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赵尔巽(1844年-1927年),清代著名历史学家。作为清史的编撰者之一,他在清朝历史研究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赵尔巽编写的《清史稿》成为了后世研究清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20世纪初)。
内容简要:《清史稿》是赵尔巽根据丰富的史料和个人研究,所编纂的清朝历史书籍。书中详细记录了清朝自建立到灭亡的政治、军事、外交、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全书通过对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描述,展现了清朝的盛衰和历史进程。它对后世研究清朝历史、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是研究清朝历史的基本参考书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一百三十九-原文
姜晟 金光悌 祖之望 韩崶
姜晟,字光宇,江苏元和人。
乾隆三十一年进士,授刑部主事,累迁郎中。
擢光禄寺少卿,转太仆寺,仍兼刑部行走。
四十四年,出为江西按察使。
逾年,超擢刑部侍郎,屡命赴各省按事谳狱。
五十二年,授湖北巡抚。
时大军征台湾,晟运米十万石济饷需,上嘉之,予议叙。
五十三年,荆州江堤溃,命大学士阿桂等往勘,以晟未能疏濬上游涨沙,并坐属吏婪索淮盐匣费,褫顶带。
寻召授刑部侍郎。
五十六年,复出为湖南巡抚。
芷江境失饷鞘久不获,晟捕首犯置之法。
洞庭湖盗董舒友等积年为商旅害,逻获之,传首湖干,盗风以靖。
六十年,黔苗石柳邓叛,永绥苗石三保应之,晟偕总督毕沅往剿。
寻云贵总督福康安来督师,晟驻辰州治军需,分兵屯诸要隘,缉获奸匪百户杨国安父子解京,诏嘉其治军镇静,下部议叙。
三月,赴镇筸查缉边备,并抚难民,上以辰州要冲,命仍回驻。
首逆吴半生就获,予优叙。
嘉庆元年,湖北枝江、来凤邪匪起,遣副将庆溥击贼於龙山,走之,湖南境内获安。
是年,福康安、和琳先后卒於军,晟偕额勒登保、德楞泰等剿抚,加总督衔。
苗疆渐平,驻辰州治善后事宜。
二年,兼署总督。
三年,京察,予议叙。
布政使郑源鹴附和珅,以贪著,需索属吏,必多金始得赴任。
属吏藉胥役为幹办,纵今哧诈浮收,苦累百姓。
四年,和珅败,为言官论劾。
诏“晟平日居官犹能自守,因畏和珅不敢参劾,尚非通同舞弊”,命逮讯源鹴,籍其赀财,澈底根究,具得源鹴加扣平馀、蓄养优伶、眷属多至三百人诸罪状,论大辟;晟坐失察,当革职留任,上特宽之。
冬,镇筸苗吴陈受倡乱,晟督师守隘,同知傅鼐以计擒斩之,加太子少保。
五年,实授总督,寻调直隶。
六年,畿辅久雨,永定河决。
坐奏报迟延,褫职逮问,发河工效力。
工竣,予主事衔,刑部行走。
七年,授刑部侍郎。
晟自为曹郎,以治狱明慎受知高宗,易攵历中外,至是凡三入佐刑部。
仁宗尤重刑事,晟谳鞫务得其平,多平反者。
江西巡抚张诚基剿义宁州匪,饰称自率兵临阵,为属吏所讦。
命晟往按,得实,逮诚基,遂暂署巡抚。
寻回京。
九年,兼署户部侍郎,命赴南河查勘清口运道,疏言河身淤垫,黄水增高,致清水不能畅注,宜启祥符五瑞等闸以减黄,增运口盖坝以蓄清,如议行。
擢刑部尚书。
十一年,以老疾乞休,温诏慰留。
以刑部事繁,特调工部。
章再上,乃命解职在京养疴。
寻以前在直隶失察藩库虚收事,降四品京堂。
归,卒於家。
金光悌,字兰畦,安徽英山人。
由举人授内阁中书。
乾隆四十五年,成进士,转宗人府主事。
迁刑部员外郎,历郎中。
截取京察,并当外任,仍留部。
五十五年,部臣奏请以四品京堂用,允之。
江西举人彭良馵为子贿买吏员执照,光悌与为姻亲,御史初彭龄劾光悌瞻徇,坐降调,仍补刑部员外郎,留部覈办秋审。
御史张鹏展复劾之,诏:“光悌在部久,平日毁多誉少,停其兼部。”
寻兼内阁侍读学士。
嘉庆七年,授山东按察使,晋布政使。
十年,召授刑部侍郎,数奉使赴山东、直隶、天津、热河勘狱,并得实以报。
十一年,授江西巡抚。
疏言江西积案繁多,请设局清釐。
十四年,擢刑部尚书。
光悌自居郎曹,为长官所倚,至是益自力。
以当时谳狱多以宽厚为福,往往稍减罪状上之,部臣悬千里推鞫,苟引律当毋更议。
故遇事必持律,不得减比。
人咸以光悌用法严,然亦有从宽者。
旧例,监守自盗限内完赃者减等,乾隆二十六年改重不减等,光悌奏复旧例。
后阿克苏钱局章京盗官钱,计赃五百两以上,主者引平人窃盗律,当绞情实。
光悌曰:“盗官钱当拟斩监追,不决,绞情实则决矣。不得引窃盗律。”
奏平之。
仁宗览奏曰:“官盗较私盗反薄耶?”
对曰:“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律意如是。”
卒如其议。
光悌练习律例,议必坚执,同列无以夺之。
然屡被弹劾,时论亦不尽以为平允。
十七年,卒於官,诏依尚书例赐恤。
祖之望,字舫斋,福建浦城人。
乾隆四十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刑部主事,洊升郎中。
俸满当截取外任,以谙悉部务留之。
京察一等,以四五品京堂用。
历通政司参议、太常寺少卿,仍兼部务。
五十八年,出为山西按察使。
摘律例民间易犯罪名条列之,曰三尺须知录,刊布於众,俾民无误罹法。
六十年,迁云南布政使。
上以之望亲老,调湖北,俾便迎养。
嘉庆元年,教匪起荆、襄,蔓延郧、宜、施南诸郡。
总督巡抚皆统师出,之望一人留武昌治事,讹言数作,时获贼谍,伪檄遍通衢。
之望静定不惊,防御要隘,城乡市镇设保甲互稽,民心帖然。
贼犯孝感,调师翦灭,下游五郡皆安堵。
诏以之望虽未与贼战,坐镇根本,武、汉无虞,嘉其功,赐花翎。
二年,丁父忧,命留任素服治事。
四年,安襄郧道胡齐仑侵饷事发,命之望察治,齐仑侵蚀餽送,轇轕猝不易究,上切责之,命解任来京。
及谳定,之望坐徇庇降调。
上知之望无染指,居官有声,素谙刑名,以按察使降补。
逾月,授刑部侍郎,予假葬父省母。
五年,授湖南巡抚。
镇筸黑苗出峒焚掠,蔓延三厅,遣兵击平之。
亲勘常德堤围私垦洲地百数十处,造册立案,永息争端。
寻复召为刑部侍郎。
至京,面陈永绥厅孤悬苗境,不足资控制,请移厅治花园,移协营茶洞,沿边遍设碉卡,以永绥旧城为汛地,使苗弁驻闉,约束诸苗寨,下所司议行。
六年,偕侍郎那彦宝勘近畿水灾,又偕侍郎高杞监疏长辛店河道。
七年,命赴山东按皂役之孙冒考,巡抚和瑛诬断事,和瑛谴罢,即授之望巡抚。
寻调陕西。
大军剿南山馀孽,之望筹备军食,安插乡勇,抚恤灾黎,偕总督惠龄奏筹善后事宜甚悉。
调广东,乞假省亲。
九年,仍授刑部侍郎。
逾一年,以母老乞养归。
十四年,仁宗五旬万寿,之望入都祝嘏。
其母年八十有三,上垂问褒嘉,赉予有加。
寻丁母忧,服阕,擢刑部尚书。
十八年,以病解职,寻卒。
韩崶,字桂舲,江苏元和人。
父是升,客游京师,授经诸王邸,以名德称。
崶少慧能文,由拔贡授刑部七品小京官,累擢郎中。
乾隆五十四年,出为河南彰德知府,迁广东高廉道。
坐失察吴川知县庇纵私盐事,降刑部主事,复洊迁郎中。
嘉庆六年,授湖南岳常澧道,迁按察使,调福建,署布政使。
蔡牵方扰台湾,海疆多事,崶筹军备杜接济甚力,迁湖南布政使。
十一年,召为刑部侍郎。
十二年,命赴荆州按将军积拉堪与知府交结事,又命勘南河。
十三年,宗室敏学恃势不法,谳拟轻比,诏斥部臣屈法纵奸,谴责有差。
崶方奉使河间谳狱,未与画诺,上以崶先於召对面陈,意存开脱,且部事素由崶先覈定,迹近专擅,降授广东按察使。
未几,擢巡抚。
时英吉利兵船占澳门炮台,入黄埔,久之始退。
总督吴熊光不即遣兵驱逐,以罪罢,命崶兼署总督。
十四年,崶查阅澳门夷民安堵,因疏陈:
西洋人於其地旧设炮台六,请自伽思兰炮台迤南,加筑女墙二百馀丈,於前山寨驻专营,莲花茎增关徬石垣,新涌山口筑炮台,填蕉门海口,以资控制。
如议行。
又密陈粤海形势:
沿海村落,处处可通,外洋盗匪,易生窥伺。
必先固内而后可御外。
凡属扼要炮台,宜简练精锐,严密防守。
并令沿海绅衿耆董,督率丁壮,互相捍护,自卫身家,较为得力。
百龄继为总督,会奏:
华、洋交易章程,外国兵船停泊外洋,澳内华、洋人分别稽覈。
各国商贾,止许暂留司事之人,经理债务,馀俱饬依期回国,不得在澳逗留。
洋船引水人,责令澳门同知给发牌照。
买办等华人,责成地方有司慎选承充,随时稽察。
洋船起货时,不许洋商私自分拨。
下军机大臣采择议行。
逾年,海盗张保仔就抚,乌石二、东海霸以次诛降,赐花翎。
十六年,复署总督。
疏请免米税,以通商贩、裕民食。
又疏陈:
潮州多械斗,而营员无协缉之责,请令文武会拏;距省远,请军流以下就近由巡道覆覈。
又言:
惩治悍匪,请如四川例:初犯械系,限一年改行;积两限如故,即治以棍徒屡次滋扰律。
皆允行。
十八年,入觐,授刑部尚书。
崶父是升年八十,给假三月归为寿。
二十一年,丁父忧,服阕,以一品衔署刑部侍郎,寻补刑部尚书。
道光四年,平反山西榆次县民阎思虎狱,被议叙。
初,思虎强奸赵二姑,知县吕锡龄受赇,逼认和奸,赵二姑忿而自尽,亲属京控。
命巡抚亲提,仍以和奸拟结。
御史梁中靖疏劾,提解刑部,审得实情是强非和,并原审各官贿嘱、徇纵、回护诸弊状,思虎论斩,赵二姑旌表,巡抚邱树棠、按察使卢元伟及府县各官,降革遣戍有差。
诏嘉刑部堂司各官秉公申雪,并予议叙。
梁中靖参奏得实,亦加四品衔。
会有官犯侯际清拟流,呈请赎罪,部议因际清犯罪情重,仍以可否并请。
诏斥含混取巧,命大学士托津等查讯,侍郎恩铭、常英、司员恩德等皆有贿嘱情事,崶亦解任就质,坐失察司员得贿,嗣子知情,亲属撞骗,议夺职遣戍,因年老,从宽,命效力万年吉地工程处。
逾岁,召署刑部侍郎。
六年,以病乞归。
十四年,卒。
论曰:
有清一代,於刑部用人最慎。
凡总办秋审,必择司员明慎习故事者为之。
或出为监司数年,稍回翔疆圻,入掌邦宪,辄终其身,故多能尽职。
仁宗尤留意刑狱,往往亲裁,所用部臣,斯其选也。
姜晟、祖之望,易攵历中外,并有政绩。
金光悌、韩崶,皆筦部务最久,光悌治事尤厉锋锷,号刻深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一百三十九-译文
姜晟,字光宇,是江苏元和县人。乾隆三十一年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刑部主事,后来多次升迁至郎中。后来被提拔为光禄寺少卿,转任太仆寺,同时继续在刑部任职。乾隆四十四年,被外调担任江西按察使。一年后,被越级提拔为刑部侍郎,多次被命令前往各省调查案件。乾隆五十二年,被任命为湖北巡抚。当时大军征讨台湾,姜晟运送十万石大米供应军需,皇帝赞扬了他,并给予奖赏。乾隆五十三年,荆州江堤溃决,命令大学士阿桂等人前往调查,因为姜晟未能疏浚上游涨沙,并且因为属吏贪污淮盐匣费,被剥夺官职。不久后,被召回任命为刑部侍郎。
乾隆五十六年,再次外出担任湖南巡抚。芷江境内丢失了军饷,长时间未能找回,姜晟逮捕了首犯并依法处理。洞庭湖的盗贼董舒友等人长期为商旅带来危害,被巡逻捕获,传首湖干,盗风得以平息。嘉庆六年,贵州苗人石柳邓叛乱,永绥苗人石三保响应,姜晟与总督毕沅前往讨伐。不久,云贵总督福康安前来指挥军队,姜晟驻扎在辰州管理军需,分兵驻守各个要隘,捕获了奸匪百户杨国安父子并将其解送至京城,皇帝下诏赞扬他治军有方,给予奖赏。三月,前往镇筸查缉边防,并安抚难民,皇帝因为辰州是交通要冲,命令他继续驻扎。首恶吴半生被捕获,给予优厚的奖赏。
嘉庆元年,湖北枝江、来凤的邪教起事,派遣副将庆溥在龙山击败贼人,使湖南境内恢复安宁。这一年,福康安、和琳先后在军中去世,姜晟与额勒登保、德楞泰等人一起剿灭和安抚叛乱,被加封总督衔。苗疆逐渐平定,姜晟在辰州处理善后事宜。嘉庆二年,兼任署理总督。嘉庆三年,京察时给予奖赏。布政使郑源鹴附和和珅,因为贪污著名,要求属吏必须给予大量金钱才能上任。属吏利用胥役作为助手,纵容欺诈和浮收,给百姓带来苦难。嘉庆四年,和珅败露,被言官弹劾。皇帝下诏说:“姜晟平日为官还能自律,因为害怕和珅不敢弹劾,还不算同谋舞弊”,命令逮捕审讯郑源鹴,没收他的财产,彻底调查,发现郑源鹴有加重罚款、蓄养优伶、家属多达三百人等罪行,判处死刑;姜晟因失察,应当被免职留任,皇帝特别宽恕了他。
嘉庆五年,吴陈受在镇筸发起叛乱,姜晟率军守卫要隘,同知傅鼐用计擒杀了他,被加封太子少保。嘉庆五年,正式任命为总督,不久调任直隶。嘉庆六年,京畿地区长时间下雨,永定河决堤。因为上报延误,被剥夺官职逮捕审问,被派去河工效力。工程完成后,被授予主事衔,继续在刑部任职。嘉庆七年,被任命为刑部侍郎。
姜晟自从担任曹郎以来,因为处理案件明慎而受到高宗的赏识,历经内外,至此已三次辅助刑部。仁宗特别重视刑事案件,姜晟审理案件务必做到公平,有很多案件得到平反。江西巡抚张诚基讨伐义宁州的叛匪,假装自己亲自率兵作战,被属吏告发。皇帝命令姜晟前往调查,查实后逮捕了张诚基,于是暂时代理巡抚。不久后返回京城。嘉庆九年,兼任署理户部侍郎,被命令前往南河查勘清口运道,上疏建议应该开启祥符五瑞等闸门以减少黄河的水位,增加运口盖坝以蓄积清水,如议实行。被提拔为刑部尚书。嘉庆十一年,因为年老疾病请求退休,皇帝下温诏挽留。因为刑部事务繁重,特别调任工部。再次上疏请求退休,于是被命令解职在京养病。不久前因为直隶失察藩库虚收的事情,被降为四品京堂。回家后,在家中去世。
金光悌,字兰畦,是安徽英山县人。通过举人身份被授予内阁中书。乾隆四十五年考中进士,转任宗人府主事。后来升任刑部员外郎,历任郎中。经过京察,同时担任外任,但仍然留在部里。乾隆五十五年,部臣上奏请求以四品京堂任用,皇帝同意了。江西举人彭良馵为了儿子贿赂官员,金光悌与他有姻亲关系,御史初彭龄弹劾金光悌偏袒,被降职调任,仍然补充为刑部员外郎,留在部里负责秋审。御史张鹏展再次弹劾他,皇帝下诏说:“金光悌在部里任职时间久,平日毁誉参半,停止他兼任部职。”不久后兼任内阁侍读学士。
嘉庆七年,被任命为山东按察使,晋升为布政使。嘉庆十年,被召回任命为刑部侍郎,多次奉命前往山东、直隶、天津、热河审理案件,并如实上报。嘉庆十一年,被任命为江西巡抚。上疏说江西积压的案件很多,请求设立机构清理。嘉庆十四年,被提拔为刑部尚书。
金光悌自从担任郎中以来,受到长官的信任,至此更加努力。因为当时审理案件多以宽厚为福,常常稍微减轻罪状上报,部臣悬赏千里推鞫,如果引用法律应当不再议论。因此遇到事情必定坚持法律,不予以减轻。人们都认为金光悌用法严格,但也有从宽的情况。旧例中,监守自盗在限期内完赃可以减等,乾隆二十六年改为加重不减等,金光悌上奏恢复旧例。后来阿克苏钱局章京盗取官钱,计算赃款五百两以上,主管人引用平人窃盗律,应当绞刑。金光悌说:“盗取官钱应当判处斩监追,不决,绞刑情实则决。不能引用窃盗律。”上奏平反。仁宗看到奏章说:“官盗与私盗相比反而轻吗?”回答说:“与其有聚敛之臣,不如有盗臣。律意如此。”最终按照他的意见执行。金光悌熟悉律例,议论必定坚持,同僚无法改变他的意见。但他多次被弹劾,时论也不完全认为他公平。嘉庆十七年,在任上去世,皇帝下诏按照尚书例给予抚恤。
祖之望,字舫斋,是福建浦城人。乾隆四十三年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散馆后授予刑部主事,后来升任郎中。俸满应当外任,因为熟悉部务而被留下。京察被评为一等,以四五品京堂任用。历任通政司参议、太常寺少卿,仍然兼任部务。乾隆五十八年,被外调担任山西按察使。摘录律例中民间易犯的罪名,编成《三尺须知录》,公布于众,使民众不会无意中触犯法律。乾隆六十年,升任云南布政使。皇帝因为祖之望父母年迈,调任湖北,以便方便迎养。
嘉庆元年,教匪在荆、襄地区起事,蔓延到郧、宜、施南等郡。总督和巡抚都率军出征,祖之望一个人留在武昌处理事务,谣言多次出现,时获贼谍,伪造的檄文遍布大街小巷。祖之望保持冷静不惊慌,防御要隘,城乡市镇设立保甲互相稽查,民心安定。贼人侵犯孝感,调集军队将其消灭,下游五郡都得以安宁。皇帝下诏,虽然祖之望没有与贼人作战,但坐镇根本,武汉没有问题,赞扬他的功绩,赐予花翎。嘉庆二年,因父亲去世服丧,被命令留任穿着素服处理事务。嘉庆四年,安襄郧道胡齐仑贪污军饷的事情被发现,命令祖之望调查处理,胡齐仑贪污军饷,纠缠不清,难以彻底调查,皇帝严厉责备他,命令他解职来京。等到调查确定,祖之望因为徇私庇护被降职调任。皇帝知道祖之望没有贪污,为官有声望,平时熟悉刑名,因此从按察使降职补充。一个月后,被任命为刑部侍郎,被允许请假回家安葬父亲探望母亲。
五年,被任命为湖南巡抚。镇筸黑苗人出山洞进行焚掠,蔓延到三个厅,派遣军队平定了他们。亲自勘察常德堤围,发现私自开垦洲地一百多处,制作册子立案,永久解决了争端。不久后被召回担任刑部侍郎。到京城后,当面陈述永绥厅孤立无援,不足以控制苗境,请求迁移厅治到花园,迁移协营到茶洞,沿边境设立碉卡,以永绥旧城为汛地,让苗弁驻守,约束各苗寨,下命令给相关部门执行。六年,与侍郎那彦宝一起勘察近畿水灾,又与侍郎高杞一起监督疏浚长辛店河道。
七年,被命令前往山东审查皂役孙冒考案,巡抚和瑛诬断案件,和瑛被罢免,立即任命之望为巡抚。不久后调往陕西。大军剿灭南山残余势力,之望负责筹备军粮,安置乡勇,抚恤灾民,与总督惠龄一起上奏详细筹措善后事宜。调往广东,请假回家省亲。九年,仍然被任命为刑部侍郎。过了一年,因为母亲年老请求回家赡养。十四年,仁宗五十寿辰,之望入京祝寿。他的母亲八十三岁,皇帝垂问并嘉奖,赏赐有加。不久因母亲去世服丧,服丧期满后,提升为刑部尚书。十八年,因病辞职,不久去世。
韩崶,字桂舲,江苏元和人。他的父亲韩是升,客居京师,在王府授课,以名德著称。韩崶年轻聪慧,擅长文学,通过拔贡成为刑部七品小京官,逐渐提升为郎中。乾隆五十四年,出任河南彰德知府,后调任广东高廉道。因失察吴川知县庇护私盐事件,被降为刑部主事,后又提升为郎中。
嘉庆六年,被任命为湖南岳常澧道,后调任按察使,调往福建,代理布政使。蔡牵在台湾制造混乱,海疆多事,韩崶积极筹备军备,切断补给,后调任湖南布政使。十一年,被召回担任刑部侍郎。十二年,被命令前往荆州调查将军积拉堪与知府勾结的事,又命令勘察南河。十三年,宗室敏学依仗势力违法,审理时轻判,皇帝下诏斥责部臣违法纵容奸人,谴责有差。韩崶当时正在河间审理案件,没有签署同意,皇帝因为韩崶事先与皇帝面谈,意图开脱,且部事一向由韩崶先审定,迹近专擅,被降为广东按察使。不久后,提升为巡抚。
当时英国兵船占领澳门炮台,进入黄埔,久久不退。总督吴熊光没有立即派遣军队驱逐,因罪被罢免,任命韩崶兼任署理总督。十四年,韩崶调查澳门夷民安堵情况,因此上疏陈述:‘西洋人在此地原有六个炮台,请从伽思兰炮台向南,加筑女墙二百多丈,在前山寨驻扎正规军,莲花茎增加关卡石垣,在新涌山口筑炮台,填塞蕉门海口,以控制局势。’如议执行。又秘密陈述粤海形势:‘沿海村落,处处可通,外洋盗匪,容易生窥伺之心。必须先巩固内部,然后才能抵御外部。所有重要炮台,应选拔精锐,严密防守。并命令沿海绅士耆老,督率壮丁,互相保卫,自卫身家,较为得力。’百龄继任总督,共同上奏:‘华洋交易章程,外国兵船停泊外洋,澳内华洋人分别稽查。各国商贾,只允许暂留处理事务的人,管理债务,其余都要求按期回国,不得在澳逗留。洋船引水人,责令澳门同知发放牌照。买办等华人,责成地方官员慎重选择,随时稽查。洋船起货时,不允许洋商私自分拨。’下军机大臣采择议行。
过了一年,海盗张保仔归顺,乌石二、东海霸依次被诛降,被赐予花翎。十六年,再次代理总督。上疏请求免除米税,以促进贸易、丰富民食。又上疏陈述:‘潮州多械斗,而营员没有协缉的责任,请求令文武官员共同抓捕;距离省远,请求军流以下就近由巡道复核。’又说:‘惩治凶匪,请求如四川例:初犯械系,限一年改过;连续两次不改,即按照棍徒屡次滋扰律处罚。’都得到批准执行。十八年,入京觐见,被任命为刑部尚书。韩崶的父亲韩是升八十岁,放假三个月回家祝寿。二十一年,因父亲去世服丧,服丧期满后,以一品衔代理刑部侍郎,不久补任刑部尚书。
道光四年,平反山西榆次县民阎思虎案,被议叙。起初,阎思虎强奸赵二姑,知县吕锡龄受贿,逼迫承认和奸,赵二姑愤怒自尽,亲属到京城控告。皇帝命令巡抚亲自提审,仍然以和奸结案。御史梁中靖上疏弹劾,提解到刑部,审得实情是强奸而非和奸,以及原审官员受贿、徇私、包庇等弊端,阎思虎被判处斩首,赵二姑被表彰,巡抚邱树棠、按察使卢元伟及府县各官员,被降职、革职、流放等。皇帝下诏嘉奖刑部堂司各官秉公申雪,并予以议叙。梁中靖参奏得实,也被加封四品衔。当时有官员犯侯际清拟流放,呈请赎罪,刑部讨论认为际清犯罪情节严重,仍然以是否可以赎罪请示。皇帝下诏斥责含糊取巧,命令大学士托津等调查,侍郎恩铭、常英、司员恩德等都有受贿情事,韩崶也被解职接受质询,因失察司员受贿,儿子知情,亲属诈骗,被议夺职流放,因年老,从宽处理,命令在万年吉地工程处效力。过了一年,召回代理刑部侍郎。六年,因病请求回家。十四年,去世。
论曰:清朝一代,在刑部用人上最为谨慎。凡是总办秋审,必定选择熟悉旧例的司员担任。或者出外担任监司数年,稍微熟悉地方情况,然后回到中央掌管邦宪,往往终身任职,因此多能尽职尽责。仁宗特别关注刑狱,常常亲自裁决,所用的部臣,都是经过挑选的。姜晟、祖之望,历经内外,都有政绩。金光悌、韩崶,都长期掌管部务,光悌处理事务尤其严厉,被称为刻深云。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一百三十九-注解
进士:科举制度中的最高学位,通过考试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通常被授予官职。
刑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掌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
郎中:中国古代官职,为六部之一刑部的高级官员。
光禄寺:中国古代官署名,掌管宫廷饮食及宴享事宜。
太仆寺:中国古代官署名,掌管宫廷车马及马政。
按察使:清朝地方官职,负责监察地方官员和司法事务。
谳狱:审查案件,判决罪犯。
巡抚: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官员,负责一省的行政、军事和司法事务。
总督:清朝地方最高军事行政长官。
京察:清代官员考核制度,每年对在京官员进行一次考核。
布政使: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官员,负责一省的财政、民政和司法事务。
附和珅:指官员与权臣和珅勾结。
胥役:旧时官府中的差役。
畿辅:指京城附近的地区。
庶吉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进士及第后选入翰林院学习的人。
宗人府:中国古代官署名,掌管皇族事务。
员外郎:中国古代官职,为六部之一刑部的高级官员。
截取:科举制度中,指从进士中选拔优秀人才进入翰林院。
秋审:中国古代对死刑案件进行复审的制度。
尚书:中国古代官职,为六部之首,负责全国政务。
藩库:地方政府的财政库房。
丁父忧:古代官员因父亲去世而离职服丧。
谳定:审查案件并作出判决。
省母:古代官员因母亲年老而离职回家。
花翎:清朝官员的官帽装饰,表示荣誉和等级。
湖南巡抚:清朝地方官职,负责管理湖南地区的行政、军事等事务。
镇筸黑苗:指居住在湖南镇筸地区的黑苗,一种少数民族。
出峒焚掠:指黑苗从居住的山洞中出来进行烧杀抢掠。
蔓延三厅:指黑苗的烧杀抢掠行为扩展到三个厅(行政区域)。
常德堤围:指常德地区的堤坝。
私垦洲地:指未经官方批准私自开垦的洲地。
刑部侍郎:清朝中央官职,负责辅助刑部尚书处理刑部事务。
永绥厅:清朝地方行政单位,位于苗疆地区。
花园:指永绥厅内的一个地区。
协营茶洞:指位于茶洞的协防营地。
碉卡:一种军事防御设施,用于防御敌人。
汛地:军事上指负责巡逻和防御的区域。
苗弁:指苗族地区的官员。
闉:指城门。
近畿水灾:指靠近京城地区的水灾。
长辛店河道:指位于长辛店的河道。
皂役:指古代的差役,负责执行法律和维持治安。
望巡抚:指担任望巡抚职务。
乡勇:指地方的武装力量。
灾黎:指受灾的百姓。
祝嘏:古代的一种祝寿仪式。
丁母忧:指遭遇母亲去世。
服阕:指守丧期满。
刑部尚书:清朝中央官职,负责领导刑部。
望:指望州,今湖南省望城区。
元和:今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
经:指教授经书。
诸王邸:指各亲王的府邸。
拔贡:清朝科举制度中的一种选拔方式,选拔优秀生员进入国子监学习。
河南彰德知府:指担任河南彰德(今河南省安阳市)知府。
广东高廉道:指担任广东高州(今广东省茂名市)和廉州(今广东省北海市)道员。
吴川知县:指吴川县(今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的县令。
私盐:未经官方许可私自贩卖的盐。
岳常澧道:指担任湖南岳州(今湖南省岳阳市)、常德(今湖南省常德市)、澧州(今湖南省津市市)道员。
蔡牵:指当时在台湾活动的海盗。
澳:指澳门。
黄埔:指位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的一个港口。
夷民:指外国居民。
伽思兰炮台:指澳门的一个炮台。
女墙:一种军事防御设施,用于防御敌人。
关徬石垣:指关防的石头围墙。
新涌山口:指新涌的山口。
蕉门海口:指蕉门的海口。
华洋交易章程:指中外贸易的规则。
司事之人:指负责事务的人员。
买办:指代外商在中国采购商品的人员。
械斗:指使用武器进行的争斗。
协缉:指协助抓捕犯罪分子。
棍徒:指流氓地痞。
京控:指百姓直接向朝廷告状。
提解:指将犯人解送至某个地方。
议叙:指对官员的功绩进行评价和记录。
赎罪:指用财物或劳役来抵消罪行。
大学士:清朝中央官职,为皇帝的高级顾问。
托津:指当时的大学士。
司员:指官府中的低级官员。
侯际清:指犯人。
万年吉地:指用于安葬皇帝或皇族的墓地。
刑部堂司:指刑部中的官员。
姜晟:指当时的官员。
祖之望:指当时的官员。
金光悌:指当时的官员。
韩崶:指当时的官员。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一百三十九-评注
五年,授湖南巡抚。镇筸黑苗出峒焚掠,蔓延三厅,遣兵击平之。
此句描绘了湖南巡抚在五年期间面临的一次重大挑战,黑苗的叛乱活动严重威胁到当地的安宁。巡抚迅速派遣军队进行镇压,展现了他的果断和军事才能。‘镇筸黑苗’和‘遣兵击平之’等词语,凸显了巡抚的果断决策和军事行动的迅速有效。
亲勘常德堤围私垦洲地百数十处,造册立案,永息争端。
此句反映了巡抚在治理地方时注重实地考察和制度建设。他亲自勘查堤围和私垦洲地,并造册立案,这一举措既解决了争端,又为今后的治理奠定了基础。‘亲勘’和‘永息争端’等词语,体现了巡抚的务实和公正。
寻复召为刑部侍郎。至京,面陈永绥厅孤悬苗境,不足资控制,请移厅治花园,移协营茶洞,沿边遍设碉卡,以永绥旧城为汛地,使苗弁驻闉,约束诸苗寨,下所司议行。
此句描述了巡抚在朝廷中的角色转变,以及他对地方治理的深入思考。他提出了对永绥厅治理的建议,包括调整行政区划、设置军事设施等,以加强中央对苗疆的控制。‘面陈’和‘下所司议行’等词语,表明了巡抚的忠诚和责任心。
六年,偕侍郎那彦宝勘近畿水灾,又偕侍郎高杞监疏长辛店河道。
此句展现了巡抚在处理国家大事时的积极参与。他与侍郎一同勘测水灾,监督河道疏浚,体现了他的勤勉和对国家安危的关心。
七年,命赴山东按皂役之孙冒考,巡抚和瑛诬断事,和瑛谴罢,即授之望巡抚。
此句揭示了巡抚在处理政务时的公正无私。他揭露了巡抚和瑛的诬断,并予以罢免,展现了他的正义感和敢于担当的精神。
寻调陕西。大军剿南山馀孽,之望筹备军食,安插乡勇,抚恤灾黎,偕总督惠龄奏筹善后事宜甚悉。
此句描述了巡抚在军事行动中的积极作用。他不仅筹备军食,安抚灾民,还与总督共同商议善后事宜,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为民着想的精神。
调广东,乞假省亲。九年,仍授刑部侍郎。
此句反映了巡抚的个人情感和家庭责任。在繁忙的公务之余,他不忘回家省亲,体现了他的家庭观念。
逾一年,以母老乞养归。
此句揭示了巡抚对家庭的责任感。在母亲年老之际,他选择辞去官职,回家尽孝,体现了他的孝道。
十四年,仁宗五旬万寿,之望入都祝嘏。其母年八十有三,上垂问褒嘉,赉予有加。
此句描述了巡抚在朝廷中的荣誉和家族的荣耀。他在皇帝的垂问和褒奖中,彰显了家族的荣耀。
寻丁母忧,服阕,擢刑部尚书。
此句反映了巡抚在家庭和个人情感方面的转变。在母亲去世后,他服丧期满,被擢升为刑部尚书,体现了他的忠诚和才能。
十八年,以病解职,寻卒。
此句揭示了巡抚的人生无常。在病重之际,他选择辞去官职,最终病逝,体现了他的豁达和对生命的尊重。
韩崶,字桂舲,江苏元和人。
此句介绍了韩崶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字号和籍贯,为后续的赏析做铺垫。
父是升,客游京师,授经诸王邸,以名德称。
此句描述了韩崶的家庭背景,他的父亲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为韩崶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环境。
崶少慧能文,由拔贡授刑部七品小京官,累擢郎中。
此句介绍了韩崶的仕途经历,他年轻时就展现出聪明才智,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逐步晋升。
乾隆五十四年,出为河南彰德知府,迁广东高廉道。
此句描述了韩崶的仕途变迁,他先后担任河南彰德知府和广东高廉道,展现了他在地方治理方面的才能。
坐失察吴川知县庇纵私盐事,降刑部主事,复洊迁郎中。
此句揭示了韩崶在官场上的挫折。由于失察吴川知县庇纵私盐事,他被降职,但后来又得到晋升,体现了他的坚韧和才能。
嘉庆六年,授湖南岳常澧道,迁按察使,调福建,署布政使。
此句描述了韩崶在嘉庆年间的仕途发展,他先后担任湖南岳常澧道、按察使和福建布政使,展现了他在地方治理方面的丰富经验。
蔡牵方扰台湾,海疆多事,崶筹军备杜接济甚力,迁湖南布政使。
此句反映了韩崶在处理海疆事务时的积极态度。他在蔡牵扰台期间,积极筹措军备,有力地维护了海疆安全。
十一年,召为刑部侍郎。
此句描述了韩崶在朝廷中的角色转变,他被召为刑部侍郎,继续在中央官场发挥才能。
十二年,命赴荆州按将军积拉堪与知府交结事,又命勘南河。
此句描述了韩崶在处理政务时的积极参与。他被派往荆州处理将军积拉堪与知府的交结事,并负责勘测南河。
十三年,宗室敏学恃势不法,谳拟轻比,诏斥部臣屈法纵奸,谴责有差。
此句揭示了韩崶在处理宗室敏学不法事件时的坚定立场。他坚持依法办事,得到了皇帝的赞扬。
崶方奉使河间谳狱,未与画诺,上以崶先於召对面陈,意存开脱,且部事素由崶先覈定,迹近专擅,降授广东按察使。
此句反映了韩崶在处理政务时的严谨态度。他在河间谳狱时,坚持原则,未与画诺,最终被降职。
未几,擢巡抚。
此句描述了韩崶在官场上的起伏。虽然被降职,但不久后他又被擢升为巡抚,展现了他在官场上的适应能力。
时英吉利兵船占澳门炮台,入黄埔,久之始退。
此句描述了当时英吉利兵船侵犯澳门炮台的事件,反映了当时的国际形势。
总督吴熊光不即遣兵驱逐,以罪罢,命崶兼署总督。
此句揭示了韩崶在处理英吉利兵船侵犯澳门事件时的果断决策。他迅速处理了事件,并得到了朝廷的认可。
十四年,崶查阅澳门夷民安堵,因疏陈:‘西洋人於其地旧设炮台六,请自伽思兰炮台迤南,加筑女墙二百馀丈,於前山寨驻专营,莲花茎增关徬石垣,新涌山口筑炮台,填蕉门海口,以资控制。’如议行。
此句描述了韩崶在处理澳门夷民安堵问题时的深入思考和具体措施。他提出了加强澳门防御的建议,并得到了实施。
又密陈粤海形势:‘沿海村落,处处可通,外洋盗匪,易生窥伺。必先固内而后可御外。凡属扼要炮台,宜简练精锐,严密防守。并令沿海绅衿耆董,督率丁壮,互相捍护,自卫身家,较为得力。’
此句反映了韩崶对粤海形势的深入分析,他提出了加强沿海防御的建议,以保障国家安全。
百龄继为总督,会奏:‘华、洋交易章程,外国兵船停泊外洋,澳内华、洋人分别稽覈。各国商贾,止许暂留司事之人,经理债务,馀俱饬依期回国,不得在澳逗留。洋船引水人,责令澳门同知给发牌照。买办等华人,责成地方有司慎选承充,随时稽察。洋船起货时,不许洋商私自分拨。’下军机大臣采择议行。
此句描述了韩崶在处理华洋交易章程问题时的具体措施。他提出了规范华洋交易的建议,并得到了实施。
逾年,海盗张保仔就抚,乌石二、东海霸以次诛降,赐花翎。
此句反映了韩崶在处理海盗问题时的果断措施。他成功地平定了海盗,维护了海疆安全。
十六年,复署总督。
此句描述了韩崶在处理海盗问题后的再次担任总督。
疏请免米税,以通商贩、裕民食。
此句反映了韩崶在处理经济问题时的务实态度。他提出了免米税的建议,以促进商业发展和民生改善。
又疏陈:‘潮州多械斗,而营员无协缉之责,请令文武会拏;距省远,请军流以下就近由巡道覆覈。’
此句描述了韩崶在处理潮州械斗问题时的具体措施。他提出了加强治安管理的建议,以维护社会稳定。
又言:‘惩治悍匪,请如四川例:初犯械系,限一年改行;积两限如故,即治以棍徒屡次滋扰律。’
此句反映了韩崶在处理悍匪问题时的严格态度。他提出了惩治悍匪的具体措施,以维护社会治安。
皆允行。
此句表明了韩崶提出的建议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和实施。
十八年,入觐,授刑部尚书。
此句描述了韩崶在朝廷中的地位提升。他被授予刑部尚书的职位,继续在中央官场发挥才能。
崶父是升年八十,给假三月归为寿。
此句反映了韩崶对家庭的责任感。在父亲八十寿辰之际,他请假回家为父亲祝寿。
二十一年,丁父忧,服阕,以一品衔署刑部侍郎,寻补刑部尚书。
此句描述了韩崶在父亲去世后的悲痛和官场上的起伏。他在服丧期满后,被任命为刑部侍郎,并最终晋升为刑部尚书。
道光四年,平反山西榆次县民阎思虎狱,被议叙。
此句描述了韩崶在司法领域的贡献。他平反了山西榆次县民阎思虎的冤案,得到了朝廷的表彰。
初,思虎强奸赵二姑,知县吕锡龄受赇,逼认和奸,赵二姑忿而自尽,亲属京控。
此句介绍了阎思虎冤案的基本情况,反映了当时司法腐败的问题。
命巡抚亲提,仍以和奸拟结。
此句描述了当时巡抚在处理阎思虎冤案时的错误决策。
御史梁中靖疏劾,提解刑部,审得实情是强非和,并原审各官贿嘱、徇纵、回护诸弊状,思虎论斩,赵二姑旌表,巡抚邱树棠、按察使卢元伟及府县各官,降革遣戍有差。
此句描述了御史梁中靖在处理阎思虎冤案时的公正态度和最终结果。
诏嘉刑部堂司各官秉公申雪,并予议叙。
此句表明了朝廷对梁中靖等官员秉公申雪的认可。
梁中靖参奏得实,亦加四品衔。
此句描述了梁中靖因处理阎思虎冤案有功而得到晋升。
会有官犯侯际清拟流,呈请赎罪,部议因际清犯罪情重,仍以可否并请。
此句反映了当时司法腐败的问题。官犯侯际清呈请赎罪,但部议认为其犯罪情重,因此并请处理。
诏斥含混取巧,命大学士托津等查讯,侍郎恩铭、常英、司员恩德等皆有贿嘱情事,崶亦解任就质,坐失察司员得贿,嗣子知情,亲属撞骗,议夺职遣戍,因年老,从宽,命效力万年吉地工程处。
此句揭示了韩崶在处理官犯侯际清赎罪事件时的失误和朝廷的处理结果。
逾岁,召署刑部侍郎。
此句描述了韩崶在处理官犯侯际清赎罪事件后的再次任职。
六年,以病乞归。
此句描述了韩崶因健康原因辞去官职。
十四年,卒。
此句描述了韩崶的去世,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
论曰:有清一代,於刑部用人最慎。
此句总结了清朝在刑部用人方面的谨慎态度。
凡总办秋审,必择司员明慎习故事者为之。
此句描述了清朝在总办秋审时的用人标准。
或出为监司数年,稍回翔疆圻,入掌邦宪,辄终其身,故多能尽职。
此句反映了清朝官员的仕途经历和忠诚度。
仁宗尤留意刑狱,往往亲裁,所用部臣,斯其选也。
此句描述了仁宗皇帝对刑狱的重视和选拔官员的标准。
姜晟、祖之望,易攵历中外,并有政绩。
此句介绍了姜晟和祖之望的政绩,他们在外任和中央任职期间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金光悌、韩崶,皆筦部务最久,光悌治事尤厉锋锷,号刻深云。
此句描述了金光悌和韩崶在刑部任职期间的贡献,他们长期负责刑部事务,且金光悌在处理事务时表现出极高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