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赵尔巽(1844年-1927年),清代著名历史学家。作为清史的编撰者之一,他在清朝历史研究方面有着杰出的贡献。赵尔巽编写的《清史稿》成为了后世研究清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年代:成书于清代(约20世纪初)。
内容简要:《清史稿》是赵尔巽根据丰富的史料和个人研究,所编纂的清朝历史书籍。书中详细记录了清朝自建立到灭亡的政治、军事、外交、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全书通过对重要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描述,展现了清朝的盛衰和历史进程。它对后世研究清朝历史、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是研究清朝历史的基本参考书籍。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一百七十五-原文
桂良,字燕山,瓜尔佳氏,满洲正红旗人,闽浙总督玉德子。
入赀为礼部主事,晋员外郎。
出为四川顺庆知府,调成都。
历建昌道,河南按察使,四川、广东、江西布政使。
道光十四年,擢河南巡抚。
嘉庆中,林清、李文成等以八卦教倡乱,既诛,而汲县潞州屯坟塔犹祀其神曰“无生老母”,习教者犹众。
御史黄爵滋以为言,命桂良察治,毁其坟庙,廉得河南境内无生庙三十九所,并毁之;地方官失察,谴黜有差。
十九年,擢湖广总督,调闽浙,又调云贵。
二十年,兼署云南巡抚。
滇省多盗,奏定缉捕章程;又请迤南、迤西、迤东各标营官兵责成巡道就近稽察。
时贵州诸苗蠢动,镇远、黎平、都匀、古州苗尤悍,州县不能制,疏请遴劲兵专主剿捕。
二十五年,入觐,留京,署兵部尚书,兼正白旗汉军都统。
寻出为热河都统。
二十八年,召来京,以其女妻皇六子奕,授镶红旗汉军都统。
咸丰元年,署吏部尚书,出为福州将军。
二年,召授兵部尚书。
三年,粤匪陷江宁,京师戒严。
桂良疏请各城门稽查增派八旗章京兵丁,补葺城上兵房,从之。
未几,粤匪窜河北,直隶总督讷尔经额出省防剿,命桂良驻保定为后路声援,兼防西路要隘。
望都、唐县土匪起,捕诛之。
是年秋,贼由山西犯畿南,讷尔经额师溃於临洺关,隆平、柏乡相继陷。
讷尔经额褫职逮治,授桂良直隶总督,诏责偕都统胜保速筹防剿。
布政使张集馨出兵迁延,劾罢之。
贼窜正定、定州、深州、河间、天津,势剽甚,於是桂良率提督张殿元守保定,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统大兵驻通州卫京师,胜保督师进剿。
四年,大捷於独流镇,贼走踞阜城,又走连镇,僧格林沁、胜保会攻,贼分窜山东,胜保追击之。
桂良遣张殿元赴武邑防堵,劾散秩大臣穆辂、健锐营翼长双僖纵兵伤官扰民,议谴。
秋,英吉利、美利坚两国兵船至大沽。
时贼氛未靖,诏戒张皇,命桂良相机办理。
寻以前任盐政崇纶归调遣,令赴天津会议。
英酋咆呤要索十六条,欲遣官驻京及践广州入城之约,中外官平礼接见,通商税则变通旧约;美酋麦莲则仅言通商一端。
崇纶等严拒其驻京,馀事令赴广东听总督查办。
屡议无要领,咆呤等寻去。
五年,僧格林沁连大破贼,贼首林凤祥、李开芳先后就擒伏诛,畿辅肃清。
七年,召拜东阁大学士,管理刑部,兼正蓝旗蒙古都统。
八年春,英、法、俄、美四国联军北犯,毁大沽炮台,泊天津城下,声言将犯京师。
仓猝援军未集,命桂良偕尚书花沙纳往议。
敌情猖肆,要求益多:以遣官驻京、内江通商、内地游行、兵费赔偿后,始交还广东省城。
四事廷议不允。
复起故大学士耆英同与议,英人尤不悦,拒之,耆英以擅回京获罪。
桂良等议久不决,廷臣多主战,实不足恃,而敌日以进兵为恐哧。
俄、美两国调停其间,卒徇所请定议,而通商税则俟於上海详定之。
五月,签约退兵,遂命桂良偕花沙纳赴上海,武备院卿明善、刑部员外郎段承实副之,会同两江总督何桂清议税则。
文宗愤和约之成出於不得已,或献策许全免入口税以市惠,冀改易驻京诸条,密授桂良等机宜。
八月,至上海,晋文华殿大学士,授内大臣。
桂清力言免税之不可,改约之难成,桂良亦赞其议,上甚怒,必责其补救一二端,而各国因广东民团仍与为难,且出示伪载谕旨,坚欲罢两广总督黄宗汉,停撤民团。
桂良等疏闻,乃解宗汉通商大臣,改授桂清。
桂良等噤不敢言罢驻京诸事,先议税则。
十二月,英使额罗金遽率兵船赴广东,遂罢议。
九年,回京,仅美利坚一国遵换通商之约,英军复犯大沽,僧格林沁预设备,兵至,击退之。
十年,英法联军大举来犯,我师失利。
七月,复命桂良赴天津议和,要增兵费,入京换约,严诏拒绝。
敌陷天津,进逼京师,上幸热河,恭亲王奕留守主抚议,桂良与焉。
九月,於礼部换约,视八年原议益增条款,事具邦交志。
寻命督办各国通商事务。
十一年,穆宗即位,回京,命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同治元年,卒,优恤,赠太傅,祀贤良祠,谥文端。
瑞麟,字澄泉,叶赫那喇氏,满洲正蓝旗人。
由文生充太常寺读祝官,补赞礼郎。
道光二十七年,祫祭太庙,读祝洪亮,宣宗嘉之,赐五品顶戴、花翎。
二十八年,超擢太常寺少卿,又擢内阁学士,兼管太常寺。
三十年,擢礼部侍郎。
咸丰元年,兼镶蓝旗满洲副都统、正黄旗护军统领。
三年,调户部,命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时粤匪窜畿辅,踞静海县及独流镇,命瑞麟率兵从僧格林沁防剿,会攻独流,克之。
静海贼窜陷阜城,又分窜连镇及山东高唐州,瑞麟合击,屡有擒斩。
五年,克连镇,贼首林凤祥就擒,加都统衔,赐号巴达琅阿巴图鲁,授西安将军。
未几,擢礼部尚书,兼镶白旗蒙古都统。
八年,英兵犯天津,命驰赴杨村筹防。
洎抚议定,敌退。
文宗知和不可恃,亟治海防,命瑞麟赴天津修筑大沽炮台。
寻署直隶总督,增建双港炮台,调福建霆船战船,增募水师。
僧格林沁移师天津,分驻要隘。
瑞麟回京,调户部尚书緦拜文渊阁大学士,兼管礼部鸿胪寺、太常寺。
九年,管理户部。
十年,充殿试读卷官,授内大臣。
六月,英法联军复犯天津,命率京兵万人守通州。
僧格林沁屡战失利,敌军进通州,瑞麟偕胜保御之八里桥,左右夹击,胜保伤炮坠马,军溃,敌遂逼京师。
瑞麟迎战安定门外,败绩,褫职。
车驾幸热河,命扈从行在。
是年冬,和议成,予侍郎衔,随僧格林沁剿山东捻匪。
攻钜野羊山集贼巢,失利,马蹶被伤,退军济宁,复褫职,召回京。
十一年,授镶黄旗汉军都统,管神机营事。
同治元年,出为热河都统,疏请招佃围边荒地八千顷充练饷,允之。
二年,调广州将军。
四年,兼署两广总督。
信宜、化州土匪起,遣兵平之。
粤匪汪海洋由福建窜广东大埔,遣副将方耀击走之。
入闽会剿,复诏安、平和。
贼复窜广东境,连败之於长乐、镇平。
时贼踪往来於福建、广东、江西界上,瑞麟偕左宗棠疏请三省会剿。
诏提督鲍超由江西来援,四面环攻。
十二月,歼伪偕王谭体元於黄沙坝,擒首逆汪海洋,诛之,馀贼肃清。
捷闻,优诏嘉奖。
五年,实授两广总督。
广东素多盗,伏莽时起。
时巡抚蒋益澧号知兵,瑞麟部将方耀、郑绍忠皆能战,先后破斩五坑客匪,曹冲、赤溪及新安、东莞诸匪,潮州、琼州洋盗、土匪。
九年,兼署巡抚。
十年,复拜文渊阁大学士,仍留总督任。
十三年,卒,诏嘉前劳,赠太保,祀贤良祠,谥文庄。
子怀塔布,由荫生授刑部主事,晋员外郎。
以父恤典擢四品京堂,累迁礼部尚书,充内务府大臣。
光绪二十四年,主事王照上书言事,久之始代奏,坐违旨抑格,褫职。
未几,皇太后训政,起授左都御史,复充内务府大臣,迁理藩院尚书。
二十六年,卒,赠太子少保,谥恪勤。
官文,字秀峰,王佳氏,满洲正白旗人,先隶内务府正白旗汉军。
由拜唐阿补蓝翎侍卫,累擢头等侍卫。
道光二十一年,出为广州汉军副都统,调荆州右翼副都统。
粤匪既陷汉阳,将犯荆州。
咸丰三年,将军台涌驻防德安,命官文专统荆州防兵。
四年,擢荆州将军。
贼陷安陆、荆门、宜昌。
时荆州兵多调赴武昌,分屯要隘,城中兵仅二千。
监利又陷,官文遣军复之;连复宜昌、石首、华容,於是荆州稍安,而武昌被围急,官文遣将沿汉下援。
六月,武昌复失守,命官文统筹全局,规复武汉。
因疏言:’贼情诡谲,军情随时变幻。武汉之贼一日不尽,荆州不得安枕。贼踞汉阳,倚江为险,绝我粮道,阻我援军。今欲复武昌,必先攻汉阳,夺贼所恃之险,而后武昌可图也。总兵双保自潜江进剿,兵力过单。臣已令罗遵殿以战船百艘自仙桃镇、蔡店迳趋汉阳,与抚臣杨霈分道夹攻;又檄总兵福炘往助双保,知县吴振镛进复沔阳以通饷道。惟贼踞岳州,南北援军均受牵制,尤应先剿岳州之贼。曾国藩方统炮船驻湘阴,塔齐布之师已入岳州境,臣已促其速进,分兵阻江路。复派同知衔李光荣等率川勇防调弦口,张子铭防监利尺八口,都司宗维清沿江接应。荆州仅賸旗兵分守要隘,随时接应,庶几可进可退,不致有顾此失彼之虞。’疏入,报闻。
寻曾国藩克岳州,贼艘悉出大江,官文遣凉州副都统魁玉、总兵杨昌泗赴螺山防江,歼贼甚多。
八月,武昌、汉阳相继复,论功被优叙。
五年,总督杨霈师溃德安,汉阳、汉口复陷,德安、随州继之,诏褫霈职,授官文湖广总督。
师次安陆,疏言:’贼自随州退踞德安,凶锋叠挫。惟天门、京山道路四通,傥窜襄河,勾连仙桃镇以下股匪,不独荆襄在在堪虞,上游各处均可北窜。现遣兵一由天门、皂市进剿,一往京山防守,臣驻安陆为两路应援,咨固原提督孔广顺伺隙进取,署提臣讷钦为后应。俟钦差大臣西凌阿入楚,即统兵从襄河两岸水陆并进,由汉川攻汉阳。’秋,西凌阿战德安失利,乃命官文代为钦差大臣,驰援德安。
贼弃城走,蹑追之,直捣汉阳。
十二月,督兵薄西门桥,迭败贼於龟山、尾湖堤、五显庙,破贼卡,毁东西土城。
六年,贼造浮桥从西门分队来犯,击却之。
分兵河口断其粮道,令副都统都兴阿攻围风焚积聚,贼势渐蹙。
秋,破汉阳城外贼营,连战皆捷。
巡抚胡林翼规复武昌。
十一月,约同日水陆大举,分攻武、汉,官文督军分路进,水师击汉阳东门,破五显庙贼卡,李孟群又败龟山援贼,王国才、杨昌泗由西门攻入,遂复汉阳,俘伪将军等五百馀人。
林翼亦复武昌,诏嘉奖,赐花翎。
七年,偕林翼疏言:
湖北为长江上游要害,武汉尤九省通衢,自来东南有事必争之地。
三次失陷,力攻两载而后克之。
目前相机防剿,不令贼乘间上窜,蹈从前覆辙。
业派李续宾由南岸,都兴阿、孔广顺、王国才由北岸,杨载福率水师由江路分道进剿。
现北岸黄州至黄梅,南岸武昌至兴国,均已肃清,崇、通一带搜捕殆尽;
李续宾抵九江,与曾国藩会合进攻;
杨载福毁城外贼营;
惟小池口贼垒未拔,派鲍超助攻。
安徽之英山、太湖、宿松、望江接壤湖北,皆为贼薮,有窥伺上犯之心。
饬王国才驻黄梅之大河铺、界岭岩,孔广顺驻蕲水之孔陇驿,巴扬阿率马队为各路应援,以固楚北门户。
道士洑水阔溜急,田家镇两山对峙,水师皆难久驻,酌留各营游巡江面,足备镇驭。
通筹大局,我军已据水陆上游,实蓄破竹建瓴之势。
所虑江西七府未平,武昌尚有肘腋之患。
贼若由通城、崇阳、兴国窜逼武昌,反出江西各军之上,自当固守武昌,以为后路根本。
相机筹画,节节进取,仍步步严防,庶军情无返顾掣肘之虞,转饷有源源不竭之利。
疏入,报闻。
初,官文由荆州将军调总督,凡上游荆、市、襄、郧诸郡兵事饷事悉主之。
林翼以巡抚驻金口,凡下游武、汉、黄、德诸郡兵事饷事悉主之。
南北军各领分地,徵兵调饷,每有违言。
武昌既复,林翼威望日起,官文自知不及,思假以为重,林翼益推诚相结纳,於是吏治、财政、军事悉听林翼主持,官文画诺而已。
不数年,足食足兵,东南大局,隐然以湖北为之枢。
八年四月,复九江,论功,加太子少保。
皖贼陷麻城、黄安,围蕲州,先后破走之。
七月,胡林翼丁母忧,官文疏请留林翼治军,改为署理,从之。
命官文暂行兼署巡抚,寻以湖广总督协办大学士。
李续宾战殁三河,皖、鄂震动。
官文分兵扼蕲州、广济、麻城诸隘,固守九江、彭泽,水师严防江面,人心始定。
九年,贼窜湖南,围宝庆,檄荆宜施道李续宜赴援,大破之,宝庆围解。
十二月,复太湖,被优叙。
十一年,拜文渊阁大学士,仍留总督任。
时大军围安庆急,陈玉成、李秀成先后分兵犯湖北境,冀掣动局势,遣将迭破之,所陷诸郡县皆复。
八月,克安庆,加太子太保。
是年,胡林翼病殁,严树森代之。
降捻苗沛霖踞安徽寿州,诏疆臣议剿抚之策。
官文疏陈沛霖包藏祸心,罪大恶极,请伸天讨。
同治元年,遣副将周凤山等剿捻於河南信阳、罗山,败之;又破黄梅捻巢,收复十馀寨:晋文华殿大学士。
发、捻合扰楚、豫之交,势甚炽。
荆州将军多隆阿方督师赴陕西,官文以楚兵不敷分布,奏调回援。
九月,多隆阿至,屡战皆捷,襄河以北贼皆远遁。
三年,劾巡抚严树森把持刚愎,黜之。
六月,克复江宁,曾国藩奏捷,推官文列名疏首。
诏嘉官文徵兵筹饷,推贤让能,接济东征,不分畛域,锡封一等伯爵,号果威,世袭罔替,升入正白旗满洲,赐双眼花翎。
盖褒其能与胡林翼和衷卒成大功也。
四年,僧格林沁剿捻战殁於山东,诏追论前年发、捻扰湖北,官文不能就地歼除,仅驱出境,以致蔓延益炽,下严议,降三级调用,改革职留任,褫宫衔、花翎。
五年,偕曾国藩奏设长江水师,如议行。
湖北巡抚曾国荃劾官文贪庸骄蹇,命尚书绵森、侍郎谭廷襄往按,坐动用捐款,议革职,诏念前劳,原其尚非贪污欺罔,优与保全,解总督,仍留大学士、伯爵,罚伯俸十年。
召还京,管理刑部,兼正白旗蒙古都统。
寻出署直隶总督。
七年,捻匪张总愚由西路窜扰畿辅,下严议。
寻李鸿章、左宗棠等入援,七月,捻匪平,复宫衔、花翎。
八年,回京,管理户部三库,授内大臣。
十年,卒,优诏赐恤,赠太保,赐金治丧,遣惠郡王奠醊,祀贤良祠,谥文恭。
寻以疆臣请合祀湖北胡林翼专祠。
当官文之在湖北,事事听林翼所为,惟驭下不严,用财不节,林翼忧之。
阎敬铭方佐治饷,一日林翼与言,恐误疆事。
敬铭曰:‘公误矣!本朝不轻以汉大臣专兵柄。今满、汉并用,而声绩炳著者多属汉人,此圣明大公划除畛域之效。然湖北居天下要冲,朝廷宁肯不以亲信大臣临之?夫督抚相劾,无论未必胜,即胜,能保后来者必贤耶?且继者或厉清操,勤庶务,而不明远略,未必不颛己自是,岂甘事事让人?官文心无成见,兼隶旗籍,每有大事,正可借其言以伸所请。其失仅在私费奢豪,诚於事有济,岁糜十万金供之,未为失计。至一二私人,可容,容之;不可,则以事劾去之。彼意气素平,必无忤也。’
林翼大悟。
及林翼殁,督抚不相能,官文劾严树森去之;而曾国荃又劾官文去之。
官文晚节建树不能如曩时,然林翼非官文之虚己推诚,亦无以成大功,世故两贤之。
孙兴恩,袭伯爵。
文煜,字星岩,费莫氏,满洲正蓝旗人。
由官学生授太常寺库使,累迁刑部郎中。
出为直隶霸昌道、四川按察使。
咸丰三年,迁江宁布政使。
时江宁已陷贼,文煜从琦善江北大营。
四年,琦善殁於扬州,所部练勇及江北粮台事宜,命文煜接办。
五年春,粤匪由瓜洲东窜沙头港,文煜遣勇击之,贼由对岸紥簰争渡,偕水师以大炮合击,贼退瓜洲。
文煜以沙头港为里下河门户,贼所必争,筑土城炮台,疏请添募练勇守御,从之。
既而贼踞扬州,窥里下河,文煜击之於万安桥,大有斩获,贼势乃挫。
七年,调江苏布政使,治江南大营粮台。
以支给撙节,为军中所不便,提督和春劾其拘泥,命来京候另简用。
寻授直隶布政使。
九年,英兵犯大沽,为僧格林沁击退。
战后将议抚,命文煜从总督恒福赴北塘相机办理。
寻擢山东巡抚。
捻匪围曹县,分党扰安陵,檄曹州镇总兵郝上庠合师内外夹击,解曹州围,安陵贼亦退。
十年,捻匪又窜单县,分扰峄县得胜徬,遣将击走之。
英法联军踞炮台,文煜遣兵扼利津,自驻濰县韩亭以防陆路北犯。
寻敌船北驶犯北塘,文煜分军入卫,驻通州,自率众赴济宁剿捻匪。
十一年,署直隶总督,寻实授。
时和议既成,穆宗回銮,畿辅马贼四起,久未净绝,屡诏责文煜搜捕。
同治元年,坐山东降贼张锡珠等扰畿南督剿不力,褫职,戍军台。
二年,僧格林沁奏调赴营差遣,寻授镶黄旗蒙古副都统。
三年,命赴甘肃庆阳督办粮台,以病请解职回旗。
七年,起授正蓝旗汉军都统,寻出为福州将军。
十年,兼署闽浙总督。
十三年,日本兵船窥伺台湾,偕总督李鹤年、船政大臣疏陈防务。
光绪三年,入觐,留京授内大臣、镶白旗汉军都统、左都御史,擢刑部尚书。
七年,协办大学士。
九年,充总管内务府大臣。
十年,拜武英殿大学士,以病乞罢。
寻卒,赠太子少保,谥文达。
两江总督曾国荃等奏文煜咸丰中孤军捍贼,保全里下河,请於扬州建专祠,允之。
子志颜,理藩院侍郎。
论曰:桂良以帝室葭莩,与闻军国,数膺议和之使,无所折冲。
瑞麟从僧格林沁剿贼防夷,曾著劳勚。
文煜亦处兵间,无功可录。
官文虽无过人之才,推贤让能,奠安江汉,与曾国藩、胡林翼和衷规画,竟完戡定之功。
茅土同膺,旂常并焕,岂诸人所可并语哉?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一百七十五-译文
桂良,字燕山,姓瓜尔佳,是满洲正红旗人,是闽浙总督玉德的儿子。他通过捐纳成为礼部主事,后来晋升为员外郎。后来他被派往四川顺庆担任知府,之后调任成都。他历任建昌道、河南按察使、四川、广东、江西布政使。道光十四年,他被提升为河南巡抚。在嘉庆年间,林清、李文成等人以八卦教为名发动叛乱,叛乱被平定后,汲县潞州的屯坟塔仍然祭祀他们的神灵,称为‘无生老母’,信奉的人仍然很多。御史黄爵滋上报此事,命令桂良调查处理,摧毁了他们的坟墓和庙宇,查到河南境内有39座无生庙,也都予以摧毁;地方官员因失察被降职。道光十九年,他被提升为湖广总督,之后调任闽浙,又调任云贵。道光二十年,他兼任云南巡抚。云南省盗贼猖獗,他上奏制定了缉捕章程;又请求迤南、迤西、迤东各标营的官兵由巡道就近稽察。当时贵州的苗民骚动,镇远、黎平、都匀、古州的苗民尤其凶悍,州县无法控制,他上疏请求派遣精兵专门负责剿捕。道光二十五年,他入京觐见,留在京城,代理兵部尚书,兼任正白旗汉军都统。不久后,他被派往热河担任都统。道光二十八年,他被召回京城,将自己的女儿嫁给皇六子奕譲,并被授予镶红旗汉军都统。
咸丰元年,他代理吏部尚书,出京担任福州将军。咸丰二年,他被召回京,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咸丰三年,广东叛军攻陷江宁,京城戒严。桂良上疏请求在各城门增加稽查,增派八旗章京和兵丁,修缮城上的兵房,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不久后,广东叛军窜扰河北,直隶总督讷尔经额出省防御剿灭,命令桂良驻扎保定作为后路支援,并防守西路要隘。望都、唐县发生土匪起义,他被捕杀。当年秋天,叛军从山西侵犯畿南,讷尔经额在临洺关战败,隆平、柏乡相继失陷。讷尔经额被免职并逮捕治罪,桂良被任命为直隶总督,诏令他与都统胜保迅速筹划防御剿灭。布政使张集馨出兵拖延,被弹劾罢免。叛军窜扰正定、定州、深州、河间、天津,形势非常猖獗,于是桂良率领提督张殿元守卫保定,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率领大军驻扎通州保卫京城,胜保率军进剿。咸丰四年,在独流镇取得大胜,叛军逃走占据阜城,后又逃到连镇,僧格林沁和胜保会合进攻,叛军分散逃窜到山东,胜保追击他们。桂良派遣张殿元前往武邑防御,弹劾散秩大臣穆辂、健锐营翼长双僖纵兵伤害官员和百姓,提出惩罚。
秋天,英国和美国两国的军舰抵达大沽。当时叛军还没有被平定,朝廷命令桂良相机行事。不久前任盐政崇纶被召回,命令他前往天津参加会议。英国统帅要求十六项条件,想要派遣官员驻京,践踏广州入城之约,中外官员以平等礼节接待,通商税则变更旧约;美国统帅麦莲只提到通商一事。崇纶等人坚决拒绝他们驻京,其余事情命令他们前往广东听总督查办。多次讨论没有结果,咆呤等人不久后离开。咸丰五年,僧格林沁连续大败叛军,叛军首领林凤祥、李开芳先后被擒获处决,畿辅地区得以肃清。咸丰七年,他被召回京,被任命为东阁大学士,管理刑部,兼任正蓝旗蒙古都统。
咸丰八年春天,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四国联军北犯,摧毁了大沽炮台,停泊在天津城下,声称将要侵犯京城。紧急援军还没有集结,命令桂良与尚书花沙纳前往谈判。敌人非常嚣张,要求越来越多:要求派遣官员驻京、内江通商、内地游行、兵费赔偿后,才交还广东省城。这四项事情朝廷讨论后不同意。又起用前大学士耆英一同谈判,英国人非常不高兴,拒绝了他,耆英因擅自回京而获罪。桂良等人讨论了很久没有结果,朝廷大臣多数主张战争,实际上并不足以依靠,而敌人每天都在进兵威胁。俄国和美国在中间进行调停,最终按照他们的要求达成协议,而通商税则待在上海详细商定。
五月,签订条约退兵,于是命令桂良与花沙纳前往上海,武备院卿明善、刑部员外郎段承实作为副手,与两江总督何桂清商议税则。文宗对和约的签订感到无奈,有人献策建议免除入口税以换取好处,希望改变驻京的各项条款,秘密授予桂良等人指示。八月,到达上海,晋升为文华殿大学士,授予内大臣。桂清极力反对免税,认为修改条约难以成功,桂良也赞同他的意见,皇帝非常生气,要求他补救一两点,而各国因为广东民团仍然与他们作对,并且出示伪造的谕旨,坚决要求免去两广总督黄宗汉,停止撤除民团。桂良等人上疏报告,于是免去黄宗汉的通商大臣职务,改任桂清。桂良等人不敢再提罢免驻京之事,先讨论税则。
十二月,英国使臣额罗金突然率领军舰前往广东,于是停止了谈判。咸丰九年,返回京城,只有美国一国遵守更换通商条约,英国军队再次侵犯大沽,僧格林沁提前做好防备,敌军到达时,被击退。咸丰十年,英法联军大规模来犯,我军失利。七月,再次命令桂良前往天津议和,要求增加军费,入京更换条约,严令拒绝。敌人攻陷天津,逼近京城,皇帝前往热河,恭亲王奕譲留守京城主持抚议,桂良也参与了此事。九月,在礼部更换条约,比八年前原议增加了更多条款,详情见邦交志。不久后,被任命为督办各国通商事务。咸丰十一年,穆宗即位,返回京城,被命令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同治元年,去世,得到优厚的抚恤,追赠太傅,祭祀于贤良祠,谥号文端。
瑞麟,字澄泉,姓叶赫那喇,是满洲正蓝旗人。由文生充任太常寺读祝官,补任赞礼郎。道光二十七年,太庙祭祀,他读祝词声音洪亮,宣宗赞赏他,赐予五品顶戴、花翎。道光二十八年,被越级提拔为太常寺少卿,又提拔为内阁学士,兼管太常寺。道光三十年,提拔为礼部侍郎。咸丰元年,兼任镶蓝旗满洲副都统、正黄旗护军统领。咸丰三年,调任户部,被命令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当时广东叛军窜扰畿辅,占据静海县和独流镇,命令瑞麟率领军队跟随僧格林沁防御剿灭,会合攻打独流,攻克了那里。静海叛军逃窜攻陷阜城,又分兵逃窜到连镇和山东高唐州,瑞麟合力攻击,多次擒获斩杀。咸丰五年,攻克连镇,叛军首领林凤祥被擒获,加封都统衔,赐予号巴达琅阿巴图鲁,授予西安将军。不久后,被提拔为礼部尚书,兼任镶白旗蒙古都统。
咸丰八年,英国军队侵犯天津,命令我迅速前往杨村筹备防御。等到抚议定下来,敌人撤退。文宗皇帝知道和平不能依赖,立即整治海防,命令瑞麟前往天津修建大沽炮台。不久,瑞麟被任命为直隶总督,增建双港炮台,调集福建的战船,增加招募水师。僧格林沁将军队移驻天津,分驻在重要的关隘。瑞麟回京后,被调任户部尚书,兼任文渊阁大学士,同时管理礼部鸿胪寺和太常寺。咸丰九年,管理户部。咸丰十年,担任殿试读卷官,被授予内大臣。六月,英法联军再次侵犯天津,命令率领一万人守卫通州。僧格林沁多次战斗失利,敌军进入通州,瑞麟与胜保在八里桥迎战,从两边夹击,胜保被炮弹击中落马,军队溃败,敌人随后逼近京师。瑞麟在安定门外迎战,战败,被免职。皇帝逃往热河,命令他随从皇帝。那年冬天,和议达成,授予侍郎衔,随僧格林沁讨伐山东捻军。攻打钜野羊山贼巢,失利,马匹跌倒受伤,退军到济宁,再次被免职,召回京城。咸丰十一年,被授予镶黄旗汉军都统,管理神机营事务。
同治元年,出京担任热河都统,上疏请求招募佃户围垦边荒地八千顷作为练兵的军饷,得到批准。同治二年,调任广州将军。同治四年,兼任署理两广总督。信宜、化州发生土匪起义,派遣军队平定。粤匪汪海洋从福建逃窜到广东大埔,派遣副将方耀将其击退。进入福建会剿,再次诏令安、平和。贼人再次逃窜到广东境内,连续在长乐、镇平打败他们。当时贼人在福建、广东、江西交界处来回活动,瑞麟与左宗棠上疏请求三省联合剿灭。诏令提督鲍超从江西前来支援,四面围攻。十二月,在黄沙坝歼灭伪偕王谭体元,擒获首逆汪海洋,将其处决,其余贼人被肃清。捷报传来,得到皇帝的嘉奖。
同治五年,正式任命为两广总督。广东历来盗贼众多,时而有盗贼聚集。当时巡抚蒋益澧号称懂得用兵,瑞麟的部将方耀、郑绍忠都能战斗,先后打败斩杀了五坑客匪,曹冲、赤溪以及新安、东莞等地的盗匪,潮州、琼州的洋盗、土匪。同治九年,兼任署理巡抚。同治十年,再次被任命为文渊阁大学士,仍然保留总督的职务。同治十三年,去世,皇帝下诏嘉奖其以前的功劳,追赠太保,祭祀于贤良祠,谥号文庄。
儿子怀塔布,由荫生授刑部主事,晋升为员外郎。因为父亲的恤典被提拔为四品京堂,多次升迁成为礼部尚书,担任内务府大臣。光绪二十四年,主事王照上书言事,拖延了很久才代为上奏,因违反旨意被压制,被免职。不久,皇太后训政,起用为左都御史,再次担任内务府大臣,升任理藩院尚书。光绪二十六年,去世,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恪勤。
官文,字秀峰,王佳氏,满洲正白旗人,最初隶属于内务府正白旗汉军。由拜唐阿补蓝翎侍卫,多次升迁成为头等侍卫。道光二十一年,出京担任广州汉军副都统,调任荆州右翼副都统。粤匪攻陷汉阳后,将要侵犯荆州。咸丰三年,将军台涌驻防德安,命令官文专门统领荆州的防御军队。咸丰四年,晋升为荆州将军。贼人攻陷安陆、荆门、宜昌。当时荆州的军队多数被调往武昌,分驻在重要的关隘,城中的军队仅有两千人。监利再次被攻陷,官文派遣军队收复;连续收复宜昌、石首、华容,于是荆州稍微安定下来,而武昌被围困得非常紧急,官文派遣将领沿着汉水下去支援。
六月,武昌再次失守,命令官文统筹全局,规复武汉。因为上疏说:‘贼人的情况变化多端,军情随时变化。武汉的贼人一天不除,荆州就不能安心。贼人占据汉阳,倚靠长江作为险要,切断我们的粮道,阻拦我们的援军。现在想要收复武昌,必须先攻打汉阳,夺取贼人所依仗的险要,然后才能图谋武昌。总兵双保从潜江进军剿灭,兵力过于单薄。我已经命令罗遵殿率领战船一百艘从仙桃镇、蔡店直接前往汉阳,与抚臣杨霈分路夹击;又檄令总兵福炘前往支援双保,知县吴振镛进复沔阳以打通粮道。只有贼人占据岳州,南北援军都受到牵制,尤其应该先剿灭岳州的贼人。曾国藩正统领炮船驻扎湘阴,塔齐布的军队已经进入岳州境内,我已经催促他们迅速前进,分兵阻拦江路。再次派遣同知衔李光荣等率领川勇防守调弦口,张子铭防守监利尺八口,都司宗维清沿江接应。荆州仅剩旗兵分守要隘,随时接应,这样既可以进攻也可以撤退,不至于顾此失彼。’上疏呈上,得到报告。不久,曾国藩攻克岳州,贼人的战船全部退出长江,官文派遣凉州副都统魁玉、总兵杨昌泗前往螺山防守长江,歼灭了很多贼人。八月,武昌、汉阳相继收复,论功被优待。
咸丰五年,总督杨霈的军队在德安溃败,汉阳、汉口再次被攻陷,德安、随州相继失守,皇帝下诏免去了杨霈的职务,任命官文为湖广总督。军队驻扎在安陆,上疏说:‘贼人从随州撤退占据德安,凶猛的锋芒多次被挫败。只是天门、京山道路四通八达,如果逃窜到襄河,勾结仙桃镇以下的股匪,不仅荆襄地区值得担忧,上游各处也可以向北逃窜。现在派遣军队一路从天门、皂市进军剿灭,一路前往京山防守,我驻扎在安陆作为两路军队的支援,咨询固原提督孔广顺寻找机会进攻,署理提臣讷钦作为后援。等到钦差大臣西凌阿进入湖北,就统领军队从襄河两岸水陆并进,由汉川进攻汉阳。’秋天,西凌阿在德安战斗失利,于是命令官文代替西凌阿担任钦差大臣,急速支援德安。贼人放弃城池逃跑,追击他们,一直打到汉阳。十二月,督率军队逼近西门桥,连续在龟山、尾湖堤、五显庙打败贼人,攻破贼人的关卡,摧毁东西土城。
同治六年,贼人建造浮桥,从西门分兵前来进攻,被击退。分兵在河口切断他们的粮道,命令副都统都兴阿攻围风焚积聚,贼人的势力逐渐被压缩。秋天,攻破汉阳城外的贼人营寨,连续战斗都取得胜利。巡抚胡林翼规复武昌。十一月,约定同一天水陆大军一起行动,分头攻打武昌、汉阳,官文督率军队分路进攻,水师攻打汉阳东门,攻破五显庙的贼人关卡,李孟群又在龟山打败援贼,王国才、杨昌泗从西门攻入,于是收复汉阳,俘虏伪将军等五百多人。胡林翼也收复武昌,皇帝下诏嘉奖,赐予花翎。
同治七年,林翼上疏说:‘湖北是长江上游的战略要地,武汉更是九省的交通枢纽,自古以来就是东南地区必争之地。这里曾三次失守,经过两年艰苦的围攻才得以攻克。目前应该相机防守和剿灭敌人,不让敌人趁机向上逃窜,重蹈过去的覆辙。已经派遣李续宾从南岸,都兴阿、孔广顺、王国才从北岸,杨载福率领水师从江路分头进剿。现在北岸从黄州到黄梅,南岸从武昌到兴国,都已经肃清,崇、通一带的搜捕也基本完成;李续宾抵达九江,与曾国藩会合进攻;杨载福摧毁了城外的贼营;只有小池口的贼垒还未攻克,已经派遣鲍超协助攻城。安徽的英山、太湖、宿松、望江与湖北接壤,都是贼人的巢穴,有觊觎上犯的心思。命令王国才驻扎黄梅的大河铺、界岭岩,孔广顺驻扎蕲水的孔陇驿,巴扬阿率领马队作为各路支援,以巩固湖北北部的门户。道士洑水河面宽阔水流湍急,田家镇两山对峙,水师难以久留,适当留下各营在江面游巡,足以镇守和驾驭。综合考虑全局,我军已经占据了水陆上游,实际上具备了破竹建瓴的态势。所担忧的是江西七府还未平定,武昌还有肘腋之患。如果敌人从通城、崇阳、兴国进攻武昌,反而会超出江西各军之上,自当固守武昌,作为后方的根本。相机筹划,步步为营,仍然步步设防,这样军队就没有后顾之忧,军饷也能源源不断。’疏文呈上,朝廷得知后予以批准。
起初,官文从荆州将军调任总督,负责上游荆、市、襄、郧等郡的兵事和饷事。林翼以巡抚的身份驻扎金口,负责下游武、汉、黄、德等郡的兵事和饷事。南北两军各自负责各自的地区,征兵调饷时常常出现矛盾。武昌收复后,林翼的威望日益上升,官文自知不如,想要借助林翼的威望,林翼也更加真诚地接纳他,于是政务、财政、军事都由林翼主持,官文只是画个诺而已。没过多久,粮食充足,兵力充足,东南大局,似乎以湖北为中心。
同治八年四月,收复九江,论功行赏,加封太子少保。安徽的贼人攻陷了麻城、黄安,包围了蕲州,先后都被击败赶走。七月,胡林翼因母亲去世而守丧,官文上疏请求留下林翼主持军务,改为署理,朝廷同意了。命令官文暂时兼任署理巡抚,不久后以湖广总督的身份协办大学士。李续宾在三河战役中阵亡,安徽、湖北震动。官文分兵扼守蕲州、广济、麻城等要隘,固守九江、彭泽,水师严密防守江面,人心才得以安定。同治九年,贼人窜扰湖南,包围了宝庆,朝廷下令荆宜施道李续宜前往支援,大败贼人,宝庆之围解除。十二月,收复太湖,受到朝廷的嘉奖。同治十一年,被任命为文渊阁大学士,仍然留任总督。当时大军围攻安庆非常紧急,陈玉成、李秀成先后分兵进攻湖北,企图搅动局势,官文派遣将领连续击败他们,所占领的各郡县都得以收复。八月,攻克安庆,加封太子太保。这一年,胡林翼病逝,严树森接替他的职位。
降服捻军将领苗沛霖占据安徽寿州,朝廷下诏让疆臣商议剿抚之策。官文上疏陈述苗沛霖心怀祸心,罪大恶极,请求朝廷予以严惩。同治元年,派遣副将周凤山等在河南信阳、罗山剿捻,将其击败;又攻破黄梅捻军的巢穴,收复了十多个寨子:晋升为文华殿大学士。太平军和捻军联合侵扰湖北、河南交界地区,势力非常猖獗。荆州将军多隆阿正率师前往陕西,官文因为湖北兵力不足,上奏请求多隆阿回援。九月,多隆阿到达,连续作战获胜,襄河以北的贼人全部逃窜。同治三年,弹劾巡抚严树森专断独行,将其罢免。六月,收复江宁,曾国藩上奏捷报,推举官文列名疏首。朝廷嘉奖官文征兵筹饷,推荐贤能,支援东征,不分彼此,封为一等伯爵,号果威,世袭罔替,升入正白旗满洲,赐双眼花翎。这是表扬他能够与胡林翼和衷共济,最终成就大功。
同治四年,僧格林沁在山东剿捻时战死,朝廷下诏追论前年太平军和捻军侵扰湖北,官文不能就地歼灭,只是将其驱逐出境,导致局势更加恶化,给予严厉的批评,降三级调用,改革职务留任,剥夺宫衔、花翎。同治五年,与曾国藩上奏设立长江水师,如议而行。湖北巡抚曾国荃弹劾官文贪婪庸碌骄傲,朝廷命令尚书绵森、侍郎谭廷襄前往调查,以动用捐款为由,议定革职,但朝廷考虑到官文以前的功劳,认为他并非贪污欺诈,予以优待保全,解除总督职务,仍然保留大学士、伯爵,罚伯爵俸禄十年。召回京师,管理刑部,兼任正白旗蒙古都统。不久后出京担任直隶总督。
同治七年,捻军首领张总愚从西路窜扰畿辅,朝廷给予严厉的批评。不久李鸿章、左宗棠等人入援,七月,捻军被平定,恢复官衔、花翎。同治八年,回到京师,管理户部三库,授内大臣。同治十年,去世,朝廷赐予优厚的抚恤,赠太保,赐金治丧,派遣惠郡王前往祭奠,祭祀于贤良祠,谥号文恭。不久后,因为疆臣请求,将其与湖北胡林翼合祀。
当官文在湖北时,事事听从林翼的安排,只是对下属管理不严,用财不节制,林翼对此感到忧虑。阎敬铭当时负责财政,有一天林翼与他谈话,担心误了国家大事。阎敬铭说:‘您错了!本朝不会轻易让汉大臣独揽兵权。现在满、汉并用,而声名显赫的多数是汉人,这是圣明大公,消除彼此界限的效果。然而湖北地处天下要冲,朝廷怎么会不派亲信大臣来镇守呢?督抚相互弹劾,无论胜负,都无法保证后来者一定贤能。而且继任者可能会严于律己,勤于政务,但不一定有远见,可能会固执己见,不愿事事让人。官文心无成见,又属于旗籍,每当有大事,正好可以借助他的话来表达自己的请求。他的过失只在于私费奢侈,如果对事情有益,每年耗费十万金来供应他,不算失策。至于一两个私人,可以宽容,宽容他们;如果不行,就通过事情弹劾他们。他素来平易近人,必定不会有怨言。’林翼恍然大悟。等到林翼去世后,督抚之间不和睦,官文弹劾严树森,将他罢免;而曾国荃又弹劾官文,将他罢免。官文晚年的功绩不能与以前相比,然而如果没有林翼虚心推诚,官文也无法成就大功,世故使两位贤人相互成就。
孙兴恩,继承伯爵爵位。
文煜,字星岩,姓费莫,是满洲正蓝旗的人。他从官学生出身,被任命为太常寺库使,后来多次升迁,最终成为刑部郎中。后来他被调任直隶霸昌道和四川按察使。咸丰三年,他被任命为江宁布政使。当时江宁已经被敌人攻陷,文煜跟随琦善在江北的大营。咸丰四年,琦善在扬州去世,他手下的练勇和江北粮台的事务,都交给了文煜来接手。咸丰五年春天,广东的叛军从瓜洲东逃到沙头港,文煜派遣士兵攻击他们,叛军在对岸扎筏试图渡河,文煜与水师一起用大炮进行合击,叛军退回瓜洲。文煜认为沙头港是里下河的门户,是敌人必争之地,于是修筑了土城和炮台,并上疏请求增兵防守,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不久之后,叛军占据了扬州,企图侵犯里下河地区,文煜在万安桥击退了他们,取得了重大胜利,叛军的势头因此受到挫败。咸丰七年,他被调任江苏布政使,负责江南大营的粮台事务。因为他的管理过于节约,给军队带来了不便,提督和春弹劾他过于拘泥,他被命令来京等待新的任命。不久之后,他被任命为直隶布政使。
咸丰九年,英国军队侵犯大沽,被僧格林沁击退。战争结束后,将要进行和谈,命令文煜跟随总督恒福去北塘处理相关事务。不久之后,他被提升为山东巡抚。捻军围攻曹县,分兵骚扰安陵,文煜下令曹州镇总兵郝上庠联合内外军队进行夹击,解除了曹县的围困,安陵的叛军也撤退了。咸丰十年,捻军又逃窜到单县,分兵骚扰峄县和得胜坡,文煜派遣将领击退了他们。英法联军占据了炮台,文煜派遣士兵在利津设防,自己驻扎在濰县的韩亭以防备陆路北犯。不久之后,敌船北驶侵犯北塘,文煜分兵入卫,驻扎在通州,自己率领军队前往济宁剿灭捻军。
同治十一年,文煜代理直隶总督,不久后正式任命。当时和议已经达成,穆宗皇帝返回京城,畿辅地区的马贼四起,长时间未能根除,皇帝多次下诏责成文煜搜捕。同治元年,因为山东降贼张锡珠等人骚扰畿南,剿匪不力,他被免职,并被流放到军台。同治二年,僧格林沁上奏请求调任文煜到军中任职,不久之后,他被任命为镶黄旗蒙古副都统。同治三年,他被命令前往甘肃庆阳督办粮台,因病请求解除职务回旗。同治七年,他被任命为正蓝旗汉军都统,不久之后出京担任福州将军。同治十年,兼任闽浙总督。同治十三年,日本军队的船只窥伺台湾,文煜与总督李鹤年、船政大臣上疏陈述防务。光绪三年,他入京觐见,留在京城被任命为内大臣、镶白旗汉军都统、左都御史,提升为刑部尚书。光绪七年,他协助办理大学士事务。光绪九年,他被任命为总管内务府大臣。光绪十年,被任命为武英殿大学士,因病请求辞职。不久之后去世,被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文达。两江总督曾国荃等人上奏,说文煜在咸丰年间孤军抗敌,保住了里下河地区,请求在扬州为他建立专祠,朝廷同意了。
子志颜,理藩院侍郎。评论说:桂良因为是皇帝的亲戚,参与了军国大事,多次担任议和的使者,但没有什么成就。瑞麟跟随僧格林沁剿匪防备外敌,曾经立下劳绩。文煜也处在战乱之中,没有显著的功绩。官文虽然没有超凡脱俗的才能,但他推举贤能,安抚江汉地区,与曾国藩、胡林翼同心协力,最终完成了平定战乱的任务。他们的功绩如同茅土一样,旌旗同样辉煌,岂是其他人可以相提并论的?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一百七十五-注解
桂良:清朝的一位官员。
瑞麟:清朝的一位官员。
八卦教:八卦教,清朝中期民间宗教组织,以八卦为信仰,传播过程中曾引发多次叛乱。
无生老母:无生老母,八卦教信仰中的神祇,被认为是八卦教的创始人。
御史:御史,古代官职,负责监察官员和弹劾不法行为。
赀:赀,古代货币单位,指一定数量的钱。
员外郎:清朝官职,是部属官员。
巡抚:古代地方行政官员,负责一省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总督:总督,清朝地方行政官员,负责数省或一省的行政、军事和监察。
布政使:布政使,清朝地方行政官员,负责一省的财政、民政和司法。
按察使:按察使,清朝地方行政官员,负责一省的司法和监察。
道:道,清朝地方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
署:署,代理官职,指暂时担任某官职。
觐:觐,古代指臣子朝见皇帝。
兵部尚书:兵部尚书,清朝六部之一,负责军事事务。
都统:都统,清朝地方军事官员,负责一省或数省的军事。
提督:提督,清朝地方军事官员,负责一省或数省的军事。
郡王:郡王,清朝爵位,为亲王之下的爵位。
将军:将军,清朝地方军事官员,负责一省或数省的军事。
粤匪:指来自广东的叛乱者。
畿辅:指京畿地区,即京城周边地区。
通商:通商,指与外国进行贸易。
税则:税则,指税收的规定和标准。
和约:和约,指国家之间签订的和平协议。
通商之约:通商之约,指国家之间签订的关于通商的协议。
邦交志:邦交志,指记载国家外交关系的书籍。
军机大臣:军机大臣,清朝官职,负责处理国家机密事务。
优恤:优恤,指对有功人员给予优厚的抚恤。
太傅:太傅,古代官职,为辅佐皇帝的高级官员。
祀贤良祠:祀贤良祠,古代为纪念贤良之士而建立的祠堂。
谥:谥,古代对已故官员给予的尊称。
英兵犯天津:指英国军队侵犯天津,这是指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对中国北方的重要港口天津的侵略行为。
杨村:位于天津市北辰区,此处指杨村作为军事防御的重要地点。
筹防:筹备防御措施,指准备抵御敌军入侵。
敌退:敌人撤退,指敌军被迫离开。
文宗:指清朝咸丰帝,他是清朝的第九位皇帝。
海防:指沿海地区的防御设施,这里指加强沿海地区的军事防御。
大沽炮台:位于天津市塘沽区大沽口,是清朝时期的重要海防要塞。
直隶总督:清朝时期地方行政长官,负责直隶省(今河北省)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福建霆船战船:指福建制造的快速战船,用于水战。
水师:指海军或水上军事力量。
僧格林沁:清朝的一位著名将领。
户部尚书:清朝官职,户部是掌管财政的部门,尚书是部长的意思。
文渊阁大学士:清朝官职,文渊阁是皇帝的藏书处,大学士是皇帝的顾问。
鸿胪寺:古代官署名,掌管外事和礼仪。
太常寺:古代官署名,掌管祭祀和礼乐。
殿试读卷官:负责阅读和评定殿试试卷的官员。
内大臣:古代官职,位次较高,负责宫廷事务。
英法联军:19世纪中叶,英国和法国联合进攻中国的联军。
通州:位于北京市的一个区。
八里桥: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此处指八里桥作为军事防御的重要地点。
车驾幸热河:指皇帝到热河(今河北省承德市)避难。
侍郎衔:清朝官职,侍郎是副部长的意思。
捻匪:指19世纪中叶在中国北方活动的一股叛乱势力。
钜野羊山集:指山东钜野县羊山集,是捻匪的活动区域。
济宁:位于山东省的一个市。
镶黄旗汉军都统:清朝官职,负责管理镶黄旗的汉军。
神机营:清朝官署名,掌管火器制造和火攻战术。
热河都统:清朝官职,负责管理热河地区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佃围边荒地:指租种边疆地区的荒地。
练饷:指用于训练军队的军费。
广州将军:清朝官职,负责管理广州地区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两广总督:清朝官职,负责管理广东和广西两省的行政和军事事务。
信宜、化州土匪:指信宜和化州地区的土匪。
粤匪汪海洋:指广东的农民起义军首领汪海洋。
大埔: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此处指大埔作为军事行动的目标地区。
会剿:联合剿灭,指多支部队联合行动以消灭敌人。
伪偕王谭体元:指自称王位的叛军首领。
黄沙坝:位于广东省,此处指黄沙坝作为军事行动的目标地区。
优诏嘉奖:皇帝下诏书给予嘉奖。
伏莽:指隐藏在山林中的盗匪。
潮州、琼州洋盗:指潮州和琼州海域的海盗。
曹冲、赤溪及新安、东莞诸匪:指曹冲、赤溪以及新安、东莞等地的盗匪。
蒋益澧:清朝官员,曾任广东巡抚。
方耀、郑绍忠:清朝将领,是瑞麟的部将。
客匪:指外来的盗匪。
新安、东莞诸匪:指新安、东莞等地的盗匪。
兼署巡抚:同时兼任巡抚的职务。
拜文渊阁大学士:被任命为文渊阁大学士。
仍留总督任:仍然保留总督的职务。
谥文庄:死后被追赠的谥号。
荫生:指因父祖功绩而得到官职的人。
刑部主事:刑部是清朝的司法部门,主事是其中的官员。
京堂:清朝官职,是中央高级官员。
内务府大臣:内务府是管理皇室事务的机构,大臣是其中的高级官员。
理藩院尚书:理藩院是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尚书是其中的高级官员。
皇太后训政:指皇太后开始参与政治决策。
左都御史:清朝官职,是监察官员。
太子少保:太子少保是清朝的一种荣誉官职。
恪勤:死后被追赠的谥号。
拜唐阿:清朝官职,是内务府的官员。
补蓝翎侍卫:蓝翎是清朝官员的官帽装饰,侍卫是皇帝的亲卫。
头等侍卫:清朝官职,是皇帝的亲卫。
广州汉军副都统:清朝官职,负责管理广州地区的汉军。
荆州右翼副都统:清朝官职,负责管理荆州的右翼军队。
汉阳: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此处指汉阳作为军事行动的目标地区。
荆州:位于湖北省,此处指荆州作为军事行动的目标地区。
台涌:位于湖北省,此处指台涌作为军事行动的目标地区。
德安:位于湖北省,此处指德安作为军事行动的目标地区。
安陆:位于湖北省,此处指安陆作为军事行动的目标地区。
荆门:位于湖北省,此处指荆门作为军事行动的目标地区。
宜昌:位于湖北省,此处指宜昌作为军事行动的目标地区。
监利:位于湖北省,此处指监利作为军事行动的目标地区。
石首:位于湖北省,此处指石首作为军事行动的目标地区。
华容:位于湖北省,此处指华容作为军事行动的目标地区。
汉川:位于湖北省,此处指汉川作为军事行动的目标地区。
潜江:位于湖北省,此处指潜江作为军事行动的目标地区。
杨霈:清朝官员,曾任荆州将军。
岳州:位于湖南省,此处指岳州作为军事行动的目标地区。
湘阴:位于湖南省,此处指湘阴作为军事行动的目标地区。
塔齐布:清朝将领,曾任岳州知州。
川勇:指四川地区的士兵。
调弦口:位于湖北省,此处指调弦口作为军事行动的目标地区。
监利尺八口:位于湖北省,此处指监利尺八口作为军事行动的目标地区。
宗维清:清朝将领,曾任荆州将军。
凉州副都统:清朝官职,负责管理凉州的军事事务。
杨昌泗:清朝将领,曾任荆州将军。
螺山:位于湖北省,此处指螺山作为军事行动的目标地区。
西凌阿:清朝将领,曾任德安知州。
钦差大臣:皇帝派遣的特使,负责处理重大事务。
武昌: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此处指武昌作为军事行动的目标地区。
五显庙:位于湖北省,此处指五显庙作为军事行动的目标地区。
龟山: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此处指龟山作为军事行动的目标地区。
尾湖堤:位于湖北省,此处指尾湖堤作为军事行动的目标地区。
东西土城:指汉阳城的东西两侧的城墙。
河口:位于湖北省,此处指河口作为军事行动的目标地区。
风焚积聚:指用火攻烧毁敌人的积聚。
胡林翼:清朝的一位官员和军事家。
武、汉:指武昌和汉阳,此处指这两个城市作为军事行动的目标地区。
花翎:清朝官员的官帽装饰,表示荣誉和地位。
长江上游:长江上游是指长江从源头到湖北宜昌的河段,这一区域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九省通衢:九省通衢是指武汉地区,因为武汉地处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是连接长江中上游与下游的重要交通枢纽,历史上九个省份的货物在此集散。
东南有事:指东南地区发生战事或紧急情况。
失陷:指被敌人攻占或陷落。
相机防剿:指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采取防御和剿灭措施。
贼:在古代文献中,贼通常指叛乱者或敌人。
肃清:指彻底清除或平定。
贼薮:指叛军或敌人的巢穴。
窥伺:指暗中观察或企图侵犯。
楚北门户:指湖北北部的战略要地,是保卫湖北北部的关键。
建瓴之势:比喻形势如同高屋建瓴,不可阻挡。
肘腋之患:比喻身边的小患或隐患。
徵兵调饷:指征召士兵和调拨军饷。
枢:指中心或核心。
署理:指代理职务。
丁母忧:指遭遇母亲去世,古代官员需要守丧。
署理巡抚:代理巡抚职务。
协办大学士:古代官职,位次高,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战殁:在战斗中牺牲。
扼:控制或把守。
掣动:影响或牵制。
畛域:界限或分界。
锡封:授予封号。
伯爵:古代的一种爵位,位次较高。
果威:封号,表示果敢威武。
世袭罔替:指爵位可以世袭,不会中断。
正白旗满洲:指清朝的一个旗籍,满洲人所属的旗籍之一。
双眼花翎:清朝官员的一种装饰,表示官职较高。
发、捻:指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太平军和捻军,是清朝末年的两大叛军。
疆臣:指地方的高级官员,如总督、巡抚等。
剿抚:指剿灭和安抚。
贪庸骄蹇:指贪污、平庸、骄傲和懒惰。
按:调查或审查。
动用捐款:指使用捐款。
革职:免职。
优与保全:给予优待并保留职位。
署直隶总督:代理直隶总督职务。
入援:前来支援。
复宫衔、花翎:恢复原来的官衔和装饰。
谥文恭:死后给予的谥号,表示文治武功,恭俭有德。
文煜:文煜,清朝官员,字星岩,满洲正蓝旗人,历任多个官职,在军事和政治上都有一定的贡献。
费莫氏:费莫氏是文煜的姓氏,满洲八大姓之一,表明了他的满洲贵族身份。
满洲正蓝旗人:满洲正蓝旗是清朝八旗之一,表明文煜的旗籍和民族身份。
官学生:指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官府的学生,通常有资格进入官场。
太常寺库使:太常寺是清朝官署名,库使是管理仓库的官员。
刑部郎中:刑部是清朝官署名,郎中是中级官员。
直隶霸昌道:直隶是清朝的一个行政区划,霸昌道是其中的一个道。
四川按察使:按察使是清朝的地方行政官员,负责监察地方。
江宁布政使:江宁是南京的古称,布政使是地方行政官员。
练勇:指经过训练的士兵。
江北粮台:粮台是军事供应机构,江北粮台指江北地区的粮台。
沙头港: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是长江北岸的一个港口。
里下河:指江苏省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地区。
扬州:江苏省的一个城市,历史上多次成为军事要地。
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南岸,是长江上的一个重要港口。
紥簰:用竹木等材料制成的障碍物,用于阻止敌人渡河。
大炮:指古代的火炮。
两江总督:两江总督是清朝的一个高级官员,负责江南和江西两省。
曹县:位于山东省的一个县。
安陵:位于山东省的一个地名。
和春:清朝的一位将领。
北塘:位于河北省的一个地名。
山东巡抚:山东巡抚是山东地区的行政官员。
曹州镇总兵:曹州镇总兵是曹州地区的军事指挥官。
郝上庠:曹州镇总兵的名字。
单县:位于山东省的一个县。
峄县:位于山东省的一个县。
得胜徬:位于山东省的一个地名。
利津:位于山东省的一个县。
濰县:位于山东省的一个县。
韩亭:位于山东省的一个地名。
马贼:指骑马的盗贼。
张锡珠:山东降贼的名字。
僧格林沁奏调:僧格林沁向朝廷上奏请求调动。
甘肃庆阳:位于甘肃省的一个城市。
茅土:古代授官时授予的土地。
旂常:古代旗帜和军旗。
帝室葭莩:帝室,指皇室;葭莩,指皇室的亲戚。
军国:军事和国家大事。
劳勚:勤劳和功绩。
官文:清朝的一位官员。
江汉:指长江和汉江,代表长江流域。
曾国藩:清朝的一位著名官员和军事家。
戡定:平定、安定。
茅土同膺:指同时获得茅土封赏。
旂常并焕:指旗帜和军旗同时辉煌。
总管内务府大臣:内务府是清朝官署名,总管内务府大臣是内务府的高级官员。
武英殿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是清朝的一种高级官职。
谥文达:谥号,是对已故官员的一种尊称。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清史稿-列传-卷一百七十五-评注
文煜,字星岩,费莫氏,满洲正蓝旗人。由官学生授太常寺库使,累迁刑部郎中。出为直隶霸昌道、四川按察使。
这段文字介绍了文煜的出身和早期官职,他出身满洲正蓝旗,这是清朝皇室的亲族,表明了他的贵族身份。从官学生起家,逐渐升至刑部郎中,显示出他在官场上的稳步上升。这段文字简洁地勾勒出文煜的仕途经历,为后文对他的评价和赏析奠定了基础。
咸丰三年,迁江宁布政使。时江宁已陷贼,文煜从琦善江北大营。
咸丰三年,文煜被任命为江宁布政使,这是一个重要的地方官职。当时江宁已经被敌军攻陷,文煜随琦善在江北大营,表明他在战乱中的忠诚和担当。这段文字突出了文煜在战乱中的表现,显示了他不畏艰险、坚守岗位的精神。
四年,琦善殁於扬州,所部练勇及江北粮台事宜,命文煜接办。
文煜在琦善去世后,接手了他的事务,包括所部练勇和江北粮台,这表明他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接管重任,显示出他的领导能力和应变能力。
五年春,粤匪由瓜洲东窜沙头港,文煜遣勇击之,贼由对岸紥簰争渡,偕水师以大炮合击,贼退瓜洲。
这段文字描述了文煜在军事上的才能。面对粤匪的进攻,他果断指挥,利用水师和炮台的力量,成功击退了敌人,保卫了瓜洲。这体现了他的军事智慧和指挥能力。
文煜以沙头港为里下河门户,贼所必争,筑土城炮台,疏请添募练勇守御,从之。
文煜具有深远的战略眼光,他认识到沙头港的重要性,因此加强了防御措施,这体现了他的前瞻性和决策能力。
既而贼踞扬州,窥里下河,文煜击之於万安桥,大有斩获,贼势乃挫。
文煜在扬州之战中再次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成功击退了敌人,挫败了敌人的企图,这表明他在军事上的果断和勇敢。
七年,调江苏布政使,治江南大营粮台。
文煜被调任江苏布政使,负责江南大营粮台的事务,这表明他在管理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认可。
以支给撙节,为军中所不便,提督和春劾其拘泥,命来京候另简用。
这段文字反映了文煜在管理上的争议。他在节约开支方面过于严格,导致军中不便,被提督和春弹劾。这表明他在管理上的严格与灵活性之间的矛盾。
寻授直隶布政使。
文煜被任命为直隶布政使,这是他仕途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表明他在官场上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九年,英兵犯大沽,为僧格林沁击退。
这段文字记录了文煜在英法联军入侵时的表现。他在僧格林沁的指挥下成功击退了英军,这表明他在国家危机时刻能够挺身而出,保卫国家安全。
寻擢山东巡抚。
文煜被擢升为山东巡抚,这是他官职上的又一次提升,表明他在政治上的影响力得到了扩大。
捻匪围曹县,分党扰安陵,檄曹州镇总兵郝上庠合师内外夹击,解曹州围,安陵贼亦退。
这段文字展示了文煜在处理地方叛乱时的果断和策略,他能够迅速调动军队,有效地解除了曹县的围困。
英法联军踞炮台,文煜遣兵扼利津,自驻濰县韩亭以防陆路北犯。
文煜在面对英法联军占领炮台的情况下,采取了积极的防御措施,防止敌人从陆路北犯,这表明他在战略防御上的能力。
寻敌船北驶犯北塘,文煜分军入卫,驻通州,自率众赴济宁剿捻匪。
文煜在敌船北犯时,迅速分兵入卫,亲自率军前往剿捻匪,这表明他在危机时刻能够迅速做出决策,保卫国家安全。
十一年,署直隶总督,寻实授。
文煜被任命为署直隶总督,后实授,这表明他在官场上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时和议既成,穆宗回銮,畿辅马贼四起,久未净绝,屡诏责文煜搜捕。
这段文字反映了文煜在处理内部治安问题上的挑战。他在和议结束后,面对畿辅地区的马贼问题,屡次受到皇帝的责备,这表明他在处理地方治安问题上的压力。
同治元年,坐山东降贼张锡珠等扰畿南督剿不力,褫职,戍军台。
文煜因未能有效剿灭山东的叛贼而被褫职,这表明他在军事指挥上的失误。
二年,僧格林沁奏调赴营差遣,寻授镶黄旗蒙古副都统。
文煜在僧格林沁的推荐下,被任命为镶黄旗蒙古副都统,这表明他在军事上的贡献得到了认可。
三年,命赴甘肃庆阳督办粮台,以病请解职回旗。
文煜因病请求解除甘肃庆阳督办粮台职务,返回旗籍,这表明他在官场生涯中也有过健康上的困扰。
七年,起授正蓝旗汉军都统,寻出为福州将军。
文煜被任命为正蓝旗汉军都统,后出任福州将军,这表明他在官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十年,兼署闽浙总督。
文煜被任命为闽浙总督,这表明他在官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十三年,日本兵船窥伺台湾,偕总督李鹤年、船政大臣疏陈防务。
文煜在处理台湾防务问题时,与李鹤年、船政大臣共同商议,这表明他在国家防务上的贡献。
光绪三年,入觐,留京授内大臣、镶白旗汉军都统、左都御史,擢刑部尚书。
文煜在光绪三年入觐,被授予内大臣、镶白旗汉军都统、左都御史等职务,并擢升为刑部尚书,这表明他在官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七年,协办大学士。
文煜被任命为协办大学士,这表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九年,充总管内务府大臣。
文煜被任命为总管内务府大臣,这表明他在管理国家内务方面的能力得到了认可。
十年,拜武英殿大学士,以病乞罢。
文煜被任命为武英殿大学士,但因健康原因请求辞职,这表明他在官场生涯中也有过健康上的困扰。
寻卒,赠太子少保,谥文达。
文煜去世后,被赠予太子少保的荣誉,谥号文达,这表明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和评价。
两江总督曾国荃等奏文煜咸丰中孤军捍贼,保全里下河,请於扬州建专祠,允之。
这段文字记录了文煜在历史上的贡献,以及他受到的尊敬。曾国荃等人请求在扬州为文煜建立专祠,这表明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子志颜,理藩院侍郎。
文煜的儿子文志颜在理藩院担任侍郎,这表明文煜家族在官场上的影响力。
论曰:桂良以帝室葭莩,与闻军国,数膺议和之使,无所折冲。瑞麟从僧格林沁剿贼防夷,曾著劳勚。文煜亦处兵间,无功可录。官文虽无过人之才,推贤让能,奠安江汉,与曾国藩、胡林翼和衷规画,竟完戡定之功。茅土同膺,旂常并焕,岂诸人所可并语哉?
这段文字是对文煜及其同时代其他官员的评价。桂良、瑞麟等人各有成就,而文煜虽然处于兵间,无功可录。官文虽然没有过人之才,但能够推贤让能,与曾国藩、胡林翼等人共同完成了戡定之功。这段文字通过对文煜的评价,反映了他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以及与其他官员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