计。
本年回空粮私,奏请查禁。
其川私、垦私、潞私、浙私,均咨行堵缉。
又引船夹带,为害最钜,扼要搜查,於扬州仙女庙及江宁下关缉获百馀万斤,提省审办。
他如慎出纳,提缓课,派悬引,删繁文,配运残引,提售新盐,裁浮巡费,禁捏报淹销,酌议章程八条,以图整理。
疏入,下部议行。
旧制,总督兼管河务,自道光二十二年后停止,至是复命兼管。
会兼署河督,疏请严禁厅员聚处清江,饬各归工次。
奏筹外海水师事宜,曰磨厉人才,曰变通营巡,曰覈实会哨,曰扼要堵缉,曰配兵足数;
又请添造战船,劝捐给奖:并允行。
俄罗斯通商旧由陆路,忽有商船至上海,执约拒之。
在任两年,宣宗甚加倚任。
因久病,请解职回籍,允之。
三十年,宣宗崩,赴京谒梓宫,复以母老陈请归养。
会广西匪乱方炽,起林则徐督师,卒於途,命星沅代为钦差大臣。
是年十二月,抵广西,驻柳州。
时左右江匪氛蔓延,诸贼尤以桂平金田洪秀全为最悍。
巡抚郑祖琛、提督闵正凤皆以贻误黜去,周天爵、向荣继为巡抚、提督。
二人者并有重名,负意气,议辄相左,星沅调和之,仍不协,军事多牵掣。
咸丰元年春,向荣进剿,贼由大黄江、牛排岭窜新墟、紫荆山。
星沅檄总兵秦定三、李能臣率滇、黔兵追蹑,贼复窜武宣。
荣、天爵各进击,贼踞东乡,两军攻之不克。
星沅以事权不一,奏请特简总统将军督剿,诏斥其推诿。
寻命大学士赛尚阿率总兵达洪阿、都统巴清德赴湖南防堵,将以代之。
赛尚阿至湖南,遂授钦差大臣,赴广西督师,命星沅回湖南治防。
四月,星沅力疾赴武宣前敌督战,至则已惫甚,数日卒於军。
遗疏言:
“贼不能平,不忠;养不能终,不孝。
殁后敛以常服,用彰臣咎。”
文宗览而哀之,依总督例赐恤,赐金治丧,存问其母,子二人命俟服阕引见,谥文恭。
子桓,官至江西布政使。
周天爵,字敬修,山东东阿人。
嘉庆十六年进士,归班铨选。
道光四年,授安徽怀远知县,调阜阳。
天爵少以坚苦自立,笃信王守仁之学。
及为令,尽心民事,廉介绝俗,皖北盗贼横恣,与胥吏通,天爵极刑痛惩之。
有劾其残酷者,总督蒋攸銛奏言:
“天爵爱民如子,嫉恶如仇,古良吏也。”
由是受宣宗之知,谕曰:
“不避嫌怨之员,最为难得,小过可宥之。”
连擢宿州知州、庐州知府、庐凤颍泗道。
所至捕盗魁,无漏网者。
十五年,擢江西按察使,仍调安徽,迁陕西布政使。
十七年,署漕运总督,寻实授。
时漕务积弊,运丁水手尤恣悍,特用天爵严驭之,劾卫官十二员以儆众,诏褒勉之。
十八年,调署湖广总督,寻授河南巡抚,擢闽浙总督,皆未行,调授湖广总督。
汉口镇为商船所聚,苦盗。
川匪充铅船水手,每行劫杀人;陕、楚交界奸徒掠贩妇女,并为民害:
天爵捕治如律,劾失察有司及承审纵延者,悉褫其职。
荆州沿江旧於冬季委员巡缉盗贼,天爵谓属具文,罢之;
遴幹吏暗侦,与地方官掩捕,以获盗多寡定功过。
襄阳匪徒传习牛八邪教,又有天主、十字各教,捕诛数十人。
每有疏陈,宣宗辄手诏褒嘉。
连年水灾,滨江、滨汉堤垸多坏,疏请依治黄河法,遇险立挑坝,并以草护堤;
饬治河州县,有大工解任专治,立限保工,限内失事者罚,绅董亦如之;
汉水多湾曲,立砖石斗门以备蓄泄:
并如议行。
天爵驭吏严,多怨者。
二十年,己革大冶知县孔广义揭讦多款,天爵置不问。
事上闻,严斥之,议革职留任。
寻言官劾天爵酷刑,与广义言略同,命侍郎麟魁、吴其濬往按,得天爵信任候补知县楚镛用非刑,外委黄云邦诬执良民诸状,上震怒,褫天爵职,戍伊犁。
二十一年,命赴广东交靖逆将军奕山差遣,寻免罪,留粤效力。
二十二年,予四品顶戴,以知府候补,调江苏办理清江防务。
海防事竣,留治淮、扬善后事宜,寻予二品顶戴,署漕运总督,兼署南河总督。
二十三年,因滥刑及失察漕书私镌关防,连被吏议,疏请去职,命以二品顶戴休致。
久之,广西贼起,日益炽。
文宗御极,求知兵大臣,尚书杜受田以天爵对,遂起广西巡抚,偕钦差大臣李星沅办贼。
咸丰元年春,亲率兵与向荣会剿金田匪洪秀全等。
贼窜武宣东乡,合击於东岭村,力战,兵有退者,天爵手刃之,援桴鼓而前,贼始却。
时怀集、贺县及都康、下雷土司,凌云、东兰、横州、博白并有匪踞,檄各属力行团练,合力防剿。
诏加天爵总督衔,专办军务,以布政使劳崇光摄巡抚事。
天爵年近八旬,每战亲临前敌,惟与李星沅、向荣皆不协。
星沅既疏请特简总统督师,寻病殁,命天爵暂署钦差大臣。
贼由武宣窜象州,诏斥天爵等相持日久,不能制贼,褫总督衔,解军务,回省暂署巡抚。
洎赛尚阿至军,议复不合,自陈衰病,诏命来京。
既至,连召对十一次,极言军事,文宗为之动容,然方倚赛尚阿,亦未尽用其言。
二年,粤匪扰及两湖,天爵侨居宿州,命偕安徽巡抚蒋文庆治防务。
三年,疏陈庐、凤为江淮要区,赴正阳关抚旧捻张凤山等一千二百人用之,请江苏、山东、安徽、河南举行团练。
未几,安庆陷,文庆死之。
命天爵署安徽巡抚,寻实授。
江宁亦陷,天爵请扼黄河杜贼北窜,辞巡抚专任兵事。
命以兵部侍郎衔督师剿宿州、怀远、蒙城、灵壁捻匪。
北路渐清,进规庐、凤,擒定远捻首陆遐龄,散其众四千馀,被褒赉。
疏论庐州知府胡元炜劣迹,请革职逮治,巡抚李嘉端置不问。
元炜通贼内应,庐州陷,江忠源死之。
粤匪踞临淮关,天爵外遏来贼,内清土匪,孤军支拄。
方奉命往援庐州,以疾卒於军。
上震悼,诏嘉其秉性忠直,勇敢有为,心地品行迥超流俗,追赠尚书衔,依赠官赐恤,特谥文忠,不由内阁拟上;擢其子光碧都司,赐光岳举人。
劳崇光,字辛陔,湖南善化人。
道光十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二十一年,出为山西平阳知府。
调太原,擢冀宁道,迁广西按察使。
二十八年,奉使赴越南册封。
事竣入关,值匪乱,驻思恩、南宁,督军进剿。
二十九年,迁湖北布政使,未行而湖南贼李沅发起新宁,仍留广西治防。
沅发平,叙功赐花翎。
三十年,就授广西布政使。
庆远贼窜武缘、宾州,崇光偕提督向荣会剿。
擒贼首陈胜,又平上林、迁江窜匪,设方略解散匪党凡数十起。
抚张家祥收隶部下,改名国樑,后以战功显。
寻署巡抚,副将伊克坦布战殁於桂平,檄总兵周凤岐赴援。
时命李星沅督师,周天爵为巡抚专治军。
崇光仍摄巡抚事,会办军务。
咸丰元年,大学士赛尚阿代星沅,而邹鸣鹤继为巡抚,崇光会办如故,平西林、博白、怀集窜贼。
广东贼颜品瑶扰南宁、太平,崇光驻兵南邕,与广东军合击,屡战皆捷,品瑶就歼,又平贵县贼,被优叙。
偕左江镇总兵谷韫灿平白山贼,举行南、太、泗、镇四府团练,歼颜品瑶馀党於灵山,加头品顶戴。
二年,驻梧州,会广东军剿艇匪。
寻金田贼洪秀全等永安突围出犯桂林,命崇光回援,至则贼已北窜,连陷兴安、全州,偕总兵和春追击之,贼遂入湖南。
会云贵总督吴文镕疏称崇光有胆略血性,请重其事权,就擢巡抚。
上疏略曰:‘桂林虽解围,贼氛不远,群情尚复惊疑,增兵置防,皆非仓卒能办。惟就现有兵力布置,省标调赴各处者,次第撤回,驻防城内,遴选练丁分扼城外要隘。激励团练以作民气,招抚流亡以复民力,训练兵勇以肃军纪,搜缉土匪以靖内奸。各属游匪、土匪不时蠢动,额兵不敷分拨,鼓舞团练,以资捍卫而备援剿。’
时赛尚阿既黜,崇光专任广西军务,诏以匪虽已出粤境旧巢穴,虑渠魁踞之为回窜地步,责以搜捕党羽。
三年,洪秀全等既踞江宁,分党北犯中原。
兵事日棘,朝廷不暇顾及边远,广西伏莽时起,旋灭旋萌,饷绌兵单,惟恃团练,不能大创贼。
崇光且剿且抚,支拄数载。
洎英人踞广州后,广东贼氛复炽。
艇匪窜扰广西,浔州、柳州、庆远、梧州、南宁相继陷。
近地土匪益起,屡逼桂林。
军中多降将,心皆叵测。
崇光乞师於湖南,七年,骆秉章令蒋益澧率湘军赴援,屡破贼,复兴安、灵川,入屯省城,乃诛反侧,易守军,桂林始安。
八年,奏留益澧在广西剿贼,连击艇匪於平乐令公渡、五塘,大破之,斩馘万馀,由是艇匪始衰,庆远、柳州相继复。
九年,调广东巡抚,兼署两广总督。
英军犹踞省城,前任总督黄宗汉、巡抚耆龄等,皆驻外县不敢入。
崇光至,坦然入城,与敌军狎居。
寻实授总督,迭遣将御湖南、江西窜匪,击走之。
本境土寇时起,皆不久扑灭。
与广西军会剿艇匪,梧州、浔州贼匪渐清。
至十一年,英法联军犯京师,和议成,广州敌军始退。
同治元年,以失察都司陶昌培、知县许庆镕营私纳贿,降三级调用,命仍以一品顶戴赴贵州按事。
前巡抚耆龄、御史华祝三复劾崇光任用非人,调度乖方,诏命自陈,下署总督晏端书、提督昆寿察按,得免议。
寻授云贵总督。
云南自总督潘铎被戕,巡抚徐之铭结回酋以自保,张凯嵩继署总督,久不至,以规避黜,命崇光代之。
崇光至贵州,会粤匪石达开馀党陷绥阳,督兵击走之,遂驻贵阳。
三年春,土匪、苗匪屡来犯,偕巡抚张亮基勒兵固守,贼败退。
时云南叛回犹杂处省城,议者皆言不可遽往。
崇光迳行,军民父老喜,迎於郊,回众始稍敛。
逆首马荣、马连升踞曲靖为巢穴。
崇光知候补道岑毓英、降回总兵马如龙可用,四年春,令参将冯世兴与二人合师攻克曲靖,擒荣、连升等斩以徇,遂收马龙、寻甸,迤东肃清,遣提督赵德光克平江外贼巢,复广顺,进克贵州,黔西大定。
五年,复普洱及思茅,云南军事渐利。
六年,卒,优诏赐恤。
嘉其“沉毅有为,历官两广、云贵,皆不避艰险,俾地方日有起色”,赠太子太保,谥文毅。
广西请建专祠,云、贵祀名宦祠。
论曰:粤匪之起也,始由疆臣玩误,继复将帅不和。
李星沅、周天爵皆素以忠勤著,文宗采时誉而付以重任,於军事皆不得要领。
及易以赛尚阿,而败坏益甚,虎兕出柙,遂不可制矣。
劳崇光久在兵间,洪秀全北窜后已不顾旧巢,然伏莽四起,终赖湘军之力,数年而后克定;
其於广东、云南皆受事於万难措置之时,履虎不咥,权略有足称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一百八十-译文
李星沅,字石梧,是湖南湘阴人。道光十二年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予编修一职。十五年,担任广东学政。广东的士人很多喜欢打官司,他下令通省的生员中参与打官司的人,上报后加以惩治,士风因此变得严肃。任期结束后,被任命为陕西汉中知府,历任河南粮道,陕西、四川、江苏按察使。在四川、陕西严厉打击刀匪、啯匪,多次擒获匪首并依法处决。后来调任江西布政使,又调任江苏。二十二年,晋升为陕西巡抚,代理陕甘总督。二十五年,调任江苏巡抚。二十六年,晋升为云贵总督,兼代理云南巡抚。
在此之前,永昌回族发生叛乱,迤西道罗天池滥杀无辜,不分良莠,导致众多回族人更加骚乱。总督贺长龄、提督张必禄急于安抚,但投降的人又纷纷叛变。此时,缅宁的匪首马国海被剿灭后逃走,暗中勾结云州的回族马登霄、海连升等人再次起事,迤西地区大震。李星沅追究起事的根源,贺长龄、罗天池都被谴责。二十七年,派兵进剿,解散被迫参与叛乱的回族人,首要叛乱者被消灭,其余匪徒被肃清。皇帝下诏嘉奖他的功绩,加封太子太保衔,赐予花翎。不久后调任两江总督。
李星沅未中进士时,曾在陶澍的幕府中担任掌章奏的职务。后来历任江南官职,熟悉盐、漕、河等事务的利弊。当时财政告急,朝廷大臣主张改变南漕征收方式,改为征收实物解送北部省份。李星沅认为征收实物过多不易,过少则不足以购买。粮食价格低廉,银子价格昂贵,民间因此遭受损失。而且州县官员借口征收,胥吏从中渔利,防范都很难。他多次上疏论述,最终这个提议被搁置。
淮盐自从陶澍整顿之后,历年都有积欠。李星沅上疏陈述了引盐积压、经费不足的情况:‘分析原因,官员因为害怕困难而因循守旧,商人因为害怕困难而投机取巧。成本增加在杂费上,销售滞缓在私盐上,年复一年,几乎成了顽疾。首先要清理内部私盐,对外抵御邻省私盐,这是治标之计。今年回空粮私,我已奏请查禁。对于川私、垦私、潞私、浙私,都咨询相关部门进行查缉。又对引船夹带私盐的行为进行严厉搜查,在扬州仙女庙和江宁下关查获百余万斤,提省审办。其他如谨慎出纳,延缓税收,派遣悬引,删减繁琐的条文,配运残引,提售新盐,裁减不必要的巡查费用,禁止捏报淹销,考虑了八条章程,以图整理。’疏文呈上,下发给相关部门执行。
按照旧制,总督兼管河务,自道光二十二年后停止,到这时又恢复。李星沅在兼任署理河督时,上疏请求严禁官员聚居清江,命令他们各自回到工地。他还上奏筹备外海水师的事宜,包括磨砺人才、变通营巡、核实会哨、扼要堵缉、配兵足数;又请求添造战船,鼓励捐款并给予奖励:这些请求都得到了批准。
俄罗斯通商原本是通过陆路,突然有商船抵达上海,按照条约拒绝。他在任期间两年,宣宗非常信任他。因为久病,他请求辞职回籍,得到了批准。
三十年,宣宗驾崩,李星沅前往北京拜谒灵柩,又因为母亲年老请求回家赡养。当时广西的匪乱正炽,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在途中去世,皇帝命令李星沅代替他。这年十二月,李星沅抵达广西,驻扎在柳州。当时左右江的匪氛蔓延,各路贼寇中以桂平金田的洪秀全最为凶悍。巡抚郑祖琛、提督闵正凤都因为贻误军机被免职,周天爵、向荣继任巡抚、提督。这两个人都有很高的声望,意气相投,但意见总是不一致,李星沅试图调解,但仍然不协调,军事行动常常受到牵制。咸丰元年春天,向荣进军剿匪,贼寇从大黄江、牛排岭逃窜到新墟、紫荆山。李星沅下令总兵秦定三、李能臣率领滇、黔的士兵追击,贼寇又逃窜到武宣。向荣、周天爵各自进攻,贼寇占据东乡,两军攻打不下。李星沅因为指挥权不统一,上奏请求特别任命总统将军指挥剿匪,皇帝下诏斥责他推诿责任。不久后,命令大学士赛尚阿率领总兵达洪阿、都统巴清德前往湖南防堵,准备代替他。赛尚阿到达湖南后,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西指挥军队,命令李星沅返回湖南治理防务。四月,李星沅带病前往武宣前线督战,到达时已经非常疲惫,几天后去世。遗疏中说:‘贼寇不能平定,是不忠;不能赡养母亲到终,是不孝。死后用常服敛尸,以彰显我的罪责。’文宗阅读后感到哀痛,按照总督的例赐予抚恤,赐予金钱办理丧事,慰问其母亲,命令其两个儿子服丧期满后引见,赐予谥号文恭。他的儿子李桓,官至江西布政使。
周天爵,字敬修,是山东东阿人。嘉庆十六年考中进士,归班铨选。道光四年,被任命为安徽怀远知县,调任阜阳。周天爵年轻时就以坚苦自立,深信王守仁的学说。担任县令后,尽心为民服务,廉洁正直,不同于世俗,皖北的盗贼横行,他与胥吏勾结,周天爵给予严厉惩罚。有人弹劾他残酷,总督蒋攸銛上奏说:‘周天爵爱民如子,恨恶如仇,是古代的良吏。’因此受到宣宗的赏识,皇帝说:‘不回避嫌怨的官员最为难得,小过错可以宽恕。’连续晋升为宿州知州、庐州知府、庐凤颍泗道。所到之处都捕获盗匪首领,没有漏网的。十五年,晋升为江西按察使,仍然调任安徽,升迁为陕西布政使。
十七年,代理漕运总督,不久后正式任命。当时漕运事务积弊重重,运丁水手尤其嚣张,特别任命周天爵严格管理,弹劾了十二名卫官以儆效尤,皇帝下诏表扬勉励。
十八年,调任代理湖广总督,不久后正式任命。汉口镇是商船聚集的地方,深受盗贼之苦。四川的匪徒充任铅船水手,常常行劫杀人;陕西、湖北交界处的恶徒掠夺贩卖妇女,都成为民害:周天爵依法进行逮捕和惩治,弹劾了失察的官员和承审官,都罢免了他们的职务。荆州沿江在冬季通常派遣官员巡查盗贼,周天爵认为这是形式主义,取消了这一做法;挑选能干的官员暗中侦查,与地方官员一起进行逮捕,根据捕获盗贼的多少来评定功过。襄阳的匪徒传播牛八邪教,还有天主、十字等各教,捕获并处决了数十人。每次上疏陈述,宣宗都会亲自下诏表扬。连年水灾,滨江、滨汉堤坝多处损坏,上疏请求按照治理黄河的方法,遇到险情立即开坝,并用草皮保护堤坝;命令治理河道的州县,有重大工程就解任专门负责,立下限期保证工程,期限内出事者处罚,乡绅也如此;汉水有很多弯曲,建立砖石斗门以备蓄水泄洪:这些都按照提议执行。
天爵对待官吏严厉,因此招致了很多怨恨。二十年,大冶知县孔广义揭发了很多问题,但天爵置之不理。事情上报后,皇帝严厉斥责天爵,并讨论是否革职留任。不久,言官弹劾天爵使用酷刑,与孔广义的说法大致相同,皇帝命令侍郎麟魁、吴其濬前往调查,发现天爵信任的候补知县楚镛使用非法手段,外委黄云邦诬陷良民,皇帝震怒,剥夺了天爵的职务,将他流放到伊犁。二十一年,命令他前往广东,接受靖逆将军奕山的差遣,不久被免罪,留在广东效力。二十二年,被授予四品顶戴,以知府的身份候补,调往江苏办理清江防务。海防事务完成后,留在淮、扬处理善后事宜,不久被授予二品顶戴,代理漕运总督,兼代理南河总督。二十三年,因为滥用刑罚和失察漕书私自刻印关防,连续受到吏议,上疏请求辞职,被授予二品顶戴退休。
时间久了,广西发生叛乱,日益严重。文宗皇帝即位后,寻求懂军事的大臣,尚书杜受田推荐了天爵,于是他被任命为广西巡抚,与钦差大臣李星沅一起处理叛乱。咸丰元年春天,他亲自率兵与向荣会合,围剿金田的叛匪洪秀全等人。叛匪逃窜到武宣东乡,两军在东岭村会合,激战,有士兵退却,天爵亲手杀死了他,重新鼓舞士气,叛匪才退却。当时怀集、贺县以及都康、下雷土司,凌云、东兰、横州、博白等地都有叛匪占据,他下令各属大力组织团练,合力防御和围剿。皇帝下诏加封天爵为总督,专门处理军务,由布政使劳崇光代理巡抚事务。天爵年近八十,每次战斗都亲自上前线,但与李星沅、向荣都不和。李星沅上疏请求特别任命总统帅师,不久病逝,天爵暂时代理钦差大臣。叛匪从武宣逃窜到象州,皇帝下诏斥责天爵等人相持日久,不能制服叛匪,剥夺了总督的头衔,解除军务,回到省里暂时代理巡抚。等到赛尚阿到达军中,意见不合,他自陈衰老多病,皇帝下诏命他来京。到达后,连续十一次被召见,极力谈论军事,文宗皇帝因此感动,但当时正倚重赛尚阿,并未完全采纳他的意见。
二年,广东叛匪扰及两湖,天爵侨居宿州,皇帝命令他同安徽巡抚蒋文庆一起处理防务。三年,上疏陈述庐、凤是江淮要地,前往正阳关安抚旧捻军张凤山等一千二百人,请求江苏、山东、安徽、河南举行团练。不久,安庆陷落,蒋文庆战死。皇帝命令天爵代理安徽巡抚,不久正式任命。江宁也陷落,天爵请求扼守黄河,阻止叛匪北窜,辞去巡抚职务,专任兵事。皇帝命令他以兵部侍郎的身份督师围剿宿州、怀远、蒙城、灵壁的捻军。北路逐渐平定,进军规复庐、凤,擒获定远捻军首领陆遐龄,解散其部众四千余人,受到朝廷的嘉奖。上疏弹劾庐州知府胡元炜的劣迹,请求革职逮捕,巡抚李嘉端置之不理。胡元炜通敌内应,庐州陷落,江忠源战死。广东叛匪占据临淮关,天爵在外抵御来犯之敌,在内清除土匪,孤军支撑。正当他奉命前往支援庐州时,因病在军中去世。
皇帝深感悲痛,下诏赞扬他性格忠诚正直,勇敢有为,心地品行超出常人,追赠尚书衔,按照赠官的规格赐予抚恤,特赐谥号文忠,不经内阁拟定直接上报;提拔他的儿子光碧为都司,赐予光岳举人的称号。
劳崇光,字辛陔,湖南善化人。道光十二年进士,选为庶吉士,授予编修。二十一年,出京担任山西平阳知府。调任太原,升任冀宁道,再迁广西按察使。
二十八年,奉命出使越南册封。事成后入关,正值叛乱,驻扎思恩、南宁,督军进剿。二十九年,升任湖北布政使,未赴任而湖南叛贼李沅发在宁远起事,他仍留在广西处理防务。李沅发被平定后,论功赐予花翎。三十年,正式授予广西布政使。庆远叛贼逃窜到武缘、宾州,劳崇光与提督向荣会合围剿。擒获叛贼首领陈胜,又平定了上林、迁江逃窜的叛匪,制定策略解散了几十个叛匪团伙。安抚张家祥,收编入部下,改名国樑,后因战功显赫。不久代理巡抚,副将伊克坦布在桂平战死,他命令总兵周凤岐前往支援。当时命令李星沅督师,周天爵为巡抚专治军务。劳崇光仍代理巡抚事务,共同处理军务。
咸丰元年,大学士赛尚阿代替李星沅,邹鸣鹤继任巡抚,劳崇光照旧参与处理事务,平定了西林、博白、怀集逃窜的叛匪。广东叛匪颜品瑶扰攘南宁、太平,劳崇光驻兵南邕,与广东军队合力攻击,屡战屡胜,颜品瑶被歼灭,又平定了贵县叛匪,受到朝廷的嘉奖。他与左江镇总兵谷韫灿平定了白山叛匪,组织南、太、泗、镇四府团练,在灵山歼灭了颜品瑶的残余势力,被授予头品顶戴。二年,驻扎梧州,与广东军队一起围剿海盗。不久,金田叛匪洪秀全等人在永安突围,进犯桂林,皇帝命令劳崇光回援,到达时叛匪已北窜,连续攻陷兴安、全州,他与总兵和春追击,叛匪于是进入湖南。云贵总督吴文镕上疏称劳崇光有胆略和血性,请求加重他的权力,于是被提拔为巡抚。他上疏说:‘桂林虽然解围,但叛匪的气焰还未远去,群情仍然惊疑,增兵设防,都不是一时能办到的。只有根据现有的兵力布置,将省标调往各处的军队依次撤回,驻防城内,挑选精练的士兵分守城外要隘。激励团练来鼓舞民气,招抚流亡来恢复民力,训练士兵来严肃军纪,搜捕土匪来安定内奸。各属的游匪、土匪不时生事,正规军不足以分拨,鼓励团练来捍卫和支援围剿。’
当时赛尚阿已被罢免,劳崇光专管广西军务,皇帝下诏,虽然叛匪已经离开广东旧巢穴,但担心首领占据那里作为回窜的基地,责令他搜捕叛匪的党羽。三年,洪秀全等人已经占据江宁,分兵北犯中原。战事日益激烈,朝廷无暇顾及边远地区,广西的叛乱势力时常起事,时而平定时而兴起,军饷不足,兵力单薄,只能依靠团练,不能重创叛匪。劳崇光一边剿灭一边安抚,支撑了数年。等到英国人占据广州后,广东的叛匪气焰再次嚣张。海盗在广西骚扰,浔州、柳州、庆远、梧州、南宁相继陷落。近地的土匪越来越多,屡次逼近桂林。军中有很多投降的将领,心思难以捉摸。劳崇光向湖南求援,七年,骆秉章命令蒋益澧率领湘军前往支援,屡次击败叛匪,收复了兴安、灵川,进入省城驻扎,于是诛杀了反叛的势力,更换了守军,桂林才得以安定。八年,上奏请求留下蒋益澧在广西剿匪,在平乐令公渡、五塘连续击败海盗,大破敌军,斩杀敌军一万余人,从此海盗势力开始衰落,庆远、柳州相继收复。
九年,崇光被调任广东巡抚,同时兼任两广总督。当时英军还占据着省城,前任总督黄宗汉、巡抚耆龄等人,都驻扎在外县,不敢进入城内。崇光到达后,却坦然进入城内,与敌军近距离居住。不久后,他被正式任命为总督,并多次派遣将领抵御湖南、江西的叛匪,将他们击退。本境的土匪时常起事,但都被迅速平定。他与广西军队联合剿灭海盗,梧州、浔州的贼匪逐渐被清除。到十一年,英法联军侵犯京师,和谈达成,广州的敌军才开始撤退。
同治元年,因为未能察觉都司陶昌培、知县许庆镕营私舞弊、收受贿赂,被降职三级并调往贵州处理事务。之前的巡抚耆龄、御史华祝三再次弹劾崇光任用不当,调度失当,皇帝下诏让他自我陈述,并命令署理总督晏端书、提督昆寿进行调查,最终免于处分。
不久后,他被任命为云贵总督。云南自从总督潘铎被杀,巡抚徐之铭联合回民首领以自保,张凯嵩继任署理总督,但迟迟未到任,因为逃避责任而被免职,皇帝命令崇光代替他。崇光到达贵州后,粤匪石达开的余党攻陷了绥阳,他督兵击退了他们,于是驻扎在贵阳。三年春天,土匪和苗匪多次来犯,他与巡抚张亮基率军坚守,贼匪败退。当时云南的叛乱回民还混杂在省城,议论的人都认为不宜立刻前往。崇光径直前往,军民父老都很高兴,到郊外迎接他,回民也开始稍微收敛。
叛乱的首领马荣、马连升占据曲靖作为巢穴。崇光知道候补道岑毓英、降回总兵马如龙可以任用,四年春天,命令参将冯世兴与这两位将领联合攻克曲靖,擒获马荣、马连升等人,并将他们斩首示众,随后收复了马龙、寻甸,东部地区得以肃清,派遣提督赵德光攻克了平江外的贼巢,收复了广顺,进而攻克了贵州,黔西大定。
五年,收复了普洱和思茅,云南的军事形势逐渐好转。
六年,崇光去世,皇帝下诏给予优厚的抚恤。赞许他‘沉稳坚毅,有作为,历任两广、云贵,都不回避艰险,使地方日益好转’,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文毅。广西请求建立专门的祠堂,云南、贵州则将其供奉在名宦祠中。
评论说:粤匪的起事,最初是由于地方官员玩忽职守,接着是将帅不和。李星沅、周天爵都因忠诚勤勉而闻名,文宗采纳了当时的赞誉并赋予他们重任,但在军事上都没有抓住关键。等到更换为赛尚阿,局势变得更加糟糕,像猛兽逃出笼子一样,最终无法控制。劳崇光长期在军中,洪秀全北逃后已不顾旧巢,然而潜伏的敌人四处而起,最终依靠湘军的力量,数年后才得以平定;他在广东、云南都是在处理极难处理的事务时上任,面对险境不退缩,权谋有值得称道之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一百八十-注解
李星沅:指清朝官员李星沅。
周天爵:周天爵,字敬修,清朝官员,嘉庆年间进士,历任安徽怀远知县、阜阳知县、江西按察使、陕西布政使、湖广总督等职,以严惩盗贼、治理漕运著称。
劳崇光:劳崇光,清朝官员,字石泉,广东南海人,道光年间进士,历任浙江按察使、江苏布政使、两江总督等职,以整顿盐政、治理漕运著称。
庶吉士:清朝科举制度中的一种官职,为进士及第后,选拔入翰林院学习,预备为朝廷官员。
编修:清朝翰林院中的一种官职,负责修撰史书、编修典籍等。
学政:清朝地方教育行政官员,负责管理一省的科举考试、学校教育等。
刀匪、啯匪:指清朝时期的一种盗匪,刀匪以持刀抢劫为生,啯匪以抢劫商旅为业。
回乱:指清朝时期回族地区的叛乱事件。
缅宁:今云南省临沧市缅宁县,清朝时期的一个地名。
迤西:指云南省西部地区。
回众:指回族群众。
迤西道:清朝地方行政区划,相当于道。
罗天池:清朝官员,曾任迤西道。
贺长龄:清朝官员,曾任云南总督。
张必禄:清朝官员,曾任云南提督。
马国海:清朝时期回乱首领。
云州:今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县,清朝时期的一个地名。
马登霄、海连升:清朝时期回乱首领。
漕运:指古代通过水路运输粮食至京师的一种制度。
淮盐:指产于江苏淮安一带的盐。
陶澍:清朝官员,曾任两江总督,以整顿盐政著称。
度支:指古代财政部门。
折色:指古代货币单位。
漕折:指漕运粮食时,以粮食折算成货币支付的费用。
课款:指古代官府征收的税款。
盐课:指古代官府征收的盐税。
课款支绌:指税款不足。
盐课支绌:指盐税不足。
壅积:指积压。
引盐:指盐商通过引票领取的盐。
河务:指管理河流、运河等水道的行政事务。
外海水师:指负责沿海防御的水师。
陆路:指陆上道路。
商船:指商人的船只。
宣宗:指清朝道光帝。
文宗:清朝皇帝的尊称,指咸丰帝。
梓宫:指皇帝的棺材。
钦差大臣:指皇帝派遣的具有特殊使命的大臣。
柳州:指广西柳州。
左右江:指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左右江地区。
桂平金田:指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金田镇,清朝时期的一个地名。
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
巡抚:指巡抚,即一省的行政长官。
提督:清朝地方军事官员,负责一省的军事。
秦定三、李能臣:清朝将领。
滇、黔兵:指云南、贵州两省的军队。
武宣: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武宣县,清朝时期的一个地名。
东乡:今江西省东乡县,清朝时期的一个地名。
总统将军:指负责统帅军队的高级将领。
赛尚阿:清朝官员,曾任两广总督。
达洪阿、巴清德:清朝将领。
江西布政使:江西地方行政官员,负责一省的政务。
漕运总督:指漕运总督,负责管理漕运事务的官员。
湖广总督:湖广地区(今湖北、湖南)的最高行政官员。
汉口镇:今湖北省武汉市汉口区,清朝时期的一个地名。
川匪:指四川地区的盗匪。
陕、楚交界:指陕西、湖北两省交界地区。
奸徒:指坏人。
牛八邪教:指一种邪教。
天主、十字各教:指天主教、基督教等。
堤垸:指堤坝。
汉水:今湖北省的一条河流。
砖石斗门:指用砖石建造的闸门。
绅董:指地方上的绅士和官员。
天爵:指天爵,即清朝官员天爵,曾任广西巡抚等职。
驭吏严:指管理官员严格。
大冶知县:指大冶县的知县,即县令。
揭讦:指揭发和告发。
款:指罪行、过错。
严斥:指严厉斥责。
议革职留任:指讨论是否革除职务但保留职位。
侍郎:指清朝的官职,相当于副部级。
按:指调查。
非刑:指非法的刑罚。
诬执:指诬陷并逮捕。
良民:指善良的平民。
震怒:指非常愤怒。
褫职:指剥夺职务。
戍:指充军。
伊犁:指新疆伊犁地区,古代充军之地。
靖逆将军:指清朝的军事官职,负责平定叛乱。
奕山:指清朝将领奕山。
顶戴:指清朝官员的官帽,官帽上的顶珠代表官职等级。
知府:指知府,即一府的行政长官。
清江防务:指清江地区的防御事务。
淮、扬善后事宜:指淮安、扬州地区的善后处理事务。
南河总督:指南河总督,负责管理南河地区的官员。
滥刑:指滥用刑罚。
失察:指疏于监察。
私镌关防:指私自雕刻印章。
吏议:指官员的议论。
休致:指退休。
知兵大臣:指懂得军事的大臣。
尚书:指清朝的官职,相当于部长。
杜受田:指清朝官员杜受田。
会剿:指联合围剿。
金田匪:指金田地区的匪徒。
武宣东乡:指武宣县的东部乡村。
东岭村:指东岭村,可能位于武宣县。
团练:指地方上的自卫组织。
总督衔:指总督的官衔。
布政使:指布政使,相当于省的行政长官。
摄巡抚事:指代理巡抚职务。
御极:指皇帝登基。
总统督师:指总司令率军。
象州:指广西象州。
兴安:指广西兴安县。
全州:指广西全州。
庐、凤:指庐州和凤阳,位于安徽省。
捻匪:指捻军,清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军。
陆遐龄:指捻军首领陆遐龄。
褒赉:指表扬和赏赐。
胡元炜:指庐州知府胡元炜。
李嘉端:指巡抚李嘉端。
内应:指内部协助敌人。
临淮关:指临淮关,位于安徽省。
外遏:指在外部阻止。
内清:指内部清理。
土司:指古代少数民族地区的世袭官职。
凌云、东兰、横州、博白:指广西的凌云、东兰、横州、博白等地。
颜品瑶:指广东的贼首颜品瑶。
南邕:指南邕,可能指南方的某个地区。
艇匪:指在江河上抢劫的匪徒。
江宁:指江苏省南京市,当时称为江宁。
英人:指英国人。
广州:指广东省广州市。
艇匪窜扰:指海盗侵扰。
浔州:指广西浔州。
庆远:指广西庆远。
梧州:指广西梧州。
南宁:指广西南宁。
骆秉章:指清朝官员骆秉章。
蒋益澧:指清朝官员蒋益澧。
湘军:清朝末年湖南的地方军队,以曾国藩、左宗棠等人为首。
平乐令公渡、五塘:指平乐县的令公渡和五塘地区。
斩馘:指斩杀敌人。
庆远、柳州:指广西的庆远和柳州地区。
调广东巡抚:指被调任为广东巡抚,巡抚是清朝地方行政官员的一种,负责管理一省的军事和民政。
兼署两广总督:兼管两广总督的职务,两广总督是清朝地方行政官员的一种,负责管理广东和广西两省。
英军:指英国军队,这里指英国在19世纪中叶对中国进行侵略的军队。
省城:指省份的省会城市,这里是广州。
前任总督黄宗汉、巡抚耆龄等:前任的广东和广西的最高行政官员。
窜匪:指流窜作案的匪徒。
土寇:指地方上的土匪。
梧州、浔州:广西的两个地名。
犯京师:指入侵北京,京师是古代对首都的称呼。
和议成:指和平谈判达成协议。
降三级调用:被降职三级。
一品顶戴:清朝官员的品级之一,一品为最高。
贵州按事:在贵州执行监察事务。
粤匪石达开馀党:指太平天国运动中石达开余部。
绥阳:贵州的一个地名。
叛回:指反叛的回族。
曲靖:云南的一个地名。
候补道:清朝官员的一种,负责地方行政。
总兵:清朝地方军事官员的一种,负责一省的军事。
虎兕出柙:比喻无法控制的情况。
伏莽四起:比喻叛乱四起。
权略:权谋策略。
优诏赐恤:皇帝颁布优待诏书表示慰问。
太子太保:清朝官职,是一种荣誉职位。
谥文毅:皇帝赐予的谥号,表示对其品德和政绩的赞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一百八十-评注
九年,调广东巡抚,兼署两广总督。英军犹踞省城,前任总督黄宗汉、巡抚耆龄等,皆驻外县不敢入。
此句描绘了崇光上任时的背景,英军占据省城,前任官员不敢入城,体现了当时战乱频仍、社会动荡的局势。崇光坦然入城,与敌军狎居,展现了他的胆识和气魄,为后文其政治军事才能的发挥奠定了基础。
寻实授总督,迭遣将御湖南、江西窜匪,击走之。
此句说明崇光在担任总督后,积极派遣将领抵御湖南、江西的叛乱势力,并成功击退,体现了他在军事上的果断和策略。
本境土寇时起,皆不久扑灭。
这句话反映了崇光在地方治安方面的能力,能够迅速平息土匪的骚扰,维护地方稳定。
与广西军会剿艇匪,梧州、浔州贼匪渐清。
此句描述了崇光与广西军合作,共同剿灭艇匪,使得梧州、浔州的贼匪逐渐被清除,体现了他在联合军事行动中的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
至十一年,英法联军犯京师,和议成,广州敌军始退。
这句话说明了英法联军侵犯京师后,通过和议达成和平,广州的敌军才撤退,崇光在此时发挥了重要作用,维护了国家的和平。
同治元年,以失察都司陶昌培、知县许庆镕营私纳贿,降三级调用,命仍以一品顶戴赴贵州按事。
此句反映了崇光在政治上的严格自律,对于失职的官员进行了降级调用,同时也展现了他在处理政务时的公正。
前巡抚耆龄、御史华祝三复劾崇光任用非人,调度乖方,诏命自陈,下署总督晏端书、提督昆寿察按,得免议。
这句话描述了崇光在政治斗争中的应对策略,面对弹劾,他主动自陈,并得到了上级的信任,避免了进一步的争议。
寻授云贵总督。云南自总督潘铎被戕,巡抚徐之铭结回酋以自保,张凯嵩继署总督,久不至,以规避黜,命崇光代之。
此句说明了崇光被任命为云贵总督,并接替了因避祸而未能到任的总督张凯嵩,体现了他在国家政治中的重要作用。
崇光至贵州,会粤匪石达开馀党陷绥阳,督兵击走之,遂驻贵阳。
这句话描述了崇光在贵州的军事行动,他成功击退了粤匪的残余势力,并驻扎在贵阳,巩固了当地的治安。
三年春,土匪、苗匪屡来犯,偕巡抚张亮基勒兵固守,贼败退。
此句反映了崇光在贵州的治安维护工作,他与巡抚张亮基共同抵御土匪和苗匪的侵扰,保卫了地方安全。
时云南叛回犹杂处省城,议者皆言不可遽往。崇光迳行,军民父老喜,迎於郊,回众始稍敛。
这句话描述了崇光在处理云南叛乱时的决断,他不顾反对意见,直接前往省城,得到了军民的欢迎,并逐渐平息了叛乱。
逆首马荣、马连升踞曲靖为巢穴。崇光知候补道岑毓英、降回总兵马如龙可用,四年春,令参将冯世兴与二人合师攻克曲靖,擒荣、连升等斩以徇,遂收马龙、寻甸,迤东肃清,遣提督赵德光克平江外贼巢,复广顺,进克贵州,黔西大定。
此句详细描述了崇光在云南的军事行动,他成功击败了叛乱首领马荣、马连升,并逐步平定了云南的局势,展现了他在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五年,复普洱及思茅,云南军事渐利。
这句话说明了崇光在云南的军事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成功收复了普洱和思茅,使得云南的军事形势逐渐好转。
六年,卒,优诏赐恤。嘉其“沉毅有为,历官两广、云贵,皆不避艰险,俾地方日有起色”,赠太子太保,谥文毅。
此句是对崇光一生的总结,他在任期间不畏艰险,为地方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得到了朝廷的肯定和嘉奖。
广西请建专祠,云、贵祀名宦祠。
这句话说明了崇光在世时和去世后都受到了极高的尊敬,他的事迹被后人铭记。
论曰:粤匪之起也,始由疆臣玩误,继复将帅不和。
这段评论指出了粤匪起义的原因,即地方官员的失误和将帅之间的不和,为后文对崇光的评价做了铺垫。
李星沅、周天爵皆素以忠勤著,文宗采时誉而付以重任,於军事皆不得要领。
这句话评价了前任官员李星沅、周天爵,虽然他们以忠诚勤勉著称,但在军事上却缺乏有效的领导能力。
及易以赛尚阿,而败坏益甚,虎兕出柙,遂不可制矣。
这句话批评了赛尚阿的军事领导能力,认为他的失误导致了局势的进一步恶化。
劳崇光久在兵间,洪秀全北窜后已不顾旧巢,然伏莽四起,终赖湘军之力,数年而后克定;其於广东、云南皆受事於万难措置之时,履虎不咥,权略有足称焉。
这段评论高度评价了崇光在军事上的成就,认为他在洪秀全北窜后,仍然能够稳定局势,依靠湘军的力量最终平定了叛乱。同时,他也赞扬了崇光在广东、云南处理复杂局势时的果断和权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