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角(约公元2世纪),东汉末年著名道家学者与军事家,他的《乾坤大略》结合了道家思想和当时的兵法理论,提出了一些独特的社会和治理观念。
年代:成书于东汉时期(约2世纪)。
内容简要:《乾坤大略》是张角结合道家哲学与军事战略提出的理论性著作,书中讨论了社会治理、战争策略和国家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张角认为,社会应当回归自然法则,通过“无为而治”的方法治理国家,并利用道家的思想解决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困境。《乾坤大略》既具有道家哲学的深度,也为当时的社会提供了实用的策略。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乾坤大略-卷五-乘胜略地莫过于招降-原文
战失其道,未有不败者;战得其道,未有不胜者。
胜则破竹之势成,迎刃之机顺矣。
自此招揽豪杰,部署长吏,抚辑人民,收按图籍,颁布教章。
所谓略地也,顾其策何先?曰:是有机焉!蹈之而动耳,不烦兵也。
昔武信君下赵十余城,余皆城守,乃引兵击范阳,不能下。
使非纳蒯彻之说,以侯印授范阳令,而使之朱轮华毂以驱驰燕赵郊,则三十余城乌能不战而服乎?善乎!
李左车之对淮阴也,曰:
“将军虏魏王、禽夏说,不终朝而破赵二十余万众,威震天下,此将军之所长也。
然众劳卒疲,其实难用。
今以罢弊之卒,屯之燕坚城之下,燕若不服,齐拒境以自强,此将军之所短也。
为将军计,莫若按甲休兵,北首燕路,而遣辨士奉咫尺之书于燕,暴其所长,燕必不敢不听从。
燕已从而东临齐,虽有智者,不知为齐计矣。
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
至今思之,虽孙、吴复生,何以易焉!
而要非战胜之后,则断不及此。
何也?胜则人慑吾威而庇吾势,利害迫于前而祸福怵其心,故说易行而从者顺。
若在我无可恃之形,而徒以虚言嬲众,是犹梦者之堕井,无怪乎疾呼而人不闻也。
此又不可不留意也。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乾坤大略-卷五-乘胜略地莫过于招降-译文
如果战争失去了正确的道路,就没有不失败的;如果战争找到了正确的道路,就没有不胜的。胜利了就能像劈竹一样势不可挡,一切都会顺利。从这时起,开始招募豪杰,安排官员,安抚人民,收集整理地图和文献,颁布教规。这就是所谓的占领土地,但是策略应该先从哪里开始呢?答案是:这里有关键之处!只要一行动,就不需要动用大量兵力。
以前武信君攻下赵国十多个城池,其余的城市都坚守不降,于是他带兵攻打范阳,但未能攻克。如果不是采纳了蒯彻的建议,用侯印授予范阳令,让他乘坐豪华的车队去燕赵边境巡游,那么三十多个城池怎么可能不战而降呢?多么高明的策略啊!李左车对淮阴侯韩信说:‘将军俘虏了魏王,擒获了夏说,不到一个早晨就击败了赵国的二十多万军队,威震天下,这是将军的长处。但是士兵疲惫,实际上难以使用。现在用疲惫的士兵驻扎在燕国的坚固城池下,如果燕国不降,齐国在边境上自我加强,这是将军的短处。为将军考虑,不如停止用兵,向北占领燕国道路,然后派遣辩士带着一封短书去燕国,展示将军的优势,燕国必定不敢不听从。燕国一旦服从,再向东进攻齐国,即使有智者,也不知道该为齐国出什么计策了。兵法有先声夺人,后实力压人的说法,这就是这个道理。”到现在还让人深思,即使孙武、吴起再生,也无法改变这个策略。但是,如果是在胜利之后,就很难达到这样的效果。为什么呢?胜利了,人们会被我们的威势所震慑,受到我们的势力所庇护,利害关系迫在眼前,祸福感召在心,所以建议容易实施,跟随的人也顺畅。如果在我方没有可以依靠的形势,只是用空话来迷惑众人,这就好像做梦的人掉进井里,不奇怪他大声呼救却没有人听到。这一点又不能不引起注意。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乾坤大略-卷五-乘胜略地莫过于招降-注解
战失其道:在战争中失去正确的战略和策略,比喻行事违背了正确的原则和方法。
战得其道:在战争中掌握了正确的战略和策略,比喻行事遵循了正确的原则和方法。
破竹之势:比喻作战时连续取胜,不可阻挡的气势。
长吏:古代对地方行政官员的称呼,相当于现代的县令、知府等。
抚辑人民:安抚和治理人民,指采取和平稳定的方法治理国家或地区。
收按图籍:收集和管理图书、档案等资料,指整理和保存国家或地方的文献资料。
颁布教章:发布规章制度,指制定和公布一系列指导性文件。
略地:占领土地,指通过军事手段取得领土。
有机焉:有机可乘,指有可以利用的时机或条件。
纳蒯彻之说:采纳蒯彻的建议,蒯彻是古代著名的谋士。
侯印:古代侯爵的印信,代表侯爵的权力。
朱轮华毂:古代贵族车辆上的装饰,表示尊贵。
燕赵郊:燕国和赵国的边境地区。
淮阴:淮阴侯韩信,西汉初年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魏王:古代诸侯王的称号。
夏说:古代人物,具体身份不详。
按甲休兵:停止军事行动,指暂时停止战争或军事行动。
北首燕路:指向北朝向燕国进军。
辨士:擅长辩论和说服的士人。
咫尺之书:非常短小的信件,比喻信息传达迅速。
暴其所长:展示自己的长处。
孙、吴:指古代著名的军事家孙武和吴起。
断不及此:绝对达不到这种程度。
无可恃之形:没有可以依靠的外在形势或条件。
虚言嬲众:用虚假的话来迷惑众人。
梦者之堕井:做梦的人掉进井里,比喻说假话无人理会。
泰始明昌国文-古籍-乾坤大略-卷五-乘胜略地莫过于招降-评注
这段古文出自《孙子兵法》,作者通过对比战争胜败的关键因素,阐述了战争策略的重要性。首句‘战失其道,未有不败者;战得其道,未有不胜者’直接点明了战争取胜的关键在于是否遵循正确的战略原则。
‘胜则破竹之势成,迎刃之机顺矣’进一步强调了战争一旦取胜,便会形成不可阻挡的破竹之势,一切迎刃而解。
接下来的‘自此招揽豪杰,部署长吏,抚辑人民,收按图籍,颁布教章’描述了战争胜利后的治理措施,体现了战争不仅是军事行动,更是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的综合过程。
‘所谓略地也,顾其策何先?曰:是有机焉!蹈之而动耳,不烦兵也。’这句话提出了战略部署的重要性,强调在战略上要把握时机,避免不必要的军事行动。
‘昔武信君下赵十余城,余皆城守,乃引兵击范阳,不能下。’这里以历史事件为例,说明了即使占据多数城池,如果不能正确运用战略,也难以取得最终胜利。
‘使非纳蒯彻之说,以侯印授范阳令,而使之朱轮华毂以驱驰燕赵郊,则三十余城乌能不战而服乎?’通过蒯彻的建议,揭示了用智取胜而非单纯依靠武力的重要性。
‘善乎!李左车之对淮阴也,曰:“将军虏魏王、禽夏说,不终朝而破赵二十余万众,威震天下,此将军之所长也。”’这段话赞扬了李左车对淮阴侯的谋略,指出战争中不仅要发挥己之所长,还要了解敌之短处。
‘为将军计,莫若按甲休兵,北首燕路,而遣辨士奉咫尺之书于燕,暴其所长,燕必不敢不听从。’李左车的建议体现了以智取胜的策略,即通过外交手段和展示实力来达成目的。
‘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这句话强调了在战争中的心理战和舆论战的重要性。
‘至今思之,虽孙、吴复生,何以易焉!’作者以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和吴起为例,说明这些战略原则历经千年依然有效。
‘而要非战胜之后,则断不及此。’这句话指出,在战争胜利之后,人们才会更加重视这些战略原则,而在战争进行中,往往难以做到。
‘何也?胜则人慑吾威而庇吾势,利害迫于前而祸福怵其心,故说易行而从者顺。’作者分析了战争胜利后人们心理状态的变化,说明了为何战略原则在胜利后更容易被接受。
‘若在我无可恃之形,而徒以虚言嬲众,是犹梦者之堕井,无怪乎疾呼而人不闻也。’这句话警示人们,在战争或竞争中,不能只靠空话和虚言来欺骗他人,必须要有实际行动和真实实力。
‘此又不可不留意也。’最后,作者再次强调,这些战略原则和治理方法都是需要人们时刻留意的,以免在关键时刻犯下错误。