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一百三十八

作者: 赵尔巽(1844年-1927年),清代著名历史学家。作为清史的编撰者之一,他在清朝历史研究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赵尔巽编写的《清史稿》成为了后世研究清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20世纪初)。

内容简要:《清史稿》是赵尔巽根据丰富的史料和个人研究,所编纂的清朝历史书籍。书中详细记录了清朝自建立到灭亡的政治、军事、外交、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全书通过对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描述,展现了清朝的盛衰和历史进程。它对后世研究清朝历史、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是研究清朝历史的基本参考书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一百三十八-原文

沈初 金士松 邹炳泰 戴联奎 王懿修子宗诚 黄钺

沈初,字景初,浙江平湖人。少有异禀,读书目数行下,同郡钱陈群称为异才。

乾隆二十七年,南巡,召试,赐举人,授内阁中书。

明年,成一甲第三名进士,授编修。

三十二年,直懋勤殿,合写经为皇太后祝釐。

逾年,大考翰詹,以直内廷未与试,诏褒初学问优美,特晋一秩,擢侍讲。

三十六年,直南书房,督河南学政,未赴任,丁祖母承重忧。

服阕,迁右庶子。

累擢礼部侍郎,督福建学政。

遭本生父忧,服阕,起兵部侍郎。

寻以母病乞归终养。

后起故官,督顺天学政,调江苏。

任满回京,调吏部,又督江西学政。

初以文学受知,历充四库全书馆、三通馆副总裁,续编石渠宝笈、秘殿珠林,校勘太学石经。

嘉庆元年,与千叟宴,充会试知贡举。

擢左都御史,授军机大臣,迁兵部尚书,历吏、户二部。

四年,以老罢枢务,免直内廷,充实录馆副总裁。

未几卒,谥文恪,祀贤良祠。

金士松,字亭立,江苏吴江人,寄籍宛平。

举顺天乡试,改归原籍。

乾隆二十五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迁侍读,直懋勤殿写经。

典福建乡试,督广东学政。

直南书房,累迁詹事,以生母忧归。

服阕,会高宗南巡,迎銮道左,回京督顺天学政。

以寄籍辞,诏免回避,联任凡七年。

累擢礼部侍郎,调兵部。

五十年,帝御乾清宫,赐千叟宴。

士松年五十七,未得与,特命试诗,赏赉同一品。

调吏部,直讲经筵,校勘石经,迁左都御史。

嘉庆元年,再与千叟宴,迁礼部尚书。

二年,调兵部,罢直书房。

五年,扈跸谒裕陵,途次婴疾,遣御医诊视。

还京,卒,谥文简,祀贤良祠。

邹炳泰,字仲文,江苏无锡人。

乾隆三十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纂修四库全书,迁国子监司业。

国学因元、明旧,未立辟雍,炳泰援古制疏请。

四十八年,高宗释奠礼成,因下诏增建辟雍。

逾两年,始举临雍礼,称盛典焉。

寻超擢炳泰为祭酒。

累迁内阁学士,历山东、江西学政。

嘉庆四年,授礼部侍郎,调仓场,剔除积弊。

坐粮厅颜培天不职,劾去之。

六年,京察,特予议叙。

军船交粮挂欠,已许抵补,后至者复然。

炳泰虑年年积欠,与同官达庆意不合,自具疏奏,诏斥其偏执使气,镌级留任。

又奏监督轮值宿仓,仓役出入滋弊,宜令於仓外官房居住,从之。

十年,擢左都御史,迁兵部尚书,兼署工部,管理户部三库。

十一年,兼管顺天府尹事。

十二年,调吏部。

十四年,加太子少保。

仓吏高添凤盗米事觉,坐久任仓场无所觉察,褫宫衔,降二品顶戴,革职留任,久乃复之。

十六年,署户部尚书。

寻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炳泰在吏部久,尤慎铨政。

十八年,铨选兵部主事有误,同官瑚图礼徇司员议,回护坚执。

炳泰力争曰:‘吾年已衰,何恋恋禄位?不可使朝廷法自我坏!’自具疏白其故,上韪其言,卒罢瑚图礼。

既而有降革官捐复者二人,准驳不当,侍郎初彭龄论与不合,疏闻,上斥炳泰无定见,镌级留任。

又盗劫兵部主事姚堃於昌平八仙庄,诏以地近京畿,官吏阘茸,不能治盗,罢炳泰兼管府尹事。

及教匪林清变起,逆党多居固安及黄村,追论炳泰在官不能觉察,以中允、赞善降补。

寻休致,归。

二十五年,卒。

柄泰自初登第,不登权要之门,浮沉馆职,久之始跻卿贰。

屡掌文衡,称得士。

立朝不苟,仁宗重之,而终黜。

戴联奎,字紫垣,江苏如皋人。

乾隆四十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联奎少从邵晋涵受经学,既通籍,以清节自厉,在翰林久不迁。

大学士嵇璜掌院事,将保送御史,列联奎名,满掌院学士曰:‘吾未识其人,何以论其才否?’

璜以语联奎,使往见,联奎漫应之,不往。

及京察举一等,又列联奎名,复言如前,终不得与,璜乃益重之。

和珅为掌院,访时望傅其子丰绅殷德,或荐晋涵及联奎,晋涵移病归,联奎亦坚辞。

循资累迁至内阁学士。

嘉庆九年,迁兵部侍郎,历礼部、兵部、吏部。

二十一年,擢左都御史。

逾年,擢礼部尚书,调兵部。

二十五年,失行印,坐降三品京堂,补太常寺卿,督浙江学政。

道光元年,擢礼部侍郎,又擢兵部尚书。

召还京,未至,卒。

王懿修,字仲美,安徽青阳人。

乾隆三十一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入直上书房,授庆郡王永璘读。

典陕西、广东、江西乡试,督广西、湖北学政,洊擢少詹事。

五十四年,引病归,终父母丧始出,复乞病在告。

嘉庆元年,举行千叟宴,懿修与焉,被御制诗刻、玉鸠杖、文绮之赐。

七年,起授通政司副使,历光禄寺卿、内阁学士。

八年,擢礼部侍郎,督顺天学政。

十年,擢左都御史,回京供职。

寻擢礼部尚书,管户部三库事。

十二年,充上书房总师傅。

十四年,万寿庆典,加太子少保,典会试。

懿修持躬端谨,制作雅正,甚被仁宗眷遇。

十八年,以老致仕。

逾二年,年八十,赐寿,谒宫门谢,逢上出御经筵,亲解佩囊赐之。

二十一年,卒。

谥文僖。

子宗诚,字廉甫。

乾隆五十五年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

嘉庆中,历典云南、四川、陕西乡试,督河南、山东、江西学政,洊擢礼部侍郎,历工部、兵部,典会试。

道光二年,擢兵部尚书,历署礼部、工部尚书,兼管顺天府尹。

当懿修为侍郎时,宗诚已官学士,寻随父扈跸东巡,侍宴翰林院,父子同席。

高宗实录成,赐宴礼部,懿修以尚书主席。

懿修致仕后,宗诚继直上书房,海内推为荣遇。

上亦以其两世官禁近,皆能清慎,特优睐焉。

道光十七年,卒。

黄钺,字左田,安徽当涂人。

乾隆五十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

时和珅管部务,钺不欲趋附,乞假归,不出。

嘉庆四年,仁宗亲政,朱珪荐之,召来京。

入见,上曰:‘朕居藩邸时,知汝名久矣,何以假归不出?’钺以实对,荷温谕,寻直懋勤殿。

九年,改赞善,入直南书房,未补官,命与考试差,典山东乡试。

十年,督山西学政,累迁庶子。

十五年,差满,仍直南书房,迁侍讲学士。

十八年,复典山东乡试,留学政,擢内阁学士。

是年,滑县教匪起,蔓延山东,劾罢失察武生习教之菏泽训导宋璇,请恤击匪阵殁之曹州学录孔毓俊、生员孔毓仲,奖励手擒贼渠之金乡生员李九标。

十九年,召回京,仍内直,擢户部侍郎,寻调礼部。

充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续编总阅、全唐文馆总裁,书成,并邀赏赉。

复调户部。

二十四年,擢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

二十五年,命为军机大臣,寻调户部尚书。

钺受仁宗特达之知,久直内廷,书画并被宸赏。

习於掌故,持议详慎。

宣宗即位,始畀枢务,甚优礼之。

道光四年,以年老罢直军机。

累疏乞休,六年,始许致仕,在籍食半俸。

二十一年,卒,年九十二,赠太子太保,谥勤敏。

论曰:国家优礼词臣,回翔禁近,坐致公卿。

沈初、金士松,高宗旧臣,获恩礼终。

王懿修父子同朝,尤称盛事。

黄钺以不附和珅,特邀殊遇,改授馆职,驯参机务。

邹炳泰、戴联奎皆有耿介之操,晚节枯菀乃殊,要不失为端人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一百三十八-译文

沈初,字景初,是浙江平湖人。从小就有非凡的才能,读书一目十行,同郡的钱陈群称他为奇才。乾隆二十七年,皇帝南巡时,召见他进行考试,赐予举人称号,并授予内阁中书一职。第二年,成为一甲第三名的进士,被授予编修职位。乾隆三十二年,在懋勤殿任职,与别人合写经文为皇太后祝寿。过了一年,大考翰林和詹事府官员,因为直接在内廷任职而没有参加考试,皇帝下诏表扬他的学问优美,特别晋升一级,提拔为侍讲。乾隆三十六年,在 南书房任职,督管河南学政,但未赴任,因为祖母去世而守丧。服丧期满后,升迁为右庶子。连续提拔为礼部侍郎,督管福建学政。遭遇父亲去世,服丧期满后,起用为兵部侍郎。不久因为母亲生病请求回家赡养。后来恢复原职,督管顺天学政,调任江苏。任期结束后回到京城,调任吏部,又督管江西学政。

沈初起初因为文学才能受到赏识,历任四库全书馆、三通馆副总裁,继续编纂石渠宝笈、秘殿珠林,校勘太学石经。嘉庆元年,参加千叟宴,担任会试知贡举。提拔为左都御史,授予军机大臣,迁任兵部尚书,历任吏部、户部。嘉庆四年,因为年老退休,免除在内廷值班,充实录馆副总裁。不久去世,谥号文恪,供奉于贤良祠。

金士松,字亭立,是江苏吴江人,户籍在宛平。参加顺天乡试,改回原籍。乾隆二十五年成为进士,选为庶吉士,授予编修。迁任侍读,在懋勤殿写经。主持福建乡试,督管广东学政。在南书房任职,连续升迁至詹事,因为母亲去世而回家。服丧期满后,遇到高宗南巡,他在路边迎接,回京后督管顺天学政。因为户籍问题辞去职务,皇帝下诏免除回避,连续任职七年。连续提拔为礼部侍郎,调任兵部。嘉庆五十年,皇帝在乾清宫举办千叟宴,金士松五十七岁,未能参加,皇帝特别命令他作诗,赏赐与他一品官员相同的待遇。调任吏部,担任经筵讲师,校勘石经,升迁为左都御史。嘉庆元年再次参加千叟宴,升迁为礼部尚书。嘉庆二年,调任兵部,免去直书房职务。嘉庆五年,随皇帝拜谒裕陵,途中生病,派遣御医诊治。回京后去世,谥号文简,供奉于贤良祠。

邹炳泰,字仲文,是江苏无锡人。乾隆三十七年成为进士,选为庶吉士,授予编修,编纂四库全书,迁任国子监司业。因为国学沿袭元、明旧制,没有设立辟雍,邹炳泰引用古制上疏请求。乾隆四十八年,高宗举行释奠礼,因此下诏增建辟雍。过了两年,开始举行临雍礼,称为盛事。不久超擢邹炳泰为祭酒。连续升迁至内阁学士,历任山东、江西学政。嘉庆四年,授予礼部侍郎,调任仓场,清除积弊。因为粮厅颜培天不称职,弹劾他。嘉庆六年,京察时特别予以奖励。军船交粮拖欠,已经答应补交,后来到达的仍然如此。邹炳泰担心年年积欠,与同官达庆意见不合,自己上疏,皇帝下诏斥责他偏执任性,降级留任。又上奏监督轮值宿仓,仓役出入造成弊端,建议让他们在仓外官房居住,皇帝同意。嘉庆十年,升迁为左都御史,迁任兵部尚书,兼管工部,管理户部三库。嘉庆十一年,兼管顺天府尹事务。嘉庆十二年,调任吏部。嘉庆十四年,加封太子少保。仓吏高添凤盗米之事被揭露,因为长期担任仓场未能察觉,被剥夺官衔,降为二品顶戴,革职留任,后来才恢复。嘉庆十六年,代理户部尚书。不久因为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

邹炳泰在吏部任职时间较长,尤其谨慎于铨选政务。嘉庆十八年,铨选兵部主事时出现错误,同官瑚图礼徇私舞弊,回护坚持。邹炳泰力争说:‘我已经年老,何必留恋官位?不可让朝廷的法律从我这里破坏!’他自己上疏说明情况,皇帝认为他说得对,最终罢免了瑚图礼。之后有两个人因降级和革职后捐钱复职,准驳不当,侍郎初彭龄与他意见不合,上疏,皇帝斥责邹炳泰没有定见,降级留任。又因为盗劫兵部主事姚堃于昌平八仙庄,皇帝下诏因为地处京畿附近,官吏腐败,无法治理盗贼,免去邹炳泰兼管府尹事务。等到教匪林清叛乱发生,逆党多居固安及黄村,追论邹炳泰在官时未能察觉,以中允、赞善降职补缺。不久退休回家。嘉庆二十五年去世。

邹炳泰自进士及第以来,未曾攀附权贵之门,浮沉于馆职之中,很久之后才升任卿贰。多次掌管文衡,被誉为得士。在朝中不苟且,仁宗器重他,但最终被贬。

戴联奎,字紫垣,是江苏如皋人。乾隆四十年成为进士,选为庶吉士,授予编修。戴联奎年轻时跟随邵晋涵学习经学,入仕后以清正廉洁自勉,在翰林院任职时间较长没有升迁。大学士嵇璜掌管院事,打算保送他为御史,列出戴联奎的名字,满族掌院学士说:‘我不认识这个人,怎么评价他的才能呢?’嵇璜将这话告诉了戴联奎,让他去见满族掌院学士,戴联奎随便应付了一下,没有去。等到京察时推举一等,又列出戴联奎的名字,他又像以前一样说,最终没有被推举,嵇璜因此更加重视他。和珅掌管院事时,访求有声望的人,推荐他的儿子丰绅殷德,有人推荐邵晋涵和戴联奎,邵晋涵因病回家,戴联奎也坚决推辞。按照资历连续升迁至内阁学士。嘉庆九年,升迁为兵部侍郎,历任礼部、兵部、吏部。嘉庆二十一年,升迁为左都御史。第二年,升迁为礼部尚书,调任兵部。嘉庆二十五年,丢失行印,因为此原因被降为三品京堂,补任太常寺卿,督管浙江学政。道光元年,升迁为礼部侍郎,又升迁为兵部尚书。召回京城,还未到达,去世。

王懿修,字仲美,是安徽青阳人。乾隆三十一年成为进士,选为庶吉士,授予编修。进入上书房任职,负责给庆郡王永璘读书。主持陕西、广东、江西乡试,督管广西、湖北学政,升迁为少詹事。嘉庆五十四年,因病辞职回家,在父母丧期结束后才复出,又请求因病休假。嘉庆元年,举行千叟宴,王懿修参加了宴会,被赐予御制诗刻、玉鸠杖、文绮等物。嘉庆七年,起用为通政司副使,历任光禄寺卿、内阁学士。嘉庆八年,升迁为礼部侍郎,督管顺天学政。嘉庆十年,升迁为左都御史,回京任职。不久升迁为礼部尚书,管理户部三库事务。嘉庆十二年,担任上书房总师傅。嘉庆十四年,万寿庆典,加封太子少保,主持会试。

王懿修为人端正严谨,制作雅正,深受仁宗的宠爱。嘉庆十八年,因为年老退休。过了两年,八十岁时,皇帝赐予他寿礼,他拜见宫门感谢,正好遇到皇帝出来讲经筵,亲自解下佩囊赐给他。嘉庆二十一年去世,谥号文僖。

子宗诚,字廉甫。乾隆五十五年,考中进士,名列一甲三名,被授予编修一职。嘉庆年间,历任云南、四川、陕西乡试的主考官,督管河南、山东、江西的学政,后来升任礼部侍郎,又历任工部和兵部,负责主持会试。道光二年,升任兵部尚书,历任代理礼部和工部尚书,同时兼任顺天府尹。在懿修担任侍郎时,宗诚已经是官学士,后来跟随父亲去东巡,在翰林院参加宴会,父子同席。高宗的实录编纂完成时,赐宴礼部,懿修作为尚书主持宴会。懿修退休后,宗诚接替他在上书房任职,被全国推崇为荣耀。皇帝也因为他两代人都担任禁近的官职,且都能清廉谨慎,特别优待他。道光十七年,去世。

黄钺,字左田,安徽当涂人。乾隆五十五年考中进士,被授予户部主事。当时和珅掌管部务,黄钺不想趋附和珅,请假回家,没有再出来。嘉庆四年,仁宗亲政,朱珪推荐他,召回京城。入宫觐见,皇帝说:“我在藩邸时就知道你的名字很久了,为什么请假回家就不出来了?”黄钺如实回答,得到了皇帝的温和训示,不久后被任命为懋勤殿的直隶官员。九年,改任赞善,进入南书房任职,虽然没有正式补官,但被命令参与考试差事,主持山东乡试。十年,担任山西学政,多次升迁至庶子。十五年,任期结束,仍然在南书房任职,升任侍讲学士。十八年,再次主持山东乡试,担任学政,升任内阁学士。这一年,滑县发生教匪起义,蔓延到山东,弹劾罢免了失察武生习教的菏泽训导宋璇,请求抚恤阵亡的曹州学录孔毓俊和生员孔毓仲,奖励手擒贼首的金乡生员李九标。十九年,召回京城,仍然在内廷任职,升任户部侍郎,不久调任礼部。担任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续编总阅、全唐文馆总裁,书籍编纂完成后,一同受到赏赐。再次调任户部。二十四年,升任礼部尚书,加封太子少保。二十五年,被任命为军机大臣,不久调任户部尚书。

黄钺受到仁宗特别的赏识,长期在内廷任职,他的书画作品都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他对历史掌故熟悉,议事详慎。宣宗即位后,才将重要事务交给他,对他非常礼遇。道光四年,因为年老被免去军机大臣的职务。多次上书请求退休,六年,才被允许退休,在家乡领取一半的俸禄。二十一年,去世,享年九十二岁,追赠太子太保,谥号勤敏。

评论说:国家优待文人,让他们在禁近之地任职,从而坐到了公卿的位置。沈初、金士松,都是高宗的旧臣,得到了恩宠和礼遇,直到最后。王懿修父子同朝为官,尤其被称为盛事。黄钺因为不依附和珅,得到了特殊的待遇,改任馆职,逐渐参与机要事务。邹炳泰、戴联奎都有正直的品格,晚年虽然境遇不同,但都不失为正直的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一百三十八-注解

异禀:指天赋异禀,具有非凡的才能或禀赋。

举人:明清科举制度中,乡试及第者的称号。

内阁中书:明清时期官职,负责内阁的文书工作。

进士:明清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的称号,分为三甲,一甲前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

编修:明清时期官职,负责编纂书籍、修史等。

懋勤殿:懋勤殿,明清两代的宫殿之一。

翰詹:明清时期官职,翰林院和詹事府的官员。

侍讲:明清时期官职,负责向皇帝讲读经书。

南书房:南书房,明清两代的皇家机构,负责起草诏书、处理机密等。

学政:学政,明清两代地方教育行政官员。

丁忧:指因父母或祖父母去世而守丧。

庶子:庶子,官名,明清两代的学官。

礼部侍郎:礼部侍郎,礼部是明清两代的六部之一,负责礼仪、祭祀等事务。

兵部尚书:兵部尚书,兵部最高长官。

吏部:明清时期官职,负责官员的选拔、任用、考核等。

户部:明清时期官职,负责财政、户籍等。

枢务:枢务,指国家的重要政务。

实录馆:明清时期机构,负责编纂皇帝的实录。

千叟宴:明清时期皇帝举办的宴会,邀请年满六十岁的老人参加。

会试:明清科举制度中,由礼部主持的全国性考试,及第者称为进士。

知贡举:明清科举制度中,主持会试的官员。

左都御史:明清时期官职,都察院的正职,负责监察官员。

军机大臣:军机大臣,明清两代的最高军事和政治顾问。

石渠宝笈:明清时期编纂的宫廷书画目录。

秘殿珠林:明清时期编纂的宫廷藏书目录。

太学石经:明清时期刻在太学(国子监)的石经。

庶吉士:明清科举制度中,进士及第后选拔的官员,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后授予官职。

詹事:明清时期官职,詹事府的官员,负责辅导皇室子弟。

祭酒:明清时期官职,国子监的主官。

内阁学士:内阁学士,官名,明清两代的内阁官员。

仓场:明清时期机构,负责粮食储备和运输。

铨政:明清时期官职,负责官员的选拔和任用。

京察:明清时期官职,对京官进行考核的制度。

太子少保:明清时期官职,太子太保的副职,负责辅导太子。

上书房:明清时期官职,皇帝的读书处,由翰林院官员负责教导皇子。

通政司:明清时期官职,负责上传下达的机构。

光禄寺:明清时期官职,负责宫廷饮食的机构。

上书房总师傅:明清时期官职,上书房的主官,负责教导皇子。

致仕:致仕,退休的意思。

谥号:古代对已故官员或贵族的尊称,由皇帝赐予,用以表彰其生前的功绩和品德。

子宗诚:子宗诚,字廉甫,清代官员,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进士,曾任编修、礼部侍郎、兵部尚书等职。

乾隆五十五年:乾隆五十五年,即公元1790年,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期间的一年。

一甲三名进士:科举制度中,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是进士中的最高荣誉。

授编修:编修,官名,明清两代为翰林院属官,负责编纂史书、撰拟诏诰等。

嘉庆:嘉庆,清朝皇帝爱新觉罗·颙琰的年号,时间为1796年至1820年。

典:典,主持、掌管的意思。

乡试:科举制度中,乡试是省一级的考试,考中者称为举人。

督:督,监督、管理的意思。

洊擢:洊擢,连续晋升的意思。

工部:工部,明清两代的六部之一,负责工程、营造等事务。

兵部:兵部,明清两代的六部之一,负责军事、兵器等事务。

典会试:典会试,主持会试的意思,会试是科举制度中全国性的考试。

道光二年:道光二年,即公元1822年,清朝道光皇帝在位期间的一年。

擢:擢,提升的意思。

署:署,代理的意思。

顺天府尹:顺天府尹,顺天府是明清两代的行政区划,府尹是地方行政长官。

扈跸:扈跸,随皇帝出行。

翰林院:翰林院,明清两代的皇家学术机构,负责起草诏书、编纂史书等。

高宗:高宗,清朝乾隆皇帝的庙号。

实录:实录,记录皇帝言行和朝廷大事的史书。

懿修:懿修,清代官员,曾任礼部尚书等职。

直上书房:直上书房,指在皇帝的书房中任职。

海内:海内,指国内。

推:推,推崇、赞扬的意思。

荣遇:荣遇,荣耀的待遇。

黄钺:黄钺,清代官员,曾任户部主事、侍郎、尚书等职。

当涂:当涂,安徽省的一个地名。

和珅:和珅,清朝乾隆、嘉庆年间的大臣,以贪腐著称。

乞假:乞假,请假的意思。

仁宗:仁宗,清朝嘉庆皇帝的庙号。

朱珪:朱珪,清代官员,曾任军机大臣等职。

召来京:召来京,召回京城。

入见:入见,进见皇帝。

藩邸:藩邸,指皇帝未登基时的居住地。

赞善:赞善,官名,负责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典山东乡试:典山东乡试,主持山东乡试。

侍讲学士:侍讲学士,官名,明清两代的学官。

教匪:教匪,指民间秘密宗教组织的成员。

宋璇:宋璇,清代官员,曾任菏泽训导等职。

孔毓俊:孔毓俊,清代官员,曾任曹州学录等职。

孔毓仲:孔毓仲,清代官员,曾任生员等职。

李九标:李九标,清代生员,因擒拿贼首有功。

内直:内直,指在皇宫内任职。

宸赏:宸赏,皇帝的赏赐。

宣宗:宣宗,清朝道光皇帝的庙号。

军机:军机,指军机处,明清两代的最高行政机构。

沈初:沈初,清代官员,曾任礼部尚书等职。

金士松:金士松,清代官员,曾任户部尚书等职。

王懿修:王懿修,清代官员,曾任礼部尚书等职。

邹炳泰:邹炳泰,清代官员,以耿介著称。

戴联奎:戴联奎,清代官员,以耿介著称。

端人:端人,正直的人。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一百三十八-评注

子宗诚,字廉甫。乾隆五十五年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

此句点明了宗诚的出身和官职,他出身进士,且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以一甲三名进士的身份被授予编修之职,可见其才学之高,官运之顺。

嘉庆中,历典云南、四川、陕西乡试,督河南、山东、江西学政,洊擢礼部侍郎,历工部、兵部,典会试。

此句描述了宗诚在嘉庆年间(1796-1820年)的官职变迁,从地方乡试到学政,再到礼部侍郎,再到工部和兵部,最后典会试,显示出其政治生涯的丰富和升迁的迅速。

道光二年,擢兵部尚书,历署礼部、工部尚书,兼管顺天府尹。

宗诚在道光二年(1822年)升任兵部尚书,并历任礼部和工部尚书,同时兼管顺天府尹,显示出他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当懿修为侍郎时,宗诚已官学士,寻随父扈跸东巡,侍宴翰林院,父子同席。

此句描述了宗诚与父亲懿修的官职关系,以及他们一同随皇帝东巡的情景,展现了家族荣耀和朝廷的优待。

高宗实录成,赐宴礼部,懿修以尚书主席。

宗诚的父亲懿修在实录完成时被赐宴礼部,并担任尚书主席,显示了宗室在朝廷中的尊贵地位。

懿修致仕后,宗诚继直上书房,海内推为荣遇。

宗诚在父亲致仕后继续在朝廷中任职,并因其才能和声望被推为荣遇,显示出其在朝廷中的影响力。

上亦以其两世官禁近,皆能清慎,特优睐焉。

皇帝也因其两代人在禁近之地的官职都能保持清廉谨慎,特别优待他。

道光十七年,卒。

宗诚在道光十七年(1837年)去世,结束了他的一生。

黄钺,字左田,安徽当涂人。

此句介绍了黄钺的基本信息,包括他的字、籍贯和名字。

乾隆五十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

黄钺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中进士,被授予户部主事,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

时和珅管部务,钺不欲趋附,乞假归,不出。

黄钺在和珅掌管户部事务时,不愿迎合,因此请假回家,不再出仕。

嘉庆四年,仁宗亲政,朱珪荐之,召来京。

嘉庆四年(1799年),仁宗亲政,朱珪推荐黄钺,他被召回京城。

入见,上曰:“朕居藩邸时,知汝名久矣,何以假归不出?”钺以实对,荷温谕,寻直懋勤殿。

皇帝见到黄钺后询问他为何请假不出,黄钺如实回答,得到了皇帝的宽慰,并被任命为懋勤殿的官员。

九年,改赞善,入直南书房,未补官,命与考试差,典山东乡试。

黄钺在九年(1804年)被改任赞善,进入南书房工作,虽然没有补官,但被任命参与考试差事,并主持山东乡试。

十年,督山西学政,累迁庶子。

十年(1805年),黄钺被任命为山西学政,并多次升迁至庶子。

十五年,差满,仍直南书房,迁侍讲学士。

十五年(1810年),黄钺完成差事,继续在南书房任职,并被迁为侍讲学士。

十八年,复典山东乡试,留学政,擢内阁学士。

十八年(1813年),黄钺再次主持山东乡试,留任学政,并被擢升为内阁学士。

是年,滑县教匪起,蔓延山东,劾罢失察武生习教之菏泽训导宋璇,请恤击匪阵殁之曹州学录孔毓俊、生员孔毓仲,奖励手擒贼渠之金乡生员李九标。

在这年,黄钺处理了滑县教匪事件,劾罢失职官员,请求抚恤阵亡者,并奖励有功人员。

十九年,召回京,仍内直,擢户部侍郎,寻调礼部。

十九年(1814年),黄钺被召回京城,继续在内廷任职,并被擢升为户部侍郎,后来又调任礼部。

充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续编总阅、全唐文馆总裁,书成,并邀赏赉。

黄钺担任秘殿珠林、石渠宝笈续编的总阅官和全唐文馆的总裁,书籍完成后,他得到了赏赐。

复调户部。

黄钺后来又被调回户部。

二十四年,擢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

二十四年(1824年),黄钺被擢升为礼部尚书,并加封太子少保。

二十五年,命为军机大臣,寻调户部尚书。

二十五年(1825年),黄钺被任命为军机大臣,后来又调任户部尚书。

钺受仁宗特达之知,久直内廷,书画并被宸赏。

黄钺受到仁宗的特别赏识,长期在内廷任职,他的书画作品也得到了皇帝的赏识。

习於掌故,持议详慎。

黄钺熟悉历史掌故,议事严谨。

宣宗即位,始畀枢务,甚优礼之。

宣宗即位后,黄钺开始参与枢要事务,受到了优厚的礼遇。

道光四年,以年老罢直军机。

道光四年(1824年),因为年老,黄钺被免去军机大臣的职务。

累疏乞休,六年,始许致仕,在籍食半俸。

黄钺多次上疏请求退休,直到六年(1826年)才被允许退休,在家享受半俸。

二十一年,卒,年九十二,赠太子太保,谥勤敏。

黄钺在二十一年(1841年)去世,享年九十二岁,被追赠太子太保,谥号勤敏。

论曰:国家优礼词臣,回翔禁近,坐致公卿。

这段评论指出,国家对于文学之士给予了优厚的待遇,使他们能够在禁近之地来回穿梭,最终成为公卿。

沈初、金士松,高宗旧臣,获恩礼终。

沈初和金士松是高宗时期的旧臣,他们得到了皇帝的恩宠和礼遇。

王懿修父子同朝,尤称盛事。

王懿修父子在朝中同朝为官,这是一件特别值得称道的事情。

黄钺以不附和珅,特邀殊遇,改授馆职,驯参机务。

黄钺因为不迎合和珅,得到了特殊的待遇,被改任为馆职,并参与机要事务。

邹炳泰、戴联奎皆有耿介之操,晚节枯菀乃殊,要不失为端人焉。

邹炳泰和戴联奎都有正直的品格,他们的晚年虽然经历了不同的境遇,但都不失为正直之人。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一百三十八》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1229.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