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研究中心
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一百三十三

作者: 赵尔巽(1844年-1927年),清代著名历史学家。作为清史的编撰者之一,他在清朝历史研究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赵尔巽编写的《清史稿》成为了后世研究清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20世纪初)。

内容简要:《清史稿》是赵尔巽根据丰富的史料和个人研究,所编纂的清朝历史书籍。书中详细记录了清朝自建立到灭亡的政治、军事、外交、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全书通过对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描述,展现了清朝的盛衰和历史进程。它对后世研究清朝历史、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是研究清朝历史的基本参考书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一百三十三-原文

恒瑞,宗室,隶正白旗,吉林将军萨喇善子。

乾隆中,授侍卫,赴西藏办事,擢热河都统,迁福州将军。

五十二年,台湾林爽文作乱,命率驻防兵往剿,参赞军务,偕总督常青赴南路。

凤山贼势方炽,高宗知常青、恒瑞不可恃,命福康安督师。

贼围总兵柴大纪於诸罗,恒瑞驻军盐水港,逗留不进,诏解任。

福康安至,屡为疏陈战绩,帝益怒,斥其徇护,逮恒瑞论罪。

事平,减死戍伊犁。

寻予副都统衔,充伊犁参赞大臣。

历定边左副将军、绥远城将军,调西安。

嘉庆元年,命率驻防兵三千,偕都统永保会剿湖北教匪。

三月,与总兵文图破贼竹山。

永保至,合师由房县进剿,文图分剿三里坪、喇叭洞诸贼悉尽;而忄互瑞追贼至保康,未大创之。

贼首姚之富踞襄阳,势甚炽,命恒瑞进剿。

五月,偕明亮进次吕堰,击贼岳家沟、刘家集,擒斩二千馀。

贼围枣阳,设伏王家冈,诱贼败之;又败之於蒋家垱、曲家湾,枣阳围解。

贼伪降,潜袭官军后路;急以后队为前队,击退之。

贼走丫儿山,与张家垱贼相犄角,奋击一昼夜,破贼营十馀,歼贼甚众,被奖赉。

七月,破贼随州龙门山,与永保会攻锺祥贼巢,连破之邓家河、黑沙河、双沟。

贼乃分窜唐县、吕堰,追至滹沱镇,复窜仓台。

寻,之富渡滚河,围景安於邓州。

诏斥诸将玩误,逮永保,责恒瑞戴罪立功。

二年正月,偕惠龄等剿襄阳贼,贼首刘起荣就擒;又与庆成败贼郑家河,擒贼目李潮;进剿泰山寺、龙凤沟,擒贼目姚爽等:赐花翎。

於是贼分窜,由河南入陕,恒瑞追贼至山阳,遇王廷诏、李全等,击走之。

五月,追贼陕南,与惠龄夹攻於黄龙垱,歼贼三千馀。

廷诏、全复与贼之富合趋紫阳,渡汉江,恒瑞坐纵贼,夺花翎。

贼遂分路入川,廷诏窜开县、云阳、万县,犯夔州,西与大宁贼响应,恒瑞追及,连败之,乃窜太平。

八月,当阳逸匪掠白河、洵阳,命驰赴兴安扼剿,偕庆成击贼於张家滩,由牛氾岭绕出贼前,夺贼营九。

廷诏等奔紫阳,与惠龄夹击败之。

恒瑞率师还汉中,败贼西乡,又败之褒城黄沙铺。

十一月,之富等西奔,将渡汉北窜。

偕庆成蹙诸半渡,贼西趋宁、沔。

师进,遇高均德於桑树湾,乃议四面设伏,恒瑞令撒拉尔回兵假乡勇旗帜诱之,自由山梁驰下,庆成等分路夹击,俘斩甚众。

捷闻,被优赉。

十二月,破王廷诏於保宁,进解营山围。

三年,川匪罗其清犯顺庆,偕庆成往援,因贼势蔓延,请勒保、宜绵遣兵会剿。

贼窜蓬州,潜结冉文俦扰仪陇,恒瑞扼磨盘寨,与惠龄等合击之,文俦败走,陕匪龙绍周与合,败之杨家寨。

六月,与德楞泰夹击高均德於石人河,复偕惠龄攻老林场贼卡,进逼大神山,均德、文俦踞险死拒,分路进攻,贼奔箕山;而徐天德、樊人杰为将军富成追击,穷蹙,亦入焉。

惠龄、德楞泰攻其前,恒瑞攻其后,尽破山寨,先后斩馘近万。

其清,李全、王廷诏奔大鹏山,进围,十一月,克之。

命赴陕与宜绵等会剿张汉潮。

未几,李全、樊人杰窜西乡。

帝以忄互瑞未迎击,严斥之。

四年,署陕甘总督,赴宁羌击蓝、白两号贼。

张应祥等窜秦州、两当,又击走张汉潮、冉学胜股匪。

五月,解署任,剿白号贼於白马关,地与川西龙安接壤,遣将冒雨掩击,贼窜西和、礼县;令布政使广厚、总兵吉兰泰截剿,自趋贾家店、黑马关抄击蓝号贼,败之於老柏树,复花翎。

贼窜川北,至秋,折回陕境,击走之。

乃赴城固、洋县,会明亮剿张汉潮,破之东西叉河,贼从马垭道遁老林,要之於清水沟,复乘雾雨徐渡三渡水。

帝疑诸将纵贼,又以恒瑞前剿蓝号贼垂尽,舍之回陕,下尚书那彦成察劾。

那彦成,恒瑞之婿也,覆陈回师出总督松筠意,得免罪。

寻明亮歼汉潮,恒瑞自五郎追击,馀党李得士等由大建沟入老林,趋秦岭,与那彦成会剿冉学胜等,贼奔涝谷;扼两岔河,追击於山阳东沟,败之。

五年,川匪二万馀由略阳寇两当、徽县,恒瑞自褒城入栈,贼窜陇州、清水、秦安,偕那彦成追至汪家山,大败之。

总兵凝德战殁秦安,恒瑞赴援,复偕那彦成败贼於龙泉沟、深都堡,总兵多尔济、札普战殁洵阳。

诏促恒瑞赴镇安、五郎剿贼,三月,抵唐藏。

杨开甲、高均德方扰南星,留总兵观祥驻守,自赴商州。

帝疑其趋避,累诏诘责,乃赴镇安剿冉文胜等,败之於大中溪。

会额勒登保破开甲於辉峪,恒瑞自龙驹寨抄截,开甲逸走,围副将李天林於漫川关,驰援,斩贼目罗贵等,贼乃分路西窜。

叙功,予云骑尉世职。

六月,率总兵德忠驻守太渠、唐藏。

时伍金柱、高天德、马学礼犯西乡,提督王文雄战殁,乃进兵大石川,贼奔滩口,为杨遇春所破。

恒瑞自教匪起,久在行间,以偏师数临大敌,至是老病,久无显功。

帝虑其不任战,询额勒登保,上其状,命回镇西安。

逾年卒。

庆成,孙氏,汉军正白旗人,提督思克曾孙,都统五福孙也。

由銮仪卫整仪尉,累迁广东督标副将。

乾隆五十三年,从总督孙士毅征安南,屡擒敌有功,赐花翎、锡郎阿巴图鲁勇号。

内擢正白旗汉军副都统、户部侍郎、御前侍卫、正红旗护军统领。

五十七年,出为古北口提督。

嘉庆元年,率兵赴南阳、襄阳剿教匪,偕恒瑞迭败姚之富、刘之协於双沟、张家集。

贼屯枣阳丫儿山,分踞张家垱,连营十馀里,遮官军,庆成先进,袭其寨,大破之,擒宋廷贵、陈正五,追败馀匪於红土山,擒黄玉贵,加太子少保。

之富窜锺祥,合刘起荣、张富国等众五六万,偕永保等冒雨攻克之,晋太子太保。

贼遁双沟,扰唐县滹沱镇。

庆成等以久战兵疲,不能围剿,诏严斥之。

贼窜枣阳太平镇,四路合攻,斩数千级,庆成受矛伤,被优赉。

十一月,贼潜渡滚河北窜,与永保等并被严谴,尽夺宫衔、花翎、勇号,易惠龄为总统。

寻偕惠龄连破贼於王家城、梓山。

二年正月,大战兴隆集,斩二千馀级。

分路追贼,庆成射中贼首刘起荣,擒之,在诸将中战最力。

高宗以庆成为五福孙,不次擢用;自纵贼滚河,虑其少年自用,不能服众,命惠龄察奏,至是诏免前罪。

二月,击贼曾家店,胸中矛,裹创而战。

贼败窜河南境,分数路,庆成追李全,连破之确山五里川、卢氏火焰沟。

四月,李全、王廷诏合陷郧西,驰复其城,贼不战分遁。

未几,之富窜渡汉江,降二品顶戴,暂留提督任。

襄匪窜开州,偕惠龄追败之南天峒、火焰坝,复花翎。

贼趋大宁,与川匪合,庆成与川军会剿。

九月,偕恒瑞截击湖北回窜之贼於洵阳,而李全、王廷诏沿汉东走,庆成登舟下汉以要其前;惠龄、忄互瑞从陆蹑其后,至紫阳夹攻之,贼窜兴安,庆成一昼夜追及,大破之司渡河。

川匪王三槐扰保宁,罗其清、冉文俦分掠川东,命移兵赴川,与宜绵合剿。

三年,截击其清,腿中枪,创甚,解任回旗就医。

四年,创愈,仍在御前侍卫行走。

寻授成都将军,命赴陕西与永保协剿张汉潮。

会明亮讦奏永保、庆成失机,命那彦成、松筠按治,褫职逮问;又以在湖北受军需馈遗,籍其家。

汉潮既歼,宥罪戍伊犁,未行,五年正月,命仍赴陕军效力。

额勒登保檄剿高天德、马学礼,连败之礼辛镇、何家衢,擒斩数千,予三等侍卫。

协剿伍金柱、曾柳,授陕安镇总兵。

七月,金柱与冉学胜、张天伦合犯陕,扼之渭河,贼分窜;追天伦於教场坝、麻池沟,歼其党宋麻子,又败金柱馀党曾芝秀於南山:兼署固原提督。

时经略赴川,陕、甘兵三万馀皆归庆成节制,川匪冉天元、冉学胜、樊人杰先后渡汉江,诏斥庆成疏防,责戴罪立功。

六年,徐天德、樊人杰复至江岸,欲偷渡郧西,击却之,实授提督。

击杨开甲馀匪於广元,获其子麟生,加头品顶戴。

苟文明潜入甘肃境,击走之,复勇号。

追川匪辛聪等於宁沔,擒其党曾显章、张添潮。

七年,败张天伦馀党於凤县、两当,擒张喜、魏洪升,贼窜紫柏山老林,裹粮入捕,悉殄其众,复太子太保。

先是庆成父殁,军事方亟,不得去;至是南山匪渐少,乃许回旗守制。

寻署湖北提督,服阕实授,迁成都将军。

十一年,入觐,帝睠其劳,问:“曾戴双眼花翎否?”庆成对:“征安南蒙赐,和珅禁勿用;获刘起荣,先帝欲赐,复为和珅所阻。”命军机处检档无之,遂以欺罔褫职,戍黑龙江。

逾年,授围场总管,历马兰镇总兵、湖北提督、福州将军。

十七年,卒,谥襄恪。

七十五,瓜尔佳氏,满洲正黄旗人。

乾隆中,以护军从征缅甸,继赴金川,战辄力,累迁护军参领,授贵州大定协副将。

总督福康安荐其才,四十九年,擢宜昌镇总兵。

父忧去官,坐事降秩,起为健锐营前锋统领。

五十七年,从征廓尔喀,克济咙,又克热索桥,追贼东觉山、雍雅山,攻甲尔古拉,并有功,擢翼长。

嘉庆元年,赴湖北剿教匪,二年四月,追贼入陕,败之山阳周家河,授西安右翼副都统,兼领健锐营。

其冬,王三槐回窜四川,追击於达州崖峰尖,伤右臂;逾日,贼复至,裹创力战,斩获甚众。

三年,擢四川提督,败贼巴州。

七月,战广木山,克险隘,受伤,被优赉。

九月,击冷天禄於木瓜坪,右股中枪,创甚,就夔州疗治,四年,始瘳。

六月,连破贼於宝塔、莲花池,扼其入楚之路。

会卜三聘窜大宁,追败之。

八月,擒龚建於开县火峰寨。

十月,与穆克登布夹击樊人杰於通江、巴州界上,贼走太平,他贼自湖北回窜,偕朱射斗迎击於云阳,遂追贼川东。

时贼聚川北,而东路久无军报,適侍郎广兴疏言七十五驻兵夔州,仁宗疑其逗留,下经略察状,七十五方以攻麂子坪受重伤,额勒登保为疏辩,得白。

五年二月,鲜大川扰蚂蝗坪,创发,不能骑,舁至军前督战。

冉天元拥众渡嘉陵江,重庆戒严,魁伦檄令回守,病不能军,遣李绍祖率兵赴川西,自就医顺庆。

帝疑其饰辞,诏解任,命松筠、勒保察验得实,以提督衔留营差遣。

五月,高天德、马学礼由陕犯川,折入番地,偕阿哈保夹击於旧关摩天岭,克新寨,进围铁炉寨。

贼乘雨宵遁,追击之,贼弃牲畜、仗械,惊窜山谷,由草泥土司地走岷州,又走秦州。

七月,兵经新宁,侦马驿沟有贼,设伏,败之,仍授四川提督。

贼势趋重川境,德楞泰、勒保方进剿,七十五分击之。

至冬,诸贼相继窥汉江,德楞泰议击之南岸,而以七十五出广元三家坝攻其西北。

七十五不听调,曰:“兵深入,将逼贼入陕,非计也。”帝闻,切责之。

六年正月,率子武隆阿由广元趋南江,击张世龙於三台山、后河岭、北溪河,阵斩世龙,擒其党赵建功、李大维;又追贼至太平华尖山,擒邱天富、周一洪:被优叙。

三月,攻竹园坪。

五月,贼分窜陕、楚,七十五追冉天士至平利大渝河,间道据后山,偪其出隘,伏起邀击,擒斩二千馀,特诏嘉赉。

乘胜追贼入湖北境,六月,破汤思蛟、刘朝选於羊耳河;又败之於保康,歼贼首王镇贤,遂与德楞泰追龙绍周入川。

七月,偕李绍祖败樊人杰於邻水,追至开县,复遇思蛟、朝选,连败之於马家亭、桑树坪,由通城进剿苟文怀,擒之。

馀贼与苟文明合,将窜陕,八月,击之於大宁山,歼擒及半,文明仅身免,俘其家属。

是年冬,留防川北,败贼於南江;又与德楞泰合击於广元、苍溪,进搜老林,贼多散匿,百十为群,时有斩获。

十二月,苟文明纠各路馀匪二千馀人,乘间西奔。

七十五与勒保不和,追贼入山,饷半载不至,兵饥疲,就粮太平,六日,贼已渡嘉陵江上游,直趋阶州,亟偕庆成驰击。

额勒登保、德楞泰先后劾其顿兵纵寇,未几,贼复自广元渡江入甘肃,帝益怒,严诏褫职逮问。

七十五故宿将,勇而讷,临阵辄死斗,身被重创十五次。

将弁畏其苦战,不乐相随。

自领偏师当艰险,数以军报后时遭谴;至是,复失机就逮,一军皆恸哭。

额勒登保等为疏陈战状,乞恩,许留营自赎。

七年,剿张长庚、陈自得残匪於夔州,留防川东。

旧创发,予护军校,还京。

逾年,卒,赠副都统衔,赐恤如例。

子武隆阿,自有传。

富志那,赫舍哩氏,满洲正红旗人。

起健锐营前锋,从征叶尔羌、缅甸、金川,授副前锋参领,出为湖南永绥协副将。

乾隆六十年,苗叛,驻守永绥。

苗踞张坪、亚保阻粮运,悉众来犯,富志那击却之。

追至狮子山,诇知有伏,预为戒备,夹攻,多所斩获。

越日,苗复以数千人扑营,殊死战,简精锐迎击,大败之,赐花翎。

永绥被围久,粮刍且尽,居民随官军昼夜登陴,城赖以固。

大军至,围乃解。

从福康安克高多寨,吴半生就擒。

福康安荐其老成明幹,苗民感畏,擢总兵。

迭攻高斗山、擒头坡、吉吉寨,皆捷,赐蟒衣一袭。

嘉庆元年,湖北教匪聂杰人、张正谟於枝江、宜都倡乱,巡抚惠龄驻军太和山,富志那驰赴之,进击凤凰山,擒杰人。

馀贼乘雨扑营,击却之,又败之於杨白堰。

正谟踞灌湾脑,四面环山,富志那自蔡家坡进,冒雨夺卡,而伏队於深箐,贼至,左右夹击,多坠岩涧死;山前设疑兵,别由径道深入,出不意击之,大捷:赐号法福礼巴图鲁。

迭克鸡公山、王母峒,进攻筲箕垱,正谟势蹙,四出求救,富志那与副都统成德分路设伏,伪树白帜为援兵,诱贼出,大破之,遂克筲箕垱;乘胜取灌湾脑,擒正谟。

枝江、宜都悉平。

命回苗疆治善后。

二年,议辟永绥北路,留兵二万分防黔、楚,授富志那为总兵,驻镇筸,与提督分领其军。

苗疆自同知傅鼐筑碉屯田,边备渐严,而苗未遽服,构众抗阻,大吏诿过於鼐,将劾之,富志那力争乃止。

移军需助其建设,后屯田利兴,苗患遂息。

人称鼐功,兼颂富志那不置云。

五年,镇筸晒金塘黑苗出掠,与鼐并力御击;又要击苗党於狗嵒,焚其寨,苗惧,乞降。

八年,永绥苗龙六生扰动,擒之。

署湖南提督,调授贵州提督,军政肃然,时称名将。

十五年,卒於官。

亮禄,伊尔根觉罗氏,满洲正红旗人。

袭轻车都尉世职,授密云协领。

嘉庆初,以参将发河南,署游击。

三年,教匪窥河南,巡抚吴熊光驻防卢氏,兵多他调。

宝丰、郏县贼起,掠汝州。

布政使马慧裕不娴军事,亮禄曰:‘兵贵神速。今贼初起,乌合易灭,请兼程往剿。’

贼屯宝丰翟家集,东阻大沟,恃险不退,亮禄声言京兵且至,树八旗大纛,鞭马腹,俾腾踔嘶号,声震数里,贼惧;夜吹角而进,跃马逾壕,火其寨,一鼓歼之,擒其渠李岳等。

奏入,仁宗大悦,立擢副将。

累迁云南开化镇总兵。

七年,卒,帝甚惜之。

论曰:恒瑞、庆成戮力襄阳,剿匪最久,后皆独当一面,功过不掩,故仁宗始终保全。

七十五孤军苦战,徒以失懽群帅,未奏显功,论者惜之。

富志那独平枝江、宜都一路,移镇苗疆,与傅鼐和衷弭乱,有足称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一百三十三-译文

恒瑞,是宗室,属于正白旗,是吉林将军萨喇善的儿子。乾隆年间,被授予侍卫职务,前往西藏办事,升任热河都统,后来又调任福州将军。乾隆五十二年,台湾林爽文叛乱,朝廷命令恒瑞率领驻防兵前往讨伐,协助军务,与总督常青一同前往南路。凤山贼势正盛,乾隆皇帝知道常青和恒瑞不可靠,于是命令福康安率军。贼人包围了总兵柴大纪在诸罗,恒瑞驻军在盐水港,逗留不前进,皇帝下诏解除他的职务。福康安到达后,多次上书陈述恒瑞的战绩,皇帝更加愤怒,指责恒瑞徇私护短,逮捕恒瑞定罪。事情平定后,恒瑞被减刑流放到伊犁。不久后,他被授予副都统衔,担任伊犁参赞大臣。历任定边左副将军、绥远城将军,后来调任西安。

嘉庆元年,皇帝命令恒瑞率领三千驻防兵,与都统永保会合讨伐湖北的教匪。三月,恒瑞与总兵文图攻破贼人在竹山的据点。永保到达后,两军合兵从房县进攻,文图分兵剿灭三里坪、喇叭洞等地的贼人。恒瑞追击贼人到保康,但没有造成重大损失。贼首姚之富占据襄阳,势力很强大,皇帝命令恒瑞进攻。五月,恒瑞与明亮一同到达吕堰,攻击贼人的岳家沟、刘家集,擒斩了两千多人。贼人包围了枣阳,在王家冈设伏诱敌,恒瑞成功击败了贼人;又在蒋家垱、曲家湾击败了贼人,解除了枣阳的围困。贼人假装投降,暗中袭击官军的后路;恒瑞紧急将后队变为前队,击退了贼人。贼人逃到丫儿山,与张家垱的贼人形成犄角之势,恒瑞奋力攻击了一昼夜,攻破贼营十多处,歼灭了大量的贼人,因此受到了奖赏。七月,恒瑞攻破贼人在随州的龙门山,与永保会合攻击钟祥的贼巢,连续攻破邓家河、黑沙河、双沟。贼人于是分散逃窜到唐县、吕堰,恒瑞追击到滹沱镇,贼人又逃到仓台。不久,姚之富渡过滚河,包围了邓州的景安。皇帝下诏斥责诸将玩忽职守,逮捕了永保,责成恒瑞戴罪立功。

嘉庆二年正月,恒瑞与惠龄等人讨伐襄阳的贼人,贼首刘起荣被擒获;又与庆成在郑家河成功击败贼人,擒获了贼目李潮;进攻泰山寺、龙凤沟,擒获了贼目姚爽等人:被赐予花翎。于是贼人分散逃窜,从河南进入陕西,恒瑞追击贼人到山阳,遇到王廷诏、李全等人,击退了他们。五月,恒瑞追击贼人到陕南,与惠龄在黄龙垱夹击,歼灭了三千多贼人。王廷诏、李全又与姚之富合流,向紫阳方向逃窜,渡过汉江,恒瑞因为放纵贼人,被夺去花翎。贼人于是分路进入四川,王廷诏逃到开县、云阳、万县,侵犯夔州,在西边与大宁的贼人呼应,恒瑞追击并连续击败了他们,贼人逃到太平。八月,当阳的逃匪抢劫白河、洵阳,皇帝命令恒瑞迅速前往兴安扼守剿匪,与庆成在张家滩击败贼人,从牛氾岭绕到贼人前面,夺取了九处贼营。王廷诏等人逃到紫阳,与惠龄夹击击败了他们。恒瑞率领军队返回汉中,击败了贼人在西乡的势力,又在褒城的黄沙铺击败了他们。十一月,姚之富等人向西逃窜,即将渡过汉水北逃。恒瑞与庆成在半渡时追击,贼人逃向宁、沔。军队继续前进,在桑树湾遇到高均德,于是决定四面设伏,恒瑞命令撒拉尔回兵,假扮成乡勇的旗帜引诱敌人,从山梁上驰下,庆成等人分路夹击,俘虏斩杀了大量敌人。捷报传来,恒瑞受到了优厚的赏赐。十二月,在保宁击败王廷诏,解除了营山的围困。

嘉庆三年,四川的叛匪罗其清侵犯顺庆,恒瑞与庆成前往支援,因为贼势蔓延,请求勒保、宜绵派遣军队会合剿匪。贼人逃窜到蓬州,暗中与冉文俦勾结,骚扰仪陇,恒瑞在磨盘寨设防,与惠龄等人合力攻击,冉文俦败逃,陕西的叛匪龙绍周与他合流,在杨家寨被击败。六月,恒瑞与德楞泰在石人河夹击高均德,又与惠龄一起攻击老林场的贼人据点,逼近大神山,高均德、冉文俦据险死守,分路进攻,贼人逃到箕山;而徐天德、樊人杰被将军富成追击,陷入绝境,也加入了逃窜的行列。惠龄、德楞泰从前面进攻,恒瑞从后面进攻,彻底攻破了山寨,先后斩杀了近万人。罗其清、李全、王廷诏逃到大鹏山,恒瑞进攻并包围了他们,十一月,攻克了大鹏山。皇帝命令恒瑞前往陕西与宜绵等人会合剿灭张汉潮。不久,李全、樊人杰逃到西乡。皇帝因为恒瑞没有迎击,严厉斥责了他。

嘉庆四年,恒瑞代理陕甘总督,前往宁羌攻击蓝、白两号贼人。张应祥等人逃窜到秦州、两当,又击退了张汉潮、冉学胜的股匪。五月,解除代理职务,在白马关剿灭白号贼人,该地与四川西部的龙安相邻,恒瑞派遣将领冒雨偷袭,贼人逃窜到西和、礼县;命令布政使广厚、总兵吉兰泰截击剿灭,自己前往贾家店、黑马关偷袭蓝号贼人,在老柏树击败了他们,恢复了花翎。贼人逃窜到四川北部,到秋天,又折返回陕西境内,被击退。于是前往城固、洋县,与明亮会合剿灭张汉潮,在东西叉河击败了他们。贼人从马垭道逃入老林,在清水沟设伏,又趁着雾雨慢慢渡过三渡水。皇帝怀疑诸将放纵贼人,又因为恒瑞之前剿灭蓝号贼人几乎成功,却舍之返回陕西,下令尚书那彦成调查弹劾。那彦成是恒瑞的女婿,他复述了恒瑞回师是总督松筠的意思,恒瑞得以免罪。不久明亮歼灭了汉潮,恒瑞从五郎追击,李得士等余党从大建沟进入老林,逃向秦岭,与那彦成会合剿灭冉学胜等人,贼人逃到涝谷;在两岔河设防,在山阳东沟追击,击败了他们。

嘉庆五年,四川的叛匪两万多人从略阳侵犯两当、徽县,恒瑞从褒城进入栈道,贼人逃窜到陇州、清水、秦安,恒瑞与那彦成追击到汪家山,大败贼人。总兵凝德在秦安战死,恒瑞前往支援,又与那彦成在龙泉沟、深都堡击败了贼人,总兵多尔济、札普在洵阳战死。皇帝下令恒瑞前往镇安、五郎剿匪,三月,到达唐藏。杨开甲、高均德正在骚扰南星,恒瑞留下总兵观祥驻守,自己前往商州。皇帝怀疑他躲避战事,多次下诏责问,恒瑞于是前往镇安剿灭冉文胜等人,在大中溪击败了他们。正好额勒登保在辉峪击败了杨开甲,恒瑞从龙驹寨抄截,杨开甲逃走,包围了副将李天林在漫川关,驰援,斩杀了贼目罗贵等人,贼人于是分路向西逃窜。论功行赏,恒瑞被授予云骑尉世职。六月,恒瑞率领总兵德忠驻守太渠、唐藏。当时伍金柱、高天德、马学礼侵犯西乡,提督王文雄战死,恒瑞于是进军大石川,贼人逃到滩口,被杨遇春击败。

恒瑞自从教匪起义以来,一直在前线作战,多次以偏师对抗强敌,到这时已经年老多病,很久没有立下显赫的战功。皇帝担心他不能胜任战斗,询问额勒登保,上报了恒瑞的情况,命令他返回西安镇守。过了一年,恒瑞去世。

庆成,是孙氏,汉军正白旗人,是提督思克的曾孙,都统五福的孙子。从銮仪卫整仪尉开始,多次升迁到广东督标副将。乾隆五十三年,跟随总督孙士毅征讨安南,多次擒获敌人有功,被赐予花翎、锡郎阿巴图鲁勇号。在内被提升为正白旗汉军副都统、户部侍郎、御前侍卫、正红旗护军统领。乾隆五十七年,出京担任古北口提督。

嘉庆元年,率兵前往南阳、襄阳讨伐叛乱分子,与恒瑞一起在双沟、张家集连续击败姚之富、刘之协。叛军驻扎在枣阳的丫儿山,分兵占据张家垱,连营十多里,阻拦官军。庆成先进军,偷袭其营地,大败叛军,生擒宋廷贵、陈正五,追击至红土山,生擒黄玉贵,晋升为太子少保。之富逃至锺祥,与刘起荣、张富国等人合兵五六万,庆成等人冒雨攻克锺祥,晋升为太子太保。叛军逃至双沟,骚扰唐县滹沱镇。庆成等人因久战兵疲,无法围剿,朝廷下诏严厉斥责他们。

叛军逃至枣阳太平镇,四面八方合力围攻,斩杀数千人,庆成受伤,受到朝廷的优待。十一月,叛军秘密渡过滚河北逃,庆成等人一并受到严厉责罚,被剥夺宫衔、花翎、勇号,惠龄被任命为总统。不久,庆成与惠龄在王家城、梓山连续击败叛军。嘉庆二年正月,在兴隆集发生大战,斩杀两千多人。分兵追击叛军,庆成射中叛军首领刘起荣,生擒他,在众将中表现最为出色。高宗因为庆成是五福孙,破格提拔他;自纵容叛军滚河以来,担心他年轻气盛,不能服众,命令惠龄调查上报,至此朝廷下诏免除了他的前罪。

二月,在曾家店击败叛军,庆成胸部被矛刺伤,包扎伤口后继续战斗。叛军败退至河南境内,分兵几路,庆成追击李全,连续在确山五里川、卢氏火焰沟击败他。四月,李全、王廷诏在郧西被合围,庆成驰援收复该城,叛军不战而逃。不久,之富逃至汉江对岸,降为二品顶戴,暂时保留提督职务。襄匪逃至开州,庆成与惠龄追击至南天峒、火焰坝,恢复了花翎。叛军逃至大宁,与川匪汇合,庆成与川军会剿。

九月,庆成与恒瑞在洵阳截击从湖北逃窜的叛军。而李全、王廷诏沿汉江东逃,庆成乘船下汉江拦截他们;惠龄、恒瑞从陆路追踪其后,至紫阳夹击,叛军逃至兴安,庆成一天一夜追上,大败叛军于司渡河。

川匪王三槐骚扰保宁,罗其清、冉文俦分头抢掠川东,朝廷命令转移兵力赴川,与宜绵合剿。嘉庆三年,截击罗其清,庆成腿部中枪,伤势严重,解任回旗就医。嘉庆四年,伤愈,仍在御前侍卫任职。不久被任命为成都将军,命令前往陕西与永保协剿张汉潮。适逢明亮弹劾永保、庆成失机,朝廷命令那彦成、松筠调查处理,剥夺职务逮捕审问;又因为他在湖北接受军需馈赠,抄没其家。

张汉潮被歼灭后,免罪流放到伊犁,未成行,嘉庆五年正月,朝廷命令他仍赴陕西效力。额勒登保征剿高天德、马学礼,连续在礼辛镇、何家衢击败他们,擒斩数千人,授予三等侍卫。协助征剿伍金柱、曾柳,授予陕安镇总兵。七月,金柱与冉学胜、张天伦合攻陕西,被阻于渭河,叛军分头逃窜;追击张天伦至教场坝、麻池沟,歼灭其党羽宋麻子,又在南山击败金柱余党曾芝秀:兼署固原提督。当时经略赴川,陕、甘兵三万余人皆归庆成节制,川匪冉天元、冉学胜、樊人杰先后渡过汉江,朝廷下诏斥责庆成疏于防范,责令戴罪立功。

嘉庆六年,徐天德、樊人杰再次来到江岸,企图偷渡郧西,被击退,正式授予提督职务。在广元击败杨开甲余党,抓获其子麟生,加授头品顶戴。苟文明潜入甘肃境内,击退他,恢复了勇号。在宁沔追击川匪辛聪等人,生擒其党羽曾显章、张添潮。嘉庆七年,在凤县、两当击败张天伦余党,生擒张喜、魏洪升,叛军逃至紫柏山老林,庆成携带粮食进入包围圈,全歼叛军,恢复太子太保职务。

庆成之父去世时,军事正紧张,不能离职;至此南山叛军逐渐减少,朝廷才允许他回旗守丧。不久被任命为湖北提督,服丧期满后实授,晋升为成都将军。嘉庆十一年,入京觐见,皇帝关怀他的辛劳,问:“曾戴双眼花翎否?”庆成回答:“征讨安南时被赐予,和珅禁止使用;抓获刘起荣,先帝想赐予,又被和珅阻止。”命令军机处查阅档案,发现并无此事,于是以欺骗之罪剥夺职务,流放到黑龙江。过了一年,授予围场总管,历任马兰镇总兵、湖北提督、福州将军。嘉庆十七年去世,谥号襄恪。

七十五,瓜尔佳氏,满洲正黄旗人。乾隆年间,以护军身份从征缅甸,继而又赴金川,战斗中勇猛,多次升迁至护军参领,授予贵州大定协副将。总督福康安推荐他的才能,乾隆四十九年,升任宜昌镇总兵。因父丧离职,因事降职,后起用为健锐营前锋统领。嘉庆五十七年,从征廓尔喀,攻克济咙,又攻克热索桥,追击叛军至东觉山、雍雅山,攻打甲尔古拉,均有功,晋升为翼长。

嘉庆元年,前往湖北剿灭叛军,嘉庆二年四月,追击叛军进入陕西,在山阳周家河击败他们,授予西安右翼副都统,兼领健锐营。当年冬天,王三槐回窜四川,在达州崖峰尖追击,右臂受伤;次日,叛军再次来袭,庆成包扎伤口全力战斗,斩杀很多敌人。嘉庆三年,晋升为四川提督,在巴州击败叛军。七月,在广木山战斗,攻克险要,受伤,受到朝廷的优待。九月,在木瓜坪击败冷天禄,右大腿中枪,伤势严重,在夔州治疗,嘉庆四年才痊愈。六月,在宝塔、莲花池连续击败叛军,阻止他们进入楚地。适逢卜三聘逃至大宁,庆成追击并击败他。八月,在开县火峰寨擒获龚建。十月,与穆克登布在通江、巴州交界处夹击樊人杰,叛军逃至太平,其他叛军从湖北回窜,庆成与朱射斗在云阳迎击,随后追击叛军至川东。

当时叛军聚集在川北,而东路长时间没有军报,适逢侍郎广兴上疏说七十五驻兵夔州,仁宗怀疑他逗留,下令经略调查情况,七十五正好因为攻打麂子坪受重伤,额勒登保为他上疏辩解,得以昭雪。嘉庆五年二月,鲜大川在蚂蝗坪骚扰,旧伤复发,无法骑马,被抬到军前督战。冉天元带领众多叛军渡过嘉陵江,重庆实行戒严,魁伦下令回守,因病无法领兵,派遣李绍祖率兵赴川西,他自己前往顺庆就医。皇帝怀疑他借口推辞,下诏解除他的职务,命令松筠、勒保调查核实,确认属实,以提督身份留营任职。

五月,高天德、马学礼从陕西侵犯四川,进入番地,庆成与阿哈保在旧关摩天岭夹击,攻克新寨,进围铁炉寨。叛军趁雨夜逃窜,追击他们,叛军丢弃牲畜、武器,惊慌逃窜至山谷,从草泥土司地逃至岷州,又逃至秦州。七月,军队经过新宁,侦察到马驿沟有叛军,设伏击,击败他们,仍授予四川提督。叛军势力逼近川境,德楞泰、勒保正在进剿,庆成分兵攻击。

至冬天,各路叛军相继窥视汉江,德楞泰建议在南岸攻击,而让庆成从广元三家坝进攻西北。庆成不听从调遣,说:“军队深入,将迫使叛军进入陕西,这不是好计策。”皇帝听说后,严厉责备他。

六年正月,率领儿子武隆阿从广元赶往南江,在三台山、后河岭、北溪河击败张世龙,阵斩世龙,生擒其党羽赵建功、李大维;又追击敌贼至太平华尖山,生擒邱天富、周一洪:因此受到优待和嘉奖。三月,攻打竹园坪。五月,敌贼分头逃窜至陕西、湖北,七十五追击冉天士至平利大渝河,从小路占据后山,迫使敌军出隘口,伏击并邀击,生擒斩杀两千多人,皇帝特地下诏嘉奖赏赐。乘胜追击敌贼进入湖北境内,六月,在羊耳河击败汤思蛟、刘朝选;又在保康击败他们,歼灭敌军首领王镇贤,随后与德楞泰追击龙绍周进入四川。七月,与李绍祖在邻水击败樊人杰,追击至开县,再次遇到汤思蛟、刘朝选,在马家亭、桑树坪连续击败他们,从通城进军剿灭苟文怀,生擒苟文怀。剩余的敌贼与苟文明汇合,企图逃窜至陕西,八月,在大宁山击败他们,歼灭和生擒一半,苟文明仅以身免,俘虏其家属。

当年冬天,留驻川北进行防御,在南江击败敌贼;又与德楞泰在广元、苍溪合力攻击,进军搜查老林,敌贼大多散匿,成百上千人为一群,时常有斩获。十二月,苟文明纠集各路剩余敌贼两千多人,趁机向西逃窜。七十五与勒保不和,追击敌贼入山,军饷半年未到,士兵饥饿疲惫,在太平就粮,六天后,敌贼已渡过嘉陵江上游,直奔阶州,立即与庆成骑马疾驰攻击。额勒登保、德楞泰先后弹劾他驻兵纵敌,不久,敌贼又从广元渡江进入甘肃,皇帝更加愤怒,严厉下诏剥夺官职逮捕审问。

七十五是老将,勇敢而木讷,临阵总是拼死战斗,身上受伤十五次。将官们害怕他的苦战,不愿意跟随。他自领偏师应对艰险,多次因为军报延误时间而受到责罚;到这时,又因失机被逮捕,全军都为之痛哭。额勒登保等人上疏陈述战况,请求宽恕,皇帝允许他留下军队赎罪。嘉庆七年,在夔州剿灭张长庚、陈自得的残匪,留驻川东防御。旧伤复发,授予护军校,返回京城。第二年去世,追赠副都统衔,按例给予抚恤。儿子武隆阿,另有传记。

富志那,赫舍里氏,满洲正红旗人。从健锐营前锋开始,参与征讨叶尔羌、缅甸、金川,授予副前锋参领,外放为湖南永绥协副将。乾隆六十年,苗民叛乱,驻守永绥。苗民占据张坪、亚保阻拦粮草运输,率领大军来犯,富志那击退他们。追击至狮子山,侦察到有伏兵,提前做好戒备,夹击,斩杀很多。第二天,苗民再次率领数千人扑向军营,拼死战斗,精选精锐迎击,大败苗民,被赐予花翎。永绥被围困很久,粮草快要耗尽,居民随官军昼夜登城防守,城池因此得以稳固。大军到来,围困才解除。跟随福康安攻克高多寨,吴半生被擒获。福康安推荐他老成持重,明断事理,苗民感佩敬畏,晋升为总兵。连续攻克高斗山、头坡、吉吉寨,都取得胜利,被赐予蟒袍。

嘉庆元年,湖北教匪聂杰人、张正谟在枝江、宜都发动叛乱,巡抚惠龄驻军太和山,富志那驰往救援,进攻凤凰山,生擒聂杰人。剩余的敌贼趁雨袭击军营,被打退,又在杨白堰击败他们。张正谟占据灌湾脑,四周环山,富志那从蔡家坡进攻,冒雨夺取阵地,同时在深山设伏,敌贼到来,左右夹击,很多人坠落山谷而死;在山前设置疑兵,另从小路深入,出其不意地攻击,大获全胜:被赐予法福礼巴图鲁称号。连续攻克鸡公山、王母峒,进攻筲箕垱,张正谟形势危急,四处求救,富志那与副都统成德分路设伏,假装树立白旗作为援军,诱敌出洞,大败敌军,随后攻克筲箕垱;乘胜夺取灌湾脑,生擒张正谟。枝江、宜都全部平定。

皇帝命令他返回苗疆处理善后事宜。嘉庆二年,商议开辟永绥北路,留兵二万分防贵州、湖北,任命富志那为总兵,驻镇筸,与提督分领军队。苗疆自从同知傅鼐筑碉屯田,边防逐渐加强,但苗民并未立即屈服,聚集众人抵抗,官员们将责任推给傅鼐,准备弹劾他,富志那据理力争才停止。移军援助他建设,后来屯田获利,苗民之患得以平息。人们称赞傅鼐的功绩,同时也赞誉富志那。

嘉庆五年,镇筸晒金塘黑苗出掠,与傅鼐合力抵御攻击;又要打击苗党在狗嵒,焚烧他们的寨子,苗民害怕,请求投降。嘉庆八年,永绥苗民龙六生扰动,生擒龙六生。代理湖南提督,调任贵州提督,军政严明,当时被誉为名将。嘉庆十五年,在任上去世。

亮禄,伊尔根觉罗氏,满洲正红旗人。继承轻车都尉世职,授予密云协领。嘉庆初年,以参将的身份被派往河南,代理游击。嘉庆三年,教匪觊觎河南,巡抚吴熊光驻防卢氏,大部分士兵被调往其他地方。宝丰、郏县发生叛乱,掠夺汝州。布政使马慧裕不懂军事,亮禄说:“用兵贵在神速。现在叛贼刚刚起事,乌合之众容易消灭,请加速前往剿灭。”叛贼驻扎在宝丰翟家集,东面被大沟阻隔,依仗险要不撤退,亮禄声称京兵即将到来,树立八旗大旗,鞭打马匹,让它嘶鸣,声音震动数里,叛贼害怕;夜间吹响号角进攻,跃马越过壕沟,烧毁他们的营地,一举消灭他们,生擒叛贼首领李岳等人。奏报进入朝廷,仁宗非常高兴,立即提升他为副将。多次升迁,担任云南开化镇总兵。嘉庆七年去世,皇帝非常惋惜。

论曰:恒瑞、庆成在襄阳竭尽全力剿匪,时间最长,后来都独自担当一方重任,功过不掩,因此仁宗始终保全他们。七十五孤军奋战,只是因为失去众将的欢心,没有立下显赫的功绩,评论者对此感到惋惜。富志那独自平定枝江、宜都一路叛乱,移镇苗疆,与傅鼐和衷共济,平息叛乱,有值得称道之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一百三十三-注解

恒瑞:人名,此处指恒瑞

庆成:人名,此处指庆成

七十五:人名,此处指七十五

富志那亮禄:富志那亮禄,指庆成的职位,可能是“富志那亮禄勇号”的简称,是庆成因功获得的荣誉称号。

正白旗:正白旗,清朝八旗之一,是满族人的一个军事和行政单位。

热河都统:热河都统,清朝地方行政机构,负责管理热河(今河北省承德市)地区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福州将军:清朝官职,负责福州地区的军事。

台湾林爽文作乱:指清朝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台湾发生林爽文领导的反清起义。

诸罗:诸罗,今台湾台南市,当时是台湾的行政中心。

伊犁:伊犁,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清朝时期的重要军事要塞。

副都统衔:副都统衔,清朝官职,相当于副省级。

绥远城将军:绥远城将军,清朝地方行政机构,负责管理绥远(今内蒙古包头市)地区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西安: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历史上多次成为中国的首都。

教匪:指发动叛乱的民间武装

襄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市

花翎:花翎,清朝官员的一种装饰品,只有高级官员才能佩戴。

四川:四川,今四川省,历史上是重要的农业和商业地区。

陕西:陕西,今陕西省,历史上是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军事中心。

甘肃:甘肃,今甘肃省,历史上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宁夏:宁夏,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历史上是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蓝、白两号贼:蓝、白两号贼,指清朝时期在陕西、甘肃、宁夏等地活动的反清武装组织。

张汉潮:指张汉潮,是当时的反清教匪。

冉学胜:冉学胜,清朝时期在四川活动的反清武装组织首领。

马学礼:马学礼,清朝时期在四川活动的反清武装组织首领。

杨遇春:杨遇春,清朝将领,以战功显赫著称。

那彦成:那彦成,清朝官员,恒瑞的女婿,曾任陕甘总督。

松筠:松筠,清朝官员,曾任陕甘总督。

云骑尉世职:云骑尉世职,清朝官职,是世袭的贵族官职。

剿教匪:剿灭反叛的教徒,指嘉庆年间对反清势力的镇压行动。

姚之富、刘之协:指姚之富和刘之协,是当时的反清教匪领袖。

双沟、张家集:地名,具体位置不详,但可能位于剿匪的战场附近。

宋廷贵、陈正五:指宋廷贵和陈正五,是当时被擒获的教匪首领。

红土山:地名,剿匪战斗发生地。

黄玉贵:指黄玉贵,是当时被擒获的教匪。

太子少保:清朝官职,是一种荣誉性的职位,位次较高。

锺祥:地名,剿匪战斗发生地。

刘起荣、张富国:指刘起荣和张富国,是当时的反清教匪。

永保:指永保将军,清朝将领,参与镇压教匪。

唐县滹沱镇:地名,剿匪战斗发生地。

诏严斥之:皇帝下诏严厉斥责。

滚河北:地名,剿匪战斗发生地。

王家城、梓山:地名,剿匪战斗发生地。

兴隆集:地名,剿匪战斗发生地。

诸将中战最力:在所有将领中战斗力最强。

五福孙:指庆成是皇帝的五福之孙,是一种特殊的尊称。

纵贼滚河:指放任教匪逃到滚河。

曾家店:地名,剿匪战斗发生地。

确山五里川、卢氏火焰沟:地名,剿匪战斗发生地。

郧西:地名,剿匪战斗发生地。

提督:官职,负责一个地区的军事

开州:地名,剿匪战斗发生地。

南天峒、火焰坝:地名,剿匪战斗发生地。

大宁:地名,剿匪战斗发生地。

川匪:指四川地区的反清教匪。

洵阳:地名,剿匪战斗发生地。

司渡河:地名,剿匪战斗发生地。

保宁:地名,剿匪战斗发生地。

罗其清、冉文俦:指罗其清和冉文俦,是当时的反清教匪。

宜绵:指宜绵将军,清朝将领,参与镇压教匪。

明亮:指明亮将军,清朝将领,参与镇压教匪。

那彦成、松筠:指那彦成和松筠,是当时的官员,参与处理军务。

伍金柱、曾柳:指伍金柱和曾柳,是当时的反清教匪。

陕安镇总兵:清朝官职,负责陕西地区的军事。

南山:地名,剿匪战斗发生地。

庆成父殁:庆成的父亲去世。

守制:指服丧期间。

湖北提督:清朝官职,负责湖北地区的军事。

瓜尔佳氏:姓氏,满洲八大姓之一。

护军:清朝官职,负责保卫皇宫。

金川:地名,位于四川省西部,嘉庆年间是反清教匪活动的重要地区。

护军参领:清朝官职,负责指挥护军。

贵州大定协副将:清朝官职,负责贵州大定协的军事。

福康安:指福康安将军,清朝将领,有功于国家,被封为公。

宜昌镇总兵:清朝官职,负责宜昌地区的军事。

健锐营:清朝军队的一种编制。

廓尔喀:地名,位于今天的尼泊尔,嘉庆年间是清朝的边疆。

济咙:地名,位于廓尔喀。

热索桥:地名,位于廓尔喀。

东觉山、雍雅山:地名,位于廓尔喀。

甲尔古拉:地名,位于廓尔喀。

翼长:清朝官职,负责指挥军队的翼部。

山阳周家河:地名,剿匪战斗发生地。

西安右翼副都统:清朝官职,负责西安地区的军事。

王三槐:指王三槐,是当时的反清教匪。

达州崖峰尖:地名,剿匪战斗发生地。

夔州:地名,剿匪战斗发生地。

宝塔、莲花池:地名,剿匪战斗发生地。

卜三聘:指卜三聘,是当时的反清教匪。

开县火峰寨:地名,剿匪战斗发生地。

樊人杰:指樊人杰,是当时的反清教匪。

云阳:地名,剿匪战斗发生地。

番地:指边疆地区。

旧关摩天岭:地名,剿匪战斗发生地。

铁炉寨:地名,剿匪战斗发生地。

马驿沟:地名,剿匪战斗发生地。

新宁:地名,剿匪战斗发生地。

草泥土司地:地名,剿匪战斗发生地。

岷州:地名,剿匪战斗发生地。

秦州:地名,剿匪战斗发生地。

新寨:地名,剿匪战斗发生地。

蚂蝗坪:地名,剿匪战斗发生地。

嘉陵江:地名,流经今四川省、重庆市

重庆:地名,位于重庆市,是当时的军事重镇。

魁伦:指魁伦将军,清朝将领。

顺庆:地名,剿匪战斗发生地。

高天德、马学礼:指高天德和马学礼,是当时的反清教匪。

德楞泰、勒保:指德楞泰和勒保,是当时的清朝将领。

广元三家坝:地名,剿匪战斗发生地。

麂子坪:地名,剿匪战斗发生地。

鲜大川:指鲜大川,是当时的反清教匪。

阿哈保:指阿哈保,是当时的清朝将领。

子:儿子

武隆阿:人名,此处指武隆阿的儿子

广元:地名,今四川省广元市

南江:地名,今四川省南江县

张世龙:人名,此处指张世龙

三台山: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后河岭: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北溪河: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阵斩:在战斗中斩杀

党:同党,一伙人

赵建功:人名,此处指赵建功

李大维:人名,此处指李大维

太平华尖山: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邱天富:人名,此处指邱天富

周一洪:人名,此处指周一洪

优叙:得到好的评价或奖励

竹园坪: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陕:省份,今陕西省

楚:省份,今湖北省

冉天士:人名,此处指冉天士

平利大渝河: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间道:小路,偏僻的道路

隘:险要的地方,关口

邀击:截击

特诏嘉赉:特别下诏嘉奖赏赐

汤思蛟:人名,此处指汤思蛟

刘朝选:人名,此处指刘朝选

羊耳河: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保康:地名,今湖北省保康县

王镇贤:人名,此处指王镇贤

德楞泰:人名,此处指德楞泰

龙绍周:人名,此处指龙绍周

川:省份,今四川省

邻水: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开县:地名,今重庆市开县

马家亭: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桑树坪: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通城:地名,今湖北省通城县

苟文怀:人名,此处指苟文怀

苟文明:人名,此处指苟文明

大宁山: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阶州:地名,今四川省广元市

额勒登保:人名,此处指额勒登保

严诏褫职逮问:严厉的诏书剥夺职务并逮捕审问

勇而讷:勇敢但说话不多

偏师:指独立作战的部队

艰险:困难危险

军报后时:军事报告迟缓

逮问:逮捕审问

傅鼐:人名,此处指傅鼐

碉:用土石等材料筑成的防御工事

屯田:在边远地区开垦土地以供应军需

边备:边防准备

狗嵒: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龙六生:人名,此处指龙六生

署:代理

贵州提督:官职,负责贵州地区的军事

亮禄:人名,此处指亮禄

伊尔根觉罗氏:姓氏,满洲八大姓之一

袭:继承

轻车都尉:官职,清朝武官的一种

密云协领:官职,负责密云地区的军事

河南:省份,今河南省

卢氏:地名,今河南省卢氏县

宝丰:地名,今河南省宝丰县

郏县:地名,今河南省郏县

汝州:地名,今河南省汝州市

马慧裕:人名,此处指马慧裕

翟家集: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八旗大纛:八旗军的大旗

京兵:指京城(今北京)的军队

鞭马腹:用鞭子抽打马肚子,使马奔跑

腾踔嘶号:马奔跑时发出的声音

恃险不退:依靠险要地势不撤退

渠:首领,头目

李岳:人名,此处指李岳

仁宗:清朝皇帝,即嘉庆帝

累迁:多次升迁

云南开化镇总兵:官职,负责云南开化地区的军事

剿匪:剿灭匪徒

显功:显著的功绩

枝江:地名,今湖北省枝江市

宜都:地名,今湖北省宜都市

惠龄:人名,此处指惠龄

凤凰山: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灌湾脑: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杨白堰: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法福礼巴图鲁:荣誉称号,意为勇士

鸡公山: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王母峒: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筲箕垱: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正谟:人名,此处指张正谟

黔:省份,今贵州省

苗疆:地区,指苗族聚居的地区

老林:森林,指深山老林

斩获:斩杀和捕获

苗民:苗族人民

同知:官职,相当于副职

署湖南提督:代理湖南提督

调授:调动并授予官职

肃然:整齐有序

聂杰人:人名,此处指聂杰人

张正谟:人名,此处指张正谟

太和山: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蔡家坡: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深箐:深山中的小径

成德:人名,此处指成德

和衷弭乱:齐心协力平定叛乱

高斗山: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头坡: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吉吉寨: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蟒衣:一种用蟒皮制成的官服

嘉庆:清朝皇帝,即嘉庆帝

擢:提升官职

总兵:官职,负责一个地区的军事

迭攻:连续攻打

镇筸: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构众抗阻:纠集众人抵抗

诿过:推卸责任

劾:弹劾,指责

移军需助:调动军队和物资以支持

屯田利兴:开垦屯田获得利益

苗患:苗族引起的麻烦

称:称赞

布政使:官职,负责地方行政

兼程:加快速度

乌合:形容人马杂乱无序

大沟: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声言:宣称

奏入:上报朝廷

立擢:立即提升官职

开化镇总兵:官职,负责开化地区的军事

兵贵神速:用兵之道贵在迅速

易灭:容易消灭

兼程往剿:加快速度前往剿灭

戍守:驻守

兵多他调:军队大部分被调往其他地方

掠:抢劫

不娴军事:不熟悉军事

请兼程往剿:请求加快速度前往剿灭

声言京兵且至:宣称京兵即将到来

树八旗大纛:竖起八旗军的大旗

声震数里:声音震动数里

夜吹角而进:夜晚吹响号角进攻

跃马逾壕:骑马跳过壕沟

火其寨:放火烧毁敌军营寨

一鼓歼之:一举消灭敌人

擒其渠:俘虏其首领

仁宗大悦:嘉庆帝非常高兴

立擢副将:立即提升为副将

论曰:评论说

戮力:齐心协力

戮力襄阳:齐心协力在襄阳剿匪

剿匪最久:剿灭匪徒时间最长

独当一面:单独负责一方

功过不掩:功绩和过错都不会被掩盖

孤军苦战:单独军队艰苦作战

失懽群帅:失去将领们的欢心

徒以:只是因为

未奏显功:没有取得显著的功绩

论者惜之:评论者感到惋惜

独平枝江、宜都一路:单独平定了枝江、宜都这一路

移镇苗疆:调任苗疆镇守

与傅鼐和衷弭乱:与傅鼐齐心协力平定叛乱

有足称焉:有值得称赞的地方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一百三十三-评注

六年正月,率子武隆阿由广元趋南江,击张世龙於三台山、后河岭、北溪河,阵斩世龙,擒其党赵建功、李大维;又追贼至太平华尖山,擒邱天富、周一洪:被优叙。

此段描述了将领在军事上的果断和勇猛。‘率子’表现了将领对儿子的信任和培养,‘趋南江’、‘击张世龙’等词语描绘了战场上的紧张气氛。‘阵斩’、‘擒’等动词展现了将领的军事才能和战斗成果,‘被优叙’则体现了朝廷对将领功绩的认可。整个段落充满了战争的残酷和将领的英勇。

三月,攻竹园坪。五月,贼分窜陕、楚,七十五追冉天士至平利大渝河,间道据后山,偪其出隘,伏起邀击,擒斩二千馀,特诏嘉赉。

此段展现了将领在战局中的灵活应变。‘攻竹园坪’、‘追冉天士’等行动体现了将领的积极进取和军事智慧。‘间道据后山’、‘伏起邀击’等战术运用,展现了将领的战术谋略。‘擒斩二千馀’和‘特诏嘉赉’则是对将领战功的肯定。

乘胜追贼入湖北境,六月,破汤思蛟、刘朝选於羊耳河;又败之於保康,歼贼首王镇贤,遂与德楞泰追龙绍周入川。

此段描绘了将领在连续作战中的胜利。‘乘胜追贼’、‘破汤思蛟’、‘歼贼首王镇贤’等语句,体现了将领的连续作战能力和军事才能。‘与德楞泰追龙绍周入川’则表现了将领之间的协作精神。

七月,偕李绍祖败樊人杰於邻水,追至开县,复遇思蛟、朝选,连败之於马家亭、桑树坪,由通城进剿苟文怀,擒之。

此段记录了将领在多次战斗中的连续胜利。‘偕李绍祖败樊人杰’、‘连败之於马家亭、桑树坪’等描述,展现了将领在战斗中的英勇和智慧。‘擒之’则是对其战斗成果的肯定。

馀贼与苟文明合,将窜陕,八月,击之於大宁山,歼擒及半,文明仅身免,俘其家属。

此段描绘了将领在敌军合流后的作战。‘击之於大宁山’、‘歼擒及半’等语句,展现了将领在复杂战局中的果断和智慧。‘文明仅身免’、‘俘其家属’则是对敌军实力的削弱。

是年冬,留防川北,败贼於南江;又与德楞泰合击於广元、苍溪,进搜老林,贼多散匿,百十为群,时有斩获。

此段描述了将领在冬季的防守和追击。‘留防川北’、‘败贼於南江’等行动,展现了将领在防守中的坚定和勇敢。‘进搜老林’、‘时有斩获’则是对其战术的肯定。

十二月,苟文明纠各路馀匪二千馀人,乘间西奔。七十五与勒保不和,追贼入山,饷半载不至,兵饥疲,就粮太平,六日,贼已渡嘉陵江上游,直趋阶州,亟偕庆成驰击。

此段描绘了将领在艰苦环境下的追击。‘追贼入山’、‘兵饥疲’等词语,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将领的坚韧。‘亟偕庆成驰击’则展现了将领在危机中的果断。

额勒登保、德楞泰先后劾其顿兵纵寇,未几,贼复自广元渡江入甘肃,帝益怒,严诏褫职逮问。

此段描述了将领因战局不利而遭受朝廷的处罚。‘顿兵纵寇’、‘褫职逮问’等词语,反映了将领在军事决策上的失误和朝廷的严苛。

七十五故宿将,勇而讷,临阵辄死斗,身被重创十五次。将弁畏其苦战,不乐相随。

此段描绘了将领在战场上的英勇和坚韧。‘勇而讷’、‘临阵辄死斗’等词语,展现了将领的英勇无畏。‘将弁畏其苦战’则反映了将领在士兵中的威望。

自领偏师当艰险,数以军报后时遭谴;至是,复失机就逮,一军皆恸哭。

此段描述了将领在军事上的挫折和遭遇。‘自领偏师’、‘失机就逮’等词语,反映了将领在军事决策上的失误和遭遇的不公。

额勒登保等为疏陈战状,乞恩,许留营自赎。

此段描述了将领在遭遇不公后的申诉和朝廷的处理。‘疏陈战状’、‘乞恩’等词语,反映了将领在逆境中的坚韧和朝廷的宽容。

七年,剿张长庚、陈自得残匪於夔州,留防川东。旧创发,予护军校,还京。

此段描述了将领在战后的安置。‘剿张长庚’、‘留防川东’等词语,反映了将领在战后的责任和担当。‘旧创发’、‘予护军校’则是对将领的关怀和照顾。

逾年,卒,赠副都统衔,赐恤如例。

此段描述了将领的去世和朝廷的追赠。‘赠副都统衔’、‘赐恤如例’等词语,反映了朝廷对将领的尊重和追念。

子武隆阿,自有传。

此段说明了将领的后代有所传承。

富志那,赫舍哩氏,满洲正红旗人。起健锐营前锋,从征叶尔羌、缅甸、金川,授副前锋参领,出为湖南永绥协副将。

此段介绍了将领的生平和军旅生涯。‘起健锐营前锋’、‘从征叶尔羌’等词语,展现了将领的军旅生涯和战功。

乾隆六十年,苗叛,驻守永绥。苗踞张坪、亚保阻粮运,悉众来犯,富志那击却之。

此段描述了将领在叛乱中的表现。‘苗叛’、‘击却之’等词语,展现了将领在叛乱中的勇敢和果断。

追至狮子山,诇知有伏,预为戒备,夹攻,多所斩获。

此段描述了将领在战斗中的智慧和勇气。‘诇知有伏’、‘预为戒备’等词语,展现了将领的战术谋略。

永绥被围久,粮刍且尽,居民随官军昼夜登陴,城赖以固。

此段描述了将领在围城战中的坚守和民众的支持。‘被围久’、‘城赖以固’等词语,展现了将领在困境中的坚韧和民众的力量。

大军至,围乃解。

此段描述了将领在困境中的坚持最终得到了解围。

从福康安克高多寨,吴半生就擒。

此段描述了将领在克敌制胜后的战果。

福康安荐其老成明幹,苗民感畏,擢总兵。

此段描述了将领因战功而被提拔。

迭攻高斗山、擒头坡、吉吉寨,皆捷,赐蟒衣一袭。

此段描述了将领在连续作战中的胜利和朝廷的奖赏。

嘉庆元年,湖北教匪聂杰人、张正谟於枝江、宜都倡乱,巡抚惠龄驻军太和山,富志那驰赴之,进击凤凰山,擒杰人。

此段描述了将领在平定叛乱中的表现。‘驰赴之’、‘擒杰人’等词语,展现了将领的迅速反应和战斗成果。

餘贼乘雨扑营,击却之,又败之於杨白堰。

此段描述了将领在战斗中的灵活应对和连续胜利。

正谟踞灌湾脑,四面环山,富志那自蔡家坡进,冒雨夺卡,而伏队於深箐,贼至,左右夹击,多坠岩涧死;山前设疑兵,别由径道深入,出不意击之,大捷:赐号法福礼巴图鲁。

此段描述了将领在复杂地形和恶劣天气条件下的战斗。‘冒雨夺卡’、‘多坠岩涧死’等词语,展现了将领的英勇和智慧。

迭克鸡公山、王母峒,进攻筲箕垱,正谟势蹙,四出求救,富志那与副都统成德分路设伏,伪树白帜为援兵,诱贼出,大破之,遂克筲箕垱;乘胜取灌湾脑,擒正谟。

此段描述了将领在连续作战中的胜利和策略运用。

枝江、宜都悉平。

此段描述了将领在平定叛乱后的成果。

命回苗疆治善后。

此段描述了将领在平定叛乱后的任务。

二年,议辟永绥北路,留兵二万分防黔、楚,授富志那为总兵,驻镇筸,与提督分领其军。

此段描述了将领在新的岗位上的任命和责任。

苗疆自同知傅鼐筑碉屯田,边备渐严,而苗未遽服,构众抗阻,大吏诿过於鼐,将劾之,富志那力争乃止。

此段描述了将领在处理民族关系和地方事务中的公正和担当。

移军需助其建设,后屯田利兴,苗患遂息。

此段描述了将领在治理地方和改善民族关系中的成效。

人称鼐功,兼颂富志那不置云。

此段描述了将领和同僚的功绩得到了民众的认可。

五年,镇筸晒金塘黑苗出掠,与鼐并力御击;又要击苗党於狗嵒,焚其寨,苗惧,乞降。

此段描述了将领在处理民族冲突和治安问题上的策略和成果。

八年,永绥苗龙六生扰动,擒之。

此段描述了将领在处理苗疆事务中的果断和成效。

署湖南提督,调授贵州提督,军政肃然,时称名将。

此段描述了将领在地方军事和政治上的贡献和声誉。

十五年,卒於官。

此段描述了将领的去世。

亮禄,伊尔根觉罗氏,满洲正红旗人。袭轻车都尉世职,授密云协领。

此段介绍了将领的生平和军旅生涯。

嘉庆初,以参将发河南,署游击。

此段描述了将领的任职和职责。

三年,教匪窥河南,巡抚吴熊光驻防卢氏,兵多他调。

此段描述了将领在处理地方安全事务中的背景。

宝丰、郏县贼起,掠汝州。

此段描述了地方上的动乱。

布政使马慧裕不娴军事,亮禄曰:‘兵贵神速。今贼初起,乌合易灭,请兼程往剿。’

此段描述了将领在处理动乱时的果断和智慧。

贼屯宝丰翟家集,东阻大沟,恃险不退,亮禄声言京兵且至,树八旗大纛,鞭马腹,俾腾踔嘶号,声震数里,贼惧;夜吹角而进,跃马逾壕,火其寨,一鼓歼之,擒其渠李岳等。

此段描述了将领在战斗中的战术和成果。

奏入,仁宗大悦,立擢副将。

此段描述了将领因战功而得到提拔。

累迁云南开化镇总兵。

此段描述了将领在军旅生涯中的晋升。

七年,卒,帝甚惜之。

此段描述了将领的去世和朝廷的哀悼。

论曰:恒瑞、庆成戮力襄阳,剿匪最久,后皆独当一面,功过不掩,故仁宗始终保全。

此段是对两位将领的评价,强调了他们在军事上的贡献和朝廷的认可。

七十五孤军苦战,徒以失懽群帅,未奏显功,论者惜之。

此段对另一位将领的评价,指出了他在军事上的遗憾。

富志那独平枝江、宜都一路,移镇苗疆,与傅鼐和衷弭乱,有足称焉。

此段对另一位将领的评价,肯定了他在平定叛乱和治理地方上的贡献。

内容标题:《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一百三十三》
内容链接:https://market.tsmc.space/archives/21225.html
Copyright © 2021 TSMC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